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cervical lymph node metastatic carcinoma)约占颈部恶性肿瘤总数的3/4;在颈部肿块中,发病率仅次于慢性淋巴结炎甲状腺疾病。原发癌灶绝大部分(85%)在头颈部,尤以鼻咽癌甲状腺癌的转移最为多见。锁骨上窝转移性肿瘤的原发癌灶,多在胸腹部(包括肺、纵隔、乳房、胃肠道、胰腺等);但胃肠道、胰腺癌肿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经胸导管多发生在左锁骨上窝。
必须注意,在不少头颈部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甲状腺癌)患者中,颈侧区转移性肿瘤常是其首先出现的主要症状;相反,原发癌灶往往很小。患者自己并无感觉,甚至检查时也难发现。因此,必须全面细致地进行检查,以明确诊断。

头颈部原发癌症患者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颈部淋巴结肿大 、锁骨上及前斜角肌淋巴结肿大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1.症状与体征 主要表现为颈侧区或锁骨上窝出现坚硬如石的肿大淋巴结。初起常为单发、无痛,可被推动;以后很快出现多个淋巴结,并侵及周围组织。此时,肿块呈结节状、固定,有局部或放射性疼痛。晚期肿块可发生坏死,以致溃破、感染、出血,外观呈菜花样,分泌物带有恶臭。
转移癌的原发部位不同,其症状及体征又各有特点。

(1)原发于头颈部的转移癌:多分布于颈内静脉区淋巴结,表现为沿胸锁乳突肌周围淋巴结肿大如图3所示,鳞状细胞转移癌一般甚硬;但少数可因组织坏死、液化而呈囊性,单个或数个,进行性增大,常与周围软组织粘连,终至固定。一般无痛,大多伴有原发癌所产生的症状和体征。

(2)原发于胸、腹以及盆腔等处的转移癌:主要出现在左锁骨上区淋巴结,少数亦可在右锁骨上颈内静脉下或中区,个别可在颌下、上颈甚或颈后三角区出现。皆属晚期,多伴有原发癌所发生的症状及体征。

(3)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多见于50~60岁男性。转移癌部位不限,以颈中l/3以下至锁骨上区占多数。一般缺乏原发灶所产生的症状或体征。

2.临床分类分期 2002年国际抗癌联盟(uicc)与美国癌症分期联合委员会(ajcc)修订了头颈部肿瘤tnm分类分期标准(uicc与ajcc-2002).
t:原发肿瘤
tx:原发灶无法评估。
t0:未发现原发肿瘤
tis:原位癌
n:区域淋巴结(图4).
nx:区域淋巴结无法评估。
n0: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同侧、单个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3cm或3cm以下。
n2:同侧、单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大于3cm,小于6cm;同侧、多个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6cm;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小于6cm.
n2a:同侧、单个转移淋巴结,直径大于5cm,小于6cm.
n2b:同侧、多个转移淋巴结,最大直径小于6cm.
n2c: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转移,最大直径小于6cm.
n3:转移淋巴结,直径大于6cm.
凡40岁以上患者,近期出现颈部淋巴结持续性肿大,无急性炎症或结核性表现,经保守治疗2周无效,尤其肿大淋巴结硬,周围组织粘连时,须排除转移癌,须详询病史并查找原发灶。
颈部淋巴转移癌的诊断步骤可参照2000年全美肿瘤网(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ce cancer network)建议的诊断处理方法实施(图6).

1.eb病毒(ebv)抗体检测
其中vca-iga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稍差,而ea-iga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高。患者血清中ebv抗体呈阳性,特别是来自鼻咽癌的高发地区,应重点检查鼻咽部。
2.淋巴结组织病理检查
常用方法有穿刺抽吸和活体组织检查两种。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须与发育畸形和炎症性病变相鉴别。除其病理检查可助诊断外,肿块发生的部位亦是判断其性质的重要临床因素。可根据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1.彩色多普勒:除可进一步了解颈部淋巴结的情况为分期提供依据外, 彩色多普勒检查也可发现腮腺、甲状腺的微小病灶以及来自乳腺、纵隔、腹部、盆腔的原发灶。

