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利什曼病

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是由利什曼原虫感染引起,累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以白蛉为传播媒介的地方传染病,是全球最容易忽视的传染病之一。

利什曼病广泛分布于除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以外的大陆,波及全球近 98 个国家,超过 1200 万人感染,全球有 1/10 人口是可能受感染的危险人群。我国主要为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内脏利什曼病,也称黑热病,已有百余年传播历史。
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病,最主要的病因可能是人在野外环境被白蛉叮咬,或被家养、放养的动物作为传染源传给人,此外,人与人之间通过输血或共用吸毒用品也可传染
分为内脏利什曼病黑热病)、皮肤利什曼病和黏膜利什曼病。
内脏利什曼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伴随纳差、腹胀、消瘦、腹泻、肝脾增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皮肤型主要是典型皮肤破溃。黏膜型主要累及口鼻、咽部和软腭。
主要治疗方法是抗利什曼原虫治疗,包括锑剂和非锑剂。非锑剂包括两性霉素 B 脂质体或两性霉素 B 治疗。
疾病主要危害主要引起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不全和黏膜出血等。
利什曼病主要流行于贫困落后地区,改善当地的经济卫生条件是减少利什曼病最重要的手段。

多发于地中海国家及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分为无症状携带者、内脏利什曼病皮肤利什曼病等。内脏利什曼病可缓慢发病,有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渐进性贫血、淋巴结肿大及消耗症状,面部、四肢及腹部皮肤颜色变深。皮肤利什曼病为白蛉叮咬处出现痒性小红疹,随后形成丘疹,数月后形成溃疡,遗留瘢痕。黏膜利什曼病常造成口鼻、咽部和软腭损害。
利什曼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利什曼病的常见症状包括:

发热;
寒战;
肝脾肿大;
贫血
消瘦;
淋巴结肿大;
体重下降;
面部、四肢和腹部皮肤颜色变深;
皮肤溃疡;
瘢痕;
黏膜出血;
尿量减少。

利什曼病可能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利什曼病的进展过程,可能出现的危害和结局是贫血肾衰竭、全身黏膜出血。
常见并发症包括:

溶血性贫血
急性肾功能不全
黏膜出血。

1.病原学检查
(1)髂骨穿刺  抽取少许骨髓,制成涂片,染色后镜检。此法的利什曼原虫检出率约在85%左右。合并HIV感染的利什曼病患者,检出率可达98%。
(2)脾脏穿刺  吸出脾髓,针头拔出后,即将针头内的脾髓注射于玻片上,制成涂片,染色镜检。脾穿刺法的原虫检出率很高,可达95%左右。
(3)淋巴结穿刺  淋巴液制成涂片,染色镜检。该法对初诊病人而言,原虫的检出率一般为50%左右,但合并HIV感染的利什曼病患者,检出率可达100%。
(4)皮肤刮片检查  制成涂片后染色镜检。如是PKDL,一般都能查见利什曼原虫。
(5)原虫培养  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把可疑病人的骨,脾、淋巴结或皮肤损害内所取得的各种组织液置三恩培养基内,放入22~24℃温箱内培养。15天后用白金耳取少量培养液于玻片上,在光学显微镜(高倍)下检查,如查见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即可确定诊断。
2.血清学检查
利什曼病免疫诊断新技术可用于检测感染宿主体内的循环抗体、循环抗原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在辅助病原诊断及判断流行情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主要应用的为抗体检测和抗原检测两大类,其中检测抗体的技术有以下3种。
(1)免疫荧光测定(IFAT)  利什曼病IFAT试验的阳性率为100%,抗体滴度最低为1:320,最高为1:5120,与健康人及其他疾病的交叉反应,抗体滴度不超过1:20。
(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  凡大于或等于阴性对照OD均值(x)加3个标准差(SD)可判为阳性,利什曼病ELISA与病原检查阳性的符合率为100%。值得注意的是与麻风病有23%的交叉反应。
Dot-ELISA是在ELISA基础上发展的一种简易的、而敏感和特异性均不亚于ELISA的检测方法。观察结果乃根据斑点的出现与否,目测即可,不受分光光度计读数的限制。而且记录可长期保存。利什曼病患者的血清,在稀释度为1:100~1:800时均可出现蓝色斑点,与病原检查阳性的符合率为97.6%。与疟疾、肺吸虫、麻风等疾病未出现交叉反应。
(3)免疫层析诊断试条(ICT)  检测时,取利什曼病患者全血或血清一滴(约20~30μl)于样本垫上,通过层析,于3~5分钟内,出现与抗原结合的阳性条带,目测即可。此法快速敏感,与病原检查的符合率可达100%。
利什曼病循环抗原的检测不但可提示宿主的活动性感染,亦可反映感染度及用作疗效考核。常用的技术有以下3种。
1)酶标记单克隆抗体斑点-ELISA直接法:此法检测利什曼病现症患者血清中相应的CAg,阳性率为90.6%。直接法实验操作简便,全过程为4小时。单克隆抗体-抗原斑点试验(McAb-AST),亦用于利什曼病循环抗原的检测,其检测阳性率为97%。上述两种方法都可用来对利什曼病作疗效考核。
2)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印渍技术(McAb-EITB)。
3)双抗体夹心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andwichDot-ELISA)。

