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预算管理单位,是复旦大学的附属综合性教学医院。医院开业于1937年,是当时中国人管理的第一所大型综合性医院,隶属于国立上海医学院,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而命名为孙中山纪念医院,后更名为中山医院。解放后曾称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1年用现名。1991年12月经卫生部批准,成为上海市第一批三级甲等医院。
经过76年的发展,中山医院本部目前占地面积95892.1㎡,总建筑面积356206.5㎡,核定床位1700张。2013年门急诊就诊量311万人次,出院病人8.4万人次,住院手术病人5.5万人次。全院职工3433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高级职称437人,医师1219人(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55人),护士1340人,医技人员401人。
医院设有除儿科以外的所有科室、综合实力雄厚。心脏、肝癌、肾脏和肺部疾病诊治是医院的重点和特色,诊治水平始终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8个:消化科、检验科、麻醉科、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胸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护理、中医脑病科、呼吸内科、肾病科、普通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医学影像科、器官移植科、急诊医学科和神经内科。心血管病和肝肿瘤为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重中之重)。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上海市影像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研究所、上海市肝病研究所、上海市肾病与透析研究所、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复旦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普通外科研究所、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复旦大学核医学研究所也设在院内,成为医院重要的研究机构。上海市的院内感染、超声诊断、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心外科、普通外科6个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也挂靠中山医院。医院每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近百项。近年获国家级、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和上海市科技成果奖百项。设有博士点15个,硕士点2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个,有经国家卫生计生委或上海市卫生计生委批准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5个,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19个。每年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逾50期,招收进修医生超过700名,为国家培养了许多高级医学人才。
医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螺旋断层自适应放疗系统(Tomo)、PET-CT、320排640层超速螺旋CT、全数字平板式心血管造影机(DSA)、直线加速器、3.0T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SPECT)、数字化X线成像系统(DR)、重症监护系统和远程医疗教学系统等等。
上海中山医院网友推评疾病:肝癌、心脏瓣膜性疾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肝病、冠心病、肺癌、主动脉瘤、胃癌、心肌炎、心脏病、胆结石、肺部疾病、心脏搭桥等。
上海中山医院患友热荐医生:
王春生大夫,擅长心脏瓣膜性疾病、主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患友反馈“态度和气,对病人负责”
朱文青大夫,擅长心律失常,“态度和蔼”,“讲解病情的时候很有耐心” ,挂号相对较难
邵孟平大夫,擅长心脏瓣膜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诊治,“耐心、负责”,“仁心仁术”
樊嘉大夫,擅长肝癌外科诊治
就医指南
一、 就医地址
门诊部:医学院路111号
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医学院路130号
住院部:枫林路180号
急诊部:平江路111号
分 部:延安西路1474号
二、 就医咨询电话
总机号码:64041990
电话预约专线:64041990—2008,2009,2010(特需门诊)
门诊业务咨询服务:64041990—2577(上午八点至下午五点)
三、 门诊时间:(周一至周六)
上午门诊:8:00——12:00 下午门诊:1:30——5:00
大部分科室中午有连续门诊
四、 驾车路线
南线:漕溪路高架→南丹路→斜土路→枫林路 →医学院路111号
北线:南北高驾→徐家汇路出口→肇嘉浜路→小木桥路→医学院路111号
五、 公交线路
43路、49路、50路、72路、73路、89路、104路、128路、205路、218路、303路、326路、572路、712路、733路、806路、820路、864路、931路、957路、984路、985路、隧道一线、隧道二线、隧道七线、徐闵线、徐川线、申闵线、沪松线、南佘线
六、 门诊挂号方式
1、 自助挂号(门诊大厅),适用于本市医保复诊病人。
2、 专家门诊挂号(门诊大厅)7:00AM开始;普通门诊挂号(门诊大厅)7:30AM开始;
3、 高级专家会诊中心在门诊14楼挂号;
4、 预约挂号:上海助医网、上海导医网。
5、 现场预约:预检处(请提前两个工作日预约)。
七、 其它
1、 自动取款机,位于一楼门诊大厅内。
2、 邮局,位于平江路(从医学院路走到枫林路,左转沿枫林路走大约2分钟即可到达)。
3、 投币电话,一楼大厅导医台对面。
4、 借用轮椅,请至门诊大厅预检处凭押金借用。
5、 停车,门诊部设有地下停车库,每小时8元。
6、 饮水机在门诊大厅、急诊室、3楼CT室,一次性杯子可至门诊大厅预检处取。
地址 :
本部:上海市徐汇区枫林路180号;延安西路分院:长宁区延安西路1474号
行车路线 :
本部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上海火车站出发,乘地铁4号线在东安路下车,步行至医院;
本部行车路线(本地患者):乘坐公交104路在小木桥路斜土路,927路在乌鲁木齐南路建国西路下车,43路,45路,49路,205路,218路,733路,806路,820路,864路,931路,957路,984路,985路,隧道二线,徐川专线,步行至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创建于1958年,其奠基人是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学家陶寿淇教授。中山医院心内科是我国重要的心脏内科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1980年包括心内科在内的心研所被正式任命为WHO和卫生部心血管病研究和培训合作中心
1988年心内科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重点学科
1994年被批准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1994年被指定为全国心血管病临床药理中心
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的重点学科
1998年再次蝉联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重点学科
2001年被指定为上海市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
200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复旦大学“985工程”重中之重建设学科。
心导管室配有世界最先进的大型心血管造影系统和其他各种医疗设备,包括:2台GE INNOVA2000数字血管造影系统、六十四导电生理记录仪、CARTO射频消融系统、心脏程序刺激仪、血管内超声成像仪、冠状动脉内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冠状动脉内血流储备分数测定仪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仪和血液动力监测系统等。每年完成各种心导管手术数4000余例,包括冠心病介入诊治,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经导管治疗,起搏器植入,先天性心脏病和瓣膜病等的介入治疗。总体水平和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中山医院心内科拥有国内各种心血管疾病诊治技术中的许多“第一次”:1954年首次报告用单极胸导联心电图诊断心肌梗死;1962年率先开展左心导管检查;1963年首先报告用染料稀释曲线测定诊断先天性心脏病;1965年开展心腔内心电图检查;1968年与心外科合作安置国内第一台埋藏式人工心脏起搏器;1973年首次在国内开展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1989年国内率先开展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获得成功; 1989年在国内最早设立心肌炎专科门诊,并首次提出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分型;1994年国内首次经静脉安置埋藏式自动起搏复律除颤器,对防治心源性猝死有重大意义; 1999年在华东地区率先开通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绿色通道”,医、护、技人员全天24小时待命,确保病人得到及时抢救。
心内科目前开设4个病房(包括1个干部病房)和1个监护室,实际开发病床190余张。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扩张性心肌病的治疗为特色。除开设心内科专家门诊、普通门诊以外,还开设有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随访门诊、起搏器门诊、房颤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脂血症门诊、心律失常门诊、晕厥门诊等特色门诊。每年接诊来自全国各地的门诊病人16万例次,年收治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位于国内前列。
冠心病介入诊断和治疗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是国际著名的中心,早在1973年,陈灏珠院士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为中山医院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在葛均波教授的带领下,医院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无论数量、质量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首先开展了门诊病人的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解决病人住院难和看病贵的问题。1999年在华东地区首先建立了急性心肌梗死行急症介入治疗抢救的 “绿色通道”,每年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症介入治疗150例左右,挽救了大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命。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斑块的旋磨等高难度的特色介入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疾病诊治领域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率先开展经冠脉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终末期心肌病的研究。冠脉介入治疗超过1000例/年,2005年为1113例,成功率超过98%,病例的复杂程度和治疗效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是国内唯一被权威的美国TCT会议邀请进行手术演示转播的心脏介入中心,且2005年2006年连续两次受到邀请。还多次参加其他的国际重要学术会议包括欧洲JIM,日本CCT以及印度介入心脏病会议等的手术转播,其中由学科带头人葛均波教授演示的逆行对吻导引钢丝技术开通慢性完全闭塞性左主干病变在2005年10月在美国召开的TCT大会上现场直播时,流畅新颖的手术技术引起了国际专家的惊叹,心内科在心脏病介入治疗中高超的技术水平在会议上引起巨大反响,中山医院心内科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这些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在不断增加。06年8月受到哈佛大学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心内科的邀请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进行两院间的学术交流。
