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和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6年创建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是深圳市首批两家“三甲”医院之一。200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同年国家卫生部授予医院“全国卫生先进单位”称号。2012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医院“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迄今为止深圳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型综合性医院。2012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体育总局授予医院“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先进集体”。2012年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授予医院“2008-2011年度文明示范窗口”。2013及2014年荣获全市112家医院医疗质量评比第一名。
医院现有员工3000多人,其中正高职称238人,副高职称508人;博士(后)135人,硕士356人;留学归国人员36人,国家级领军人才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2015年医院开放病床数2000张,有医疗和科研设备价值8亿多元。近年来,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220万人次,出院病人超过5万人次,住手术超过3万台次,CD型病例率80%以上,Ⅲ、Ⅳ级手术1.2万例以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92%以上。
医院设有分院1个(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分院)和临床医技科室58个,有国省市重点学科(含各类创新载体)数量68个,其中有深圳市首个国家临床重点医学专科——骨科(下属五个亚专科:骨关节骨肿瘤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周围手足神经外科),有国家地方联合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医学合成生物学工程实验室、国家卫生部脑卒中防治基地医院1个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蛋白组学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舌诊原理与应用重点研究室。有省重点医学专科10个(骨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中西医结合老年病科、耳鼻喉科、康复科、肾内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深圳市优势重点学(群)4个(神经学科群、骨科运动医学科群、泌尿外科学科群、口腔科学科群)。深圳市重点医学专科15个(骨关节骨肿瘤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运动医学科、周围手足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血液内科、耳鼻喉科、康复科、肾内科、烧伤整形科、口腔科、内分泌科、临床护理)。深圳市重点实验室4个(深圳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细胞生物技术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重点(工程)实验室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0个(深圳市肿瘤基因组临床应用工程实验室、深圳市肿瘤免疫基因治疗工程实验室、深圳市数字骨科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重大疾病体外诊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药物临床试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圳市医学重编程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驯化器官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脑损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运动医学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深圳市研究所9个(深圳市血液病研究所、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深圳市中西医结合研究所、深圳大学泌尿生殖研究所、深圳大学糖尿病研究所、深圳大学呼吸疾病研究所、深圳市烧伤医学研究所、深圳市康复医学研究所、深圳市异种器官移植研究所)。国家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培训基地9个(消化科培训基地、脊柱骨科培训基地、运动医学培训基地、泌尿外科培训基地、普通外科培训基地、神经科培训基地、妇科培训基地、口腔科培训基地、耳鼻咽喉科培训基地)。广东省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2个:内科、儿科、急诊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外科(神经外科方向)、外科(胸心外科方向)、外科(泌尿外科方向)、外科(整形外科方向)、骨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科、超声医学科、口腔全科。近年引进国外“孔雀计划”团队3个、“三名工程”团队7个,对医院学科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起到重要作用。
医院有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导师10名;硕士研究生培养点26个,导师82名。与中山大学等六所院校建立教学医院或临床医学院关系,是中山大学博士后联合培养基地,2007年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称号,2013年获批该市医院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4年获批深圳大学临床硕士点。
