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前身为始建于1892年的“重庆宽仁医院”。医院现有开放床位1380张,年门诊量超过百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4.5万人次,年手术量超2万余人次。拥有价值近4亿多元的现代化医疗仪器设备,有53个临床、医技科室。医院现有博士学位点27个,硕士学位点29个,并设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现有在职教授、副教授近300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有20余名,有博士、硕士生导师近150名。有一批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第一、二层次人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工程研究所、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研究所、国家教育部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设在该院。
近年来,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设有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等15个市级医学中心,广泛开展移植技术、介入技术、血液净化技术、微创技术等特色技术,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症。承担重医多层次医学生的教学任务,每年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50余名和本科生近千人。感染病科和神经内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和肾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重庆市重点学科16个,获得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 “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600余项,共获得科研经费逾亿元。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60余项,获专利授权40余项。主办了《中华肝脏病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及《肝博士》。
作为中国西部历史最悠久的医院之一,利用位于解放碑的优越地理位置,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正全力打造重庆CBD标志性城市医院,并正规划建设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南国际医院,向国内一流医院的目标迈进。
行车路线 :
1、如果坐船到达朝天门,您可乘坐公交103路、114路、215路到临江门下。
2、如果乘坐火车到达菜园坝,您可乘坐公交112路、130路、862路到临江门下。
3、如果乘坐长途汽车到达汽车北站,您可乘坐公交602路、601路到解放碑下,或是乘坐111路、132路到临江门下。
4、如果从龙头寺火车站到医院,您可以乘坐105路、601路到临江门下。
5、如果从成都方向到重庆,您可以在陈家坝乘坐139路到临江门下。
电话 :
023-63693000(医院总机),023-63693138(门诊询问处),023-63832133(院总值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依托该院的妇产科建立。80年代初期凌萝达、顾美礼教授率先在重庆建立了生殖内分泌专业,并建立了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技术,开展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羊水穿刺和羊水细胞培养诊断胎儿染色体疾病、绒毛染色体检查以及遗传性疾病的染色体诊断等新技术,为妇科内分泌、不孕症、产前诊断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技术沉淀及积累,目前形成了完善的辅助生殖技术体系。
生殖医学中心拥有强大的专业团队,团队成员以专业素质高,医疗水平高的专家团队为保障,其中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3名,教授、副教授4名,博士后1名,博士5名,硕士3名,均具有从事辅助生殖技术资格,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基金十余项。中心医生长期从事辅助生殖领域研究,在国内外多家辅助生殖技术中心交流学习,具有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针对不同个体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最安全和有效的服务。
生殖医学中心与全世界最著名的生殖医学中心实验室REPROGENETICS合作, 他们是全世界著名的辅助生殖中心,也是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和全面,设备最齐全的PGD实验技术中心之一,在该领域一直保持着全世界最领先地位。通过多年的技术沉淀与积累,结合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目前我中心在不孕症,复发性流产,卵巢低反应人群,多次辅助生殖失败史的患者治疗上具有独到的研究。
重医附二院生殖中心将秉承“克宽克仁,彰信兆民”的理念,坚持关怀、关注、创新,创造“爱的结晶,孕的奇迹”。
就诊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上午8:00—12:00,下午2:00—5:30
星期六、星期天 及节假日: 上午8:00—12:00
咨询电话: 023-63693296,023-63693363
网址:http://saizhen.sz.hostadm.net/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始建于80年代初,由我国老一辈著名心血管病学专家李德旺、黄慧、李增高和罗开良教授等创建而成。经过几代人努力,已经建设成为西南地区极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特色、技术领先、国内知名的心脏电生理中心。1979年被授予硕士学位点,1992被国务院批准为西南地区第一个心血管内科博士培养点,学生来源于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目前已经成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心血管专业)、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重庆市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房颤动研究治疗中心,拥有重庆市心律失常重点研究室、超声工程研究所(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超声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校级超声影像学研究所等诸多学科发展平台。