心内电生理和起搏方面,中山医院心内科不仅起步早,有着多项“全国首次”的纪录,而且近年来掌握先进技术、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使用Carto三维标测系统、Pruka700电生理多导记录仪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心脏电生理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手术超过500例,成功率高,治疗合并症少,近年完成了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治疗200例,是2005年全国超过百例的四大中心之一,随访一年后复发率低于20%,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中山医院心内科自上世纪60年代末开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是全国最早开展此项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累计植入各种人工心脏起搏器近4000例,具有丰富的植入、随访经验。近年每年植入数量近400台,生理性心脏起搏超过40%,植入数量位居华东地区第一名,全国第二名。近年来积极开展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心力衰竭(CRT)、双房同步起搏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不同部位心脏起搏、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血管迷走性晕厥等工作,各项工作均处于上海市领先地位。
先天性心脏病的传统疗法是开胸手术,创伤大,对病人尤其是少年儿童造成很大的痛苦。中山医院开展经导管封堵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复杂先心病的治疗,创伤小,恢复快,受到了病人及家属的欢迎。仅2005年就完成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290例,位居全国前列。
中山医院心内科为全国首批获准进行心血管病临床药理研究的中心之一,参加了多个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并担任国内牵头单位,为循证医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创建于1946年,学科创始人是著名外科学家沈克非教授。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学科总体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
·1997年被列为“211工程”发展规划重点学科。
·2001年被确定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
·2002年被列为“211工程”第二期重点建设学科。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有各级医师 61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20人。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有医学博士19人,硕士6人,在职博士生10人,在职硕士生7人。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有博士生导师7名,硕士生导师11名。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学科现由四个临床病区和一个中心实验室组成。核定床位数184张。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每年平均诊治门诊病人近7万5千例次,急诊病人 8000余例次。
·上海中山医院普外科每年平均收治住院病人近5800例次,完成大中型手术近4500例。
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科室概况
·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肿瘤小组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医院肝肿瘤小组,并设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分为病房和实验室
·1988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著名肝癌外科专家、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任所长
·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上海中山医院肝肿瘤内科30年的奋斗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10年:小肝癌研究
·第二个10年:复发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疗
·第三个10年:肝癌复发转移的机理与防治
·我国最主要的两个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
·国家级重点学科(肿瘤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肝脏肿瘤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学)
·肝肿瘤外科和内科。
·拥有80余张专科病床
·面积900m2的设备精良的实验室。
·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是由中国著名肺脏病学家、防痨事业奠基人之一吴绍青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创立。吴绍青教授开创国内先河,最早在国内开展肺功能检查,并带领李华德教授自行研制肺功能仪和呼吸机。从上世纪50年代起,已出版20余部专著,并研制成功适合中国人面型的机械通气面罩。目前负责人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白春学教授,呼吸科为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和复旦大学重点发展学科,是国内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之一。现有正高职称10人,副高职称13人,主治医生17人和数名住院医师。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学科设有门诊胸部疾病诊断中心(包括7个专科门诊)、普通门诊和呼吸普通病房、呼吸老年病房、呼吸重症监护病房、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有四个专业实验室,分别是肺功能、临床微生物、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实验室。此外,还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和上海市院内感染质控中心。开展的医疗新技术有介入性纤支镜、肺部肿瘤综合诊疗、肺部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全麻密闭加压氧分侧肺盥洗术以及胸肺介入技术和胸腔镜等,经常派出专家参加上海和各省市的疑难病例会诊,并经常受邀请参加国内外的学术讲座和报告。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目前承担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教委博士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美国NIH的RO1等多项课题,另外即将启动复旦大学肺损伤和炎症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近5年先后发表SCI索引论文90余篇,核心期刊数百篇,主编专著7部。白春学教授还兼任英国Taylor & Francis出版社《J Organ Dysfunction》副主编,提出创立Against Respiratory Dysfunction Alliance (ARDA)建议,旨在引起社会和医务界对呼吸衰竭的重视,及早防治呼吸功能不全,以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该研究小组对水通道和肺损伤治疗的研究已引起了国内外关注。在《Respiratory Physiology & Neurobiology》,2004,142:1-11的文章The role of aquaporin-1 (AQP1) expression in a murine model of lipopolysaccharide-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被Science Direction评为2004年前25篇文章中第8篇(检索途径:http://top25.sciencedirect.com/?journal_id=15699048)。
近5年获得获授权2项发明专利和18项实用新型专利,此外,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在国际上最早应用RNAi技术研究抗肺肿瘤药物,已获得“一种双链RNA及其用途”的专利(专利号:ZL03115489.1);获得2005年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最早研究联合应用血液净化和膜氧合器 (专利号:ZL 2004 2 0091118.1) 治疗ARDS;目前联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研发成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随弃式氧和pH生物光纤化学传感器,并开发出以其为基础的实时血气分析仪雏型,首次在体系列应用获得成功。
呼吸科历年获得许多殊荣,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奖5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5项,另外还有中华医学奖和上海市卫生局奖各1项。科室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导师6名,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后1名。目前在读研究生16名,博士后2名。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临床部分由门诊(包括普通门诊和哮喘、鼾症、肺部肿瘤等特色门诊)和病房(普通病房、急诊周转部病房、肺部肿瘤综合治疗病房、呼吸监护和特需病房以及分部呼吸病房)组成,共有病床152张。在呼吸衰竭、肺部肿瘤诊疗、肺部感染和呼吸康复方面具有特色。最早在国内开展肺功能检查和呼吸衰竭抢救工作,开展的医疗新技术有介入性纤支镜、肺部肿瘤综合诊疗、肺部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全麻密闭加压给氧分侧肺盥洗术以及胸肺介入技术和胸腔镜等,经常派出专家参加上海和各省市的疑难?例会诊,并经常受邀请参加国内外的学术讲座和报告。
&多功能通气面罩获得专利
&专利:972351051
呼吸衰竭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为最早在中国开展呼吸衰竭抢救和研究的单位之一。率先在国内开展肺功能和呼吸衰竭抢救工作,并最早与国内厂家联合研制肺功能测定仪和呼吸机。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攻关课题\"肺心病的抢救及其缓解期治疗\"、\"发展无创伤性机械通气防治呼吸衰竭\",承担卫生部重点项目\"呼吸衰竭治疗新技术的研究\"和 \"ARDS诊治新技术研究\",大大提高了呼吸衰竭抢救的成功率。获卫生部面向农村和基层推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和?创性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十大推广项目,并先后获得卫生部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多项,培养了大批人才。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目前承担的卫生部重点项目\"ARDS诊治新技术研究\"充分吸取了国际先进经验,并提出多项创新点,例如:1)联合应用血液净化和膜氧合器治疗难治性ARDS;2)多中心验证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对肺损伤性肺水肿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3)从无创到有创的阶梯呼吸支持技术。目前已经成功抢救多名国内外重症ARDS患者: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肺部感染组具有雄厚的临床和科研实力,曾获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多项,目前承担\"十五攻关\"项目1项(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的干预),在国内外发表论文近百篇。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肺部感染门诊由专门从事肺部感染临床和科研的高年资医师参加,对肺部感染进行规范化的诊断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提供国内外有关肺部感染防治的最新进展,以利于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肺部肿瘤综合治疗规范有序的诊断、分期、以及多学科治疗(综合治疗)方案可以为患者个体提供可能治愈或有效缓解的最好的治疗方法。在2002年1月28日,本着“综合多学科专家实力,提供最优化诊疗服务”的宗旨,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成立了中山肺部肿瘤综合诊疗中心。融合中山医院肺科、胸外科、放疗科、放射科和中医科等10余名专家和20余名医务人员力量以及中山医院的现代化诊断设备(如CT、MRI、ECT、超声波、电子纤支镜、胸腔镜和纵隔镜),为广大肺部肿瘤患者提供优化服务,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并积累了一定的综合诊疗经验。综合治疗主要包括有机组合手术、化疗、放疗和其他有效方法:如:1、同步放化疗;2、靶向治疗;3、免疫治疗和中药治疗
哮喘:设有变应原皮试、支气管激发试验、脱敏治疗、规范化治疗、指导正确吸入方法、普及哮喘知识及宣教等项目。睡眠障碍与鼾症治疗采用进口睡眠呼吸监测仪?确评估鼾症的病情。开展射频消融术、口腔矫正器、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微波和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和减肥等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设有实用性健康教育,个体化防治方案,科学性改善症状和综合性康复治疗等新方法,并提供国内外有关COPD防治的最新信息。咳嗽诊疗有专门从事咳嗽临床和科研的高年资医师和专家参加普通和专家门诊,可为咳嗽患者提供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以及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医疗新技术
