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和上海市红十字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其前身是中比镭锭治疗院,于1931年3月1日正式成立,是中国成立最早的肿瘤专科医院。
2014年,医院有教职员工1725人,其中职业医师428人,护理人员724人,医技人员277人;正、副教授203人;博士生导师40人,硕士生导师60人。其中,刘泰福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欧洲放射学会荣誉委员,蒋国梁教授为美国放射学院院士。
医院设有头颈外科、乳腺外科、胸外科、胃及软组织外科、大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中心、中西医结合科、胰腺外科、肝脏外科、综合治疗科、介入治疗科、麻醉科、检验科、药剂科、内镜科、病理科、超声诊断科、放射诊断科、心肺功能科、核医学科、营养科等科室。核定床位8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15张。2014年门急诊量112.8万人次,住院5.2万人次,手术3.06万人次,出院者平均住院日8.45天。
2014年医院共招收硕士研究生46名,博士研究生41名,博士后4名;毕业硕士40名,博士42名;在读硕士生162名,博士生150名,博士后8名。共获得各类科研课题143项,累计科研经费5367万元。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项,总经费2725.2万元;共发表论文240篇,IF总分为775.048,获得授权专利11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目前,医院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2个(肿瘤学、病理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个(病理科、中西医结合科、肿瘤科),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3个(乳腺癌、放射治疗、病理学)、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B类1个(恶性肿瘤)、上海市重中之重医学重点学科A类1个(临床病理学)。是上海市病理质控中心、放射治疗质控中心、肿瘤化疗质控中心和上海市抗癌协会挂靠单位。设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定的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拥有上海市乳腺肿瘤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分子影像探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病理研究所、复旦大学乳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胰腺癌研究所、复旦大学大肠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鼻咽癌诊治中心、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甲状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防治中心等科研机构。主办《中国癌症杂志》、《肿瘤影像学》、英文版《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3本学术期刊,以及《抗癌》科普杂志。
医院本着“构建内外关系、服务肿瘤患者、树立医院形象”的发展方向,把握原则,注重实效,不断加强国内合作,提高服务质量,扩大受益人群范围,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协助整合提升宁波病理资源,在宁波成立了区域性临床病理诊断中心,并与国内多家医疗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医院希望通过分院和合作医院的建设逐步将肿瘤治疗的先进理念推向华东地区乃至全国,为更多的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此外,医院积极拓展国际间“姐妹医院”合作项目。先后与美国德州安德森肿瘤中心(MDACC)、新加坡国立健保集团癌症中心、法国Gustave-Roussy肿瘤中心、日本金沢大学癌症研究所、意大利肿瘤研究中心、美国杜克大学肿瘤研究所签署协议,缔结为姐妹医院,在医疗、科研、人才培养、患者国际转诊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与交流。至此,医院已与国际上6所高端癌症研究机构和医院缔结了姐妹医院合作关系,为医院学科建设搭建了优质的国际平台,进一步拓展和加深国际联络并推进医院的国际声望。
医院始终坚持公益性体制,加强“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大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深入贯彻国家深化医改要求,积极开展全国卫生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及“三好一满意”活动,探寻适合医院自身特色的医院管理模式,从狠抓医疗质量、提高信息化程度、规范收费、缩短就医流程、落实便民利民措施、改善医患关系等方面入手,进一步缩短病人就医等候时间,认真研究解决病人“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促进医院内涵建设,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目前,医院正在全院范围内开展的PDCA医院质量持续改进活动,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未来还将继续探索建立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2014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顺利完成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调试、集成、检测等相关工作,6月14日顺利实施首例临床试验病例治疗,12月23日,所有35例患者的临床试验工作圆满完成。2015年5月8日,质子重离子中心正式对外宣布开业。
医院愿以优秀的肿瘤学专业人才、先进的医疗设备、精湛的医疗技术、科学的医院管理、舒适的就医环境和人性化的护理和关怀,为来自全国的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行车路线 :
公交线路:49、104、41、50、72、89、864、44、733、932、933、814、218、隧道二线、地铁四号线、地铁七号线等
从上海火车站出发
1、从地铁四号线(上海火车站)上车,坐15站至(东安路站)下车。起点步行约5分钟上车,下车后步行约1分钟30秒到达终点,车程19.8公里。
从上海南站出发
1、从50路(上海南站)上车,坐8站至(肿瘤医院站)下车。起点步行约5分钟30秒上车,下车后步行约2分钟到达终点,车程7.3公里。
2、从144路(上海南站)上车,坐8站至(中山南二路东安路站)下车。起点步行约3分钟上车,下车后步行约9分钟到达终点,车程6.0公里。
3、从地铁一号线(上海南站)上车,坐2站至(上海体育馆站)下车,步行约1分钟到换乘点转地铁四号线(上海体育馆站)上车,坐2站至(东安路站)下车。起点步行约2分钟30秒上车,下车后步行约1分钟30秒到达终点,车程5.7公里。
从浦东机场出发
1、从地铁2号线(浦东国际机场站)上车,坐11站至(龙阳路站)下车,步行约1分钟到换乘点转地铁7号线(龙阳路站)上车,坐10站至(东安路站)下车起点步行约7分钟30秒上车,下车后步行约1分钟30秒到达终点,车程42.6公里
从虹桥机场出发
1、从地铁2号线(虹桥2号线航站楼站)上车,坐7站至(静安寺站)上车,步行约4分钟到换乘点转地铁7号线(静安寺)上车,坐3站至(东安路站)下车起点步行约3分钟30秒上车,下车后步行约1分钟30秒到达终点,车程17.7公里。
