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始建于1944年,前身是国民党军政部陆军医院,1950年改编为西南军区总医院,1955年转隶第七军医大学,为第二附属医院,对外称新桥医院。1975年改称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改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址由贺龙、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亲自选定。现已建设发展成为一所设备先进、学科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卫勤、为军服务等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教学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也是重庆市首批“涉外定点医院”。
医院展开床位2860张,拥有国际一流的重症监护病床312 (208+104)张和现代化层流净化手术室53间;其中百级层流手术室19间、千级层流手术室20间、万级层流手术室14间,杂交手术室1间;拥有包括旋转调强适形放疗系统、PET/CT、640层螺旋CT、达芬奇第二代手术机器人、术中放疗系统等先进医疗设备2000余台件,仪器设备总价值18.05亿元。
医院设有临床和医技科室49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军队建设项目5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肿瘤科、口腔科)、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12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肝胆外科、普通胸外科、整形外科、消化内科、眼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1个(中西医结合肾脏病重点建设专科),全军医学研究所4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肿瘤科),全军医学专科(病)中心11个(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心血管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肿瘤科、肾内科、血液科、口腔、超声科、优生优育中心学科(妇产科、儿科、泌尿外科)),重庆市研究所4个(心血管内科、肿瘤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6个(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肿瘤科、血液科、肾内科、内分泌科),重庆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个(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科、肾内科),重庆市科普基地1个(心血管内科),重庆市工程中心2个(血液科、医学工程科),专病诊疗中心3个(肺小结节与早期肺癌诊疗中心、先天性心脏病专病临床诊疗中心、冠心病专病临床诊疗中心)。医院是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有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2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29个。国家住培专业基地25个、专培基地3个。有7个重庆市质量控制中心(血液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肾移植医疗质控中心、心脏大血管外科(含心脏移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美容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临床输血质量控制中心、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医学装备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医院年门(急)诊量286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2.5万余人次,手术量8.5万余台次,均居国内三甲医院前列,患者来自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33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外诊阜患者就率达31.57%,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8.45%,治愈好转率99.7%。医院是国内最早一批组建呼吸内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肿瘤科等特色专科,最早一批开展胸心手术,甲状腺手术等特色技术,最早一批实施ARDS、酸碱失衡、肿瘤保器官综合治疗等相关特色项目的医院。急慢性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脏衰竭等重大、疑难、危重疾病救治技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年开展心脏介入手术8000余例、心脏外科手术3300余例、脊柱微创手术4300余例、脑血管疾病介入手术3000余例(其中神经内科2000余例,神经外科900余例)、难治性癫痫综合征手术治疗累计4000余例,消化内镜诊疗/手术6.7万余例、血液透析9.8余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累计3200余例,肾移植手术累计开展4100(3700,黄赤兵主任)余例,居国内第一方阵,是重庆市首家开展心脏移植的医疗机构。医院已形成以肺、心、脑、肾、脊柱、血液、胃肠、口腔颌面、皮肤等器官系统疑难疾病及肿瘤、重症创伤救治为特色的强大综合救治实力。成功开展了4对胸腹联体婴儿分离、2例异位心矫治以及双头单体女婴救治,被总后勤部首长称赞为“敢治别人不敢治的病,能治别人治不好的病”的为军为民服务模范医院。
医院拥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国医师奖、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为代表的优秀拔尖人才群体;现有教职员工4751名,其中,教授、副教授167名,博(硕)士导师161名,博(硕)士学位获得者1200余名。医院承担有9个专业层次的临床教学任务。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有住培专业基地25个,专培专业基地3个。先后有44名教员获军队院校育才金奖、银奖,3名教员在全国教学比赛中获特、一等奖,3个团队在陆军“教坛之星”比武竞赛中获奖。近年来获批各类省部级以上纵向课题100余项,年经费近亿元,牵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7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显示度项目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3项;获批国家、军队、省部级成果奖励共10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4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先后获包括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在内的军队(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23项。内、外科学教研室获评总后优秀教学团队,《内科学及野战内科学》列入国家卫生部“十一五”规划统编教材。获评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项。代表大学获全国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二等奖、西南西北分区赛特等奖 。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军队、重庆市优秀博士论文37篇。成功研制了全国首列卫生列车,研发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入选2010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
经过78年的建设与发展,医院秉承“做一流品质、建国际名院”的办院理念,始终致力于 “大器官疾病综合救治能力、医疗应急处置能力、现代化院园文化、宾馆式病房服务、国际化人才培养以及生态化营院”医疗品质的塑造。医院先后参加了抗日战争、抗美援朝、中印边境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等历次战争的卫勤保障,援利抗埃医疗任务、埃塞俄比亚军援任务、中老“和平列车”、中越两军边境联合义诊、中老“和平列车”医学救援联演、埃塞俄比亚军援任务(第二批)等国家(军事)外交任务,以及抗震救灾、援鄂抗疫、援护抗疫等重大应急医学救援任务,胸心外科刘欲团教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战功。先后获评“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单位、医德医风先进单位、全国爱婴医院、全军“药材管理先进单位”、全军绿色营院等称号。
行车路线 :
1.朝天门乘坐871路公共汽车至新桥医院站(终点站)
2.牛角沱乘坐219路公共汽车至新桥医院站(终点站)
3.龙头寺(火车北站)乘坐201路公共汽车至新桥医院站
4.杨家坪乘坐204路公共汽车至新桥医院站
5.沙坪坝(站西路)乘坐260路公共汽车至新桥医院站
6.南坪乘坐873路至巴山转871路至新桥医院
7.李家沱乘坐891路公共汽车至新桥医院
电话 :
120,023-68755114,023-68755744(预约挂号),023-68755000(总机),023-68755555(急救电话)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1953年,开展床位120张,拥有多名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开展临床诊疗技术最多的心血管病专科病房。本学科整体已达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心血管内科先进水平,在军内和西部有明显优势:学科基础实力雄厚:本学科是军队及西部唯一的心血管专业国家重点学科、全军心血管内科研究所、全国介入培训基地之一、重庆市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国家药品临床试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现有科技人员106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7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7名。科室学术梯队合理,优秀中青年专家已成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黄岚教授在业界有较大影响力;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科室已培养博士后9名、博士79名、硕士68名;年培养心血管专业各类进修生30余名。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心血管内科学科特色鲜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医疗规模及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例数位于全国第一方阵;已在“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基础研究与临床防治”、“心肌疾病、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及临床救治”、“心律失常基础研究及临床救治”和“野战特殊环境下部队相关心血管疾病临床救治研究”等方面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获国家自然基金19项,居国内同行前列;获国家及省部级课题2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12部,参编专著52部,获科技成果奖17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及医疗成果二等奖11项;学科的地域作用:西部地区人口众多,心血管病患病人群基数大,本学科作为全国心血管内科少数几个、军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作为全军心血管内科研究对于军队及西部地区心血管病学科发展,对军队心血管专业的发展,开发大西部,促进西部经济发展和战备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科发展前景广阔:学科设备先进、相关学科支撑配套、经费投入充足,研究方向同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吻合,与国外心血管病专业发展同步。本学科已在 “血管损伤性疾病救治的关键环节” 、“多环节逆转心肌重塑”及“选择心肌血运重建的最佳方式”等多个领域取得了较大成绩。这些研究方向也是今后心血管病专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国内外研究热点,深入研究有望取得重大进展。
课室分为心脏血管内科病房、重症过渡病房、监护病房、临床检查室、心导管室、实验室。病房空气层流洁净度高,中央空调维持四季温度20摄氏度。24小时提供热水,是病员接受诊治及疗养的最佳选择。科室年收治3800多名病员,年门诊量为36000多人次,急诊5000多人次。
50余年来,心血管内科教学、科研和心血管病的临床诊治始水平终处于全国、全军领先行列,培养人才遍及军内外各类医疗和管理机构;承担国家、军队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已结题的获得多项成果奖;救治了无数军队和地方的心血管病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现在,心血管内科科形成鲜明的技术特色:
1、血管内超声消融血栓及粥样斑块
国内首先开展外周及冠状动脉超声消融血栓及粥样斑块,疗效达国外先进水平,开展例数全国最多。
2、心室重构致心力衰竭关键环节及临床救治
改变传统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疗效及例数国内前列。参与全国及军内心衰指南制定,综合救治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3、经皮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国内首家开展,例数最多,疗效肯定。此技术在全国推广应用。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4、复杂高危冠心病人心肌血运重建术
国内较早开展复杂高危冠心病人心肌血运重建术单位之一,介入治疗、例数进入国内第一方阵,疗效与国外一致。
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离术
在国内较早开展,居西南地区前列,疗效与国外一致。
6、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
国内较早开展,西南地区首先开展,治疗效果肯定,例数居西南第一、军内前列。
7、心律失常的临床综合救治
国内较早开展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和房室结、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及局灶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治愈率达90%以上。
8、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
国内较早开展了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单位之一;介入治疗例数居西南地区前列,疗效与国外一致。
在军事医学领域也有明显的特色:立足于临床医学,将临床、勤务、技术相结合,以研究心血管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突破口,揭示在特殊环境下部队心血管系统异常反应的机制:
(1)揭示了特殊环境下官兵心血管系统异常的植物神经系 统功能失衡机制;
(2)制定了部分科学合理的军事体育训练方案,预防或减轻特殊环境下心血管系统异常反应的发生,保障和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3)形成部分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包括特殊环境下高敏及应急人群筛选、心血管相关适应性健康教育和针对性训练方案、药物预防和治疗。
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是重庆市重点学科,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站点学科。
创建于1953年,集医、教、研为一体,有医、技、护各级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及其他医疗、科技成果奖10项。
重庆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医疗技术特色:
1.急性脑血管病(卒中)的诊断和救治:对急性期患者开展溶栓治疗、介入治疗、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碎吸手术治疗;对恢复期患者开展神经网络-生物反馈治疗、超声治疗、磁刺激治疗、作业治疗、语言康复、吞咽康复和平衡训练等治疗。形成从急性期到恢复期的全程干预方案。
2.老年期痴呆的诊断和治疗:建立认知功能检测室,开展事件相关电位P300、伴随负变化、失匹配负波、N400和N270等多项检查,提高了老年期认知损害早期评价及诊断、预防和治疗水平。特别是在白质性痴呆和血管性认知损害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1971年建立临床神经电生理诊断室,目前拥有先进的脑电图仪、脑电地形图仪、视频脑电图仪、动态脑电图仪、肌电-诱发电位仪和彩色经颅多普勒仪。开展肌电图、单纤维肌电图、巨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睡眠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感觉和运动刺激诱发电位等检查。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康复理疗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临床二级学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新桥医院重点科室之一。创全国之先河,首建病房,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康复理疗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全国唯一红外热像研究中心。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康复理疗中心拥有一批造诣颇深的知名专家,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系列人员拥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位3人,科室在读研究生4人。2002年由我科博士生导师吴士明教授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了“红外热像研究中心”,把红外热像仪大量运用于软组织疼痛的临床检查,极大地提高了各类软组织疼痛的诊疗水平,并将此项技术在国内外传播和推广。现科室开展较为全面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有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拔罐,有低、中、高频电疗,蜡疗、中药熏蒸、紫外线、激光等治疗。既可对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又可对伤口感染、术后粘连、褥疮、乳腺炎等外科情况进行有效的辅助治疗;“红外疼痛诊疗中心”将红外热像诊断技术与疼痛的现代中西医治疗技术结合,正确诊断,精确治疗。开展了粗银质针软组织松解术、激光椎间盘内减压术、臭氧椎间盘突出消融术、胶原酶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溶解术、射频治痛术、各种神经阻滞术、药刀、针刀疗法、经穴疗法等无创、微创治痛技术,专治软组织损伤为主的头颈肩臂腰腿痛及其它各种顽固痛症。是红外热像疼痛诊断、红外热像亚健康评估、疼痛的中西结合治疗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重庆新桥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科前身为西南军区总医院内一科,始建于1952年,首任主任为赵东海同志。1959年组建形成独立的消化内科专科,设立床位20张。消化内科曾经先后与呼吸内科、神经内科、胸外科、内分泌科合用一个病区。2003年独立为单独病区床位扩展至60张,其中监护室床位6张。197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消化内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991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成立国内首家日本PENTAX内镜培训中心,属临床三级学科,集医、教、研于一体,在全国、全军享有盛誉。科室拥有一批造诣颇深的知名专家。
