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建于1864年3月1日,时称Shanghai General Hospital,为全国当时规模最大的西医医院,也是全国建院最早的西医综合性医院之一。1877年更名为公济医院,1953年改名为上海市立第一人民医院, 1981年成为上海市红十字医院,2002年加冠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992年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成为全国首批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十三次保持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1990年以来分别荣获全国百佳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单位、全国创建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医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全国医院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
医院分设北部(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和南部(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占地294,775平方米,是目前上海市占地面积最大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全院现有高级职称500多人,硕士以上学历700多人。核定床位数1580张,实际开放床位2000余张,设临床医技科室48个。
市一医院在国内、市内卫生系统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医院名医荟萃,在上世纪中后叶汇集了诸如著名专家乐文照、任廷桂、胡懋廉、沈成武、尤彭熙、陈宏达、林元 英、赵东生、夏理彬、薛兆圣、龚闽珠、张镜人、张友梅、丁果、颜和昌、蔡小荪、黄正、黄羡明、谢桐、胡远峰、黄硕麟、张皙、庄心良、唐孝达、肖明第教授等 国内著名医学人才,在医学上创出了众多国内第一:如第一例肝叶切除、第一例足趾移植再造拇指、第一例针麻手术、第一台国产心向量图描记器研制、首个国产心 脏临时起搏器样机研制等业绩,为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上海人民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医院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医院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心内科),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8个(普外科、呼吸科、泌尿外科、眼科、耳鼻喉-头颈外科、妇科、临床药学科、肿瘤科),国家卫生部内镜培训基地4个(消化科、普外科、泌尿外科、妇科),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上海市器官移植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急救中心3个(上海市心脏病急救中心、上海市急性创伤急救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上海市医学领先重点学科3个(眼科、麻醉科、泌尿外科),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胰腺疾病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个(上海市麻醉质控中心、上海市肝移植质控中心)。此外,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上海市卫生局示范中医科也设在我院。近年来,医院着力推动南北两部错位协调发展,在学科规划、评估以及遴选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南北两部“4+4”重点学科(群)暨临床医学中心即南部的妇儿、创伤、肿瘤、消化及北部的眼科、五官、泌尿、心血管,以及以医技学科为主的包括放射、超声、麻醉、药剂、检验五个特色专科的南北错位的学科建设布局。
医院的医、教、研技术实力雄厚,成果丰硕。肾移植存活率接近欧美先进国家水平,“肾移植组织配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视网膜疾病的 临床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防治及发病机制研究与应用”课题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肝脏移植质量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相关 成果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泌尿外科创建铥激光剥橘式前列腺切除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得到国际F1000点评的高度评价,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0年4月成功施行一例心脏移植手术,成为本市心脏移植存活时间最长病例。2003年1月我院施行了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并获成功。2009年成功救治了上海市首例甲型H1N1流 重症病人,充分体现了上海医务人员的智慧和水平。此外,我院妇科肿瘤、咽喉及头颈部肿瘤的外科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肺部感染的救治,冠心病的介入治 疗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疾病,血液净化治疗,创伤及脊柱外科,糖尿病胰岛移植及综合治疗以及肿瘤相关基础研究等均处于国内 先进水平。
