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颈腰综合征

所谓颈腰综合征,系指颈椎及腰椎椎管同时狭窄,并同时或先后出现椎管内神经受压并有临床症状表现者。其在颈椎病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0%左右。
颈椎椎管狭窄症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以脊髓受压症状为主者)的椎管多呈现发育性狭窄现象,椎体与椎管矢状径的比值小于1∶0.75的病例的椎管矢状径绝对值多在12mm以下,甚至有矢状径不足10mm的病例,但低于6mm以下者甚为罕见。

无特殊人群

无传染性

由于本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变涉及颈段与腰段两个解剖部位,因此本病的发病特点是在具有颈髓受压或刺激症状的同时伴有腰椎椎管狭窄症症状,两组症状可以是一前一后出现,亦可同时并存,但在临床上更为多见的是在颈部手术后,下肢症状改善不大或根本无改变,经检查后才发现系腰椎椎管狭窄症症状;也可能是在因腰部症状来院就诊,检查时,发现其伴有颈髓受压症状;亦有不少病例是在腰椎手术后才发现颈椎症状,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基层医疗单位。
现将颈部与腰部症状特点分述于后。
1.颈椎症状特点
(1)脊髓受压或受刺激症状:因其病理解剖实质为椎管狭窄,因此其脊髓症状以感觉障碍为先发,且多见,约占90%以上,在中期以后,由于病变程度加剧,波及锥体束,可出现运动障碍症状,并随着病程的进展而日益明显,并引起患者的注意,此类患者的根性症状大多较轻或缺如。
(2)影像学阳性所见:在X线,ct及MRI等检查中均显示椎管呈现发育性狭窄征,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矢状径的比值大多小于0.75,绝对值小于12mm,其中不少病例可在10mm以下,MRI检查可清晰地显示硬膜囊受压的情况及具体部位。
(3)非手术疗法有效,但下肢症状改变不大:此病所产生的症状为颈,腰段病变共同引起,较为有效的头颈部轻重量持续牵引可使上肢及躯干症状缓解,但却难以改善双下肢症状,因此,凡遇到此种情况,包括颈部减压术后者,均应进一步检查腰部情况。
2.腰椎症状特点
腰部症状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述三大特点,当三者并存时,不仅具有诊断意义,且对鉴别诊断亦至关重要,应全面了解,并加以确认。
(1)间歇性跛行:即当患者步行数十米或数百米后,出现一侧或双侧,或以一侧为重的腰腿部症状,表现为腰酸,腿痛以及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等;但当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数分钟后,又可继续步行,如此,可连续行走,因有间歇期,故名间歇性跛行,此主要是由于,在步行时,下肢局部肌肉的舒缩使椎管内相应脊椎节段的神经根部血管发生生理性充血,此对正常人并无影响,亦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在椎管及根管狭窄的情况下,由于其通路受阻,势必影响局部血液的回流,渐而形成静脉淤血,以致因微循环障碍而出现缺血性神经根炎,并随着步行时神经根受牵拉而出现一系列症状,但当稍许蹲下或坐,卧休息后,由于消除了步行时下肢肌肉活动所造成的刺激源,从而又使椎管恢复到正常宽度,症状也就随之减轻或消失。
(2)主诉与客观检查的矛盾:这是本病的另一特点,由于椎管狭窄使马尾及神经根在椎管内的容积处于正常范围的最低点,因此,当患者长距离步行或处于各种增加椎管内压的被迫体位时,主诉甚多,甚至可有典型的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尤其是在本病的早期及中早期,但在就诊时,由于临诊前的短暂休息,使椎管内压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因此检查常为阴性,这种主诉与体检的不统一性,易使患者被误为“夸大主诉”或“诈病”,但在本病后期,或是由于各种附加因素,如合并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以及下腰椎失稳,骨质增生和椎管内粘连等,并构成椎管内的持续性占位病变时,则可有阳性体征出现,并具有症状动力性加剧这一特征。
(3)腰部后伸受限及疼痛:由于本病具有发育性椎管狭窄,以致椎管的有效间隙减小或消失这一前提,因此,当腰椎从中立位到后伸位时,除使椎管后方的小关节囊及黄韧带挤向椎管和神经根管外,椎管长度亦缩短2.2mm(按一般身材),椎间孔变狭,椎间盘突向椎管,脊髓与神经根的横断面增粗,如此则使管腔内压急骤增高,患者腰部后伸受限,并由此而出现各种症状,但腰部恢复到伸直位或略向前屈时,由于椎管也恢复到原来的宽度,症状也立即消除或缓解,因而这类患者虽不能步行,却能骑车(临床上此组病例被称为体位型),但如合并腰椎间盘脱出症时,则腰部亦不能继续前屈,甚至微屈时也出现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症状。
以上三大症状几乎每例患者都可出现,其阳性率甚高,其阳性率高达98%以上,故此,可以将此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事实上,仅个别病例需做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来证实本病。
此外,因病程长短,病变程度等的差异,患者尚可伴有其他症状,由于本病患者的椎管均有狭窄,因此髓核的稍许突出(或脱出)即可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椎间盘突出症时的根性放射痛及腰部前屈活动受限等症状,因此,此类患者大多先被诊断为椎间盘突出症(或脱出症),来院治疗后方才发现本病,老年患者尚可伴有肥大性脊柱炎,小关节增生及椎体后缘骨赘形成等引起的临床症候,应全面加以检查。

