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什么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或称脑膜炎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脊髓膜炎症的一种传染病。流脑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多为散发性,冬春季多发,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淤点或淤斑,以及脑膜刺激症状(为脑膜受激惹出现的不同程度的颈强直,即不能正常低头,下巴碰不到胸壁,另外还有 Kernig 征和 Brudzinski 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及脑实质损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爆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常见吗?
常见,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因婴儿出生时从母体获得的免疫力可以维持 6 个月,成人在多次流行过程中隐性感染获得免疫力,所以 15 岁以下儿童多见,特别是 6 个月至 2 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吗?
不是。两者分别简称流脑和乙脑,因有部分相同的临床表现而容易被混淆:

首先致病的病原体不同,流脑的病原体是一种细菌,乙脑的病原体是乙脑病毒;

其次致病部位不同,前者主要是脑膜,后者主要是脑实质;

最后感染途径不同,前者通过呼吸道感染,后者由被携带病原体的蚊子叮咬感染,因此多在夏季流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哪几种类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分为轻型、普通型、爆发型和慢性败血症型。

无特发人群

有传染性飞沫传播,接触传播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哪些表现?
不同类型,临床表现不同:

轻型:多见于流脑流行后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可仅有低热、轻微头痛及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粘膜有少数小出血点,无脑膜刺激征或不明显,脑积液基本正常,咽拭子培养可有脑膜炎奈瑟球菌生长。

普通型:是最常见的类型,占到典型发病者的 90% 以上,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前驱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及恢复期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有相应的表现,但各期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


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大多无症状,部分可有低热、咳嗽、咽喉疼痛、闭塞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约持续 1~2 日。但因发病急、进展快,此期容易被忽视。

败血症期:多数起病后迅速出现此期表现。患者突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呕吐及神志淡漠等感染中毒症状,体温可高达 40℃。幼儿则表现为啼哭吵闹,烦躁不安及抽搐。70% 的患者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皮下出血所致),多见于眼结膜和口腔粘膜,重者可出现皮肤大片坏死或大疱。多数患者 1~2 日内进入脑膜炎期。

脑膜炎期:此期多与败血症期症状同时出现。患者高热、皮肤瘀点或瘀斑持续存在,但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加重,表现为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喷射状(像喷泉一样喷出来)、烦躁不安、脑膜刺激征阳性,重者出现意识障碍及抽搐。婴幼儿可表现为高热、啼哭、烦躁、抽搐、呕吐、腹泻及咳嗽,脑膜刺激征不明显,常见前囟门隆起。经治疗患者通常可以在 2~5 日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体温下降,瘀点瘀斑消失或溃烂结痂愈合,意识及精神状态好转,神经系统检查恢复正常。约 10% 患者可出现口唇疱疹


爆发型:此型特点是起病急骤,病势凶险,抢救不及时可在 24 小时内死亡,以儿童多见。临床通常又分为以下三型:


休克型:多见于儿童,起病急,寒战、高热、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精神极度萎靡,可有意识障碍,时有惊厥。常于 12 小时内出现全身广泛瘀点、瘀斑,迅速融合成大片瘀斑伴皮下坏死。进而可出现循环衰竭(即血压下降、少尿或无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等休克表现)。大多无脑膜刺激征。但容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脑积液大致正常,或仅有细胞数轻度增多。

脑膜脑炎型:多见于儿童。除高热、皮肤瘀点外,脑实质损害及颅内高压明显,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意识障碍加深,迅速昏迷,反复惊厥。脑水肿脑疝导致呼吸衰竭

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的临床表现,可同时或先后出现,为本病最重的一型。


慢性败血症型:少见,多为成人,病程迁延,以间歇性发热、皮疹或瘀点、多发性关节疼痛为特征。发热期做血培养可阳性。病程中可发展为化脓性脑膜炎心肌炎而使病情急剧恶化。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潜伏期吗?
有,从感染到出现临床表现 1~10 日,一般 2~3 日。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要与哪些情况鉴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要与其他细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葡菌感染所致脑膜炎)、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相鉴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哪些并发症?

