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又称为外源性、反应性或情境性抑郁,当人无法适应或应对特定压力或应激事件时发生。与严重抑郁症不同,这种疾病是由外部压力源引起的,一旦个体能够适应这种情况,通常就会消失。

适应障碍多由一些应激事件导致,比如健康问题、家庭问题、婚姻问题、经济问题、工作问题等,或者是其他重大的生活改变等。
常见表现有抑郁、焦虑、消沉、沮丧、恐慌、害怕、对人恐惧等。严重者可出现自杀行为。
如果症状持续且影响日常生活时,需及时就医。医生诊断该病主要依靠患者的症状、病史。
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可予以药物治疗。
患者日常应保持心情愉悦,合理作息,适当运动,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
在生活中,注意远离负面情绪,学会调理、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生活。另外,平时注意多进行社交活动,多锻炼自己,以提高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能力。

无特殊人群

无传染性

情绪障碍是该病患者的主要症状,比如抑郁、焦虑、消沉、沮丧、恐慌、害怕、对人恐惧等。有些患者可因行为适应不良而影响到日常活动。症状在应激事件发生后的 3 个月内开始,持续时间不超过 6 个月。如果压力源一直持续(例如失业),则可持续超过 6 个月。
适应障碍有哪些症状?
本病可分为很多种类型,每种类型均有其特征性表现。

抑郁型适应障碍,多发于成年人,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

以轻型的抑郁症状为主;
表现为无望感、无助感、沮丧、哭泣等。


焦虑型适应障碍,常见症状包括:

心烦;
紧张不安;
神经过敏。


混合情绪型适应障碍,其常见症状包括:

可同时有抑郁、焦虑及其他情绪异常;
与严重的抑郁症和焦虑症相比,症状较轻。


品行异常型适应障碍,多见于青少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暴力行为,或者是侵犯他人权利、社会准则等,比如:

打架;
逃课;
不履行法律责任;
破坏公物。


工作抑制型适应障碍,主要是工作能力方面的异常,常见症状包括:

一个人原来的工作能力良好,可近几天,突然无法进行日常工作,不能写东西、不能做报告、不能学习、不能阅读资料等,而除此之外,情绪上并无抑郁、恐怖、焦虑等表现。


躯体型适应障碍,常见症状包括:

疲乏;
头痛;
背痛;
身体其他部位不适;
虽有身体上的不适,但经检查,并无某种疾病。


退缩型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性退缩,但并不伴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异常情况。
儿童患者可出现幼稚言语、尿床、吸吮拇指等退行性现象。
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失眠、胸闷、腹痛、尿频等症状。

适应障碍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如果患者的情绪障碍问题长久得不到缓解,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心理健康,而且在这种应激状态下,很容易诱发一些疾病:

焦虑症
抑郁症;
药物滥用
神经性头疼;
高血压
糖尿病
脑卒中
胃溃疡

本病目前尚无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当出现其他病症,如感染等,实验室检查显示其他病症的阳性结果。

怀疑适应障碍应该去哪就诊?
不少适应障碍的患者,可能因为躯体方面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等,往往首先选择综合医院门诊内科就诊。
较轻程度的患者可能在经过内科支持性处理以及家庭社会支持基础上,能达到缓解。
程度较重的患者,可至精神科就诊或经过内科医生转介至精神心理科继续处理。
怎样诊断适应障碍?

有明显的生活事件或环境变化因素作为诱因,特别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升学、转学、入职、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情绪、行为异常等表现多开始于相关事件后 1 个月内。需要注意,引起适应障碍的事件一般不包括灾难性或生死攸关类的严重情况(如地震、绑架等)。

有证据支持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可能不强,可参考患者的个性特征、成长经历、既往情况等信息。

症状表现以情绪障碍为主,如烦恼、易怒、焦虑、抑郁等,可以有适应不良相关的行为表现(如不愿与人交往、退缩等)和躯体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等)。严重程度达不到焦虑症、抑郁症或其他精神障碍的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人际交往受到一定程度负面影响。

病程在 1 个月以上,一般不超过 6 个月。个别诊断分支(ICD10:长期的抑郁性反应)持续时间可超过 6 个月。

治疗时,首先应尽可能地妥善处理应激事件,若症状仍未缓解,则应进行心理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必要的情况下,医生还会予以药物治疗,以辅助改善病情。
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或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比如劳拉西泮、盐酸多噻平等,对于以情绪异常为主的患者,使用这些药后,有助于改善睡眠,稳定病情。
抗精神病药:若患者有冲动行为,可短时间、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
丁螺环酮、依替福辛:主要适用于焦虑型适应障碍的患者。
 舒必利、阿米替林:适用于抑郁型适应障碍患者。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采取措施调整患者的心理失衡。
医生会鼓励患者把因应激事件引起的情绪障碍,运用语言表达、倾诉出来,而后找出减少应激的相应办法,或者采取一定措施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
必要时,让患者定期进行心理咨询。

其他治疗

找到引发该病的原因,尽量消除或避免致病因素。
其他方法还有如催眠治疗、家庭治疗、团体治疗等。

一般护理
1、饮食清淡富于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2、注意饮食卫生,不吃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不吃腌制的食物,不吃病死禽畜。
3、不吃烟熏、火烤、烧焦、油炸的食物;不吃过期或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4、减少猪、牛、羊等红肉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
5、控制食用盐和调料的摄入,少吃深加工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负面情绪,学会调理、放松心情,积极面对生活。另外,平时注意多进行社交活动,多锻炼自己,以提高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能力。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生活中遇到家庭、工作、健康等问题时,内心消极是不可避免的,这种情况下,一定要及时调节自己,不要让消极情绪诱发疾病。
当遇到烦心的突发事件时,若自己无法应对,可尝试请其他人帮忙,或者与亲朋好友沟通、交流等。
多进行社交活动,多锻炼自己,以提高应对各种应激事件的能力。
家长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注意多带孩子与外界接触、交际,进行应有的实践锻炼。

好评医生-适应障碍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4654 好评率(100.0%)

擅长: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惊恐症、躯体形式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失眠症、癔症、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障碍、产后抑郁、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物质依赖、网瘾、精神活性药物依赖、恐艾症、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恐怖性焦虑障碍、转换性障碍、神经性头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535 好评率(97.0%)

擅长:恐怖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惊恐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产后抑郁、社交恐惧症、转换性障碍、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性腺功能减退、发育障碍、自闭症、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学习障碍、恐艾症、酒依赖、网瘾、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认知功能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896 好评率(99.1%)

擅长: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躁狂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欲低下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神经衰弱、癔症、转换性障碍、物质依赖、精神活性药物依赖、酒依赖、发育障碍、自闭症、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进食障碍、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神经官能症、失眠、产后抑郁、精神分裂、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008 好评率(100.0%)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惊恐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产后抑郁、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恐惧症、社交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转换性障碍、神经衰弱、癔症、疑病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精神分裂、失眠、神经官能症、酒依赖、物质依赖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6538 好评率(100.0%)

擅长: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癔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病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物质依赖、网瘾、酒依赖、精神活性药物依赖、焦虑症、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进食障碍、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失眠、行为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障碍、产后抑郁、恐艾症、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

相关问答-适应障碍

更多
你好,你是适应环境吗?虽然这不是妇科的问题,但是我也可以和你说说我也是到一个陌生环境就适应慢不要强求自己,慢慢适应就好,平时可以看一些微博什么的,或者心理当面的书。
闵璐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15-10-27

相关文章-适应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