妇瘤科发展可以追溯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之初,当时即开展了子宫颈癌的镭疗,1960年最早在国内正式组建了妇瘤专科,开创了放疗、手术、化疗综合治疗模式。历任主任刘淑香、张志毅、蔡树模、李子庭、吴小华等带领几代人不懈努力,妇瘤科以其规范、综合治疗特色,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目前科室在职医生有26人,其中博导3人、教授/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拥有两个病区120张手术病床、一个妇科治疗室供妇癌患者放疗。已培养博士研究生23人,硕士研究生18人。在读研究生6人。现任主任吴小华教授,副主任王华英教授、臧荣余教授。
经过半个多世纪发展,科室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数量居全国首位,逐步成为国内妇癌临床诊疗中心之一。2013年住院手术达到了4500余例,其中恶性肿瘤占80%,仅浸润性宫颈癌根治性手术达1363例;妇科治疗室每年放疗妇癌患者1200余例,其中精确放疗达70%;每年门诊化疗患者约1500例;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转化性研究54项。
多学科综合治疗始终是妇科的核心竞争力,在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治疗、卵巢癌二次细胞减灭术等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自2006年起,每年发布《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妇科恶性肿瘤诊疗规范》,并于2011年正式出版,作为国内同行借鉴的指南。
团队特色
最早:国内最早成立的诊治妇科肿瘤的专业科室
最多: 妇科恶性肿瘤的收治量居于全国首位
最新:开展国际协作及科学研究,使患者能够受益于最新的治疗模式
规范:定期更新并正式出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常见妇科恶性肿瘤诊治规范》
协作:定期召开多学科病例讨论会,集中多学科力量为患者保驾护航
积累:对于疑难及少见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领先:国内率先开展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卵巢癌的上腹部手术及二次减瘤手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治亦形成自己的特色,患者的治疗效果居于国际领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成立于1931年,是国内规模最大、学术力量最雄厚的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肿瘤内科作为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历经半个多世纪,经过几辈人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科室从无到有、从简到精,逐步成为国内领先、享誉国内的集医疗、护理、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治疗团队。
早在1958年,肿瘤内科治疗尚在懵懂的年代,著名的临床医学家、中国肿瘤内科和化学治疗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孙曾一教授率先组建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化疗小组,投身于肿瘤的化疗事业。1965 年化疗科正式建立,成为国内最早设立的少数几家肿瘤内科之一。不久,化疗科即被卫生部批准为抗肿瘤药物南方基地。肿瘤化疗药物实验室的创立是肿瘤个体化治疗的雏形,多种抗癌药物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体内外药物敏感度测定及药物耐药性研究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多年的临床积累,使得肿瘤内科以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的诊断、治疗特色而享誉全国。
在历任科主任孙曾一教授、俞鲁谊教授、赵体平教授、唐惟瑜教授、许立功教授、李进教授等带领的几代人的艰苦努力下,肿瘤内科不断发展壮大,始终保持其在全国领先的地位。自1983 年成为国内首批卫生部药物临床基地,主持或参与了大量国际、国内临床研究,为肿瘤内科学事业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肿瘤内科目前有医护人员120余名,医生占35%,护士占65%。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讲师/主治医师/主管护师20余名。多年来,肿瘤内科很重视人才结构的优化,增加高级人才的储备,目前科室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者12名,硕士学位者23名。50岁以下的医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三分之一以上的医师有国外深造经历,形成了良好的人才梯队,保证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疗尖兵
肿瘤内科年收治住院病人超过5000人次,年门诊总量约6万人次,列全国所有医院的肿瘤内科门诊量首位,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肿瘤内科在建立之初,仅有57张床位,1999年增加至100张床位,2003年增加了20张床位, 2010年又增加了58张(其中,包括特需30张)。目前内科拥有病房床位178张,门诊化疗观察床椅241张。即便如此,由于我院的巨大影响力和医生的高超医技能力,增加的床位仍不能满足众多患者的实际需求。2005年肿瘤内科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成立肿瘤内科联合病房,设床位100张。2007年成立上海肿瘤医院闵行分院后再增加肿瘤内科床位100张,以缓解患者住院难的问题。肿瘤内科常年派出主诊、高年资主治医师到这些合作单位,与联合病房的医生进行学术交流,帮助基层医院的医师提高肿瘤诊治方面的专业能力,使更多的患者能够接受规范的治疗。
多年来,肿瘤内科始终重视医疗质量的管理,制订了十多项科室医疗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治疗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患者得到最好、最规范、最安全的治疗。几十年来从未发生医疗事故,这对于一个以化疗为主要手段、高风险的科室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2006年上海市卫生局正式成立了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肿瘤内科李进主任被任命为该中心主任,并将上海市肿瘤化疗质控中心的办公地点挂靠在我院肿瘤内科,负责全上海市96家大中型医院肿瘤化疗质量的控制。这也充分体现了我院肿瘤内科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水平。肿瘤化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成立对于规范上海市的肿瘤化疗,保障患者的权益和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良医风范
一个好医生、一个好护士,除了有高超的医护技术,还应具备良好的医德医风。肿瘤内科的医护人员们就是这样一批具有高素质、高责任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热血儿女。而抓精神文明建设是建立为病员服务,减少医患矛盾,和防止滋生腐败的有力措施。除了业务上的精益求精外,全科工作人员都非常重视科室精神文明和行风建设,不但认真工作,而且廉洁行医,每年累计获得锦旗、表扬信上百;经科主任、护士长交还病人红包、自行拒收或缴入病人帐户的红包不计其数。行业评比中,一直保持90%以上满意度的优秀记录,始终名列同行业前茅。2004年至2010年连续七年蝉联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文明科室优胜杯”,内科支部获得“2007年度优秀支部”,2008年我科女医生组获得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光荣称号。2009年获得上海市总工会“工人先锋号”的光荣称号。科主任李进获得上海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四、教书育人