近年来,医院以深圳大学申报,成为深圳市本土人士和深圳大学首个“973”首席科学家单位,同时也承担一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973”等重大科研项目;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Biotechnology和Cell等国际著名刊物发表一批高水平论文;在知名出版社出版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专著;获得一批省、市级科研成果及国家发明专利。
借助国家公立医院改革的东风,医院全力打造研究型医院和智慧型医院,实现总体目标“学科齐全、医技配套、功能完善、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目前培植新兴学科,开展了肿瘤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及介入治疗、遗传和生殖医学、重症急救、异种器官移植等新技术、新项目。医院加强党的领导,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倡导良好的医院文化,再造就医流程,提高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他们坚信:有光荣传统的3000多名“二院人”,将能继续大力弘扬“敬业、爱院、团结、奉献”的医院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行车路线 :
总院:
公交信息:
A、市二医院站①:乘坐11路12路30路58路59路79路102路209路213路216路234路B622路B686路M207路到市二医院站①,下车向东步行约60米
B、市二医院站②:乘坐6路302路317路317路(高峰线)317路(区间线)319路323路357路365路398路B615路M202路购物线路到市二医院站②,下车向东步行约80米
C、体育馆②站:乘坐310-315环线319路320路322路323路333路357路365路371路379路385路e11路e12路k302路m203路高峰专线33 到体育馆②,下车向西步行约100米D、体育馆①站:乘坐102路107路111路11路209路212路213路238路30路79路7路9路B615路M207路 到体育馆①,下车向西步行约120米
E、华强北站:乘坐12路212路216路238路2号线302路区间302路317路385路59路9路M201路M202路N12路N13路N6路口岸线路购物线路到华强北站,下车向北步行约200米
F、泥岗西站:乘坐237路238路301路373路398路46路50路58路7路B686路M203路M224路口岸线路到泥岗西站,下车向南步行约200米
G、市话大厦站:乘坐6路46路50路107路111路224路234路236路237路320路333路到市话大厦站,下车向北步行约200米
分院:
公交信息:
H、市总工会站:乘坐4路8路12路25路67路75路202路219路305路335路393路395路B622路E2路E5路到市总工会站,下车向北步行约50米
I、荔园小学站:乘坐12路202路219路25路305路375路4路65路80路8路B622路N17路到荔园小学站,下车向南步行约50米
电话 :
0755-83366388(总机),0777-83216006(中西医结合分院)
骨关节骨肿瘤学科是国家、省、市重点学科,科室医护人员共有34名,其中正高级职称5名,副高6名,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7人。共开设病床61张,科室具有计算机导航系统,G、C型壁X光机各一台、全智能手术牵引床1台、手术显微镜2台、进口骨科动力系统10套、骨科3D打印机系统1套、CPM肢体关节活动仪2套、脉冲式足泵4台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有人工髋、膝、肩、肘以及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复杂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术,恶性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复杂骨创伤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微创治疗高龄老年髋部骨折等。年门诊量达2.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达1700多人次,年手术量达1500多台,其中各种关节置换将近500台。
骨关节外科主要治疗四肢骨折、严重多发伤、骨盆骨折、骨关节软组织肿瘤以及骨关节畸形矫正和人工关节置换。尤其在腓骨带血管移植治疗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先天性髋脱位,髋、膝、肩、肘关节置换以及复杂人工关节翻修,各种带血管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和骨质外露以及骨肿瘤综合保肢治疗等方面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每年完成各种关节置换手术200多例。
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省市科研课题10余项并取得良好的进展,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6项。出版专著4部。每年举办省市级学术会议及学习班1-2次,受到同行的好评。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现已发展为总院、南澳分部和富士康分部三个部分,是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专业的挂靠单位,广东省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安徽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点。该科医疗用房面积超过6000平米,共计拥有123张住院病床,3个门诊康复治疗区,以治疗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和颈肩腰腿痛为特色的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康复中心之一,拥有各类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价值超过2000万元,面积在650平米的超大型物理治疗室1个,面积在150平米的物理治疗室2个、作业治疗室1个、职业治疗室1个。此外,还配有康复评定室、言语治疗室、认知训练室、心理治疗室、辅助器具制作中心、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室以及神经功能评定研究室等。