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的新方法-全麻密闭加压给氧分侧肺盥洗术,原发肺泡蛋白沉着症,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支气管肺泡灌洗。其效果取决于灌洗量,而且全肺盥洗较纤支镜盥洗效果好。然而,当患者肺功能严重损害时则无法接受这一治疗方法。为克服这些不足,自1999年始我们试用了自己改良的全麻密闭加压给氧分侧肺盥洗术,与以往方法的差别是我们的方法中有2个重要的改良:1、肺盥洗时给予密闭加压给氧。2、 加速盥洗液吸收。第一个改良有三个有益作用:(1)使盥洗液与肺泡充分接触,增加盥洗效果;(2)改善氧合功能,特别适合单侧肺通气不能保持氧分压在安全范围者。因为它可以使纯氧混合在液体中,充分与肺泡接触而增加氧合。如果术盥洗术中氧饱和度降低,除调整非盥洗肺的吸氧?度和呼吸支持外,还应增加盥洗肺的给氧挤压时间。(3)在盥洗肺侧加压给氧的同时,可由于肺泡内压的升高而减少分流量和改善动脉血氧分压。第二个改良的有益作用是在生理盐水盥洗液中加入肾上腺素后,不但有利于舒张支气管和回收盥洗液;而且有利于吸收肺泡内残留液体,减少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诊治新技术
上海中山医院呼吸科白春学教授根据以往工作基础并借鉴国内外的最新进展,提出了ARDS诊治新技术,可明显提高ARDS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提高其抢救成功率。
其中包括下列新技术:
1)比较研究肺泡水肿液体/血浆蛋白比值、VWF和Vd/Vt比值对ARDS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的综合意义, 有助于ARDS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2)比较小潮气量通气和双水平压力调节通气对ARDS患者心肺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减少肺损伤和改善预后。
3)联合应用血液净化和膜氧合治疗难治性ARDS,有助于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4)雾化吸入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治疗肺损伤性肺水肿,有助于加速肺水肿消散和改善预后。
哮喘的过敏原诊断和脱敏治疗
哮喘病人大多数是由于对环境中的过敏原过敏而致病,故明确过敏原对诊断、预防和治疗哮喘非常重要,并能根据皮试结果进行脱敏治疗。中山医院肺科门诊开展过敏原皮试已有2年,选用德国默克公司的标准化阿罗格皮肤点刺液,品种齐全,共有30种过敏原皮试液,能进行全面的过敏原测试。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安全,随时检测,随时出结果。
脱敏治疗是通过肌肉注射小剂量的过敏原让病人反复接触与之过敏的过敏原,使病人对此类过敏原的耐受性提高,当再次接触时不再产生过敏现象。临床上一般选用常见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霉菌等,治疗前先通过过敏原皮试,确定病人对该过敏原过敏。先从最低浓度开始,剂量逐步增加到维持量。整个疗程分剂量增加阶段和维持治疗阶段,每周注射1次,需要治疗 1~5年。中山医院肺科门诊开展脱敏治疗已有10年历史,疗效非常显著,经脱敏治疗后,哮喘的发作次数减少、病情减轻,皮肤试验敏感性下降,部分病人甚至达到治愈。
上海中山医院消化科由著名内科学家林兆耆教授于1953年创立,1978年正式建科,朱无难教授任首任主任。1983年,刘厚钰教授任主任。1999-2009年,王吉耀教授任主任。现任主任为沈锡中教授。消化科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业队伍。专科门诊每周6天,由副教授和主治医师轮流坐诊;每周6天均开设专家门诊。2012年门诊人数已逾20万人次,其中专家门诊逾6万。目前中山医院消化科设有两个独立的病区,共有核定床位106张,2012年出院人数达4100人次。住院病人多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重危病人,临床综合实力强,诊治水平高。是卫生部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山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单位、内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慢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病、幽门螺杆菌、內镜治疗、肠道疾病、胃食管反流等专病及特色门诊。是我国最早开展肝穿刺的单位之一,病理诊断水平全国一流。消化科每周开展科内业务学习,包括最新研究进展及疑难病例讨论,每月一次临床病理讨论(和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病理科、中山医院病理科联合),每年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两项:肝病治疗进展学习班、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学习班。在国内首先提出循证医学的概念,并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应用于胃肠以及肝脏病学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慢性肝病诊治、肝纤维化机制、內镜治疗等领域的研究水平名列全国前茅,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上海市科委和863课题。研究成果“幽门螺杆菌关键致病因子CagA、 Vac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单位) (2007)、“肝纤维化细胞分子机制与治疗策略”获上海医学科技一等奖及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一完成单位)(2008)、“消化道肿瘤及慢性肝病靶向纳米药物载体研制”获上海科技进步二等奖及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单位)(2007)、“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体系的建立及其诊断价值的研究”获上海医学科技二等奖(第三完成单位)(200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非创伤性诊断和氧化苦参碱的治疗作用” 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三完成单位)(2006)。目前消化科共有医师31名(不包括在大内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包括正高5名、副高10名、主治医师14名、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名。其中获博士学位20人,硕士学位9人,学士学位2人。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胸心外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 ,全国胸外科临床药理基地。中山医院胸外科创立于1947年,由我国胸外科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胸外科专家黄家驷教授担任主任,设病床20张。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了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囊肿以及肺癌的手术治疗,使中山医院在胸外科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58年黄家驷教授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后,由著名的心胸外科专家石美鑫教授担任主任,在五十年代艰难条件下,开拓了心脏外科工作,并成立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为我国胸心外科的创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随着病人的增加以及学科发展的要求,1992年分为胸外科和心外科二个独立科室,由仇德惠教授担任胸外科主任。1999年郑如恒担任胸外科副主任(主持)。2006年由王群担任胸外科副主任(主持)。中山医院在国内胸外科领域有着辉煌的历史,先后首创了多项胸外科手术治疗方法:194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肺转移瘤切除术、1950年首创了食管烧灼伤食管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1953年脓胸全肺切除、1953年胸骨后空肠代食管手术、1954年首先进行动脉导管一期先缝合再切断术、1957年进行国内首例先天性食管闭锁及食管气管瘘施行一期根治手术、1991年首创了用食管手术导管施行食管胃(肠)吻合术、1994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在电视纵隔镜辅助下经纵隔行食管癌切除术、1999年协助华山医院手外科首次应用电视胸腔镜技术全程游离胸段膈神经用于膈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2000年首次报道了中断肋骨剖胸手术方法、2006年首次报道了经内镜支气管黏膜下注射硬化剂治疗肺切除术后支气管胸膜瘘、胸腔镜下施行肺癌射频消融术以及率先在腔镜下应用补片修补巨大食管裂孔疝 ,2009年首先报道了俯卧位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诊治水平在全国综合性医院胸外科中处于领先地位。
中山医院胸外科现为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成员单位,共有医师20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7名。现任副主任王群(主持工作)。分设二个病区有核定床位数共60张,每年诊治住院病人超过2000例。
目前胸外科每周一到周六上午均设有胸外科专科门诊,每周一到周五均设有专家门诊,每年门诊量10000余人次,诊治的病种包括气管及肺良、恶性肿瘤;食管癌及食管疾病;纵隔肿瘤;胸部外伤;胸壁及胸膜疾病;支气管扩张;脓胸、肺大泡、肺脓疡、肺囊肿、肺结核;肺气肿;膈肌疾病,动脉导管未闭;终末期肺部疾患;手汗症等。全年手术病例超过2000例,手术数量在国内综合性医院处于领先地位,能开展各种类型的胸外科手术,均取得良好的疗效。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已形成了中山胸外疾病的诊治特色。
已开展的手术包括:1) 气管手术:隆突成形术,气管肿瘤切除术。2) 肺手术:肺叶切除术;袖式肺叶除术;全肺切除术;肺段、肺楔形切除;肺减容术等。3) 食管手术:食管、贲门癌切除,胃食管吻合术;食管癌切除,结肠代食管术;Heller's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4) 膈肌及纵隔疾病手术:外伤性膈疝修补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纵隔内巨大肿瘤切除术,胸腺切除术。5) 胸壁及胸膜腔疾病手术:胸壁良性肿瘤切除术;胸壁恶性肿瘤切除、胸壁修补成形术;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胸膜间皮瘤切除术。6) 胸腔镜手术:胸腔镜肺切除术;肺癌射频消融术;肺大疱切除术、胸膜固定术;肺楔形切除术;全胸腺切除术;食管癌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食管憩室切除术;食管肌层切开术;食管裂孔疝修补术;交感神经干切除术;漏斗胸矫治术。7) 纵隔镜手术:纵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活检术。8)肺移植手术:各类肺部终末期疾病的单肺移植以及双肺移植术。
尤其是在各项疾病诊疗的过程中,良好的疗效显示出中山胸外诊治特色优势。
1)肺癌和食管癌的规范化治疗:肺癌和食管癌是目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就全球范围而言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中山医院胸外科在吸取国内外先进理论和总结自身多年经验的基础上,对肺癌和食管癌采取规范化的手术治疗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策略,既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又改善了肺癌和食管癌的生存情况。
2)胸外科疾病的微创手术:包括食管良性疾病的腔镜治疗、各类胸腔镜手术和纵隔镜手术等。食管良性疾病常见的病种包括贲门失迟缓症、食管裂孔疝及食管反流性疾病、食管平滑肌瘤、食管憩室和食管囊肿等。目前国内对于食管良性疾病认识水平不够、治疗手段不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创伤大,腔镜治疗的出现改变了以往常规手术“大切口、小手术” 的局面,由于腔镜治疗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的优点,已成为食管良性疾病外科治疗的主流。国内在食管良性疾病的腔镜治疗领域较为落后,目前仅少数胸外科中心在开展该领域的工作。中山医院胸外科近年来逐步开展食管良性疾病的腔镜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已开展的手术包括:胸腔镜/腹腔镜食管肌层切开术(Heller)、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术、 各种抗返流流术(Nissen、Dor 、Toupet)、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剥除术和胸腔镜食管憩室切除术等。目前中山医院胸外科能够利用胸腔镜开展包括难度较高的如肺叶切除、食管癌切除、胸腺切除、射频消融在内的各种类型手术,手术水平和数量、诊治疾病种类和效果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肺移植:肺移植是目前终末期肺部疾患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治疗晚期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包括吸烟引起的慢阻肺和先天性α-1蛋白酶缺乏引起的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囊性纤维化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中山医院胸外科在肺移植实验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果卓著,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在深厚的研究基础上,临床肺移植手术创造了亚洲最高年龄接受肺移植的纪录。
