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诊断和治疗都很困难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约90%为起源于腺管上皮的导管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明显上升。5年生存率<1%,是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胰腺癌早期的确诊率不高,手术死亡率较高,而治愈率很低。本病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为 1.5~2:1,男性患者远较绝经前的妇女多见,绝经后妇女的发病率与男性相仿。

50岁以上、有“三高”饮食习惯、有慢性胰腺炎、长期吸烟、长期饮酒者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消化不良、腹痛、黄疸、腹痛一般和饮食无关。       
胰腺临床表现取决于的部位、病程早晚、有无转移以及邻近器官累及的情况。其临床特点是整个病程短、病情发展快和迅速恶化。最多见的是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虽然有自觉痛,但并不是所有病人都有压痛,如果有压痛则和自觉痛的部位是一致的。

1.腹痛

疼痛是胰腺的主要症状,不管位于胰腺头部或体尾部均有疼痛。除中腹或左上腹、右上腹部疼痛外,少数病例主诉为左右下腹、脐周或全腹痛,甚至有睾丸痛,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当累及内脏包膜、腹膜或腹膜后组织时,在相应部位可有压痛。

2.黄疸

黄疸是胰腺,特别是胰头的重要症状。黄疸属于梗阻性,伴有小便深黄及陶土样大便,是由于胆总管下端受侵犯或被压所致。黄疸为进行性,虽可以有轻微波动,但不可能完全消退。黄疸的暂时减轻,在早期与壶腹周围的炎症消退有关,晚期则由于侵入胆总管下端的肿瘤溃烂腐脱,壶腹肿瘤所产生的黄疸比较容易出现波动。胰体尾在波及胰头时才出现黄疸。有些胰腺病人晚期出现黄疸是由于肝转移所致。约1/4的病人合并顽固性的皮肤瘙痒,往往为进行性。

3.消化道症状

最多见的为食欲不振,其次有恶心、呕吐,可有腹泻便秘甚至黑便腹泻常常为脂肪泻。食欲不振和胆总管下端及胰腺导管被肿瘤阻塞,胆汁和胰液不能进入十二指肠有关。胰腺的梗阻性慢性胰腺炎导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也必然会影响食欲。少数病人出现梗阻性呕吐。约10%病人有严重便秘。由于胰腺外分泌功能不良而致腹泻脂肪泻为晚期的表现,但较罕见。胰腺也可发生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脾静脉或门静脉因肿瘤侵犯而栓塞,继发门静脉高压症,也偶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

4.消瘦、乏力

胰腺和其他不同,常在初期即有消瘦、乏力。

5.腹部包块

胰腺深在,于后腹部难摸到,腹部包块系肿本身发展的结果,位于病变所在处,如已摸到肿块,多属进行期或晚期。慢性胰腺炎也可摸到包块,与胰腺不易鉴别。

6.症状性糖尿病

少数病人起病的最初表现为糖尿病的症状,即在胰腺的主要症状如腹痛、黄疸等出现以前,先患糖尿病,以至伴随的消瘦和体重下降被误为是糖尿病的表现,而不去考虑胰腺:也可表现为长期患糖尿病的病人近来病情加重,或原来长期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措施变为无效,说明有可能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又发生了胰腺

7.血栓性静脉炎

晚期胰腺患者出现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动脉血栓形成

8.精神症状

部分胰腺患者可表现焦虑、急躁、抑郁、个性改变等精神症状。

9.腹水

一般出现在胰腺的晚期,多为的腹膜浸润、扩散所致。腹水可能为血性或浆液性,晚期恶病质低蛋白血症也可引起腹水。

10.其他

此外,患者常诉发热、明显乏力。可有高热甚至有寒战等类似胆管炎的症状,故易与胆石症胆管炎相混淆。当然有胆道梗阻合并感染时,亦可有寒战、高热。部分患者尚可有小关节红、肿、痛、热、关节周围皮下脂肪坏死及原因不明的睾丸痛等。锁骨上、腋下或腹股沟淋巴结也可因胰腺转移而肿大发硬。

出现顽固性上腹痛,疼痛放射至腰背部,夜间明显,仰卧时加重,而蜷曲或前倾坐位可使疼痛减轻等,则高度提示胰腺癌,需进一步做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
B超、ct、MRI、ercp、ptcd、血管造影、腹腔镜检查、肿瘤标志物测定、癌基因分析等,对胰腺癌确定诊断和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有相当大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B超、ca19-9、cea可作为筛选性检查,一旦怀疑胰腺癌,CT检查是必要的。病人有黄疸而且比较严重,经CT检查后不能确定诊断时,可选择ercp和ptcd检查。如置管引流成功,对严重黄疸患者可延迟手术1~2周。MRI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不优于ct.对已确诊为胰腺癌但又无法判断能否手术切除时,选择血管造影和(或)腹腔镜检查是有临床意义的。
对不能手术切除,也没有姑息手术指征的胰腺癌或壶腹周围癌患者,拟行化疗和放疗时,行细针穿刺获取细胞学检查是必要的。对有手术切除可能的患者一般不行此检查。因为细针穿刺有可能导致癌细胞在腹腔内的播散。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相关检查的结合进行分析,一般不难诊断。
鉴别诊断
胰腺癌应与胃部疾病、黄疸型肝炎、胆石症、胆囊炎、原发性肝癌、急性胰腺炎、壶腹癌、胆囊癌等病进行鉴别。