重庆新桥医院消化内科现有人员现有人员44人,分医生及护士两个组,医生组14人(文职军人7人,非现役文职3人,聘用4人),高级职称5人,博士5人,博士后1人,临床主系列均获硕士以上学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技能。护理系列中级职称2人,大专学历3人,所有人员均经过院校正规培训,具有较好的基础理论及护理技能。40多年来在科室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医疗诊治水平不断提高,救治了无数军队和地方的消化疾病患者,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消化内科临床优势与特色:
科室分为普通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日本PENTAX内镜培训中心、腹部超声室及消化实验室五部分。拥有日本日立EUB-525彩超系统、PENTAX超声内镜、FUJINON双气囊小肠镜等世界一流的检查、治疗和监护设备,其中上消化道内镜15条,结肠镜5条,十二指肠镜2条以及ERBE消化内镜工作站、高频电刀、全自动内窥镜消毒清洗机、Savary-Gilliard及球囊扩张器、智能内窥镜图文处理系统配套设施。年收治病员3000多人次,平均住院日6.9天,年门诊量约为40000余人次。
内镜中心配备有日本Pentax及Fujinon电子内镜、电子超声内镜及其配套设施,日立EUB-525彩超系统,微波、激光、高频电等其它多种仪器,年开展胃肠镜检查例数20000余人次。其中治疗性内镜1800例次,常规开展了胃、食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微波治疗术、高频电烧术切除胃、结肠息肉;内镜下消化道出血的止血;食管静脉套扎术用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用于良、恶性食管狭窄性疾病的治疗,均能迅速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开刀,减少治疗费用,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2002年,医院与全球第二大内窥镜生产商日本Pentax公司合作建立了重庆市首家内窥镜培训中心,中心总价值600余万元,在西南地区处于领先水平。
消化内科科学研究:
消化内科以胰腺疾病的诊治、慢性肝病的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及防治、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内窥镜治疗五大研究方向为重点开展了大量的基础、临床研究工作,并参与合作国家“十五”863生物高技术领域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重点资助项目、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全军“九五”医药卫生科研基金资助项目的研究;科室先后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四等奖三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三等奖二项。该学科重视医师的培养及国内、国际上的学术交流,经常参加国际性专业会议,并与军科院、美国Baylor大学等学术机构开展了学术交流关系,并委派医师出国研修,定期请国外学者到访讲学。消化内科把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研究方向与临床特色相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诊断与治疗;三、幽门螺杆菌疫苗的研究 ;四、内镜下治疗学。
消化内科教学工作
消化内科师资力量雄厚,现有高级职称5人,硕士生导师3名,博士5人,博士后1人,临床主系列均获硕士以上学位。承担着三医大各系的内科学、诊断学的授课任务,均出色完成。并派一人专职参加诊断学的带教任务,除了每年接纳200人的实习生带教工作等指令性教学工作外,年招收硕士研究生1-2名,总后基金班学员1名,还培养了大批的进修医师,经培训后的进修医师均在各自的医疗单位成为骨干力量。科室教学力量强,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学组”、“优秀教员”、“优秀教案”等称号。来自全国各地的大量患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癌、肝硬化、急性胰腺炎、胰腺癌等重危和疑难病例以及内窥镜中心的视频直播使教学内容非常充实。
重庆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创建于197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科室拥有一批造诣颇深的专家队伍。现在展开病床72张,年门诊人数约50000人次,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次,住院治愈好转率98.5%,抢救成功率99.6%。科室拥有现代化的电化学发光仪、骨密度仪、血管多普勒等多台检查设备,获得医疗成果多项。十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近年来,科室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科室以临床医疗为主要工作重点,在抗甲状腺药物结合球后注射、球后放疗治疗甲亢性恶性突眼、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以及利用基因重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和糖尿病足等方面疗效显著,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对痛风、肾上腺疾病、单纯性肥胖、更年期综合征等其它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而且效果明显。科室还每周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合理用药以及生活、工作中的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内分泌科分病区和实验室两部分。现有科技人员31名,其中医教研系列15名,医技系列4名,护理系列12名,副高职3名,中级6名,初级22名。
历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1981年,于国内率先开展甲亢突眼球后注射治疗。
◆1990年,开展糖尿病足特色临床治疗;
◆1991年,开展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
◆1992年,开展地塞米松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997年,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联合实施西南片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共开展3例,均获成功,该项目后获2002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0年,于国内率先开展甲亢突眼球后注射联合球后放射治疗,吸引并治愈大量患者,该项目后获2007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008年,开展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88年新成立的科室。经过20年的风雨拼搏,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医院、学校,乃至全军的重点科室之一,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惟一的肿瘤诊治研究所。回顾20年的历程,科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小科室发展到拥有近百人的庞大队伍;从只有四十几张病床,只能进行单纯化、放疗发展到同时收治近二百名患者,百余种疾病及多种治疗方法并用的“肿瘤医院”;从无科研课题、无高层次论文和高等级科研成果发展到获得国家近千万课题资助、获得多项军队和省部级二等以上的奖项、发表20余篇SCI收录的国外论文。肿瘤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室在科学发展轨迹上加速发展,特将建科以来的进步与发展、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一、 科室概况
1984年,医院抽调时任普通外科医师王卫东,组建并负责放射治疗室,隶属放射科。1988年组建化疗科(无建制)。1990年,由化疗科和放疗室及一部分激光肿瘤治疗人员合并独立建制为全校肿瘤中心,1995年7月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同年11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9年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药理基地肿瘤学专业点, 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5年由全军肿瘤诊治中心晋升为全军肿瘤诊治研究所。建所以来,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病区已由建所时的2个增加到3个,年收容病员增加1000余人次,医疗毛收入增加1倍,今年将突破4000万元;在2005年获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近年来在读博士生主译、出版专著1部,获全国科普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药学优秀博士论坛资助各1名;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及军队和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等多类科研课题29项,发表SCI收录的国外论文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
二、 学科发展轨迹
(一)起步、打基础阶段(1995年以前)
从1988年,特别是1990年由放疗室和化疗科合并为肿瘤中心到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的几年是科室起步、打基础的时期。此阶段先后有徐维帮、张楚毅二位主任领导科室工作,开展了化疗、放疗、中医辅助治疗、激光治疗及简单的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当时,科室的优势是具有重庆市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科室也积极培养人才,送李德志等业务骨干到医科院肿瘤医院等国内顶尖专科医院学习并带回技术;送年轻医生读研究生深造;请外地知名教授,如樊代明、余子豪、于金明等来院讲课等方式为科室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此阶段科室尚无国家级课题和高层次的奖项,仅毕业3名研究生。
(二)蓄势待发,迅速成长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至2005年被批准为全军惟一的肿瘤诊治研究所的10年是科室蓄势待发,迅速成长的阶段。此阶段科室中年一代迅速成熟,挑起科室学术带头人的大梁;年轻一代大多博士毕业,3人留学美、英1年以上并按时回所工作。特别是1999年1月陈正堂主任担纲肿瘤科主帅以来,科室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科室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生25名,其中2名博士毕业后出国留学就读博士后,完成学业后回科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15项,发表国外SCI文章4篇。1996年12月陈正堂教授获得我科第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10.5万元,2002年陈正堂教授首发SCI收录的国外文章(影响因子2.905),2005年朱波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2000年通过军队医学专科中心复审;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药理基地肿瘤药理临床试验点;2002年被重庆市卫生局批准为重庆市肿瘤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肿瘤研究所;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先后成为重庆市肿瘤专委会和全军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肿瘤治疗中心”。
(三)蓬勃向上、走向辉煌阶段(2005年以来、以后---)
2005年批准建所以来,学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师资强大桃李争芳;医疗收入稳步提高;科研硕果累累。特别是国家863课题的获得,开创了我院拿国家级大课题的先河。此阶段科室年轻一代迅速成长,涌现出一大批35岁左右的科研、教学及临床的中坚力量。科室人才队伍整齐,形成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1教学:作为肿瘤学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所以来,已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累计38名),毕业13名(累计40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累计37名),毕业16名(累计23名)。近三年在读博士生主译、出版专著1部(341千字,2006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全国科普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药学优秀博士论坛资助各1名;近三年毕业和在读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的国外论文10篇;获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7项。毕业研究生和结业进修生大多已成为军内外肿瘤学骨干人才。已主办全军肿瘤学继续教育学习班1期(2007);主办了第七届全军肿瘤学大会,学员和参会代表共300多名。
2 医疗:2005年建所以来,主要医疗指标保持军队同专业前列,并持续增长,尤以06年9月拓展1个病区后,增长更为显著。年门诊人次(含门诊放疗):06年、07年分别为22669和22893,今年预计达26301;床位增加到120张,床位周转次数23.78,使用率达115.27%;年收容量: 06年、07年分别为2131和2442人次,今年预计达3190为人次;收治疑难危重病人的比例在14%以上,近3年平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81.9%。医疗毛收入06年、07年分别为2172和2821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超06年全年总量,达2176万元,预计全年近4500万元。近3年共接收进修生37人,其中军内进修生18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受命派2人赴灾区接收伤员,执行卫勤保障任务;长期技术帮带解放军107医院和211医院肿瘤科;是重庆驻军军以上干部保健、治疗定点单位。近3年继续保持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单位”,无医德医风违纪投诉,未发生医疗事故,患者满意度≥97%,06年、07年连续获学校年度先进单位。
3科研
(1) 近3年承担和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
“十一五”以来在研科研课题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 别
1.Th17细胞分化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波 2009-2011 60.0 市杰青
2.Egr-2在Th17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波 2009-2011 35.0 NSFC
3.IDO(+)树突状细胞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谢启超 2009-2011 18 NSFC(青年)
4.Epo/e9-hTERTp“分子开关”调控ATLF-sLAY嵌合毒素表达对人肺腺癌及其淋巴转移通路的双重靶向杀伤研究 卓文磊 2009-2011 20 NSFC(青年)
5.miRNAs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靶向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2007AA02Z129 陈正堂孙建国 2008-2010 90.0 863课题
6.乳腺癌干细胞miRNAs功能分析及其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30772108 孙建国 2008-2010 28.0 NSFC(面上)
7.Bmi-1基因调控通路关键分子在肺腺癌相关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30772144 胡义德 2008-2010 28.0 NSFC(面上)
8.巨核细胞Para-apoptosis影响血小板生成机理初步研究 CSTC, 2007BD 5018 李启明 2008-2010 市面上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 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WKJ2007-3-001)子课题 陈正堂 2007-2009 50.0 卫生部科研基金
10.肺腺癌干细胞特征性miRNA的筛选及其功能初步鉴定 30672076 陈正堂孙建国 2007-2009 28.0 NSFC(面上)
11.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筛选及其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设计 06G069 陈正堂孙建国 2006-2008 30.0 军“十一五”攻关
12.辐射伤员辐射生物剂量评估新技术研究 06G068 胡义德 2006-2008 30.0 军“十一五”攻关
13.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筛选及抑癌MiRNA逆转细胞恶性表型的研究 2005038478 孙建国 2006-2007 1.0 博士后基金
14.肺癌微转移预警基因表达模式筛选及应用研究 CSTC, 2005BA 5006 陈正堂 2005-2008 20.0 市重点