利什曼病应与下列疾病作鉴别诊断。
1.白血病
慢性骨髓白血病与慢性淋巴性白血病的患者大都是成人,有脾肿大、贫血以及鼻衄和齿龈出血等症状,很象利什曼病,经血常规检查即可鉴别,
2.荚膜组织胞浆菌病
病原体为荚膜组织胞浆菌,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湖北、四川、广西、浙江、江苏和云南等省均有查见。播散性荚膜组织胞浆菌病的患者肝、脾肿大,贫血以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从病人的骨髓、脾或淋巴结抽出物中见到的病原体也极易与利什曼原虫相混淆,每多误诊为利什曼病。但该病的病原体内部结构与利什曼原虫不同,也看不到动基体的构造;患者ICT检测呈阴性,可用组织胞浆菌素作皮内试验以及真菌培养的方法确定诊断。
3.班替氏综合征
此病的病程可分三期,初期仅有贫血和脾肿,中间期肝脾亦增大,且多恶心及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发生肝硬化的症状,如呕血、腹水、消瘦以及胸腹部静脉怒张。患者大都是成年人,婴幼儿少见。该病除并发其他疾病或至晚期,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食欲正常,无发热等其他不适,球蛋白的增加并不显著,病程很长,可能维持10~20年,与利什曼病不难鉴别。
皮肤型利什曼病应与瘤型麻风鉴别。皮肤刮片检查寻找抗酸菌和利什曼原虫可确定诊断。
皮肤型利什曼病还应与皮肤利什曼病鉴别。旧大陆的皮肤利什曼病是由数种嗜皮肤的利什曼原虫感染所致的单纯性皮肤损害,患者无利什曼病史。皮损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溃疡,绝大多数患者的病程较短,溃疡大都在一年左右即自行愈合。而皮肤型利什曼病的皮肤损害不发生溃疡,病程颇长,如不予治疗,皮肤损害不会自行消失。

利什曼原虫感染具有显著的临床异质性,因而难以找出一种普遍合适的治疗方案。
目前我国最常用的抗利什曼原虫药物是锑剂,但锑剂产生的耐药性已不少见。目前国际上推荐两性霉素 B 作为利什曼原虫的一线治疗药物。我国也有两性霉素 B 成功治疗利什曼病的报道,但尚缺乏良好的队列研究[1]。
感染者的感染虫种不同、受累部位不同、基础疾病不同,其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也不同,现行的治愈标准尚未统一。
临床治愈以临床症状、体征完全缓解为标志(如患者的发热、脾肿大缓解与血常规恢复正常);病原学治愈以治疗后利什曼虫的完全消失(穿刺物涂片、培养或 PCR 检测)为标志;血清学治愈以血抗体效价的大幅下降,或皮试由阳性转为阴性为标志[1]。
药物治疗

