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简称兰大二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是“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拥有甘肃省儿童医院。近年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以院本部为核心,按照“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管理、集成化运营”的医院集团发展思路,与甘肃省监狱管理局兰州医院合作成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康泰分院,定西市人民医院也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成立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分院。
医院前身为1928年建立的兰州中山医院,1932年成为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的教学医院,是甘肃省最早建立的公立医院。1946年更名为“国立兰州大学附设医院”,1948年更名为“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从兰州大学分出独立建院,更名为“兰州医学院附设医院”,1959年成立“兰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4年随兰州医学院整体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医院本部占地155亩,总建筑面积约28.1万平方米。现有职工4000余人。开放床位2200张,2014年门诊量达128万人次、年急诊量7万人次、年住院人数8.6万人次、年手术4.1万台次。医院设有24个行政职能处室,内设近80个行政科室,设有12个临床医学中心、90余个临床医技科室、133个亚学科、68个护理单元。
康泰分院占地面积167.7 亩,核准床位256张,实际开放243张,现有职工242人,住院部设有16个临床医技科室,8个护理单元。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病床编制1600张,实际开放床位1250张。内设42个临床医技科室。老院区占地面积55亩,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新院区占地面积155.22亩,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2014年门诊量54.5万人次,出院病人25700人次,手术病人5300多人次,医院现有职工98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甘肃省优秀专家2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1人,甘肃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1人,甘肃省医疗卫生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定西市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13人。
医院人才济济,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3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优秀专家7人;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主编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一层次13人);省“555科技人才工程”人选17人(一层次5人、二层次12人);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人选9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省卫生系统领军人才21人;省卫生厅学术带头人43人;院级亚专业学科带头人125人;中华医学会、中华药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等学会常委、委员以上85人;各种专业杂志编委100余人;甘肃省医学会各专业委员会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68人。
医院拥有5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急诊医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系肿瘤重点实验室、甘肃省骨关节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血液病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泌尿系疾病临床医学中心);11个省级医疗卫生重点学科(肝胆胰外科、骨科、院后急救医学专业、神经内科、消化内镜治疗中心、肾病内科、神经外科、耳鼻喉科、小儿重症医学、麻醉科、皮肤科);1个甘肃高校省级重点学科(外科学);1个甘肃省心脏外科院士专家工作站;1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中心、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腹腔镜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普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耳鼻咽喉科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卫生部初级创伤培训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外科学培训基地、卫生部专科医师急诊医学培训基地、“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基地、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全国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8个省级质量控制中心;是甘肃省听力障碍诊断中心、甘肃省眼科疾病干部保健中心以及中国西部首家“内镜培训基地。
在上世纪30年代医院就是甘肃学院医学专修科的教学医院,现为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现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和专业博士学位授予资格和1个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学、医学影像学、麻醉学、护理学5个本科专业。形成了博士后、博士、硕士(学术型和专业型)和学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院硕博研究生480余人,本科生590余人,现有博士生导师16人,硕士生导师125人,教授50人,副教授106人。