医院人才梯队建设和科研教育成效显著。现有博导56名,硕导近百名,博士点22个,博士后流动站22个,硕士点33个。多人次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海外青年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新世纪百千万人培养计划、上海市百人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学科带头人计划等。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余项,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500余篇,SCI收录论文250余篇,获得各类渠道的科研项目近200项。近年来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教育部科技成果奖一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3项、上海医学科技奖多项。
医院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倡导“公溥仁心,济世臻程”的医院使命,以严谨的医疗作风、精湛的医疗技术和严格的科学管理,竭诚为国内外病人提供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为将医院最终建设成为现代化研究型医院而不懈努力。
地址 :
北部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100号;南部地址:上海市新松江路650号
行车路线 :
北部乘车线路:
13、63、921、17、910、6、61、55、14、147、123、100、576、21、22、145、轨道交通4号线
南部乘车线路:
莘松线、松昆线、松江9路、松江11路、地铁9号线
电话 :
,021-37798103(南部门诊办公室),021-63240090(本部总机),021-37798853(南部办公室),021-63240090-5218(咨询台),021-63240090 37798888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由我国著名临床学家、我国宫颈癌根治手术的开拓者、妇产科学界有南北“双林”美誉的林元英教授(卫技一等2级)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我国最早妇产科专业的临床、科研和培训基地之一。经过半个世纪几代妇产科医生的艰苦努力,学科发展目前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妊娠糖尿病诊疗中心、上海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卫生部妇科内镜及手术培训基地。妇产科是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委单位、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会副主委单位、上海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会妊娠糖尿病协作组副组长单位。根据近年妇产科疾病谱的变化和高新技术发展的特点,学科充分关注妊娠糖尿病发病规律、妇科肿瘤治疗学研究、以及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技术的应用。主持制定了上海市妊娠糖尿病诊疗规范;是上海市妇科肿瘤规范化治疗多中心研究首席负责单位;完成国内首例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手术,成果获上海市医疗成果三等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明了早期宫颈癌经腹根治性宫颈切除术中保留子宫动脉上行支的策略和技术;三项手术器械的设计分别获国家专利。十年累积2000余例的妇癌病人血清和组织标本,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妇癌标本液氮储存库。
学科206张开放床位由母婴医学,妇科肿瘤学,妇科泌尿/盆底重建医学,妇科内分泌/计划生育四个亚学科及其相应的病区组成。现有教职员工62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3人,硕士学位者16人。科室行政主任丰有吉,副主任席晓薇、祝亚平、徐先明、倪云翔。
妇产科设有门诊手术室、阴道镜检查室、阴道细胞学检查室、超声检查室、妇产科研究室和上海交通大学妇产科研究所。妇科肿瘤、妊娠糖尿病、不孕/不育、更年期综合征、生殖系统感染、计划生育等特色或专科医疗为每年20万余人次的门诊病人、每年9000余人次的住院病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接诊大量来自国内外的妇产科病人、以及基于大型综合性医院配置所决定的危重病人。学科年手术量达8300余台,其中微创手术2200余台,手术量连续3年居上海市各大综合性医院妇产科之首位,连续5年居全院各手术科室之首位。
妇产科的临床理论探索和技术创新始终处于学术前沿。1951年林元英教授综合冈林氏和麦氏手术的优点,在国内率先开展宫颈癌广泛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迄今累积治疗宫颈癌病人逾万例,使Ⅰ期病人术后四年以上生存率达95%,为国际先进水平。成果曾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奖和上海市重大医学成果奖。60年代中期作为主要单位之一主持国家重大临床攻关课题复方甲地孕酮避孕针的研发,成果获得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奖。70-80年代分别承担卫生部课题β-HCG放免试剂盒的制备和临床应用,上海市科委课题人胎盘泌乳素放射免疫测定在产科的临床应用,以及国家计生委课题检孕卡的临床应用,成果分别获得卫生部二等甲级成果奖、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近10年卵巢癌早期诊断及愈后判断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中华医学三等奖、上海医学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视觉复明中心简介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始创于1948年,前身是公济医院眼科,由我国著名的眼科学家、视网膜脱离手术和研究的创始人,人称“东方一只眼”的赵东生教授所创立。