在本科生及7年制研究生教学方面,肿瘤内科一如既往地进一步提高肿瘤学教学质量,在医院科教科的协调下,采取科主任负责制,由分管教学的主诊医师召集受聘教师集体备课,按教学大纲要求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按复旦大学统一模版制作教学课件,为打造精品课程而努力,教学反馈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好评。
化疗科自建科以来就十分注重人才的培养,特别重视临床技能的系统培训,加强本科室各级医师的培训,制订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培养计划;每位住院医师都有固定的主诊医师作为导师,指导其临床、科研技能的培训及考核,逐渐涌现出一大批享誉国内的知名肿瘤内科专家。科室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近年来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博士在读6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大部分优秀毕业生都推荐到院内外的重要工作岗位上发挥积极的骨干作用。
为指导规范的化疗,1960年张志义教授出版了国内第一本化疗专著“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1986年由孙曾一教授主编出版了国内第一部“恶性淋巴瘤”专著,继之又编辑了国内第一部恶性淋巴瘤诊治规范的教学录像带,提出规范化治疗恶性淋巴瘤的概念,为提高国内淋巴瘤治疗水平奠定了基础。2007年李进主任率领全科特别针对国内的中级医务人员编缀了肿瘤化疗手册,方便临床用药的规范化使用,而且为了保证其先进性,每二年再版一次。
肿瘤内科特别重视进修医生的培养,把规范的化疗方法,先进的治疗理念引入国内化疗界,同时还为国内各医疗机构培养输送了大批的肿瘤内科专业人才。自建科至今,来自全国各个省市的在化疗科进修的医生已经超过500名。许多医院的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都曾在我科接受过培训,有些进修医生还走上了当地的科室主任甚至院长等领导岗位。
目前我科制定了进修医生培养计划,根据进修时间长短及专业方向分到1-2个专业组学习,由科内高年资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每周2次进行科内讲课,传授规范的肿瘤诊治原则和方法。为了促进西部的临床医学的发展,肿瘤内科特别照顾西部和边远地区的进修人员,很多来自边远地区包括西藏、新疆的医生也在化疗科得到了充分的学习机会。
2010年作为上海市首个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科接收了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30名专科培训医师,进行内科部分的培训。经过为期2-3年的内外科培训,使受训者达到肿瘤专科医师水平,即具有独立从事肿瘤学医疗活动的能力,熟悉对肿瘤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随访,初步掌握常见肿瘤诊治技能,能够独立完成常见肿瘤外科手术,制定放、化疗方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能完成较为复杂的外科手术以及疑难病例的放、化疗方案制定。
自2006年起,肿瘤内科每年主办一届CSCO全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论坛,90%的参会人员为国内各大医院副高职称以上的医师。会议每次均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做学术报告,推广分子靶向治疗的理念和规范分子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逐渐创办成国内肿瘤学领域的重要会议。另外针对中级医务人员,肿瘤内科还连续举办了五届化疗进展学习班,加强对肿瘤内科医师中坚力量的培养和再教育,目前已招收学员740名。而作为上海市化疗质控中心的挂靠单位,每年定期举办化疗专业知识培训班,培训合格者发放上海市化疗资格证书,提高了上海地区的肿瘤诊治水平,规范了化疗治疗策略及方法。
五、创新先锋
肿瘤药物治疗离不开新药的研究和开发,这也是历史赋予一所大型专业性教学医院的重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其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上海第一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肿瘤临床药理实验室。198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肿瘤药品临床研究基地之一。三十多年来,以肿瘤内科为主要依托的临床药物研究基地的建立与发展倾注了历任肿瘤内科主任和临床医生以及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心血。2004年6月根据SFDA的新规定,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办公室、临床试验药物保管室和资料库。任命肿瘤内科主任李进教授兼任我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主任。
作为新药研究的主力军,全院60%以上的新药临床研究由肿瘤内科承担。因此,在新药临床试验方面,肿瘤内科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早在70年代末,药理实验室在赵体平主任的带领下开展了甲氨蝶呤血药浓度与毒性相关的临床药理研究。1988年至1992年赵体平主任先后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研究,分别为1988年5-FU对胃癌的抗药性的逆转;1989年抗癌药抗药性预测;1992年肿瘤化疗疗效及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其他实验室研究还涉及:卡莫氟、优福定、复方喃氟啶血药浓度的测定、抗肿瘤药物的多药耐药性研究、抗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等。多年来,肿瘤内科承接了大量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国内创制药物I期临床试验及药代动力学研究、国内注册新药多中心临床试验,为新药的临床试验、上市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已发展成为中国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的著名研究中心之一,是上海市唯一的一所经国家SFDA核准的具有同时承担I期、II期和III期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任务资格的医院。
2010年,肿瘤内科与全球最知名的美国专业的I期临床试验机构START开展合作,共建中美合作I期临床试验基地,成为START在亚洲的唯一合作单位,从而启动了向国际化迈进的新旅程。2011年起,肿瘤内科将按照美国FDA和欧盟EMEA的标准进行I期临床研究,以保证新药临床研究的过程能够得到美国和欧盟的承认。
科学研究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源动力之一。近5年来,肿瘤内科承担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基金1项(2008年获得国家十一五重大攻关项目的基金资助,成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分中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及多项省部级/局级/ 横向课题的基金资助,总经费600余万。