2014年全年获准立项91项,争取经费近600万元。获奖20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5项,厅局级14项。全年共发表论文416篇,其中SCI 60篇,CSCD 149篇,申请专利22个,著作42部。
医院拥有总价值达6亿余元的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包括伽马刀治疗系统、3.0T核磁共振、64排螺旋CT、宝石CT、直线加速器、数字胃肠机、体外震波碎石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大型自动化生化仪、ECT、流式细胞仪、准分子激光仪等国际一流医疗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先进的诊疗手段,促进医院诊疗水平。
近年来,医院成功应对“汶川特大地震”、“三鹿奶粉事件”、甲流、“舟曲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青海玉树地震”、“岷县璋县地震”、“甘南合作(玛曲)8.7重大车祸”等多起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第一时间启动突发公卫事件的医疗救援应急处置预案,安排部署对灾区伤员的救治工作,多次受到上级主管部门表彰。
医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与民政部门协作开展“明天计划”,救治孤残儿童;2007年首家承办卫生部&拜耳公司“走进西部”(万名县级医院医师培训项目)项目;2008年,与方大集团兰州市慈善总会共同成立“方威基金会 - 兰大二院宁养院”,帮助甘肃省内贫困晚期癌症患者;是“微笑列车”(唇腭裂矫治修复行动)项目的合作医院;2009年被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情暖西部.女性阳光基金甘肃行”选定为唯一定点合作医院;是“爱在,希望在”多吉美援助项目的指定医院;2010年参与民政厅“贫困家庭先天性心脏病医疗救助活动”项目;2012年,与国际奥比斯眼科飞行医院携手,为甘肃省80多位眼疾患者免费实施手术,并培训带教百余名眼科医生;甘肃省十大惠民工程贫困听障儿童救治工程;2014年参与省委统战部2014光彩陇原行暨智惠陇原行活动。
80多年来,二院人坚持“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之精神,秉承“厚德精医,博学笃行”的院训,不断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科学发展,朝着建设一所面向全国,辐射西北的研究型、创新型、综合型的现代化、数字化医院而扬帆远航。
行车路线 :
乘车路线:1、4、6、9、31、102、106路在西关什字(兰医二院)车站下车即到
电话 :
0931-8942262(导诊台), 0931-8942366(门诊办公室) ,0931-8942784(挂号室)
一、 科室概述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综合内科系诊治内科各系统疾病的综合性科室。科室与急诊科、门诊、危重病科密切合作,建立急诊、门诊-综合内科-重症绿色通道,优先收治原因不明的发热患者、诊断不明或多系统损害的内科疾病患者、多种疑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非介入治疗者、ICU转出患者,实行“以病人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诊治模式,致力于成为患者可信赖的精品医疗单元,将科室发展成为一个疑难病、多系统疾病诊治中心,同时搭建一个多学科讨论平台,邀请各学科专家会诊,为患者的诊治、医院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 人员梯队
科室医生8名,另特邀专家(均为教授/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2名,副主任医师(博士在读)1名,主治医师(硕士)1名,住院医师6名,护士(均为大专以上学历)13名。
科主任:张正义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在读博士研究生,曾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抢救中心进修学习一年,擅长心血管疾病诊治,长期从事急诊内科工作,对急危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具有丰富的诊治经验,曾获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
三、 医疗工作
综合内科,开放床位34张,其中重症病床6张。拥有监护仪、呼吸机、进口除颤仪、微量双轨注射泵、输液泵等抢救仪器和设备,为患者提供先进的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
该科室建立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1.三级查房制:每周三上午由心血管主任医师 、重症医学二科主任李培杰教授带领查房,切实保证规范的临床诊疗工作。
2.联合查房制:对涉及多系统损害、诊断不明的病例,实行多科联合查房制,确保全面评估病人病情,提供高质量的整体诊疗方案,保证众多疑难病例获得满意的诊治效果。
3.多学科合作模式:该科将在医务处的协调下组织由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各知名专家共同参与的大会诊,不断锻炼、提高该科室医护人员的诊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四、 科研情况
该科在开展临床心血管疾病和相关基础研究的同时与急诊、重症学科密切协作,对复苏后心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进行系统研究,不断提升科室的学术水平及综合诊治能力。承担兰州市科研项目一项。
目前取得以下科研成果:
《吗啡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效应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获2005年甘肃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研究成果已用于临床;《阿片受体阻滞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甘肃省事业费资助课题)获2008年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心肺复苏方面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厅级奖5项;在高原危重病方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
五、 教学及继续教育
科室积极承担兰州大学该科教学任务,同时肩负临床实习和基层内科医师进修任务,使其开阔视野,避免单病种局限,为提升实习生和基层内科医师的临床综合诊治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六、 综合内科的服务宗旨