为全面促进学科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进一步提高对西部与三峡库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心血管内科将以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与水平为核心,采取积极培养高质量医疗科研团队、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亚专科方向、加强科研与硬件设施投入等措施,最终建设成西部地区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心脏疾病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为此,医院已经制定了心血管疾病专科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以政府资助、医院专项配套和自主基金申请为资金来源,重点建设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和心血管超声等亚专科方向,优先支持特色技术的引进和人才培养。近3年来,医院设立心律失常等亚专科发展项目,每年投入约1200万元用于亚专科建设,重庆市政府、重庆市卫生局和医院先后为该学科投入5000余万元用于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研究平台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有力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
1、医疗队伍构成:
现有心血管专科医生40人,现有教授(主任医师)8人,占20%,专职CCU教授1人,返聘教授2人,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占22.5%,讲师(主治医师)14人,占35%。有技师11人,专科药师2人。30-50岁的占67.5%;其中博士17人,占42.5%,硕士21人,占52.5%;现有心血管内科专科护士86人,30岁以下占80.2%,30-50岁占19.8%;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23人,占26.7%。
2、硬件设施:
该科室地处重庆市中央商务区,嘉陵江畔,环境优美。硬件设施、仪器设备先进,拥有三层普通病房和CCU病房(配备多导中心监护仪、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仪、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仪、2台除颤仪,2台呼吸机)、两个心导管室(东芝全数字血管造影机一台、CARTO标测系统一台、一套CARTOMERGE COOLFLOW 灌注系统、电生理监测仪及射频消融系统、冷冻消融系统)、4个门诊诊室、两个彩色超声心动图室(彩色超声诊断仪5台,便携式彩色超声仪2台)、两个心电分析室(动态心电图室、动态血压检测室)、三个多媒体电教室、一个体外反搏室
3、技术实力:
心血管内科是西南地区极具实力与影响力的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和西部地区具有鲜明特色、技术领先、国内知名的心脏电生理中心,是重庆市重点学科、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心血管专业)、重庆市心律失常治疗中心、重庆市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房颤动研究治疗中心。科在心律失常、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以及心血管超声方面在该地区处于领导地位,在西部地区率先开展了如Carto指导下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治疗为代表的等多项国际顶尖技术。特别是在高血压、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导管消融方面已经走在国内前列。年手术台次>3000台。
4、人才培养:
科室注重中青年队伍人才储备培养,加强与国内外进行人才交流,先后有8名医师分别留学美国、德国等国家知名的心脏中心,2人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一人已成为美国FDA成员,在国际顶级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5、辐射能力:
该科室进修医生覆盖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医疗服务遍及全国,重庆市外患者比例超过30%。
6、科研能力:
该学科申请并完成包括国家863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等市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共102项,科研经费达600万元,发表论文781篇,SCI收录论文30篇(《Circulation》 IF=14.816,《European Heart Journal》 IF=7.831),主编、参编学术专著7部,共获国家、省部级奖17项。
7、专业技术获奖情况:
中共重庆市委和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次。
重庆市医学学术带头人2名,重庆市教委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4人次。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07年获重庆市“白求恩杯”护士岗位技能练兵竞赛第一名、2009年获重庆市护理急救技能和理论知识竞赛第三名、2010年获“健康重庆杯”护理技能大赛团体铜奖、创伤急救技术银奖。
重庆医科大学病毒性肝炎研究所建于1979年,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1995年成立博士后流动站,1983年成为首批卫生部指定的全国肝炎药物临床药理基地,1989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重点学科,1995年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997年成为重庆市肝部治疗研究中心。1999年被评为重庆市感染性急病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获得国家教育部设立的“长江学者计划”特聘岗位。2001年再次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内科学(传染病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并且被列为重庆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重点学科。同时也是《中华肝脏病杂志》承办单位和编辑部所在地。