15.TRAG-3肿瘤抗原CD4+T细胞表位的鉴定及其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200776 朱波 2005-2008 60.0 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16.放疗启动MIP-3 alpha基因治疗激发抗肺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30400407 段玉忠 2005-2007 24.0 NSFC
17.Bmi1基因在肺腺癌干细胞样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 CSTC, 2005BB 5268 胡义德 2005-2007 5.0 市面上
18.TRAG-3抗原为靶标的新型肿瘤疫苗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30300150 朱波 2004-2006 21.0 NSFC(面上)
19.肺腺癌A549细胞LYVE1基因沉默对其经淋巴道转移影响 30371586 陈正堂 2004-2006 20.0 NSFC(面上)
20.构建放射诱导的NO同步放大基因电路调控HSV-TK基因表达及其生物效应 30300097 王卫东 2004-2006 18.0 NSFC(面上)
注: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体字栏为建所以来新获得的项目
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88年新成立的科室。经过20年的风雨拼搏,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医院、学校,乃至全军的重点科室之一,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惟一的肿瘤诊治研究所。回顾20年的历程,科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小科室发展到拥有近百人的庞大队伍;从只有四十几张病床,只能进行单纯化、放疗发展到同时收治近二百名患者,百余种疾病及多种治疗方法并用的“肿瘤医院”;从无科研课题、无高层次论文和高等级科研成果发展到获得国家近千万课题资助、获得多项军队和省部级二等以上的奖项、发表20余篇SCI收录的国外论文。肿瘤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室在科学发展轨迹上加速发展,特将建科以来的进步与发展、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一、 科室概况
1984年,医院抽调时任普通外科医师王卫东,组建并负责放射治疗室,隶属放射科。1988年组建化疗科(无建制)。1990年,由化疗科和放疗室及一部分激光肿瘤治疗人员合并独立建制为全校肿瘤中心,1995年7月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同年11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9年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药理基地肿瘤学专业点, 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5年由全军肿瘤诊治中心晋升为全军肿瘤诊治研究所。建所以来,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病区已由建所时的2个增加到3个,年收容病员增加1000余人次,医疗毛收入增加1倍,今年将突破4000万元;在2005年获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近年来在读博士生主译、出版专著1部,获全国科普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药学优秀博士论坛资助各1名;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及军队和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等多类科研课题29项,发表SCI收录的国外论文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
二、 学科发展轨迹
(一)起步、打基础阶段(1995年以前)
从1988年,特别是1990年由放疗室和化疗科合并为肿瘤中心到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的几年是科室起步、打基础的时期。此阶段先后有徐维帮、张楚毅二位主任领导科室工作,开展了化疗、放疗、中医辅助治疗、激光治疗及简单的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当时,科室的优势是具有重庆市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科室也积极培养人才,送李德志等业务骨干到医科院肿瘤医院等国内顶尖专科医院学习并带回技术;送年轻医生读研究生深造;请外地知名教授,如樊代明、余子豪、于金明等来院讲课等方式为科室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此阶段科室尚无国家级课题和高层次的奖项,仅毕业3名研究生。
(二)蓄势待发,迅速成长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至2005年被批准为全军惟一的肿瘤诊治研究所的10年是科室蓄势待发,迅速成长的阶段。此阶段科室中年一代迅速成熟,挑起科室学术带头人的大梁;年轻一代大多博士毕业,3人留学美、英1年以上并按时回所工作。特别是1999年1月陈正堂主任担纲肿瘤科主帅以来,科室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科室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生25名,其中2名博士毕业后出国留学就读博士后,完成学业后回科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15项,发表国外SCI文章4篇。1996年12月陈正堂教授获得我科第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10.5万元,2002年陈正堂教授首发SCI收录的国外文章(影响因子2.905),2005年朱波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2000年通过军队医学专科中心复审;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药理基地肿瘤药理临床试验点;2002年被重庆市卫生局批准为重庆市肿瘤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肿瘤研究所;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先后成为重庆市肿瘤专委会和全军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肿瘤治疗中心”。
(三)蓬勃向上、走向辉煌阶段(2005年以来、以后---)
2005年批准建所以来,学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师资强大桃李争芳;医疗收入稳步提高;科研硕果累累。特别是国家863课题的获得,开创了我院拿国家级大课题的先河。此阶段科室年轻一代迅速成长,涌现出一大批35岁左右的科研、教学及临床的中坚力量。科室人才队伍整齐,形成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1教学:作为肿瘤学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所以来,已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累计38名),毕业13名(累计40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累计37名),毕业16名(累计23名)。近三年在读博士生主译、出版专著1部(341千字,2006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全国科普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药学优秀博士论坛资助各1名;近三年毕业和在读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的国外论文10篇;获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7项。毕业研究生和结业进修生大多已成为军内外肿瘤学骨干人才。已主办全军肿瘤学继续教育学习班1期(2007);主办了第七届全军肿瘤学大会,学员和参会代表共300多名。
2 医疗:2005年建所以来,主要医疗指标保持军队同专业前列,并持续增长,尤以06年9月拓展1个病区后,增长更为显著。年门诊人次(含门诊放疗):06年、07年分别为22669和22893,今年预计达26301;床位增加到120张,床位周转次数23.78,使用率达115.27%;年收容量: 06年、07年分别为2131和2442人次,今年预计达3190为人次;收治疑难危重病人的比例在14%以上,近3年平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81.9%。医疗毛收入06年、07年分别为2172和2821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超06年全年总量,达2176万元,预计全年近4500万元。近3年共接收进修生37人,其中军内进修生18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受命派2人赴灾区接收伤员,执行卫勤保障任务;长期技术帮带解放军107医院和211医院肿瘤科;是重庆驻军军以上干部保健、治疗定点单位。近3年继续保持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单位”,无医德医风违纪投诉,未发生医疗事故,患者满意度≥97%,06年、07年连续获学校年度先进单位。
3科研
(1) 近3年承担和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
“十一五”以来在研科研课题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 别
1.Th17细胞分化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波 2009-2011 60.0 市杰青
2.Egr-2在Th17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波 2009-2011 35.0 NSFC
3.IDO(+)树突状细胞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谢启超 2009-2011 18 NSFC(青年)
4.Epo/e9-hTERTp“分子开关”调控ATLF-sLAY嵌合毒素表达对人肺腺癌及其淋巴转移通路的双重靶向杀伤研究 卓文磊 2009-2011 20 NSFC(青年)
5.miRNAs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靶向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2007AA02Z129 陈正堂孙建国 2008-2010 90.0 863课题
6.乳腺癌干细胞miRNAs功能分析及其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30772108 孙建国 2008-2010 28.0 NSFC(面上)
7.Bmi-1基因调控通路关键分子在肺腺癌相关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30772144 胡义德 2008-2010 28.0 NSFC(面上)
8.巨核细胞Para-apoptosis影响血小板生成机理初步研究 CSTC, 2007BD 5018 李启明 2008-2010 市面上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 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WKJ2007-3-001)子课题 陈正堂 2007-2009 50.0 卫生部科研基金
10.肺腺癌干细胞特征性miRNA的筛选及其功能初步鉴定 30672076 陈正堂孙建国 2007-2009 28.0 NSFC(面上)
11.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筛选及其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设计 06G069 陈正堂孙建国 2006-2008 30.0 军“十一五”攻关
12.辐射伤员辐射生物剂量评估新技术研究 06G068 胡义德 2006-2008 30.0 军“十一五”攻关
13.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筛选及抑癌MiRNA逆转细胞恶性表型的研究 2005038478 孙建国 2006-2007 1.0 博士后基金
14.肺癌微转移预警基因表达模式筛选及应用研究 CSTC, 2005BA 5006 陈正堂 2005-2008 20.0 市重点
15.TRAG-3肿瘤抗原CD4+T细胞表位的鉴定及其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200776 朱波 2005-2008 60.0 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16.放疗启动MIP-3 alpha基因治疗激发抗肺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30400407 段玉忠 2005-2007 24.0 NSFC
17.Bmi1基因在肺腺癌干细胞样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 CSTC, 2005BB 5268 胡义德 2005-2007 5.0 市面上
18.TRAG-3抗原为靶标的新型肿瘤疫苗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30300150 朱波 2004-2006 21.0 NSFC(面上)
19.肺腺癌A549细胞LYVE1基因沉默对其经淋巴道转移影响 30371586 陈正堂 2004-2006 20.0 NSFC(面上)
20.构建放射诱导的NO同步放大基因电路调控HSV-TK基因表达及其生物效应 30300097 王卫东 2004-2006 18.0 NSFC(面上)
注: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体字栏为建所以来新获得的项目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国人民解放军呼吸内科研究所、全军“重中之重”建设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重庆市医学领先学科和重庆市人类疾病基因研究所;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呼吸内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呼吸专业。其实验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呼吸疾病基础研究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共有床位161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147张, 呼吸危重监护病房设14张床。有各类专业人员100余人。 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7名,具有博士学位35名,共招收培养博士后10名,博士110名,硕士125名,进修生205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军队及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0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军队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前身为西南军区总医院结核科,成立于1950年。1978年开始组建呼吸专科中心,单独设立病房,开展床位40张,同年被批准为呼吸内科硕士学位授予点。1984年被批准为全军呼吸专科中心,1986年被批准为呼吸内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并于当年升格为全军呼吸内科研究所。1996年启动了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其实验室1996年被评为四川省呼吸疾病基础研究实验室和全军呼吸重点实验室,。1999年评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和重庆市医学领先学科,实验室被批准为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人类疾病基因研究所。2001年被批准为呼吸内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复审。2007年建立了第三军医大学呼吸病专科医院。在毛宝龄、郭先健、钱桂生教授等老主任带领下,新桥医院呼吸内科已经成为在国内同行中有重要影响力的学科。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最早创建的神经外科之一。开展床位135张(其中重症监护室病床24张),拥有多名国内著名神经外科专家,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开展临床诊疗技术最多的神经外科专科病房。本学科整体已达到国内大型综合医院神经外科先进水平,在军内和西部有明显优势。
本学科是国家硕士、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国家、军队及西部唯一的神经外科专业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全军癫痫病诊治中心,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分别与德、美、法、英、瑞典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医学中心建立了长期、牢固的学术合作关系,成立了“齐伯林(德国)神经内镜中国培训基地”,“中美重庆肿瘤、癫痫治疗中心”,“中瑞高智能伽玛刀治疗中心”,“脑起博器(DBS)治疗中心”和“北京市脑血管病诊治中心重庆分中心”。科室现有主系列人员28名,其中博士13人、硕士8人;正高4人、副高5人,中级职称8人;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留学回国8人。科室学术梯队合理,优秀中青年专家已成为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杨辉教授在业界有较大影响力;在完成本科教学任务的同时,科室已培养博士后5名、博士33名、硕士59名;年培养神经外科专业各类进修生20余名。
学科特色鲜明: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紧密结合,已在“药物难治性顽固性癫痫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外科及血管内介入治疗”、“ 颅底微创外科及颅脑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和“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治疗”等方面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先后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7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军队科研基金面上项目5项,重庆市科委中青年课题8项,重庆市科委重点项目5项,学校科研基金课题8项,累计资助金额700余万元。是全军和全国同类学科中获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资助及资助经费最多的科室之一。发表学术论文670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16部,获科技成果奖6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科室分为神经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临床检查室、实验室。病房空气层流洁净度高,中央空调维持四季温度23摄氏度。24小时提供热水,是病员接受诊治及疗养的最佳选择。科室年收治3500多名病员,年门诊量为20000多人次,急诊1000多人次,每年开展各类手术2800余台。