除了承接新药临床试验以外,肿瘤内科依托强大的临床试验平台开展多项自主发起的临床研究项目。这些临床研究的结果将对临床实践产生重要的影响。目前我科每年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超过40项(其中包括一半以上研究者自主发起的临床研究),均按照GCP的原则进行严格规范的管理。全科所有参与临床研究的医生、药师和科研护士均接受过GCP培训,为临床试验与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专业保障。
在开展大量的临床试验与研究并不断取得成果的同时,肿瘤内科也注意到自身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相对薄弱。近年来,有计划、有目的地引进有基础研究背景的人才,建立了基础研究团队,开展基础研究,并与临床相结合,取得了很大进步。
为了保证科研的可持续发展,科室在制度和政策上奖惩结合,建立了奖励和惩罚机制,充分发挥了科室成员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从而保证了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两方面的共同进步。每年发表SCI收录论文逐年增多, 近3年每年发表SCI收录论文10篇以上,2010年再创新高,在国际上共发表SCI收录论文29篇。
六、专业特色
肿瘤内科在恶性淋巴瘤、肺癌、乳腺癌、胃肠肿瘤、骨及软组织肿瘤、头颈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于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分子靶向治疗有独到的见解。
1. 胃肠肿瘤:李进教授是肿瘤医院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的首席专家,组织腹部外科、放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的教授参加每周四的胃癌疑难病例讨论,为胃癌患者提供最合理的综合治疗方案。在胃癌多学科治疗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于2007年制定了我院胃癌诊治指南,力求达到操作常规化、评估标准化、管理制度化、运作程序化。为了促进全国范围内的规范化治疗,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与24小时医学频道合作,对在医院讨论的病例进行现场录播,供全国的肿瘤医生观看,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各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胃癌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参与了多项药物的国际、国内胃癌临床试验,其中国际多中心的包括:葛兰素史克的拉帕替尼、罗氏公司的曲妥珠单抗、罗氏公司的贝伐单抗等;国内多中心的包括:日本大鹏公司的S1、江苏恒瑞公司的阿帕替尼、南京思科有限公司的力朴素等;并在此基础上自主设计了多个临床试验,如西妥昔单抗联合FOLFIRI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等一系列靶向联合化疗的临床试验。胃癌是治疗比较困难的恶性肿瘤,接受化疗的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仅10个月左右(国际数据)。最新统计的在我科参加临床试验的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超过15个月,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 恶性淋巴瘤:肿瘤内科在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面极具特色。六十年代末在国内领先开展下肢淋巴造影,为淋巴瘤明确分期,合理治疗提供可靠依据。70年代又在国内首先开展分期性剖腹探查术,为恶性淋巴瘤提供病理分期基础。80年代开展了淋巴瘤系列药敏检测,为恶性淋巴瘤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90年代开始探索恶性淋巴瘤耐药后的处理和恶性淋巴瘤的化学-放射综合治疗。在淋巴瘤特别是高度恶性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效果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肿瘤内科还开展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辅助大剂量化疗,治疗难治性和复发恶性淋巴瘤、小细胞肺癌、晚期乳腺癌,效果显著。2005年肿瘤医院成立了淋巴瘤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在首席专家洪小南教授的带领下,整合放疗科、病理科、影像诊断科、核医学科及头颈外科的有关专家,使淋巴瘤的诊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学科综合治疗组定期进行疑难病例讨论,既减少患者的多次奔波、长时间排队就诊,也解决了临床问题。根据循证医学的结果,做到规范化治疗,提高了疗效、延长了生存、降低了医疗费用。对特殊病例、少见病例还指定专人进行资料查询,文献复习,避免误诊、漏诊、误治。多学科综合治疗组除了积极参加国际、国内的临床试验外,还针对我国的发病比例高,特殊类型的淋巴瘤设计了多个临床试验方案,特别是针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K/T细胞淋巴瘤这一特殊亚型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
3. 乳腺肿瘤:乳腺肿瘤组在副主任胡夕春教授的带领下凭借医院所具有的全国领先的影像学及微创活检等早期诊断优势,依托我科抗癌新药临床研究基地的平台开展多项新药的术前治疗、辅助治疗及解救治疗的临床研究,引领国内乳腺癌内科治疗发展潮流,获取许多中国患者诊疗数据,为国内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其中既包括国际多中心的大型III期临床试验例如法国皮尔法伯公司的长春瑞滨、罗氏公司的曲妥珠单抗等的注册临床试验,为部分患者提供了免费接受国际最先进治疗的机会;也包括许多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在我院前期临床研究的基础上部分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我们牵头的全国多中心的临床试验,如GP方案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II和III期(CBCSG 006)临床试验、阿帕替尼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为一些特殊类型患者的治疗探索出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内科治疗自2002年9月我院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成立以来一直是我院另一大特色。当前恶性肿瘤提倡综合治疗原则,无论是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术后辅助治疗还是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姑息治疗,内科治疗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
4. 胸部肿瘤:胸部肿瘤组在重点发展乳腺癌的同时,也积极开展肺癌与食管癌的规范化治疗与研究,努力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出。肺癌作为目前全球发病率最高的病种,也是目前胸部肿瘤组重点发展的学科之一。2007年,肿瘤内科作为重要科室参与组成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肺癌防治中心,与各相关科室一起,在包括食管癌在内的胸部肿瘤多学科诊疗方面,开展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
团结协作、积极进取是肿瘤内科不断发展的动力。而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管理模式是肿瘤内科不断进步的保证。随着科室规模的壮大,人才队伍的不断扩充,肿瘤内科将踏着前辈垒实的大道,开拓创新,继往开来,在医、教、研、管等各方面将有更快更大的发展!