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31人,其中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6名),副教授8人。拥有120多套高精密仪器,总价值800万元左右。自“六五”以来,一直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有关病毒性肝炎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共承担国家攻关计划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重点科研项目50余项,目前在研15项。取得卓越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卫生部、四川省及重庆市等单位的嘉奖21项。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集科研与临床于一体,基础理论与应用开发相结合的全国性肝炎研究与治疗中心。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1985年,由陈复仁教授任第一任主任,初建时设床位15张,主要开展颅脑损伤、高血压脑出血等常见病的救治以及部分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脓肿、脊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同时,承担重庆医学院医疗二系神经外科教学、实习任务。1988年-1998年的十年间,在陈复仁教授及第二任主任张清忠教授的领导下,医疗工作已具备一定规模,病床扩大到25张,能够完成多种神经外科疾病的系统诊断与治疗,尤其在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技术的改进、应用与推广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影响较大。1998年程远教授接任科室主任,制定了“全面发展,重点突破”战略方针,提出了“科技强科,特色发展”的建科理念,经过全科医护人员精诚团结、共同奋进;学习新方法、引进新技术,不断创新,医疗技术快速进步、迎来了科室的全面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和以中青年科技人员为骨干、专业结构合理的学科,为科室医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医学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科室目前拥有病床44张和ICU病房,现有医护人员3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 2人,住院医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3人,占总人数70%;护理人员20人,70%具有本科学历。医院拥有320排螺旋CT一台、16排排螺旋CT一台、3.0及1.5TMRI各一台及全数字化血管机2台,为科室医疗技术搭建一个良好的技术平台,科室还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诊疗设备,包括呼吸机、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仪、颅内压监测仪、德国蛇牌双极电凝器、手术动力装置和自动牵开器、立体定向手术装置、射频神经止痛仪和全自动降温床等高端设备。
科室以脑血管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手术综合治疗、颅底肿瘤的显微手术,微血管减压与射频热治疗功能神经疾病以及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规范化治疗为主要特色。现有专业组4个,分别设置了脑血管性疾病组、脑肿瘤组、功能神经组和脑外伤组。血管疾病组主要收治颅内动脉瘤、脑与脊髓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窦动静脉瘘、硬脑膜动静脉瘘,开展了血管介入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栓塞术、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血管畸形切除术,尤其是近年来,针对复杂性、多发性、难治性颅内动脉瘤、复杂性脑动静脉畸形,采用血管内介入新技术,取得可喜成绩,使科室脑血管疾病的诊疗技术迈上了新台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其次,科室在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规范化治疗一直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开展了以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手术机制、技术和临床研究,在市内及周边省市县进行了推广与应用;脑肿瘤组除常规开展脑胶质瘤、脑膜瘤、垂体腺瘤和神经纤维瘤等颅内肿瘤手术外,近年来重点开展了颅底肿瘤手术,完成了100多例前、中、后颅窝及颅内外沟通肿瘤手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功能神经与脊髓组诊治疾病范围包括癫痫、脑微小病灶立体定向活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颅底畸形、椎管各种内肿瘤、腰椎间盘突出、症状性椎管囊肿等疾病,尤其是针对三叉神经痛、面肌抽搐及舌咽神经痛,开展微血管减压术和射频热治疗技术,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脑外伤组主要围绕重型颅脑损伤围手术期,危重期的急救,开展了一系列临床研究。科室拥有专职的NICU医生和护理队伍,在特重性颅脑损伤、呼吸机的应用、严重颅内外感染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教学、科研方面,科室承担重庆医科大学医疗二系七年制、五年制,以及儿科系、影像系等多个专业神经外科大课教学、见习和实习任务,承担着博士生、硕士生等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工作,近年来科室招收博士生10人,硕士生20余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计划、重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资助,在国外SCI杂志、国内CSCD及专业核心杂志发表文章30余篇。