4)内镜治疗:中山医院胸外科在内镜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支气管胸膜瘘的内镜治疗是其中的一个特色。支气管胸膜瘘是肺切除术后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处理棘手、死亡率高。目前对于支气管胸膜瘘的治疗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近年来经气管镜注射胶水封堵瘘口的方法为支气管胸膜瘘的处理提供了一种微创的治疗途径,在此基础上在国内率先采用经支气管镜硬化剂注射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中山医院胸外科是国内最先开展食管镜扩张的单位之一,在食管镜扩张、植入食管支架、处理食管异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5)胸部各种疑难杂症和高难度手术:中山医院胸外科凭借自身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胸部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尤其是石美鑫教授主持的(胸外科、呼吸科、放射科)三科门诊十余年来为数千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杂症患者解除病痛。胸外科在数十年上万例手术病例积累的基础上,对于胸部各种复杂手术和高难度手术的处理上均有丰富的经验。目前本科开展的难度较大的手术有:肺减容术、经心包内处理肺血管行肺癌切除术、中央型肺癌行肺癌切除并隆突成形术、肺癌行支气管和血管双袖式切除术;巨大纵隔肿瘤切除;结肠代食管消化道重建手术等。
胸外科认真完成常年承担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五年制和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及预防医学、妇幼卫生专业以及全国各地进修医师的胸外科教学培养和训练工作,还多次参加全国胸心外科进修班的教学工作。数十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胸心外科专业医师四百多名,指导研究生数十名。现已通过胸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评审。2004年胸外科和呼吸科、放疗科联合主办上海国际呼吸病研讨会。2005年胸外科成功主办国家级胸外科疾病治疗与进展学习班。在教学中制定了严格、规范的科室教学制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并注意在教学示教中及时反映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及本科室的一些特色,如中断肋骨后外侧切口下施行各类手术、胸腔镜等微创手术、隆突成形术以及肺移植术等等,深受学生们欢迎。
胸外科在临床诊疗方面不断提高,保持国内领先水平的同时,在科学研究领域积极进取,完成和承担多项科研课题,并不断在各方面获得重大研究成果和国家专利。其中石美鑫教授等主持的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和人工心脏瓣膜的研究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99年卫生部科学技术进步奖,2001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仇德惠教授主持的用食管手术导管施行食管胃、肠吻合术获1995年原上海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上颈段食管癌、全喉切除、右半结肠咽底部吻合术以及气管肿瘤切除、隆突成形术获1996年培林医学进步奖,中断肋骨和腋下中断肋骨剖胸新方法获1998年原上海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曾亮教授等主持的国家八五攻关课题99mTc标记抗人肺癌单抗LC-1片段在肺癌放射免疫显像的临床研究通过1997年上海市卫生局科研成果鉴定,获原上海医科大学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一等奖。仇德惠教授研制的食管手术导管获1995年国家专利、无损伤管腔吻合钳获1996年国家专利、无水胸腔闭式引流装置获1998年国家专利及1999年上海市职工技协一等奖。曾亮教授主持的肺癌放射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获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肺癌超声治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获1999年卫生部科研基金;徐正浪副教授主持的电视影像监视下不进胸食管癌切除项目获1996年卫生部科研基金;仇德惠教授主持的食管腔内连续滴注化疗及生物因子治疗食管癌项目获1999年上海市科委基金;刘愉博士主持的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同种异体大鼠气管移植项目获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胸外科先后在国内国家级杂志和国外SCI杂志上发表的各类论文150余篇,曾主编《实用外科学》、《现代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图解》、《血管外科手术图谱》,副主编《辞海》、《大辞海》、《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胸部外科学》,主译《胸部外科学及有关病理学》等多部学术专著。还参加编写了《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外科学》、《沈克非外科学》、《黄家驷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血管外科学》、《现代肿瘤学》、《实用胸膜疾病学》、《内镜外科学》、《临床外科学》、《临床肿瘤手册》、《外科诊疗常规》、《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参加编写的《辞海》获1989年第一届国家图书荣誉奖、上海市优秀图书特等奖,1993年和1999年分获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上海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监视导向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手段的总称,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上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 Medicine)。
*中山医院介入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和建立独立病房的单位,首任主任是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林贵教授。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是国内最重要的介入放射学临床和科研基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内最早开展经皮胆道造影及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同时开展了有关血管内栓塞剂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重点开展了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并开展了大量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内支架置放术的临床研究。
*1991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介入放射学病房。并于90年代后期开展了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栓塞治疗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目前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是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每年完成介入手术超过4000余例,肝癌及其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和国外一直居领先地位,多数病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极大地造福了广大的患者。
*目前科室内专职介入放射医师15名,其中博士9名,硕士4名。
介入放射科治疗疾病的种类:
1肿瘤性病变:
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肾癌、贲门癌、直肠癌、骨肿瘤等。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肾囊肿、子宫肌瘤等。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介入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癌介入治疗是介入科最主要的工作。该项治疗是通过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栓塞肿瘤的供养血管以及在CT、B超导引下经皮穿刺肿瘤,射频消融或注射无水酒精。目前介入科已经治疗三万余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病例为原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经介入治疗后明显缩小,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使病人生存期从未治疗的平均3-6个月,提高到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4.1%、43.5% 和21.2%。最长的已存活超过18年。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指用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注入栓塞物质,闭塞子宫动脉血流,使子宫肌瘤缺血`梗塞`萎缩,从而达到使肌瘤缩小或不复存在,又保存了子宫的治疗目的。正常的子宫组织有着丰富的侧支血供,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组织不会发生梗死。
2 出血性病变:
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道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等。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分流术(TIPSS)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分流术可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穿刺颈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经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使用球囊扩张分流道,然后置入金属内支架建立肝内的门静脉及体静脉之间低阻力通道,分流部分门脉血液,以达到降低门脉压力,防止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3.血管性病变: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血管瘤、静脉血栓等。尤其擅长于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及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
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RA-Stent)_
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造影显示左侧肾动脉重度狭窄,选择入狭窄的左肾动脉,导丝通过狭窄段,置入球囊扩张式金属内支架,重复造影显示左肾动脉狭窄基本消失,肾动脉血流通畅。
4.空腔脏器狭窄性病变:
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输尿管梗阻、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
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经皮穿肝内胆道置入外引流管引流肝内胆汁,然后使用导管及导丝通过胆管狭窄段,并置入金属内支架。
5.骨与关节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症等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性肿瘤等。
6.神经系统疾病:
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及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等。
7.其它疾病:
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各部位脓肿、囊肿等。
病房设置和门诊时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拥有独立的病区,暨中山医院22病区(位于中山医院3号楼3层)。病区下设床位55张,并设有特需病房。
医疗设备
介入科拥有独立的介入放射手术室。现有4台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器,包括两台具备国际最新三维成像功能的德国西门子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同时拥有射频消融机2台和多普勒超声仪2台。
科研教学
