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疝气

气,即人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常见的有脐,腹股沟直、斜,切口、手术复发白线、股等。腹壁多由于咳嗽、喷嚏、用力过度、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小儿过度啼哭、老年腹壁强度退行性变等原因引起腹内压增高,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通过人体正常的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无特殊人群

无传染性

1、内容物为小肠、结肠则可出现阵发性腹胀、腹痛、恶心、呕吐、肛门排便排气不畅等肠梗阻症状。
2、内容物为膀胱、肾脏则可出现明显的泌尿系统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腰部疼痛等症状。
3、内容物为输卵管、卵巢或大网膜,可有腹部钝痛、腰骶部钝痛及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肠道胀气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内容物绞窄时,则出现不同程度的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甚至发生休克

B超、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腹股沟区B超检查一般是患者的首选检查。临床上一般很少行CT检查用于诊断疝气。对于嵌顿疝临床医生可能先行腹股沟区B超检查,再行腹部CT检查。一经发现腹股沟疝建议积极考虑手术治疗,越早越好。

腹股沟疝气好发于一岁以下的幼儿,如果发作时,在腹股沟会有鼓起的肿块,稍有警觉就很容易发现。幼儿如果有以下表现应引起高度重视。
1、不明原因的哭闹不止需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2、剧烈的呕吐,发烧;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3、肠梗阻: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4、发现血便:需要考虑患小儿疝气并伴有嵌顿的可能。
腹股沟疝根据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诊断不困难,再行腹股沟区B超检查和腹部CT检查用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脂肪瘤
脂肪瘤和疝气都可出现向外突出的肿块,但是脂肪瘤基底不固定而活动度较大,股疝基底固定而不能被推动。
2、淋巴结肿大
嵌顿性股疝常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是嵌顿性股疝会出现剧烈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肠梗阻的症状,而淋巴结炎没有这些症状。
3、睾丸鞘膜积液
睾丸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都可出现腹部肿块。但是睾丸鞘膜积液肿块完全局限在阴囊内,透光试验检查透光(即透光实验阳性),而腹股沟疝块不透光。睾丸鞘膜积液的肿块周围均呈囊性,睾丸在积液中间,所以不能触及睾丸;但腹股沟疝可在疝块后方,能够触及睾丸。
4、交通性鞘膜积液
交通性鞘膜积液和腹股沟疝类似,患者晨起或站立活动时会阴部肿块缓慢出现并增大,平卧或挤压时体积也可逐渐缩小。但交通性鞘膜积液透光试验为阳性,而且彩超也有利于辨明内容物。
5、精索鞘膜积液
精索鞘膜积液和腹外疝都可出现腹部肿块。但是精索鞘膜积液的肿块较小,穿行在腹股沟管内,牵拉同侧睾丸时肿块可以移动,而腹股沟疝牵拉睾丸疝块不移动。

不同部位的疝气治疗方式也不尽相同。脑疝主要以纠正原发病、降低颅内压为主要治疗。腹壁疝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不能耐受手术者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但保守治疗有增加疝内容物嵌顿的风险。

疝气对症护理
手术前护理:
1、做好心理护理,吸烟者应在术前两周戒烟,注意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休息,较大疝块的患者应多卧床休息,离床活动时尽量压住疝环口,避免腹腔内容物脱出而至疝气更加严重。
3、观察腹部情况,若出现腹痛伴疝块突然增大,紧张发硬且触痛明显,不能回纳腹腔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手术。
4、术前一日备皮做好皮肤清洁,术前12小时禁食,6小时禁饮。
5、灌肠与排尿,术前晚遵医嘱清洁灌肠,预防术后腹涨及排便困难,手术前排尽小便,以防术中误伤膀胱。
术后护理:
1、体位:去枕平卧位双膝下垫一软枕,使髋关节微曲,以松弛切口的张力而减少腹腔内压力,利于伤口的愈合和减轻伤口的疼痛,用1斤的盐袋压迫切口4-6小时,用干毛巾托起阴囊预防水肿,第二日可垫高床头,半卧位于床上。
2、饮食,术后6-12小时如无恶心、呕吐等不适即可进食流质(米汤、鱼汤等).暂不进食牛奶、豆制等产气多的食物,循序渐进过度到普通饮食。
3、活动,一般术后3-6天可考虑下床活动,年老体弱、复发性疝气、巨大疝患者应适当延迟下床活动时间。
4、防止腹内压升高:术后剧烈咳嗽或用力解便均可引起腹内压升高,不利于恢复,因此注意预防感冒,咳嗽时应用手按压保护切口,以避免缝线撕脱造成手术失败,避免用力解便。
5、防止阴囊水肿:因阴囊比较松弛,位置较低,渗血渗液易积于此,术后应用干毛巾垫于阴囊下,避免水肿。
6、预防切口感染: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若发现污染或脱落应通知医生给予更换,注意观察切口周围的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和每日的体温,一般术后三天体温升高至38°c属于正常范围。
7、出院后逐渐增加活动,3个月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或举重物,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解便,若疝复发,尽早就诊。
8、饮食:应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多以清淡及高维生素、高热量、高蛋白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
9、术后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了解康复过程及切口愈合情况。
疝气日常护理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注意休息,坠下时,可用手按摩,推至腹腔。
3、尽量减少奔跑与站立过久,适当注意休息。
4、适当增加营养,平时可吃一些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山药、扁豆、鸡、鱼、肉、蛋等。
5、大一些的儿童适当进行锻炼,以增强身体素质。

