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Q热

Q 热是贝纳柯克斯体(一种病原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该病的流行呈世界性,动物是主要传染源,人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播、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等受到感染。一般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感染率较高,青壮年以及从事畜牧业、乳肉品、屠宰场等工作的劳动者发病率较高。
该病的发病机制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在局部的单核细胞内繁殖生长,继而侵入血液循环引起贝纳柯克斯体血症,主要波及小血管及心、肝、肺、肾等脏器,同时会引发肺炎心肌炎肝炎等疾病。
贝纳柯克斯体感染通常分为急性 Q 热和慢性 Q 热。对于免疫缺陷心脏瓣膜病的患者,在发生急性 Q 热时,无法完全治愈贝纳柯克斯体的感染,从而使病原体继续增值,转化成慢性 Q 热。
急性 Q 热最常表现为自限性的发热,有时伴有肺炎肝炎等并发症。当感染持续超过 6 个月会转为慢性 Q 热,最常累及心脏,其次是动脉和骨骼,易发生于妊娠妇女、免疫功能受损者或有血管疾病的患者。
大多数急性 Q 热一旦被诊断应立即进行抗生素治疗,其中多西环素为最有效的药物,而四环素族及氯霉素对本病也有一定的效果。慢性 Q 热一般采用至少两种有效药物联合治疗。              
本类疾病为传染性疾病,该病的流行呈世界性,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一些国家,青壮年的发病率较高,严重者会造成死亡的可能。Q 热的患者一般经过治疗后预后效果良好,但并发心内膜炎、严重肝坏死等疾病的患者预后效果较差。
预防的关键在于要管理好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并保护易感人群。

无特定人群

有传染性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虫媒传播,呼吸道传播

Q 热的临床表现形式多样,主要取决于进入人体内病原体的数量及种类,以及患者的免疫力情况或本身具备的基础疾病。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头痛、肌肉疼痛,通常还会伴有间质性肺炎心肌炎、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
Q 热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Q 热的常见症状包括:

自限性发热:最常见,仅出现发热,不会引起肺炎,病程一般在 2~14 天,呈自限性。
Q 热肺炎:可分为不典型肺炎、快速进展型肺炎和无肺部症状性肺炎三种形式。多起病急,均有发热的症状,还会伴有畏寒、寒战的情况,体温于 2~4 日内升高至 39~40℃,呈弛张型。剧烈头痛是本病突出特征,多发生于前额,眼眶后和枕部,通常也会伴有肌肉疼痛,尤其腰肌、腓肠肌为著,少数伴有关节痛。呼吸道症状不突出,少数会出现干咳、胸痛等症状。
慢性 Q 热:发热常持续数月以上,临床表现多样化,易并发心内膜炎肺炎肝炎等疾病,也可伴有肺梗死心肌梗死间质性肾炎关节炎骨髓炎等疾病发生。
其他:Q 热引起的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会引起肌无力、视力模糊、行为异常等症状。

Q热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内膜炎肺炎肝炎肺梗死心肌梗死间质性肾炎关节炎骨髓炎等疾病,少数还会出现脊椎骨髓炎骨髓坏死溶血性贫血等疾病。

1.血尿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多正常,仅少部分患者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血沉常增快,慢性Q热患者的血沉增快尤为显著,发热期可出现轻度蛋白尿,Q热心内膜炎患者可出现镜下血尿。
2.血清免疫学试验
血清免疫学试验特特异性很高,常用补体结核试验(CF)、微量凝集试验、毛细管凝集试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Q热急性期患者一般仅产生对Ⅱ相抗原的抗体,发热数周后才出现低效价的Ⅰ相抗体。Q热心内膜炎可出现高效价的Ⅰ相CF抗体。外斐试验呈阴性。出现Ⅱ相抗体向Ⅰ向抗体的血清转换或呈≥4倍增高均可确诊急性Q热。
3.分子生物学检测
目前已可用DNA探针技术和PCR技术检测标本中贝纳柯克斯体特异性DN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对鉴别贝纳柯克斯体的急慢性感染有一定帮助。
4.动物接种和病原体分离
取发热期患者血液2~3ml接种于豚鼠腹腔内,动物发热后处死,作脾脏压印涂片检查,可见存在于胞质内的病原体,也可用鸡胚卵黄囊或组织培养分离病原体。
5.其他
肝功能可有轻度异常,心电图可有T波、ST段等的改变。发生Q热心内膜炎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发现赘生物。肝穿刺活检对诊断Q热肉芽肿性肝炎有相当价值。
培养方法分离立克次体,但须在有条件实验室进行,以免引起实验室内感染。

Q热的诊断有赖于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疫区居住史和职业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既往有心脏瓣膜病变史及心脏瓣膜置换术史者出现细菌培养阴性的心内膜炎时要考虑Q热心内膜炎的可能。确诊要依靠血清学检查或(和)分子生物学检查,后者常需一定的条件和设备。必要时(有条件单位)做动物接种和病原体分离。Q热的外斐试验阴性,有利于Q热与其他立克次体病相区别。

