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肝棘球蚴病

棘球蚴病又名肝包虫病,是犬绦虫(棘球绦虫)的囊状幼虫(棘球蚴)寄生在肝脏所致的寄生虫病。本病系由细粒棘球蚴(e.granulosus)、多房性棘球蚴(e.multilocularis)或泡状棘球蚴(e.alveolaris)所引起。肝棘球蚴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卵感染所致的单房性棘球蚴病(即包虫囊肿);另一种是由多房性或泡状棘球绦虫感染所引起的泡状棘球蚴病或称滤泡型肝棘球蚴病。临床上多见单房性棘球蚴病。多流行于我国西北地区和内蒙,四川西部地区。

无特定人群

有传染性消化道传播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诊断
患者常具有多年病史,病程呈渐进性发展,就诊年龄以20~40岁为最多,初期症状不明显,可于偶然中发现上腹包块开始引起注意,发展至一定阶段时,可出现上腹部胀满感,轻微疼痛或压迫邻近器官所引起的相应症状,如肿块压迫胃肠道时,可有上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胀等,位于肝顶部的囊肿可使膈肌向上抬高,压迫肺而影响呼吸;位于肝下部的囊肿可压迫胆道,引起阻塞性黄疸,压迫门静脉可产生腹水。
更常见的情况是病人因各种并发症而就诊,如因过敏反应而有皮肤搔痒,荨麻疹,呼吸困难,咳嗽,紫绀,呕吐,腹痛,囊肿的继发性感染是很常见的症状。
鉴别诊断
1.肝囊肿 肝包虫囊肿在B超和ct上的一些典型征象的出现率仅为65%,当缺乏这些典型征象时需与肝囊肿相鉴别,肝囊肿为一种先天性疾病,一般无牧区生活史,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囊肿壁一般较薄,在B超,ct或MRI上显示不清,囊内无子囊,部分肝囊肿内部有分隔,呈多房性,应与子囊鉴别。
2.肝脓肿 肝包虫囊肿继发细菌性感染后易被误诊为肝脓肿,两者均可有肝区疼痛,发热,白细胞升高等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有时也难以区别,应结合流行病学史进行鉴别诊断,肝包虫囊肿因有厚韧的外囊,继发感染后的全身中毒症状一般较细菌性肝脓肿为轻。
3.原发性肝癌 肝泡状棘球蚴病的浸润性生长及发生转移的方式均酷似原发性肝癌,影像学上表现为肝内境界不清的实性肿块,亦易误诊为原发性肝癌,除流行病学史外,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多无肝炎病史,afp阴性而casoni试验可呈阳性,影像学检查可见肿块内钙化灶,ct增强扫描可显示肿块周边囊泡征象,一般可与原发性肝癌相区别。
4.肝海绵状血管瘤 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大多全身情况良好,肿瘤在增强CT扫描上可为造影剂所充填,在MRI t2加权图像呈均匀一致的高信号,核素肝血池扫描可见病灶呈过度充填,一般不难区别。
5.其他 肝包虫囊肿有时需与胆总管囊肿,caroli病,胆囊积液,右肾巨大囊肿,胰腺囊肿,肠系膜囊肿等鉴别,当肝包虫囊肿出现并发症时,原有的临床表现常被并发症所掩盖,容易被误诊,应详细诊断及鉴别诊断。

肝棘球蚴病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疗法,适用于虫毒在肝脏的情况。
症状:上腹胀痛,乏力,蚋呆,或有包块,或有腹水,或黄疽,或发热。舌质紫,有瘀点或瘀斑,脉弦细。
原理:疏肝化瘀,扶正祛虫。
方药:鳖甲煎丸加减:丹参30克,黄芪13克,党参45克,当归45克,郁金45克,炒白术13克,香附45克,半边莲13克,大腹皮13克,鳖甲45克,山檀16克,霄丸粉13克(冲).有黄疽者加菌陈、地耳草、焦枝仁、白茅根等。
肝棘球蚴病西医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
(1)阿苯达唑、吡喹酮及甲苯达唑等均有杀灭原头节及破坏包虫生发层的作用,但尚未能达到治愈的目的。所以药物治疗仅作为辅助治疗,仅适应手术前后预防种植扩散和复发转移以及泡球蚴病。尚不能取代手术。

(2)根据囊肿有无继发细菌感染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为了预防万一在手术时囊肿破裂,由于囊液溢入腹腔引起过敏性休克,可在术前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loomg.
2.手术治疗是治疗肝棘球蚴病最主要的措施和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原理是清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消灭外囊残腔,预防感染。具体手术方法根据包囊大小,有无胆瘘和感染或钙化,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内囊摘除术
最常用最基本的手术方法。适用于无感染的包囊。手术时用敷料将周围妥为保护,并使与腹内脏器及腹腔完全隔开。以长针头带三通接头穿刺包囊,先抽吸出小部分囊液,再注入等量4%或10%甲醛液以杀灭头节,数分钟后迅速抽吸囊液,内囊塌陷后即与外囊分离;将外囊切开,摘除内囊及子囊,再以双氧水涂擦外囊壁。对外囊壁残腔的处理力求将其缝闭,巨大者亦可填塞大网膜,以防腔内渗液感染。如果此种类型囊肿局限于肝边缘部位,亦可考虑施行肝切除术。

