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腔隙性脑梗死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很小的梗死灶,直径一般不超过1.5厘米。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以及脑干等部位。在这些部位的动脉多是一些称为深穿支的细小动脉,它们实际上是脑动脉的末梢支,又称终末支。由于深穿支动脉供血范围有限,所以单一支的阻塞只引起很小范围脑组织的缺血坏死,即形成所谓的腔隙。

中老年人

无传染性

1.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男性较多,多患高血压病,通常在白天活动中急性发病,孤立性神经功能缺损常使临床表现明显,也可在数小时至数天内渐进发病,约20%的病例表现tia样起病。
2.临床表现多样,有20种以上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是症状较轻,体征单一,预后较好;无头痛,颅内压增高和意识障碍等,识别腔隙性卒中综合征很重要,因其可完全或近于完全恢复。
临床主要有4种经典的腔隙综合征
(1)纯运动性轻偏瘫(pure motor hemiparesis,pmh):常见,通常为对侧内囊后肢或脑桥病变,表现面部及上下肢大体相同程度轻偏瘫,不伴感觉,视觉及皮质功能缺失如失语,脑干病变不出现眩晕,耳鸣,眼震,复视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多在2周内开始恢复,pmh亦可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闭塞硬膜下血肿或脑内占位性病变引起。
pmh有7种少见变异型:
①合并运动性失语:豆纹动脉闭塞所致,为内囊膝部,后肢及邻近放射冠白质病灶,不经ct证实,临床易误诊为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②pmh不伴面瘫:椎动脉或深穿支闭塞导致一侧延髓锥体微梗死,病初可有轻度眩晕,舌麻,舌肌无力等指示定位。
③合并水平凝视麻痹:病理证实为脑桥下部旁中线动脉闭塞,累及脑桥旁正中网状结构导致短暂一个半综合征
④合并动眼神经交叉瘫:大脑脚中部病灶累及动眼神经传出纤维。
⑤合并展神经交叉瘫:脑桥下部旁中线区病灶累及展神经传出纤维。
⑥伴精神错乱急性发作,注意力,记忆力障碍,病理证实为内囊前肢及后肢前部病灶,破坏丘脑至额叶联系纤维。
⑦闭锁综合征四肢瘫,不能讲话,眼球垂直运动保留,是双侧内囊或脑桥病变使皮质脊髓束受损导致双侧pmh.
(2)纯感觉性卒中(pure sensory stroke,pss):较常见,特点是偏身感觉缺失,可伴感觉异常,如麻木,烧灼或沉重感,刺痛,僵硬感等;是对侧丘脑腹后核,内囊后肢,放射冠后部及延髓背外侧病灶所致,大脑后动脉闭塞以及丘脑或中脑小量出血可出现类似表现。
(3)共济失调性轻偏瘫(ataxic-hemiparesis,ah):病变对侧pmh伴小脑性共济失调,偏瘫以下肢重(足踝部明显),上肢轻,面部最轻;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阳性,通常由对侧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内囊后肢及偏上处(影响颞,枕桥束及锥体束)和放射冠及半卵圆中心(影响皮质脑桥束和部分锥体束)病变所致。
(4)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dysarthric-clumsy hand syndrome,dchs):起病突然,症状迅速达高峰,表现构音障碍,吞咽困难,病变对侧中枢性面舌瘫,面瘫侧手无力和精细动作笨拙,书写易发现,指鼻试验不准,轻度平衡障碍,病变在脑桥基底部上1/3与下2/3交界处,为基底动脉旁中线支闭塞;亦见于内囊膝部病变,可视为ah变异型。
(5)其他综合征:例如感觉运动性卒中(sensorimotor stroke,sms),以偏身感觉障碍起病,再出现轻偏瘫,病灶在丘脑腹后核及邻近内囊后肢,是丘脑膝状体动脉分支或脉络膜后动脉丘脑支闭塞,腔隙状态(lacunar state)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出现严重精神障碍痴呆,假性延髓性麻痹,双侧锥体束征,类帕金森综合征和尿便失禁等。
3.根据腔隙性脑梗死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可以概括成3类
(1)有局灶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能够明确分类的腔隙性脑梗死,其出现率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75%.
(2)有神经系统的症状,但无局灶体征,不能分型分类的腔隙性脑梗死,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9%.
(3)无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约占腔隙性脑梗死的16%.

