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面对这个近 50%发生在中国的癌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4月1日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焦裕禄就因肝癌去世。

据数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新诊断的肝癌患者约 60 多万例,其中近 50%发生在中国,而肝癌的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2002 年,全球约有 60 万名患者死于肝癌,其中中国约 32.2 万人,欧洲约 5.7 万人,美国约 1.3 万人。目前,亚洲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的 5 年生存率不足 10%,这意味着 90%以上的肺癌患者确诊之后活不过五年。


春雨医生


本期专家讲堂,春雨君邀请到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 张业繁 和大家好好聊聊肝癌这个“万癌之王”:


肝脏:沉默的劳模


在直播中张业繁主任先讲解了肝脏:

肝脏位于身体的右上腹部,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由肝实质和一系列管道的间质组成。肝脏具有摄取、代谢、生物转化、贮存、合成和分泌等复杂的功能。通过血液循环与脑、内脏、肌肉等远距离器官建立联系,满足这些器官对营养的需要。同时,肝脏是机体内体积最大、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器官,被誉为“物质代谢中枢”。它参与体内糖类、蛋白质、脂肪等代谢的重要环节,是人体能量代谢中心。


既然肝脏对人体这么重要,当肝功能受损的时候,人体会有哪些表现呢?


春雨医生


据张业繁主任介绍,肝脏是一个“沉默”的器官,因为其内部没有神经,所以多数肝脏受损没有特异性,即多数无症状,部分会有乏力、厌食、尿色深、腹痛、肝区疼痛、排便改变、肝肿大等。


严重者可有明显乏力、纳差、黄疸进行性加深,恶心、呕吐、皮肤黏膜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肾衰竭等。


千里之堤溃于蚁灾


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3年全国癌症统计数据,肝癌为我国癌症发病率第四的癌症。张业繁主任在直播中介绍,肝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且病因多样有明确致癌因素(例如,病毒感染、酗酒、黄曲霉素、脂肪肝、其它肝脏疾病: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发现时往往已经是中晚期,病情复杂,治疗困难,预后较差。

因此,若出现以下症状需额外警惕:

1、食欲明显减退:腹部闷胀,消化不良,有时出现恶心、呕吐;

2、右上腹隐痛:肝区可有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有时可因体位变动而加重;

3、乏力、消瘦、不明原因的发热及水肿;

4、黄疸、腹水、皮肤瘙痒;

5、常常表现为鼻出血、皮下出血等。

春雨医生


在我国,乙肝病毒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从乙肝疫苗接种以后,2006年到2015年,中国肝癌发病率平均每年下降3.9%左右。在直播中张业繁主任更是把肝脏是楼房,肝炎比作白蚁。


乙肝是如何传播的呢?

乙肝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不正规的纹身、纹眉、穿耳孔、拔牙、割双眼皮,共用剃须刀和牙刷,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行为等都存在感染风险。携带病毒的孕产妇还可将病毒传染给新生儿,在我国,母婴传播是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占30%~50%,多发生在围生期(孕妇围绕生产的一段特殊时期,指自怀孕第28周到出生后一周),通过乙肝病毒阳性母亲的血液和体液传播。

春雨医生

不过,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接触不会传播乙肝、丙肝病毒,和这类患者的正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吃饭、共用办公用品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是安全的。


在针对性预防方面,乙肝是有疫苗的,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最安全、有效的措施。


肝癌的早筛

癌症筛查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肝癌的关键,若能通过筛查发现癌前病变,进行早期干预,不仅会降低晚期癌症的发生,更能极大降低死亡率;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目前并没有针对所有人群的、广泛的肝癌筛查方法,但对于肝癌高危人群,则建议至少每隔6个月进行1次肝脏超声检查+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检查。

我国肝癌高危人群

具有乙肝病毒和(或)丙肝病毒感染

长期过度饮酒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

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有肝癌家族史,尤其40岁以上的男性风险更大

药物性肝损患者


肝癌术后最重要的是抗病毒治疗

肝癌切除术后5年肿瘤复发转移率高达40%~70%,这与术前可能已存在微小播散灶或多中心发生有关,故所有患者术后需要接受密切随访。术后复发模式分为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


术后2年之内的复发属于早期复发,其高危因素有MVI、非解剖性肝切除、肿瘤较大(长径>5 cm)、残余微小病灶以及血清AFP>32 ng/ml等。术后2年之后的复发为晚期复发,其高危因素有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进展以及多发性瘤灶等。


春雨医生


目前,尚无全球公认的肝癌术后辅助治疗方案。对于具有高危复发因素的患者,临床上给予高度重视,往往积极采取干预措施,以期阻止或者推迟复发,包括抗病毒药物、肝动脉介入治疗、含奥沙利铂的系统化疗、分子靶向治疗药物以及中医药治疗等,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但是除了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外,其他治疗尚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因此,仍然提倡多学科合作和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基于遗传信息的精准肿瘤学治疗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