肿瘤内科的理念是:开拓创新,攻克肿瘤,造福人民!
介入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基本原理是依托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采用多种微创技术经过多种途径对人体深部病变进行治疗,这一治疗手段又称“介入治疗”。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于2005年正式设立,目前拥有独立的介入病房、介入手术室、介入门诊和介入培训基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初具规模的肿瘤综合性介入诊疗中心。现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二十余人,其中医师系列正高职称1名,副高1名,中级2名、初级2名,在读研究生2名。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平板DSA设备2台,超声多普勒超声1台,射频消融设备2台。现实际展开病床数28张,病人年收容量近1,000人次,年手术量2,000余台次,年门诊量4,000余人次,年门诊穿刺活检约2,500人次。主要开展实体瘤及其相关严重合并症的综合介入治疗,其中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术、身体各部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形成了以各系统良恶性肿瘤介入诊疗为特色的,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肿瘤综合性介入诊疗中心,慕名前来就诊的各地患者络绎不绝。围绕介入放射学现已开展多项相关的科研项目,近5年来已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资助,总经费200余万元,在可降解血管植入性材料、肿瘤基因治疗等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申请发明专利7项,年均发表论文5篇,参编专著多部。
特色治疗
1.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盆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等。
2.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的栓塞治疗。
3.非血管性管腔狭窄或梗阻性病变(食道、胃肠道及胆道等)的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
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介入治疗,包括部分性脾栓塞术及食道胃底静脉断流术。
5.骨转移瘤的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射术)。
6. CT引导下各部位病灶穿刺活检术。胸腔镜下肺内小结节切除术的术前肺内小结节定位术。
7. DSA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介入医学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现代医学理论及临床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其基本原理是依托现代化医学影像设备,采用多种微创技术经过多种途径对人体深部病变进行治疗,这一治疗手段又称“介入治疗”。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射科介入病房于2005年正式设立,目前拥有独立的介入病房、介入手术室、介入门诊和介入培训基地,已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初具规模的肿瘤综合性介入诊疗中心。现有医护专业技术人员二十余人,其中医师系列正高职称1名,副高1名,中级2名、初级2名,在读研究生2名。医疗设备先进,拥有平板DSA设备2台,超声多普勒超声1台,射频消融设备2台。现实际展开病床数28张,病人年收容量近1,000人次,年手术量2,000余台次,年门诊量4,000余人次,年门诊穿刺活检约2,500人次。主要开展实体瘤及其相关严重合并症的综合介入治疗,其中肺转移瘤射频消融术、身体各部的CT引导下穿刺活检术在国内处于先进水平。目前形成了以各系统良恶性肿瘤介入诊疗为特色的,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并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肿瘤综合性介入诊疗中心,慕名前来就诊的各地患者络绎不绝。围绕介入放射学现已开展多项相关的科研项目,近5年来已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资助,总经费200余万元,在可降解血管植入性材料、肿瘤基因治疗等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初步成果,申请发明专利7项,年均发表论文5篇,参编专著多部。
特色治疗
1.肝癌、胃癌、食道癌、肺癌、盆腔肿瘤等恶性肿瘤的综合介入治疗:经动脉化疗栓塞术、CT/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术等。
2.肝血管瘤、子宫肌瘤等良性肿瘤的栓塞治疗。
3.非血管性管腔狭窄或梗阻性病变(食道、胃肠道及胆道等)的成形术及内支架治疗。
4.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介入治疗,包括部分性脾栓塞术及食道胃底静脉断流术。
5.骨转移瘤的介入治疗(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注射术)。
6. CT引导下各部位病灶穿刺活检术。胸腔镜下肺内小结节切除术的术前肺内小结节定位术。
7. DSA引导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科正式成立于1949年,是国内最早的病理科之一。自顾绥岳教授创立病理科以来,60余年间,在老一辈病理学家创新、严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召下,一代又一代肿瘤病理人认真敬业,使病理科发展成为国内最著名的临床病理诊断中心之一,集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于一身,同时也是上海市临床病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
科室构架
科室拥有布局合理,流程规范、管理现代化的空间4000平方米。截止2012年9月,在岗人员154人,在编人员76人(医生36人,技术员40人),返聘人员10人,研究生29人,进修医生22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员17人。在职医生中,具有正高级职称者7人,副高级职称者12人,中级以上医生中,90%以上有国外进修经历。科室由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兼组织库管理)、超微病理组成,形成了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相结合的综合诊断模式。
组织病理