经过赵东生教授、张皙教授等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眼科得到蓬勃发展,1985年,成为上海市眼科研究所;1986年成为上海医科大学眼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点,1995年成为眼科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995年,成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唯一眼科学重点学科;1998年,成为上海市科委眼底病重点实验室;2002年,成为上海市唯一眼科临床医学中心—视觉复明临床医学中心;同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眼科学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成为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华东区区域培训中心;同年,成立上海交通大学眼科研究所;2007年,成为SFDA的全国临床药理基地。2012年,成立上海市交通大学眼科读片中心及生物样本库。2012年,正式托管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市级眼病防治专科医院)。历经60年的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现已建立以“疾病”为中心的团队医学诊疗模式,形成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难治性青光眼、复杂性白内障、角膜病及斜弱视等疑难眼病诊治特色。目前眼科已经成为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国内综合性三甲医院中一流的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科。现有床位160余张,年门诊量32余万,年手术量15000余台,下设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屈光斜弱视、葡萄膜炎等亚专科。
近5年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子项目、863项目以及33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共发表SCI论文156篇。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项、200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08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及2011华夏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等省部级科技奖20项。
各亚专科简介
眼底病亚专科:
眼底病亚专科由许迅、孙晓东、郑志教授等领衔的17人团队组成,博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者占82%,海外留学经历者占76%。入选国家人事部、教育部人才计划3人,上海市领军人才2人。许迅教授是中华眼科学会委员暨眼底病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孙晓东教授是中华眼科学会委员,上海市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
白内障青光眼亚专科由博士生导师邹海东教授领衔的10人团队组成,高级职称7人,研究生学历者占87%,入选上海市启明星、启明星跟踪、浦江人才和卫生系统优秀带头人计划各1人。邹海东教授是中华眼科学会全国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组员,中华超声工程学会眼科分会全国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眼科学会委员兼秘书,防盲和流行病学学组组长。
屈光角膜病斜弱视亚专科由博士生导师柯碧莲教授领衔的5人团队组成,高级职称3人,研究生学历者占100%。柯碧莲教授是上海市医学会视光学会委员,上海市眼科学会屈光学组副组长。
眼底病内外科亚专科:
该专科由赵东生教授于1949年创立,是我国第一个眼底病内外科专科,在我国首先开创视网膜脱离诊治和手术,现有博导4名,硕导2名。80年代在国内较早开展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孔源性、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玻璃体手术;90年代初期开展玻璃体替代物及小包装研究:C3F8、C2F6、C10F18,推广应用到28个省市的256家单位,2万余例,填补国内外空白;开展复杂性RD的诊治研究,使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4%,处于国际先进水平;90年代后在国内首创重水结合注气治疗早期巨大裂孔,手术成功率达92%;首创双环扎手术对复发性视网膜脱离进行治疗,手术成功率89%;对经典环扎加压手术方法实行改良,缩短手术时间35%;近年来开展国际领先的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感染性眼内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各种黄斑手术,目前微创手术率达到92%,总手术成功率达到98%,建立一整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规范,获得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一等奖以及临床医疗成果推广奖等8项科技奖。开展晚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等手术,手术成功率达到92%,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眼底病内科的治疗上,在国内较早开展PDT治疗和抗VEGF治疗新生血管性眼病超过3700余例,开展具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底病,同时不断引进和改进眼底病诊断新技术,建立视网膜厚度以及微视野等视功能评估方法,进行微视野以及ICGA指导下PDT治疗,保留固视点,开展PDT联合抗VEGF治疗PCV等眼底病,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