患者大多先被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或脱出症),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其他的疾病,如老年患者尚可伴有肥大性脊柱炎、小关节增生等,此外,因病程长短、病变程度等的差异患者尚可伴有其他症状。临床可合并椎间盘突出症及椎管狭窄症。根据前述的临床特点本病在诊断上并不困难,除常规颈部及腰部的X线及ct、ctm检查、MRI检查、脊髓造影术外,还可以主要依据以下特点:
1.具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
2.具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应改变,早期以功能性改变为主后期则出现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 无论是X线还是ct、ctm检查均显示颈椎及腰椎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的比值或绝对值均小于正常值。
4.易激惹发病 由于颈椎与腰椎椎管均有发育性狭窄,因此一旦在与椎管相邻的部位出现某些占位性病变,例如椎节的松动与移位髓核的膨隆、突出或脱出黄韧带的松弛或肥厚以及小关节的松动、增生与变异等一般性病变因素即可诱发各种脊髓或根性症状(以前者为多).鉴别诊断:主要是与颈椎病腰椎间盘脱(突)出症以及与锥体束受累的某些疾患(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炎、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脊髓痨)等相鉴别,其他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广泛性颈肩及腰骶部筋膜炎骨质疏松症及退变性脊椎炎等均应注意鉴别。

诊断标准
根据前述的临床特点,本病在诊断上并不困难,主要依据以下特点:
1.具有颈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颈髓受压或受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及全身症状,体征。
2.具有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三大临床症状特点及其相应改变,早期以功能性改变为主,后期则出现阳性体征。
3.影像学所见
无论是X线还是ct,ctm检查,均显示颈椎及腰椎椎管矢状径与椎体的比值或绝对值均小于正常值。
4.易激惹发病
由于颈椎与腰椎椎管均有发育性狭窄,因此一旦在与椎管相邻的部位出现某些占位性病变,例如椎节的松动与移位,髓核的膨隆,突出或脱出,黄韧带的松弛或肥厚,以及小关节的松动,增生与变异等一般性病变因素,即可诱发各种脊髓或根性症状(以前者为多).
5.其他
除常规颈部及腰部的X线及ct,ctm检查外,必要时亦可采用MRI检查,脊髓造影术既往被作为判定椎管狭窄的主要依据,但此种侵入性检查副作用较大,目前已被MRI及CT检查所替代。
鉴别诊断
本病主要是兼具颈椎与腰椎椎管的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刺激或受压所致的各种症状,主要是与颈椎病,腰椎间盘脱(突)出症以及与锥体束受累的某些疾患等相鉴别:
1.脊髓侧索硬化症
较为常见,颈腰综合征因同时引起上,下肢肌力减弱或瘫痪而易与本病相混淆,但本病的全过程中不伴有感觉障碍,患者发病年龄较轻,肌力减弱及肌萎缩较明显,颈椎与腰椎的椎管多无狭窄,且亦无腰椎椎管狭窄症所特有的三大临床症状,只要认真检查,一般易于鉴别。
2.脊髓空洞症
由于感觉症状较多,亦易与颈腰综合征混淆,但脊髓空洞症患者大多伴有感觉分离及营养性障碍,无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三大临床症状,易于区别,MRI检查有利于鉴别。
3.周围神经炎
大多为各种原因所致的中毒与各种感染后所引起的末梢神经炎性改变,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性感觉,运动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且无脊髓性受压及腰部三大症状,一般容易鉴别。
4.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
本病除可继发于各种因素,包括医源性因素外,长时间的椎管狭窄亦易继发本病,前者可根据原发伤患加以鉴别,后者则较难以区别,尤其是后期病例,常需依据mrs(脊髓磁共振)或脊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加以判定,对需行手术的病例,可在术中进行硬膜囊穿刺等检查加以证实。
5.脊髓痨
为晚期梅毒所致,以感觉障碍为主,目前甚为少见,本病患者具有冶游史,血液康华阳性及夏科关节等特征,一般易于鉴别。
6.其他
包括多发性硬化症,广泛性颈肩及腰骶部筋膜炎,骨质疏松症及退变性脊椎炎等,均应注意鉴别。

