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又称血栓性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血栓形成综合征等。为一种不常见的血栓性微血管病,伴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临床特征为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性性贫血,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和肾损害等。其病因不明,可能与血管因素、感染以及药物过敏等有关。大部分病人年龄在10-40岁之间,约60%是女性。起病急骤,病情严重,2/3病例在3个月内死亡,少数病例较缓慢,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

青少年、中年人群

无传染性

常见症状:发热、紫癜、贫血、乏力、失语、头痛、眩晕、惊厥、谵妄、嗜睡
临床表现
起病往往急骤,典型病例有发热、乏力、虚弱,少数起病较缓慢,有肌肉和关节痛等前驱症状,以后迅速出现其他症状。也有以胸膜炎、雷诺现象、妇女阴道流血为最初主诉。

1.典型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下列特点
(1)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表现为淤点、淤斑或紫癜、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生殖泌尿道和胃肠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其程度视血小板减少程度而不一。

(2)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不同程度的贫血。约有1/2的病例出现黄疸、20%有肝脾肿大,少数情况下有raynaud现象。

(3)神经精神症状:典型病例的临床表现首先见于神经系统,其严重程度常决定本病的预后。silverstein所报道的168例中151例有神经系统症状(占90%),其特点为症状变化不定,初期为一过性,50%可改善,可以反复发作。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紊乱,30%有头痛和(或)失语、说话不清、眩晕、惊厥、痉挛、感觉异常、视力障碍、知觉障碍、定向障碍、精神错乱、谵妄、嗜睡、昏迷、脑神经麻痹。45%有轻瘫,有时有偏瘫,可于数小时内恢复。神经系统表现的多变性为本病的特点之一。这些表现与脑循环障碍有关。

(4)肾脏损害:大多出现肾损害,但程度较轻,有轻度血尿、蛋白尿、管型尿,50%的患者有轻度氮质潴留,极少数由于肾皮质缺血坏死而出现少尿、尿闭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肉眼血尿不常见。重者最终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5)发热:90%以上患者有发热,在不同病期均可发热,多属中等程度。其原因不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继发感染,但血培养结果阴性;
②下丘脑体温调节功能紊乱;
③组织坏死;
④溶血产物的释放;
⑤抗原抗体反应使巨噬细胞及粒细胞受损,并释放出内源性致热原。

(6)其他:心肌多灶性出血性坏死,心肌有微血栓形成,可并发心力衰竭或猝死,心电图示复极异常或各种心律失常,尸解为急性心肌梗死。亦有报道肺功能不全表现,认为由于肺小血管受累所致。肝脾肿大,有腹痛症状,其原因是由于胰腺小动脉血栓性闭塞,伴胰腺栓塞引起胰腺炎,血清淀粉酶可增高。胃肠道病变是由于胃肠壁血管闭塞所致。少数患者有淋巴结轻度肿大,各种类型的皮疹,恶性高血压,皮肤和皮下组织有广泛性坏死,动脉周围炎,以及无丙种球蛋白血症等。

2.分型
(1)急性型:多见进展迅速,呈爆发性,7~14天出现症状。约有75%的患者在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常见死亡原因为出血,脑血管意外,或心肺肾功能衰竭

①慢性型:少见,缓解和恶化相继发生,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

②反复发作型:由于治疗进展,可反复发作1~5次,存活平均9个月~12年,中位存活期5.1年。

③先天型:有同卵双胎发生ttp.
(2)继发型:妊娠并发ttp,大多数发生于子痫先兆子痫先兆子痫之前,也可发生在生产后第1周,发病机制可能与循环免疫复合物增高有关。文献报道一组151例ttp,其中23例同时存在sle.另有报道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最终发生ttp,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同时发生ttp,也有itp间隔4个月后发生ttp.肿瘤可引起ttp,如淋巴瘤,可在2~6个月后发生ttp.
诊断
1.诊断标准和依据 张之南主编的<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一书中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拟订的诊断标准如下。主要诊断依据:

(1)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贫血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中、重度贫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
a.黄疸,深色尿,尿胆红素阴性。偶有高血红蛋白血症,高血红蛋白尿症与含铁血黄素尿症。
b.血片中破碎红细胞>2%,偶见有核红细胞。
c.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
d.骨髓红系高度增生,粒/红比下降。
e.高胆红血素血症,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f.血浆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血红素结合蛋白(hemopexin)减少,乳酸脱氢酶升高。

(2)血小板减少与出血倾向:

①血小板计数常明显降低,血片中可见巨大血小板。

②皮肤和(或)其他部位出血。

③骨髓中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可伴成熟障碍。

④血小板寿命缩短。

(3)神经精神异常:可出现头痛,性格改变,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语言、感觉与运动障碍,抽搐,木僵,阳性病理反射等,且常有一过性、反复性、多样性与多变性特征。
以上3项同时存在称为三联征。

(4)肾脏损害:表现为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蛋白尿,尿中出现红细胞、白细胞与管型,血尿素氮、肌酐升高等,严重者可见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

(5)发热:多为低、中度。

2.辅助诊断根据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作为诊断ttp的辅助条件。取材部位包括皮肤、牙龈、骨髓、淋巴结、肌肉、肾、脾、肺等。异常表现为小动脉、毛细血管中有均一性“透明样”血小板血栓,pas染色阳性。此外,尚有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内皮下“透明样”物质沉积,小动脉周围纤维化。栓塞局部可有坏死,但无炎性细胞浸润或炎性反应。分型有以下几种。

(1)根据病程分型:

①急性:起病快,治愈后至少6个月内不复发。

②慢性:不能彻底治愈,病程长期迁延。

③复发性:治愈后6个月内复发者。在1个月内复发为近期复发,1个月后复发为晚期复发。
慢性与复发性病例约占病例总数7.5%.
(2)根据病因分型:

①特发性:无特殊病因可寻,多数病例属此型。

②继发性:有特定病因可寻,如妊娠、感染癌症、药物等。

3.诊断评析
(1)典型的ttp具备五联征:但不少学者认为只要具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神经精神异常三联征就可诊断ttp,甚至有学者认为鉴于本病预后凶险,如具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在排除了dic血栓微血管病后,即应考虑本病,并尽快开始治疗。

(2)ttp缺乏特异性实验诊断指标:只能综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所见,并除外其他血栓微血管病后,才能做出诊断。在临床表现中,神经精神异常最具诊断意义,但其表现多样,且可为一过性,需仔细了解。在病程中神经精神异常可反复发作,且每次发作的表现不尽相同,需注意。在各种实验方法中,临床医师往往忽略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形态检查。但此方法简便易行,畸形和破碎红细胞数量增多是提示微血管病溶血的有利佐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相比之下,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毛细血管中有“透明样”血小板血栓虽然具有较大的诊断意义,但此方法费时,有创伤,而且并不一定能得到阳性结果,临床上难以广泛应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ttp的发病可能与vwf裂解酶(vwf-cp)的缺乏有关。vwf-cp的作用是降解vwf大分子多聚体,该酶缺乏时血浆中vwf大分子多聚体增多,导致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形成微透明血栓。如能测定vwf-cp的活性,则有助于疑难ttp的诊断,并可用于监测疾病的复发。

(3)诊断ttp时:应注意查找各种诱发因素,如感染、药物、免疫功能异常等。随着各类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诱发ttp的报道逐渐增多,而且有些理论上可以用来治疗ttp的药物,如噻氯匹定(ticlopidine),也被证实可诱发ttp,应格外予以警惕。

(4)以往曾认为ttp与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两者具有相同的病因、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只是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后者发病年龄相对较轻,尿毒症的表现更为突出,而一般不出现发热和神经精神异常。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应视两者为同一疾病,统称为ttp-hus.近来又有学者发现vwf-cp缺乏在ttp患者中较为多见,而在hus患者中较为少见,故提出两者在发病机制上存在不同,并认为可依此鉴别两者。此观点尚待认可。