白内障青光眼亚专科:
该亚专科医生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历,现有高级职称医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包括上海市青光眼学组、白内障学组资深副组长、秘书等专家。年手术量近8000例,年门诊量近8万。拥有前后节OCT,UBM,DCT,HRT、静态、动态视野仪等一批先进的青光眼检查设备,Infiniti、Signiture等多台最新型超声乳化设备,及IOL Master等白内障手术相关辅助设备。目前能够开展各类青光眼常规手术、先天性青光眼以及包括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在内的难治性青光眼手术,各种复杂白内障手术,多种新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联合白内障超乳手术、联合眼后段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以及难治性青光眼的综合治疗等。近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除传统的激光虹膜周切术外,大量开展各种新的青光眼激光治疗方法,如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型术、显微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等。每年复杂白内障手术量稳居上海市前三位,且逐年增长。白内障手术后脱盲率近99%,脱残率达到92%。
屈光角膜病斜弱视亚专科:
现有高级职称医师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导1名,担任上海市眼科学会屈光、角膜病组、斜弱视学组资深副组长、秘书等。日常临床工作膜移植术、泪道封栓术、睑裂闭合术。年门诊量3万人次,年手术量大于500台。服务范围以上海城市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同时包含收治香港、澳门地区,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籍病员。近年针对弱视发病机制进行大量探索性研究,包括脑神经递质在弱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弱视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在治疗上注重视觉质量的综合修复,恢复有效的视觉功能。在弱视在知觉学习训练方面,进行综合调理,成功地使视觉系统复原。同时,应用同视机介入到诊断治疗中,重建因视觉缺失期未发育的视觉功能;配合综合治疗仪辅助治疗个体化弱视治疗及双眼视觉训练。在麻痹性斜视方面,强调个体化的手术方案。近几年,采用联合手术加上个体化的整体设计方案,采取综合治疗,解决了大量复杂的麻痹性斜视、垂直、旋转、分离性斜视,近3年累计斜视手术近300例,临床疗效显著。承担上海市教委关于青少年近视防治多项课题,开展青少年斜弱视早期筛查和近视防治工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94年,是上海市三甲综合医院中最早设立的肿瘤专科,是医院“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2013年,医院整合肿瘤相关学科资源,成立了肿瘤中心,学科带头人为王理伟教授,中心主任为黄倩教授,肿瘤中心下设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肿瘤介入科、肿瘤基因诊断及生物治疗科。目前肿瘤中心核定床位数185张,科室现有医技人员共50人,其中医生36人,正高级职称7人,副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18人,具有博士学历11人,硕士学历18人,已毕业博士和硕士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5人,在读硕士研究生6人,4人曾在国外进修学习。肿瘤中心现为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会(CSCO)执行委员会单位,CSCO胰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CSCO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单位、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单位、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单位、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单位、上海市肿瘤放疗质控专家委员会单位。
