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的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用现名。1991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经过76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5892.1㎡,总建筑面积356206.5㎡,核定床位1700张。2013年门急诊就诊量311万人次,出院病人8.4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5.5万人次。全院职工343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437人,医师1219人(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55人),护士1340人,医技人员401人。
医院设有除儿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癌、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8个: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心血管病和肝肿瘤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所、上海市肝病研究所、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也设在院内,成为医院重要的研究机构。上海市的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6个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也挂靠中山医院。医院每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近年获国家级、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百项。设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有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或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5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个。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逾50期,招收进修医生超过700名,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级医学人才。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上海中山医院网友推评疾病:肝癌、心脏瓣膜性疾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肝病、冠心病、肺癌、主动脉瘤、胃癌、心肌炎、心脏病、胆结石、肺部疾病、心脏搭桥等。
上海中山医院患友热荐医生:
王春生大夫,擅长心脏瓣膜性疾病、主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患友反馈“态度和气,对病人负责”
朱文青大夫,擅长心律失常,“态度和蔼”,“讲解病情的时候很有耐心” ,挂号相对较难
邵孟平大夫,擅长心脏瓣膜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诊治,“耐心、负责”,“仁心仁术”
樊嘉大夫,擅长肝癌外科诊治
就医指南
一、 就医地址
门诊部:医学院路111号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医学院路130号
住院部:枫林路180号
急诊部:平江路111号
分 部:延安西路1474号
二、 就医咨询电话
总机号码:64041990
电话预约专线:64041990—2008,2009,2010(特需门诊)
门诊业务咨询服务:64041990—2577(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
三、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
上午门诊:8:00——12:00 下午门诊:1:30——5:00
大部分科室中午有连续门诊
四、 驾车路线
南线:漕溪路高架→南丹路→斜土路→枫林路 →医学院路111号
北线:南北高驾→徐家汇路出口→肇嘉浜路→小木桥路→医学院路111号
五、 公交线路
43路、49路、50路、72路、73路、89路、104路、128路、205路、218路、303路、326路、572路、712路、733路、806路、820路、864路、931路、957路、984路、985路、隧道一线、隧道二线、隧道七线、徐闵线、徐川线、申闵线、沪松线、南佘线
六、 门诊挂号方式
1、 自助挂号(门诊大厅),适用于本市医保复诊病人。
2、 专家门诊挂号(门诊大厅)7:00AM开始;普通门诊挂号(门诊大厅)7:30AM开始;
3、 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在门诊14楼挂号;
4、 预约挂号:上海助医网、上海导医网。
5、 现场预约:预检处(请提前两个工作日预约)。
七、 其它
1、 自动取款机,位于一楼门诊大厅内。
2、 邮局,位于平江路(从医学院路走到枫林路,左转沿枫林路走大约2分钟即可到达)。
3、 投币电话,一楼大厅导医台对面。
4、 借用轮椅,请至门诊大厅预检处凭押金借用。
5、 停车,门诊部设有地下停车库,每小时8元。
6、 饮水机在门诊大厅、急诊室、3楼CT室,一次性杯子可至门诊大厅预检处取。
地址 :
本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延安西路分院:长宁区延安西路1474号
行车路线 :
本部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上海火车站出发,乘地铁4号线在东安路下车,步行至医院;
本部行车路线(本地患者):乘坐公交104路在小木桥路斜土路,927路在乌鲁木齐南路建国西路下车,43路,45路,49路,205路,218路,733路,806路,820路,864路,931路,957路,984路,985路,隧道二线,徐川专线,步行至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我国整形外科的摇篮地,早在1948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主席Webster就在中山医院举办整形外科学习班,学习班的成员成为我国各地整形外科的创始人。
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正式成立于1981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少数几个整形外科科室之一,在国内整形学界享有盛誉,是国内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国内最早接受留学生学习的单位。多年来,在几代优秀整形外科专业医师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整复、矫形及美容的医疗、科研、教学中心。