2004年被深圳市卫生局认定为“深圳市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考核基地”(全市唯一的一个单位),被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确立为“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基地”,2004年9月被香港中文大学认定为临床实习基地,并聘学科带头人王玉龙教授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成为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专业挂靠单位,2006年成为深圳市康复医学会挂靠单位,2010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湘南学院、咸宁医学院、安庆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等数所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临床实习基地。2008年10月12日深圳市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市”,该学科是技术指导组组长单位和重点被检查单位。2010年3月23日卫生部医政司曾在该学科召开现场交流会,向全国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推荐学习该学科临床发展模式。
近年来,他们引进了国内外许多先进技术、先进康复设备、治疗方法和手段,对中风、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偏瘫和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和尿失禁、疼痛、肢体痉挛的评估与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水平,率先在国内应用遥测心肺技术来确定康复患者的运动量,是省内康复界最早开始应用经颅磁刺激的单位。
科室医护人员共有9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8名,具有博士学位有3人,硕士学位19人。共开设病床总院(72张)、南澳分部(126张)、龙城分部(225张)、宝兴分部(50张),拥有重症康复病区、神经康复病区、骨关节康复病区、老年康复病区、儿童康复病区、烧伤康复病区和生活重建病区等七个亚专科,总病床数400余张,拥有各类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价值超过4000万元,各类康复治疗区面积合计在6000平米以上,有两个研究室,其中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可应用多种神经电生理手段开展神经康复评定研究,心肺功能评定室利用先进的康复设备评定脑卒中患者心功能、肺功能,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近三年年门诊量达19351人次、年住院病人达1203人次。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创伤骨科(骨三科)于2004年10月经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创伤救治中心考查,确定为“广东省创伤救治中心-创伤骨科”,于2005年被评为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于2010年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主要以诊治运动系统的创伤性疾病为主,诊治创伤骨科、手外科、显微外科疾患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在严重四肢及骨盆创伤、复杂关节骨折、各种臂丛神经损伤修复、各种骨折微创内固定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该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救治为重点,以学科发展为方向”为总原则,坚持医、教、研,学科全面发展的总方针,使创伤骨科逐渐迈入新台阶。科室医护人员共有30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4名,具有博士学位有3人,硕士学位6人。共开设病床54张,具有拥有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远程手术视频会诊系统、骨科牵引手术床、高清手术显微镜、数字化G型臂等先进设备。开展业务有以数字化骨科、关节周围骨折、骨不连、肢体畸形矫正、肢体功能重建的治疗和研究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治疗各种类型四肢骨折、伴神经血管损伤的严重开放伤、骨盆髋臼骨折、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慢性骨髓炎感染性骨不连、肢体畸形、肢体功能障碍等。年门诊量达22076人次,年住院病人达1261人次。
在注重人才梯队建设的同时,作为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该科形成以“骨科生物材料及组织工程”及 “周围神经损伤修复” 为重点研究领域的研究团队,通过不断地对外交流学习,逐渐充实、壮大学科人才队伍。该学科人员在中国医师学会骨科分会、中华医学会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委员会、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外科分会、广东省手外科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医学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深圳市手外科专业委员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团体中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等职务,在骨科学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周围神经手足外科是深圳市首家成立的以诊治周围神经、手腕部及足踝部损伤和疾病的特色专科,科室为深圳市首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深圳市医学重点优势学科群科室、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2014年被评为深圳市公立医院首批医学领先学科。
