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hv).流行性出血热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为基因组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 70~210nm.
病毒的基因组、结构蛋白及其功能:汉坦病毒的基因组由l、m和s三个片段组成,s片段编码病毒核蛋白,核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抗体,在免疫保护中起一定作用。m片段编码病毒膜糖蛋白,包括g1和g2.g1区有抗原决定簇的主要部位,毒力基因可能也在g1区。糖蛋白可能是产生中和抗体、血凝抑制抗体、细胞融合和细胞免疫等的主要功能部位。不同血清型病毒的糖蛋白有差异,血清型不同的病毒其毒力和同一血清型不同毒株的毒力也均不相同,造成了不同血清型病毒在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等方面有差异的基础。l片段编码l蛋白,l蛋白主要是病毒多聚酶(或转录酶)蛋白,在病毒复制中起主要作用。

无特定人群

有传染性接触传播,消化道传播,其他,呼吸道传播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 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疗,减少搬运。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热及稽留热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诊断检查:依据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综合判断进行诊断,确诊须有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查结果。一。流行病学史:发病在ehf疫区及流行季节,或病前两月内有疫区旅居史,或病前两月内有与鼠类或其排泄物(尿、粪)/分泌物(唾液)直接或间接接触史。二。临床表现:临床特征包括早期3种主要表现和病程的5期经过。前者为发热中毒症状,充血、出血、外渗征和肾损害。后者为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不典型者可以越期或前三期之间重叠。患者热退后症状反而加重,是与其他感染性疾病不同的特点,有助于诊断。三。实验室检查:
1.常规检查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逐渐升高,一般3日可达(10~20)×10^9/l,重症患者甚至高达50×10^9/l以上;主要为淋巴细胞增高,可有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并有异型血小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在发热晚期和低血压期有明显升高。
2.尿常规病程第2天即可出现蛋白尿,之后可突然出现大量蛋白尿,部分见膜状物,也可见管型、红细胞。
3.血生化检查肾功能、血尿素氮、肌苷在低血压期开始升高,少数患者于发热晚期即有升高,少尿期和多尿早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50%以卜患者aⅡ、asl’升高,少数胆红素升高,发热期可呼吸性碱中毒,休克少尿期可代谢性酸中毒,血钾、钠、钙多减低,少尿期可升高。
4.凝血功能检查发热期即有Ⅶ因子相关抗原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其黏附、凝聚及释放功能降低,如出现dic,早期高凝阶段(凝血时间<3分钟),其后多在少尿期为消耗低凝阶段,血小板更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f降。继发性纤溶亢进血fdp增加。3p试验阳性。
5.免疫学检查(1)检测特异性抗原:早期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胶体金法在周血、尿沉渣细胞可查出。
(2)检测特异性抗体:igm和igg抗体、igm抗体1:20为阳性,igg抗体1:40为阳性,病程中滴度上升4倍为诊断依据。
(3)用pcr法检测汉坦病毒核酸。
6.其他心电图:观察心肌损害、高钾、低钾等。X线:因患者可出现约30%肺水肿、20%胸腔积液及发生继发肺部感染。X线检查为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提供帮助。ct:观察脑出血、脑水肿、肺脏病变等。
四、.病例分类(1)疑似病例:具备1及2.(1).(2)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2.(2),3.(1),3.(2).(3)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加3.(3),3.(4),3.(5)中的任一项。
五、鉴别诊断:应当注意与特殊临床类型病例,如急腹症型、急性胃肠炎型、脑膜脑炎型、肺炎型、大出血型,及其他病毒性出血热的鉴别。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
(一)流行病学 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口渴,呕吐,酒醉貌,球结膜水肿,充血,出血,软腭,腋下有出血点,肋椎角有叩击痛。
(三)实验室检查
1.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象白细胞总数增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多,并有异常淋巴细胞,血小板数下降,尿检有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
2.特异性实验诊断 近年来应用血清学方法检测有助于病人早期诊断,对临床不典型的病人尤有助于诊断,检测方法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标spa组化试验,血 凝抑制试验,免疫粘附血凝试验,固相免疫血球吸附试验及固相放射免疫试验等,特异性igm阳性或发病早期和恢复期两次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效价递增4倍以 上,均有确诊价值,从病人血液或尿中分离到病毒或检出病毒抗原亦可确诊,近有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直接检测病毒抗原,有助于病原诊断。
鉴别诊断
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败血症,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胃肠炎和菌痢等鉴别,有皮肤出血斑者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区别,蛋白尿应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相区别,腹痛应与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相区别,消化道出血应与溃疡病出血相区别,咯血应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咯血相区别,休克期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鉴别,少尿期则与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出血明显者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原因所致dic鉴别,本病有典型临床表现和独特的病期经过,以及血清学检测等,均有助于鉴别。