1.各种慢性胃部疾病:胃部疾患可有腹部疼痛,但腹痛多与饮食有关,黄疸少见,利用X线钡餐检查及纤维胃镜检查不难作出鉴别。

2.黄疸型肝炎:初起两者易混淆,但肝炎有接触史,经动态观察,黄疸初起时血清转氨酶增高,黄疸多在2~3周后逐渐消退,血清碱性磷酸酶多不高。

3.胆石症、胆囊炎:腹痛呈阵发性绞痛,急性发作时常有发热和白细胞增高,黄疸多在短期内消退或有波动,无明显体重减轻。

4.原发性肝癌:常有肝炎或肝硬化病史、血清甲胎蛋白阳性,先有肝肿大,黄疸在后期出现,腹痛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超声和放射性核素扫描可发现肝占位性病变。

5.急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病情发作急骤,血白细胞、血尿淀粉酶升高。慢性胰腺炎可以出现胰腺肿块(假囊肿)和黄疸,酷似胰腺癌,而胰腺深部癌压迫胰管也可以引起胰腺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腹部X线平片发现胰腺钙化点对诊断慢性胰腺炎有帮助但有些病例经各种检查有时也难鉴别,可在剖腹探查手术中用极细穿刺针作胰腺穿刺活检,以助鉴别。

6.壶腹周围癌:壶腹周围癌比胰头癌少见,病起多骤然,也有黄疸、消瘦、皮痒、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而壶腹癌开始为息肉样突起,癌本身质地软而有弹性,故引起的黄疸常呈波动性;腹痛不显著,常并发胆囊炎,反复寒战、发热较多见。但两者鉴别仍较困难,要结合超声和ct来提高确诊率。壶腹癌的切除率在75%以上,术后5年存活率较胰头癌高。

目前根本的治疗原则仍然是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治疗。

1.外科治疗

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方法。手术方式包括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全胰腺切除术等。但因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术后五年生存率也低。

对梗阻性黄疸又不能切除的胰腺癌,可选择胆囊或胆管空肠吻合术,以减轻黄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在内镜下放置支架,缓解梗阻。

2.姑息治疗

对于不适合做根治性手术的病例,常常需要解除梗阻性黄疸,一般采用胆囊空肠吻合术,无条件者可做外瘘(胆囊造瘘或胆管外引流)减黄手术,多数病人能够短期内减轻症状,改善全身状态,一般生存时间在六个月左右。

3.综合治疗

胰腺癌由于恶性程度高,手术切除率低,预后不良。尽管手术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胰腺癌常常发现较晚,而丧失根治的机会,因此需要对胰腺癌进行综合治疗。迄今同大多数肿瘤一样,还没有一种高效和可完全应用的综合治疗方案。现在的综合治疗仍然是以外科治疗为主,放疗、化疗为辅,并在探讨结合免疫和分子等生物治疗的新方法。

(1)放射治疗胰腺癌是对放疗敏感性较低的肿瘤。

(2)化疗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或者为预防术后复发,均可进行化学治疗。对胰腺癌的化学治疗是期望着能降低术后癌的复发与转移的发生率。

(3)生物治疗生物治疗包括免疫与分子治疗。随着免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飞速发展,这将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研究,因为像胰腺癌这样的难治肿瘤,必须发展一些全新的方法来治疗:
①基因治疗:多数仍然停留在临床前期,少有进入临床Ⅰ期或Ⅱ期试验。
②免疫治疗:应用免疫制剂,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4)其他疗法胰腺癌属于对放化疗敏感性低的低氧性肿瘤,但对热敏感性增高。近年来由于技术上的改进,使得温热疗法得到了应用。常用的温度是44℃.但还需对加温和测温方法加以改进。

4.对症支持治疗

胰腺癌晚期,因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出现脂肪泻者,可于餐中服用胰酶制剂以帮助消化。对顽固性腹痛,给予镇痛药,包括阿片类镇痛剂;必要时用50%~75%乙醇行腹腔神经丛注射或交感神经切除术。放疗可使部分患者疼痛缓解。还应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营养状况。

