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好发于3至15岁儿童

无传染性

抽动是抽动症的主要症状,抽动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如挤眉弄眼、扮鬼脸)和发声性抽动(如重复说话、学狗叫、说脏话)。抽动症有哪些症状?多数抽动症患儿具有不同的抽动表现,可以是运动性的(运动性抽动),也可以是声音性的(发声性抽动),可持续数秒或数分钟。

抽动类型简单抽动复杂抽动
运动性抽动眨眼、斜眼、皱眉、扬眉、张口、伸舌、噘嘴、歪嘴、舔嘴唇、皱鼻、点头、仰头、摇头、斜脖子、耸肩、动手指、搓手、握拳、动手腕、举臂、伸展或内旋手臂、动脚趾、伸腿、抖腿、踮脚、蹬脚、伸膝、屈膝、挺胸、收腹、扭腰等挤眉弄眼、扮鬼脸、眼球转动、旋扭手指、甩手、拍手、挥舞上臂、刺戳动作、四肢甩动、用拳击胸、弯腰动作、下颌触膝、扭动躯干、跳动、下蹲、跪姿、踢腿、靠膝、跺脚、蹦、跳、扔、敲打、触摸、嗅、修饰发鬓、走路转圈、后退动作等
发声性抽动单音、吸鼻声、吼叫、哼哼声、清嗓子、咳嗽声、吱吱声、尖叫声、喊叫声、咕噜声、吐唾沫、吹口哨声、吸吮声、犬吠声、鸟叫声等重复单词或短语、重复语句、模仿言语、秽语等

抽动症患儿也常出现某种感觉异常或难以形容的不适感,这种异常或不适需要抽动表现来缓解。
比如:

眨眼前的眼部烧灼感;
需要通过伸展颈部或点头才能缓解的颈部肌肉紧张或痛性痉挛
肢体紧缩感,需要伸展手臂或腿才能缓解;
喷鼻前的鼻阻塞感、清嗓音或发出呼噜声前的干燥感和咽喉痛;
扭动肩膀前的瘙痒感。

但并不是所有抽动症患儿都会出现这种感觉异常或不适感。抽动症有哪些危害?虽然抽动症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但抽动症的很多表现会给患儿的行为和社交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患儿形象。
此外,还有很多疾病往往会与抽动症同时存在:

强迫症
多动症
自闭症
学习障碍
睡眠障碍
抑郁症
焦虑症

另外,抽动症还可能会引起与抽动有关的疼痛,尤其是头痛,以及发怒等情绪问题。

病史及体格检查首先问父母孩子患有抽动症多长时间了,多长时间发作一次,他们能否找出缓解或加剧的因素,患者能否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控制抽搐。问一下在孩子的童年有什么压力,比如家庭作业等。接着,仔细观察抽动的发作。他是有目的的,还是非自主的,注意它是局部的还是大部位的,并详细地描述。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机械和声音抽动被分类为单纯和复杂,但是,分界线很模糊。当然复合的抽动也会偶然出现。
(一)机械抽动简单机械抽动包括眨眼、颈部挺直、耸肩。卷舌、咬舌或嘴唇、敲指甲、拉头发、面目扭曲。一些复合的机械抽搐的例子就是面部姿势、修饰行为、跳跃、触摸、蹲下、弯膝盖、走路的时候打转、踏步、闻东西。模仿他所观察到的一个人的某些动作。
(二)声音抽动简单的声音抽动包括大笑、清噪。鼾声、嗅。吼叫、哼哼。复杂的声音抽动可能包括重复一些词语。用社会无法接受的语言,其中许多是不存在的。或者重复自己听到的别人的最后一个声音、单词,短语。

易发部位
抽动症是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抽动,但其易发部位不尽相同。国外有人总结六百多例抽动患者抽动症状终生分布的百分比如下:
单纯抽动:单纯面部抽动占 93.1%.
头颈部抽动91%.
上肢抽动者 68.6%.
下肢抽动者40.7%.
躯干部抽动者46.5%.
单纯发音抽动者 98.5%.
复杂运动抽动者68.5%.
受累最多的易发部位是头颈区。
鉴别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脑轻微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临床诊断
⑴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⑵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⑶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⑷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⑸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⑹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容易被误诊:
⒈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⒉家长对此症的不认同。很少因为不停眨眼、耸肩而就诊者,多认为是不良习惯。当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⒊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当轻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⒋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如果抽动症不严重,可能并不需要治疗。但如果很严重或导致不良后果,则需要治疗。治疗方法有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如何治疗抽动症?抽动症的治疗主要集中在帮助患儿处理对其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最大的症状。
对于症状比较轻微的患儿,主要是心理疏导,密切观察。而对于严重的患儿,则需要心理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
心理行为治疗可选用支持性治疗、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等方法,以减轻患儿因心理应激因素所产生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并使患儿掌握对心理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提高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药物治疗
可选择使用的常用药物有:

硫必利 (tiapride)。有效率 70%~80%,药物副作用轻,少数出现嗜睡、乏力等。
氟哌啶醇 (haloperido)。有效率 70%~80%,主要为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可乐定 (clonidine)。有效率 50%~86%,有口服和贴片两种治疗剂型。

另外,在新型抗精神病药中,治疗抽动症疗效比较好的药物主要有:

阿立哌唑(aripiprazole);
利培酮(risperidone);
喹硫平(quetiapine);
奥氮平(olanzapine);
齐拉西酮(ziprasidone)等。

有些患儿还会出现多动、强迫等共患病症状,这时还需要精神科医生给予相应的治疗。
如果共患强迫症,可选用氯米帕明 (clomipramine)、舍曲林 (sertraline)、氟伏沙明 (fluvoxamine) 等治疗,一般需要与治疗抽动症状的药物联合应用。
如果存在多动症,可选用托莫西汀 (tomoxetine),也可用可乐定 (clonidine) 或胍法辛 (guanfacine)。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在抽动症的预防上,家长应注意:

早期识别孩子神经发育是否正常。如果神经发育缓慢或异常,应及早去医院就诊,采取措施促进神经发育。
要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多给孩子关爱,多和孩子沟通,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孩子长期存在心理压力、情绪不良。
防止孩子头部外伤及药物中毒,预防并及时治疗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
督促孩子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
避免孩子对任何不良习惯的模仿。

另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健康向上的教育环境以及和谐幸福的家庭,对抽动症、自闭症和多动症等疾病,都有非常积极的预防效果。

好评医生-抽动症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393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哮喘、慢性咳嗽、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小儿流行性感冒、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小儿腹泻病、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心血管疾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神经系统病变、脑炎、癫痫、抽动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肾积水、免疫性疾病、川畸病、过敏性紫癜、血液病、贫血、发育障碍、佝偻病、中毒、脑病、湿疹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006 好评率(98.9%)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肺炎球菌肺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病、婴儿腹泻、消化道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肠炎、便秘、牛乳蛋白致过敏反应、小儿肠炎、疱疹性湿疹、幼儿急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炎、癫痫、抽动症、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脑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1818 好评率(94.5%)

擅长:免疫性疾病、过敏、川畸病、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便秘、感染性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幼儿急疹、腮腺炎、支原体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呼吸系统病变、肺炎、哮喘、支气管炎、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鼻炎、神经系统病变、抽动障碍、抽动症、热性惊厥、高热惊厥、内分泌失调、性早熟、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尿布疹、轮状病毒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440 好评率(100.0%)

擅长: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颅内感染、脑炎、脑血管病、缺血性脑卒中、脑供血不足、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痴呆、萎缩侧索硬化、神经-肌肉接头疾病、肌张力障碍、特发性震颤、运动神经元病、梅杰综合症、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舞蹈症、失眠、多系统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痉挛性斜颈、迟发性运动障碍、肌炎、抑郁症、自主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焦虑症、高脂血症、急性鼻咽炎、耳鸣、神经损伤、小儿抽动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4592 好评率(99.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小儿肺炎、哮喘、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小儿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感染性疾病、婴儿玫瑰疹、手足口病、发育障碍、自闭症、发育迟缓、神经系统病变、癫痫、小儿癫痫、抽动障碍、抽动症、化脓性扁桃体炎、孤独症、神经病、早产、母乳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早产儿、尿布疹、癫痫发作、失神发作、难治性癫痫、癫痫大发作、癫痫小发作、癫痫持续状态

相关问答-抽动症

更多
...宝贝多动症抽动症去看过吗目前宝贝都是有什么症状可以说一下吗?有没有用过什么措施去干预?抽动表现为哪方面?咋眼、耸肩、抽鼻子等?还要根据症状轻重评估是行为干预还是用药物干预。如果症状确实很严重,影响上课,建议带宝贝去医院面诊,做测试。
周荣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2025-03-19
你好,我先看一下视频。可能网络不太好,视频下载慢视频只能看十来秒,但看着没有大问题,不像是多动症的表现,孩子小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旁边有什么声音或者需要关注的。多动症一般不会只在这种情况下才发作。可以找专科大夫先看一下视频。多录几段,看看出现的频率。我觉得是没有大问题的,先不要紧张。孩子耳朵有没有不舒服?再有这种情况可以问问孩子当时看什么?或者哪里不舒服
刘希泉 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
2024-11-24
...这几个视频抽动症内容比较多了可以先采取心理疗法面对患儿:要帮助患儿认识到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疗改善的,消除自卑感,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面对父母:应告知父母对患儿的关爱和理解的重要性,增进亲子接触和交流沟通,避免父母过多的责备、惩罚和忽视。如果患儿开始用药,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有问题及时就医。面对老师:应告知老师有关的医疗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对患儿的怪异行为作出讥讽、嘲弄或歧视,同时老师要对患儿更加爱护,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不便。请先按照我说的心理疗法进行观察一到两周 不改善的话需要去医院就诊服用药物治疗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不严重,但如果孩子的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或学习,建议及时就医评估使用需要药物治疗。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抽动时伴有说话间断性和手部抽动,可能是抽动症的一部分。如果这些症状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或学习,建议尽快进一步治疗。暂时可以视而不见 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反而加重症状 最重要先让孩子放松 不要吵孩子 尽量多鼓励 多陪孩子一起玩 跑步 游戏都可以 观察一到两周 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需要药物干预治疗了好的 家长和孩子目前都不需要紧张 建议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记录症状的变化,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治疗。您好 能吃的药物有很多种 如果孩子情况需要吃药,具体的药物需要医生的评估而定,常见的药物包括氟哌啶醇、阿莫西林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孩子需要吃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第一次必须先专科医生面诊综合评估后才能使用的,孩子不同情况使用的药物治疗方也不同,同时还需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是的 但是从现在开始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分关注孩子尽量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包括与孩子进行开放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症状,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来减轻孩子的压力,鼓励他们与他人交往,避免孤立。具体的方案最好是经过心理医生检查后才能给孩子制定合适的心理疗法方案。是的,可以告诉孩子他们的症状是可以改善的,但不应过于强调控制这些症状。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症状,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比如放松和参与有趣的活动。没效果这个是治疗肝炎的如果觉得我的回答令您满意,请给予满意评价,如果不满意请当时提出问题,我会认真为您解答。欢迎有缘人继续咨询。祝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照镜子可能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安慰或自我观察的行为,通常与抽动症相关的行为无直接关系,但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
张龙波 安康市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
2024-11-02

相关文章-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