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概况:国家级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系全国肝炎药物临床药理基地,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核心科室。拥有床位100张,有全国知名专家、教授以及博士生导师11名。主要从事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重医附二院感染病科技术特色:擅长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炎(包括乙型、丙型肝炎)、重症肝炎的诊治,除抗病毒治疗外,还针对不同个体,采用独特有效的生物、免疫治疗并举的治疗方法。对病毒、细菌、寄生虫、酒精、药物、毒素所致的肝炎、肝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防治,很有特色。治疗肝炎新药临床研究与评价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神经内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医学博士点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来自上海医学院的汤云鹏教授组建了神经病学专业,1999年全国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胡长林教授创建了神经内科。1999年为神经病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2年建立神经病学博士后流动站。病房房间装修整洁,配备有中心供氧系统、中心吸引器、轨道式输液架、床边呼叫系统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其中重症监护室备有脑电监护系统、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推注泵等抢救仪器,特别是病房还具有中央空调、电视、电话等,使得入住的病人不仅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而且能拥有一个舒适、宽松的诊病环境。
神经内科现设有脑电图室、神经电生理室等辅助科室,拥有视频脑电图、脑电地形图仪、诱发电位仪、Keypoint标准型肌电图仪、经颅多谱勒诊断监护系统等先进设备,能监测中风的危险因素,进行癫痫的鉴别诊断、周围神经病的预后分析等。
神经内科有雄厚的技术力量,目前医护人员35人,14名医生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博士后1人,博士8人,其余均为硕士。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住院量1800~2000人次/年,门诊量人近20000人次/年。其中胡常林教授为博士生导师、国家特殊津贴获得者,为重庆市神经内科学会委员,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于1997年代表课题组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参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七年制教材《神经病学》的编写。
神经内科专科可诊治神经科各种疾病,如急慢性脑血管病、癫痫、脑炎、脑膜炎、多发性硬化、肌肉疾病、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痴呆、眩晕、头痛、失眠等。在脑血管疾病、癫痫诊疗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在西南地区享有一定盛誉,病员辐射整个直辖市所有区县市及云、贵、川、陕西等。开展的特色项目有:①脑血管病的综合治疗。包括急性脑梗塞的溶栓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脑卒中的康复治疗;②各种类型癫痫的诊治,尤其是难治性癫痫。具备目前国内先进的神经影像及电生理诊断技术,可对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康复进行详细指导。③神经免疫性疾病如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的诊治,除可采用免疫抑制、丙种球蛋白治疗外,还可用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血浆置换治疗。④帕金森氏病、周围神经病、痴呆的诊断与治疗;⑤心身疾病的心理和药物治疗,包括失眠症、抑郁症等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内科在教学方面,目前承担重庆医科大学医学二系本科及研究生的神经病学教学、临床见实习的带教任务,以及进修医师(包括脑电图专业)、本院轮转医师的培训工作,其教学质量获得了广大学生的好评,每年为各级医疗单位培养了多名学以致用的实用型人才。科研上,致力于解决临床的实际问题,如脑血管疾病和癫痫的系列研究,多次获科研基金和科研成果。近年参加、承担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教委、市卫生厅、重庆市科委科研课题15项,学校及医院科研项目4项。发表论文200余篇。
1892年宽仁医院建立后不久,医院即开展外伤救治。上世纪20年代开始对骨折进行治疗,建立了骨科技术的雏形。50年代初,马佐民医师到天津医院,师从骨科前辈方先之教授学习骨科技术后,建立了骨科病房,成为骨科前身,开展手术治疗骨科伤病。如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马蹄内翻足矫正术,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固定术等骨科手术。1973年上海医学院支援建立重庆医学院的专家陈秉礼医师组建了重庆医学院附二院骨科。现为重庆市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目前现有医生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5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重庆市骨科学学科带头人1名。
科室床位80张,已经形成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微创骨科、手外科及显微外科、骨病与肿瘤等亚专业和方向。
近年以微创外科技术为发展重点,建立了微创骨科特色。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脊柱微创PVP、PKP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取得良好效果,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对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脊柱结核等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皮固定及融合术、小切口微创手术等微创技术治疗。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常规开展膝、髋、肩、肘、腕、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腔内病变、骨折和韧带损伤。
近年科室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一项,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重庆市科研项目,担负着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不同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