出版专著:
《腹部介入放射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胆道疾病介入放射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科研成果:
“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系列研究”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2年全国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获1992年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完成奖。
进修医师培养:
国家级介入放射学继续教育基地,每年招收介入放射进修医师15名,并连续举办12期国家级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学习班。
研究生培养:
是国家级重要的介入放射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已经毕业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
主办国际会议:
2005年6月举办第一届上海肝癌综合诊疗国际会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超声诊断科(心超室)建于1984年,是我国创建最早的心脏超声诊断室之一,奠基人为姜楞教授。共有医务人员11名,9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3名,初级职称6名。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历任主任有姜楞教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客座教授)、沈学东教授。
心超室是国家影像学重点学科、上海市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复旦大学超声医学与工程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主要的心血管病超声诊断中心之一,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达到98%以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有98%以上的病人可以在术前免受创伤性心导管检查而直接进行外科手术。
心超室现有多功能彩色心脏超声检查仪9台,床旁便携式心脏超声检查仪1台。每年完成常规心脏超声检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术中心超监测等约45000余次,工作量在上海名列第一,在全国名列前茅。心超室近年来获得的荣誉有:
2003年被评为复旦大学三八红旗集体。
2006年被评为复旦大学巾帼文明岗,上海市卫生系统红旗文明岗。
2007年被评为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中山医院十佳集体 。
2008年被评为“全国巾帼文明岗”。
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已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50余名,目前在读博士生8名,硕士生5名。每年举办1~3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接受进修医师20余名,共培养进修医师400余名。每年举办超声心动图新技术研讨会。
科研工作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编写专著20余本,在美国和欧洲心脏病年会和超声心动图年会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5项。
介入放射学是在医学影像设备监视导向下,利用较小的创伤手段,达到以诊断或治疗为目的的医疗手段的总称,是上世纪80年代初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在一九九六年十一月国家科委、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三大部委联合召开"中国介入医学战略问题研讨会"上正式将介入治疗列为与内科、外科治疗学并驾齐驱的第三大治疗学科,称之为介入医学(Interventional Medicine)。
*中山医院介入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和建立独立病房的单位,首任主任是我国介入放射学的奠基人之一林贵教授。经过两代人的努力,目前已经是国内最重要的介入放射学临床和科研基地。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国内最早开展经皮胆道造影及经皮穿肝胆管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同时开展了有关血管内栓塞剂的实验和临床研究。
*上世纪80年代后期重点开展了中晚期肝癌的综合性介入治疗,并开展了大量的血管性和非血管性内支架置放术的临床研究。
*1991年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介入放射学病房。并于90年代后期开展了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的栓塞治疗技术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及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目前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是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学科,每年完成介入手术超过4000余例,肝癌及其并发症的介入治疗在国内和国外一直居领先地位,多数病例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极大地造福了广大的患者。
*目前科室内专职介入放射医师15名,其中博士9名,硕士4名。
介入放射科治疗疾病的种类:
1肿瘤性病变:
恶性肿瘤:肝癌、肺癌、肾癌、贲门癌、直肠癌、骨肿瘤等。
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肾囊肿、子宫肌瘤等。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介入治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癌介入治疗是介入科最主要的工作。该项治疗是通过导管选择性插入肝动脉,灌注高浓度化疗药物,栓塞肿瘤的供养血管以及在CT、B超导引下经皮穿刺肿瘤,射频消融或注射无水酒精。目前介入科已经治疗三万余例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并取得了明显效果。部分病例为原无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经介入治疗后明显缩小,获二期外科手术切除。使病人生存期从未治疗的平均3-6个月,提高到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 74.1%、43.5% 和21.2%。最长的已存活超过18年。
子宫肌瘤的介入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是指用导管超选择性插入双侧子宫动脉,注入栓塞物质,闭塞子宫动脉血流,使子宫肌瘤缺血`梗塞`萎缩,从而达到使肌瘤缩小或不复存在,又保存了子宫的治疗目的。正常的子宫组织有着丰富的侧支血供,在子宫动脉栓塞后子宫组织不会发生梗死。
2 出血性病变:
肺部疾病引起的咯血、消化道出血(包括肝硬化门脉高压导致的食道下段及胃底曲张静脉破裂)、肝脾肾等实质脏器外伤出血等。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分流术(TIPSS)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分流术可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穿刺颈静脉导管进入下腔静脉,经肝静脉穿刺肝内门静脉,使用球囊扩张分流道,然后置入金属内支架建立肝内的门静脉及体静脉之间低阻力通道,分流部分门脉血液,以达到降低门脉压力,防止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3.血管性病变: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狭窄、阻塞、动脉瘤、动静脉瘘及血管瘤、静脉血栓等。尤其擅长于颈动脉、肾动脉、髂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及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溶栓治疗。
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RA-Stent)_
肾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狭窄:腹主动脉造影显示左侧肾动脉重度狭窄,选择入狭窄的左肾动脉,导丝通过狭窄段,置入球囊扩张式金属内支架,重复造影显示左肾动脉狭窄基本消失,肾动脉血流通畅。
4.空腔脏器狭窄性病变:
良恶性胆道梗阻(梗阻性黄疸)、输尿管梗阻、良恶性食管、气管狭窄。
经皮穿肝胆道引流术
PTCD及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经皮穿肝内胆道置入外引流管引流肝内胆汁,然后使用导管及导丝通过胆管狭窄段,并置入金属内支架。
5.骨与关节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椎体血管瘤、骨质疏松症等引起的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转移性肿瘤等。
6.神经系统疾病:
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AVM)及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等。
7.其它疾病:
脾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各部位脓肿、囊肿等。
病房设置和门诊时间: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放射科拥有独立的病区,暨中山医院22病区(位于中山医院3号楼3层)。病区下设床位55张,并设有特需病房。
医疗设备
介入科拥有独立的介入放射手术室。现有4台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器,包括两台具备国际最新三维成像功能的德国西门子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同时拥有射频消融机2台和多普勒超声仪2台。
科研教学
出版专著:
《腹部介入放射学》 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胆道疾病介入放射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科研成果:
“影像学和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在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系列研究”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家“九、五”攻关项目:“肝癌综合性介入治疗技术的应用研究”,获200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2002年全国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
“双介入疗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获1992年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完成奖。
进修医师培养:
国家级介入放射学继续教育基地,每年招收介入放射进修医师15名,并连续举办12期国家级介入放射学新技术学习班。
研究生培养:
是国家级重要的介入放射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已经毕业博士研究生8人,硕士研究生10人,在读博士研究生8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
主办国际会议:
2005年6月举办第一届上海肝癌综合诊疗国际会议。
肿瘤内科概况
·1968年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肿瘤小组
·1969年正式成立中山医院肝肿瘤小组,并设病房
·1978年改名中山医院肝癌研究室,分为病房和实验室
·1988年改名为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
·著名肝癌外科专家、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教授任所长
·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
30年的奋斗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10年:小肝癌研究
·第二个10年:复发肝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不能切除大肝癌的治疗
·第三个10年:肝癌复发转移的机理与防治
·我国最主要的两个肝癌防治研究中心之一
·国家级重点学科(肿瘤学)
·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肝脏肿瘤学)
·211工程重点学科(肿瘤学)
·肝肿瘤外科和内科。
·拥有80余张专科病床
·面积900m2的设备精良的实验室。
·外科治疗为主,内外科、中西医、基础与临床结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骨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211”工程一期、二期、三期重点学科,综合医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研究成果卓著,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省部级奖励。
