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能让你从酸性变成碱性体质?

8月16日

酸性体质的人寿命短,碱性体质的人寿命长?很多“酸性体质”的人十分担心自己的身体状况,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碱性”商品也层出不穷。人的体质分酸碱?这可能只是个善意的谎言。

酸性体质有害健康,碱性体质有益健康,这样的说法也流行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也的确有很多信徒。最常见的说法就是疲劳、脸上长痘、头疼脑热、失眠多梦、高血压、糖尿病、癌症都和人的体液偏酸性有关,所以你需要通过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多喝弱碱性水,把自己的体质从酸性体质改造成碱性体质。真的是这样吗?

春雨医生

中学化学我们都学过,液体的酸碱度可以用pH值来统一衡量。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表达方式,一般在0~14之间,当pH值为7时,溶液为中性;小于7时为酸性,值越小,酸性越强;大于7时呈碱性,值越大,碱性越强。

人体的体液一般pH值为多少呢?其实,人体不同部位的液体,比如胃肠分泌的各种消化液、排泄出的汗液、尿液、脑脊液酸碱度各不相同。比如胃酸pH值达到0.9~1.5,可以说是一个强酸性环境,因此依靠胃酸就可以达到消化分解食物的目的。但其实严格意义上胃液并不属于体液的范畴。 

春雨医生

我们所说的体液酸碱度一般是指血液的pH值,人体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的pH值精确保持在7.35~7.45之间,为弱碱性。那么酸性体质是不是意味着血液pH值会低于这个水平呢?我们有没有必要经常去医院检测自己血液的pH值,看看自己究竟是不是酸性体质呢?如果你真的是所谓的“酸性体质”,那么你此时已经躺在病床上等待医护人员的急救了,人体体液有一套调节系统保持其弱碱性,酸性体质和碱性体质是彻头彻尾的伪科学。

一、为什么血液能始终保持弱碱性

首先,血液是个复杂而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系统。血液中含有碳酸氢盐、磷酸盐、血浆蛋白、血红蛋白和氧合血红蛋白等几大缓冲系统,这些物质保证了血液有很强的缓冲酸碱的能力,使得血液的pH值会始终在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

除了血液本身的调节能力以外,从消化系统到排泄系统,再到呼吸系统都精密地控制着酸碱平衡。以泌尿系统为例。当血液带着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时,肾会像一个小泵将酸性物质排出,并回吸碱性物质,同时还不断控制和调整酸性和碱性物质排出量的比例,以保持机体pH值恒定

春雨医生

再比如呼吸系统,我们吃进去的糖、脂肪和蛋白质经过体内代谢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之一是二氧化碳。它能与水结合生成碳酸,这是体内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因此我们的肺也不断排出二氧化碳,它是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效率最高的器官。

二、如果真有“酸性体质”,你一定得了严重疾病

人体酸碱平衡对于维持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正因如此,我们身体有着重重关卡来保证这个酸碱度不偏不倚。一旦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无论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实际上都代表身体器官出了严重的问题,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接受急救。绝不可能靠吃些普通食物就能力挽“酸性体质”。

举例来说,酸中毒早期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精神不振,以致昏迷死亡。酸中毒一般是某种疾病的并发症,病因也复杂多样。比如代谢性酸中毒可由腹膜炎、休克、高热、腹泻、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引起,而呼吸性酸中毒则可由脑膜炎、血栓、脊髓灰质炎、支气管哮喘以及广泛性肺疾病引起,另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听听这些疾病的名称,估计也把你吓得够呛吧,还担心自己是酸性体质吗?

三、依靠饮食能改变人体酸碱值吗?

为了健康,适当控制肉类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当然是值得提倡的,但要说多吃肉变成酸性体质,多吃蔬菜水果变成碱性体质,这就是以讹传讹了。

西方的营养学家们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到,膳食对人体酸碱平衡存在影响。

我们平时吃的肉、蛋、海鲜等荤食富含蛋白质,而蛋白质在体内经过消化分解后产生酸性代谢物,还有大米、土豆、酒、甜食等含有淀粉和糖的食物消化分解后的产物也是酸性,因此这些食物都属于酸性食物

蔬菜和水果,虽然很多味道是酸滋滋的,但是这些植物性食物在体内分解后生成碱性物质,因为其以有机酸盐的形式进入人体,而后酸离子经过代谢以二氧化碳和水等形式排出体外,阳离子则留在体内参与构成缓冲溶液,所以属于碱性食物。

如果日常摄入大量的酸性食物,酸性代谢物增多,这时为了保证体液的pH值恒定不变,我们的肾脏会加强工作,目的是将大量的酸性代谢物排出,合成更多碱性的氨(NH3)来中和酸性代谢物,然后从尿液排出。因此长期的、大量的、单一的摄入酸性食物,会加重肾脏的负荷,但并不会导致体内pH值改变

而肉类食物摄入增多,不仅增加肾脏负担,肉食往往也意味着高脂,容易导致血脂改变,并引发动脉硬化,所以我们需要适当节制肉类食物摄入,而平时多吃碱性食物,也就是蔬菜和水果,对身体多有裨益。

四、长期跑步会导致变成酸性体质吗

前文已经说了,酸性体质是伪科学,所以长期跑步会导致酸性体质也就不成立了。但在跑步中,的确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乳酸堆积,在高强度跑步中,比如乳酸阈跑、间歇跑等跑法中,乳酸会大量生成,这些乳酸扩散到血液中不是会造成血液变成酸性吗?

