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胆心综合征

1909年babcock首先提出了胆心综合征(chole-heart syndrome)的概念。1933年,mclemore等通过实践及临床证明,扩张胆囊可致心绞痛,认为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的结果,称之为“反射性心绞痛”.1977年,bnhotpaⅡob指出胆病患者心功能障碍的原因不仅具有反射性的特点,还受各种代谢因素的影响,建议采用“胆心综合征”之名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胆管、胆囊疾病的高发,胆心综合征在临床并不少见,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胆系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胆心综合征亦随之增多,且具有低龄化倾向。胆心综合征是指胆道病患者同时出现一过性的冠心病症状和体征,常伴随胆道疾病的急性发作而发生,胆病缓解后多能自动消失。胆心综合征的患者并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病变,胆病治愈后可望完全恢复正常。发病女性多于男性。

中老年人

常见症状:心前区闷痛或绞痛、心悸、心跳不规则、厌食油腻食物、恶心、呕吐
1.先有胆系疾病再继发心脏症状;

2.心前区有程度不同的闷痛或绞痛,每次发作时间较长,有的可持续数小时,常有心悸、心跳不规则及心电图出现心肌缺血改变;

3.心脏症状多由吃油腻食物或情绪激动而诱发,使用硝酸甘油或救心丸不易缓解,而用阿托品、杜冷丁则可缓解。

【诊断】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术前不宜轻易定论,只有在手术后患者症状消失才能明确诊断。因此本征缺乏特异性诊断方法。
1.病史除胆道疾病引起的症状外,尚有心脏功能改变。胆绞痛多在情绪波动,过度劳累或饱餐后发生,约持续3~40分钟,其间可出现心血管病症状或原有心血管疾病症状加剧。
2.症状、体征见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1)B型超声:可发现胆囊炎、胆结石等胆系疾病。
(2)心电图
①节律改变:包括心动过速或过缓,房性或室性早搏,心房纤颧等,临床上较多见。
②心肌缺血:表现为t波下降变平,t波倒置及st段下降等,也较常见。
③传导阻滞:可有不同程度的左束支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鉴别诊断】胆心综合征主要须与冠心病、心绞痛、胆心反射相鉴别。
1.胆心综合征的患者一般有较长时间的胆病史,心绞痛时伴有右上腹痛,可有发热及黄疸。对胆道疾患明确诊断后出现心脏阳性体征的患者,应考虑胆心综合征的发生。
2.对绞痛患者应认真询问绞痛史,注意疼痛发作与运动、饮食及受凉的关系。心绞痛多在运动、劳累、寒冷、情绪等刺激后发作,而胆绞痛一般多在高脂餐后发作。
3.心绞痛持续时间短,发作时患者有濒死感,不敢活动,用扩冠药物能缓解。胆绞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阵发性加剧,发作时患者坐卧不安,发作后常有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
4.胆心综合征所致的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对扩冠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反应极差,而应用解痉剂及止痛剂如阿托品、派替啶等常可缓解疼痛,纠正心律。
5.胆病所致的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的st-t变化,胆绞痛缓解后可恢复正常。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平静时也可有st-t变化,运动实验多为阳性。
6.胆病所致的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在胆道手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服用利胆药物改善胆汁淤积有助于缓解心脏症状。
7.胆心反射是指胆管手术时由于牵扯胆囊,或探查胆管时所引起的反射性冠脉痉挛和心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率每分钟减慢20次以上,或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室纤颤或心脏骤停等现象。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前者在手术治疗前就长期存在,而后者多在手术治疗中发生。

胆心综合征主要须与冠心病、心绞痛、胆心反射相鉴别。

1.胆心综合征的患者一般有较长时间的胆病史,心绞痛时伴有右上腹痛,可有发热及黄疸。对胆道疾患明确诊断后出现心脏阳性体征的患者,应考虑胆心综合征的发生。

2.对绞痛患者应认真询问绞痛史,注意疼痛发作与运动、饮食及受凉的关系。心绞痛多在运动、劳累、寒冷、情绪等刺激后发作,而胆绞痛一般多在高脂餐后发作。

3.心绞痛持续时间短,发作时患者有濒死感,不敢活动,用扩冠药物能缓解。胆绞痛持续时间一般较长,阵发性加剧,发作时患者坐卧不安,发作后常有寒战、发热、黄疸等症状。

4.胆心综合征所致的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对扩冠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反应极差,而应用解痉剂及止痛剂如阿托品、派替啶等常可缓解疼痛,纠正心律。

