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抽动症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etes),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比例为(3-4): 1。

好发于3至15岁儿童

无传染性

抽动症专家表示,儿童抽动症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拧脖子等。随着病情进展,抽动逐渐多样化,轮替出现如耸肩、扭颈、摇头、踢腿、甩手或四肢抽动等,常在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入睡后症状消失。发生抽动常有多种,具有爆发性反复发声,清嗓子和呼噜声,个别音节,字句不清,重音不当或不断口出秽语,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等过程。
临床症状
临床上根据表现不同,抽动症通常被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
一、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累及呼吸肌、咽肌、喉肌、口腔肌、和鼻肌的抽动,当这些部位的肌肉收缩抽动时就会发出声音,简单的如“喔、噢、啊”等,也可表现为清嗓、咳嗽、吸鼻、吐痰、犬吠等声音;复杂发声性抽动由有意义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组成,表现为与环境不符的不由自主地重复无意义的词句或无缘无故地骂人。
二、运动性抽动: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眨眼、蹙额、厥嘴、缩鼻、伸舌、张口、摇头、点头、伸脖、耸肩、挺胸等动作。

病史及体格检查首先问父母孩子患有抽动症多长时间了,多长时间发作一次,他们能否找出缓解或加剧的因素,患者能否通过有意识的努力来控制抽搐。问一下在孩子的童年有什么压力,比如家庭作业等。接着,仔细观察抽动的发作。他是有目的的,还是非自主的,注意它是局部的还是大部位的,并详细地描述。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修订版),机械和声音抽动被分类为单纯和复杂,但是,分界线很模糊。当然复合的抽动也会偶然出现。
(一)机械抽动简单机械抽动包括眨眼、颈部挺直、耸肩。卷舌、咬舌或嘴唇、敲指甲、拉头发、面目扭曲。一些复合的机械抽搐的例子就是面部姿势、修饰行为、跳跃、触摸、蹲下、弯膝盖、走路的时候打转、踏步、闻东西。模仿他所观察到的一个人的某些动作。
(二)声音抽动简单的声音抽动包括大笑、清噪。鼾声、嗅。吼叫、哼哼。复杂的声音抽动可能包括重复一些词语。用社会无法接受的语言,其中许多是不存在的。或者重复自己听到的别人的最后一个声音、单词,短语。

易发部位
抽动症是多组肌群同时或相继抽动,但其易发部位不尽相同。国外有人总结六百多例抽动患者抽动症状终生分布的百分比如下:
单纯抽动:单纯面部抽动占 93.1%.
头颈部抽动91%.
上肢抽动者 68.6%.
下肢抽动者40.7%.
躯干部抽动者46.5%.
单纯发音抽动者 98.5%.
复杂运动抽动者68.5%.
受累最多的易发部位是头颈区。
鉴别
抽动-秽语综合征与儿童多动症的区别:
儿童多动症比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发病率高,所以人们对多动症的认识较深刻。又因两者名字类似,故易于混淆。但两者发病原因、症状体征均不相同,是绝然不同的两种疾病,必须加以区别。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行为异常。其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和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患儿从婴幼儿期即表现为易兴奋、睡眠差、喂养困难等,年龄渐大,活动明显增加,且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钮扣等有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易冲动,缺乏控制能力;平时好与人争吵,容易激动;不听话,不讲道理,无礼貌,不避危险等;对指试验阳性。
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是由于脑轻微功能障碍引起的肌群抽动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儿童多动症绝无抽动的表现,这是两者鉴别的关键。
临床诊断
⑴症状开始于2~15岁之间。
⑵反复出现眼肌、面肌、四肢、躯干部肌肉多发性不自主抽动。
⑶喉部异常发音及模仿语言,模仿动作。
⑷以上症状轻重交替出现,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有时可使症状加重,入睡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⑸神经系统检查多无异常,部分症状能短时间自我抑制。
⑹除外风湿性舞蹈病(应检查血沉、抗链“o”、c反应蛋白)、手足徐动症、肝豆状核变性(应检查肝功、血浆铜蓝蛋白)等类似疾病。
抽动症容易被误诊:
⒈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误诊为眼结膜炎;动鼻误诊为慢性鼻炎等。
⒉家长对此症的不认同。很少因为不停眨眼、耸肩而就诊者,多认为是不良习惯。当到医院看其他病时,被医生发现而询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回答,多被告之“没事,就有点小毛病”。医生告诉家长后,家长多不信任,而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⒊病人对症状有一定的抑制能力,当轻患者有意掩盖其抽动症状时,使家长及医生不易察觉。
⒋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上只有1/3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根据严重程度选用不同的治疗策略和方法。对抽动症状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学习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结合心理治疗。若患者因心理因素起病,则应积极去除心理因素。