(5)国内文献上有时会见到“dic合并ttp”的称法:实为不妥。dic可出现ttp的所有临床表现,已包含了几乎所有ttp的实验室异常,而且两者的许多诱发因素也相同,但两者的病理过程不同,形成的微血栓有质的区别,一般不存在两者并存的问题。

1.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该病患者没有严重的溶血性贫血和一过性多变性的神经精神症状,却有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减少、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的证据,蛋白c测定明显降低,组织因子抗原明显增高。ttp血小板减少外,有破碎红细胞,凝血因子一般并不减少,蛋白c测定正常,fdp不增高或轻度增高,3p阴性,组织因子抗原轻度下降,治疗后1个月不明显升高,而其抑制物(tfpi)明显升高。但有时ttp和dic的鉴别较困难。

2.evans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coombs试验阳性,无畸形和破碎红细胞,无神经症状。

3.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有关节症状、肾损害、神经症状,并有溶血性贫血、皮肤损害,le细胞阳性,外周血中无畸形和碎裂红细胞。

4.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 目前倾向于ttp和hus是同一疾病的两种不同临床表现,是一种多基因性疾病,并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hus的病变以肾脏损害为主,大多数为4岁以下幼儿,成人偶见,发病时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以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表现最为突出,除微血管病性溶血及血小板减少外,一般无精神症状。

(一)治疗
1.血浆置换疗法 为首选的治疗方法。自1976年开始采用本法治疗ttp后疗效迅速提高,可达67%~84%,使ttp预后大为改观。认为它能去除体内促血小板聚集物、补充正常抗聚集物,应及早进行。一般用量为每天40~80ml/kg的新鲜冷冻血浆,至少5~7天。治疗有效(一般在1~2周内),则血清ldh浓度下降,血小板增高,神经系统的症状恢复。通常在血清ldh浓度下降至400u/l时,即可停止血浆置换。血浆置换疗法中不宜用冷沉淀物,以免大量Ⅴw因子触发血管内血小板聚集,输注血小板应列为禁忌。

2.肾上腺皮质激素 单独使用这类药物对ttp的治疗效果较差。一般开始用泼尼松60~80mg/d,必要时增至100~200mg/d.不能口服者也可用相应剂量的氢化可的松或地塞米松。对急性原发性ttp的治疗意见不统一,激素可能加重血小板血栓的形成。亦有认为单用激素只有11%有效,应与其他方法合用才有较高疗效。

3.免疫抑制剂 特别对paigg增高者常用长春新碱(vcr).schreeder等(1983)用长春新碱(vcr)治疗2例ttp都获得缓解,第1例经血浆置换疗法后部分收效,再作脾切除暂时有效,但经长春新碱(vcr)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joel等(1985)报道1例57岁妇女慢性ttp并发Ⅴw因子缺乏,经泼尼松、硫唑嘌呤及血浆置换治疗,21天后ttp缓解,Ⅴw因子消失。近年有人报道长春新碱(vcr)应考虑为本病的最初治疗,有效率约占70%.pallavicini(1994)提出ttp患者血浆置换和药物常规治疗无效时,长春新碱(vcr)是一有前途的药物。静脉注射每周2mg,开始治疗后24~50天,长春新碱(vcr)总量6~14mg达完全缓解,其作用机制为:
①改变血小板糖蛋白受体,防止接触Ⅴw因子而降低血小板聚集;
②在血管壁内皮细胞上起免疫调理以及免疫抑制作用。爆发性或进展性时可用丝裂霉素、环孢素和顺铂等药物进行治疗。

4.抗血小板聚集剂 如吲哚美辛(消炎痛),阿司匹林(600~2400mg/d),双嘧达莫(潘生丁)(200~600mg/d),右旋糖酐-40(500ml,2次/d,共14天).myers等认为至少在部分ttp患者,抗血小板药物对ttp初次缓解和维持缓解起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药在综合治疗中起辅助作用,取得缓解后作为维持治疗。疗程需长达6~18个月,停药过早易复发。单用抗血小板药疗效较差,常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
近年介绍应用依前列醇(pgi2)治疗本病,但此激素半衰期很短,故必须持续静滴,且仅适用于急性病人,剂量为400mg,5次/d,或800mg,每8小时1次。

