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小小蜱虫竟已连夺4命?在野外活动时可真要当心了!

6月8日

据央视网报道,6月3日,家住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汪桥镇的一位7旬老人又因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去世,系此前去世感染者的亲家,生前曾出席其葬礼并借宿一晚。


此前据澎湃新闻报道,5月5日,河南信阳市潢川县双柳镇天桥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因蜱虫病去世,之后,参加过葬礼、为逝者净身穿衣的3名老人都相继感染蜱虫病而去世。


截至目前,这场疑似因处理去世蜱虫病感染者遗体而造成的继发感染事件已关联4人死亡,1人治疗中。


小小一只蜱虫,为什么会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蜱虫病是一种怎样的疾病?夏季蜱虫活跃,我们又该如何预防?


河南、山东、安徽、湖北为主要疫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俗称蜱虫病)是一种传染性人畜共患病,属于出血热的一种,由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型白蛉病毒SFTS病毒(SFTSV)引起。


该病于2009年在我国河南等地首次发现,最初的病死率高达30%,同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次分离到一株新型布尼亚病毒,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病例的血清标本中发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序列,明确了病原体,并将该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既可以通过蜱叮咬传播,也可以人际接触传播,如人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液或排泄物而引起感染(本次河南信阳蜱虫感染事件,就疑似是接触了死者遗体上的残留分泌物、排泄物或被污染物品而感染)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虽然目前日本、韩国也有过SFTS病例报告,但大部分病例仍在中国,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安徽、湖北、辽宁、浙江和江苏省,这7个省份涵盖了中国99.3%的报告病例。


其中河南省病例报告数量居首位,其次为山东省、安徽省和湖北省,大多数病例来自山区或丘陵地区,有明显地域特点。


流行时间方面,该病多发于春、夏季,不同地区可能略有差异。疾病的流行季节为3月~11月,发病高峰的出现时间与当年的气象条件及蜱密度有关,一般出现在5月~7月。


出现这些症状要提高警惕


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潜伏期为5~14天,根据疾病进展,该病可分为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主要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及多脏器功能损伤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休克、全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甚至导致死亡。


1

发热期

急性起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左右,重者持续高热,可超过40℃,部分病例热程可超过10天,伴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及食欲缺乏,以及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极期

此时仍可有发热期的各种表现,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


从发病到死亡的平均时间为9天,病死率为6%~21%,不良预后因素包括高龄、精神状态改变、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升高、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清病毒RNA载量高。

3

恢复期

体温恢复正常、症状改善、各器官功能逐渐改善。


对于该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营养支持、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抗病毒、抗感染等治疗,目的在于改善患者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降低死亡率。


在抗病毒治疗方面,利巴韦林在体外试验中可抑制病毒复制,但在临床试验中,其疗效有一定争议,因此并不常规推荐,一般在联合治疗方案中使用。


该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并可以完全治愈,因此,如有蜱叮咬史、曾接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或分泌物,而出现发热、出血、恶心、呕吐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如何预防蜱虫病?



预防蜱虫叮咬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在丘陵、山地、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居民和劳动者以及赴该类地区户外活动的旅游者感染风险较高,更要提高警惕。


为预防蜱虫叮咬,在野外活动时,要注意如下几点:


1.在丛林地区行走时不要离开路径以避免刮擦灌木和杂草


2.不要随便坐躺在野外的地上


3.注意穿长袖长裤并将裤脚塞进靴子或袜子里


4.最好穿明亮颜色的衣服,这样容易发现蜱虫


5.必要时可在皮肤及衣服上喷涂含有DEET(避蚊胺)、氯菊酯或派卡瑞丁等驱虫化学物质的驱虫液


6.活动结束后,认真检查全身,并帮助儿童及宠物进行检查,因为蜱虫可以附着在衣物、背包上,所以随行物品也要仔细检查


如果发现被蜱虫叮咬了,保持冷静,不要惊慌,用尖镊子准确夹住叮入皮肤的蜱的头部或口器,并逐渐将其垂直拉出。如果没有合适的工具,立即去医院处理。


春雨医生

 (图源:guokr.com)


注意不能抓住或挤压蜱的躯体,凡士林油、酒精、点燃火柴或其它刺激方法都不可取,因为蜱吸血的口器很复杂,上面长着倒刺,一旦不恰当的拔除正在吸血的蜱,很可能让它的口器折断在皮肤里,进一步引发皮肤炎症。


由于该病还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传播,医务及陪护人员在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应戴乳胶手套。从事气管插管或其他可能接触患者血液或血性分泌物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和外科口罩。


家属在护理病人时应做好个人防护,对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可采取高温、高压、含氯消毒剂等方式进行消毒处理。


最后再次提醒,如有过被蜱叮咬或相关患者接触史,而出现蜱虫病疑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诊治。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彭真,尚佳.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现状及诊疗新进展[J].临床内科杂志,2022,39(04):223-226.

[2]陈志高,陈蕾,梅树江,孔东锋,唐秀娟,李媛,万佳,程聪.深圳市1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调查与应急处置[J].中国热带医学,2022,22(03):284-288.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2.03.18.

[3]河南疾控, “蜱虫病”高发!千万别小瞧这种虫子!https://mp.weixin.qq.com/s/5BpnCqrVt28JIBXIuL0mYA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