2.消化道造影 :患者可能无消化道症状,应根据患者所在地区特点进行食管钡餐等影造检查,发现部分食管癌患者。

3.胸片及乳腺像 :对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应重点检查肺,女性患者还应照乳腺像或行乳腺超声检查。

4.ct和MRI检查 :是最常用和有效的寻找原发灶的检查手段。如疑为头颈原发,应重点查头颈部;对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例,应进行胸部、腹部和盆腔扫描。增强MRI,采用不同序列和功能成像可发现口咽、下咽病变及咽后淋巴结、咽旁间隙的微小病灶以及甲状腺和纵隔病变,而且可对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大小、部位、有无坏死、与周围组织及血管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并且为分期提供较精确的依据。

5.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 :pet是利用肿瘤细胞的高代谢和增殖迅速的特点,将集聚在细胞内的fdg通过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进行成像,也即fdg集聚越多,细胞的代谢活性就越高。以此将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区分开来。

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应该如何治疗?
(一)治疗
已查明原发部位的转移癌,按原发部位癌治疗原则进行治疗,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为控制继发癌的发展,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可以考虑采取积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继续查找原发灶。

1.一般治疗原则
(1)颈内静脉上区鳞状细胞癌尤其低分化癌转移,应考虑为原发鼻咽部的隐匿癌,按鼻咽癌进行根治性放疗。

(2)颈内静脉中及下区较低分化的鳞状细胞转移,可考虑为舌根或梨状窝隐匿癌,行包括该区的根治性放疗;孤立的高分化鳞状细胞癌转移,宜行颈淋巴结清除术,必要时,合并前述治疗,孤立的转移性腺癌或恶性黑色素瘤,均可考虑颈淋巴结清除术合并化疗。

(3)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根据病理类型,考虑采用适当化疗或放疗,原发灶不明的颈内静脉区转移癌,特别是颈中及上区转移癌经上述治疗后,有20%~50%的患者可获3年生存率,少数5年以上生存,转移性鳞状细胞癌治疗效果较好,腺癌甚差,尤其锁骨上转移性腺癌,极少长期控制。
长期生存者,其相关因素可能是:
①放疗病例,转移癌可能与隐性原发灶同被包括在射野内,为放疗所控制;
②转移癌可能即为原发癌,如鳃裂源癌或颌下腺鳞状细胞癌;
③原发性癌长期处于非活动状态。

2.颈淋巴结清扫术
(1)适应证与禁忌证:

①适应证:口腔颌面部某些恶性肿瘤,临床出现淋巴结转移而原发病灶已被控制或可以彻底切除者;口腔颌面部某些恶性程度较高或易于发生转移的恶性肿瘤,虽临床尚未发现可疑的淋巴结转移,仍应考虑此手术;已证实颈部为转移癌,但未发现原发灶,颈部转移灶迅速扩大者。

②禁忌证:原发灶不能切净,也不能用其他治疗方法控制者;已发生远处转移或转移灶已侵及颅底者;转移灶与颈部主要器官已有粘连,或全身衰弱年老患者,或颈浅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已有转移者,此手术应慎重考虑。

(2)类型选择:颈淋巴结清扫术有3种划分标准。

①根据有无淋巴结临床转移划分:
a.颈选择性清扫术(elective neck dissection):应用于cno患者,即临床未发现有转移转移淋巴结,但根据原发灶情况(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t分类,以往治疗等)来判断,有较大可能的潜在淋巴结转移,如口腔癌及声门上型喉癌,有大约30%患者有潜在的转移灶,有人主张立即手术颈部。
b.颈治疗性清扫术(therapeutic neck dissection):应用于cnl~3患者,即临床已确定有淋巴结转移。
两手术范围均为Ⅰ~Ⅴ区颈全淋巴结清扫,如原发灶为中线器官(喉,下咽,颈段食管,甲状腺),加用Ⅵ区清扫。