(2)内囊摘除并外囊闭式引流术
适用于有感染或有胆瘘的巨大包囊而囊壁不易塌陷者,在内囊摘除后放置闭式引流。

(3)内囊摘除并外囊一空肠“y”型内引流术
用于与较大胆管相通坚韧不易塌陷闭合的外囊残腔。吻合口宜宽大并以空肠侧面吻合为佳。

(4)袋形缝合术
曾用于合并感染的病例,但术后都形成混合感染、胆瘘,成为经久不愈的复杂的窦道,病人痛苦。现已渐摒弃不用,改为彻底清除腔内的污物,尽量缩小残腔后留置闭式引流,配合抗感染治疗,使残腔早日闭合。

(5)肝切除术
用于钙化的肝包虫和泡状棘球蚴病例。对于泡状棘球蚴病行肝切除则持比较积极的态度,只要其病变比较局限应力争切除,包括肝段、叶、半肝或非规则切除。但若病变呈弥漫分布或已经侵及肝门应视为肝切除的禁忌证。

(6)囊肿合并胆瘘的处理
可采用直视下囊腔内细针线缝合瘘口加网膜填塞,疗效甚佳。近年来运用th胶涂抹于瘘口缝合处,更起到加固作用。胆瘘处理关键是反复用白纱布蘸拭囊腔,检查有无胆染,以避免忽略瘘口、修补失败和遗留其他胆瘘。

(7)囊肿破入腹腔的处理
应在积极抢救过敏性休克的同时尽快剖腹探查。手术关键是反复用10%高渗盐水冲洗腹腔,力争彻底清除头节及子囊,并处理包虫囊肿。为防止继发腹腔包虫囊肿形成,术后必须服用抗包虫药物至少3个月。

(8)囊肿破入胆道的处理
囊肿破入胆道者应及时探查胆道,清除内囊碎片及子囊,反复用高渗盐水冲洗后置t形管引流,并处理包虫残腔并修补胆瘘。

(9)采用腹腔镜包虫内囊摘除,是完全可行的。另外,对于晚期肝棘球蚴患者,可采用肝移植。

1、注意个人卫生。

1、在畜牧地区应广泛开展有关棘球蚴病知识的宣传。
2、养成与家畜接触后和饭前洗手的习惯,不食未经洗净煮熟的食物,不喝生水。
3、加强对家畜的管理和检疫,免疫工作,防止犬粪污染饮水,食物。
4、不可用生的家畜内脏,特别是受感染家畜的内脏喂狗。
5、病死家畜尸体应深埋或焚毁,切勿随地弃置,以免狗食后感染。
6、组织牧区人群普查,争取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好评医生-肝棘球蚴病
更多
服务人次 617 好评率(99.7%)

擅长:胃肠道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肠疾病、结直肠息肉、肠梗阻、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疝、腹股沟疝、血管病症、大隐静脉曲张、肝棘球蚴病、胆囊癌、痣、性病、脾破裂、胰腺内分泌肿瘤、肝硬化、肝脓肿、体表肿瘤、小肠肿瘤、急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肠扭转、腹膜炎、门静脉高压、脉管炎、盆腔肿瘤、胆管结石、原发性肝癌、小儿急性胆囊炎、急腹症、十二指肠肿瘤、乳腺纤维瘤、肝囊肿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055 好评率(100.0%)

擅长:肝胆胰脾肿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胆囊良性肿瘤、转移性肝癌、胰腺疾病、胆道疾病、肝病、脾脏疾病、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炎、肝炎肝硬化、乙肝、急慢性肝炎、脾功能亢进、胆囊癌、胰腺肿瘤、胆管肿瘤、脂肪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胆总管囊肿、梗阻性黄疸、胆囊息肉、肝功能衰竭、乙型肝炎肝硬化、脂肪性肝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346 好评率(100.0%)

擅长:肝炎、乙肝、肝炎肝硬化、胆道疾病、胆囊结石、胆总管囊肿、胆总管结石、胆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肝病、肝硬化、肝囊肿、肝血管瘤、肝脓肿、脂肪肝、脾脏疾病、脾脏肿大、肝胆胰脾肿瘤、胆囊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肝癌、胰腺疾病、胰腺炎、胆总管癌、胆囊腺肌症、病毒性肝炎、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癌、急性胰腺炎、胆总管扩张症、丙肝、脾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932 好评率(100.0%)

擅长:胰腺疾病、胰腺炎、胆道疾病、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梗阻性黄疸、胆囊息肉、肝病、肝硬化、肝血管瘤、肝囊肿、脂肪性肝病、肝胆胰脾肿瘤、肝癌、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肝肿瘤、胆管癌、胰腺肿瘤、胆囊癌、胆管肿瘤、肝门胆管癌、脾肿瘤、胆囊良性肿瘤、转移性肝癌、结石、急性胰腺炎、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胆囊炎反复发作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411 好评率(96.7%)

擅长:胰腺炎、慢性胰腺炎、重症胰腺炎、胰腺脓肿、重症急性胰腺炎、胆管结石、肝胆管结石、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小儿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胆总管囊肿、乙型肝炎、乙肝、肝炎肝硬化、甲型肝炎、重症肝炎

相关文章-肝棘球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