疝气日常预防
1、保持健康体重。
2、防止腹压增高:避免推挤、举、或拉扯重物;减少哭闹,多喝水多吃高纤维食物,促进排便通畅,预防制便秘;戒烟,防止呼吸道感染及慢性咳嗽。
3、坚持加强腹部肌肉锻炼。
4、保证小肠不冲击疝环口,使疝环口得到治疗。
疝气健康教育
1、良好的饮食习惯及营养,能帮助您避免便秘的产生,并且帮助肌肉组织健全。
2、不要抽烟,因为刺激肺部所造成的长期咳嗽,不仅将您暴露在发生疝气的风险下,更可能造成疝气的复发。
3、作运动,定期而缓和的运动,有助于强化腹部肌肉。
4、维持均衡的体重:如果您体重过重,试着减轻一些体重,如此可以减轻腹部的压力。
5、运用适当的抬重物技巧,避免提举过重的东西。

好评医生-疝气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488 好评率(96.8%)

擅长:疝、腹股沟疝、腹壁疝、切口疝、脐疝、小儿疝气、胃肠疾病、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胃溃疡性穿孔、肠套叠、食管裂孔疝、直肠息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肿、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胃肿瘤、肛门疾病、痔、肛周脓肿、乳房疾病、乳腺癌、乳腺结节、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胰腺肿瘤、血管病症、大隐静脉曲张、下肢静脉曲张、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疝气、破伤风、静脉曲张、淋巴结炎、伤口感染、肛肠疾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023 好评率(100.0%)

擅长:疝、腹股沟疝、小儿疝气、胃肠疾病、慢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肠套叠、甲状腺结节性肿大、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胃肠道恶性肿瘤、甲状腺恶性肿瘤、甲状腺良性肿瘤、大隐静脉曲张、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肛门疾病、肛周脓肿、混合痔、乳房疾病、乳房纤维瘤、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肌炎、颈淋巴结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791 好评率(99.4%)

擅长:乳腺结节、急性阑尾炎、乳房疾病、甲状腺疾病、肛门疾病、肛瘘、痔、肛周脓肿、胃肠道肿瘤、肠梗阻、胃肠疾病、大隐静脉曲张、食管裂孔疝、结直肠息肉、疝气、肝胆胰脾肿瘤、结直肠癌、胰腺疾病、胰腺炎、消化道出血、丹毒、胆管结石、胆囊疾病、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肝脓肿、原发性肝癌、门静脉高压、肝囊肿、糖尿病、甲状腺结节样病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18 好评率(100.0%)

擅长:胃肠疾病、慢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胃溃疡性穿孔、结肠瘘、肠套叠、直肠膨出、直肠息肉、结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大肠息肉、肠息肉、疝、腹股沟疝、腹壁疝、切口疝、脐疝、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直肠肿瘤、肠癌、胃肠道间质瘤、胃肿瘤、早期胃癌、胃溃疡恶变、小肠腺瘤、胃肠道恶性肿瘤、疝气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12 好评率(100.0%)

擅长:腹股沟斜疝、斜疝、腹股沟疝、腹壁疝、腹外疝、切口疝、小儿疝气、脐疝、慢性阑尾炎、异位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胃溃疡性穿孔、结肠瘘、肠套叠、直肠膨出、食管裂孔疝、甲沟炎、肛肠疾病、胃肠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血管病症、大隐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相关问答-疝气

更多
...剧烈,以免疝气再次出现。
董志伟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
2025-04-11
你好 发现有多久了?可以做手术了女孩子需要更加早点防止卵巢突出疝囊被卡住还是建议尽早手术。2岁可以手术了及时到医院医院看看,是感冒还是因为组织坏死发烧。一般平诊发烧不做手术。急诊除外如果疝卡住,不消,还是不能等。嵌顿疝是急诊还是建议复查一下看看如果疝,包块突出,平卧可以消失,就不要紧。如果包块不消,可能是嵌顿疝,需要急诊手术。包块彩超 血常规 医生查体什么时候问的?问的时候包块可不可以消,医生有没有检查查体?还是建议复查一下。因为病情随时有变化。包块可以消就不要紧。包块不消,存在嵌顿可能前面已经说了,平诊,一般感冒没有好,发烧,不做手术 。急诊除外是的。再去医院看看好的不讲以前,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好小孩子还是注意点好,不比大人表达清楚没有卡住就可以。卡住了。还是不能等包块不消就有可能是卡住了所以建议复查包块不消就是反应。不一定所有症状都要有。有的有发烧 疼痛腹胀 恶心呕吐,有的就是包块不消。不一定所有症状都具备是的好
朱继勇 恩施市中医医院
2024-12-21
...个彩超一般疝气都是一侧鼓起来不对称这么看看不出异常建议到儿外科看看,做个会阴部彩超看看一般来说这么大有疝气也不急于治疗多数可以自愈
王振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2024-08-25

相关文章-疝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