科室秉承院训“厚德精医,博学笃行”,以患者为中心,打造一个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精益求精、呵护生命的团结协作的医护团队。视患者及家属为朋友,时刻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高效、温馨的医疗服务,使科室真正成为患者信赖的精品医疗单元。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分为骨一科、骨二科两个科室。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骨一科是兰大二院骨科临床中心下属的一个科室,现为国家卫生部首批设立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在职医师18人,护理人员24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9人。其中医学博士5名,医学硕士12名,目前拥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骨一科有5个亚学科,床位66张,年收治患者1400余例,完成手术近1325台次。骨一科拥有较好的硬件设施和过硬的技术、临床经验丰富的人才梯队,在骨关节疾病、创伤骨折、骨肿瘤和四肢脊柱、骨感染、骨结核、微创、骨不连与骨质疏松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开展的各种高难度手术,几乎涵盖了所有骨科领域。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于2010年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骨一科是兰州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是外科博士后流动站,已经培养了博士生6人,硕士研究生54人。
骨2科是兰大二院骨科临床中心下属的一个科室,现为国家卫生部首批设立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甘肃省骨关节疾病重点实验室。设有床位72张,在职医生19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7人,教授1人,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6人;其中医学博士7名,医学硕士9名,现有以王拴科主任医师、康学文副主任医师为主的脊柱外科专业组,董平主任医师、刘文忠副主任医师为主的小儿骨科专业组,万麟主任医师、赵斌副主任医师为主的手外科专业组等三个亚专业组。在职护理人员2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8人,护士13人;其中本科9人、大专11人,现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诊疗优势:
1.脊柱外科:成熟开展胸腰段骨折前后路手术及多种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颈椎环枢融合,颈椎间盘置换,前路多节段颈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内固定、高位颈椎前后路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以及外伤性截瘫的手术治疗,脊柱畸形矫形,经皮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脊柱及椎管肿瘤切除等,取得非常满意的成效。
2.手外科:对各种手部及四肢神经、血管、肌腱损伤的修复,断指再植,拇、手指再造,各种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等有独特的治疗方法。
3.小儿骨科: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肌性斜颈、先天性并指多指畸形等小儿畸形有成熟的治疗方法。
4.四肢创伤方面: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四肢创伤骨折、脱位,特别是疑难复杂的骨折,如近关节和关节内的干骺端粉碎性骨折、严重污染的开放性骨折、伴有大面积软组织挫伤的骨折等都有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法。对于骨折治疗后的并发症如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或骨折畸形愈合具有一整套独特的治疗方法,让病人能获得满意的治疗结果。
5.关节外科:开展髋、膝和翻修置换手术将近20年,积累了大量病例,近年开展了关节表面置换和小切口关节置换手术。开展了多年的膝关节镜手术,在骨科微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膝关节镜下清理病灶,半月板损伤、交叉副韧带重建、关节内骨折修复、化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的清理、游离体的摘除等病症的治疗。开展了大量的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矫形手术,股骨头坏死导致的关节病也取得重大进展和突破。
护理优势:
1.护理单元特色:2011年,该院积极响应卫生部关于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号召,在院内开展了十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该科室为其中之一,全科护士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引下,树立“人性化护理”、“细节化护理”的现代护理理念,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坚持加强质量控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护理查对制度。重视学习,加强人员培训,充分发挥每一位护士的潜能和创新性思维,以提高服务质量。护理上采用整体护理,即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根据病人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应不同个体情况的最佳护理。全科护理人员竭尽所能地为每一位住院患者提供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场所和全程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
2.护理管理特色:护理工作受到科室领导的高度重视。该科目前手术量、门诊量、床位使用率及床位周转在省内名列前茅,医生每天超负荷的工作,大量的时间在门诊及手术室,为了让医生能安心工作,做了他们的坚强后盾。为了配合医疗工作,对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培训、考核,将护理人员进行分层使用,保证护理质量。同时配合医院进行电子病历的改革,使护士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对病人的护理上,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了临床各项工作。
3.人文服务:
(1)张贴各种温馨提示、警示标语,床尾悬挂提示小标识。
(2)为患者及家属配备电冰箱、微波炉。