50余年来,我科教学、科研和神经外科的临床诊治始水平终处于全国、全军领先行列,培养人才遍及军内外各类医疗和管理机构;承担国家、军队各级各类研究课题,已结题的也获得多项成果奖,是全军和全国同类学科中获国家级科研项目、课题资助及资助经费最多的科室之一;救治了无数军队和地方的神经外科病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科室各项医疗、科研指标综合评比傲居全国前十位。
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前身为西南军区总医院外科,创建于1950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实践,学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学科。“十五”以来,在学校和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学科发展迅猛。2002年7月为适应医疗、教学需要,医院将普通外科和肝胆外科整合为普通外科医院,下设肝胆外科、胃肠外科、血管腺体外科、微创外科中心、肿瘤治疗及器官移植实验室。同年,学科被评为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2007年,普通外科医院按建制分为普通外科和肝胆外科。“微创外科培训基地”获批“国家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微创外科中心获评为“国家腹腔镜外科培训中心”。目前我科分为微创外科中心、胃肠病区及乳腺甲状腺血管外科病区,展开床80张,临床诊治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水平。医疗质量不断提高,各项医疗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总部规定的标准。近年来科室人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杨桦教授2007年作为第三军医大学特殊人才从美国密歇根大学引进回国工作后,科室科研水平和综合科技实力明显提高,其中,在肠粘膜屏障功能和外科营养的研究方面达国际领先水平。为使我科科研工作及临床医疗水平更加持续稳定发展,加强基础和临床的结合,开展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同时在消化道肿瘤的综合治疗及腹部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开展科研与临床工作,并从与此有关的科研及临床这两方面进行更深地发展与规划,进一步提升我科的综合实力。
医疗水平
(一)微创外科手术
自20世纪90年代起,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手术,给外科学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由于腹腔镜手术创伤小、病人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很明显,胃肠外科疾病经腹腔镜进行探查或手术治疗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我科的腔镜诊疗技术也日趋成熟,并成立微创外科中心,开展了以下手术:
(1)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2)腔镜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常规甲状腺手术颈部留有切口疤痕,影响美观,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手术领域不断扩大,1997年Huscher首先报道内镜甲状腺叶切除术,取得了较好的美容效果,我们2002.12-2004.5成功施行12例经胸前皮肤切口内镜下甲状腺包块切除术,为西南地区最多的例数
(3)腹部外伤急诊腹腔镜探查术
(4)腹腔镜右半结肠、横结肠、全结肠切除术
(5)腹腔镜肠粘连松解及小肠切除吻合术等
(6)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2007年普通外科所属“微创外科培训基地”获批“国家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微创外科中心”获评为“国家腹腔镜外科培训中心;2002-2008年期间,共举办三次国际腔镜外科新手术演示及研讨会和承办2006年中华医学会腔镜学组年会,参会人员共千余人;先后共举办五期全国腔镜外科培训班(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员近200余名。
(二)特色手术及传统外科手术
(1)胸腹连体婴儿分离:2例病人均获得成功,属国内领先水平,创造了
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2)腹部巨大肿瘤外科治疗;2007年10月,在院领导的直接领导和相关科室的协作下,科室成功切除世界最大腹部实质性间质瘤,中央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作了专题报道,为医院和科室增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3)直肠癌根治术后肛门重建;
(4)胃肠道一层法吻合术在胃肠道重建中的应用;
(5)全胃切除消化道重建。
(三)专科诊治特色
“十一五”期间新开展了乳腺包块Mammmotome微创诊治、乳头溢液乳管镜检查、腹主动脉瘤、血管疾病的介入与手术干预治疗。 乳头溢液、溢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可由多种原因引起,是乳管内疾病的早期表现。乳管镜临床应用,为无肿块乳头溢液的乳管内微小病变提供了内镜诊断方法,以及为乳管内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乳腺包块Mammmotome微创诊治、乳头溢液乳管镜检查是目前乳腺外科发展的方向,尤其是微创手术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未来的发展将进一步朝着微创的方向发展。
(四)临床诊治水平
本学科门诊量年均约37000人次。住院病人数年均逾3780人次。患者除来自重庆地区外,还广泛来自四川、贵州、湖北、云南、新疆、陕西、甘肃、内蒙,甚至浙江、北京等地,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项目达国内领先。2005年医疗毛收入为1072万元,2006年医疗毛收入为1649万元,2007年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医院指定的目标,医疗毛收入达2750万元,2008年医疗毛3900万元,2009年医疗毛收入再创新高,达5100万元。
(五)学术交流
我科与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外科和瑞典皇家医学院外科建立了长期的医疗协作关系并于2007年10月由美方资助我科一名副教授到密歇根大学进行为期1年的学习深造;2008年6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秘书长、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中心大外科主任Mulholland教授专程来到我院与我科进行学术交流、洽谈科研协作与合作研究;2009年4月瑞典卡罗林斯卡皇家医学院Wiren博士专程来到我科访问,洽谈合作事宜。
科学研究
“九五”以来,共获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十余项,获省、部级课题7项和多项校管和院管课题。累计资助金额近800万元,发表科技论文100余篇,获科技成果奖5项,其中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四等奖1项。此外,学科带头人杨桦2007年回国后,被列为所在单位第三军医大学优秀人才重点培养对象,投入25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和科研平台建设,已开展了肠粘膜屏障功能衰竭机理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
1. 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的研究
普通外科已经获得美国国立卫生基金150余万美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重庆市重点课题1项,回国留学人员基金1项。科室现有重庆市有关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名和副主任委员2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肠道粘膜免疫在肠粘膜屏障损伤与修复中的作用。研究各种严重的外科疾病情况下,肠道粘膜免疫改变规律及其在肠粘膜屏障损害中的作用。
2)细胞因子与肠粘膜屏障损害。针对性地对肠粘膜淋巴细胞来源的细胞介素TNF-α、γ-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6等进行研究,以明确这些细胞因子调节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的确切机理。
3)肠粘膜屏障功能损害防治措施的研究。拟开展肠功能衰竭的角子生长因子KGF/KGFR基因治疗,利用KGFR条件性敲除小鼠研究有关肠粘膜损伤机制和治疗措施可望取得创新性成果;通过经肠外或肠内营养途径给予营养因子,筛选出对肠粘膜修复及改善肠功能的生长因子。
2. 光动力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研究
普通外科为国内较早开展光动力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研究机构之一,在PDT的基础研究及PDT治疗胃肠道肿瘤的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多年工作,在国内外杂志发表相关著作数十篇,在国内相关领域有一定影响,为本项目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相关研究3项,同时获得教育部重点光电实验室基金1项及第三军医大学科研基金资助2项。我科主编出版了国内首部激光诊治胃肠道肿瘤专著《胃肠肿瘤与现代激光》。在近期研究中,我们首次提出PDT对结肠肿瘤细胞周期关卡的调控思路,观察了PDT对多个关卡通路的调控,并在实验中得以验证。同时我们观察了基于内源性光敏剂的光动力治疗对结肠肿瘤的抑制作用,表明内源性光敏剂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在胃肠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PDT增效研究也是我科的一项研究重点,我们观察了包括维拉帕米、5-FC等对PDT的增效作用,证明PDT与化学治疗联合应用的可行性。主要开展激光光动力增效机理、新型光敏剂、激光荧光光谱诊断等有关研究。
教学工作
1984年被批准为普通外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被批准为普通外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被评为第三军医大学重点学科;2007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站点。现有主系列人数11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硕士以上占91%,其中博士9人,硕士2人。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
普通外科分别担任八年制、七年制、五年制本科等多个层次的大班课教学任务,“十五“期间,本学科共培养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20名,毕业10名。研究生学位论文均在国家统计源或核心期刊发表。为军内外培养普通外科专科进修生共计近150名,其中相当部分进修生来自重庆市各区县。毕业研究生和结业进修生大多已成为军内外普通外科骨干人才。
2002-2008年期间,共举办三次国际腔镜外科新手术演示及研讨会和承办2006年中华医学会腔镜学组年会,参会人员共千余人;先后共举办五期全国腔镜外科培训班(国家Ⅰ类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培训学员近200余名。
重庆新桥医院肾内科是全军肾脏病中心,重庆是肾脏病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
新桥医院肾内科始建于1970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肾脏病专科之一。1986年成为硕士授权学科、同年主持召开首届全国腹膜透析大会,1987组建西南地区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1988年成为第三军医大学肾脏病中心,2000年成为博士授权学科、全军肾脏病中心、重庆市肾脏病研究所2006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现有医生系列33人:正高5名、副高8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生15名(其中博士后2名、博士14名、硕士4名);护理系列75人:高级1名,中级8名,初级67名(其中研究生学历2名,本科7名,大专68名)。编制床位159张,现代化血液净化设备156台。年肾活检1600余例,年血液透析超过42000人次。收治病人来自30个省市自治区,部分病人来自境外。疑难重症疾病综合诊断救治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新桥医院肾内科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20多年来,为全军各大军区和28个省市的军内外医院培养了近400名高级肾脏病专业技术人才、47名硕士、7名博士,这些同志大多已成为军地肾脏病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获得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部级基金、4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出版专著2部,获专利2项,每年在统计源期刊和外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临床特色】
1.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的鉴别诊断及其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重症肾衰患者透析及其综合救治。
2.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免疫吸附、腹水浓缩回收等。
3.疑难复杂动静脉内瘘手术及其动脉瘤修复术、疑难复杂腹膜透析植管手术及其腹透堵管的修复手术。
4.肾炎: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的鉴别诊断;急性肾炎与急进性肾炎的鉴别诊断;隐匿性肾炎与生理性血尿和生理性蛋白尿的鉴别诊断;各型肾炎的治疗。
5.肾病综合征: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及其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6.肾活检、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的系列检查和评价、ANCA等检查;血尿和蛋白尿的鉴别诊断。
7.中毒性肾病诊治;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治。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是重庆市医学重点学科、中华骨髓库重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全军血液病诊治中心、重庆市血液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全军临床规模最大的血液病专科、国家临床药物研究基地。科室开设专科病床181张,造血干细胞移植层流病床20张。1999年成为西南地区临床血液病学首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1年开始招收博士后研究生。科室医、技、护人员10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主系列人员均具有博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5人。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拥有国内一流设施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空气层流病房、高清晰骨髓细胞形态学图文报告诊断系统;在中国西部地区率先开展塑料包埋骨髓组织病理学诊断、血液肿瘤染色体复杂核型变异检测、耐药基因检测和血小板抗体检测;在重庆地区独家开展CD34+细胞分选移植技术。学科注重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并重,形成了以“造血细胞新来源的探索及其移植重建血液肿瘤造血功能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攻关方向。近5年来,获得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资助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国外SCI论著近30余篇,主编及副主编专著7部。2010年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造血干细胞移植与重建造血功能的系列研究;获军队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医疗成果奖3项;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招收博士后2名,博士生20人,硕士生34人。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临床特色: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肿瘤和恶性实体瘤:在重庆地区率先开展非血缘关系HLA半相合/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血缘关系HLA半相合/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同基因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800余例;病种涉及各种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肿瘤。接受移植的病例数和开展移植技术的难度等方面居重庆市领先地位、国家和军队的先进水平;②血液肿瘤的大剂量化疗;③儿童血液肿瘤的诊治;④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综合治疗;⑤血液肿瘤的生物治疗;⑥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重庆首例;⑦不明原因发热和包块等疑难病症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拥有中国西部地区规模最大、国内设施最先进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百级层流病房20间。1998年开展了重庆市首例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从2001年起,至今已成功开展骨髓移植、外周血细胞移植、脐带血移植等各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800余例。治疗的病种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小细胞肺癌、肺部神经内分泌癌、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克隆氏病、白塞氏病、多发性硬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移植种类包括:非血缘关系供者HLA全相合/半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关系供者HLA全相合/半相合/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纯化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同基因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接受移植的病例数和开展移植技术的难度等方面居重庆市领先地位、国家和军队的先进水平;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 68岁,移植后出仓成功率100%。实施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医疗技术力量、开展的移植病例数量和移植技术的难度等方面居重庆市领先地位、国家和军队的先进水平。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与美国内不拉斯加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开展技术合作,联合创立了《中美合作重庆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多项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分别在欧美专业学术会议、日本血液学年会、亚太地区骨髓移植会议、国际辐射损伤医学应急救援学术研讨会议和中乌国际军事医学研讨会交流。陈幸华主任和张曦副主任当选为两岸三地中华造血干细胞移植合作组组员。