2013年,经全院肿瘤相关专科共同努力,肿瘤中心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建设经费500万元。近3年,获得国家级课题(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预研项目、国家“973” “863”计划、重大国际合作与交流)8项、市级课题10项,各类科研经费1900余万元。近3年,在《Nature Medicine》、《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19篇,总影响因子92.48,2013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1项。主编了《胰腺癌患者健康教育手册》,作为牵头单位,主持编写了《胰腺癌综合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人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计划、1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1人入选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3人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特别是2009年成立了肿瘤诊治中心以来,肿瘤学科得到迅猛发展。中心集肿瘤预防、诊断、综合治疗和康复为一体。目前拥有直线加速器3台(其中包括最先进的VARIAN-RapidArc治疗系统)、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系统(HIFU刀)、射频/微波肿瘤消融治疗系统、高频热疗系统、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系统、氩氦刀低温冷冻肿瘤治疗系统、肿瘤基因组检测系统(ABI-320测序仪);能够开展包括PET-CT检查、磁共振检查、CT检查、化学治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肿瘤基因检测等各种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开设肿瘤多学科联合诊治门诊,实行真正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为肿瘤患者提供最科学的诊断治疗技术和最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中心还与美国MD安德森肿瘤中心、肯塔基大学的 Markey 肿瘤中心、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日本京都大学附属病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肿瘤临床诊治、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合作。
临床特色
肿瘤诊治一站式服务:2009年成立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诊治中心集肿瘤预防、诊断、规范化治疗和康复为一体,拥有直线加速器2台(其中包括最先进的VARIAN-RapidArc治疗系统)、超声聚焦治疗系统(HIFU刀)、微波治疗系统(微创射频消融治疗系统)、高频热疗系统、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系统、氩氦刀低温冷冻手术治疗系统、肿瘤基因组检测系统(ABI-320测序仪);能够开展包括PET-CT检查、磁共振检查、CT检查、化学治疗、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肿瘤生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肿瘤基因检测等各种的肿瘤诊断和治疗技术。开设了多学科联合门诊,整合全院肿瘤诊治的优势资源,实行真正的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为肿瘤患者提供最科学的诊断治疗技术和最优质的一站式服务。依托“上海市胰腺癌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胰腺疾病治疗中心”和“临床肿瘤基因组检测中心”平台,中心在胰腺癌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肿瘤个体化综合治疗以及肿瘤分子靶向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心还与美国的MD安德森肿瘤中心、肯塔基大学的 Markey 肿瘤中心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肿瘤临床诊治、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全面合作。
肿瘤规范化综合治疗:该科是全上海综合性医院中最早制订肿瘤诊疗规范的单位之一。以中国肿瘤诊疗规范和指南为基础,结合该院特点,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多学科规范的综合诊治。
肿瘤个体化治疗:肿瘤的个体化治疗不仅是指临床治疗根据患者个体的基因、蛋白表达特点制定相应的治疗,还包括根据患者临床特征及血药浓度调整药物剂量等。为此,该科联合中心实验室,积极开展多项基因蛋白组学检测,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同时还开展血药浓度测定,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药剂量,提高了疗效,降低了毒副反应。
肿瘤特色治疗技术:开展了三维适形调强放疗技术、超声聚焦治疗、肿瘤射频热疗、肿瘤微波治疗和肿瘤体内r-刀治疗等先进方法和技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医疗选择。
国家临床新药试验基地:所有科室成员均已完成临床药物试验规范(GCP)培训并通过了考核。近年来完成和正在开展32项临床新药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10余项,使得该科的临床诊治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
男科/盆底与尿失禁外科是泌尿外科医学中心最年轻的科室,成立于2015年3月6日,是上海三甲医院唯一独立设置的学科。致力于将男科学与盆底/尿失禁外科发展为医疗、培训、科研、教学、经济效益领域国内领先,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男科学平台,成为百姓首选、提供优质服务的中国男性健康与尿失禁领域的医学服务中心。
男科/盆底与尿失禁外科在北部与南部开设专科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承担辅助生殖科男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将在周六开设疑难会诊医疗中心,开放床位12张,并附设有男性生育力评估实验室、男性性功能障碍评估中心、尿控专业培训治疗中心,附设“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联合编辑部、中华医学杂志男性健康特刊编辑部、男性不育显微外科培训中心等多部门。