②根据切除组织范围划分:
a.颈经典性清扫术(comprehensive neck dissection):切除颈部胸锁乳突肌,肩胛舌骨肌,颈内外静脉,颈横动脉,副神经,颈丛神经等,连同这一解剖范围内的淋巴结(通常为颌下淋巴结区,颈内静脉淋巴结上,中,下区,颈后三角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全部切除。
b.颈改良性清扫术(modified neck dissection):又称颈功能性清扫术(functional neck dissection),这是20世纪年代以后根据临床经验改良经典性清扫,减少手术范围及手术创伤,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脊副神经,适用于淋巴结在3cm以下的n1病例。
临床资料表明,如果适应证选择得当,颈改良性清扫术后的颈部复发率并不高于同等n分期的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medina收集文献报告5篇,共1 530例,改良性颈清扫术后,病理有淋巴结转移的,3年复发率在3.7%~30.4%之间 .
③根据手术范围划分:
a.颈全清扫术:切除Ⅰ~Ⅴ区淋巴结,Ⅵ区根据原发灶部位决定。
b.颈分区性(局限性)清扫术(selective neck dissection):这是90年代后改进的手术,其原则是根据原发灶情况,清扫最可能转移部位的分区淋巴结,主要针对cn0及cnl病变,手术可分为:
a.颈肩胛舌骨肌上清扫术(supraomohyoid nd):清除Ⅰ~Ⅲ区淋巴结及其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清扫的上界同颈清扫,下界为肩胛舌骨肌与颈内静脉交叉点,后界为颈丛神经皮支和胸锁乳突肌后缘(图10),适用于口腔癌,口咽癌n0~n1患者。
b.颈侧区清扫术(lateral nd):清除颈部第Ⅱ,Ⅲ,Ⅳ区淋巴结及其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清扫的上界为二腹肌后腹,外界为胸锁乳突肌后缘,前界从上至下依次为颌下腺,舌骨,胸骨舌骨肌外缘(下颈部为胸骨舌骨肌后面),下界为锁骨(图11),适用于喉癌,下咽癌,甲状腺癌等患者。
c.颈后侧清扫术(posterior lateral nd):清除枕下,耳后,颈后三角(第v区),颈内静脉链上中下区(第Ⅱ,Ⅲ,Ⅳ区)淋巴结及其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图12),适用于颈后及后枕部肿瘤。
d.颈前区清扫术(anterior compartment nd):清除第Ⅵ区淋巴结,包括环甲膜前,气管前,气管旁及甲状腺周围淋巴结及其周围脂肪结缔组织,清扫上界为舌骨,下界为胸骨切迹,外界为颈动脉(图13),适用于喉,下咽,甲状腺等肿瘤。
c.颈扩大清扫术(extended radical neck dissection):除清扫所切除的颈部相关结构外,另外还清扫颈部第Ⅵ区淋巴结(喉,下咽,气管食管周围淋巴结),或相邻部位(如上纵隔)淋巴结,或相邻部位淋巴结(如上纵隔),或根据肿瘤切除需要,还另外切除在颈清扫应保留的解剖结构(如颈外动脉,颈总动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或椎前肌肉等).
(4)并发症及其处理:

①伤口出血:应判断为一般出血还是大血管有破口,手术后24h内有伤口出血应立即返回手术室止血,如为颈总动脉出血应及时缝合。

②颈部神经损伤:迷走神经,膈神经,舌下神经,颈交感神经,臂丛神经,副神经等均在清扫术中容易被损伤,主要是因为手术医师对解剖不熟所致,医师在几个关键部位解剖应该在鉴别神经后,保护好神经,再进行其他切割操作,神经误伤后可以缝合修复,但难以全部恢复。

③颈部皮肤裂开或坏死:手术后切口坏死有两个原因,其一:切口设计不佳造成皮肤缺血;其二,足量化疗后,切口有坏死要扩创,要勤更换敷料,清洁伤口,利于肉芽生长。

④颅内压升高和面部水肿:双侧颈清扫切除颈内静脉后,头颈部的静脉回流就会发生障碍,面部即出现水肿,也可能发生脑水肿,甚至失明,治疗主要是使用皮质激素或间断使用利尿药物,随着时间推移,水肿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预防办法包括避免双侧同期颈清扫术。

