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反社会人格障碍

本症在亲属中的发生率与血缘关系成正相关,即血缘关系越近,发生率越高。有资料表明,患者双亲的异常脑电图率较高;单卵孪生子的性格一致率较高,脑电图很相似,犯罪率超过双卵孪生子。病态人格的寄养子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较高的病态人格发生率。脑电图检查证实该类人格患者大脑发育不成熟,可能有过大脑损害。从病理心理学分析,患者的心理行为具有幼稚、很不成熟的特征,是人格不成熟的病理变化。不少调查表明,童年的精神创伤、不和睦家庭关系、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和不良社会环境因素在致病上亦起重要作用。人类人格形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婴幼儿和儿童期,这已是公认的事实。

无特殊人群

无传染性

临床表现:这一类型的人格障碍常表现如下:
1.高度攻击性:患者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已众所周知,然而却有一些并无攻击行为。反社会人格可分为具有攻击型行为和不具有者二类,前一类具有终生发生人身暴力的倾向。
2.无羞惭感:传统认为此类人无羞惭感,缺乏与焦虑相关的植物神经反应(包括皮肤直流电反应).
3.行为无计划性:无情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行为大多受偶然动机,情绪冲动或本能愿望所驱使,缺乏计划性或预谋。
4.社会适应不良:适应不良是此类人格障碍患者的重要特征。

反社会人格障碍的诊断是不难的,受人称赞的12种诊断标准(cleckley,1964;rimmer,1980;hare,1980;dsm-Ⅲ-r,1980)项目太多,不易掌握。mccord等(1956)的概括比较简洁,他指出这类人的特点是违法观念较差,行为受原始欲望所驱使,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甚少感到羞惭,并且情感是歪曲的等。ziskind(1982)对社会病态提出5条诊断标准和5条排除指标。5项必须的标准是冲动性、不负责任、情感肤浅、不能从既往经验或惩罚中得益和良知的损害;排除指标包括5种疾病即精神发育迟滞、器质性脑综合征或脑损伤、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神经症。这一诊断易于掌握,但有待进一步检验。由原先的单一治疗逐渐转变为综合治疗。虽然长期心理治疗对某些类型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有效,其人格特质会改变,但仅仅用心理治疗对于改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症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最好整合其他治疗方法,心理治疗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例如martens认为激动治疗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治疗形式,如果与其它心理治疗、神经反馈或心理药物治疗相结合,那么它会更经常取得成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治疗家们找不到研究来证明药物治疗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患者有直接的治疗作用,现在这种格局被打破了。

人格障碍一般于早年开始,此类偏离正常的人格,一旦形成以后即具有恒定和不易改变性。他们智力并不低下,但人格的某些方面非常突出和过分地发展,而且人人对自己人格缺陷缺乏正确的判断。如具备以上特征,又能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所致的人格改变,则确定人格障碍并不困难。

一、药物治疗:药物不能改善人格结构,但对某些表现可能有一定效果。情绪不稳定者可给以小剂量酚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2—4毫克或氯丙嗪100-200毫克睡前一次。

(二)精神外科治疗:大脑一定部位定向破坏手术可改善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症状,如冲动行为明显者。但手术可导致不可逆脑局部损伤,故外科治疗应采取慎重态度。

(三)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人格障碍是有益的,通过深入接触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人道主义和关心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认识个性的缺陷所在,进而指出个性是可以改变的,鼓励他们树立信心,改造自己性格。治疗性社区,或称治疗性团体。实际上是一种生活和学习环境,通过参加其中活动以控制和改善他们的偏离行为。在这里他们可以丢掉那些获得和习得的不良习惯。

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倡导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而尽量减少人格障碍及犯罪的发生、发展。

预防反社会人格障碍首先要从孩子的父母和将成为父母的人们做起,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倡导正确的养育方式,对孩子多施加正性的情感,多沟通引导,使子女在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而尽量减少人格障碍及犯罪的发生、发展。

好评医生-反社会人格障碍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393 好评率(99.5%)

擅长: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性腺功能减退、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神经衰弱、转换性障碍、癔症、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食障碍、厌食症、物质依赖、网瘾、酒依赖、精神活性药物依赖、发育障碍、自闭症、产后抑郁、失眠、精神分裂、学习障碍、恐艾症、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8227 好评率(100.0%)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恐怖性焦虑障碍、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转换性障碍、神经衰弱、癔症、发育障碍、自闭症、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厌食症、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学习障碍、睡眠障碍、雾霾病、失眠、偏执狂、嗜睡、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遗忘综合征、产后抑郁、更年期综合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5159 好评率(100.0%)

擅长:抑郁症、疑病症、睡眠障碍、躯体形式障碍、惊恐症、心境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症、焦虑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262 好评率(100.0%)

擅长: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癔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病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物质依赖、网瘾、酒依赖、精神活性药物依赖、焦虑症、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进食障碍、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失眠、行为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障碍、产后抑郁、恐艾症、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7308 好评率(100.0%)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物质依赖、网瘾、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癔症、转换性障碍、性心理障碍、性欲低下障碍、性变态、性腺功能减退、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睡眠障碍、失眠、嗜睡、产后抑郁、重度抑郁症、精神分裂、偏执狂、更年期综合症

相关文章-反社会人格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