病理科成立了淋巴瘤、乳腺、胃肠道、胸部、软组织和骨肿瘤、泌尿、细胞病理、免疫病理、分子病理共9个专科病理组。近年来医院开展了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各专科负责人每周参与相关学科的多学科综合讨论,并积极参与院内临床病理讨论会。病理与临床的沟通更加畅通,病理诊断也更贴近临床需求。病理会诊是肿瘤医院的特色项目,会诊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会诊病例超过2万例,2011年会诊量达24256例,其中疑难病例占一半以上,是全国会诊工作量最突出的科室之一。2012年通过了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基因扩增技术(PCR)”的审核。是全国第一家申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的病理实验室,目前已完成现场评审工作。
技术工作是病理诊断的基础。科室技术人员敬业爱岗,认真负责,老一辈技师精湛的技艺是淋巴瘤诊断等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技术室的建设是搬入新址后的重点项目:先进的一体化取材设备、标本储藏柜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有害气体的吸收;制片室拥有先进的包埋机、自动染色机、自动封片机等。不仅工作环境得到极大改善,也减轻了技术人员的体力劳动。
细胞病理
细胞病理诊断工作最早开展于1956年,由于操作简便,诊断迅速准确而广受临床欢迎。。1971年底开展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工作。1975年10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细胞病理学专著《实用肿瘤细胞学》。1989年在国内首先开展免疫细胞化学项目。细胞学诊断项目覆盖脱落细胞学及穿刺细胞学各个领域,尤以细针穿刺细胞学为其特色,穿刺病例数量逐年上升。细胞室还举办了多期“临床细胞学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许多细胞学诊断人员。
免疫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主要用于疑难病理会诊、常规病理诊断、临床预后指标的检测及科研工作的开展。科内目前拥有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器两台,常用抗体多达100余种,为国内应用抗体最多的病理科之一。科室曾经举办“免疫组化诊断专题讲习班”、“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新进展学习班”多次,为免疫组化技术在国内的普及、推广及提高作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分子病理
分子病理室成立于1995年,现有人员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者2人。由分子病理诊断室和分子病理研究室两个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00m2,拥有标准化临床PCR室、避光观察室、细胞培养室和ABI 测序仪、PCR仪(3台)、原位杂交仪(3台)、荧光定量PCR仪、荧光显微镜观察储存系统(2套)、凝胶摄像系统、激光显微捕获系统、Millipore超纯水系统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已建立成熟和完整的实验条件,可开展原位杂交、FISH、PCR、DNA 测序、免疫组化、细胞培养及Southern Blot、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等技术,不但为临床病理诊断服务,同时也是病理研究的重要平台。
组织库
占有空间约500平方米,以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肿瘤资源库为目标,包括样本处理、储存、信息登录以及样本相关的技术室。拥有-20oC、-80oC低温冰箱、液氮罐、低温离心机、水浴锅、冰冻和石蜡切片机、组织芯片仪、条码机和电脑系统,并有专门软件进行样本基本信息、储存信息和使用信息的管理。现有专职人员4人,已建立了规范化的样本收集和处理流程、样本入库登记及肿瘤资源共享机制及使用等各项规章制度。以多种形式保存组织和外周血样本。
电镜室
病理科电镜室于2008年10月开展工作,拥有PHILIPS MORGAGNI 268D型投射电镜一台及Leica超薄切片机、制刀机、修块机等电镜制片设备。目前设有专职医生和技术人员各一名。检测标本主要涉及乳腺、肺、卵巢、软组织、涎腺、胃肠道、肾脏、甲状腺等肿瘤的电镜诊断,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同时为肿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料。
医学教育
1959年夏天,作为最早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开始招收肿瘤病理学研究生。到目前为止,科室共培养研究生94位,目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6人,在读研究生17位,其中硕士生7位,博士生9位,博士后1位。
本科生教育
主编《临床肿瘤学概论》教材。每年承担约两百多名本科生的教学任务,教授“绪论”、“肿瘤病理学”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等内容。
进修生培养
作为全国临床病理中心之一,自1957年开始受卫生部委托每年举办肿瘤病理进修班,是卫生部病理医师培训基地,至今已达65期,为全国各地培养病理医师650余名,举办细胞学进修班75期,培训细胞学医务人员600余人。
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多次举办“恶性淋巴瘤病理新分类及诊断专题讲习班”、“软组织和骨肿瘤病理诊断讲习班”、“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新进展学习班”、“复旦-MDACC诊断病理新进展研讨会”等多项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为病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做出了突出贡献。
科研成果
在科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在科研领域内硕果累累,到目前为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卫生部、教育部及上海市科委等研究课题30余项;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上海市奖励;主编书籍近20册;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多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同时承担了大量国内外杂志的编审工作。
承担重点学科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肿瘤病理)1995年—1997年(第一周期);1998年~2000年(第二周期)。