⑤气胸:少见,主要是由于气体从颈部进入纵隔,当纵隔气体过多时可以经纵隔胸膜进入胸腔,另一少见原因是由于手术时在前斜角肌前缘或后缘解剖过深,直接损伤胸膜顶,造成气胸,主要出现在肺气肿患者或瘦弱患者,壁层胸膜顶位置上升到锁骨以上所至,发现后请麻醉医师膨胀肺,增加胸腔压力,排出胸内气体,缝合胸膜顶周围软组织,手术结束时如胸内气体仍多,在第二前肋间做胸腔引流。

⑥乳糜漏:胸导管损伤多因在锁骨上部位手术操作时淋巴管破裂所致,应重返手术室打开伤口,进行胸导管结扎,最好应用局部转移肌瓣覆盖颈部胸导管损伤处。

3.放射治疗 对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癌,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采取的治疗原则是:颈部转移性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首选放疗,n1期分化好的鳞癌,首选手术或放疗(残存灶应行挽救性颈清扫)均可,无手术指征的晚期病例和拒绝手术治疗的部分病例单纯放疗也可达到姑息性治疗的目的,对于同侧固定的巨大淋巴结或双侧转移固定的淋巴结,应首先考虑术前放疗,如有残存灶可行挽救性手术,n2及n3期鳞癌,首选手术治疗,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锁骨上转移性淋巴结首选单纯放疗,如有残存可行挽救性手术。

(1)照射野:对于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癌是否要对颈部淋巴结以外的头颈部黏膜进行照射和仅行同侧照射,或双侧照射目前仍有争议。
对于潜在原发部位的照射可根据淋巴结的转移部位来确定,如Ⅰ区淋巴结转移的照射野往往较小,或可单纯行手术治疗;而Ⅱ和Ⅴ区淋巴结转移则治疗部位应包括鼻咽和口咽;Ⅲ区淋巴结转移则推荐治疗全咽加喉,但也有作者认为可仅治疗鼻咽(应包括咽后淋巴结)和口咽,理由是下咽和喉癌的隐性原发灶的检出率较低,且并发症较多。

①全颈加全咽部野:主要用于上颈和中颈部转移性鳞癌,低分化癌和未分化癌的病例,照射野应包括韦氏环,下咽,喉和双颈,锁骨上淋巴结(图14),该法可提高局部控制率,但由此带来的急性和持续性的不良反应(如口干)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较大影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颈部较短),淋巴结的病理类型,淋巴结的部位和可疑原发灶部位,可进行个体化设计。
a.大面颈联合野:照射野包括潜在黏膜原发灶及双全颈和锁骨上淋巴结。
b.小面颈联合野:照射野包括韦氏环,口咽或下咽,上颈淋巴结加中下颈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野,对于颈部淋巴结较小,估计原发灶可能来源于韦氏环的病例,照射野可采用面颈野+下颈野的照射技术(图15a,b),而Ⅲ区淋巴结受累时可采用颈野+中下颈照射野(图15c,d),颈部较短或颈部肿瘤较大分野较困难者可采用图13所示之照射野。
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可根据转移淋巴结的大小,可疑原发灶部位及患者一般状况等,采用全颈照射野,中下颈照射(图15d)或仅下颈锁骨上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姑息性治疗,前者照射野可先采用全颈野,然后缩野至可能原发灶处及局部病灶处,疗终残存灶观察1~2月后可行手术营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采用下颈和锁骨上野照射淋巴结照射(图15b).
②单纯颈部照射:常用于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或姑息性治疗,前者照射野可先采用全颈野,然后缩野至可能原发灶处及局部病灶处,疗终残存灶观察1~2月后可行手术营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可采用下颈和锁骨上野照射。

③局部受累淋巴结照射:主要用于晚期肿瘤的低姑息减症治疗。

(2)照射剂量:预防照射剂量为50gy/5~5.5周(注意脊髓剂量不应超过36~40gy);可疑原发部位剂量60 gy/6~7周;受累淋巴结部位肿瘤剂量70gy/7~8周。