没错,在短时间内血液的确有可能因为乳酸的缘故出现pH值的短暂下降,但你不要忘记此时你已经无力保持配速,很快就因为乳酸堆积,身体疲劳,极端痛苦而终止运动,而一旦停下脚步,乳酸会在很短时间内被迅速分解或者重新合成糖原,高强度奔跑像狗一样大口喘气不就是加强酸性物质排出的过程么?

所以,即使短时间大量生成乳酸导致血液pH值一过性下降,机体也会通过酸碱缓冲系统加以调节,更重要的是人体不可能长时间保持乳酸堆积状态,因为乳酸堆积本身就会导致你迅速疲劳而大大减少了乳酸生成。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你剧烈运动真的变成所谓酸性体质时,人体本能地首先通过疲劳和降低运动强度,让你的酸性物质突然断了来源,你也就不可能变成什么酸性体质了。

五、既然没有酸性体质一说,排酸跑就更是以讹传讹的伪科学了

在马拉松比赛第二天或者长距离拉练第二天,往往出现比较明显的肌肉酸痛感,人们就以为是乳酸堆积引起的,因此排酸跑的说法应运而生,通过第二天低强度慢跑达到排出乳酸的目的,这就是无数跑友嘴上的排酸跑,跑友们不仅这么说,还这么干。看了本文你就应该明白,排酸跑也忽悠你很多年。

运动时的酸胀感的确是乳酸堆积引起的,但无论运动时间有多长,运动强度有多大、运动时体内堆积的乳酸都会在运动结束后半小时以内被完全清除。既然体内压根就不会有乳酸堆积,何来排酸跑呢?

其次,既然不是乳酸堆积,那为什么我们在跑马后好几天都会觉得肌肉酸痛不止呢?我们把这种运动后当天肌肉反应不明显,却在运动后第二天出现明显肌肉反应的现象称为延迟性肌肉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简称DOMS)。

通常来说,这种肌肉酸痛具有显著延迟出现的特征,同时,这种症状消失得比较缓慢,短则两三天,长则3~7天才能完全恢复。产生延迟性肌肉酸痛主要和身体对于运动负荷不适应有关,表现为肌肉细微结构损伤,说白了,就是运动负荷超过了你的身体承受能力,从而引发了肌肉的剧烈反应,当然人是有很强适应能力的,多次承受这种负荷后,人体产生适应,自然也就不会出现延迟性肌肉酸痛。

春雨医生

排酸跑本身既然是错误概念,那么跑马后第二天还需要进行慢跑促进恢复吗?跑马后特别是初马后,肌肉的细微结构已经受伤了,机体这时会启动修复机制,你需要做的就是休息,继续跑步容易刺激肌肉,导致修复延迟,甚至加重损伤。这是为什么排酸跑后第二天很多跑友仍然反映肌肉酸痛的原因。有些跑友甚至错误地怪自己排酸跑距离太短,没有达到排酸的效果,并进一步加大运动量,这时就会导致肌肉反复细微损伤,并引发更为严重的炎症反应。

所以,排酸跑不是跑马后的标配,跑马后休息才是最好的恢复措施。

春雨医生

对于那些资深跑马者而言,跑马第二天肌肉只是有些轻微酸痛,到了第三天也就自然消失了,这不是来自排酸跑,而是来自肌肉自然恢复过程,而恰恰在跑马后第二天你来个排酸跑,那么就会让你误以为是排酸跑在起作用。所以说,排酸跑最多可以理解为积极性恢复。

所谓积极性恢复,是指在大强度运动后,再进行一些较小强度的运动以促进恢复和消除疲劳。但目前没有足够证据证明,恢复性跑步有助于消除延迟性肌肉酸痛现象。

六、总结

虽然本文对于酸性体质的说法大加鞭挞,但换个视角,酸性体质说到底也是个善意的谎言,至少它有助于提醒人们保持膳食平衡,但保持膳食平衡并非奔着食物的酸碱性。那些打着酸碱体质旗号,大肆兜售所谓弱碱性食物的,大众可要保持足够警惕,健康不可能是靠吃一两种弱碱性食物来实现的,食物多样性才是膳食健康的基本原则之一。

题图来源:123rf.com.cn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