科室擅长足踝部矫形、骨折、陈旧损伤等治疗,特别是拇外翻手术的治疗,包括软组织松解、截骨矫形等,是深圳市首家足外科。
科室共有医护人员20余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拥有深圳市组织工程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化骨科技术工程实验室,拥有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远程手术视频会诊系统、德国穆勒高清手术显微镜、数字化G型臂、术中神经电刺激仪等先进手术设备。
科室以数字化骨科、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臂丛神经损伤、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四肢瘫痪后功能重建、手腕足踝部骨折治疗及畸形矫正、腕关节及踝关节慢性疼痛、腕关节创伤的关节镜微创治疗为重点发展方向,主要治疗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臂丛神经损伤后肢体功能重建、小儿产瘫、手足部先天性畸形矫正、开放性手足外伤、神经肌腱血管损伤、断指断肢再植、手足部严重毁损伤的保肢治疗、手指缺损的修饰性再造、手腕足踝部复杂骨折的微创治疗,并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科室与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关系,有多名医生先后在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华山医院手外科和创伤骨科进修学习,并派送医生到德国奥格斯堡医院骨科深造学习。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愿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和细致的关怀为广大患者服务,为更多的患者解除伤痛。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2002年,现已发展为总院、南澳分部和富士康分部三个部分,是深圳市康复医学会、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专业的挂靠单位,广东省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安徽医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硕士点。该科医疗用房面积超过6000平米,共计拥有123张住院病床,3个门诊康复治疗区,以治疗偏瘫、截瘫、脑瘫、截肢和颈肩腰腿痛为特色的国内最大的现代化康复中心之一,拥有各类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价值超过2000万元,面积在650平米的超大型物理治疗室1个,面积在150平米的物理治疗室2个、作业治疗室1个、职业治疗室1个。此外,还配有康复评定室、言语治疗室、认知训练室、心理治疗室、辅助器具制作中心、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室以及神经功能评定研究室等。2004年被深圳市卫生局认定为“深圳市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考核基地”(全市唯一的一个单位),被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确立为“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技术培训基地”,2004年9月被香港中文大学认定为临床实习基地,并聘学科带头人王玉龙教授为硕士生导师,2005年成为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分会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专业挂靠单位,2006年成为深圳市康复医学会挂靠单位,2010年被广东省卫生厅评为“广东省康复专科医师培训基地”,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湘南学院、咸宁医学院、安庆高等医学专科学校等数所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专业的临床实习基地。2008年10月12日深圳市被国家七部委评为“全国社区康复示范市”,该学科是技术指导组组长单位和重点被检查单位。2010年3月23日卫生部医政司曾在该学科召开现场交流会,向全国综合性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推荐学习该学科临床发展模式。
近年来,他们引进了国内外许多先进技术、先进康复设备、治疗方法和手段,对中风、颅脑外伤、脊髓损伤、颈椎病、腰腿痛等疾病的康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优势。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偏瘫和脊髓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恢复和尿失禁、疼痛、肢体痉挛的评估与治疗等方面达到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水平,率先在国内应用遥测心肺技术来确定康复患者的运动量,是省内康复界最早开始应用经颅磁刺激的单位。
科室医护人员共有92名,其中正高级职称4名,副高8名,具有博士学位有3人,硕士学位19人。共开设病床总院(72张)、南澳分部(126张)、龙城分部(225张)、宝兴分部(50张),拥有重症康复病区、神经康复病区、骨关节康复病区、老年康复病区、儿童康复病区、烧伤康复病区和生活重建病区等七个亚专科,总病床数400余张,拥有各类先进的康复治疗设备价值超过4000万元,各类康复治疗区面积合计在6000平米以上,有两个研究室,其中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可应用多种神经电生理手段开展神经康复评定研究,心肺功能评定室利用先进的康复设备评定脑卒中患者心功能、肺功能,为康复计划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近三年年门诊量达19351人次、年住院病人达1203人次。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疾病诊疗中心,以乳腺外科为基础,辅以放射科、超声影象科、病理科、核医学科、中心实验室共同组成。专科医师15人,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3名。博士后1名,博士2名,硕士8名。开放病床65张。具有乳腺癌的基因测序、循环肿瘤细胞(CTC)单细胞的测序、3D立体成像系统等先进设备。
