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运动神经元病

运动神经元病(mnd)为一组原因不明,选择性地损害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核,以缓慢进展行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肢体的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共存,而不累及感觉系统、植物神经、小脑功能为特征。

男性人群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肌张力过高、手肌肉萎缩、腱反射亢进、吞咽困难言语紊乱、饮水呛咳、感觉障碍
1.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运动神经元病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
(2)进行性肌肉萎缩(pma).
(3)进行性延髓麻痹(pbp).
(4)原发性侧索硬化(pls).
不管最初的起病形式如何,als、pma、pbp、pls现在都被认为是相关的疾病实体。pma和pbp通常都会最终进展为als.运动神经元病是否为单一病因、表型不同的疾病尚不完全清楚,但als肯定是其中最为常见和最易识别的表型。故在对该病的各种研究中也多以 als代表mnd这一组疾病。

2.als根据是否具有家族遗传性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散发性als(sals),没有als家族史。

(2)家族性als(fals),家族中存在1个以上als患者。根据遗传方式的不同,家族性als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遗传。
als多成年起病,散发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6岁,具有阳性家族史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6岁。该病平均病程3~5年,但不同亚型患者病程也存在差异。一般而言,发病年龄小于55岁的患者生存期较长。此外,家族性als患者病程与散发患者不尽相同,且与特定基因突变相关。但无论何种类型als患者,最终多死于呼吸衰竭
als临床以上、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包括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及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其中肌肉无力、肌肉萎缩、肌束震颤为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表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为上运动神经系统受累的主要表现。为了诊断的需要,通常将全身骨骼肌从上到下根据部位分为四段,即:球部、颈段、胸段和腰骶段,依次寻找以上四个部分上下运动神经元受损的证据。
对于不同的患者,首发症状可以有多种表现。多数患者以不对称的局部肢体无力起病,如走路发僵、拖步、易跌倒,手指活动(如持筷、开门、系扣)不灵活等。也可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等球部症状起病。少数患者以呼吸系统症状起病。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肉跳” 感(即肌束震颤)、抽筋,并扩展至全身其他肌肉,进入病程后期,除眼球活动外,全身各运动系统均受累,累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多数患者最终死于呼吸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因该病主要累及运动神经系统,故病程中一般无感觉异常及大小便障碍。统计显示,起病部位以肢体无力者多见,较少数患者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起病。不同的疾病亚型其起病部位、病程及疾病进展速度也不尽相同。
认知功能受损是als的一个常见特征。额颞叶痴呆(ftd)是als患者常同时存在的疾病。据统计,约5%als患者符合ftd的诊断标准,而30%~50%的als患者虽然未达到ftd诊断标准,但也出现了执行功能减退的表现。对于出现认知或行为等高级皮层功能障碍,但未达到ftd诊断标准的als患者,若以行为改变为主要表现,称为“als伴有行为障碍(alsbi)”,若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则称为 “als伴有认知功能障碍(alsci)”.ftd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注意力减退、执行功能障碍、计划及解决问题能力减退、流利性或非流利性失语、人格改变、易激惹、智能减退等高级皮层功能障碍,但记忆力通常不受累或受累轻微。目前,尚不存在可靠的针对als认知损害的筛选试验。言语流畅性是一个敏感指标,同时还要筛查额叶执行功能等。

1.脑脊液检查基本正常。
2.肌电图检查可见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
3.肌肉活检可见神经源性肌萎缩。
4.头、颈MRI可正常。

1.颈椎病:上肢或肩部疼痛,且呈阶节段性感觉障碍,无延髓麻痹表现,影像学检查以及胸锁乳突肌肌电图不受累及予以鉴别。

2.脊髓空洞症:本病的特征是节段性、分离性痛温觉缺失;依据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颈脊髓磁共振(MRI)可见空洞。

3.脊髓肿瘤和脑干肿瘤:不同程度的传导束型感觉障碍。腰穿示椎管阻塞,椎管造影、ct或磁共振(MRI)显示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4.重症肌无力:同样重症肌无力易影响延髓和肢体肌肉,但是重症肌无力有波动性等易疲劳现象,一般不难于鉴别。

5.多灶性运动神经病:临床上极似运动神经元病,主要鉴别是肌电图显示神经传导速度影响,尤其是发现的多灶性点状髓鞘病变。另外此组病人脑脊液中抗gmi抗体增高的阳性率更高。有时需长时间随访,才能做出鉴别。