1.脑脊液检查:目前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同时脑脊液检查也不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规检查。多数脑梗死患者脑脊液正常,如梗死面积大、脑水肿明显者压力可增高,少数出血性梗死者可出现红细胞增多,后期可有白细胞及细胞吞噬现象。
2.血尿便常规及生化检查:主要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有助于病因诊断。
3.脑CT扫描:腔隙性脑梗死早期尤其是在24h内,脑CT扫描不能诊断,只能排除诊断。脑CT扫描诊断腔隙的最佳时期是在发病后的1~2周内。ct对本病的诊断率不高,如果病灶小于0.5cm检出率几乎为零。
2.脑MRI检查:MRI显示腔隙性脑梗死灶比ct优越,因为MRI的空间分辨力高,组织对比较好,能检出更小的病灶,而且在MRI上因无骨质伪影,故脑干小脑的腔隙性梗死灶显示清楚。MRI和CT诊断脑梗死主要是以缺血区脑组织水肿为基础。缺血6h后血-脑脊液屏障开始破坏。水与蛋白质从血管内漏入梗死区。引起细胞外血管性水肿。ct由于对水的敏感性稍差,往往在缺血发生后24h方能显示病灶,MRI则缺血发生后不到2h即显示细胞性脑水肿。
3.脑血管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与颅底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应进行多普勒超声(tcd)、颈动脉B超、脑mra、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病因。必要时可进行神经介入治疗。
4.脑电地形图(beam):脑电地形图能以类似二维的图像形式显示直观的脑电活动分布,为腔隙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对脑缺血脑血管病中,在形态学上尚无明显改变而脑功能已有异常时,脑电地形图能与ct取长补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5.其他检查:颈椎X线片、心电图、心功能、脑血流图等检查有助于病因诊断。

诊断
以下几点可作为诊断腔隙性脑梗死的参考:
1.中年以后发病,有高血压或tia病史,慢性,亚急性或急性起病,症状轻。
2.临床症状 符合上述腔隙征的一种临床表现,多无意识障碍。
3.脑CT扫描及MRI检查 证实与临床相一致的腔隙病灶,符合腔隙性脑梗死的影像学特点。
4.预后良好,短期内有完全恢复可能。
鉴别诊断
腔隙综合征病因除缺血性梗死外,还包括小量脑出血,感染,猪囊尾蚴病(囊虫病),moyamoya病,脑脓肿,颅外段颈动脉闭塞,脑桥出血,脱髓鞘病和转移瘤等,应注意鉴别。
1.小灶性脑实质出血
由于出血量小,血肿局限,起病可为渐进性,临床表现可与腔隙性脑梗死相似,须依靠ct或MRI鉴别,但是脑出血有其特点,即脑出血一般在体力和脑力紧张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容易发病,起病急,发展快,数十分钟到数小时达到高峰,急性发病者典型的表现有:头痛,呕吐,失语,肢体运动障碍,抽搐,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有很大关系,脑CT扫描可以发现出血病灶,有利于鉴别诊断。
2.巨大腔隙性脑梗死
指腔隙直径大于20mm,可能有多个穿通动脉闭塞,或较大的动脉粥样硬化或血栓形成所引起,神经系统定位体征较明显或症状较重,可伴有意识障碍,预后较差。
3.出血性腔隙性脑梗死
随着ct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陆续发现,脑内小量出血也可引起类似腔隙性脑梗死的表现,对这类病,目前称之为出血性腔隙综合征,临床特点是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有高血压病史者多见,常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呈进行性加重,在半小时或数小时内达高峰,临床上可有各种类似腔隙性脑梗死的表现,如单纯运动性轻偏瘫,单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轻偏瘫,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感觉运动性卒中等,但因脑部出血量少,病灶范围小,血肿局限,未破入脑室及蛛网膜下隙,也未累及上行网状激活系统,一般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亦无神志,智能及瞳孔改变,很容易误诊为腔隙性脑梗死,脑CT扫描是鉴别诊断的主要方法。
出血性腔隙综合征的发病原因,主要由高血压引起,病变部位多位于内囊,壳核,丘脑和脑桥等部位,呈小灶性高密度影,由于长期高血压使脑深部的小动脉壁硬化,脂肪透明样变,破裂,渗出而发病,出血性腔隙脑梗死一般预后良好。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与脑梗死相似,在综合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的基础上,强调加强病因治疗,预防再次发病。
①有效控制高血压和各种类型脑动脉硬化可减少腔隙性卒中可能性,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②没有证据表明抗凝治疗会带来任何益处,阿司匹林效果也不确定,但由于这些治疗发生严重并发症风险较低,故也经常应用;
③其他可适当应用扩血管药物如尼可占替诺(脉栓通)等增加脑组织血液供应,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应用钙离子拮抗药如尼莫地平、氟桂利嗪等减少血管痉挛,改善脑血液循环,降低腔隙性梗死复发率;
④活血化淤类中药对神经功能恢复可有所裨益;
⑤控制吸烟、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可干预危险因素。