科室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会诊和手术示教。科室多数医师分别赴美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医院或医疗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多次在国内外各项学术会议中发言,取得良好反响。近年来,科室先后主办和协办了多次省市级及全国性学术会议。
1892年宽仁医院建立后不久,医院即开展外伤救治。上世纪20年代开始对骨折进行治疗,建立了骨科技术的雏形。50年代初,马佐民医师到天津医院,师从骨科前辈方先之教授学习骨科技术后,建立了骨科病房,成为骨科前身,开展手术治疗骨科伤病。如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马蹄内翻足矫正术,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固定术等骨科手术。1973年上海医学院支援建立重庆医学院的专家陈秉礼医师组建了重庆医学院附二院骨科。现为重庆市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目前现有医生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5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重庆市骨科学学科带头人1名。
科室床位80张,已经形成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微创骨科、手外科及显微外科、骨病与肿瘤等亚专业和方向。
近年以微创外科技术为发展重点,建立了微创骨科特色。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脊柱微创PVP、PKP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取得良好效果,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对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脊柱结核等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皮固定及融合术、小切口微创手术等微创技术治疗。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常规开展膝、髋、肩、肘、腕、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腔内病变、骨折和韧带损伤。
近年科室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一项,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重庆市科研项目,担负着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不同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
科室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会诊和手术示教。科室多数医师分别赴美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医院或医疗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多次在国内外各项学术会议中发言,取得良好反响。近年来,科室先后主办和协办了多次省市级及全国性学术会议。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博士生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系全国头位难产基地,重庆市宫颈疾病诊治中心和重庆市妇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拥有床位90张,有知名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8名,主要从事围产医学、妇科内分泌、妇科肿瘤、老年医学、内窥镜手术诊治。
产科对优生、优育、产科疑难病症,各种妊娠期合并症、重症产妇抢救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展了导乐式陪伴分娩、无痛分娩、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听力筛查、产后康复治疗等。引入远程胎心监护系统,为孕妇提供家庭化保健服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内科开设病床45张,层流病房5间,下设细胞分离室、细胞培养实验室、生物化学及分子实验室,总面积近600M2。配备有Cobe 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Fish仪、酶标仪、细胞培养箱、低温冰箱等常规仪器。共有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4人,讲师、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6人。主管技师3名、技师1名;护士2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名,护士17名。能完成骨髓及血细胞形态(涂片及活检)、染色体检查、免疫组织化学、白血病免疫分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变、肿瘤癌基因检测等重要诊断技术。
1998年-2000年,先后开展骨髓活检、免疫组化、细胞遗传学等检查技术,对血液病的诊断水平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2002年成功开展自体干细胞移植技术,2004年成功开展重庆市首例无血缘关系骨髓干细胞移植术。以后相继开展肿瘤CIK生物治疗技术、半相合骨髓干细胞移植术、临床干细胞治疗技术、血细胞分离等多种先进治疗技术。该科室对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血液肿瘤疾病的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尤其对难治复发病例已取得较好疗效。
近年来科室获得重庆市科委资助项目3项,市卫生局资助项目6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其中娄世锋教授主持项目“白血病靶向治疗药物131I-GM-CSF的开发研究”2009年获重庆市政府科技发明三等奖。2009年成为卫生部指定的重庆市血友病信息管理中心。学科带头人娄世锋教授为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青年委员、重庆医学会血液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学报》、《重庆医学》、《医学参考报血液频道》编委。