在我国,锑剂仍然是首选的治疗药物,其具有便宜易得、应用经验丰富等优点。但锑剂耐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应及时发现并改用其他治疗方案。锑剂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心脏毒性,表现为 T 波倒置、Q-T 间期延长,各类心律失常。其他不良反应包括关节肌肉痛、肝酶和胰酶升高等。经一个疗程未治愈或复发的患者,补救治疗首选两性霉素 B[1]。
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治疗内脏利什曼病疗效显著、复发率低、且复发后使用两性霉素 B 治疗仍然有效。两性霉素 B 主要的不良反应是肾毒性,此外还包括输液反应(血栓性静脉炎)、低血钾、心肌炎、白细胞下降、肝功能损伤等,故使用两性霉素 B 及其含脂制剂必须在有经验的医院住院治疗,且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不良反应[1]。
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治疗方法多样。包括创口处理、系统性应用药物(锑剂、两性霉素 B、米替福新)、局部应用药物(外涂巴龙霉素、锑剂病灶内注射)等措施。故在治疗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时,治疗方案的制定应咨询皮肤病专家。当皮肤和黏膜利什曼病并发有内脏利什曼病时,往往需要全身性的治疗,具体方案可参照内脏利什曼病的治疗方案[1]。

疾病发展和转归
内脏利什曼病未经治疗,病死率超过 90%。对合并 HIV 感染患者的治疗应答率低、复发率高。

目前尚未出现针对利什曼病的有效疫苗。主要的预防措施为消除感染源,及时救治感染患者,加强利什曼病相关知识宣教[2]。

室内喷洒防虫剂,以及使用含长效防虫剂的蚊帐可以减少利什曼病的发病率。
改变居住环境墙体材料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受感染的犬类难以通过治疗根除利什曼原虫,且检查并捕杀受感染犬只不具有可操作性,故对于流行区内的犬只可推广使用含杀虫剂的项圈。
避免在每年 5~8 月白蛉活动季节,到利什曼病流行区旅游或工作。
流行区工地上要加强防蚊防蛉措施。
加强向百姓宣传教育利什曼病相关知识。

好评医生-利什曼病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020 好评率(98.7%)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妄想症、精神分裂、睡眠障碍、重度抑郁症、偏执狂、失眠、多动症、恋物癖、恐艾症、夹腿综合征、露阴癖、心理性性功能障碍、性爱成瘾症、性冷淡、性虐待、阅读障碍、性心理障碍、性变态、进食障碍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154 好评率(100.0%)

擅长:情感问题,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个人成长,倾听陪伴、青少年心理辅导、抑郁,焦虑、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心境障碍、抑郁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3379 好评率(100.0%)

擅长:焦虑症、抑郁症、心境障碍、强迫症、社交恐惧症、恐怖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双相情感障碍、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性腺功能减退、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神经衰弱、转换性障碍、癔症、神经性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失眠、偏执狂、睡眠障碍、嗜睡、精神分裂、妄想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736 好评率(100.0%)

擅长:焦虑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适应障碍、应激障碍、惊恐症、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躯体形式障碍、疑病症、神经衰弱、癔症、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发育障碍、自闭症、物质依赖、网瘾、学习障碍、产后抑郁、恐艾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685 好评率(100.0%)

擅长:心境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症、躯体形式障碍、神经衰弱、癔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疑病症、恐惧症、社交恐惧症、性心理障碍、性变态、性欲低下障碍、物质依赖、网瘾、酒依赖、精神活性药物依赖、焦虑症、适应障碍、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惊恐症、强迫症、恐怖性焦虑障碍、进食障碍、厌食症、神经性厌食症、认知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失眠、行为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障碍、产后抑郁、恐艾症、老年精神病态的精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