1.病因治疗 有了腔隙性脑梗死说明脑小血管不健全,重点在于预防再发脑梗死,积极控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等。尤其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虽然降压治疗并不能逆转高血压已造成的血管病变,但使血压逐渐降到正常水平,对本病的预防有重要意义,因持续的高血压将加重血管病变,促进动脉硬化和血管闭塞。

(1)对于血压的调控:

①降压应缓慢进行:由于高血压病老年患者多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差,对于血压的急骤变化难以适应,需缓慢使其血压降至合理水平。一般第一个24h使平均血压降低约10%~20%为宜。急速大幅度的降压必然产生脑缺血损害的后果。

②降压要个体化:一般可将患者血压逐渐调控至患者平时的基础水平或临界高血压水平。由于每个高血压病患者的基础血压水平不同,他们的合并症亦有不同,需依据具体情况选用药物和控制降压程度。应注意参考患者平时血压水平及原有药物反应情况选择药物。

③维持降压效果的平稳:尽量避免血压波动,最好使血压在24h内维持稳定,对于缓解脑梗死症状及防止脑梗死复发均有意义。目前抗高血压治疗已逐渐淘汰短效药物而以长效药物取而代之。

④注意靶器官的保护:在降压治疗中,靶器官的保护性治疗尤其重要,重点是心、脑、肾等器官。它们的功能好坏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

(2)颈内动脉狭窄:颈内动脉狭窄是腔隙性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可能是血栓、斑块脱落造成的。对于颈内动脉狭窄可用介入治疗,目前采用颈内动脉扩张加支架的疗法,以其创伤小、疗效好而逐步替代传统疗法。关于颈内动脉狭窄的支架放置的适应证比较广,有时完全依术者的习惯而定。禁忌证:脉管炎的急性期。其治疗方法是:首先用气囊导管将狭窄段的血管进行扩张,然后将支架支撑于狭窄段。患者在清醒的情况下进行治疗,使狭窄血管通畅。

(3)其他病因治疗:

①有糖尿病患者应控制血糖水平,注意保护重要脏器。

②冠心病患者应及时治疗,改善心脏血液供应。

③颈椎病患者可根据病情选择牵引、手术等。

2.血管扩张药 血管扩张药能改善局部缺血,防止梗死的发展,应注意血压。常用药物有:吸入体积分数为5%的二氧化碳和氧的混合气体;烟酸200~300mg或盐酸罂粟碱30~90mg加入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肝中静脉滴注,1次/d,约1周为1疗程。其他尚有曲克芦丁(维脑路通)、已酮可可碱、倍他司汀(培他定)等。