继发感染肺炎褥疮角膜溃疡、尿道感染等。

化脓性迁徙性病变:中耳炎化脓性关节炎脓胸心内膜炎心肌炎全眼炎睾丸炎附件炎等。

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所致的损害有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脑脓肿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会有后遗症吗?
后遗症为脑及周围组织粘连引起的颅神经损害耳聋失明脑积水、瘫痪、智力或精神异常等。由于早期用抗生素治疗,后遗症目前极少见。

1.血象 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加,一般在20000/mm3左右,高者达40000/mm3或以上,中性粒细胞占80%~90%。2.脑脊液检查 病程初期仅有压力增高,外观正常。典型脑膜炎期,压力高达1.96kPa以上,外观呈混浊或脓样,白细胞数达每立方毫米数千至数万,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而糖含量明显减少,有时可完全测不出,氯化物降低,若临床有脑膜炎症状及体征而早期脑脊液检查正常,应于12~24小时后复验。流脑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脑脊液改变可不典型。3.细菌学检查(1)涂片检查 用针尖刺破皮肤瘀点,挤出少许血液及组织液,涂片染色后镜检,阳性率高达80%以上,脑脊液沉淀涂片的阳性率为60%~70%。脑脊液不宜搁置太久,否则病原菌易自溶而影响检出。(2)细菌培养 血培养在流脑时阳性率较低,但血培养对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暴发型败血症及慢性脑膜炎球菌败血症诊断甚为重要,故必须注意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血作细菌培养,并宜多次采血送验。脑脊液应于无菌试管内离心,取沉渣直接接种于巧克力琼脂上,同时注入葡萄糖肉汤中,在5%~10%二氧化碳环境下培养。4.免疫学试验是近年来开展的流脑快速诊断方法。脑脊液中抗原的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目前临床常用的抗原检测方法有对流免疫电泳、乳胶凝集、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菌体协同凝集试验、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对流免疫电泳的阳性率在80%以上,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为85%~93%,协同凝集试验检测A群及C群的阳性率亦较高;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的阳性率为94.2%(脑脊液)及78.8%(血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群抗原的灵敏度较反向间接血凝试验为高,抗体检测不能作为早期诊断方法,且敏感性与特异性均较差,故临床应用日渐减少。对流免疫电泳法、放射免疫测定法、间接血凝试验,如恢复期血清效价大于急性期4倍以上,则有诊断价值。

怎么确定得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般医生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和查体,结合病原学检查及其他辅助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可诊断。
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要做哪些检查?为何要做这些检查?

血常规:了解感染程度及是否并发血管内凝血。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即从腰部刺入一根细长的腰椎穿刺针,取少量脑脊液进行检查,为确诊的重要方法。典型脑膜炎期,脑积液压力升高,外观混浊,白细胞总数达 1×109/L 以上,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蛋白含量显著增高,糖和氯化物明显减少。

细菌学检查:确诊的重要手段,但标本须及时送检,以免菌体自溶影响检查结果。


涂片检查:用针刺破瘀点取血涂片,阳性率达80%。脑积液离心沉淀后涂片,阳性率 60%~70%。

细菌培养:取瘀斑组织液、血液、脑积液培养,如阳性即可确诊,但阳性率不高,特别是使用抗生素后。


血清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原的检测:敏感性高、特异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

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由于抗体出现晚,多在发病 1 周后才开始升高,不能作为早期诊断。


凝血功能检测:有助于监测凝血功能,早期发现凝血功能障碍。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要去看哪个科?
因为属于传染病应至感染科就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需要住院吗?
需要。应住院观察、隔离、治疗至病情稳定没有传染性。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如何治疗?
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一般治疗:

就地住院隔离治疗,密切监护,预防并发症。

卧床休息,保持空气流通。流质饮食,保证足量的液体摄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口腔、皮肤清洁,防止角膜溃疡形成。

经常翻身防褥疮发生,防呕吐物吸入,吸氧。

对症治疗:高热时用物理降温及退热药,头痛剧烈者用脱水剂,惊厥时用冬眠灵、安定等镇静剂。

病原治疗:一旦怀疑流脑,应尽早足量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是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组织结构屏障,能够阻止某些物质由血液进入脑组织)的抗生素。常用药物有青霉素 G(需要注意有无过敏反应)、氯霉素(需要注意有无骨髓抑制)、磺胺类药物(需要注意有无肾损害)、头孢类。
爆发型流脑的治疗:

休克型:除一般治疗及病原治疗外,要迅速纠正休克,包括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 DIC。

脑膜脑炎型:除一般治疗及病原治疗外,防治脑水肿和脑疝及防治呼吸衰竭。

混合型:需兼顾上述两型的治疗。

慢性败血症型:同普通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后如何?
本病普通型如及时彻底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并发症及后遗症少见。爆发型病死率高,其中脑膜脑炎型及混合型预后差。

1、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鼻饲饮食。
2、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受压部位用热毛巾按摩或用红花酒精按摩 .
3、保持呼吸道通畅,视病情给予侧卧,呕吐时,严防口腔分泌物及胃内容物吸入气道引起的窒息及吸入性肺炎。

如何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早期发现病人,早确诊,早报告,就地隔离、治疗。

流脑病菌在体外生存力很差,所以可以通过注意个人和环境卫生,保持室内的清洁,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来预防。

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参加大型集会及集体活动,尽量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如商店、影剧院、公园等游玩;如非去不可,应戴上口罩。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均衡营养、适当运动等增强抵抗力。

药物预防:对密切接触患者的人群可用复方碘胺甲噁唑、利福平或二甲胺四环素进行预防。

菌苗预防: 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 A 和 C 两群荚膜多糖菌苗。

好评医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335 好评率(98.8%)

擅长: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肝病、乙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药物性肝病、慢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戊肝、急慢性肝炎、结核病、颈部淋巴结结核、性病、HIV感染、艾滋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感染性疾病、肝硬化、手足口病、酒精性脂肪肝、梅毒、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急性鼻咽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慢性病、神经病、出血性疾病、丙肝、水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27 好评率(90.0%)

擅长:急性传染病、痢疾、狂犬病、肝病、脂肪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戊肝、肝腹水、性病、艾滋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肠绦虫病、囊尾蚴病、出血热、感染性疾病、斑疹伤寒、乙脑、伤寒、布病、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酒精性肝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037 好评率(100.0%)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肝病、乙肝、脂肪肝、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疱疹、流行性感冒、丙肝、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肝硬化、破伤风、肝炎、感冒、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甲型肝炎、戊肝、急慢性肝炎、慢性肝病、肝腹水、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慢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2863 好评率(99.9%)

擅长: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肝病、戊肝、乙肝、慢性乙肝、脂肪肝、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甲型肝炎、肝腹水、急慢性肝炎、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病、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感染性疾病、肺炎球菌肺炎、肝硬化、肝炎、丙肝、破伤风、上呼吸道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441 好评率(98.8%)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肝病、乙肝、脂肪肝、乙型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戊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腹水、重型肝炎、急慢性肝炎、结核病、颈部淋巴结结核、性病、艾滋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菌性肠道传染病、志贺菌病、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脑炎、感染性疾病、肝硬化、细菌感染、病毒性肝炎、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毒感染、丙肝、肝炎、急性鼻咽炎、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支原体肺炎、水痘、手足口病

相关问答-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更多
孩子发热多少度?有无其他症状?一般38.5摄氏度以下不主张退热药物处理,可以选择物理降温,比如1,多喝温开水,水果汁,青菜水;2,退热贴贴额头,温水擦浴(持续擦洗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流经处及四肢20分钟左右)。儿童退热药物相对安全的是美林(主要成分布洛芬)和泰诺林等,体温(腋下)超过38.5摄氏度时,可以适当服用药物退热处理。可以选一个就可以。如果发热频繁,间隔4~6小时后可以间断使用,每种药物一天不超过4次。考虑有疫苗反应注意观察孩子其他症状建议勤温水擦浴,如果体温过高,可以及时服用美林或泰诺林退热。多喝水发热可以引起全身酸痛等情况那就无大碍,可以观察看看不用谢
张立珏 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2018-06-14

相关文章-流行性脑脊髓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