技术特色: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治和各类贫血性疾病的诊治。对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有很深的功底,对中、大剂量化疗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内分泌与代谢病科成立于1987年,秉承我院“关怀、专注、创新”的院训,做强学科特色优势,以实现国内领先,面向国际的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在老一辈的内分泌专家徐葆元教授等的亲自领导和培育下,经过严钟德教授、王玉君教授、杨刚毅教授等几代医务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一流水平,具有鲜明特色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内分泌及代谢病医学专科。建成了重庆市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重庆市重点学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重庆医科大学临床药理机构内分泌专业组和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内分泌专业硕士-博士授予点,目前拥有床位45张,专科医生13名,开设有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及垂体疾病、肥胖症、脂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骨质疏松症等专家和专科门诊,是重庆市卫生局和重庆医科大学的重点学科。该科自建科以来,不断加强临床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与其它学科的交流,坚持临床、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的道路,并不断地引进和培养人才,拥有一支高素质、高学历的医疗科研队伍逐渐将我科建设成为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学科,目前已成为重庆医科大学和该地区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临床、教学及科研、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今年卫生部重点专科评比中居全国第29位。该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1人,回国留学人员2人,研究生导师4人,博士学位5人,博士后一人。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6项,对外交流合作项目5项,省部级及校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英文SCI论文31篇,累积影响因子80+,论文被引用500余次。培养博士或硕士研究生近40名。承担着重庆医科大学5年制、7年制和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该科设施齐全,有专科病床45张,配备有内分泌临床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激素测定仪和全自动生化仪,可测激素达数十余种,极大地提高了我科对各种内分泌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科室作为国家药理基地,长期承担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包括糖尿病、骨质疏松等多种疾病的新药临床研究,积极为广大患者服务。
疾病诊治范围:垂体瘤、巨人症、肢端肥大症、腺垂体功能减退症(埃迪森氏病)、侏儒症、尿崩症、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症(SIADH)、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炎、库欣氏综合征、异位ACTH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减退症,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伴瘤内分泌综合症,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糖尿病胃轻瘫、糖尿病性膀胱等)、糖尿病合并妊娠,妊娠合并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低血糖症(胰岛素瘤、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症)、血脂异常、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电解质紊乱、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内分泌性高血压。
特色诊疗技术:正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内分泌腺体各种激素的检测,持续胰岛素皮下胰岛素注射(CSII)+动态血糖检测(CGMS)双C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全套脂肪因子测定,糖尿病外周神经功能检测,糖尿病植物神经功能检测。
专科设备:美国、韩国及国产胰岛素泵总计20台,美国、韩国动态血糖5台,亨得利糖尿病足诊断工具箱,空气波治疗仪、低频脉冲电磁波骨质疏松治疗仪,电生物反馈治疗仪,糖尿病足激光治疗仪,正糖高胰岛素钳夹全套设备,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内分泌与代谢病相关指标的检测设备。
1892年宽仁医院建立后不久,医院即开展外伤救治。上世纪20年代开始对骨折进行治疗,建立了骨科技术的雏形。50年代初,马佐民医师到天津医院,师从骨科前辈方先之教授学习骨科技术后,建立了骨科病房,成为骨科前身,开展手术治疗骨科伤病。如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马蹄内翻足矫正术,股骨颈骨折三翼钉固定术等骨科手术。1973年上海医学院支援建立重庆医学院的专家陈秉礼医师组建了重庆医学院附二院骨科。现为重庆市集医教研为一体的重点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科室目前现有医生1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5人,留学回国人员3人。重庆市骨科学学科带头人1名。
科室床位80张,已经形成脊柱外科、关节外科、创伤外科、微创骨科、手外科及显微外科、骨病与肿瘤等亚专业和方向。
近年以微创外科技术为发展重点,建立了微创骨科特色。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脊柱微创PVP、PKP手术,治疗脊柱骨折、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肿瘤取得良好效果,填补了西南地区的空白。对脊柱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病、脊柱结核等采用经皮椎间孔镜、经皮固定及融合术、小切口微创手术等微创技术治疗。部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常规开展膝、髋、肩、肘、腕、踝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关节腔内病变、骨折和韧带损伤。