该科采用国际领先的整形美容技术、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激光美容仪器等,开展面部美容、形体重塑、创伤和肿瘤修复及先天性畸形整复等各类整形美容医疗项目。同时与心脏外科、胸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开展乳房再造、胸骨重度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疑难杂症的诊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面部轮廓整形、乳房整形再造、头面部颌骨外伤、血管瘤与淋巴水肿、头面部及皮肤肿瘤、老烂脚褥疮等复杂创面修复、会阴部整形,以及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的修复是科室的治疗特色。
该科数十年来为海内外广大受治者解除痛苦、重塑信心、焕发青春,故而广受好评。作为国内著名的整形美容外科教学培训基地,该科培养了大批整形外科博士、硕士、进修生和留学生,为我国整形美容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核定床位24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700余人次。门急诊量每年9000余人次。
住院手术量每年约400余人次,门诊手术及专项中心手术量每年约4000余人次。
每周一~六全天普通门诊开放,周一、二、三、四上午、周一、二、三、四下午设专家门诊。开设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以及软组织肿块和肿瘤专科门诊。急诊24小时应诊,值班医师随叫随到,主要处理各类头面部外伤、颌面部骨折、体表外伤及手外伤等。
凭借中山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麻醉、影像、监护、心内、呼吸、心外、胸外等科室的密切协助,在攻克高难度病例时,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比其他医院具有更大的优势。
主要业务包括整形修复、美容外科、器官功能重建、激光美容、手外科、显微外科等专业。治疗各种体表肿瘤和病变,如色素痣、疣、囊肿、腋臭、皮肤良恶性肿瘤,皮肤软组织巨大肿瘤以及肿瘤修复;综合性治疗各类疤痕和瘢痕疙瘩;各类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治疗各类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先天性小耳和无耳畸形、先天性多指、并指、两性畸形等;治疗各种先天性和外伤后手部疾患;与普外科、胸外科和心外科等科室合作,采用皮瓣修复复杂性、难治性创面和窦道;特色治疗淋巴水肿、慢性溃疡。开展各类美容手术,包括重睑术、眼袋、隆鼻术、面部除皱术、下颌部整形、颧部整形、吸脂术、隆乳术、乳房缩小术、腹壁整形术、会阴部整形术、毛发移植术、激光去除各类色斑、太田痣、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瘤、红黄蓝黑各色不良文身、激光脱毛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器官再造:各类乳房再造、耳再造、鼻再造、阴茎再造和阴道再造等。开展了垂直切口上方宽蒂巨乳缩小术、short-scar除皱术、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及抽吸法腋臭治疗、局部镇痛泵术后镇痛、大剂量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等适宜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面开展颌面部急诊与修复外科,特别是上、下颌骨、颧骨的外伤治疗。
在乳房塑型再造、头颈部肿瘤切除修复、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晚期支气管胸膜瘘伴脓胸、胸腹壁巨大肿瘤切除及胸腹壁重建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科室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迄今已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30余名,韩国、台湾等留学生10余名。培养进修医生数十名,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当地整形外科的骨干。
目前承担复旦大学本科生选修课一门《整形美容外科学》,深受学生欢迎。 承担国家级进修项目网上远程教学一门。
科室为整形外科临床基地,承担医学生实习、住院医生轮转等教学任务。
在研及已结题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参加国家级973重大课题项目。
历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科研主攻方向:肿瘤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淋巴水肿等。
历年来主办各项国家级、市级各类学术会议10余次,积极参加给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接待韩国、德国、泰国等参观学者或交流学生,取得良好的国际效应。
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科室概况
·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肿瘤小组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医院肝肿瘤小组,并设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分为病房和实验室
·1988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著名肝癌外科专家、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任所长
·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30年的奋斗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10年:小肝癌研究
·第二个10年:复发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疗
·第三个10年:肝癌复发转移的机理与防治
·我国最主要的两个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
·国家级重点学科(肿瘤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肝脏肿瘤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学)
·肝肿瘤外科和内科。
·拥有80余张专科病床
·面积900m2的设备精良的实验室。