儿童肿瘤绝大部分为血液肿瘤。总体上看,儿童肿瘤的治愈率较高,但必须要有专业化系统正规的治疗。欧美发达国家均开设有儿童肿瘤专业治疗机构,而国内尚缺乏相应的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血液科率先在西部地区开设了儿童肿瘤病房,设置床位20张,针对儿童肿瘤的发病与治疗特点进行科学系统的诊疗,赢得了广大患者的赞誉和信赖。
骨科展开床位260张,2013年年门急诊量6.9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超过7000台次,其中微创手术2000余台,累积完成10000余例。科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3名,培养博士29名、硕士54名。主系列人员外语整体水平高,学术骨干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均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并承担相关课题。骨科以脊柱及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为主要特色,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骨一病区(全军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治疗中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0余例,手术优良率94.3%,并发症率0.6%,复发率3.4%。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不稳及滑脱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1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1%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8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二病区(骨创伤部)
脊柱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6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严重四肢和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骨三病区(脊柱部)
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与非融合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0%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四病区(骨关节部)
复杂髋部畸形功能重建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30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早、治疗例数多、疗效好的单位。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复杂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高屈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镜辅助下关节骨折的微创手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28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1科是全军肾病中心,现为全军重点学科、国务院批准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拥有一流的人才与设备,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与拼搏,已经发展成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国内知名泌尿外科中心,现拥有普通泌尿病房、重症监护病房、碎石机室、膀胱镜室及实验室五部分,每年门诊就诊患者2万余人次,病房常年设120个床位,每年出院病人近4千人次。现有在职医生13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导师2人,博士后2人,博士8人,硕士5人。先后培养博士20余名,硕士40余名。我科在尿动力学及排尿功能障碍、微创泌尿外科技术、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及复杂泌尿系疾病的诊治方面成绩显著。现拥有美国科医人钬激光、德国LISA绿激光、瑞士EMS气压弹道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等大型医疗设备,还拥有多套德国WOLF等品牌前列腺电切镜、膀胱镜、高潮清腹腔镜、尿流动力检查仪、输尿管硬、软镜、经皮肾镜等设备。1984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膀胱肿瘤切除、尿道狭窄内切开植皮术等腔内泌尿外科治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1985年与外校共同研制西南地区第一台水槽式体外震波碎石机。1987年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已行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碎石治疗8千余例,治愈率达90%以上。近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了肾、输尿管、膀胱结石的输尿管镜、经皮肾镜及输尿管软镜技术,结合体外震波碎石治疗,结石的腔镜手术及治疗有效率达98%。学科排尿功能障碍性疾病研究和诊治水平居于国内领先地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面上项目近10项,对尿控基础研究有较高的造诣,学科带头人李龙坤教授主编及参编了中华泌尿外科学会全部有关尿控的4部指南,并主编《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治指南》,研究成果受到欧洲泌尿外科学会官方网站Urosource 专版介绍,并受邀担任2012年国际尿控学会年会“膀胱生理与临床”专题研讨workshop唯一主席,及2013年国际尿控学会年会主题发言,尤其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吊带治疗领先于国内。科室还先后开展了原位可控新膀胱术、保留尿控的前列腺手术、保留性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等,腹腔镜下肾及肾上腺肿瘤根治术、微造瘘经皮肾镜下复杂性肾结石碎石取石术等大型手术治疗复杂泌尿系统疾病。近年来,开展了多项尿失禁的综合诊断治疗工作。我科近5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8项、重庆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中科院先导计划分题1项,其它省部级课题10余项,科研经费1000万元。泌尿外科始终坚持并贯彻“突出重点、增强实力、提高质量、努力发展”的方针,以临床建设为基础,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努力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以全面提高科室的教学、医疗、科研水平。
新桥医院眼科创建于1950年,特邀西南地区眼科创始人、军医大学副校长蒋医民为主任,年门诊病人约4000余人。五十年代蒋医民教授发明用剃须刀做眼内手术,推广至全国并一直运用。六十年代开展白内障、青光眼、斜视等手术;七十年代开展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眶内肿瘤摘除术;八十年代开展角膜移植术、球内异物取出术;九十年代开展了角结膜联合移植、角膜缘移植及羊膜移植术、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羟基磷灰石活动义眼台植入术、激光泪道成形术等手术,2000年始开展了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综合治疗等。现除常规眼科手术外可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并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角膜移植手术等。科室现已拥有价值数百万元的检查和治疗设备;包括手术显微镜、白内障超声乳化仪、激光治疗机、电脑自动视野计、视觉电生理仪、非接触眼压计、同视机、眼底荧光造影机、A/B超、角膜曲率、数码裂隙灯等。其中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威视准分子激光系统、角膜共焦显微镜、眼底荧光造影仪等设备均为国际一流品牌,在重庆地区处于顶尖地位。
经过历代眼科工作者的不断努力,现科室已走在了西南地区眼科的前列,并输出了大量技术骨干。科室现有医生11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讲师4名,医师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2名,主管技师1名。护理工作人员 名,其中主管护师 名。科室医生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待病人如亲人;在理论上不断学习,始终与国内、外学科前沿保持一致;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每一台手术都力求完美,每一位病人都悉心治疗。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强,耐心细致,深受患者好评。现开展床位34张,年收治病人1000余人,手术1000余余台次,年门急诊30000余人次。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妇产科是医院专科中的重点学科,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齐全,能实施各种妇产科诊疗技术,享有较高知名度,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医院,1999年创建了全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在医疗、科研及教学上面取到了相当的成绩。
妇产科医疗工作:分为妇科和产科两大部分。
新桥医院妇科提倡综合救治、高疗效、少创伤、不留痕的手术治疗原则,手术操作具有快速,切口小,出血少,预后佳的优点。熟练掌握了妇科各项技术,包括妇科开腹手术、阴式手术、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技术以及血管介入技术,综合应用各项技术开展各种普通妇科手术和妇科恶性肿瘤的根治术和超根治术,开展各种途径的化疗,首创腹腔镜下反式子宫切除术,保证了不伤及卵巢血供的情况了行全子宫切除,相比其他术式,更好的保留了卵巢功能。结合血管介入先进技术,对妇科恶性肿瘤或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殖器官和生殖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开展了宫颈癌根治术同时行阴道重建术,使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得到提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和药物治疗、各种复杂生殖道畸形的整形、生殖道瘘的修补、盆底修补、子宫脱垂等的治疗方面卓有成效。电视腹腔镜和宫腔镜治疗卵巢良性肿块、内膜异位、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病变等方面也相当令人满意。同时进行辅助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使患者在告别生理病痛的同时达到了心理上的完满状态。
新桥医院产科历史悠久,1996年被国家卫生部命名为爱婴医院,具有完善的产前诊断保健系统,指导孕期保健、孕期用药,对孕期出现异常情况及早诊断及处理,开展了孕期血清学筛查、唐氏综合症筛查、系统三维超声等,确保,为生育一名健康聪明的宝宝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指导。对高危产科的综合救治有独到的经验,对高危产科,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等疾病的诊治上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诊治系统,结合血管介入技术,对危重产科,尤其是产前、产后出血(包括中央性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综合救治上,不仅强调保全生命,更强调在挽救患者生命的同时保留生殖器官及生殖功能。
科研工作:共获得重庆市级及校级、院级科研项目数十项,获得科研经费数十万元,在妇科肿瘤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新技术的研究中,对妇科肿瘤的发病机制以及保留女性生殖系统器官及功能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腹腔镜下反式子宫切除术获得了新技术成果三等奖,在高危产科以及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的研究上,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得进展,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国际SCI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
教学工作:承担了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八年制和医学影像五年制的课程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2名教员获“优秀教员”称号,1名教员被授予“教学明星”,2007年教研室被评为“优秀教学先进集体”。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学教研室)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创建于1965年,经过几代人近四十余年来的不断努力和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年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现为重庆市卫生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建设专科单位;科室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门诊和病房,病房展开床位32张;由于精湛的医术、显著的疗效、高尚的医德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在本地区具有极高的声誉。
科室依托临床搞科研,先后参研省、部级课题三项,科研主攻方向对心阳虚的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心肌病的一般发病规律、治疗原则及风湿病的发病以肾虚为主的理论,并对妇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提出、筛选出了数张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先后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6部。
科室承担每年五年制本科学员的教学任务,2008年开始新承担八年制教学任务,现有医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1人;曾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中医药康复保健优秀人才、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科学技术带头人等荣誉;获评重庆市医者仁心奖、重庆市市民推荐十佳好医生、重庆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科室位于第三住院部19楼,共有病床32张。科室内治疗及教学设施完备,各种设备配有网络系统、多媒体教材教具;配有中药标本、中药图片、针灸针、火罐、TDP灯、电针仪、人体模型、三伏贴等,完全满足医疗教学需要;另配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设备、MP3、U盘、DVD刻录机、光盘、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等;并配有完整成套的煎药机系统、肠疗仪、熏蒸仪等治疗设备。
中药标本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名,从事中药标本实习工作多年,有着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中药标本室作为中药教学实习基地,宗旨和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中药教学大纲的要求,承担中药标本实习任务。
本学科目前主要开展业务及研究情况
1、心血管疾病: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我科辨证施治结合运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针灸、放血疗法、拔罐、肠疗、中药熏蒸、中药湿敷等手段,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副作用少,住院治疗时间短,减少了住院频率,降低病死率。
2.内分泌疾病:
科室在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同时,辨证使用中药灌肠、针灸、放血疗法、拔罐、肠疗、中药熏蒸、中药熏洗、中药湿敷等手段,在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方面,在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在控制疾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方面疗效显著。
3.外周神经系统疾病:
科室在大量理论研究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面瘫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病人的病程明显缩短,后遗症状减轻,我科基于为广大患者服务的理念,拟开展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