近年科室承担了国家863项目一项,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和重庆市科研项目,担负着从本科、硕士到博士不同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
科室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多次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际专家教授进行学术讲座、会诊和手术示教。科室多数医师分别赴美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医院或医疗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多次在国内外各项学术会议中发言,取得良好反响。近年来,科室先后主办和协办了多次省市级及全国性学术会议。
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肝胆外科系重庆市肝病治疗研究中心的支柱科室之一。创建于1960年,在我国著名肝胆外科专家李世英、高根五等老一辈专家的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创业,科室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被确立为重庆市重点学科, 1998年、2001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成为重庆市微创外科中心,目前该学科已成为集医疗、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肝、胆、胰、脾疾病治疗中心,拥有固定床位84张,年收治病人3000余人次,年开展手术2000余台。并成为美国史赛克腹腔镜“川、渝、黔”技术人员培训中心。
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诊疗技术先进,拥有优秀的三级医疗人员及训练有素的护理队伍,现有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5名,博士导师2名、博士后指导教授1人、硕士导师6名。1人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及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各1人,重庆市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2人。已累计招收培养博士后7名,博士32人,硕士130余人,留学生3人。科室现已发展成为重庆市优势重点临床专科,硕、博士点和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及留学生临床教学基地。
科室医生诊疗技术先进,在肝胆疾病微创手术治疗、肝硬化的外科手术治疗及复杂胆道疾病的治疗方面优势突出。现任科主任及微创外科主任龚建平教授系重庆市最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10000余例手术无并发症的记录。
至2007年来已成功开展了包括重庆市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在内的各种肝移植手术32例。参照《卫生部肝脏移植技术管理规范》,今年该科再次由卫生部认定已具备了利用心脏死亡捐献供肝开展临床肝移植的必要设施和技术手段,批准实施肝移植。同时医院投入1600余万元改建层流病房、购置设备、人才培养、支持创新及科学研究。标志着科室在肝、胆、胰、脾及门脉高压症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已达国内先进水平。
科室坚持依托医院优势创特色,通过拓宽专科内容,丰富专科手段,增强专科功能,提高专科水平,在不断推进学科建设的同时,使自身专科特色更为鲜明。科室拥有国内一流的先进诊疗设备,包括电子纤维十二指肠镜、胆道镜和多功能电视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仪等,已形成以外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肝胆外科实验室为要素板块,人才、技术、设备为支柱平台,肝、胆、胰、脾和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为主要内容,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镜和纤维十二指肠镜“三镜”治疗胆胰疾病及门静脉高压症与肝癌的手术治疗为技术特色,肝移植为重点研究发展目标的合理布局。治疗疾病包括肝胆胰脾系统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胆囊癌、肝内外胆管结石、肝癌、胆管癌、胆管囊肿、肝囊肿、肝血管瘤、急性重症胰腺炎、胰管结石、胰腺癌及壶腹部肿瘤、肝硬化脾亢、脾破裂等。
科室在科研方面硕果累累,肝胆外科实验室系重庆市重点医学专科实验室,在肝硬化、肝癌及枯否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感染、免疫等肝胆外科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学术成果,2000年参加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多次获省市科技成果奖。2006年龚建平主任从英国研修回国,首先在国内开展Kupffer细胞在肝脏感染及脂质代谢的机制研究,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近5年已经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受邀国际学术会议发表主题演讲8次。迄今已在国内外各种刊物发表论文260余篇,其中SCI文章40余篇,参编外科专著2部,多次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目前综合实力处于西南领先地位,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是西南地区最早的眼科,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曾在护国战争中为著名的刘伯承元帅作过眼科手术。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多名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小儿眼科、角膜病及眼整形、泪道病、眼部肿瘤等手术专家。现由4名教授、5名副教授、9名主治医师及住院医师、20余名专科技师及护士和二十几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组成了一支求实、进取、创新、奉献的眼科医护团队,具有博士学位者5名,硕士以上学位者11名。科室是重庆市防盲治盲技术指导中心、低视力矫正中心,担负着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防盲治盲任务;是国家教委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承担了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并有多项课题获奖.