(3)设置便民服务柜,内有镜子、梳子、放大镜、针线包、剪刀、指甲剪等,以方便患者。
(4)制作健康教育手册,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5)设置书报架,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6)制作科室文化栏,在医患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7)病室内配置防滑垫、隔帘、陪护椅、轮椅、拐杖等,以方便患者及家属,保证患者安全舒适。
4.护理科研:近五年共完成护理科研4项,一项获获甘肃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在国家级及省级各类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5.护理教育:科室承担兰州大学护理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同时每月大致承担20名护理本科、大专、中专实习学生的临床带教工作。
6.进修培训:积极参加国内大型的学术交流,选派优秀的护理人员赴国内一流医院进修参观学习,同时接受省内基层医院的护士来该科进修学习,为基层培养人才。
7.护理宗旨:护理部全体人员将一如既往地遵循“病人至上,质量第一”的宗旨,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护理团队,为人民大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8.护理获奖:
2006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护理服务集体
2009年被医院评为文明护理单元
2010年被医院评为优秀护理单元
服务优势:
该科凭借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合理的收费迎来了大量患者。在患者多、手术多、治疗多、液体多的情况下,各级医护人员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的工作着。手术最多时每天达13台,医生始终坚持每日认真查房、手术、换药、治疗;护士不分白班夜班仔细准备着每一台手术,精心护理着每一位患者,为病人提供的良好的就医环境,同时在患者围手术期进行详细全面的宣教,及时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解决遇到的困难,患者的病情好转或是康复出院,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在日常工作中,各级医护人员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认真对待每一台手术,每日坚持床头交接班,护士长坚持每日上下午查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从患者的生活护理、基础护理到专科护理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树立工作无小事的责任意识并抓好核心制度的落实,使科室工作有条不紊,在全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年无差错投诉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骨2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一定会更加努力的工作,以更强的责任心、爱心、细心、同情心来为患者服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丰富服务内涵,努力为病人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服务,使科室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科室建设
兰大二院生殖医学科(中心)成立于2013年6月,现拥有正高3人,中级2人,初级5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7人,护理人员3人。中心全部人员均到卫生部指定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接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
二、业务开展
1.诊疗范围:不孕不育症的诊断与治疗
2.特长优势:生殖医学科(中心)为设备、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治疗性科室。现拥有国内先进的丹麦K-system IVF工作站、德国Heareus三气培养箱、德国LABOTECTCO2培养箱、德国Zilos-TK激光破膜仪、日本阿罗卡超声仪2台、日本NIKON倒置显微镜等设备。运用宫腹腔镜联合技术、辅助生殖等先进技术治疗不孕不育症。
3.开展主要业务:不孕不育症的系统检查及诊断、诱发排卵治疗;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常规“试管婴儿”技术);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胚胎玻璃化冷冻技术;精子冷冻技术;冻融胚胎移植技术;附睾穿刺取精子术;胚胎辅助孵化技术;未成熟卵子培养技术;多胎妊娠减胎术;宫腹腔镜手术;输卵管复通术;复发性流产的治疗等。
三、对外交流
与国内知名大学及其附属医院(如北京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重庆生殖遗传研究所、北京协和医院等)均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四、人才培养
硕士生导师2人,每年培养硕士研究生2-3名。
自1959年兰医二院成立时由我省著名儿科学专家逯志超教授、刘筱坤教授等人创建,2004年省儿童医院成立后,我省科成为了儿童医院的儿内科。50年来,经过老一辈专家的认真传帮带和新一带医护人员的努力工作,时至今日,儿科各亚专业百花齐放,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有特色的,全面发展的,技术精湛的综合技术科室。
2010年9月正式编制为甘肃省儿童医院儿内科,包括:小儿重症科(甘肃省重点专科)、新生儿科、小儿心血管科、小儿肾病与风湿免疫科、儿保科和儿门诊及儿童输液中心。床位扩至120张。
近年来医院为我科添置了进口高档小儿专用呼吸机,婴幼儿多功能中心监护系统,新生儿和婴儿肺功能仪,抢救台,恒温箱,注射泵、除颤仪等大批现代化的诊疗设备达560余万元。
在小儿危重症急救、新生儿疾病、小儿心血管、小儿肾脏疾病和小儿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独到的理念和临床经验,处于我省儿科专业领先地位。
兰大二院中医科是集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隶属于兰大二院传统医学临床医学中心,内设中医内科和中医康复二个亚学科专业,并拥有独立的中医研究室,以及传承和发扬刘宝厚教授学术思想和经验的“刘宝厚教授工作室”。
中医科病区采用传统中式风格设计和装修,环境整洁幽静,古朴典雅,温馨舒适,具有浓厚的回归自然、顺承传统的文化氛围。拥有病床20张,煎药室一间,多功能理疗室一间。科室拥有一支医德良好、信仰和热爱中医事业、实力雄厚、技术精湛的人才队伍,特聘该