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病理)2005年—2007年。
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病理与病理生理学)2007年—2011年
卫生部部属医院临床重点学科(肿瘤病理)2008年—2010年
学术交流
科室与美国M. D. Anderson癌症中心(MDACC)、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健康中心、美国纽约Ackerman皮肤病理学院、日本产业医科大学、法国里昂Berard中心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使科室医生有较多机会出国访问或深造。医生队伍中,80%以上有国外进修经历。1997年开始,科室先后有三名青年医生访问日本产业医科大学,在Hiroshi Hashimoto教授等的指导下开展软组织肿瘤分子遗传学研究并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很快成为科室业务骨干。
自2005年开始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上海-MDACC病理新进展研讨会”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病理工作者参与,会议筹办方之一MDACC是美国著名的癌症中心,病理系拥有世界先进的理念和设备。1993年开始,在上海-大阪两地病理学者共同的执着和努力下,“上海-大阪-墨尔本诊断病理研讨会”每年定期举行,迄今共举办了15届研讨会。会议交流的病例收录在《Archives of Histopathologic Differential Diagnosis》中,至今已15期。
科室与上海及国内病理学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全国诊断病理和内分泌肿瘤病理及SARS病理学术研讨会(2003年,上海);承办了多届华东地区淋巴瘤读片会;承办并协办上海市病理年会,组织参与上海市临床病理读片会、软组织与骨肿瘤病理读片会等多种形式的读片交流活动。2002年顾绥岳教授的诞辰90周年纪念与上海市病理学学术年会同时举行,上海市新老病理学工作者齐聚一堂,寄语未来,共话和谐,是病理界一次难得的盛会。
科室文化
王懿龄教授是病理界中一位德高望重、受人敬重的前辈,1999年,为弘扬王懿龄教授敬业、奉献精神,隆重举行了纪念王懿龄教授从医50周年的庆典活动。2005年,医院党委发出了向优秀党员王懿龄教授学习的通知,全科员工纷纷以身边的先进人物为学习榜样,年轻医生们在科内老教授的敬业精神感召下,钻研业务、奋发上进,晚上或周末在办公室里经常能看见他们的身影,在业务工作中已逐渐发挥了主力作用。
病理科响应中组部号召,前后共派出六名医生,全力以赴,支持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理科建设。全科员工团结一致,互帮互爱,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每一次义诊、捐款等公益活动。“5.12”汶川大地震后不久,全科积极捐款。获悉四川省北川县医院病理科医生张勇及妻子双双在地震中遇难,全科员工再次积极为病理同仁的遗孤捐款,共计16800元。科室领导还经常组织全科职工外出旅游、聚餐等,增进了科室工作人员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营造了病理科团结向上、融洽和谐的良好氛围。
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胰腺肿瘤专科”,教育部“985平台”肿瘤学重点建设发展学科,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上海市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国胰腺肿瘤专科医师的培训基地。
作为国内胰腺肿瘤专科的领军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门诊就医的胰腺肿瘤患者12000余人次/年,收治入院胰腺肿瘤1500余例/年,切除胰腺肿瘤300余例/年,开展包括内镜、介入、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过千例,居于全国领先地位。面对胰腺肝胆这一腹部外科最为高难度、高风险的领域,建科3年来在临床上兢兢业业,取得零医疗纠纷,零手术死亡,连续两年零“二进宫”手术的出色成绩。
该科创新改良了胰腺外科领域中胰空肠吻合技术这一关键难点,首创封闭型胰空肠吻合方法,发明改良了一系列相关手术器具,申请了5项国家发明专利,此项革新大大地降低了高风险、超大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造福了广大的患者。此项成果2012年发表于《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在手术技术这一长期为欧美发达国家垄断的领域中占得了一席之地,引起很大的国际反响,并由美国同行配发了commentary,对该成果的原创性与创新性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该科还首创“腹腔镜引导术中放疗治疗无法切除的胰腺肿瘤”,延长了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胰腺癌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活质量。
3年来科研上我们共获得获得国家级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部级项目9项,总经费1000万。在国际、国内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SCI收录23篇,最高影响因子:11分,总影响因子:90分。获得和申请国家专利6项。
2012年,由我科牵头成立了“复旦大学胰腺肿瘤研究所”,建立了国内第一家专病化、临床转化型研究机构,打通了攻关胰腺肿瘤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间的通道。
2012年,接受国际著名的ELSEVIER出版集团邀请,承担国际著名的《Cancer Letters》杂志社中国编辑部(Cancer Letters Shanghai Office),负责大中华地区的审稿工作,此举开创了国际主流杂志定址于国内单位的先河,掌握了国际学术发言权,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连续两年在上海市科学会堂的支持下,牵头组织了“胰腺癌科普沙龙”。定期举办系列讲座和义诊,吸引了大量普通市民、患者和家属参加。普及了胰腺癌的专业知识,推动了早诊早治。
肿瘤医院内镜科创建于1978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内镜专科。该科室拥有专业内镜高中级医师多名。擅长内镜下消化和呼吸道癌前期病变、早期癌的诊断和良恶性病变的治疗。拥有世界上最先进日本Olympus电子内镜系统:电子胃镜,电子肠镜,电子十二指肠镜,电子支气管镜,小探头三维超声内镜诊断系统,超声大肠内镜;治疗用的微波,高频外科治疗系统,智能氩气刀外科治疗系统,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内镜下外科治疗系统。