5.脾切除 目前意见仍未统一。baehr(1936)等首次用脾切除治疗本病。据报道单用此法治疗ttp,92例中45例(51%)有效。有报道15例脾切除加肾上腺皮质激素加抗血小板聚集药,87%症状缓解。cuttner认为脾切除加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联合治疗ttp是最有效的方法。氢化可的松800~1000mg/d,分次静滴,1周后逐渐减量,2周后改用泼尼松60mg/d,每2周减5mg.右旋糖酐70(中分子右旋糖酐)每12小时给药1次,滴注30min,连用14天。若无效,加用抗血小板药,尤其是双嘧达莫,若仍无效,则应进行血浆置换疗法。目前多数人认为不宜单独切脾治疗本病。若病程7天内不能改善临床和生化表现时应及早使用。

6.输血 有报道单纯输血浆29例ttp中17例完全缓解,适用于慢性型和复发型。当严重肾功能衰竭时可与血透联合应用。但需注意以防心血管负荷过重。

7.其他 反复发作者可静滴免疫球蛋白,5g/d,共3天,以中危组ttp有效,缓解后稳定,但低危组不能证实有效,不作为一线治疗方法,近代治疗宜选血浆置换法。

(二)预后
以往本病的预后差,病程短,病死率达80%~90%.妊娠病死率特别高,围产儿病死率高达69%,死亡原因以中枢神经系统出血或血栓性病变为主,其次为肾功能衰竭,也有部分缓解者在数月、数年内复发,少数完全缓解后12年再复发,高度激活免疫系统者预后差。近年来由于血浆置换疗法或合用血小板抑制聚集药,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治疗后,预后有所改观,病死率下降到20%以下。有效患者多可完全恢复,不少患者可能死亡。个别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好评医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897 好评率(99.8%)

擅长: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血液系统肿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242 好评率(98.0%)

擅长: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营养性贫血、小儿贫血、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淋巴癌、下肢动脉缺血、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糖尿病、股骨头坏死、巨幼细胞性贫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517 好评率(100.0%)

擅长: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营养性贫血、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癌、铁缺乏、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风湿、儿童白血病、色素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凝血障碍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916 好评率(100.0%)

擅长: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癌、再障、骨髓增生、风湿、急性鼻咽炎、铁缺乏、病毒感染、溶血、感冒、甲亢、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9926 好评率(99.1%)

擅长: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营养性贫血、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慢性白血病、骨髓瘤、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紫癜、过敏性紫癜、风湿、免疫功能失调、铁缺乏、急性鼻咽炎、病毒感染、溶血、细菌感染、白细胞减少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脏肿大、营养不良、白细胞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肝炎、结缔组织病、颈部淋巴结结核

相关问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
最近有摔倒或者受过外伤吗收到,这种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考虑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神经系统病变有关有发热吗血浆置换吧收到大小便失禁后有没有做过什么检查?结果如何?你好,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粪便常规和培养查了吗不客气,这个病预后不太好,但是血浆置换能够提高存活率,具体情况要看患者情况和对治疗的敏感性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都可以的尿动力学查了吗好的,没有查的话建议可以查一下,排除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每个人对治疗的反应不一样,需要因人而异不客气,应该的,祝早日康复,生活愉快!再见
胡刚 襄阳市中心医院
2019-11-24
你好,这个病主要是血浆置换一般生命体征稳定,血浆量要足够只要循环没有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如果与疾病本身有关,治疗后会好转也看情况,不过多数会好转是的有一定风险,但不做更危险这个疾病导致的精神异常症状是的看个人基础情况,不过只要好转,神经系统症状都会好转不用谢一般三甲医院有血液科的应该都可以不用谢
曾艳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2018-10-26
很少见。已经确诊了?请把报告单发上来ttp。开始血浆置换了么以前ttp死亡率接近100%,自从开展血浆置换后,死亡率降低到50%以内,据说有地方能到10~20%
金涛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
2017-12-03

相关文章-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