4.治未病: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三九贴敷”与“三伏贴敷”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中医学将之归纳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九—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我可结合本地患者体质及气候特点开发出在呼吸、消化、风湿及妇科四个方面的穴位调敷治疗方案;并在病房率先开展中医体质辨证分析,指导患者平时养生调护。
5.肠疗
为配合门诊工作,我科开展了大肠水疗业务,针对适应症患者进行肠疗,约40人次/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好评。
6.针灸治疗
科室长期开展针灸治疗,拥有多名经验丰富医师,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带状疱疹、骨关节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效果反映良好。
科研方向:
科室确立以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中医外科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探讨各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展开基础及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式同时,配合现代科技,对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治疗机制及药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高原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以及妇科不孕症的临床研究,选择与中医、针灸学科交叉、融合的临床医学、药学、影像学等学科,立足临床进行相关研究。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创建于1953年,现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有医护工作人员42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3人,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卫勤一体的重点科室之一,现由邓安春副教授主持科室工作。
科室拥有耳科手术显微镜、高清鼻内镜、高清电子喉镜、二氧化碳激光、前庭功能检查系统、低温等离子治疗系统和睡眠呼吸监测系统等一系列的先进诊断、治疗仪器,配备有符合国际标准的纯音测听室、电声屏蔽室、小儿行为测听室等。全年门、急诊约7万人次,可以诊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及各类疑难杂症,开展鼻内镜手术、喉显微手术、鼾症手术、严重颈段气管狭窄一期切除整复术、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切除+颈部皮瓣整复术、鼻内镜下鼻前颅底肿瘤切除术、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歪鼻及鼻中隔偏曲矫正一次性完成的全鼻整形术,以及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人工听骨植入、面神经减压等为代表的各类手术,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的诊断和手法复位治疗、经鼓膜入路或耳后入路给药治疗顽固性眩晕和突发性耳聋耳鸣、遗传性聋病的基因诊断以及佩戴助听器辅助声信息治疗耳鸣等业务。
病房展开床位34张,科室医疗年毛收入达5000万元。根据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式,结合实际情况,该教研室力争“十三五”末将学科发展成为在某项技术、临床或科研领域里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而医疗、教学、科研全面进步,实现军队(重庆)先进、国内知名,全面提高科室知名度,扩大科室影响力,逐步缩小与国内该学科一流水平的差距。
为此,教研室将加强国内高水平学术和专项技术的学习交流,建立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引进医疗、科研骨干,培养亚学科带头人,使学科有专职科研人员,团队层次分明,传帮带,发展有后劲。
骨科展开床位260张,2013年年门急诊量6.9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超过7000台次,其中微创手术2000余台,累积完成10000余例。科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3名,培养博士29名、硕士54名。主系列人员外语整体水平高,学术骨干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均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并承担相关课题。骨科以脊柱及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为主要特色,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骨一病区(全军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治疗中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0余例,手术优良率94.3%,并发症率0.6%,复发率3.4%。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不稳及滑脱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1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1%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8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二病区(骨创伤部)
脊柱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6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严重四肢和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骨三病区(脊柱部)
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与非融合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0%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四病区(骨关节部)
复杂髋部畸形功能重建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30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早、治疗例数多、疗效好的单位。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复杂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高屈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镜辅助下关节骨折的微创手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28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国家重点学科,重庆市高校重点学科,中国抗癌协会肺小结节诊治中心,重庆市胸部肿瘤微创治疗中心,博硕士学位授予点学科。
第三军医大学胸心外科学由我国胸心外科的开拓者吴英恺教授等创建于1944年,于1944年施行了我国第一例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是国内最早开展胸心外科手术的科室培养之一.之后经徐日兴、刘欲团、钟伯龙等教授的艰苦努力,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食管和肺脏手术。1959年开展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1964年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了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为中国胸心血管专业外科的创立和早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胸外科,成立于1952年,为国务院最早批准的胸心外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1953年即开始肺和食管手术,是国内最早开展胸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以食管外科、肺外科、重症肌无力外科及胸腔镜微创外科为主攻方向。形成鲜明特色和国内领先优势。科室本着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并重的原则,先后开展了胸部肿瘤的微创手术、晚期肺癌扩大化手术治疗、慢阻肺肺减容术、颈段食管癌根治、纵隔巨大肿瘤切除、婴幼儿胸壁巨大肿瘤切除及新生儿先天性膈疝修补等国内外高难度手术。并已施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 。
目前胸外科拥有正副教授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主治医师、讲师10名,医师,科研人员及护士等其他人员50余人。全科医师均具有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获军队及重庆市成果奖10项。其中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3项,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5项,承担国家 军队和重庆市科研课20余项,在《Surgery》《Anal of Surgery》等外科学领域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40余篇。
胸外科目前拥有手术机器人、电视胸腔镜、呼吸机等大型设备,设备总值5千万余元。展开床位80张,监护床位20张,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月平均住院基础人数400人次,年收治量5000人次,年手术量1500余台次。手术均由教授及高级职称医师把关,亲自主刀手术及处置术后并发症。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手术病人年龄范围不断扩大,最小年龄为出生2小时的新生儿,最大年龄为86岁高龄老人。手术并发症极低,手术质量及手术例数居西南地区及重庆市前列。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学教研室)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创建于1965年,经过几代人近四十余年来的不断努力和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年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现为重庆市卫生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建设专科单位;科室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门诊和病房,病房展开床位32张;由于精湛的医术、显著的疗效、高尚的医德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在本地区具有极高的声誉。
科室依托临床搞科研,先后参研省、部级课题三项,科研主攻方向对心阳虚的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心肌病的一般发病规律、治疗原则及风湿病的发病以肾虚为主的理论,并对妇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提出、筛选出了数张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先后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6部。
科室承担每年五年制本科学员的教学任务,2008年开始新承担八年制教学任务,现有医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1人;曾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中医药康复保健优秀人才、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科学技术带头人等荣誉;获评重庆市医者仁心奖、重庆市市民推荐十佳好医生、重庆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科室位于第三住院部19楼,共有病床32张。科室内治疗及教学设施完备,各种设备配有网络系统、多媒体教材教具;配有中药标本、中药图片、针灸针、火罐、TDP灯、电针仪、人体模型、三伏贴等,完全满足医疗教学需要;另配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设备、MP3、U盘、DVD刻录机、光盘、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等;并配有完整成套的煎药机系统、肠疗仪、熏蒸仪等治疗设备。
中药标本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名,从事中药标本实习工作多年,有着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中药标本室作为中药教学实习基地,宗旨和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中药教学大纲的要求,承担中药标本实习任务。
本学科目前主要开展业务及研究情况
1、心血管疾病: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我科辨证施治结合运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针灸、放血疗法、拔罐、肠疗、中药熏蒸、中药湿敷等手段,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副作用少,住院治疗时间短,减少了住院频率,降低病死率。
2.内分泌疾病:
科室在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同时,辨证使用中药灌肠、针灸、放血疗法、拔罐、肠疗、中药熏蒸、中药熏洗、中药湿敷等手段,在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方面,在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在控制疾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方面疗效显著。
3.外周神经系统疾病:
科室在大量理论研究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面瘫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病人的病程明显缩短,后遗症状减轻,我科基于为广大患者服务的理念,拟开展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
4.治未病: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三九贴敷”与“三伏贴敷”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中医学将之归纳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九—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我可结合本地患者体质及气候特点开发出在呼吸、消化、风湿及妇科四个方面的穴位调敷治疗方案;并在病房率先开展中医体质辨证分析,指导患者平时养生调护。
5.肠疗
为配合门诊工作,我科开展了大肠水疗业务,针对适应症患者进行肠疗,约40人次/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好评。
6.针灸治疗
科室长期开展针灸治疗,拥有多名经验丰富医师,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带状疱疹、骨关节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效果反映良好。
科研方向:
科室确立以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中医外科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探讨各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展开基础及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式同时,配合现代科技,对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治疗机制及药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高原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以及妇科不孕症的临床研究,选择与中医、针灸学科交叉、融合的临床医学、药学、影像学等学科,立足临床进行相关研究。
新桥医院儿科始建于1954年,198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儿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1999年被总后勤部批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计划生育优生优育技术中心”;2005年被重庆市劳动局批准为“育婴师培训基地”;2007年被重庆市卫生局批准为“重庆市儿童脑病研究中心”。现有教授及副教授8名,博士5名,硕士8名。人员年龄及学历结构层次合理,发展空间大。
儿科病区共展开床位52张,设有儿科普通疾病区,新生儿室和脑损伤康复病区。拥有婴儿呼吸机、长颈鹿早产儿孵箱、经皮血气分析、微量血气生化分析仪、多导睡眠脑电图、S-E-T悬吊运动治疗系统等先进设备,对新生儿疾病,儿童重危疾病,发育期脑损伤及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救治水平居全国领先水平。
二、临床特色及优势
★发育期脑损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拥有全面的儿童神经发育评估系统,可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个体化的体智能评估,早期发现脑损伤及神经行为发育异常并进行早期干预,促进正常化。
★高危新生儿的救治与院后发育支持 对早产儿、高危新生儿的救治水平达西南地区先进水平,并在国内最早开展了高危新生儿院后发育追踪评估及指导。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诊治 科室拥有先进的视频、动态、多导睡眠脑电检测系统、评估系统及PT、OT、ST、SET、针灸、推拿等全面的现代康复技术,在儿童脑瘫评估及康复,儿童癫痫、睡眠及发育行为问题的诊治方面达国内先进水平。
★儿童危重疾病救治 拥有先进的急救设备和技术条件,重危抢救成功率达98.8%。承担了4例“联体儿”,2例“异位心”患儿和全国首例“双头女婴”的术前术后诊治,擅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后的重症感染、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肺动脉高压的救治。