1.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 有效率60%~90%.每天1~2次,观察3天~7天若副效果不明显则增加剂量。在加量过程中应根据治疗效果和副反应调整剂量。药物主要有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2)泰必利 有效率76%~87%,其特点是锥体外系副反应较少,适用于7岁以上患者。每日2~3次。常见副作用为嗜睡、乏力、头昏、胃肠道不适、兴奋、失眠等。

(3)可乐定 可改善抽动症状,有效率50%~86%.该药还可改善注意缺陷和多动症状,对合并adhd,或因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adhd而诱发抽动症状者首选此药。目前国内主要为透皮贴剂。副作用有嗜睡、低血压、头昏、口干等。

(4)利培酮 已有报道证实利培酮治疗本病有效。药物主要有镇静和锥体外系副作用。

2.心理治疗
主要有心理支持治疗、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心理支持和认知治疗的目的是调整家庭系统,让患者和家属了解疾病的性质,症状波动的原因,消除学校和家庭环境中可能对症状的产生或维持有作用的不良因素,减轻患者因抽动症状所继发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有证据支持,习惯逆转训练等行为治疗对矫正抽动症状具有肯定的疗效。

3.其他治疗
对采用多种药物治疗无效的难治性病例,可尝试采用经颅磁刺激、深部脑刺激(dbs)或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手术,如壳核囊切开术。但在此领域专家的共识是:dbs治疗还处于研究初期,尚需设计严格的对照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仅适用于成年患者、治疗困难的患者和受影响大的患者、儿童期不建议使用。

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

患儿家长应积极配合专家,不可对孩子打骂;不可将注意力集中在患儿身上,尤其是不要在患儿抽动的时候注视患儿,这样会对患儿造成一种心理压力,不利于患儿康复。

好评医生-抽动症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576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哮喘、慢性咳嗽、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鼻咽炎、小儿流行性感冒、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小儿腹泻病、便秘、肠系膜淋巴结炎、心血管疾病、心肌炎、心律失常、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神经系统病变、脑炎、癫痫、抽动症、缺氧缺血性脑病、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肾积水、免疫性疾病、川畸病、过敏性紫癜、血液病、贫血、发育障碍、佝偻病、中毒、脑病、湿疹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4616 好评率(97.6%)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肺炎球菌肺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病、婴儿腹泻、消化道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肠炎、便秘、牛乳蛋白致过敏反应、小儿肠炎、疱疹性湿疹、幼儿急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炎、癫痫、抽动症、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脑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2283 好评率(94.9%)

擅长:免疫性疾病、过敏、川畸病、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便秘、感染性疾病、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幼儿急疹、腮腺炎、支原体感染、口腔念珠菌病、呼吸系统病变、肺炎、哮喘、支气管炎、小儿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鼻窦炎、鼻炎、神经系统病变、抽动障碍、抽动症、热性惊厥、高热惊厥、内分泌失调、性早熟、泌尿系统疾病、肾病综合征、呼吸道感染、尿布疹、轮状病毒感染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270 好评率(100.0%)

擅长: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感冒、支气管炎、鼻炎、消化不良、便秘、小儿腹泻病、儿童厌食、抽动症、儿童多动症、过敏性紫癜、遗尿症、神经性尿频、新生儿黄疸、婴儿湿疹、扁桃体炎、疱疹性咽峡炎、幼儿急疹、腮腺炎、支原体感染、性早熟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560 好评率(100.0%)