3.钙通道阻滞药 能减轻钙超载状态,防止细胞死亡,减轻脑血管平滑肌的痉挛,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供应。常用的药物有:尼莫地平,20~40mg, 3次/d;尼莫地平(尼莫通),30mg,3次/d;桂利嗪(脑益嗪),25mg,3次/d.可选用静脉点滴。但是应注意血压变化。低血压、颅内压增高者慎用。

4.脑代谢赋活剂 广泛应用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用的有:胞磷胆碱(胞二磷胆碱)、三磷腺苷(三磷酸腺苷)、辅酶a、细胞色素c(细胞色素丙)、吡拉西坦(脑复康)等。

5.抗血小板聚集剂 如有血液黏度增加或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可给予适当处理。如抗血小板聚集剂肠溶阿司匹林50~75mg,1次/d;噻氯匹定(噻氯吡啶),0.25g,1次/d.其他药物尚有华法林(华法令)、醋硝香豆素(新抗凝片)等。

6.抗凝治疗 可选用肝素钙,皮下注射。抗凝剂对早期的脑梗死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应用时应排除脑出血,并注意对患者血凝状态进行监测。但是有学者认为抗凝疗法对于本病不宜使用,有产生出血性并发症的危险,因腔隙性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均产生一种小动脉病变。giroud等为了阐明能影响治疗方案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液凝固方面的情况,做了皮质动脉血栓形成和腔隙性脑梗死发病24h内止血参数的前期研究,结果表明:皮质梗死组较腔隙性脑梗死组有显著的纤维蛋白原升高和willebrand因子升高,说明了两组间的血液凝固方面的不同和腔隙性脑梗死不宜抗凝治疗。

7.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作用下,血氧含量增加,血氧分压增高,血氧的弥散力增强。脑组织氧分压比常压下吸空气时能增高7倍之多。能迅速有效地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状态,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对面积小的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梗死组织周边的缺血性半暗带,有常压下氧无法达到的治疗作用,使严重缺氧的脑细胞重新恢复功能。在排除了出血的可能后可以应用。

8.血液稀释疗法 血液稀释治疗能迅速增加局部脑血流量,促进缺血区功能恢复,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血液稀释可减少血小板聚集,减少纤维蛋白原及激活的凝血因子,同时减少红细胞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同时能改善微循环。临床上血液稀释可以分为高容积(用扩容剂)及等容积(放血及补液).过去常用的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静滴属高容稀释,可增加脑血流量,缺点是可增加颅内压及心输出量,有颅内压增高者及心功能不全者禁用,有条件的医院可用颅内压及肺动脉楔压监护输液的速度和量。可选用等容稀释疗法,即用右旋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万~4万)以普通速度每天静滴1000ml及其他液体1000ml,持续7~14天,同时静脉每天放血300ml直到hct达30%~32%.

9.对症治疗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的部位不同,症状复杂,对于有些症状,尤其是精神症状应及时治疗,使患者心情舒畅,有利于患者康复。有癫痫发作的患者及时应用镇静药。烦躁患者也可给予合适的镇静药。昏迷患者注意呼吸道、口腔、泌尿道的护理等。

10.康复治疗 很重要,宜早期开始,病情稳定后,积极进行康复知识和一般训练方法的教育,鼓励患者树立恢复生活自理的信心,配合医疗和康复工作,争取早日恢复,同时辅以针灸、按摩、理疗等,以减轻病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康复训练时,不仅要进行肢体等功能的正规训练,而且也要进行日常生活训练,如进食、洗脸、梳头、穿衣和刷牙等。