★儿童哮喘的诊治 对儿童哮喘规范化诊断、治疗、长期随访管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矮身材及性早熟的诊治 对儿童矮身材、性早熟的诊治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研方向
发育期脑损伤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高危新生儿的救治与院后发育支持;
哮喘发病的免疫机制;
科研成果:
儿科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国家计生委课题、全军计生委课题和重庆市课题等20余项,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相关论著70余篇,其中SCI论著4篇。先后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5次,举办育婴师培训班近30期。出版《实用儿科临床治疗学》、《儿童抚育纲要》、《婴幼儿感觉-运动障碍的评估与干预》和《育婴师培训教材》4部专著以及《新生儿脑损伤的早期发现与追踪》、《婴幼儿口腔功能异常的早期评价与干预》、《脑瘫物理治疗》、《婴幼儿游泳与抚触》等电视教材4部。
护理特色
科室现有护理人员34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护师9名,参与了4例“联体儿”、2例“异位心”患儿和全国首例“双头女婴”的术前术后护理,在早产儿、高危新生儿及危重患儿的护理方面成绩卓越。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产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始建于80年代,独立于2003年,同年获准为整形外科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7年随医院外科学整体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1年7月获准为整形外科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3年获重庆市卫生局批准成为“重庆市美容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负责全市的美容外科质量标准的具体制定和辅助监管。目前整形美容科共有专职医务人员26人,其中获得博士学位4人,获得硕士学位5人,本科学历以上共有17人。由住院病房、门诊激光美容单元,门诊独立手术室单元组成。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秉承“三甲”医院高水准、以“用心成就美丽”服务理念。全面开展乳房整形术、吸脂瘦身术、重睑术、面部整形手术、鼻部整体雕塑、面部年轻化手术、激光祛斑痣、激光祛疤、激光脱毛、光子嫩肤、耳部整形修复术、唇部整形术、妇科整形、腋臭治疗、瘢痕综合治疗、体表先天畸形的整复等多项整形美容项目,为不同需求的患者做到全方位的服务。
重庆新桥医院内分泌科创建于1975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建设,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科室拥有一批造诣颇深的专家队伍。现在展开病床72张,年门诊人数约50000人次,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次,住院治愈好转率98.5%,抢救成功率99.6%。科室拥有现代化的电化学发光仪、骨密度仪、血管多普勒等多台检查设备,获得医疗成果多项。十五”期间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5年来在国内外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近年来,科室荣获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各1项。
科室以临床医疗为主要工作重点,在抗甲状腺药物结合球后注射、球后放疗治疗甲亢性恶性突眼、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合理选用口服降糖药以及利用基因重组胰岛素强化治疗糖尿病、采用表皮生长因子结合中药治疗糖尿病皮肤溃疡和糖尿病足等方面疗效显著,在西南地区首屈一指。对痛风、肾上腺疾病、单纯性肥胖、更年期综合征等其它内分泌疾病的治疗也有独特的见解,而且效果明显。科室还每周定期举行糖尿病知识讲座,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合理用药以及生活、工作中的有关卫生保健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内分泌科分病区和实验室两部分。现有科技人员31名,其中医教研系列15名,医技系列4名,护理系列12名,副高职3名,中级6名,初级22名。
历年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1981年,于国内率先开展甲亢突眼球后注射治疗。
◆1990年,开展糖尿病足特色临床治疗;
◆1991年,开展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
◆1992年,开展地塞米松注射治疗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1997年,与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联合实施西南片区首例胰、肾联合移植,共开展3例,均获成功,该项目后获2002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
◆2000年,于国内率先开展甲亢突眼球后注射联合球后放射治疗,吸引并治愈大量患者,该项目后获2007年度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2008年,开展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介入治疗。
骨科展开床位260张,2013年年门急诊量6.9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超过7000台次,其中微创手术2000余台,累积完成10000余例。科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3名,培养博士29名、硕士54名。主系列人员外语整体水平高,学术骨干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均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并承担相关课题。骨科以脊柱及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为主要特色,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骨一病区(全军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治疗中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0余例,手术优良率94.3%,并发症率0.6%,复发率3.4%。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不稳及滑脱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1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1%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8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二病区(骨创伤部)
脊柱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6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严重四肢和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骨三病区(脊柱部)
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与非融合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0%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四病区(骨关节部)
复杂髋部畸形功能重建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30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早、治疗例数多、疗效好的单位。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复杂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高屈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镜辅助下关节骨折的微创手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28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男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重庆新桥医院肿瘤科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1988年新成立的科室。经过20年的风雨拼搏,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为医院、学校,乃至全军的重点科室之一,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惟一的肿瘤诊治研究所。回顾20年的历程,科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只有十几人的小科室发展到拥有近百人的庞大队伍;从只有四十几张病床,只能进行单纯化、放疗发展到同时收治近二百名患者,百余种疾病及多种治疗方法并用的“肿瘤医院”;从无科研课题、无高层次论文和高等级科研成果发展到获得国家近千万课题资助、获得多项军队和省部级二等以上的奖项、发表20余篇SCI收录的国外论文。肿瘤科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潮,进行了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室在科学发展轨迹上加速发展,特将建科以来的进步与发展、经验与教训总结如下:
一、 科室概况
1984年,医院抽调时任普通外科医师王卫东,组建并负责放射治疗室,隶属放射科。1988年组建化疗科(无建制)。1990年,由化疗科和放疗室及一部分激光肿瘤治疗人员合并独立建制为全校肿瘤中心,1995年7月被总后卫生部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同年11月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1999年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药理基地肿瘤学专业点, 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5年由全军肿瘤诊治中心晋升为全军肿瘤诊治研究所。建所以来,学科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病区已由建所时的2个增加到3个,年收容病员增加1000余人次,医疗毛收入增加1倍,今年将突破4000万元;在2005年获1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近年来在读博士生主译、出版专著1部,获全国科普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药学优秀博士论坛资助各1名;科研能力进一步增强,获得包括国家“863”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和青年基金及军队和重庆市重点(攻关)项目等多类科研课题29项,发表SCI收录的国外论文2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
二、 学科发展轨迹
(一)起步、打基础阶段(1995年以前)
从1988年,特别是1990年由放疗室和化疗科合并为肿瘤中心到1995年被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的几年是科室起步、打基础的时期。此阶段先后有徐维帮、张楚毅二位主任领导科室工作,开展了化疗、放疗、中医辅助治疗、激光治疗及简单的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当时,科室的优势是具有重庆市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等放疗设备,在重庆市有一定影响。科室也积极培养人才,送李德志等业务骨干到医科院肿瘤医院等国内顶尖专科医院学习并带回技术;送年轻医生读研究生深造;请外地知名教授,如樊代明、余子豪、于金明等来院讲课等方式为科室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此阶段科室尚无国家级课题和高层次的奖项,仅毕业3名研究生。
(二)蓄势待发,迅速成长阶段(1995-2005年)
1995年批准为全军肿瘤中心至2005年被批准为全军惟一的肿瘤诊治研究所的10年是科室蓄势待发,迅速成长的阶段。此阶段科室中年一代迅速成熟,挑起科室学术带头人的大梁;年轻一代大多博士毕业,3人留学美、英1年以上并按时回所工作。特别是1999年1月陈正堂主任担纲肿瘤科主帅以来,科室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科室先后招收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生25名,其中2名博士毕业后出国留学就读博士后,完成学业后回科工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15项,发表国外SCI文章4篇。1996年12月陈正堂教授获得我科第一项国家自然基金资助10.5万元,2002年陈正堂教授首发SCI收录的国外文章(影响因子2.905),2005年朱波博士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1999年挂靠招收博士研究生;2000年通过军队医学专科中心复审;2001年被批准为国家药理基地肿瘤药理临床试验点;2002年被重庆市卫生局批准为重庆市肿瘤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和肿瘤研究所;2003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先后成为重庆市肿瘤专委会和全军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成为名副其实的“肿瘤治疗中心”。
(三)蓬勃向上、走向辉煌阶段(2005年以来、以后---)
2005年批准建所以来,学科的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师资强大桃李争芳;医疗收入稳步提高;科研硕果累累。特别是国家863课题的获得,开创了我院拿国家级大课题的先河。此阶段科室年轻一代迅速成长,涌现出一大批35岁左右的科研、教学及临床的中坚力量。科室人才队伍整齐,形成蓬勃向上的大好局面。
1教学:作为肿瘤学硕、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建所以来,已招收硕士研究生8名(累计38名),毕业13名(累计40名);招收博士研究生12名(累计37名),毕业16名(累计23名)。近三年在读博士生主译、出版专著1部(341千字,2006年8月,人民卫生出版社),获全国科普论文一等奖和全国药学优秀博士论坛资助各1名;近三年毕业和在读研究生以(并列)第一作者发表SCI收录的国外论文10篇;获省部级以上课题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或青年基金项目7项。毕业研究生和结业进修生大多已成为军内外肿瘤学骨干人才。已主办全军肿瘤学继续教育学习班1期(2007);主办了第七届全军肿瘤学大会,学员和参会代表共300多名。
2 医疗:2005年建所以来,主要医疗指标保持军队同专业前列,并持续增长,尤以06年9月拓展1个病区后,增长更为显著。年门诊人次(含门诊放疗):06年、07年分别为22669和22893,今年预计达26301;床位增加到120张,床位周转次数23.78,使用率达115.27%;年收容量: 06年、07年分别为2131和2442人次,今年预计达3190为人次;收治疑难危重病人的比例在14%以上,近3年平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为81.9%。医疗毛收入06年、07年分别为2172和2821万元,今年上半年已超06年全年总量,达2176万元,预计全年近4500万元。近3年共接收进修生37人,其中军内进修生18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受命派2人赴灾区接收伤员,执行卫勤保障任务;长期技术帮带解放军107医院和211医院肿瘤科;是重庆驻军军以上干部保健、治疗定点单位。近3年继续保持市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单位”,无医德医风违纪投诉,未发生医疗事故,患者满意度≥97%,06年、07年连续获学校年度先进单位。
3科研
(1) 近3年承担和开展的主要科研项目
“十一五”以来在研科研课题情况
序号 课题名称 编号 负责人 起止时间 经费(万元) 类 别
1.Th17细胞分化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波 2009-2011 60.0 市杰青
2.Egr-2在Th17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朱波 2009-2011 35.0 NSFC
3.IDO(+)树突状细胞在肺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谢启超 2009-2011 18 NSFC(青年)
4.Epo/e9-hTERTp“分子开关”调控ATLF-sLAY嵌合毒素表达对人肺腺癌及其淋巴转移通路的双重靶向杀伤研究 卓文磊 2009-2011 20 NSFC(青年)
5.miRNAs在肺腺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靶向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2007AA02Z129 陈正堂孙建国 2008-2010 90.0 863课题
6.乳腺癌干细胞miRNAs功能分析及其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研究 30772108 孙建国 2008-2010 28.0 NSFC(面上)
7.Bmi-1基因调控通路关键分子在肺腺癌相关细支气管肺泡干细胞恶性转化中的作用研究 30772144 胡义德 2008-2010 28.0 NSFC(面上)
8.巨核细胞Para-apoptosis影响血小板生成机理初步研究 CSTC, 2007BD 5018 李启明 2008-2010 市面上
9.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乳腺癌HER-2/neu基因扩增的临床应用研究 卫生部科研基金课题(WKJ2007-3-001)子课题 陈正堂 2007-2009 50.0 卫生部科研基金
10.肺腺癌干细胞特征性miRNA的筛选及其功能初步鉴定 30672076 陈正堂孙建国 2007-2009 28.0 NSFC(面上)
11.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筛选及其逆转癌干细胞恶性表型的分子设计 06G069 陈正堂孙建国 2006-2008 30.0 军“十一五”攻关
12.辐射伤员辐射生物剂量评估新技术研究 06G068 胡义德 2006-2008 30.0 军“十一五”攻关
13.乳腺癌干细胞MiRNA的筛选及抑癌MiRNA逆转细胞恶性表型的研究 2005038478 孙建国 2006-2007 1.0 博士后基金
14.肺癌微转移预警基因表达模式筛选及应用研究 CSTC, 2005BA 5006 陈正堂 2005-2008 20.0 市重点
15.TRAG-3肿瘤抗原CD4+T细胞表位的鉴定及其在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200776 朱波 2005-2008 60.0 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资金
16.放疗启动MIP-3 alpha基因治疗激发抗肺癌免疫应答的实验研究 30400407 段玉忠 2005-2007 24.0 NSFC