·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发展研究会主任单位,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医科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7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1人。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发展迅速,床位由12张增加到42张,年门诊人数达到10万人次,专家门诊人数3万人次,出院病人数近100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天。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及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
中医科开设特色专科门诊12项:中西医结合神经病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科、中医慢性胃炎专科、中医肾病专科、中医高血压病专科、中医妇科、中医脂肪肝专科、移植后中医调理专科、中医痔疮专科等。
著书立说
共编写著作20余本,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近五年发表论文80余篇。
科研工作
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症、脑血管意外、肿瘤、风湿病及周围血管病,运用中西药内服、外敷,针药结合等手段,使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承担课题:5项。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电针对脑缺血损伤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 。
科研成果
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次,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攻关课题。
上海中山医院口腔科 建于1976年.开展各种牙病及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承担医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
门诊:诊治各种牙病及口腔颌面部疾病
病房:开展颌面外科住院病人的手术治疗
上海中山医院口腔科特色
牙齿缺失的种植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监护下拔牙或简单门诊小手术
鼾症的矫正治疗
上海中山医院眼科科室概况
创建于1945年,再建于1976年,中国现代眼科之父郭秉宽教授曾担任眼科主任。著名眼科专家倪逴教授、蔡松年教授、陈道瑜教授、黎勉勤教授和朱志忠教授等曾在眼科工作过或者担任眼科主任。现任主任袁非,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眼科全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手术量超过2000台。
眼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眼病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设有门诊和病房,并拥有眼科诊疗中心和眼科实验室,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
上海中山医院眼科科室概况- 眼科大事记
1945年,陈道瑜、谢春泉和王汉英等来上海中山医院创建眼科,何章岑兼任眼科主任。
1949年,郭秉宽担任中山医院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50年,出版郭秉宽主编的《眼科学》,陈道瑜参加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黄家驷、钱德)。
1951年,胡茂生参加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2年 院系调整,中山医院眼科并入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1976年,黎勉勤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重建眼科。开展白内障囊内(冷冻)摘除、视网膜脱离透热电凝及巩膜外加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早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抗青光眼手术等。
1992年,朱志忠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开展视网膜脱离的冷凝巩膜外硅胶加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等。
1994年,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及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1996年,袁非留美回国出任眼科副主任。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眼科诊断治疗仪器设备,建立中山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眼病的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青光眼的全自动视野检查等,跻身上海眼科界先进行列。
1997年,开展角膜屈光手术(近视、远视和老视的手术治疗,Mini–RK和手控式MLK);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998年,袁非主持眼科工作,并兼眼科中心主任。在上海地区率先开展角膜矫形镜(即OK 镜)治疗近视眼,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强直、虹膜后粘连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伴有血压难以控制、血糖控制不良、较严重的心肺疾患的白内障手术,双眼盲双耳聋不能合作病,1999年,开展3.0毫米透明角膜自闭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条件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控制。按照国际狮子会和我国政府组织的白内障复明计划,即“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计划,派出医疗队,到基层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2000年,建立中山医院眼科网站。
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Array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与本院相关科室协作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科学研究。
2002年,原上海纺三医院成为中山医院分部,袁非兼分部眼科主任。席晓勍、巫立珂(分部)任眼科副主任。中山医院眼科网站拥有独立的国际域名.