普三科护理团队是一个集“甲状腺、乳腺、血管”三种疾病的专科护理团队。科室在编护士17名。正式护士6名,聘用护士11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理师7名;学士学位2名,该科9名。在王先明主任的指导及宋淑芬护士长的带领下,始终以病人为中心,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人性化护理服 务,引入了国内外先进护理理念,注重培养和造就一支肯吃苦、讲奉献、作风正、素质高的队伍,同时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各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深受院、护理部及广大患者的好评和肯定。
科室2002年创下市“青年文明号”;2007年被评为院“医患关系和谐示范岗”;2008年被评为市“医患关系和谐示范岗”、院“三八红旗集体”。2009年被评为市级“巾帼文明岗”,院级“护理先进集体一等奖”,2010年度省级“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市级“优秀护理集体”。
耳鼻咽喉科是与特区一同成长起来的临床一级学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最大规模的耳鼻咽喉科。1993年成为医院重点专科,现有2个门诊部和1个住院病区;设有听功能检测中心、内窥镜诊疗中心、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变态反应室、前庭功能检查室和耳鼻咽喉实验室;固定床位35张,在编人员30余人,聘任人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士11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1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5人、学士5人。
听功能检测中心配备有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声导抗仪、AURICLE纯音测听仪和助听器验配仪,可开展主客观听力检测、语言测听、婴幼儿听力检测、咽鼓管功能检测、中耳声导抗检测和助听器验配。
内窥镜诊疗中心配备有WOLF内窥镜诊疗系统、XOMED动力系统、PENTAX电子鼻咽喉镜、OTOPRONT和OLYMPUS纤维鼻咽喉镜及射频微波治疗仪,可开展耳鼻咽喉形态检查、照相、储存、打印和窥镜下微创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如声带小结、息肉、喉乳头状瘤、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特别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和喉癌提供了可靠保证。
中心于2005年在深圳市首家引进鼻内镜导航系统,这对于一些高难度手术如: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和鼻内镜下脑垂体瘤摘除术及侧颅底手术如听神经瘤摘除术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呼吸睡眠监测中心配备有MONET呼吸睡眠监测仪和ARTHROCARE等离子刀,可监测诊断鼾症、中枢性和周围性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并对周围性病变施以手术和消融治疗。
变态反应室主要完成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过敏原检查和特异性脱敏治疗。
此外,耳鼻咽喉中心尚配备有MULOR显微镜、蛇牌耳科电钻、显微手术器械、SCOPE半导体激光器、STORZ小儿支气管镜、食道镜等设备,为解除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痛苦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开展科新技术多项,如:耳显微外科手术、喉显微外科手术、鼻内窥镜手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一期成型术、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手术治疗、全喉、部分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下咽癌切除及咽喉功能重建术、颈清扫术、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颞骨切除术、电子耳蜗植入术、高危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等。
科学研究是专业发展之本,科室共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壹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叁等奨、国家教委科技叁等奖、省卫生厅叁等奖各1项;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予编写专著10部。
近两年,卢永田主任在深圳率先开展了前颅底及侧颅底等高难度手术,如:颅咽管肿瘤,脑膜瘤,脑垂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等高难度手术在深圳周边地区及华南地区有很好的社会影响。相信在院科各级领导支持下,他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继续保持在深圳的领先优势,精益求精,在科研、教学、继续教育、临床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医院增辉。为深圳人民提供优质、科学、权威的医疗服务。
深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由血液病区和血液病研究所两部分组成。
1996年8月被广东省卫生厅确定为“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1998年被深圳市卫生局评定为卫生系统首批医学重点专科。2003年1月被广东省卫生厅确定为广东省医学特色专科。
科室医护人员共有43名,其中正高级职称9名,副高5名,具有博士学位有5人,硕士学位8人。具有血细胞分离机、造血干细胞冷冻设备、骨髓移植病房、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仪等先进设备。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于1998年,经过十五余年近两代人的不懈努力,学科现已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级重点专科。