颈腰综合征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对本病的处理,原则上应先行正规的非手术治疗,尤其是对年纪较轻及初次发病的轻型患者;对非手术疗法无效或症状迅速加重者,则应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及早施术。
1.非手术疗法的主要措施
(1)颈、腰部制动:根据病情可同时或分别对颈段或(和)腰段采取相应的制动措施,包括颈围、腰围、石膏固定及卧床牵引等。其主要目的是避免局部病变的加剧,促使已有的病变,尤其是创伤反应性水肿、渗出以及局部的充血、淤血获得明显的改善。
(2)调整与改善睡眠状态:除注意睡觉姿势外,应强调睡硬板床(木板上方可放置弹簧垫),以及枕头高低适度,切勿过高,亦不宜过低等。并应注意使双下肢处于屈曲状态,不仅可改善椎管内压力及血供,且有利于下肢功能的恢复。
(3)改善工作条件:以保持脊柱略微向前屈曲的体位为佳,尽量避免向后仰伸的动作。写字台以临窗、可使双眼平视为理想。头颈部亦不宜过度前屈。
(4)锻炼腹肌:此对增强与调节腰椎椎管的内外平衡帮助较大,应教会患者练习,并督促检查。但对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不宜采用。
(5)其他辅助性治疗:包括理疗、轻手法按摩(不宜推拿)及药物应用,均有疗效,尤其是凯时静脉滴注,疗效较为明显。
2.手术疗法
(1)手术病例选择:对非手术疗法无效或病情较重、来诊时已出现严重的脊髓或马尾受压症状者,需手术治疗。但手术部位的选择应全面考虑,其标准如下:
①颈后路手术:除非腰腿部症状十分明显,一般均应先行颈椎后路椎管减压及成形术,术式可根据病情及术者习惯等因素酌情决定。
②腰椎后路手术:视颈部手术术后疗效决定是否手术,时机选择以在前者术后3~6个月为宜;对颈椎椎节稳定的病例,亦可提前至颈部术后2~3个月左右。
③其他部位手术:对合并有颈椎病者,尤其是椎节后方有明显骨性或软骨性致压物的病例,尚需行颈前路减压及融合术;对伴有下腰椎不稳或髓核突(脱)出者,则需行椎节稳定及髓核摘除术。手术顺序依据病情而定。
(2)手术方法选择:手术方法及手术种类较多,应根据病变部位以及患者全身和局部的具体情况不同而加以选择。
①颈部:视脊髓受压部位不同而酌情选择后路或前路减压术。单纯型颈腰综合征主要是以感觉障碍起病,故应先行颈后路手术。在颈后路诸多术式中,半椎板切除扩大切除减压及椎管成形术疗效较为理想,不仅疗效稳定,且损伤小,对椎节稳定性影响不大;亦可酌情选用单开门或双开门术式,但应注意“关门”或椎板下骨痂形成。对于颈椎前后均需施术者,两次手术一般以间隔1~3个月为宜。
②腰部:主要为后路保留棘突及棘间韧带的椎板切除减压术,并视根管是否受累而酌情扩大减压范围,一般为腰4~5椎节。近年来亦有人主张将腰椎置于前屈位置上行后路“h”形植骨融合术,以维持椎管于较宽畅位置,从而获得减压疗效。但这种体位可增加其他椎节椎间隙内压,在选择时应注意。对合并有髓核突(脱)出及椎节不稳的病例,尚需依据病情将髓核摘除,并行椎节融合术。
(3)术后处理:术后分别按颈椎及腰椎手术常规处理。
(二)预后
本病患者较一般单纯颈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情复杂,如能早期诊断,并予以及时治疗,后果多较满意。但患者病程延续过久,脊髓已出现变性改变或已有蛛网膜炎形成时,预后大多较差。