1.维生素E和维生素B族口服。

2.辅酶肌注,胞二磷胆碱肌注等治疗,可间歇应用。

3.针对肌肉痉挛可用地西泮,口服,氯苯氨丁酸,分次服。

4.可试用于治疗本病的一些药物,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干扰素,卵磷脂,睾酮,半胱氨酸,免疫抑制剂以及血浆交换疗法等,但它们的疗效是否确实,尚难评估。

5.近年来,随干细胞技术的发展,干细胞治疗已成为治疗本病手段之一,可缓解并改善病情。

6.患肢按摩,被动活动。

7.吞咽困难者,以鼻饲维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

8.呼吸肌麻痹者,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9.防治肺部感染。

由于本病病因不明,尚无特殊的预防措施。凡对引发本病之有关因素诸如重金属接触者,应定期作健康检查,尤其注意肌力的改变,以便及早发现,予以早期治疗。平时则应注意体质锻炼与情志调节,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恚怒忧思等不良的精神刺激,中年之后,更宜淡味独居,减少房事,饮食宜清淡,膏梁厚味、辛辣之品皆非所宜,防止造成脾肾阳虚、肝肾阴亏等不良因素。
一、科学饮食,可食八宝粥、山药粥、牛肉粥及高蛋白食物,及新鲜果蔬,避免辛辣、油炸等带刺激性食物。
二、增强体质积极开展体育锻炼,预防感染性疾病。
三、避免从事有毒工作,注意饮用水质量。
四、该病病程较长,需要耐心的护理,并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锻炼,定期复查。
五、免近亲结婚积极进行婚姻前、产前检查和优生优育咨询。

好评医生-运动神经元病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570 好评率(100.0%)

擅长:急性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病、焦虑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痴呆、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脱髓鞘、周围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征、面瘫、视神经脊髓炎、颈动脉斑块、颅内感染、脑炎、帕金森、头痛、慢性偏头痛、重症肌无力、睡眠障碍、记忆障碍、顽固性失眠、自身免疫性脑炎、躯体化障碍、脊髓病、眩晕症、神经衰弱、脊髓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9697 好评率(99.6%)

擅长: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周围神经病、视神经脊髓炎、颅内感染、脑炎、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脑供血不足、颈动脉狭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老年痴呆症、痴呆、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高脂血症、肌病、运动神经元病、昏迷、高血压病、神经病、抑郁症、低血压、药物中毒、颤证、神经官能症、嗜睡、急性鼻咽炎、病毒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520 好评率(98.8%)

擅长:脑出血后遗症、脑出血、脑血管病后遗症、特发性面神经瘫痪、缺血性脑血管病、颈椎病、眩晕症、神经根型颈椎、腰椎间盘突出伴神经根病、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肩袖肌腱损伤、老年性肩周炎、膝关节积液、颞颌关节综合征、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帕金森、中风、脊髓炎、认知障碍、失眠、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睡眠障碍、痴呆、萎缩侧索硬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头痛、偏头痛、颈动脉狭窄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493 好评率(100.0%)

擅长: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颅内感染、脑炎、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供血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痴呆、萎缩侧索硬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运动神经元病、梅杰综合症、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舞蹈症、失眠、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斜颈、迟发性运动障碍、肌炎、抑郁症、自主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症、高脂血症、急性鼻咽炎、耳鸣、神经损伤、小儿抽动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3846 好评率(100.0%)

擅长:脑血管病、运动神经元病、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腔隙性脑梗塞、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中风、脑供血不足、头痛、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睡眠障碍、失眠、面瘫、面神经炎、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蛛网膜下腔出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晕厥、三叉神经痛、痴呆、帕金森、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损伤、颅内感染、格林巴利综合征、脑炎

相关问答-运动神经元病

更多
...能性不大。运动神经元病已经确诊了吗?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充足睡眠,心情愉快。不太像,这个病的话相对进展比较快。 有什么症状。平台上没有这一类的药物您去当地的医院精神心理科。开点。应该是咽炎。开一点缓解紧张焦虑的药物。有咽炎?'感觉里边有异物感是吗?那不是吞咽困难。
赵保营 社旗县人民医院
2020-07-18
多久了?现在在治疗吗?你不是患者本人?您好,您已经确诊了吗?是哪型的?你多大?有家族遗传史吗?
于慧敏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2020-03-09
你好,这个现象有多长时间了呢!?嗯,日常增加锻炼就可以的没有萎缩,也不是渐冻症活动,做事有影响吗?不是你本人吗?这个现象是正常的呢!不必太担心哦!
姜新昌 鄂州市中医院
2020-01-23

相关文章-运动神经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