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痱子

痱子 (heat rash) 又称为痱疮或粟疹,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好发于婴幼儿、儿童、产妇、肥胖者、体质虚弱者及从事室外体力劳动者。长痱子的局部皮肤由于过热出现刺痛感。痱子看起来像微小的隆起,周围皮肤发红。它通常出现在衣服覆盖的身体部位,如背部、腹部、颈部、胸部上方、腹股沟或腋窝处。皮肤温度下降后,痱子通常会改善。
痱子好发于头、面及躯干皮肤皱褶部(如头皮、手背、颈部、乳房、腋窝、肘窝、腰部、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但只要气候稍转凉爽或用适当药物治疗,则数日后症状消失,脱屑痊愈;反之,如天气持续炎热,皮损不断出现,病程可延续数周至数月。

无特发人群

无传染性

痱子的主要症状是皮肤上出现隆起的小水疱或丘疹,部分患者会有刺痛或发痒。通常出现在颈部、肩部、背部、胸部,腋窝、肘部皱褶和腹股沟处也可出现。

痱子的诊断要点痱子有红、白、黄三种,以红痱为多见。
1.红痱(1)在炎热环境中突然发病,当气温高,天气潮湿,出汗不畅时,皮疹就成批发出;而当气候转凉爽,皮疹在几日内很快消退。
(2)皮疹好发于前额、颈部、胸、背、女性乳房下、肘窝、腘窝及儿童的头面部。
(3)初起时皮肤发红,继而出现密集的针头大至粟粒大的丘疹或丘疱疹,周围绕以红晕。皮疹消退则见轻度脱屑。
(4)自觉瘙痒、灼热,或伴有轻度刺痛感。
(5)可因搔抓而继发湿疹样皮炎、黄水疮,毛囊炎和疖等。
2.白痱(1)常见于高热骤然出汗退热或大量出汗的患者。
(2)皮疹多发于躯干部。
(3)皮疹为针头大小的水疱,疱壁薄而微发亮,疱液清澈透明,疱的周围没有红晕。疱壁轻擦即破。愈后有极薄、细小的鳞屑。
3.黄痱(又称脓痱)(1)皮疹多发于皮肤皱褶部位,如四肢屈侧和外阴部,小儿头颈部也常发生。
(2)皮疹为痱子顶端有针头大浅表性小脓疱,色黄。
鉴别诊断
1、夏季皮炎
是由于夏季高温、高湿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皮损为大片红斑上有密集丘疹、丘疱疹,自觉剧痒,搔抓后可有抓痕。夏季皮炎多见于成年女性,常对称累及四肢,尤其双小腿前侧多见,这些表现与痱子不同。
2、急性湿疹
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皮损呈多形性,以红斑基础上的丘疱疹为主。湿疹与痱子二者发病季节、皮损的部位和特点均不同。湿疹有糜烂、渗出倾向,病情严重时可继发细菌、病毒感染,出现全身症状。且湿疹好发于四肢头面暴露部位,可蔓延至全身,皮损对称发生。

怎么确定得了痱子?
医生在诊断痱子时,主要看是否是炎热季节或者有近期出汗史,并参考病人的临床症状。


若是晶形粟粒疹,体格检查应发现多个表浅透明水疱,不伴炎症。


若是红色粟粒疹,则有不是为毛囊性的红色丘疹、丘疱疹或脓疱。


若是深部粟粒疹,则为红色至肤色的坚硬丘疹,且丘疹也应该为非毛囊性的。


如果是严重或复发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活检以确认诊断。
痱子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怎么区分?


痱子可与毛囊炎相区别。主要的鉴别特征为痱子有非毛囊性特点,而毛囊炎没有。


痱子可与湿疹相区别。痱子是一粒粒的小水泡;而湿疹是一片片的红疹,好发部位也不一样,痱子长在容易出汗的地方,如脖子、腋下、腹股沟、后背,而湿疹长在干燥易摩擦的地方,如颊、手肘、膝盖。


新生儿与痤疮区别。痱子中红痱的特点是红色基底上的针尖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脓疱,凉爽时会好转。痤疮就是粉刺、丘疹、脓疱,即类似于「青春痘」的样子,一个小包,上面白头,可伴炎症红斑和水肿,比痱子稍大,可在 1~5 mm之间,跟温度变化关系不大。特别是新生儿、婴幼儿的痱子易与新生儿、婴幼儿的痤疮混淆。


具体是哪一种皮肤病,还需要由专科医生来明确诊断,不可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1.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

2.全身疗法
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平时注意皮肤清洁,勤洗澡,保持皮肤干燥,清洗后扑撒痱子粉可预防痱子发生。
1.室内要通风,尽量降低室温,保持凉爽及干燥,湿热的空气对痱子的消退不利。
2.勤洗澡,洗澡时要用温水,禁用热水烫洗,凉水也不好,禁用带刺激性的碱性肥皂,洗后要立即擦干。
3.涂痱子粉或爽身粉,这类粉剂多含滑石粉及氧化锌,主要作用是吸汗,干燥,清凉等。

为了预防痱子的发生,应避免会导致大量出汗的情况,例如,不要长时间处在炎热潮湿的环境。天气炎热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并使用空调、风扇、温水淋浴等来保持身体凉爽,充分干燥皮肤,并穿着轻便、宽松合身的衣服。注意多喝水来降低体温并预防缺水。

暂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