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兔热病

兔热病又称(土拉菌病tularaemia)或鹿蝇热,是一种由扁虱或苍蝇传播的啮齿动物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淋巴结肿大,皮肤溃疡,眼结膜充血、溃疡,呼吸道和消化道炎症及毒血症等。土拉菌可以被用作生物战中的致病病菌,感染者会出现高烧、浑身疼痛、腺体肿大和咽食困难等症状。利用抗生素可以很容易治疗这种疾病。

无特定人群

有传染性接触传播,虫媒传播

1.潜伏期:通常为1周,短者仅数小时,长者2~3周。
2.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达39~40℃,全身乏力,畏寒,头痛,背痛,全身肌痛,继而病情发展,出现谵妄,昏睡,烦躁不安等急性全身中毒症状,患者体温升高持续2~5天,随之缓解1~3天,徐缓下降,细菌侵入部位的局部淋巴结首先有痛感,2天内皮肤呈现原发性病灶,多发于手或手指,开始呈红丘疹,继而发生脓疱,破溃后,形成中心性坏死,逐渐变成边缘较硬的溃疡,肿大的局部淋巴结,亦可破溃,病程一般持续3~4周,恢复缓慢,约需2~3个月或更长,本病临床特征通常分下述6型:
(1)溃疡腺型:此型最常见,约占50%~80%,一般症状同前,大多为轻症,少数严重者表现有毒血症
(2)腺型:约占患例的10%~15%,细菌虽多由皮肤侵入,但并不出现皮肤原发性病灶,主要是淋巴结肿大与发热,一般全身症状轻微。
(3)眼腺型:病原体侵入眼结膜而致结膜炎,局部明显充血,眼睑水肿,出现畏光,流泪及弱视等症状,严重者角膜可出现溃疡导致失明,耳前腺和颈部淋巴结可见肿大。
(4)咽腺炎:以渗出性咽炎为多见,扁桃体上出现假膜和脓点,颈部淋巴结常见肿大,吞咽运动发生障碍,出现高热,病情严重者可因气管梗阻而致死,多发于儿童。
(5)胃肠型:常呈急性发作,体温升高,伴有痉挛性腹痛和水泻,偶可引起腹膜炎,呕血,黑粪等。
(6)伤寒型(全身型或胸膜肺型):通常无原发病灶和局部淋巴结肿大,病菌进入血流而引起败血症,故全身中毒症状严重,临床与伤寒颇相似,有时可并发胸膜,肺部的严重感染以及腹泻,未经治疗者病死率可达30%.
(7)肺型:出现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咳嗽,气促,咳痰及胸骨后钝痛,重者伴有严重毒血症状。

1.血象
白细胞计数多数在正常范围,少数病例可升达12×109~15×109/l,血沉增速。
2.细菌培养
以痰、脓液、血、支气管洗出液等标本接种于含有半胱氨酸、卵黄等特殊培养基上,可分离出致病菌。但血培养的阳性率一般较低。
3.动物接种
将痰、脓液、血、支气管洗出液等标本接种于小白鼠或豚鼠皮下或腹腔,动物一般于1周内死亡,解剖可发现肝、脾中有肉芽肿病变,从脾中可分离出病原菌。
4.血清学试验
①凝集试验应用普遍,凝集抗体一般于病后10~14日内出现,可持续多年,提示近期感染,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抗体滴度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
②反向间接血球凝集试验,具有早期快速诊断特点;
③免疫光抗体法,特异性及灵敏度较好,亦可用于早期快诊。
5.皮肤试验
用稀释的死菌悬液或经提纯抗原制备的土拉菌素,接种0.1ml于前壁皮内,观察12~24小时,呈现红肿即为阳性反应。

在本病多发地区,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似不难作出诊断,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实验室检查尤有确诊价值,由于本菌可感染人,因此,采样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临床病猫的口腔分泌物和渗出液。
本病应与鼠疫,炭疽,鼠咬热等皮肤病灶和腺肿鉴别,此外,本病还应与恙虫,伤寒,类鼻疽,皮肤型孢子丝菌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真菌感染,细菌性肺炎,淋巴瘤,布氏杆菌病,斑疹伤寒,白喉,流感以及肺癌等相鉴别。

1.一般治疗 全身支持疗法也很重要。病人应予隔离,其排泄物、分泌物、用具等进行消毒。肿大淋巴结如无脓肿形成,禁忌切开引流。饮食应有足够热量和适当蛋白质,肺炎病例宜给氧。

2.抗菌治疗
(1)链霉素:为适于临床各型治疗的首选药物,其抑菌浓度低于 0.4g/l,成人1g/d,分2次肌内注射,共10~14天。治疗后24~48h,淋巴结和皮肤溃疡中即不见细菌,但局部淋巴结肿大仍需数周后消失。凡临床上疑似患者均应及早使用链霉素,这有利于防止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2)庆大霉素:是适宜的替代药物,剂量为5mg/(kg·d),它有与链霉素同样的疗效。