科室拥有大量一流的眼科检查及治疗设备,诊断水平与国际接轨:
1. 美国ALCON白内障超声乳化仪: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每年为上千例患者带来光明。
2. 美国ALCON最新高速玻璃体手术系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必备仪器。
3. 新型泪道激光治疗仪:采用激光泪道成形术联合泪道义管植入术,无创、无瘢痕,手术成功率大大提高。
4. 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用于视网膜(包括黄斑部)及视神经疾病的检查,能
够早期发现并诊断青光眼、视神经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黄斑裂孔等病变。
5. 美国“科以人”眼前节及多波长激光器 :前节激光治疗后发性白内障、青光眼;多波长激光对不同类型眼底疾病治疗效果更佳、损伤更小,常用于以下眼底疾病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央静脉阻塞等血管性疾病、视网膜变性及视网膜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有效地保存了患者视力及预防病情的恶化。
6. 日本TOPCON最新眼底血管造影仪:能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脉络膜血管造影(ICG)及数字化处理,对眼底出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性病变、视网膜变性及肿瘤等进行早期诊断。
7. 超声生物显微镜:明确青光眼类型及外伤后房角检查、虹膜睫状体肿瘤等。
8. 眼电生理及视野仪: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及病情发展、视神经、视网膜疾病提供诊断
依据。
9. 眼科A/B超:能作人工晶体预测,诊断玻璃体混浊、积血、视网膜脱离、眼内肿瘤、眼内异物等。
科室秉承“宽仁”精神,以“人性化”的优质服务、精湛的技术,积极响应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20年,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 把最好的服务、更好的诊断治疗水平奉献给每一位病人,为眼病患者拥有清晰多彩的世界作出不懈的努力。
目前开展的手术有:
1. 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高端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囊内、囊外摘除术等
2. 青光眼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青光眼阀植入术、激光虹膜周切术等
3.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 玻璃体切割+硅油/C3F8气体填充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术
4. 眼底新生血管疾病 光动力疗法(PDT)——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性疾病(如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新生血管等)
5. 眼表疾病 角膜移植术、翼状胬肉切除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羊膜覆盖术
6. 泪道疾病 泪囊摘除术、鼻腔泪囊吻合术、泪道激光成形义管植入术
7. 眼眶疾病 眼眶肿瘤/包块摘除术、眼眶骨折修复术、眼眶畸形矫正术、义眼座植入术
8. 眼睑疾病 睑内翻/睑外翻矫正术、双重睑术、眼袋祛除术、眼睑肿瘤/包块切除+眼睑整形术
9. 眼外伤 眼球修补术、球内异物取出术、外伤性白内障摘除术、外伤视网膜脱离复位术等
10. 眼斜视 各种斜视矫正术
11. 各种复杂小儿眼科手术 包括斜视、小儿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眼肿瘤、眼底病等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6533
好评率(100.0%)
擅长:痛经、月经不调、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肌瘤、巧克力囊肿、阴道炎、盆腔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外阴炎、子宫疾病、卵巢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卵巢囊肿、人工流产、子宫内膜异位、流产、排卵期出血、输卵管妊娠、肿瘤、宫颈疾病、子宫息肉、先兆流产、早孕反应、病毒感染、畸胎瘤、胎停育
可咨询
服务人次 9991
好评率(100.0%)
擅长:外阴病变、外阴瘙痒症、外阴白色病变、生殖内分泌疾病、痛经、月经不调、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增生症、妇科炎症、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外阴炎、子宫疾病、宫颈糜烂、卵巢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绝经、人工流产、子宫内膜异位、排卵期出血、输卵管妊娠、流产、肿瘤、子宫息肉、尿路感染、病毒感染、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先兆流产、宫颈疾病、内分泌失调、支原体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56
好评率(100.0%)
擅长: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子宫疾病、宫颈糜烂、宫腔粘连、妇科炎症、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盆腔炎、宫颈炎、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附件炎、霉菌性阴道炎、慢性盆腔炎、外阴炎、盆腔炎症、滴虫性阴道炎、子宫内膜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增生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9597
好评率(99.2%)
擅长:痛经、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肌瘤、子宫疾病、宫颈息肉、宫颈糜烂、子宫内膜病变、巧克力囊肿、阴道炎、盆腔炎、外阴炎、多囊卵巢综合征、流产、排卵期出血、输卵管妊娠、肿瘤、尿路感染、宫颈疾病、子宫内膜异位、内分泌失调、癌症、子宫脱垂、月经不调、子宫内膜息肉、卵巢囊肿、更年期综合征、外阴白色病变、卵巢早衰、宫颈炎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52
好评率(90.0%)
擅长:子宫肌瘤、宫颈息肉、宫颈恶性肿瘤、妇科炎症、子宫内膜息肉、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症、卵巢囊肿、多囊卵巢综合征、外阴病变、月经不调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5
好评率(90.0%)
擅长: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宫颈息肉、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宫颈炎、慢性宫颈炎、急性宫颈炎、宫颈恶性肿瘤、宫颈癌、卵巢肿瘤、子宫内膜癌、卵巢癌、霉菌性阴道炎、盆腔炎、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外阴病变、外阴白色病变、外阴瘙痒症、女性盆底功能障碍、子宫脱垂、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先兆流产、早孕反应、输卵管妊娠、流产
查看更多妇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