(3)不良反应和(或)并发症:

①急性不良反应:放射治疗的急性不良反应有皮肤和黏膜反应,以及由黏膜反应引起的暂时性的咽部疼痛和进食困难,其程度与照射野的大小,照射剂量,剂量分割,采用的照射技术和个体差异有关,以whoⅡ度,Ⅲ度反应较常见,一般经对症处理可以缓解,放疗结束后症状可以自行消失。

②放射性晚反应:常见的有放射性皮肤和软组织纤维化,口干,吞咽困难,放射性龋齿,其他有张口困难,放射性脊髓炎,喉和气管软骨坏死,喉水肿等较严重的并发症和放射致癌均较少见。

③放疗加手术的并发症:主要并发症包括喉水肿,软组织纤维化,伤口不愈合和感染等,已有证据证明,全甲状腺和垂体受照射后,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较高(>30%~40%).
(二)预后
颈淋巴转移癌的预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1.疗效 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预后基本与其他头颈部肿瘤相同,手术和放疗的3年无瘤生存率为nl:40%~50%,n2:38%,n3:26%,此外,颈部失败率为45.9%,远处转移率为26.2%,原发灶出现率为8.2%.
2.其他影响因素
(1)n分期:n分期是原发灶不明的颈部转移癌的主要预后因素,随着n分期的增加,远处转移率也随之增加,而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均下降,文献报道,治疗后局部控制率nl为100%,n2为80%~81%,n3为46%;远转率nl为0,n2为7%~14%,n3为26%,单个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淋巴结失败率为5%(3/67),多个淋巴结转移癌的失败率为17%(9/47).
(2)淋巴结包膜受侵:淋巴结包膜受侵与否是仅次于n分期的影响预后的重要的潜在因素,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对136例原发不明的颈部转移性鳞癌的手术标本进行分析,有64%(87/136)淋巴结包膜受侵,治疗后局部淋巴结失败率为17%,而无淋巴结包膜受侵的病例无一例复发。

(3)淋巴结转移的部位:原发灶不明的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部位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认为上,中颈淋巴结转移癌的预后好;下颈,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预后差,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资料显示,前者治疗后5年无原发灶出现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5%和74.8%,而后者分别为59.7%和29.2%.
(4)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对疗效有一定的影响,nl病例颈清扫加术后放疗的同侧颈部复发率为7%,单纯手术治疗的淋巴结复发率约为34%,5年总生存率约为66%,采用面颈联合野放射治疗后的病例,2年原发灶出现率<10%,5年<15%,10年为20%,基本与第2原发癌的发病率相同,对于接受放疗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清扫术,其主要的失败形式是颈部和远处转移。

(5)放射治疗设计:照射技术的不同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之一,据报道黏膜潜在原发灶加颈部照射和单纯颈部照射其原发灶出现率,淋巴结失败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2%~3%和5%~44%,8%~45%和31%~63%及34%~63%和22%~41%(表5).
也有报道n1病例仅同侧颈部淋巴结单纯放疗的颈部控制率为80%,而双侧颈部放疗的颈部控制率为100%,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资料显示,全颈部照射并且照射剂量≥50gy者,5年颈部控制率分别为61.7%和70.4%,部分颈部照射和全颈部照剂量<50gy者,则分别为33.1%和45.3%.
(6)隐性原发灶出现:据统计,大约有20%患者查出或自己出现原发灶;有16%的患者,甚至于尸检都找不到原发灶,隐性原发灶出现后挽救成功率较低,其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原发灶未出现的病例,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0%和60%.

