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家中三人纷纷因肝癌离世!除了遗传,这个因素也很重要

11月18日

原发性肝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家庭聚集倾向,其家族聚集性发病现象在临床中常可见到,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认为可能存在的遗传易感基因在肝癌的发病危险因素中起重要作用。

案例

患者孙某在家里排老三,男性,今年45岁,家境普通,因村里人都说他们家有遗传的“怪病”,至今未婚,患者无疾病既往史,但对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泛影葡胺、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过敏。

遗传的“怪病”

父亲2001年(65岁)去世,大哥2003年(44岁)去世,二哥2010年(47岁)去世,死因均为肝癌。

3人去世前均有多年肝炎病史。

该名患者17岁查体第一次发现有肝炎,至今40余年。

2015年7月3日查体时候发现肝右叶占位,诊断原发性肝癌。

一周后在全麻下行肝右叶肿瘤射频消融术,病理诊断:肝细胞癌。

术后出现胸腔积液,发热等症状,给予对症处理。

2015年9月11日复查并在局麻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他曾说“我的亲人一个接一个查出是肝癌,然后因为肝癌一个一个离我而去。我感觉我们家的肝癌是遗传下来的,我也逃脱不了,我早就有心理准备”。

幸运的是,2016年4月患者复查并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

分析

我们接触到的很多家族聚集性肝癌多发生在HBV感染或肝硬化病变基础上,有许多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相似的特征,其发生可能是由HBV及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家族聚集性肝癌患者治疗的效果及预后并不好。

2015年《实用医学杂志》报导

广东顺德地区居民进食鱼生和肝癌家族史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正交互作用,可能与顺德当地居民嗜食鱼生、虾生导致的华支睾吸虫感染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有关。

该地区为华支睾吸虫病的高度感染区,当地居民经常把食物加热到半熟,或直接制作食用淡水“鱼生”,生鱼片中的华支睾吸虫随之进入肝胆管引起肝脏损伤,长期反复的损伤引起癌变倾向。

2012年《医药前沿》报导

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多因素的研究,诸多的分析因素中,以玉米为主食、HBV感染及携带XPD杂合子基因型这三个因素与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的关系密切。

以玉米为主食是广西肝癌家族聚集性发病的首要危险因素。

当地温暖潮湿的气候加上以不当的传统方式保存粮食,极易引起玉米的霉变,玉米等霉变后产生的黄曲霉毒素(AFB1)是一种强致癌物。

在肝癌高发区,肝癌家族聚集现象并不少见,说明肝癌家族聚集性高发与共同的外暴露环境和遗传因素密不可分,其实原发性肝癌家族聚集性现象的发生,部分可归因于地区性HBV高流行及家族性HBV感染,说明HBV感染、乙肝家族史以及肝癌家族史这三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提示了伴有肝癌家族史的乙肝患者所携带的某些遗传因子可能促进了乙肝病毒在体内的致癌作用。

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归因于癌症知识的宣教,提高了对肝癌的认知,但同时也产生了对疾病的恐惧,加上亲属罹患肿瘤及因其去世所引起的精神压力从而促发癌症。

图片来源:123rf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