目前内镜科能进行声带息肉、气管肿瘤、食管乳头状瘤、各种胃肠道息肉内镜下切除术;胃肠道癌前期病变治疗、各种导管的植入术,外科误缝在肠管的导管取出术,误缝的吻合口切开术,粘膜下肿瘤内镜下穿刺涂片诊断,内镜下止血,内镜钛夹术前定位,各种吻合口狭窄切开、气囊和探条式扩张器的扩张,肿瘤导致的狭窄或梗阻各种支架的置入术,以及应用微波、氩气刀、高频电,对腔内癌前期病变和良恶性肿瘤病变的治疗,卓有成效。
该科的结肠镜操作技术,运用了独创的力学原理,使患者减轻痛苦,缩短检查时间,99%插达回盲部。该技术曾获得上海医科大学临床医疗科技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随着临床营养和技术迅速发展,临床营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几乎所有疾病都需要临床营养作为基础的支持治疗手段,以确保临床治疗能够顺利进行和患者迅速康复,尤其是肿瘤患者。肿瘤不同于一般的疾病,荷瘤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值,会消耗患者本身的营养。适时、合理、正确的营养治疗,因此至关重要,成为综合治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放疗、化疗、手术、低蛋白血症、还是恶液质患者都需要专业的营养支持,以达到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或恶液质,提高患者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控制或改善某些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营养科,是一支由多位营养医师和营养师组成的年轻活力、求实开拓的临床医疗团队,是医院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中的重要科室。营养科设有专家门诊,咨询门诊,体成分测试室和营养配置室,负责全院的营养会诊、营养宣教、治疗饮食管理等工作,是融合临床疾病诊疗与结合营养咨询指导全新医疗理念的新兴科室。
营养科目前已开展的工作有:
1、营养筛查、营养评估,体成分测试
2、营养查房、营养会诊,各类营养不良/营养失衡病人的处理
3、住院病人基本膳食、治疗膳食、肠内营养的配制
4、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妇科肿瘤、结直肠肿瘤、口咽部肿瘤、食管肿瘤、胃肿瘤、胰腺肿瘤、肺肿瘤等各类肿瘤患者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恢复
5、放、化疗之后的吞咽困难、放射性肠炎、食欲减低、进食差等问题,贫血患者、低蛋白血症患者及营养不良患者的处理
6、各类肿瘤恢复期患者的日常膳食指导和建议
7、患有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肿瘤患者的营养指导
8、特殊人群的各种肠内营养制剂、营养补充剂的使用指导
9、人体成分测试结果和体检结果的营养咨询及改善建议
10、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营养教育
11、医学营养系学生的教学工作
12、与各临床科室的课题合作及本学科的科学研究
骨软组织外科于2016年11月由该院胃及软组织外科分出,单独建科,并引进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骨肿瘤外科严望军教授担任科主任,严望军教授擅长脊柱肿瘤和脊椎管内外肿瘤的诊断与综合治疗,特别是在高难度的脊柱交界段肿瘤病变手术切除和重建上,具备熟练的外科技巧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骨软组织外科以骨肿瘤、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为主,目前已开展骨肿瘤、骨转移瘤的外科手术切除和重建。软组织肉瘤发病率较低,其生物学特性和组织学类型复杂多样,容易复发转移。该院最早于1984年率先开展软组织肿瘤多学科联合门诊,由外科、化疗科、放疗科、病理科和影像介入科的专家们共同参与诊治,为这一少见又复杂的肿瘤提供了精准的治疗策略。近年来,每年科室接诊近千例软组织肿瘤手术患者,开展肉瘤屏障切除手术、血管置换手术、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功能重建手术等,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常规开展恶性黑色素瘤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在国际上属于先进技术,在国内专科医院领先,并已成立了长三角首个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
同时,科室注重与国际同行的交流,2008年与美国纽约大学布法罗米勒德医院肿瘤外科缔结姐妹科室,成立了“软组织肉瘤黑色素瘤姐妹中心”。师英强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该科为上海市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骨软组织外科将以肿瘤专科的先进理念、精湛的医疗技术、规范化综合治疗原则为患者解除病痛,提供专业化治疗。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061
好评率(94.8%)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妇科肿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卵巢癌、泌尿生殖肿瘤、膀胱癌、前列腺癌、肾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胃肠道肿瘤、肠癌、贲门癌、食管癌、胃肠道间质瘤、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肝癌、胆管癌、胆囊癌、血液系统肿瘤、淋巴瘤、肿瘤、癌症、胸腺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2
好评率(90.0%)
擅长:胃肠道肿瘤、肠癌、结直肠癌、大肠癌、直肠肿瘤、肝胆胰脾肿瘤、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肝癌、肝肿瘤、胆囊癌、胆管癌、胆管肿瘤、肝门胆管癌、脾肿瘤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7070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肠癌、结肠脂肪瘤、结肠恶性肿瘤、肝胆胰脾肿瘤、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囊良性肿瘤、皮肤肿瘤、黑色素瘤、间皮瘤、食道癌、肿瘤、癌症、淋巴癌、鳞癌、肺腺癌、小细胞肺癌、血管瘤、肉瘤、放射性肠炎、良性肿瘤、原位癌、结肠腺癌、转移瘤、上皮内瘤变
服务人次 4
好评率(--%)
擅长:肝胆胰脾肿瘤、胰腺肿瘤
服务人次 1
好评率(--%)
擅长: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肿瘤
服务人次 17
好评率(90.0%)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淋巴癌、肿瘤、消化系统肿瘤
查看更多肿瘤及防治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