1、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2、由于癌症病人体质虚弱,造血功能不佳,出血后不易止血,故需避免出血。患者尽量不要随便抠鼻,防止鼻腔出血;用软毛牙刷刷牙,防止牙龈出血。
3、黄疸时皮肤易瘙痒,避免用手用力抓挠,指甲不用过长,以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瘙痒部位尽量不用肥皂等清洁剂清洁,每日可用温水擦浴1~2次。
4、待体力恢复后,可选择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或体力活动。如步行、慢跑、做广播体操、打太极拳、舞太极剑等。一方面运动可增加热能消耗,降低血糖;另一方面可降低血中胆固醇,减缓或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还可改善心肺功能,消除精神紧张,振奋精神。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5、保持乐观的心态,可通过参加社交互动,如参加读书会、交流会等多与人交流,缓解心中过大的压力。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明确,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以下举措有可能降低发病风险:
1、改变饮食结构,不吃烧焦和烧糊食品,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盐食物。就餐有规律,每日3~5餐,不吃零食,可以减少胰液的分泌,减轻胰腺的负担,降低胰腺癌发生的风险。
2、严禁暴饮暴食,因为暴饮暴食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会埋下患胰腺癌的隐患。
3、坚持体力活动,避免超重和肥胖。
4、多吃粗粮,少吃高胆固醇膳食。谷类、豆类及甘薯等富含非淀粉多糖及膳食纤维的食物能降低胰腺癌发生的风险,而含高胆固醇的动物内脏能增加胰腺癌的危险性。
5、对年龄在40岁以上、新发现糖尿病、慢性胰腺炎、长期吸烟、有肿瘤家族史等人群应定期进行胰腺癌筛查。
6、患有糖尿病、慢性胰腺炎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7、戒烟禁酒,可减少患胰腺癌的风险。
8、尽量避免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如N-亚硝基甲胺、烃化物等。

相关问答-胰腺癌

更多
...这边多考虑胰腺癌问题,也可以进行筛查,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查。是的,如果有缓解,好转。暂时不需要增强CT。是的您这边还有什么疑问呢?增强CT确实需要注射造影剂,如果胃药能缓解症状,暂时可以先不做增强CT。建议继续服用胃药,注意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如果腹痛加重或持续,请及时做进一步检查。饮食上,建议最近清淡饮食,禁辛辣刺激等。给胃一个缓冲的时间。胃的问题需要养的。
葛尧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2025-06-04
你好,做腹腔积液引流没有?现在腹胀情况怎么样?肚子有没有隆起?对没有手术指征内科治疗为主嗯下一步治疗建议化疗,靶向,免疫治疗后续腹胀做一下穿刺引流PETCT可以做一下
殷航 聊城市人民医院
2025-03-19
...和结构但是胰腺癌本身放疗也不是太敏感,所以要争取治疗疗效最大化毕竟只是局部复发照射是放疗,不是化疗,化疗是药物,放疗是射线射线一般对大血管没有影响
李朱斌 陕西省肿瘤医院
2025-01-21
好评医生-胰腺癌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2687 好评率(99.2%)

擅长:结肠息肉和息肉病、胃息肉、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便秘、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炎、食管疾病、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出血、胆囊息肉、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早期胃癌、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肿瘤、食管癌、贲门癌、胆管癌、胰腺癌、溃疡性结肠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758 好评率(99.2%)

擅长:疝、腹股沟疝、腹壁疝、切口疝、脐疝、小儿疝气、胃肠疾病、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胃溃疡性穿孔、肠套叠、食管裂孔疝、直肠息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胃肿瘤、肛门疾病、痔、肛周脓肿、乳房疾病、乳腺癌、乳腺结节、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胰腺肿瘤、血管病症、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疝气、破伤风、静脉曲张、淋巴结炎、伤口感染、肛肠疾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3539 好评率(100.0%)

擅长: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盆腔肿瘤、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贲门癌、胃肠道间质瘤、胃肿瘤、食管肿瘤、呼吸系统肿瘤、肺癌、肺恶性肿瘤、肺结节、乳房疾病、乳腺癌、肝胆胰脾肿瘤、肝癌、胰腺癌、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阴茎癌、皮肤肿瘤、皮肤癌、脑瘤、鳞癌、食道癌、肿瘤、癌症、淋巴癌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770 好评率(99.1%)

擅长:胆囊结石、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胆管癌、胰腺癌、脂肪肝、胆道疾病、肝胆胰脾肿瘤、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乙肝、肝门胆管癌、胆囊良性肿瘤、转移性肝癌、胰腺疾病、肝病、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胆管结石、急慢性肝炎、脾功能亢进、胆囊癌、胰腺肿瘤、胆囊息肉、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脂肪性肝病、胰腺炎、肝纤维化、上腹痛综合征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0528 好评率(99.4%)

擅长:腹股沟疝、腹壁疝、切口疝、小儿疝气、脐疝、肠梗阻、急性阑尾炎、直肠息肉、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甲状腺肿瘤、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疾病、胰腺疾病、上消化道出血、肛瘘、肛周脓肿、痔、混合痔、外痔、乳腺肿瘤、乳房疾病、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胰腺肿瘤、甲沟炎

相关文章-胰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