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山医院眼科网站的国际域名变更为:WWW.ZSEYE.COM
2010年,与日本大阪大学眼科开展临床学术交流合作,并结为“姐妹科室”。
2010 年, 眼科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2011年,袁非主任作为首支国家医疗队队长,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少、边、穷”地区。
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成为上海市眼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重点学科,综合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研究成果卓著,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省部级奖励。
中山医院骨科历史悠久,自1936年建院时就成立了骨科,历年来科内名家辈出。如著名骨科专家和教育家、骨科的老前辈、我国骨科界的奠基人之一、卫生部二级教授李鸿儒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全国首部医科院校统编教材《外科学》、中国外科巨著《黄家驷外科学》以及中国首部《骨科手术学》、《矫形外科学》的吴祖尧教授;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我国医院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裘麟教授;作为首创应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主要参与者之一的石一飞教授(参见《上海地方志》);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因1963年首创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成功被誉为“世界显微外科之父”的陈中伟教授;以及在中国率先引进和推广骨折内固定AO技术,开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第二颈椎齿状突骨折等多项新技术的张光健教授。
中山医院骨科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很多辉煌,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山医院便开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尝试;1953年在国内首先进行椎间盘造影;1962年开始,开展了小血管外科技术的实验研究,创新了一整套小血管包括显微外科的手术器械,总结比较了各种不同缝法、不同缝合材料和小血管移植等基本技术的经验;陈中伟院士于1963年成功进行了上臂断臂再植手术;1966年与华山医院协作,成功进行了5例第二足趾一期移植再造拇指术;1970年完成上海第一例金属全肱骨置换术。同年设计成功上海II型人工股骨头,在上海首次推广,淘汰了原有的I型人工股骨头;1974年率先接受刚刚兴起的保留肢体观念,在肢体重建方面获得成功;1976年率先作急症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同年开展膝关节镜手术,对整个上海地区早期关节镜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0年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例施行滑膜切除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982年起,在陈中伟院士的领导下成立了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他设计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转移治疗儿童与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996年陈中伟院士完成了世界首例前臂再造手指控制的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研制,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003年陈中伟院士带领下的团队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项目“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研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医院骨科引进开展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开展全髋关节置换,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在国内首次开展经皮髓核摘除的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率先开展侧前方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最早引进Kanada侧前方脊柱内固定装置。同时还在国内首先开展田川式旋转截骨法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此外,中山医院骨科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滑膜切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早开展枢椎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等颈椎高难度手术以及骨盆肿瘤与骨关节肿瘤的大块切除后保肢重建手术并较早地开展颅底畸形和上位颈椎手术,严重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等。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往开来,中山医院骨科团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陈峥嵘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副主编,擅长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疾病和骨肿瘤的诊治。陈统一教授曾担任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兼上海分会副主委,上海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并获得日本国外国医师临床许可资格,在脊柱外科、人工关节置换、周围神经损伤、断肢再植与游离组织移植以及复杂创伤的诊治方面都有相当造诣。
目前中山骨科又涌现出一批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他们中包括现任科主任董健教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学会脊柱学组副组长);张峰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美国显微外科杂志(Microsurgery)主编);姚振均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上海分会委员、关节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关节学组常委,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委员,亚太人工关节学会及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关节成形外科杂志中文版及国际骨科学杂志编委);姜晓幸教授(国际内固定协会会员,北美脊柱学会会员);张键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伤残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美国Microsurgery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阎作勤教授(中华创伤学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临床杂志副主编)。
中山骨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一直与国际知名医学机构和学者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同他们积极展开学术交流。其中包括由美国显微外科之父以及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前主席Harry J. Buncke教授创建的Buncke Clinic,还有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神经外科教授Lee Dellon所在的Dellon研究所。科室还聘请Buncke Clinic手外科、显微外科教授Darrel Brooks和美国整形外科杂志(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主编Wiliam C. Lineaveaver为中山骨科客座教授,定期来上海访问讲学,传授最新医学理念和技术。同时我们派出年青医生赴这些国外医学机构学习,接受专门培训。
骨科现状:现有核定病床92张,共有医师3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名。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绝大部分均曾赴国外进修深造。年手术量约2000台,年门诊数量90000余人次。
临床上主要收治脊柱、关节、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骨与关节结核,骨髓炎,周围神经损伤,手部疾病以及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等病患,尤其在四肢骨肿瘤的保留肢体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断裂、脊柱褪行性疾病和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矫形、脊柱微创手术、脊柱肿瘤的大块全切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干预、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等方面具有特色。
每年举办的全国范围的学习班有:国家级显微外科学习班与讨论会,国家级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及脊柱外科新技术,国家级关节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国家级关节镜技术学习班等。
科研方面,建有骨关节肿瘤治疗中心和关节镜中心以及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和显微外科实验室。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神经的运动控制及假肢控制信息源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还承担国家“863”课题,以及“973”子课题、多项卫生部科研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先后获得教育部、卫生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项科技成果奖。
咨询人次 0
好评率 --%
擅长:心血管常见疾病的治疗
咨询人次 0
好评率 --%
擅长: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
查看更多心血管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