(3)四环素:亦有效,2g/d,分4次口服,连用14天。对重症可用四环素注射液,开始2~3天内剂量为30~50mg/(kg·d),以后可减少至15~20mg.亦可选用米诺环素(二甲胺四环素)等半合成四环素。

(4)氯霉素:疗效亦好。儿童30mg/(kg·d),成人2~3g/d,口服或静脉注射滴注,连用10~14天。卡那霉素也有疗效。对重症患者也可合并应用上述药物,以防产生耐药性。本病常见复发,疗程宜稍长。

专业护理
随着病情进展或慢性化,肝、脾和淋巴结发生继发性炎症,表现为结核样肉芽肿形成。纵隔炎、肺脓肿和脑膜炎是罕见的并发症。
强调个人防护,采用皮肤划痕法接种减毒活菌苗,接种1次,免疫力可维持5~7年,口服减毒活菌苗及气溶胶吸入法也可采用;加强对守猎活动的防疫监督,对受到污染的环境和物体实施卫生防疫措施;防止对水源、肉类、毛皮制作和加工过程的污染;避免蜱、蚊、虻等吸血节肢动物和啮齿类动物叮咬。
应强调个人防护,预防接种尤为重要。一般采用减毒活菌苗皮上划痕法,疫区居民应普遍接种,每5年复种一次,每次均为0.1ml,可取得较好的预防效果。口服减毒活疫苗及气溶胶吸入法也有采用者。
疫区居民应避免被蜱、蚊或蚋叮咬,在蜱多地区工作时宜穿紧身衣,两袖束紧,裤脚塞入长靴内。剥野兔皮时应带手套,兔肉必须充分煮熟。妥善保藏饮食,防止为鼠排泄物所污染,饮水须煮沸。实验室工作者须防止染菌器皿、培养物等沾污皮肤或粘膜。
应结合疫区具体情况开垦荒地、改进农业管理,以改变环境,从而减少啮齿类动物和媒介节肢动物的繁殖。
病人宜予隔离,对病人排泄物、脓液等进行常规消毒。

专业指导
1.接种减毒活疫苗是有效的个人预防措施,接种一次,其保护免疫作用可长达5年,口服减毒活菌苗及气溶胶吸入法也可采用。
2.加强对狩猎活动的防疫要求和对可能遭受污染的环境和物体的卫生检疫监督。
3.在与传染源接触的职业人群中开展经常性的卫生宣传教育,重视对水源,食品,肉类,毛皮生产和加工作业的卫生管理。
4.防止被蜱,虻等吸血节肢动物叮咬和啮齿类动物感染。
5.进入流行区时,应穿防蜱的防护衣,使用昆虫驱避剂和仔细寻找蜱,操作兔和啮齿动物时,特别在流行区,应穿防护衣,包括橡皮手套和面罩,任何蜱应立即清除,细菌可存在于动物内和动物皮毛的蜱粪内,野鸟和猎物必须经彻底烧煮后才吃,可能被污染的水必须消毒后使用。

好评医生-兔热病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552 好评率(100.0%)

擅长:皮肤病、脱发、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脾胃病证、便秘、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呼吸系统病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心血管疾病、胸痹、骨关节病、颈椎病、神经系统病变、耳鸣、眩晕症、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风湿免疫病、干燥综合征、乳房疾病、缺乳、乳腺结节、乳腺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痛风、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肝胆病证、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糖尿病、男性早泄、多汗症、亚健康、痛经、失眠、月经不调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0727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急性鼻咽炎、慢性咳嗽、过敏性鼻炎、脾胃病证、便秘、结肠炎、久泄、神经系统病变、耳鸣、顽固性失眠、皮肤病、痤疮、肾虚、肾阴虚、肾阳虚、阳虚、感染性腹泻、贫血、腹泻病、胃炎、口腔溃疡、多汗症、月经稀少、月经出血过多、月经周期不规律伴月经量多、神经性阳痿、阳痿病、心因性阳萎、原发性早泄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050 好评率(99.5%)

擅长:神经系统病变、偏瘫、脑病、特发性面神经瘫痪、脑性瘫痪综合征、面肌痉挛、顽固性失眠、脊柱、脊髓损伤、脊髓损伤、痴呆、脑外伤、周围神经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3937 好评率(98.9%)

擅长:过敏性鼻炎、小儿感冒、慢性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小儿哮喘、鼻窦炎、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炎、共济失调型脑瘫、婴儿脑瘫、呼吸系统病变、感冒、急性鼻咽炎、肺炎、营养不良、营养失调、小儿泄泻、腹泻病、便秘、消化不良、消化道紊乱、婴儿腹泻、急性肠胃炎、胃肠炎、肠炎、小儿肠炎、小儿流行性感冒、小儿秋季腹泻、哮喘、小儿腹泻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466 好评率(100.0%)

擅长: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卵巢早衰、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外阴瘙痒症、痛经、生殖内分泌疾病、月经病、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异常、月经不调、子宫内膜异位、巧克力囊肿、不孕症、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带下病、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妊娠恶阻、女性不孕、早孕反应、流产、胎停育、外阴病变、妇科肿瘤

相关文章-兔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