【人员梯队】
现有人员28名,其中学术顾问3名,医师系列7人,博士后2人,博士(硕士)生9人,专职检验2人,专科护理3人,工勤人员1名。博导、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名,硕士导师1名。
【诊疗特色】
显微男科:
全面开展男性不育显微外科诊疗技术,如显微附睾-输精管吻合术、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精索静脉显微结扎术,无精子症显微取精术,保留睾丸功能单位的睾丸肿瘤显微切除术,睾丸显微异物取出术,睾丸自体显微移植术。尤其建立与完善单针逆向输精管附睾端侧吻合术,无精子症显微取精术,精索静脉术前评估、术中静脉微创剥脱等疑难男性不育诊疗新技术。
微创男科:
在显微男科基础上,重点打造微创男科,处理成年男性睾丸隐睾的腹腔镜睾丸探查、下降新技术;建立保留性神经的腹腔镜辅助睾丸肿瘤根治术;对医源性无精子症,如疝修补术、鞘膜积液手术后导致的无精子症,建立腹腔镜与显微镜联合的精道重建技术。对射精管梗阻所致无精,建立B超引导下,保护射精功能的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新技术。
男性生育力评估与冻存新技术:
作为生殖医学(辅助生殖医学科)北部平台,对男性生育力规范化评估其浓度、活力与形态;并逐步发展单精子受精功能评估技术,成为评估特色;在超声无创评估基础上,规范评估男性功能、附睾、前列腺功能、顶体功能与受精功能。对严重稀少精子或单精子进行冻融,复苏后实施试管婴儿。
男性性功能规范化评估、诊疗与康复技术:
对性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夜间阴茎勃起测定、勃起神经功能测定、阴茎血流动力学测定与评估与生殖内分泌评估。在此基础上开展勃起障碍的三线治疗,如按时与按需个体化用药的勃起障碍治疗新技术;在性感集中训练的基础上,开展药物注射的二线疗法;对疑难勃起障碍研制国产阴茎支撑体或勃起起搏器,实施可膨胀假体治疗技术。目前为国内规范治疗疑难勃起障碍的重要基地。对早泄与射精障碍,拥有上海唯一的无创电刺激技术,在综合药物、射精训练,辅助手术的基础上,对射精障碍积累丰富经验。
前列腺疾病性功能与生育能力保护与康复:
与前列腺外科密切合作,在前列腺疾病激光微创治疗基础上,对保护性功能与生育能力进行深入探索,如术前评估、术中勃起神经、血管保护,尤其术后规范化康复,摸索出适合国人的性功能康复与生育力保护新体系。
盆底疾病与尿失禁的规范化评估与微创手术治疗:
盆底与尿控疾病神经与尿动力学检查检测,尤其注重盆底疾病排尿功能与性功能联合康复。对尿失禁手术动力学检查检测,尤其注重盆底疾病排尿功能与性功能联合康复。对尿失禁手术治疗独树一帜,简化手术方法。逐步建立尿失禁患者组织样本库,在此基础上,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对女性尿失禁开展雌激素减少对尿控机制与干细胞对尿控功能恢复的机制深入研究。
该团队立足于解决每一个切实存在的技术问题,共有发明专利21项。在科研教学等领域成果卓著,承担国家级课题16项,获得11次以上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已发表SCI文章38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1篇,李铮教授主编(参编)、编译书籍28本。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由留德博士龚敏珠教授于解放初期创立。在龚敏珠、施鼎琪、宋萌教授等历任口腔科主任带领下,口腔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口腔综合性科室。口腔科分为南北两部,拥有26台牙科综合治疗椅、根管显微镜、超声扩根仪、进口全景摄片机、数字化牙片机等牙科医疗设备。门诊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以及较为有特色的口腔种植门诊和牙周病专病门诊,另外还设有技工室和放射室。以宋萌教授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主持多项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及与东华大学合作科研项目,并承担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基因研究及组织工程研究领域取得多项成果,每年发表论文近20篇,其中多篇被SCI收录。我科是上海市首批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卫生部口腔临床药理实验基地。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核定床位8张。现在编医生共27人,技师3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9人,主治医师11人,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1人,技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2人,硕士18人,本科6人,大专4人。
临床特色
近年来,我科在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临床服务项目。重点开展以种植牙为中心的牙周病,颌骨缺损,牙槽骨缺损的修复工作;以显微根管治疗为中心,以保留健康牙体组织为目的的牙体牙髓病治疗;对口腔黏膜、癌前病变进行预防性治疗;牙周病综合、序列治疗。口腔科开展的各项诊疗项目中,尤其以宋萌主任口腔颌面部良恶性肿瘤根治术和种植牙技术、王晓丽教授的儿童口腔病的诊治以及陈丹鹏教授的正畸诊疗技术为主干特色,另外还有各类专家门诊、周六专家门诊和牙周病专病门诊。口腔科还实施了“主诊医师负责制”。口腔颌面外科多年来致力于口腔颌面肿瘤的治疗及术后组织缺损的整复,口腔颌面肿瘤、囊肿、畸形、骨折、感染等外科诊疗以及口腔种植技术,在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如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公济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于1945年聘请孙成壁担任特约主任,于1946年独立成科。