科离退休专家、国家著名名老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专家刘宝厚教授指导工作。有博士2人,硕士3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及住院医师4人。还拥有一支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服务队伍。近年来承担和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获各级奖励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参编出版专著3部。
中医科采用中药、针灸、拔罐、耳穴、推拿按摩、穴位敷贴、药物熏蒸、中药足浴、经络导频、康复理疗,以及常规西药等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肾病综合症、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等肾脏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功能性肠病等消化系统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风湿骨关节病;颈肩腰腿痛等慢性疼痛病症;以及各种疾病的康复治疗(脑血管病)等临床和科研工作。其中,刘宝厚教授开创的中西医结合肾病是该科的传统特色,多年来,深受广大病患者的好评。
中医科积极响应国家和医院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政策,广泛开展院内内外妇儿等西医科室的中医会诊业务,在应用传统中医药方法诊治难治性发热、慢支、哮喘、肺心病、顽固性呃逆、重症感染、脓毒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急慢性胰腺炎、各种黄疸、不完全性肠梗阻、术后消化功能紊乱、肿瘤化疗支持、阑尾周围脓肿、肝脓肿、各种原因的胸腹水、慢性腹泻、神经肌肉病变、复发性口腔溃疡、小儿肺炎、新生儿黄疸、结缔组织病、干燥综合征、银屑病、慢性湿疹、荨麻疹,以及失眠、疼痛、抑郁、焦虑、中风后遗症等等方面,具有较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疗效,深受同行和患者的广泛好评。
中医科秉承天人相应的传统思想,诚邀广大患者共同探讨传统、和谐、健康、绿色的疾病诊疗和康复模式。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产科建科于2010年,是集产科、生殖内分泌亚学科,计划生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现医护人员专业素质优良,拥有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科室学科带头人何荣霞主任是目前省内知名的妇产科专家,硕士生导师,擅长妇科肿瘤,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功血等病的诊治,在宫腹腔镜联合诊治不孕症,妇科肿瘤等方面有独到造诣。
科室现设病床42张,平均年门诊量20000人次,年住院患者2100人次,年手术量1400台次。
现有医师12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初级医师7人。其中博士1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6人,学士4人。
护士19人,包括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士4人,初级职称14人。其中本科学历14人,大专3人,中专1人。
产科下设部门有:产科门诊、产科病房、生殖内分泌科、遗传研究室,计划生育室,盆底康复治疗室。现开展的专业技术包括:产前筛查、遗传咨询,各类计划生育手术,自然分娩,宫颈环扎手术,各类引产及助产手术,剖宫产手术。作为卫生部级三甲医院,目前还承担全省危重孕产妇会诊与抢救工作,救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重度、妊娠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等危重症的诊治,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发病率与死亡率。
产科常见诊疗科目包括:正常妊娠监督、医疗性引产、计划性剖宫产、胎膜早破诊疗、羊水过多过少治疗,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诊疗,过期妊娠诊治,早期产后出血诊疗,晚期产后出血诊疗,羊水栓塞诊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疗,HELLP综合征诊疗,产褥感染诊疗,异常分娩诊疗。
除此之外产科根据妊娠特点,还开展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产前根据孕期孕妇特点举办双休日孕妇学校,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介绍孕期可能并发症(糖尿病、妊高征、前置胎盘、早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努力使孕妇平稳愉快的度过整个孕期。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项目,同时该科还进行产前保健、产后康复方面的人员培训及设备的引进。
生殖内分泌科诊疗包括青春发育病、各种月经失调、不育以及与绝经相关的各种疾病。除了绝经之外,月经相关疾病是妇女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性早熟、青春期和围绝经期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和各种性发育异常疾病困扰着众多的女性患者。在内分泌疾病的诊疗中,尚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很多观念正在更新,不少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
生殖内分泌亚专业主要诊疗科目包括:多囊卵巢综合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闭经,高雄激素血征,高泌乳素血征(垂体微腺瘤),卵巢早衰,性发育异常,反复自然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综合治疗及促排卵并发症的防治等。目前在产科技术骨干带领下,该科产科及病理产科的诊治,宫腹腔镜手术及经阴道手术均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盆底肌肉康复技术项目是该科新开展的诊疗服务科目之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了各种尿失禁、阴道松弛、性快感减弱、盆筋膜疼痛、盆腔脏器脱垂等一系列临床综合症。
该科全体人员将继续努力学习新技术,开展新业务,竭诚为广大女性朋友提供优质、全面、先进的医疗服务。
兰大二院口腔科成立于1953年底。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几代人的努力,科室从仅能进行简单的牙病治疗发展到能够担负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等项任务。