好评医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8173 好评率(98.7%)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肠癌、结肠脂肪瘤、结肠恶性肿瘤、肝胆胰脾肿瘤、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囊良性肿瘤、皮肤肿瘤、黑色素瘤、间皮瘤、食道癌、肿瘤、癌症、淋巴癌、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血管瘤、肉瘤、放射性肠炎、良性肿瘤、原位癌、结肠腺癌、转移瘤、上皮内瘤变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410 好评率(99.0%)

擅长:卵巢癌、宫颈癌前病变、胃溃疡恶变、结直肠癌、食管癌、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大肠癌、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乳房纤维瘤、乳房纤维腺瘤、乳腺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肺癌、晚期肺癌、原发性肝癌、肝癌、转移性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胆管肿瘤、恶性淋巴瘤、甲状腺乳腺肿瘤、前列腺癌、肾肿瘤、头颈部肿瘤、宫颈恶性肿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271 好评率(95.2%)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肺结节、肺恶性肿瘤、晚期肺癌、胸部肿瘤、纵隔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瘤、胃肠道肿瘤、食管肿瘤、食管癌、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胸膜肿瘤、胸腺瘤、原发性纵隔肿瘤、纵隔恶性肿瘤、胸膜间皮瘤、恶性胸膜间皮瘤、转移性胸膜肿瘤、肺部肿瘤、肺部良性肿瘤、肺鳞癌、肺腺癌、肺癌脑转移、肺癌骨转移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6587 好评率(98.7%)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妇科肿瘤、宫颈癌、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神经系统肿瘤、神经胶质瘤、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肠癌、结肠恶性肿瘤、结肠脂肪瘤、肝胆胰脾肿瘤、原发性肝癌、胆囊良性肿瘤、胰腺癌、胆管癌、皮肤肿瘤、黑色素瘤、肿瘤、淋巴癌、癌症、转移瘤、食道癌、肺腺癌、鳞癌、血管瘤、小细胞肺癌、良性肿瘤、放射性肠炎、原位癌、脑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2245 好评率(100.0%)

擅长: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盆腔肿瘤、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贲门癌、胃肠道间质瘤、胃肿瘤、食管肿瘤、呼吸系统肿瘤、肺癌、肺恶性肿瘤、肺结节、乳房疾病、乳腺癌、肝胆胰脾肿瘤、肝癌、胰腺癌、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泌尿生殖肿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阴茎癌、皮肤肿瘤、皮肤癌、脑瘤、鳞癌、食道癌、肿瘤、癌症、淋巴癌

相关问答-颈部淋巴结转移癌

更多
你好。甲状腺癌做了手术切除了吗做完以后又出现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还是术后病理就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就有淋巴结转移可以做碘131放疗
刘方 济南市济阳区中医院
2020-01-07
你好,请问是怀疑哪里的肿瘤转移到颈部了呢?胃肠道?肝脏?还是其他?最近有没有恶心,食欲下降,或者是吃东西有堵塞的感觉?是不是根本就不是淋巴结肿大,是颈部小包块,你给听错了呢?彩超报告单可以给我发一下吗很正常啊,没啥问题啊没有淋巴结肿大啊两次彩超是同一天做吗嗯,我帮你分析一下做彩超每个大夫水平不一样,有高有低,当前第二张的报告单更可信一些,首先你这个年龄不是癌发的年龄,不是说绝对没有,有也是极少数,其次是当有淋巴结转移的时候,原来的病灶肯定很明显了,会表现出相应的症状,而你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异常。建议你一个月以后再去复查,如果淋巴结没有明显变大,说明是良性的,不用理会,如果变大了再进一步检查。特征?颈部包块要彩超看一下,是什么类型的,有没有血流信号,可能是脂肪瘤可能是重大的淋巴结也可能是别的,范围太大上面已经给你分析过了,不像是肿瘤。定期复查就好了。刚开始怀疑是不是消化道肿瘤转移,后来排除了,可能性很小,无需过分担心的。每个人不一样,消化道不同部位的肿瘤症状也不一样癌症是肿瘤,消化道的话是胃镜,肝是ct,不同部位不一样是不是偏胖需要减肥了,肝脏负担大你可以关注我,有问题咨询就好,平日医院里工作也忙,没有固定时间接电话的。谷丙高,谷草还可以,吃双环醇就可以,那你可以换换药,试试异甘草酸镁也是保肝降转氨酶的
王刚 滨州市中心医院
2019-09-03

相关文章-颈部淋巴结转移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