解放后,历经胡懋廉教授(一等1级)、李继孝教授、尹惠珠教授、许时晖教授、刘思良教授和董频教授等几任科主任努力,目前跻身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行列。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现有核定床位64张,睡眠呼吸床位2张,分为南北两部;医生22人,技术员2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中级职称7人;有博士后2名,博士学位7名、硕士9名,6人曾在国外进修学习。设有喉功能检查室、耳功能室、激光、射频治疗室、聋儿语训室、鼾症工作室、变态反应检查、助听器选配、头颈肿瘤外科研究室等医疗研究部门及项目,功能齐全,门诊量及病房病人数逐年增加,2011年门诊量9.3万余人,出院2858人,手术2426人,业务收入4596万余元,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自然基金等经费600余万元。行政主任董频、副主任李克勇、王杰。
耳鼻咽喉—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手术综合治疗,头颈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等极富特色。
声音嘶哑、声带病变、嗓音治疗、眩晕症、慢性咽炎、喉部疾病诊治、内窥镜治疗嗓音疾病的检测及手术治疗。
过敏性鼻炎、鼻息肉病、耳鼻显微手术、鼻内窥镜治疗、鼾症的诊断和治疗,耳鼻咽喉疑难杂症、耳鼻咽喉部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激光治疗,鼻科疾病及鼻眼相关疾病的处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耳科方面开展各种类型的鼓膜修补、鼓室成型术,面神经减压、吻合术,人工镫骨术,各种类型乳突根治术。
儿外科在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该院早期发展历程中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季纬兴教授领衔重新组建儿外科。科室在编人员5人,退休返聘1人。其中副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历者3人;开放床位10张。行政副主任(主持工作)严磊。
临床方面目前主要以小儿普外及小儿泌尿的诊治为特色的专科发展方向,开展小儿外科创伤、急救。近年来与普外科紧密合作,开展小儿腹腔微创手术。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医院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几个临床科室之一。先后涌现出国医大师张镜人教授等大批全国著名中医专家。科室最初仅设有中医内科和针灸科。1979年成立中医外科。1980年成立中医妇科。1981年成立中医气血理论研究室。夏理彬(卫技一等3级)、叶朗清、张镜人、严佩贞、杨虎天、张存钧、王松坡先后任中医科主任。中医科下设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等二级学科及中医学教研室、中医脾胃病实验室,为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脾胃病专科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中医消化专业药物临床试验基地。
目前科室承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张镜人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蔡小荪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上海卫生局“张氏内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蔡氏妇科流派传承研究基地”。脾胃病专科为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医疗协作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中医胃病诊治中心牵头单位,同时为上海市“市级医院中医特色专科”和“中医临床优势专科”。科室曾先后获得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甲级成果奖及其它部局级科研奖励10余项。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中医消化专业”新药临床试验基地。全科年门诊量17万余人次,住院病人1000余人次。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老中医2名。目前职工23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学位者3人,硕士学位者4人。
临床特色
中医内科重点研究方向有脾胃病、风湿病、慢性心肾疾病、肿瘤、糖尿病等。多年来先后开设中医胃病、风湿病、消化道肿瘤、慢性肾炎等近10余个特色专病门诊,有专科特色院内自制制剂20余种。其中“中医胃病专科”由全国名老中医张镜人教授领衔成立,已历30余年,擅长治疗各种慢性胃肠疾病,特别是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专科为上海市中医(中西医结合)慢性胃炎医疗协作中心、上海市中医特色专科、上海市市级医院特色专科、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