17.Bmi1基因在肺腺癌干细胞样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 CSTC, 2005BB 5268 胡义德 2005-2007 5.0 市面上
18.TRAG-3抗原为靶标的新型肿瘤疫苗治疗肺癌的实验研究 30300150 朱波 2004-2006 21.0 NSFC(面上)
19.肺腺癌A549细胞LYVE1基因沉默对其经淋巴道转移影响 30371586 陈正堂 2004-2006 20.0 NSFC(面上)
20.构建放射诱导的NO同步放大基因电路调控HSV-TK基因表达及其生物效应 30300097 王卫东 2004-2006 18.0 NSFC(面上)
注:NSF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体字栏为建所以来新获得的项目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中医学教研室)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创建于1965年,经过几代人近四十余年来的不断努力和进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年门诊量达4万余人次,现为重庆市卫生局重点中西医结合建设专科单位;科室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针灸门诊和病房,病房展开床位32张;由于精湛的医术、显著的疗效、高尚的医德得到了患者及社会的高度评价,在本地区具有极高的声誉。
科室依托临床搞科研,先后参研省、部级课题三项,科研主攻方向对心阳虚的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心肌病的一般发病规律、治疗原则及风湿病的发病以肾虚为主的理论,并对妇科病的发病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分析,提出、筛选出了数张临床行之有效的方剂,受到同行的高度评价,先后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参编学术著作6部。
科室承担每年五年制本科学员的教学任务,2008年开始新承担八年制教学任务,现有医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3人,博士后1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学士学位1人;曾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全国中医药康复保健优秀人才、重庆市名中医、重庆市首届优秀青年中医、重庆市科学技术带头人等荣誉;获评重庆市医者仁心奖、重庆市市民推荐十佳好医生、重庆市学雷锋先进个人等称号。
科室位于第三住院部19楼,共有病床32张。科室内治疗及教学设施完备,各种设备配有网络系统、多媒体教材教具;配有中药标本、中药图片、针灸针、火罐、TDP灯、电针仪、人体模型、三伏贴等,完全满足医疗教学需要;另配有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设备、MP3、U盘、DVD刻录机、光盘、笔记本电脑、激光打印机等;并配有完整成套的煎药机系统、肠疗仪、熏蒸仪等治疗设备。
中药标本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名,从事中药标本实习工作多年,有着良好的基础知识和教学能力。中药标本室作为中药教学实习基地,宗旨和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根据中药教学大纲的要求,承担中药标本实习任务。
本学科目前主要开展业务及研究情况
1、心血管疾病: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我科辨证施治结合运用中药汤剂口服、中药灌肠、针灸、放血疗法、拔罐、肠疗、中药熏蒸、中药湿敷等手段,在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力衰竭等方面取得显著疗效,副作用少,住院治疗时间短,减少了住院频率,降低病死率。
2.内分泌疾病:
科室在总结既往工作经验同时,辨证使用中药灌肠、针灸、放血疗法、拔罐、肠疗、中药熏蒸、中药熏洗、中药湿敷等手段,在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内分泌失调等疾病方面,在缓解患者痛苦同时,在控制疾病进展、降低不良反应方面疗效显著。
3.外周神经系统疾病:
科室在大量理论研究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针药联合治疗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面瘫等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病人的病程明显缩短,后遗症状减轻,我科基于为广大患者服务的理念,拟开展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规范化治疗。
4.治未病: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顺应四时特性的一种“内病外治”疗法。“三九贴敷”与“三伏贴敷”是防治“冬病”相辅相成的治疗体系,中医学将之归纳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九—三伏交替贴敷,阴阳互补,有序循环,共同纳入防治“冬病”的治疗系统。主要适用于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也可用于反复发作、冬季加重为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寒证的其他疾病。我可结合本地患者体质及气候特点开发出在呼吸、消化、风湿及妇科四个方面的穴位调敷治疗方案;并在病房率先开展中医体质辨证分析,指导患者平时养生调护。
5.肠疗
为配合门诊工作,我科开展了大肠水疗业务,针对适应症患者进行肠疗,约40人次/月,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受到患者好评。
6.针灸治疗
科室长期开展针灸治疗,拥有多名经验丰富医师,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带状疱疹、骨关节病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效果反映良好。
科研方向:
科室确立以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妇科疾病、中医外科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在探讨各科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疗效及副作用方面展开基础及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中医治疗方式同时,配合现代科技,对于疾病发展过程,相关治疗机制及药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高原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以及妇科不孕症的临床研究,选择与中医、针灸学科交叉、融合的临床医学、药学、影像学等学科,立足临床进行相关研究。
新桥医院口腔科成立于50年代建于那初期,当时仅进行口腔和牙齿的疾病门诊治疗,70年代初设立口腔颌面外科病房,开展颌面外科学手术治疗和临床研究。担任中华医学会理事、重庆市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委员、军队口腔医学专业委员会副委员、军队牙病防治专家组委员、重庆市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牙病防治指代组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创伤专业学组委员单位、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委员单位。三次荣立集体三等功,被表彰为解放军后勤部优秀服务先进单位、优秀服务白求恩杯。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正、副教授6名,讲师、主治医师2名;博士3名,硕士12名;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3名。承担各层次的教学任务,已招收和培养研究生22名。
目前科室临床医疗规模在军队大型综合性医院排名第2(解放军301总医院第1),在重庆市大型综合性医院排名第1,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收治病人量和手术量在重庆市同行中获得了肯定。在国外SCI收录杂志发表论文数和获得的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数量在重庆市同类学科中居于领先地位。已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数量在市内同类学科中也居于首位。我科是重庆市能培养口腔颌面外科博士及硕士研究生的唯一单位,自2001年以来,已招收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7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一五”、“十一五”、教育部、重庆市等多项科研课题。追踪国内外颌面创伤救治、头颈部肿瘤治疗的新理念、新方法,开展口腔颌面外科各类疾病的临床治疗。
口腔科分为口腔科门诊及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两个部分。科室口腔诊疗椅位29张,病房床位36张,设备总值超出800万元人民币。年门诊诊治患者约25,000人次,病房收治患者近1,000人次。
口腔科门诊:能够进行各种常规和疑难牙齿和口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龋病、根尖周病、牙龈病、复杂牙周炎、牙松动和口腔颌面部感染的治疗,牙缺损、牙缺失和残冠、残根的治疗,各种烤瓷牙、金属牙、树脂牙和牙美容、牙种植治疗,各种年龄段牙不齐的矫正(正畸)治疗。同时开设“口腔颌面颈部肿瘤”和“口腔颌面整形”专家门诊。
口腔颌面外科病房:除常规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手术和非手术治疗外,还成功完成大型颅颌面创伤救治、颌面部复杂陈旧性骨折手术的治疗、颈部大血管损伤手术治疗、颌面部畸形的正颌外科手术、面部组织缺损的整形修复手术、中晚期口腔癌、颌骨及腮腺恶性肿瘤联合根治手术、颈动脉体瘤的手术治疗、颅面外科手术治疗等多种高难度外科手术治疗。诊断及治疗范围包括口腔颌面颈部的创伤、肿瘤、整形等方面。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营养科营养科前身为营养食堂成立于1952年,隶属医院后勤部门;1992年正式建立营养科,行政归属院务部,业务归属医教部。2001年划归为联合片区医技科室,隶属医教部;2007年划归为专科片区科室,隶属医教部;这些年来得到了医院的大力支持,发展较快。科室现有工作人员共15名,其中医学博士1名,医学硕士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医师2名、营养师(士)6名,营养护师(士)3名,后勤人员2名。我院临床营养科是中国医师协会临床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军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重庆市营养学会副理事长、临床营养专业主任委员、重庆市预防医学会营养与食品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单位,也是重庆市医学营养研究中心临床部。
科室主要从事临床营养治疗工作,负责全院病人的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咨询以及药膳食疗。近几年来,我科临床会诊量位居全院前3名,去年位居第一,达到7600余例。
营养科拥有先进的静脉营养配制中心,早在2002年建立万级洁净标准到静脉营养配制室,配备有百级净化操作台,后又添加医用空气消毒设备;2004年在药剂科大楼层流楼,按GMP要求建立超过40M2的静脉营养配制中心。2010年通过医院军字1号网建立营养师工作站负责处理全院营养医嘱。2013年初医院决定我科整体搬迁至医技楼四楼整层楼,总面积达500平方米。配备有层流间百级静脉营养配制中心,包括库房、摆药准备间一更衣间、二更衣间、和百级净化配制间。负责医院所有临床科室的“全合一”三升袋静脉营养配制,目前每天“全合一”静脉营养支持的重症病人30例左右。有层流间万标准肠内营养配制室,配备有两台肠内营养液无极变数自动包装机,能配制出适合各种疾病使用的管饲营养液。目前每天肠内营养支持病人100余例。肠外与肠内营养联合治疗在2008年抗震救灾中抢救马元江等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营养拥有先进的营养软件,能科学快捷的计算出各种疾病的饮食配方。目前已开展治疗饮食、试验饮食30多种。早在1993年,我们率先在西南地区开设营养门诊,至今已为3万多名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了营养咨询和饮食营养配方。后勤社会化后我们监管营养食堂,坚持餐前尝检制度,严把食品卫生、饮食质量关,保证了治疗饮食的质量,有效的预防了食物中毒的发生。
人体成分分析室配备有Inbody S20 人体成分分析仪,应用于住院和门诊患者营养评估。
从1997年开始,我们承担营养学专业硕士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护理本科、大专班等多层次的临床营养学教学任务。并完成2009年重庆市教委教改课题1项。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部支撑课题子课题1项,重庆市科委营养与食品安全重点项目1项,在研经费110余万元。近些年来共发表相关论文4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
近几年来,科室先后获得:全军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第三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第三军医大学先进集体、医院医德医风先进集体、医院巾帼建功先进单位。荣立个人三等功3人次。
骨科展开床位260张,2013年年门急诊量6.9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超过7000台次,其中微创手术2000余台,累积完成10000余例。科室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3名,培养博士29名、硕士54名。主系列人员外语整体水平高,学术骨干均有国外留学经历,均有明确的科研方向并承担相关课题。骨科以脊柱及关节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疗为主要特色,以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为重点研究方向,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居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骨一病区(全军腰椎退变性疾病微创治疗中心):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0余例,手术优良率94.3%,并发症率0.6%,复发率3.4%。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不稳及滑脱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1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1%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8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二病区(骨创伤部)
脊柱骨折的微创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6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严重四肢和骨盆骨折的外科治疗。截至2012年底已完成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90%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骨三病区(脊柱部)
颈椎病的微创外科治疗与非融合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1700余例,手术优良率在90%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最早、例数最多、疗效最好的单位。
骨四病区(骨关节部)
复杂髋部畸形功能重建外科治疗技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30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为国内开展时间早、治疗例数多、疗效好的单位。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复杂大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表面置换术、高屈度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关节镜辅助下关节骨折的微创手术.截至2012年底已开展280余例,手术优良率达95%以上,开展时间早、例数多、疗效好。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康复理疗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属临床二级学科,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新桥医院重点科室之一。创全国之先河,首建病房,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康复理疗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全国唯一红外热像研究中心。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康复理疗中心拥有一批造诣颇深的知名专家,其中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系列人员拥有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位3人,科室在读研究生4人。2002年由我科博士生导师吴士明教授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了“红外热像研究中心”,把红外热像仪大量运用于软组织疼痛的临床检查,极大地提高了各类软组织疼痛的诊疗水平,并将此项技术在国内外传播和推广。现科室开展较为全面的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有传统的针灸、推拿、牵引、拔罐,有低、中、高频电疗,蜡疗、中药熏蒸、紫外线、激光等治疗。既可对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肩周炎、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行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又可对伤口感染、术后粘连、褥疮、乳腺炎等外科情况进行有效的辅助治疗;“红外疼痛诊疗中心”将红外热像诊断技术与疼痛的现代中西医治疗技术结合,正确诊断,精确治疗。开展了粗银质针软组织松解术、激光椎间盘内减压术、臭氧椎间盘突出消融术、胶原酶椎间盘突出物内注射溶解术、射频治痛术、各种神经阻滞术、药刀、针刀疗法、经穴疗法等无创、微创治痛技术,专治软组织损伤为主的头颈肩臂腰腿痛及其它各种顽固痛症。是红外热像疼痛诊断、红外热像亚健康评估、疼痛的中西结合治疗的医疗、教学、科研基地。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晕厥、休克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心肌病、慢性心衰
服务人次 1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病、心肌病
服务人次 5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肺血管疾病、心肌病
查看更多心血管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