5.胆病所致的心电图改变多为一过性的st-t变化,胆绞痛缓解后可恢复正常。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平静时也可有st-t变化,运动实验多为阳性。

6.胆病所致的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在胆道手术后均有明显改善。服用利胆药物改善胆汁淤积有助于缓解心脏症状。

7.胆心反射是指胆管手术时由于牵扯胆囊,或探查胆管时所引起的反射性冠脉痉挛和心功能障碍,表现为心动过缓或心率每分钟减慢20次以上,或伴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甚至发生心室纤颤或心脏骤停等现象。胆心综合征与胆心反射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即前者在手术治疗前就长期存在,而后者多在手术治疗中发生。

首先除去胆道疾病,胆道疾病去除后,心脏功能异常多可缓解或消失。但是,治疗胆心综合征时,应特别注意原发性器质性心血管病变的存在,如有,应紧密配合内科治疗,在病人耐受手术的前提下手术治疗去除胆道疾病。

1.非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的患者,主要是利胆治疗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另外,在B超导向下行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和中药治疗,能迅速改善症状,获得满意结果,这对年老体弱及手术耐受力差的患者,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安全的措施。

2.手术治疗:文献报道,胆心综合征的患者手术后,90%的病例心绞痛消失。78%的病例心律失常恢复正常,90%的病例第一心音增强。不能因胆心综合征有心脏病变,就视为手术治疗的禁忌证,高龄本身不能视为手术的禁忌证。对术前心功能Ⅲ、Ⅳ级患者给予短期内积极强心、利尿等治疗后心功能改善达Ⅱ级以上者尽早手术。

胆心综合征主要是根据病因做好相应预防。临床实践证明,本病经内科或外科治愈胆系疾病后,冠心病症状常可不治自愈,心电图亦会逐渐恢复正常。

好评医生-胆心综合征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6606 好评率(98.2%)

擅长: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窦性心动过速、早搏、心肌疾病、心肌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缺血、血管病症、动脉粥样硬化、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老年病、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脑供血不足、糖尿病、低血压、心脏病、猝死、高血压性脑出血、晕厥、心肌病、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性水肿、植物神经紊乱、房颤、心动过速、胃病、眩晕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589 好评率(99.8%)

擅长:糖尿病和高血压、老年人冠心病、慢性冠心病、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心内膜和心瓣膜疾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心肌梗死、心肌缺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2485 好评率(100.0%)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疾病、心肌炎、急性心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脏病、高脂血症、低血压、猝死、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结构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慢性心功能不全、动脉粥样硬化、扩张型心肌病、室上速、室速、心房扑动、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879 好评率(99.7%)

擅长: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和三尖瓣的合并疾患、二尖瓣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三尖瓣狭窄、心律失常、早搏、心动过缓、心脏骤停、快速型心律紊乱、心室间隔缺损、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脂血症、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糖尿病、先心病、痔、前列腺炎、尿路感染、血管瘤、心脏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5392 好评率(100.0%)

擅长: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血脂异常、心肌梗死、顽固性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早搏、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房颤、心绞痛、继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疾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心动过缓、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肺源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功能不全、猝死

相关问答-胆心综合征

更多
...立即收听 综合征是指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肌梗塞胆道系统疾病(胆囊炎、胆结石)等,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供氧需氧失衡),从而引起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等症状的临床综合症。需要电图,脏彩超肝彩超不客气的
胡海波 梅河口市曙光镇卫生院
2016-04-06
...要吃太油腻心理因素,要找心理医生胆囊结石只能手术胆,不能喝酒慌呼吸不是囊结石的症状不是囊炎或者结石的主要症状是上腹痛
李玉春 寿宁县中医院
2023-01-04
...作胆囊炎,绞痛,甚至胆囊癌变可能你好,可以不用插尿管的,这个具体根据胆囊切除了你好,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原则讲应该要手术的术后对消化系统没有绝对影响的你好,癌变的几率很小的^_你好,现在都是微创手术你好,一共就四五天时间就可以出院胆囊息肉一般没有症状的你好,是这样的,胆囊结石有腹痛症状的话,最好的方案是手术,当然,吃药也可能会缓解,以后可能会反复发作怎么可能那肯定是有其他问题嗯,是全麻你好,全麻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的你好,切前要做手术前针对检查和准备,不切除的话就是以后反复发作胆囊炎,胆绞痛,甚至胆手术情况来定你好,没有任何依据的术后要观察的嘛,有没有腹痛,黄疸等
商阳阳 重庆市人民医院
2019-04-06

相关文章-胆心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