(1)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一个合理水平。因为血压过高,易使脑内微血管瘤及粥样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出血;而血压过低,脑供血不全,微循环淤滞时,易形成脑梗死。所以应防止引起血压急骤降低,脑血流缓慢,血黏度增加,以及血凝固性增高的各种因素。
(2)积极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3)讲究精神心理卫生,许多脑梗死的发作,都与情绪激动有关。
(4)注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适度的体育活动有益健康。避免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暴饮、暴食。要以低脂肪低热量,低盐饮食为主,并要有足够优质的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及微量元素。饮食过饱不利于健康,霉变的食品、咸鱼、冷食品,均不符合食品卫生的要求,要禁食。
(5)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由于中老年人特别是体弱多病者,多半不适应而患病,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免疫能力降低,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
(6)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由于腔隙性脑梗死是深穿支小动脉闭塞所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这些血管大多属终末支,一旦梗死形成,侧支循环极难建立,所以临床上虽患者症状较轻,但不易恢复,应重在预防,积极地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颈椎病,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在治疗上述疾病的同时,节制烟酒不良嗜好不容忽视,关于预防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防治高血压
对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要定期测量血压,及早发现高血压和合理治疗。
2.定期作血液流变学检查
以观察血液黏度的动态改变,对高脂血症和高黏滞血症要积极治疗。
3.积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戒烟,避免酗酒,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适量的钠盐摄入和足够的含钾食物,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4.增加体育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降低紧张性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
5.高度重视脑血管病的前驱症状
如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出现说话困难或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尤其是眩晕常伴有肢体症状,比如抬腿费力,走路如同踩在棉花上;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出现难以忍受的头痛,而且头痛由间断性变成持续性或伴有恶心,呕吐,单眼一过性黑蒙,持续数秒至几十秒,说明视网膜有短暂性缺血。
6.有效地控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7.及时选用合适的辅助检查和对因治疗
由于此病不通过特殊检查不易发现,所以,中老年人一旦出现原因不明的上述改变要高度重视,不可忽视,积极寻找原因,对危险因素进行治疗是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重要措施。

好评医生-腔隙性脑梗死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702 好评率(99.2%)

擅长:脑血管病、中风、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栓塞、急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感染性疾病、运动神经元病、腔隙性脑梗塞、抽动症、晕厥、肝豆状核变性、后循环缺血、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740 好评率(100.0%)

擅长:心脏病、骨肿瘤、高尿酸血症、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性脑出血、肺炎球菌肺炎、乙肝、肥胖症、辐射引起的急性肺部表现、支气管和肺部良性肿瘤、肺部弥漫性网状结节阴影、肿瘤性肺部感染、肺部浸润性病变、闭合性颅脑损伤、颅脑肿瘤伴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脑膜瘤、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肝脏肿瘤性(样)病变、转移瘤、非霍奇金淋巴瘤、腮腺混合瘤、鼻腔癌、腹膜后肿瘤、僵直性脊柱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肺部疾病、胆源性慢性胰腺炎、遗传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9349 好评率(100.0%)

擅长:良性肺结节、原发性肝癌、肺癌、结石、肺结核、贫血、结肠恶性肿瘤、血管瘤、腔隙性脑梗塞、孤立性肺结节、老年人脑出血、椎间盘退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伴椎间盘脱出、中度脂肪肝、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肺结核瘤、增殖型肺结核,痰培养(-)、腰椎压缩性骨折、踝关节骨折、肝内胆管结石、桥本甲状腺炎、多结节甲状腺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浸润型肺结核、检查中:尿酸肾结石、感染性肺炎、肺部疾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967 好评率(98.4%)

擅长:老年脑出血、高血压伴脑出血、多发性脑梗塞、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老年腔隙性脑梗塞、急性腔隙梗塞、基底节梗塞、食管原发性恶性肿瘤、肺原位癌、原发支气管肺癌、继发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浸润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急性肺炎、老年肺炎、急性间质性肺炎、胃腺癌、食管贲门失弛缓症、贲门恶性肿瘤、转移性骨肿瘤、软骨肿瘤、其他或未特指部位的骨或关节软骨恶性骨肿瘤、颈椎间盘突出症、胸椎间盘突出症、无菌性股骨头坏死、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撕脱骨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31 好评率(100.0%)