中山医院骨科历史悠久,自1936年建院时就成立了骨科,历年来科内名家辈出。如著名骨科专家和教育家、骨科的老前辈、我国骨科界的奠基人之一、卫生部二级教授李鸿儒教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全国首部医科院校统编教材《外科学》、中国外科巨著《黄家驷外科学》以及中国首部《骨科手术学》、《矫形外科学》的吴祖尧教授;著名的医院管理专家、我国医院管理学的创始人之一裘麟教授;作为首创应用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主要参与者之一的石一飞教授(参见《上海地方志》);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部)、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显微外科奠基人之一、因1963年首创世界首例断手臂再植成功被誉为“世界显微外科之父”的陈中伟教授;以及在中国率先引进和推广骨折内固定AO技术,开展髋臼旋转截骨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治疗第二颈椎齿状突骨折等多项新技术的张光健教授。
中山医院骨科在历史上曾经创造过很多辉煌,上世纪40年代后期中山医院便开始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尝试;1953年在国内首先进行椎间盘造影;1962年开始,开展了小血管外科技术的实验研究,创新了一整套小血管包括显微外科的手术器械,总结比较了各种不同缝法、不同缝合材料和小血管移植等基本技术的经验;陈中伟院士于1963年成功进行了上臂断臂再植手术;1966年与华山医院协作,成功进行了5例第二足趾一期移植再造拇指术;1970年完成上海第一例金属全肱骨置换术。同年设计成功上海II型人工股骨头,在上海首次推广,淘汰了原有的I型人工股骨头;1974年率先接受刚刚兴起的保留肢体观念,在肢体重建方面获得成功;1976年率先作急症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同年开展膝关节镜手术,对整个上海地区早期关节镜外科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80年对类风湿关节炎病例施行滑膜切除术或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982年起,在陈中伟院士的领导下成立了显微外科中心实验室,他设计了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转移治疗儿童与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1996年陈中伟院士完成了世界首例前臂再造手指控制的多自由度电子假手的研制,获国家发明奖一等奖。2003年陈中伟院士带领下的团队和华东理工大学合作项目“自固化磷酸钙人工骨的研制及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医院骨科引进开展多项新技术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开展全髋关节置换,同种异体膝关节移植,在国内首次开展经皮髓核摘除的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国内率先开展侧前方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最早引进Kanada侧前方脊柱内固定装置。同时还在国内首先开展田川式旋转截骨法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此外,中山医院骨科还在国内率先开展滑膜切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最早开展枢椎齿状突骨折内固定等颈椎高难度手术以及骨盆肿瘤与骨关节肿瘤的大块切除后保肢重建手术并较早地开展颅底畸形和上位颈椎手术,严重脊柱畸形的手术治疗等。在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的手术综合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继往开来,中山医院骨科团队具有强大的综合实力。陈峥嵘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创伤学会副主委、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创伤杂志》副主编,擅长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疾病和骨肿瘤的诊治。陈统一教授曾担任国家医用生物材料动员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医用生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兼上海分会副主委,上海骨科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学会委员并获得日本国外国医师临床许可资格,在脊柱外科、人工关节置换、周围神经损伤、断肢再植与游离组织移植以及复杂创伤的诊治方面都有相当造诣。
目前中山骨科又涌现出一批具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教授。他们中包括现任科主任董健教授(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医学会脊柱学组副组长);张峰教授(美国显微外科杂志(Microsurgery)主编);姚振均教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上海分会委员、关节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关节学组常委,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协会委员,亚太人工关节学会及华裔骨科学会理事,关节成形外科杂志中文版及国际骨科学杂志编委);姜晓幸教授(国际内固定协会会员,北美脊柱学会会员);张键教授(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伤残专业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上海市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委员、副主任委员,美国Microsurgery杂志编委,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阎作勤教授(中华创伤学会上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编委,中华骨科杂志通讯编委,中国临床杂志副主编)。
中山骨科立足国内、放眼世界,一直与国际知名医学机构和学者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同他们积极展开学术交流。其中包括由美国显微外科之父以及国际重建显微外科学会前主席Harry J. Buncke教授创建的Buncke Clinic,还有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神经外科教授Lee Dellon所在的Dellon研究所。科室还聘请Buncke Clinic手外科、显微外科教授Darrel Brooks和美国整形外科杂志(Annals of Plastic
Surgery)主编Wiliam C. Lineaveaver为中山骨科客座教授,定期来上海访问讲学,传授最新医学理念和技术。同时我们派出年青医生赴这些国外医学机构学习,接受专门培训。
骨科现状:现有核定病床92张,共有医师34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11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5名。主治医师以上医师绝大部分均曾赴国外进修深造。年手术量约2000台,年门诊数量90000余人次。
临床上主要收治脊柱、关节、创伤、骨与软组织肿瘤,骨与关节结核,骨髓炎,周围神经损伤,手部疾病以及骨与关节先天性畸形等病患,尤其在四肢骨肿瘤的保留肢体治疗、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关节镜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断裂、脊柱褪行性疾病和脊柱骨折的手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矫形、脊柱微创手术、脊柱肿瘤的大块全切除、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干预、慢性骨髓炎的治疗等方面具有特色。
每年举办的全国范围的学习班有:国家级显微外科学习班与讨论会,国家级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及脊柱外科新技术,国家级关节外科新技术学习班,国家级关节镜技术学习班等。
科研方面,建有骨关节肿瘤治疗中心和关节镜中心以及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和显微外科实验室。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神经的运动控制及假肢控制信息源研究”等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同时还承担国家“863”课题,以及“973”子课题、多项卫生部科研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先后获得教育部、卫生部以及上海市的多项科技成果奖。
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内科始建于1992年9月,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复旦大学癫痫诊治中心之一。拥有一支以高级和中级职称为绝大多数的高技术、好医德的专业队伍,具备良好的病房环境和一流的神经内科监护单元,同时配备有先进的、包括脑电图和肌电图在内的多种神经电生理检查、脑循环功能检测设备,对脑、脊髓、四肢的神经和肌肉方面的病变都有足够的诊治水平和经验。
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目前人员配备:教授2名,主任医师1名,副教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5名,技师及主管技师3名。
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内科拥有床位40余张 ,收治神经科各种疾病,对急性脑血管病诊治建立绿色通道,对于癫痫病和和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治有一定的优势。月床位使用率超过100%,每月收治病人超70人次。
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内科2000年9月成立神经内科监护室,现共监护床位12张,每张床位均配备心电、血压和氧饱和度监护仪、ICU配备呼吸机3台,胜任神经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和各种急症患者的诊治,尤其熟悉机械通气(呼吸机)在神经科的临床应用。
上海中山医院神经内科特色门诊
癫痫门诊:
癫痫是一组疾病和综合症,因脑部神经元的反复突然异常过渡放电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可以表现为短暂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和精神状态的不同程度的障碍,或兼而有之。癫痫是神经科常见病之一,在成人中仅次于脑血管疾病。癫痫是一种慢性病程,同一患者可以一种或多种发作形式;俗称的“羊癫风”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中国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癫痫的发病率城市为37/10万,农村为25/10万;患病率城市为0.457%。农村为0.366%。二十岁以下青少年的患病率是0.5%-0.6%,已成为危害儿童身心发育和认知功能的重要疾病之一,男性的患病率高于女性。1%-2%的人在一生中有过一次痫性发作。我国目前有九百万癫痫患者,且以27万/年速度在增长,却有2/3未得到正确治疗,许多病人对自身疾病缺乏正确认知。有调查显示: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超过50%的成人患者和30%的儿童患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不满意;超过1/5的患者认为癫痫严重影响了就业和工作;近百分之十五的患者不能摆脱自卑心理;约四分之一的儿童患者觉得癫痫严重影响了自己的性格,甚至会引发叛逆和攻击性行为。过去对癫痫的治疗只注重“去症”,较多考虑控制癫痫发作,而忽略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不仅对癫痫患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是对癫痫患者家人及其他人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我们建议,患者应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或者正规癫痫治疗中心接受规范治疗;医生要针对不同患者选有针对性、副作用小的药物。临床证实,约百分之八十新确诊的儿童及成人癫痫可用药物治愈。目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建立了癫痫治疗中心,并采用新的治疗理念开展临床治疗,以便让癫痫患者早日摆脱疾病的长期困扰。
帕金森病门诊:
疾病特点为一个或多个肢体的震颤、肢体和/或躯干的僵硬、活动减少、运动缓慢。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之一。该门诊通过各种的脑部影象学检查和核素检查提供先进的检查手段,并且给予患者依人而定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指导。
脑血管疾病(卒中)门诊:
以短暂发生或者持续存在的 偏身肢体的瘫痪、麻木为疾病特点,可以永久性存在并合并出现智能、情感等方面异常。?大多数存在发生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该门诊提供完整的中风各级预防方案,对中风后存在的常见问题提供相应的对症治疗。
记忆障碍(痴呆)门诊:
疾病特点为各种近期和远期记忆的减退,伴有或不伴有性格改变。该门诊提供相对完整的智能评定和情感评定方案,对于早期轻度和中度智能和情感障碍提供有效的治疗。
神经肌肉疾病门诊:
以阵发或持久的肢体麻木、 疼痛、或者出现肌肉无力、萎缩、四肢变细,面神经瘫痪、神经痛等为主要疾病特点。该门诊提供临床、神经电生理、病理等检查帮助明确病变的性质并提供恰当的治疗
医疗工作- 急诊
目前负责急诊台面神经内科病人的会诊,拥有神经内科固定留观床位25张和机动床位若干。有本院主治医师和高年住院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定期有副主任医师指导工作,保证了良好的医疗质量?