1.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颈部和腰部的问题,总得说来其实都是脊柱的问题。脊柱的问题大部分是由于姿势不良造成的,因此养成良好的习惯对颈椎、腰椎疾病能起到预防作用。
首先,日常坐、立、走、卧时都应保持良好姿势。要“站如松,坐如钟”,站的时候躯干要挺直,肩臂要舒展。坐的时候腰部要挺直,身体重心要落在骨盆上。长期坐办公室的人经常变换一下体位,防止因长期固定姿势而引起的关节强直,韧带硬化、凝固、劳损等退行性病变。睡姿良好对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一个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时,即每天有1/4~1/3的时间是在睡眠(枕头上)中度过的,所以枕头一定要适合颈部的生理要求,以保持睡眠时的健康姿势。睡眠应将头放于枕头中央,以仰卧为主,侧卧为辅,要左右交替,侧卧时左右膝关节微屈对置。俯卧、半俯卧、半仰卧或上、下段身体扭转而睡,都属不良睡姿,应及时纠正。
其次,要保持运动,尤其是常坐办公室的白领,一定要抽出时间活动脊柱,促进血液循环。散步也是很好的保养活动,可以舒展放松脊柱。游泳也很好,在水中脊柱和身体各部分关节不再承受身体重力的压迫,同时还能锻炼腰背肌,加强对脊椎的保护。

好评医生-颈腰综合征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889 好评率(100.0%)

擅长:骨折、脊柱骨折、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腰椎骨折、脊柱创伤、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脊柱疾病、脊柱侧凸、强直性脊柱炎、软组织损伤、扭伤、韧带损伤、急性腰扭伤、骨关节病、老年人骨关节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肩周炎、肩袖损伤、颈椎病、骨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慢性劳损性腰背痛、椎间盘突出、老年人骨质疏松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505 好评率(100.0%)

擅长:骨关节病、肩周炎、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脊柱骨折、压缩骨折、股骨颈骨折、膝关节炎、网球肘、筋膜炎、颈椎病变、特发性三叉神经痛、肋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源性头痛、疱疹后三叉神经痛、急性带状疱疹性神经病、血管性偏头痛、顽固性偏头痛、癌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6251 好评率(100.0%)

擅长:骨关节病、肩周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肩袖损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膝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脊柱疾病、强直性脊柱炎、脊柱侧凸、筋膜炎、肌腱病症、腰椎病、腰椎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膝关节滑膜炎、创伤、腰背肌筋膜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滑膜炎、肌腱炎和腱鞘炎、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椎管狭窄、腱鞘炎、痛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5006 好评率(96.3%)

擅长: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骨质疏松、胸腰椎骨折、膝关节炎、急性腰扭伤、肩周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腰椎椎管狭窄症、腰肌劳损、胸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踝扭伤、韧带损伤、脊柱、脊髓损伤、骨折不愈合、肩袖损伤、特发性脊柱侧凸、四肢瘫、颈椎病变、腰椎滑脱症、交感神经型颈椎病、颈椎骨折伴截瘫、脊柱结核、青年性驼背、化脓性脊柱炎、布氏菌病脊柱炎、脊柱畸形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0527 好评率(100.0%)

擅长:骨关节病、肩周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滑膜炎、肩袖损伤、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肌腱病症、筋膜炎、创伤、膝关节滑膜炎、腰肌劳损、髋关节滑膜炎、高尿酸血症、肌腱炎和腱鞘炎、颈椎间盘突出、类风湿性关节炎、狭窄性腱鞘炎、拇指腱鞘炎、颈椎病、骨质疏松、开放性骨折、梨状肌综合征、马蹄内翻足、桡骨远端骨折、手部骨折

相关文章-颈腰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