擅长:良性肺结节、肺部疾病;肝癌、肺癌、结石、肺结核、贫血、结肠恶性肿瘤、血管瘤、腔隙性脑梗塞、孤立性肺结节、脑出血、椎间盘退变、颈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伴椎间盘脱出、中度脂肪肝、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陈旧性肺结核、肺结核瘤、增殖型肺结核、腰椎压缩性骨折、踝关节骨折、肝内胆管结石、桥本甲状腺炎、多结节甲状腺肿、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浸润型肺结核、肾石、感染性肺炎、垂体腺瘤、垂体泌乳素瘤、脊柱损伤、脊柱转移瘤、子宫囊肿、前列腺钙化、前列腺增生症、肝损伤、轻度脂肪肝、、肝癌、慢性乙型肝炎、胆囊疾病、胆囊腺肌症、胆囊管结石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脑肿瘤、脑转移、卵巢畸胎瘤、全身各系统疾病

相关问答-腔隙性脑梗死

更多
您好,稍等半小时左右我在门诊全身抖动时有没有焦虑紧张情绪,最近发热感冒了吗CT检查提示存在的多发性腔隙性脑梗塞一般提示动脉硬化引起的脑缺血病灶,颈动脉斑块脱落形成栓子也可能堵塞脑部细小动脉,不严重,是小血栓,大部分患者无症状,但是需要预防脑梗塞再发, 首先,应该好好控制好各种危险因素。包括戒烟酒(如果有),低盐低脂饮食,多吃蔬菜,适度运动,保持血压血脂血糖良好、积极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如果有)。 第二,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一般如果没有痛风,哮喘,严重胃溃疡建议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注意有无出血倾向,阿司匹林肠溶片需要空腹口服。 如果有痛风或者胃病等禁忌,也可以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 第三,如果颈动脉硬化不稳定斑块或者高脂血症(高胆固醇血脂或者高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可以长期服用小剂量他汀类(阿托伐他汀钙片或瑞舒伐他汀钙片),他汀类药物有降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作用。建议每3个月到半年左右复查肝肾功肌酶。注意有无肌肉疼痛。不好意思久等了一直在门诊抖的时候体温正常吗估计是寒战了抖动时体温升高,肌肉会痉挛不是平时应该积极控制好阿尔茨海默症的各种危险因素(可以延缓进展)。包括戒烟酒(如果有),低盐低脂饮食,多食蔬菜水果,瘦肉,新鲜鱼,适度运动,保持血压血脂血糖良好、积极控制高同型半胱氨酸、房颤(如果有)。保持良好睡眠质量,多进行户外运动,多进行脑力劳动,比如看书读报,做棋牌游戏。如果目前记忆力下降明显,建议予以盐酸多奈哌齐和对症治疗。同时,完善甲状腺功能,血清维生素b12水平,神经心理学及认知量表评估。检查目的一方面需要筛查可能原因或者危险因素,一方面评估认知障碍严重程度这个改善脑循环 对于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可以短期使用行
张硕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2023-12-18
...要长期吃药腔隙性脑梗死老年人都会有,问题也不大嗯嗯
王欣 北京朝阳医院
2022-11-17
你好患者目前主要的症状表现是什么不能,造影只是检查是的头晕吗这个没吃药吗有这个风险头颅磁共振,颈动脉及椎动脉彩超,常规的体检抽血嗯嗯这个有多久了?我看了病历有老年痴呆这个病历是去年的造影是个检查,一般是有必要性。但现在患者有老年痴呆,现在的程度能不能配合如果不能配合,就需要考量有没有必要做不复杂不疼,局麻。
吴亚同 泰州市中医院
2022-06-28

相关文章-腔隙性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