应尽早治疗,主要以抗生素药物治疗为主,其中多西环素为最有效的药物,而四环素族及氯霉素对本病也有效果。
药物治疗

多西环素成人剂量每日 200 毫克,疗程 14 日,疗程结束后而症状再次复发时,可再次应用。
四环素与氯霉素成人剂量每日 2 克,分 3~4 次服用。再服药 48 小时内退热后剂量应该减半,继续服用一周,以免病情复发。
慢性 Q 热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疗程数年。
如果患者还存在肝炎、肌炎、肺炎等并发症时,则应该积极进行原发病治疗。

手术治疗
主要是并发心内膜疾病的患者,在抗菌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瓣膜置换术治疗。
疾病发展和转归
急性 Q 热最常见的表现为自限性发热,还伴有肺炎或肝炎等并发症,潜伏期为 12~39 天,平均 18 天。如果感染持续超过 6 个月为慢性 Q 热,最常累及心脏,其次是动脉和骨骼,易发生于妊娠妇女、免疫功能受损者或有基础瓣膜或血管疾病患者。
急性 Q 热绝大多数预后良好,慢性 Q 热易并发心内膜炎、肺炎、肝炎等疾病,也有可能伴有肺梗死、心肌梗死、间质性肾炎、关节炎和骨髓炎等并发症,如果伴有心膜炎及严重肝坏死及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的疾病患者,通常预后较差。

日常护理
皮肤的护理,患者因长期卧床,高温,身体虚弱、消瘦,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干燥,皮肤脱皮要防感染,及时清扫床单上的皮屑,用温水清洁皮肤,修剪指甲,告诉患者不要用力抓搔皮肤。定时协助翻身,骨隆突处扑爽身粉,出汗后及时换棉质内衣裤,用时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便后清洗肛周。
饮食护理,鼓励进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低脂饮食,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尽量满足患者口味,少食多餐。以营养丰富、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清淡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发热期予清淡食物;恢复期注意营养补充;鼓励患者多饮水,使尿量增加,这样有利于细菌菌霉素的排泄,同时也有协助退热,还能补充因发热而消耗的水分。

目前针对贝纳柯克斯体感染的预防尚缺乏有效措施,平时宜加强个人防护,经常接触动物的正常人应进行预防性疫苗接种。
具体预防方法如下:

无 Q 热地区应对外来动物予以检疫,得病的动物和健康动物宜分区放牧,对得病的动物的排泄物及圈养场地应消毒。
屠宰场、肉类加工厂、皮毛制革厂等场所应定期消毒,并改善通风设备;与牲畜有密切接触的工作人员,必须按防护条例进行工作。
流行地区的牛羊奶或疑有传染的牛羊奶,必须煮沸 10 分钟方可饮用。
定期用化学杀虫剂给动物灭蜱。
在森林或野外工作时,应穿防护服,避免被蜱叮咬。

好评医生-Q热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551 好评率(100.0%)

擅长:皮肤病、脱发、荨麻疹、痤疮、带状疱疹、脾胃病证、便秘、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呼吸系统病变、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心血管疾病、胸痹、骨关节病、颈椎病、神经系统病变、耳鸣、眩晕症、泌尿系统疾病、前列腺疾病、泌尿系结石、风湿免疫病、干燥综合征、乳房疾病、缺乳、乳腺结节、乳腺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性疾病、痛风、甲状腺结节样病变、肝胆病证、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糖尿病、男性早泄、多汗症、亚健康、痛经、失眠、月经不调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9872 好评率(100.0%)

擅长:手淫后遗症治愈与戒断、阳萎早泄遗精前列腺炎、多汗、焦虑抑郁强迫双相、肾虚、儿科、过敏性鼻炎、肺气肿、青春痘、脱发、银屑病、荨麻疹、痤疮、耳鸣、顽固性失眠、神经痛、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肥胖症、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免疫病、过敏性紫癜、痛风、高尿酸血症、单纯性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结节样病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311 好评率(100.0%)

擅长:射精功能障碍、不射精症、男性早泄、勃起功能障碍、阳痿、生殖系统感染、睾丸炎、龟头包皮炎、急性慢性前列腺炎、不育症、无精症、少精症、畸形精子症、弱精、淋病、尿道炎、肾虚、前列腺炎、泌尿系结石、弱精症、精索静脉曲张、肾阳虚、包皮过长、性腺功能减退、梅毒、性欲低下障碍、附睾囊肿、性病、睾丸胀痛、睾丸鞘膜积液、睾丸囊肿、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睾丸结石、龟头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451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不良、感冒、过敏性鼻炎、支原体感染、腹泻病、便秘、功能性消化不良、小儿腹泻病、儿童多动症、消化道紊乱、婴儿腹泻、胃炎、慢性肠炎、神经系统病变、抽动症、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缓、小儿癫痫、性早熟、矮小症、肺炎、肾病综合征、哮喘、支气管炎、自闭症、湿疹、遗尿症

相关文章-Q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