西医治疗:      1.普通型流脑的治疗
(1)抗菌治疗:根据当地耐药情况选用。

①磺胺类药:smz-tmp(smz 0.4g,tmp 0.08g)每次3片,每日2次;儿童每日按smz50~80mg/kg,分2次口服或肌注或静注。复方磺胺嘧啶(sd 0.4g,tmp 0.08g)每次4片或4支,每日2次;儿童按每日sd75~100mg/kg计算,分2次口服或肌注或静注。疗程5日。可同时给予等量碳酸氢钠,保证每日入量,尿量在1500ml以上,注意查尿常规及血白细胞等检查。

②青霉素g:成人每日1200万u,儿童每日20~30万u/kg,分3~4次加入10%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00ml(儿童液体酌减)于1小时内静脉滴完,疗程3~5日。

③氯霉素:如对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成人每日2~3g,小儿每日40~80mg/kg,分4次口服或静滴,疗程3~5日。注意复查血象。

④氨苄青霉素:每日100~150mg/kg,分3~4次静滴或肌注。适用于难以确定病原菌的患者。

⑤三代头孢菌素类: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副作用小。适用于对青霉素g耐药菌株、儿童及病原不明的脑膜炎患者。常用者为头孢三嗪,成人每日2~4g,儿童100mg/kg一次静滴;头孢噻肟钠成人每日6~8g,儿童150~300mg/kg,分3~4次静滴,疗程4~7日。主要缺点是价格昂贵,患者经济负担较大。

⑥耐药菌株感染的治疗:脑膜炎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菌株主要为b群和c群,对绝对耐药者(mic≥250μg/m1,由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所致),可改用氯霉素和三代头孢菌素类;而相对耐药者(mic为0.16~1.28μg/m1,由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分子结构发生改变所致,而不产生β内酰胺酶),加大青霉素g剂量仍然有效。

(2)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由于细胞因子参与了脑膜炎的炎症过程,如何抑制或消除这些因子的致病作用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辅助措施。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均证实,病程早期csf和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即明显上升,抗菌治疗则可使其进一步增高,而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可显著降低tnfα、il-iβ及pge2的浓度,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增加脑血流及改善脑代谢,促进脑代谢的恢复,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等。故应与抗生素同时或稍前应用地塞米松,特别是首次应用抗生素时更应如此。常用剂量为0.6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4日。另外,消炎痛等非激素类抗炎药物有抑制花生四烯酸转化成pge2,阻止脑水肿发展的作用,亦可使用。

(3)一般治疗:

①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予流质、半流质饮食。

②高热时用物理降温或安乃近滴鼻。

③恶心、呕吐时可用冬眠灵或胃复安,并防止吸入。

④惊厥可用安定静脉注射,或用苯巴比妥钠,复方氯丙嗪,10%水合氯醛等。

2.重症流脑败血症的治疗
(1)抗菌治疗:此期因外周组织灌注不足,故必须采用静脉内给药,以青霉素g或氯霉素为首选,剂量同前。

(2)抗休克治疗:

①扩充血容量及纠正酸中毒:首批液体儿童15~20m1/kg,成人400~500m1,为2:1等张液(2份生理盐水,1份1.4%碳酸氢钠)于1小时内静脉推入,继续补液根据病情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10%葡萄糖液、人血白蛋白等,总量儿童60~80m1/kg,成人2000~2500m1.重症酸中毒者首批液体亦可用5%碳酸氢钠5ml/kg静脉推入,以后再依二氧化碳结合力、pH值等酌情补充。