医疗工作- 肌电图室
2004年创立了神经内科自己的肌电图室,拥有目前上海最先进的肌电图肌,由著名的神经电生理专家黄绥仁教授指导,目前能够开展常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各种诱发电位及重复电刺激等检查。
医疗工作- 脑电图室
1997年接管脑电图室,进行常规EEG 和脑地形图检查
1999年开始开展24小时EEG-Holter 和video-EEG
实验室
1993年起建立神经内科实验室,开展无创伤性脑血流动力学检查
1996年开始开展眼震电图检查
上海中山医院康复科科室概况
1988年建立康复医学科。
1994年4月成立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研究所。
同年4月成立上海市红十字康复医学研究所。
2001年10月康复医学实验室建立(上海市第一批中医药科研一级实验室)。
2004年8月刘邦忠担任康复医学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康复科门诊病人每年1.2万人次
自康复医学科成立以来,先后完成市科委课题“粘连性膝关节强直症的机理及中西结合实验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完成市卫生局中医药处课题“软组织损伤气滞血瘀型和虚损瘀滞型的实验研究”、“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研究”、“健脾利湿化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还完成了原上海医科大学研究所基金、CMB基金、中山复旦青年基金、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上海市老干部局等资助的课题20余项。
康复医学科主要诊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风后遗症、脑损伤与脊髓损伤、各种骨关节功能障碍以及糖尿病、骨质疏松症、高血压等老年疾病。门诊病人每年5万余人次。
同时与骨科、神经内科、老年科等科室紧密合作,开展床旁骨科手术后、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疾病的急性期康复。目前有硕士生导师1名,已培养硕士毕业生近20名,现有再读硕士生2名。举办全国继续教育班20余期“现代康复医学临床功能检测与评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是我国血液净化技术的主要创建单位之一,教育部重点学科以及我国肾脏疾病医疗、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由肾内科病房、血液净化中心、肾内科门诊和肾病实验室四部分组成。在国内率先开展血液透析、同种异体肾移植等多项技术。在血液净化、急性肾损伤等危重病治疗的临床和研究方面实力雄厚,处于各自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并有一定国际影响。
科室具有光辉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于1973年创建包括当时大内科下属的肾脏病组和血液透析室,同年成功试制了全国第一台标准平板型人工肾机,成立血液透析室。1982年独立为肾内科,成为我国重要的肾脏内科和血液净化的临床和科研基地,总体医疗和科研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科室的大事记如下:
1973年参与我国第一台平板型血液透析机的研制,并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血液透析治疗。
1975年开展我国第一例尸体肾脏移植获得成功。
先后·国内或上海率先开展了一系列诊断和治疗新技术。上海最早开展腹膜透析(1966年);国内最早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1973年)、血液灌流(1979年)、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治疗危重急性肾衰竭(1985年)、改良的CRRT技术(日间CRRT,1994年;高容量血液滤过疗法,1999年;延长的每日血液滤过疗法,2000年)、枸橼酸抗凝血液透析(1995年)、二重血浆滤过(1999年)、MARS人工肝治疗(2001年)、蛋白A免疫吸附疗法(2003年)、ECMO联合CRRT的组合式血液净化疗法(2008年)等。上述技术目前多数已在全国得到普及,在肾脏疾病和一些特殊非肾脏病的救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1979年开展肾脏穿刺活组织检查工作
1983内最早报道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和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提出诊治要点
2002年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
2011年评为科技部心血管和肾脏疾病重大创制新药评价平台
2012年被列为卫生部重点临床专科
科室主任丁小强,现在编医生人数24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5人,初级职称4人,实验室技术员4人,血透室工程师1人。目前担任国际血液透析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华肾脏病学会常委1人,中华肾脏病学会青年委员1人;中华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学组副组长1人,组员3人;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和血液净化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上海肾脏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1人,委员2人,青年委员1人;上海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学组组长1人,肾脏病理学组组员1人。
作为我国重要的肾脏病医疗中心,承担大量疑难危重病人的收治和会诊工作。肾内科门诊全年接诊患者超过14万人次,专家门诊接诊患者近5万人次。病房床位59张,科室每年收治病人超过2550例次。周一至周六全天开设专科门诊,并开设主治医生随访门诊,以及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尿路感染、门诊腹透、尿毒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肾病、肾穿刺随访、狼疮性肾炎、水肿、肾病营养等专病门诊。每周25个半天专家门诊和1个半天干部保健门诊。
血液净化中心拥有1800m2透析治疗室,96台先进的血液净化治疗仪,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开展技术最全面的血液净化中心之一。开展单纯超滤、血浆置换、血液灌流、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分子吸附循环治疗等,不仅用于治疗严重的肾脏病,还经常用于抢救中毒、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败血症、重症肝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等。目前常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0余人,每年血透近6万例次,血液透析滤过近1万例次,连续性血液净化近1000例次。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每年接受大量来自上海市和全国其他省市的疑难、危重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短时透析治疗。腹膜透析专业组为我国首批卫生部腹膜透析示范培训中心,拥有腹透病房和设施完备的腹透门诊诊室,目前有维持性腹透患者500余例,开展各种腹透治疗技术。
肾内科培养了我国第一批肾脏病学临床型博士研究生,迄今共培养研究生博士53名,硕士生89名,博士后3名。接受大量上海市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医师进修,迄今共培养肾脏病专业进修医师100余人。参编重要教材《内科学》(7/8年制国家规划教材,2002、2006、2010)、参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1982,负责“血液透析”章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临床用药须知,第一、二版)“利尿剂”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药物”。担任《实用内科学》副主编(廖履坦教授为11-13版副主编,丁小强教授任14版副主编)。
自1985年起主持全国性血液净化、肾脏病诊治等学术会议、继续教育课程22次,参会人员6000余人次。主持国家和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14项,主持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16项,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肾脏病学领域顶级杂志,为我国肾脏疾病防治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多次主持或参与重大医疗和保健工作。起草或参与我国多个指南和规范的制订。包括卫生部委托制订“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副主编、“血液透析标准操作规范”起草人、“急性肾损伤临床路径”起草人、“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路径”起草人。中华医学会委托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肾脏病学分册”(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常务编委和最终定稿人之一。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会制订“糖皮质激素在肾脏病领域应用的专家共识“(2008,2010版)起草人。上海市卫生局和医学会委托制订“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规范“主编。同时,多次为国家和上海市卫生管理部门的重要决策提供专业咨询。在国家和上海市重要医疗与学术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 首任主任为杨永年教授。现任主任为高鑫教授。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3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位,主治医师7位、博士生导师2位、硕士生导师3位。
上海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在内分泌病、代谢病(包括糖尿病)领域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目前拥有病床30张,收治各种内分泌病与代谢病(包括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急难病症,准确诊断和临床治愈率高 对各种肾上腺 垂体 疾病以及尿崩症 内分泌高血压 性腺发育不全 代谢性骨病和甲状旁腺肿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 胰岛素抵抗以及卵巢内分泌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经验。
上海中山医院内分泌科承担并完成国家“九 五”攻关课题研究,并参加国家“十 五”攻关课题研究等的研究;同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资助的研究多项。已毕业的博士生多名、博士后多名、硕士生多名、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多名。
中山医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防治研究中心附设于内分泌科,致力于系统地开展有关项目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同时结合本院各学科综合优势 开展糖尿病各种并发症早期筛查和综合治疗,成绩斐然。例如:早期诊断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包括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脑血管病变, 以及高血压病、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尤其擅于糖尿病血管病变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并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的科研资助 该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专病门诊 形成明显特色 以最大程度地满足和方便病员就诊的需要。
专病门诊和特色门诊
甲状腺结节门诊
骨质疏松门诊
肥胖(代谢综合通过征 脂代谢紊乱 多囊卵巢)门诊
内分泌高血压门诊
糖尿病肾病门诊
围绝经期知名综合征(更年期优秀综合征)
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教育和技术指导门诊
当前糖尿病与肥胖(或超重)、高血脂等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几乎可涉及全身各器官组织。为了进一步在医院开展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发展医院内分泌科特色,更好服务病人,开设糖尿病及相关代谢性疾病教育指导门诊,就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心理保健、血糖监测及胰岛素注射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在课堂教育的基础上再予以门诊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达到改变患者的认知过程和观念,纠正其不良行为和情绪,增进患者身心健康。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指导和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是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的基础。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开展免费糖尿病健康讲座已有15年以上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深受糖尿病患者和家属的欢迎,并从中真正受益。
胰岛素泵门诊
胰岛素泵是一种糖尿病的现代治疗技术. 对于胰岛分泌功能减退,体内缺乏有效胰岛素水平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是目前最先进的治疗手段。经过专业医师设定相关参数后,胰岛素泵能最大程度地模拟人体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注入胰岛素,使血糖达到最佳控制减少低血糖事件,并有利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远期并发症;同时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山医院内分泌科开展胰岛素泵治疗已多年,很多血糖难以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已经戴泵但血糖尚未良好控制的病员也可来医院调整治疗方案。
预约与咨询(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1:00,下午14:00-16:30,节假日除外)
上海中山医院眼科科室概况
创建于1945年,再建于1976年,中国现代眼科之父郭秉宽教授曾担任眼科主任。著名眼科专家倪逴教授、蔡松年教授、陈道瑜教授、黎勉勤教授和朱志忠教授等曾在眼科工作过或者担任眼科主任。现任主任袁非,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眼科全年门诊量5万余人次,手术量超过2000台。
眼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拥有当今世界上先进的眼病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设有门诊和病房,并拥有眼科诊疗中心和眼科实验室,结合临床工作,进行相关的研究。
上海中山医院眼科科室概况- 眼科大事记
1945年,陈道瑜、谢春泉和王汉英等来上海中山医院创建眼科,何章岑兼任眼科主任。
1949年,郭秉宽担任中山医院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第一医学院眼科教研室主任。
1950年,出版郭秉宽主编的《眼科学》,陈道瑜参加第一批抗美援朝医疗队(队长:黄家驷、钱德)。
1951年,胡茂生参加第二批抗美援朝医疗队。
1952年 院系调整,中山医院眼科并入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1976年,黎勉勤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重建眼科。开展白内障囊内(冷冻)摘除、视网膜脱离透热电凝及巩膜外加压术、穿透性角膜移植、(早期)前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和抗青光眼手术等。
1992年,朱志忠到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并兼原上海医科大学中山临床医学院眼科教研室副主任。主持开展视网膜脱离的冷凝巩膜外硅胶加压术、显微镜下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等。
1994年,开展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术及I期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1996年,袁非留美回国出任眼科副主任。引进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眼科诊断治疗仪器设备,建立中山医院眼科诊疗中心。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和眼底病的激光治疗,眼病的荧光血管造影检查、青光眼的全自动视野检查等,跻身上海眼科界先进行列。
1997年,开展角膜屈光手术(近视、远视和老视的手术治疗,Mini–RK和手控式MLK);眼底病的激光治疗(主要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裂孔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等);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1998年,袁非主持眼科工作,并兼眼科中心主任。在上海地区率先开展角膜矫形镜(即OK 镜)治疗近视眼,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开展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羊膜移植,伴有虹膜睫状体炎、瞳孔强直、虹膜后粘连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伴有血压难以控制、血糖控制不良、较严重的心肺疾患的白内障手术,双眼盲双耳聋不能合作病,1999年,开展3.0毫米透明角膜自闭式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条件下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摘除术后散光的控制。按照国际狮子会和我国政府组织的白内障复明计划,即“视觉第一,中国行动”计划,派出医疗队,到基层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
2000年,建立中山医院眼科网站。
200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Array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开展眼部整形美容手术,与本院相关科室协作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临床科学研究。
2002年,原上海纺三医院成为中山医院分部,袁非兼分部眼科主任。席晓勍、巫立珂(分部)任眼科副主任。中山医院眼科网站拥有独立的国际域名.