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由黄硕麟教授、侯明钟教授创立。科室集医疗、科研和教学相结合负责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和浙江医科大学的手外伤和显微外科教学任务,已完成和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和上海市多项科研项目,与交通大学及东华大学在科研上密切合作。有博士生导师1名,已培养临床硕士研究生10名,培养德国和奥地利实习进修医生,与德国和英国等大学整形、手和美容外科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整形外科作为上海市医疗美容质控中心组长单位之一,每年顺利完成所辖公立和私立整形美容外科的质量监控工作。科室医护人员以病人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为来自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广大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水准的医疗服务,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学术地位。整形外科在南北两院开展整形美容、手外科、显微外科医疗工作。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在编医生8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整形外科主任沈尊理,副主任贾万新。
学科特色
医疗美容
1、注射美容:注射除皱,注射瘦脸,注射隆鼻,注射去疤,注射填充法令纹等。
2、眼部整形美容:微创双眼皮手术、眼袋整形,上睑皮肤松弛整形,上睑下垂等;
鼻整形:包括鼻部综合整形,隆鼻术,歪鼻矫正术,驼峰鼻整复,鼻部分缺损整复,
3、额面整形:眉上提术,眉切除术,眉形修整术,耳廓再造、隆颞、隆颌、额面部除皱、面部轮廓整形。
4、乳房整形术:隆乳术、巨乳缩小术,男性乳房肥大矫正,乳头乳晕整形(包括乳头内陷矫正术、乳头乳晕缩小整形术、乳头乳晕再造整形术)。
5、会阴部整形:包括处女膜修补术,阴道紧缩术,阴唇整形术
6、吸脂减肥、体型雕塑;颗粒脂肪移植填充体表凹陷。
7、激光光子嫩肤,祛斑,痤疮和脱毛。其他包括小切口腋臭去除,斜颈及蹼颈手术治疗。
8.疤痕的手术及非手术综合治疗。
整形修复
1、体表良恶性肿瘤根治:包括血管瘤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皮肤纤维瘤、脂肪瘤、腱鞘囊肿手术治疗,皮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肿瘤扩大切除及组织缺损修复。
2、各类体表难治性伤口应用植皮、带蒂皮瓣、游离皮瓣或皮肤扩张术修复。
3、创伤、烧伤和手术后皮肤疤痕畸形矫正。
4、面部畸形矫正修复,包括眼睑外翻整复、眼睑缺损整复、上睑下垂矫正、小眼症睑裂开大、唇颚裂修复,头发,眉毛等毛发再造。
5、器官组织再造,包括耳廓、全部或部分鼻、乳腺癌术后乳房、阴茎、阴道再造。
手外科
1、手外伤后神经、骨关节、血管和肌腱损伤的早期修复、晚期功能重建。
2、手外伤后创面的修复,断指再植,足趾移植再造拇手指,
3、上肢周围神经卡压引起的手麻、肌萎诊断和治疗。
4、手部类风关或痛风畸形矫正,手部良恶性肿瘤诊断治疗。
5、手部多指,并指等先天性畸形的矫正。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主要从事临床营养治疗和病人膳食配制工作。科室主要负责全院住院病人的营养治疗方案的制订、实施与评价,住院病人的营养教育和指导,门诊营养咨询、重点病人的营养会诊及营养病史记录;开展营养学科相关的医、教、研工作;全面管理住院病人的膳食制作,负责厨师和配餐员的岗位培训。营养科拥有营养咨询门诊、标准的肠内营养液配制室、治疗膳食制作区。科室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临床营养学生见习、实习带教和论文指导。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营养学》选修课授课。连续多年申报和举办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每年在社区举办十多场各类营养科普知识讲座。
科室现有在编职工28人,其中营养师10人,经济师1人,2级厨师2人,3级厨师15人(拥有治疗饮食合格证7人)。营养师中副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博士1人,硕士1人,大学本科3人,大专4人,中专1人。
特色诊疗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及重点研究领域:从营养角度研究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防治;妊娠糖尿病的膳食调查和营养干预研究;外科营养支持研究;肿瘤营养学。
1、妊娠糖尿病联合门诊(妇产科是上海市妊娠糖尿病诊疗中心
2、组件膳的临床应用:适用于糖尿病、肾病、消化道疾病。
3、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制定个体化的营养食谱。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33
好评率(96.2%)
擅长: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动过缓、室速、室性早搏、心肌疾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瓣膜病、三尖瓣狭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合并疾患、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栓塞、肺栓塞和肺梗死、肺动脉高压、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病症、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硬化闭塞症、动脉狭窄、动脉硬化闭塞病、高血压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预激综合征
服务人次 1065
好评率(90.0%)
擅长:结构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律紊乱、室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脏病、预激综合征、房早、心室内传导阻滞、糖尿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病、糖尿病、肝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查看更多心血管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