②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在扩充血容量和纠正酸中毒的基础上,可酌情选用山莨菪碱,儿童0.5~1mg/kg,成人40mg,静脉注射, 10~15分钟1次。如无山莨菪碱,也可用阿托品代替,剂量每次0. 03~0.05mg/kg.一般经数次注射后,如面色红润,微循环改善、尿量增多,血压回升,即可延长给药时间,减小剂量并逐渐停用。如用10次左右仍无效则改用多巴胺每分钟2~20μg/kg; 或与间羟胺(阿拉明)、异丙肾上腺素联合应用。

③强心药的应用:如经前述处理休克仍无好转,中心静脉压反而上升者、应用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快速洋地黄化。

④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选用氢化可的松每次2~4mg/kg,1日3~4次或地塞米松,剂量同前。

⑤抗dic治疗:若休克经综合治疗后不见好转,出血点即使未见增加,也应考虑有dic存在,应作有关凝血及纤溶的检查,并开始肝素治疗。若皮肤淤点不断增多,且有融合成淤斑的趋势,不论有无休克,均可应用肝素。首次剂量为1.5mg/kg,静脉推注或置于100m1溶液内缓慢静滴,以后每4~6小时静滴1mg/kg一次,疗程一般为1~2日。使用肝素时应作试管法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左右(15~30分钟).治疗中若出现严重出血,应立即静推硫酸鱼精蛋白,后者lmg可中和1mg (125u)肝素。重症休克时纤维蛋白溶酶增多,使血管内纤维蛋白溶解而加重出血,故处理大片出血的患者,可于肝素化后给予6-氨基己酸,剂量为4~6g,置于1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滴。于30分钟内滴完。

3. 重症流脑脑膜脑炎的治疗
(1)抗菌治疗:同重症流脑败血症。

(2)脱水疗法:以甘露醇为主,每次1~2g/kg.根据情况每4~8小时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一次,至呼吸、血压恢复正常、瞳孔等大及其他颅内高压症状好转为止。脱水时应适当补充液体、钾盐等,以保持轻度脱水状态为宜。甘露醇可与速尿40~100mg合用,亦可与50%葡萄糖交替使用,每次40~60m1.
(3)亚冬眠治疗:氯丙嗪和异丙嗪各1~2mg/kg,肌注或静注,安静于枕后、颈部、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使体温降至36℃左右,以后4~6小时再肌注一次,共3~4次。

(4)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用法及剂量同前。

(5)呼吸衰竭的处理:可用洛贝林、可拉明等;亦可用东莨菪碱0.02~0.04mg/kg,静脉注射,每10~30分钟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辅助人工呼吸。

4.慢性败血症的治疗抗菌治疗为主。如有脑脓肿时应行引流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1.应用收剑剂:本病初期可涂龙胆紫溶液或涂1%惶绿酒精或涂氧化锌糊剂和抗生素眼膏,以加速其干燥促进结痂形成,缩短病程。

2.抗感染:局部应用抗生素眼膏的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3.治疗原发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同时可加眼抗病毒口服液、板蓝根冲剂等凉血解毒的中成药。

1、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2、做好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3、尽可能让病人多饮水和吃水果,以利于毒素的排出及增加维生素的摄人,满足身体需要。宜吃低盐饮食,若进盐过多可加重组织水肿和肾脏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一)灭鼠和防鼠 灭鼠是防止本病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灭鼠时机应选择在本病流行高峰(5~6月和10~12月)前进行,春季应着重灭家鼠,初冬应着重灭野鼠。
目前常用的有机械法和毒饵法等,机械法可用鼠夹,鼠笼等捕杀鼠类,毒饵法主要用鼠类爱吃的食物作诱饵,按一定比例掺入灭鼠药制成毒饵,投放在鼠洞或鼠经常出没的地方,灭家鼠常用的有敌鼠钠,杀鼠灵,灭野鼠的有磷化锌,毒鼠磷,万敌鼠钠,氯敌鼠等,毒饵法灭鼠收效高,但缺点是使用不慎可引起人,畜中毒,故在田野投放毒饵的3天内应派人看守,3天后应将多余的毒饵收回销毁,家庭中在晚上入睡前安放毒饵,白天收回,因鼠类的繁殖能力极强,所以灭鼠工作应持之以恒,略有放松,即前功尽弃。
在灭鼠为主的前提下,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二)灭螨,防螨要保持屋内清洁,通风和干燥,经常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喷洒灭螨,清除室内外草堆。
(三)加强食品卫生 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四)做好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五)注意个人防护 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好评医生-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1690 好评率(98.9%)