擅长:高危儿、神经系统病变、脑性瘫痪综合征、抽动障碍、脑性瘫痪、抽动症、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损伤、精神发育迟缓、内分泌失调、性早熟、矮小症、发育障碍、儿童多动症、佝偻病、侏儒症、多动症、自闭症、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感冒、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便秘、急性肠胃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关问答-抽动症

更多
...宝贝多动症抽动症去看过吗目前宝贝都是有什么症状可以说一下吗?有没有用过什么措施去干预?抽动表现为哪方面?咋眼、耸肩、抽鼻子等?还要根据症状轻重评估是行为干预还是用药物干预。如果症状确实很严重,影响上课,建议带宝贝去医院面诊,做测试。
周荣 威海市立第三医院
2025-03-19
你好,我先看一下视频。可能网络不太好,视频下载慢视频只能看十来秒,但看着没有大问题,不像是多动症的表现,孩子小可能注意力不集中,旁边有什么声音或者需要关注的。多动症一般不会只在这种情况下才发作。可以找专科大夫先看一下视频。多录几段,看看出现的频率。我觉得是没有大问题的,先不要紧张。孩子耳朵有没有不舒服?再有这种情况可以问问孩子当时看什么?或者哪里不舒服
刘希泉 滨州市滨城区人民医院
2024-11-24
...这几个视频抽动症内容比较多了可以先采取心理疗法面对患儿:要帮助患儿认识到自己的病是可以治疗改善的,消除自卑感,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鼓励他们多与人交往。面对父母:应告知父母对患儿的关爱和理解的重要性,增进亲子接触和交流沟通,避免父母过多的责备、惩罚和忽视。如果患儿开始用药,要遵循医嘱,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有问题及时就医。面对老师:应告知老师有关的医疗知识,并通过老师教育其他同学不对患儿的怪异行为作出讥讽、嘲弄或歧视,同时老师要对患儿更加爱护,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不便。请先按照我说的心理疗法进行观察一到两周 不改善的话需要去医院就诊服用药物治疗目前的情况看起来不严重,但如果孩子的症状影响到日常生活或学习,建议及时就医评估使用需要药物治疗。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抽动时伴有说话间断性和手部抽动,可能是抽动症的一部分。如果这些症状影响到孩子的日常生活或学习,建议尽快进一步治疗。暂时可以视而不见 以免孩子情绪紧张反而加重症状 最重要先让孩子放松 不要吵孩子 尽量多鼓励 多陪孩子一起玩 跑步 游戏都可以 观察一到两周 如果没有明显改善就需要药物干预治疗了好的 家长和孩子目前都不需要紧张 建议观察孩子在不同环境下的表现,记录症状的变化,以便于后续的评估和治疗。您好 能吃的药物有很多种 如果孩子情况需要吃药,具体的药物需要医生的评估而定,常见的药物包括氟哌啶醇、阿莫西林等,但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如果孩子需要吃药物治疗的情况下 第一次必须先专科医生面诊综合评估后才能使用的,孩子不同情况使用的药物治疗方也不同,同时还需要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是的 但是从现在开始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得过分关注孩子尽量先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可以包括与孩子进行开放的沟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症状,增强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游戏、运动等方式来减轻孩子的压力,鼓励他们与他人交往,避免孤立。具体的方案最好是经过心理医生检查后才能给孩子制定合适的心理疗法方案。是的,可以告诉孩子他们的症状是可以改善的,但不应过于强调控制这些症状。重要的是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症状,并通过积极的方式来应对,比如放松和参与有趣的活动。没效果这个是治疗肝炎的如果觉得我的回答令您满意,请给予满意评价,如果不满意请当时提出问题,我会认真为您解答。欢迎有缘人继续咨询。祝您身体健康,阖家欢乐。照镜子可能是孩子的一种自我安慰或自我观察的行为,通常与抽动症相关的行为无直接关系,但可以作为一种放松的方式。
张龙波 安康市汉滨区第三人民医院
2024-11-02

相关文章-抽动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