目前科室拥有最大收容床位60张,共有医务人员29名。其中医生13名,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3名。博士后1名、博士5名、硕士6名、本科2名,其中硕士导师3名。护士16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 、护师5名。
2013年他们实现门诊量28575人,出入院病人2012人次;手术量780台,其中Ⅲ、Ⅳ级手术714台。病人收容量、手术量、疑难病例比例在广东省内名列前茅。在学术上他们一贯坚持以科研为基础,以临床为中心的原则,时刻瞄准国际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进展和应用。与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及国内多家脊柱外科中心保持紧密的协作伙伴关系,每年定时定人的多方交流不断。
近年来,在学科带头人杨欣建主任带领下,紧跟世界学科发展前沿,开展了十余项国内领先、与国际同步的新术式。如幼儿寰枢椎脱位的椎弓根螺钉治疗,标志着该科颈椎手术迈入了国内领先行列;极重度脊柱侧弯截骨矫形术标志着该科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手术进入了国内先进水平;经关节螺钉固定治疗下颈椎失稳;各类微创手术;各类复杂脊柱肿瘤(en-bloc)手术;颈腰椎的非融合技术(包括颈椎人工间盘);复杂脊柱畸形矫正技术。建科以来,他们已收治各类脊柱外科病人20000余例,成功实施手术12000余例,优良率达93%以上。在严重脊柱脊髓损伤、复杂的脊柱畸形、肿瘤和退变的手术治疗方面已累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许多病例是省外、港澳台及外国患者。
耳鼻咽喉科是与特区一同成长起来的临床一级学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最大规模的耳鼻咽喉科。1993年成为医院重点专科,现有2个门诊部和1个住院病区;设有听功能检测中心、内窥镜诊疗中心、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变态反应室、前庭功能检查室和耳鼻咽喉实验室;固定床位35张,在编人员30余人,聘任人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士11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1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5人、学士5人。
听功能检测中心配备有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声导抗仪、AURICLE纯音测听仪和助听器验配仪,可开展主客观听力检测、语言测听、婴幼儿听力检测、咽鼓管功能检测、中耳声导抗检测和助听器验配。
内窥镜诊疗中心配备有WOLF内窥镜诊疗系统、XOMED动力系统、PENTAX电子鼻咽喉镜、OTOPRONT和OLYMPUS纤维鼻咽喉镜及射频微波治疗仪,可开展耳鼻咽喉形态检查、照相、储存、打印和窥镜下微创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如声带小结、息肉、喉乳头状瘤、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特别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和喉癌提供了可靠保证。
中心于2005年在深圳市首家引进鼻内镜导航系统,这对于一些高难度手术如: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和鼻内镜下脑垂体瘤摘除术及侧颅底手术如听神经瘤摘除术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呼吸睡眠监测中心配备有MONET呼吸睡眠监测仪和ARTHROCARE等离子刀,可监测诊断鼾症、中枢性和周围性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并对周围性病变施以手术和消融治疗。
变态反应室主要完成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过敏原检查和特异性脱敏治疗。
此外,耳鼻咽喉中心尚配备有MULOR显微镜、蛇牌耳科电钻、显微手术器械、SCOPE半导体激光器、STORZ小儿支气管镜、食道镜等设备,为解除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痛苦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开展科新技术多项,如:耳显微外科手术、喉显微外科手术、鼻内窥镜手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一期成型术、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手术治疗、全喉、部分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下咽癌切除及咽喉功能重建术、颈清扫术、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颞骨切除术、电子耳蜗植入术、高危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等。
科学研究是专业发展之本,科室共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壹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叁等奨、国家教委科技叁等奖、省卫生厅叁等奖各1项;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予编写专著10部。
近两年,卢永田主任在深圳率先开展了前颅底及侧颅底等高难度手术,如:颅咽管肿瘤,脑膜瘤,脑垂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等高难度手术在深圳周边地区及华南地区有很好的社会影响。相信在院科各级领导支持下,他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继续保持在深圳的领先优势,精益求精,在科研、教学、继续教育、临床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医院增辉。为深圳人民提供优质、科学、权威的医疗服务。
耳鼻咽喉科是与特区一同成长起来的临床一级学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发展成为深圳市最大规模的耳鼻咽喉科。1993年成为医院重点专科,现有2个门诊部和1个住院病区;设有听功能检测中心、内窥镜诊疗中心、呼吸睡眠监测中心、变态反应室、前庭功能检查室和耳鼻咽喉实验室;固定床位35张,在编人员30余人,聘任人员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4人、护士11人。博士导师1人、硕士导师1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5人、学士5人。