擅长:乙肝、脂肪肝、慢性乙肝、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药物性肝炎、病毒性肝炎、胃肠炎、不明原因的发热、继发性肺结核、细菌感染、泌尿系感染、肝炎肝硬化、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淋巴结核、乙型肝炎、肝腹水、药物性肝病、肺部感染、肠炎、感染性腹泻、出血热、急慢性肝炎、肝炎、尿路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肝病、结核病、急性胃肠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8875 好评率(98.7%)

擅长:急性传染病、狂犬病、痢疾、肝病、戊肝、乙肝、脂肪肝、甲型肝炎、慢性乙肝、乙型肝炎、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慢性丙型肝炎、结核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丙肝、肝硬化、细菌感染、梅毒、水痘、病毒感染、肝炎、破伤风、胃病、出血热、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恙虫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40 好评率(100.0%)

擅长:艾滋病、狂犬病、病毒性肝炎、慢性乙肝、肝炎肝硬化、肝病、丙肝、结核病、肺结核、水痘、感染性疾病、戊肝、手足口病、肝功能衰竭、脂肪肝、药物性肝病、肺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肠道传染病、结核性胸膜炎、伤寒、恙虫病、出血热、急性传染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2340 好评率(96.3%)

擅长: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腹水、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病、重症肝炎、HIV感染、急性传染病、狂犬病、肺结核、颈部淋巴结结核、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感染性疾病、肝硬化、丙肝、肝炎、疱疹、感染性腹泻、破伤风、妊娠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手足口病、水痘、出血热、早期梅毒、艾滋病潜伏期、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细菌性肠炎、寄生虫病、潜伏期狂犬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40 好评率(97.8%)

擅长:乙型肝炎、乙肝、丙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慢性乙肝、自身免疫性肝病、肝功能衰竭、甲型肝炎、戊肝、自身免疫性肝炎、肝腹水、急慢性肝炎、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重型肝炎、药物性肝病、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慢性丙型肝炎、急性传染病、麻疹、痢疾、手足口病、水痘、出血热、布病、猩红热、肝病、呼吸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相关问答-出血热肾病综合征

更多
请问你这是考试用的吗?临床分五期,确诊了吗?得先去医院确诊查血常规,尿常规,流热抗体出血热一般不起皮疹,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当地大医院传染科尽早去检查,看看结果不客气
曹磊 山东健康集团枣庄中心医院
2017-12-07
你好,请问具体是哪个方面?那现在处于少尿期,属于比较危险的阶段,需要根据病情积极对症治疗。是有尿想拉而拉不出,还是没有尿?可以导尿,用热毛巾敷,如果没有用,实在拉不出,最有效的就是导尿了。是这样的,所以能自己拉出来就最好了,先用热毛巾敷下,尽量自己拉出来。
谭小燕 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8医院
2015-11-05
你好,有什么不舒服吗??不是疫区就没必要担心这个病如果这个老鼠是携带病毒的,确实能通过直接接触传染最好用75%的酒精您在的城市比较多出血热病例?能治愈不是绝症那边没什么病例啊不过要是你附近的老鼠带有病毒,你附近很多人会发病的也可以95的能治愈以目前的医疗水平,几乎百分百能治愈汉坦病毒属于RNA病毒,一般存活不超过两个小时酒精是几乎瞬间杀灭病毒的,这个跟挥发没关系不然为什么用酒精消毒呢什么时候打狂犬疫苗的?嗯,那不严重,现在还在疫苗保护期伤口拍个照看看不用打狂犬疫苗那就可以了先用肥皂水冲洗伤口。再用碘伏消毒伤口就行
陈海锋 海珠区江海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20-07-03

相关文章-出血热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