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中山医院眼科网站的国际域名变更为:WWW.ZSEYE.COM
2010年,与日本大阪大学眼科开展临床学术交流合作,并结为“姐妹科室”。
2010 年, 眼科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点。
2011年,袁非主任作为首支国家医疗队队长,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老、少、边、穷”地区。
2011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眼科成为上海市眼科住院医师培养基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重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科研基地,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工作示范单位,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示范中医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上海市综合性医院中医发展研究会主任单位,整体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中医科拥有教授1名、副教授7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1人。近年来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发展迅速,床位由12张增加到42张,年门诊人数达到10万人次,专家门诊人数3万人次,出院病人数近1000人次。平均住院天数10天。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脑血管病及中西医结合肿瘤研究。
中医科开设特色专科门诊12项:中西医结合神经病专科、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科、风湿病专科、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专科、中医慢性胃炎专科、中医肾病专科、中医高血压病专科、中医妇科、中医脂肪肝专科、移植后中医调理专科、中医痔疮专科等。
著书立说
共编写著作20余本,发表科研论文近200篇,近五年发表论文80余篇。
科研工作
近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氏症、脑血管意外、肿瘤、风湿病及周围血管病,运用中西药内服、外敷,针药结合等手段,使临床疗效得到明显提高。
目前承担课题:5项。
国家自然基金课题:电针对脑缺血损伤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影响 。
科研成果
先后获得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3次,多次获得上海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和上海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三等奖。曾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攻关课题。
中山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92年10月。1992年10月前隶属上海第一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2002年至现在加入复旦大学重点学科—医学院病理学系,总部病理科,常规病理技术室,免役组化室,分子病理诊断室(筹建中),肿瘤细胞药敏检测室(筹建中),分部病理室,细胞学诊断室。诊断医师12人、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技术室工作人员12人、主管技师2名、技师4名、技士6名、硕士研究生毕业7名、在读4名,进修医师每年5名左右。
临床病理诊断工作
完成常规诊断病例数由1994年的13000例发展为2002年的24242例。
完成冰冻诊断病例数由1994年的350例发展为2002年的1511例。
完成免疫组化病例数由1995年的250例发展为2002的2698例。
病理科科室研究的方向:1)肿瘤分子病理学;2)肝肿瘤病理学;3)胃肠道间质肿瘤病理学。
主持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资助项目各1项。
研究基因突变及多态性与肿瘤的关系,取得阶段性成果。
参与和完成协作研究课题多项及自选课题。
发表论文55余篇, 参编专著18本。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是我国整形外科的摇篮地,早在1948年美国整形外科学会主席Webster就在中山医院举办整形外科学习班,学习班的成员成为我国各地整形外科的创始人。
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正式成立于1981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少数几个整形外科科室之一,在国内整形学界享有盛誉,是国内第一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也是国内最早接受留学生学习的单位。多年来,在几代优秀整形外科专业医师的努力下,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整复、矫形及美容的医疗、科研、教学中心。
该科采用国际领先的整形美容技术、先进的手术设备和激光美容仪器等,开展面部美容、形体重塑、创伤和肿瘤修复及先天性畸形整复等各类整形美容医疗项目。同时与心脏外科、胸外科等多科室合作,开展乳房再造、胸骨重度感染、支气管胸膜瘘等疑难杂症的诊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面部轮廓整形、乳房整形再造、头面部颌骨外伤、血管瘤与淋巴水肿、头面部及皮肤肿瘤、老烂脚褥疮等复杂创面修复、会阴部整形,以及唇腭裂等先天性畸形的修复是科室的治疗特色。
该科数十年来为海内外广大受治者解除痛苦、重塑信心、焕发青春,故而广受好评。作为国内著名的整形美容外科教学培训基地,该科培养了大批整形外科博士、硕士、进修生和留学生,为我国整形美容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
核定床位24张,每年收治住院病人700余人次。门急诊量每年9000余人次。
住院手术量每年约400余人次,门诊手术及专项中心手术量每年约4000余人次。
每周一~六全天普通门诊开放,周一、二、三、四上午、周一、二、三、四下午设专家门诊。开设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以及软组织肿块和肿瘤专科门诊。急诊24小时应诊,值班医师随叫随到,主要处理各类头面部外伤、颌面部骨折、体表外伤及手外伤等。
凭借中山医院雄厚的综合实力,麻醉、影像、监护、心内、呼吸、心外、胸外等科室的密切协助,在攻克高难度病例时,中山医院整形外科比其他医院具有更大的优势。
主要业务包括整形修复、美容外科、器官功能重建、激光美容、手外科、显微外科等专业。治疗各种体表肿瘤和病变,如色素痣、疣、囊肿、腋臭、皮肤良恶性肿瘤,皮肤软组织巨大肿瘤以及肿瘤修复;综合性治疗各类疤痕和瘢痕疙瘩;各类血管瘤的综合治疗;治疗各类先天性畸形,如唇腭裂、先天性小耳和无耳畸形、先天性多指、并指、两性畸形等;治疗各种先天性和外伤后手部疾患;与普外科、胸外科和心外科等科室合作,采用皮瓣修复复杂性、难治性创面和窦道;特色治疗淋巴水肿、慢性溃疡。开展各类美容手术,包括重睑术、眼袋、隆鼻术、面部除皱术、下颌部整形、颧部整形、吸脂术、隆乳术、乳房缩小术、腹壁整形术、会阴部整形术、毛发移植术、激光去除各类色斑、太田痣、毛细血管扩张症、毛细血管瘤、红黄蓝黑各色不良文身、激光脱毛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器官再造:各类乳房再造、耳再造、鼻再造、阴茎再造和阴道再造等。开展了垂直切口上方宽蒂巨乳缩小术、short-scar除皱术、小切口超薄皮瓣法及抽吸法腋臭治疗、局部镇痛泵术后镇痛、大剂量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等适宜新技术新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面开展颌面部急诊与修复外科,特别是上、下颌骨、颧骨的外伤治疗。
在乳房塑型再造、头颈部肿瘤切除修复、胸骨正中切口感染、晚期支气管胸膜瘘伴脓胸、胸腹壁巨大肿瘤切除及胸腹壁重建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科室特色,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现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迄今已培养博士生10名,硕士生30余名,韩国、台湾等留学生10余名。培养进修医生数十名,其中的佼佼者已成为当地整形外科的骨干。
目前承担复旦大学本科生选修课一门《整形美容外科学》,深受学生欢迎。 承担国家级进修项目网上远程教学一门。
科室为整形外科临床基地,承担医学生实习、住院医生轮转等教学任务。
在研及已结题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参加国家级973重大课题项目。
历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
科研主攻方向:肿瘤创面修复、组织工程、淋巴水肿等。
历年来主办各项国家级、市级各类学术会议10余次,积极参加给类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作高质量的学术报告。接待韩国、德国、泰国等参观学者或交流学生,取得良好的国际效应。
上海中山医院口腔科 建于1976年.开展各种牙病及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同时承担医学院学生的教学工作。
门诊:诊治各种牙病及口腔颌面部疾病
病房:开展颌面外科住院病人的手术治疗
上海中山医院口腔科特色
牙齿缺失的种植治疗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电监护下拔牙或简单门诊小手术
鼾症的矫正治疗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871
好评率(94.4%)
擅长: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脱髓鞘疾病、脑血管病、中风、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高血压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供血不足、短暂性脑缺血、脑血栓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中风后遗症、栓塞、急性脑梗死、血管性痴呆、脑动脉硬化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脑梗塞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颅内动脉瘤、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神经-肌肉接头疾病、重症肌无力、神经病、重症肌无力危象、老年人重症肌无力、全身型重症肌无力、老年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症、重症肌无力,成人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5
好评率(90.0%)
擅长: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痛风性肾病、急性肾功能衰竭、间质性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电解质失调、低钠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尿路感染、高血压肾病、骨髓瘤肾、肾脏损伤、急性肾损伤、高尿酸血症、低钾血症、单纯性血尿、痛风,未特指为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孤立肾、肾损害、膜性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肾性高血压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9916
好评率(100.0%)
擅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肺部感染、肺炎球菌肺炎、支气管肺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叶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感冒、小儿流行性感冒、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系统肿瘤、支气管肺癌、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胸膜和胸膜腔疾病、胸腔积液、胸膜炎、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肺结节、支气管扩张、鼻炎、慢性咳嗽、肺栓塞和肺梗死、细菌感染、支气管炎、肺结核、胃食管反流、间质性肺炎、过敏性咳嗽、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咽喉炎
服务人次 5
好评率(--%)
擅长:呼吸系统、老年性疾病,中药现代化研究,蛋白质组学
查看更多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