听功能检测中心配备有听性脑干诱发电位仪、耳声发射仪、声导抗仪、AURICLE纯音测听仪和助听器验配仪,可开展主客观听力检测、语言测听、婴幼儿听力检测、咽鼓管功能检测、中耳声导抗检测和助听器验配。
内窥镜诊疗中心配备有WOLF内窥镜诊疗系统、XOMED动力系统、PENTAX电子鼻咽喉镜、OTOPRONT和OLYMPUS纤维鼻咽喉镜及射频微波治疗仪,可开展耳鼻咽喉形态检查、照相、储存、打印和窥镜下微创治疗耳鼻咽喉疾病如声带小结、息肉、喉乳头状瘤、慢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等,特别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和喉癌提供了可靠保证。
中心于2005年在深圳市首家引进鼻内镜导航系统,这对于一些高难度手术如: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和鼻内镜下脑垂体瘤摘除术及侧颅底手术如听神经瘤摘除术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呼吸睡眠监测中心配备有MONET呼吸睡眠监测仪和ARTHROCARE等离子刀,可监测诊断鼾症、中枢性和周围性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并对周围性病变施以手术和消融治疗。
变态反应室主要完成过敏性鼻炎、咽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过敏原检查和特异性脱敏治疗。
此外,耳鼻咽喉中心尚配备有MULOR显微镜、蛇牌耳科电钻、显微手术器械、SCOPE半导体激光器、STORZ小儿支气管镜、食道镜等设备,为解除耳鼻咽喉疾病患者的痛苦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开展科新技术多项,如:耳显微外科手术、喉显微外科手术、鼻内窥镜手术、先天性中外耳畸形一期成型术、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手术治疗、全喉、部分喉切除术及发音重建术、下咽癌切除及咽喉功能重建术、颈清扫术、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术、颞骨切除术、电子耳蜗植入术、高危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等。
科学研究是专业发展之本,科室共承担省部级、厅局级、市级科研课题10余项;获省科委科技进步壹等奖、国家科委科技进步叁等奨、国家教委科技叁等奖、省卫生厅叁等奖各1项;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和参予编写专著10部。
近两年,卢永田主任在深圳率先开展了前颅底及侧颅底等高难度手术,如:颅咽管肿瘤,脑膜瘤,脑垂体瘤及颈静脉球体瘤等高难度手术在深圳周边地区及华南地区有很好的社会影响。相信在院科各级领导支持下,他们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将继续保持在深圳的领先优势,精益求精,在科研、教学、继续教育、临床等各个方面全面发展,为医院增辉。为深圳人民提供优质、科学、权威的医疗服务。
烧伤整形科创建于1990年8月,是深圳市最早的重点医学发展专科(1996年)。现有病床60张,具有烧伤悬浮治疗床、鸟牌呼吸机、皮肤拉网植皮机、烧伤超声清创机、激光美容治疗仪等先进设备。设有重症监护区、普通病区、整形美容病区及专科手术室,科室医护人员共有46名,其中正高级职称3名,副高11名,具有博士学位有3人,硕士学位2人。每年住院病人900多人,手术例次800台左右,其中每年抢救重危病人近100人,抢救成功率在95%。特大面积深度烧伤、电损伤、呼吸道烧伤,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是该科特色。同时还开展了烧伤后期瘢痕畸形、先天性器官畸形的整复及医学美容,激光、强光等生活美容手术数十种,能完全满足病人要求,医疗质量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首肯和赞誉。
开展业务:大面积烧伤、吸入性损伤、电损伤、烧伤残余创面及各种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同事还开展了烧伤后期瘢痕整复、先天性器官畸形整复、皮肤撕脱伤创面修复、毛发移植术及医学美容等专科业务。
专科优势:专科优势临床技术有危重烧伤救治、复合伤救治、烧伤瘢痕整形、美容整形、康复治疗等,专科特色是应用整形美容的原则和技术早期处理深度烧伤创面,使烧伤患者在救治生命的同时获得良好的功能和外观。
1996年即为深圳市第一批重点医学专科。经过二十多年的专业发展,拥有一支以学科带头人谢立华主任为首的具有良好医德、优良技术,踏实肯干,吃苦耐劳、诚信可靠的医疗、科研、教学队伍。现有医师16名,护士28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三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1人,留美博士二人,留日博士一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7人。二十一年风雨兼程,努力拼搏,铸就了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烧伤医学领域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科。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698
好评率(90.0%)
擅长:甲状腺疾病、graves病、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尿酸血症、代谢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血脂异常、内分泌疾病、低血糖、消瘦、碘缺乏、高血压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肾小球疾病、慢性肾炎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高尿酸血症、强直性脊柱炎、粉刺
服务人次 424
好评率(99.4%)
擅长:甲状腺疾病、gra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高尿酸血症
服务人次 1
好评率(--%)
擅长:肺部感染、肺炎球菌肺炎、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咳嗽、食道炎
查看更多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