科室目前设有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有颌面外科床位20张、大型齿科综合治疗椅15台。拥有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及娴熟技术的专家和厅、院级学科技术带头人。其中主任医师、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3名;中、初级医师、技师6名,还有一支由7名中、初级护理人员组成的训练有素的队伍。每年诊治门急诊患者万余人次,住院手术患者400余人次。历年来在各级杂志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5部,主持完成科研17项,获厅级奖6项。2004年起开始单独招收口腔颌面外科硕士研究生,目前有2名在读。2005年以前,承担口腔医学院本科生大课教学每学期22学时,目前承担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班大课教学每学年9学时。为地县级医院培养进修生约200人。
近年来,科室为满足医疗需求,购进和更新了许多医疗设备。目前科室除基本设施外还拥有芬兰OC-100曲面断层X光机、德国medicon微型动力系统、牙种植器械、微波治疗仪、Densply光固化机和洁牙机、铸造机、烤瓷炉、高温蒸汽灭菌器、牙钻手术消毒专用的超声波清洗机、封口机、注油机及卡式手机灭菌器等先进设备,可开展口腔内科、外科、修复科、正畸科涵盖的所有治疗项目,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目前在颌面部各种外伤、肿瘤、畸形的诊治;各种牙体牙列缺损、缺失的修复;牙体牙髓牙周粘膜疾病的诊治;牙颌畸形的矫治等方面均处于全省同行业的前列。
口腔内科新开展了儿童颌面部及口腔疾病的早期预防与治疗、婴幼儿口腔日常护理咨询与指导、龋病危险因素分析与干预、窝沟封闭防龋等,得到了广大年轻父母们的欢迎和认可。在刚刚结束的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甘肃部分的调查中,该科人员作为技术组组长,率领甘肃省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组成员们,圆满完成了任务。
颌面外科开展了颌面部缺损的各种皮瓣整复术、下颌骨缺损的钛金属重建板整复术、最近与该院骨科合作成功进行了省内第一例下颌骨大部分切除后血管化腓骨即刻移植重建术。
正畸科进行了成人及儿童各种牙颌畸形的矫治、针对He因素引起的鼾症的矫治。
口腔修复科可以根据每位患者的需要,制作舒适、精美、耐用、价格适中的各种材料的义齿、磁吸附式义齿,对于颌面部手术后软、硬组织缺损的赝复体制作有着较丰富的经验。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目前科室设有床位62张,人员结构包括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博士生导师1名,博士学位3名,硕士学位12名。中级以上护理人员5名。
年门急诊量40000余人次,年住院患者1700人次,年手术量1200余台次。现已建成集临床医疗、医学教学、科学研究为一体,亚专业学科齐全、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和专科人才培养基地。该科室于2000年被确定为甘肃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007年被确立为卫生部首批耳鼻咽喉内镜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10年该科室被指定为甘肃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于1997年在省内率先开展鼻内镜诊疗技术。添置德国Leica显微镜并开展了精细的鼓室探查及听骨链重建等中耳显微手术,先后购置德国Storz鼻内镜手术系统,美国Stryker手术系统及德国Explorent咽喉及耳显微手术器械,开展鼻内镜鼻腔鼻窦颅底手术,中耳内耳及侧颅底手术,咽喉及头颈肿瘤手术, 部分业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西北聋病资源库和甘肃省新生儿及0~7岁儿童听力学数据库,建立了覆盖全省的集筛查、诊断、干预及康复为一体的听力保健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
该科室承担的兰州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于2009年被评审为甘肃省高等教育精品课程,现为兰州大学耳鼻咽喉科学硕士及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已毕业硕士11名,在读博士3名,硕士9名。科室附设有耳鼻咽喉研究室,涵盖听觉生理、临床解剖、组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结合中国西北地区的实际,开展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主持开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面上项目2项,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研究项目子课题1项,完成甘肃省科研项目19项,共获资助150余万元。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两项,甘肃省医学科技奖5项。科室近5年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在《Acta Otolaryngologica 》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篇。
该科在2010年被甘肃省卫生厅确定为甘肃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下设有耳显微外科中心、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临床听力中心、聋病资源库及耳内科等亚专科,中心由8名耳科医生负责疾病诊断及治疗,5名听力师均取得国家听力执业考试合格证书,中心配备有丹麦Madsen纯音测听及声导抗仪,美国Smart诊断性听性脑干反应仪及耳声发射仪等全套听力设备及儿童听力诊断设施,目前已在全省建成听力筛查、诊断、干预及康复的较完善的防聋体系,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听力障碍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中心配备有西班牙ICS Chartr 200眼震电图仪可以对眩晕等内耳前庭疾病进行科学的诊断和治疗。
耳鼻咽喉科专业业务开展情况
1. 甘肃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
经甘肃省卫生厅严格审查批准将甘肃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设在兰大二院。该中心下设有耳显微外科中心、人工耳蜗植入中心、临床听力中心、聋病资源库及耳内科等亚专科,中心拥有国内先进的隔音集成系统,配备多频声导抗、诊断型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和多频稳态诱发电位,视觉强化,游戏测听,纯音测听等听力学检测仪器,可以开展全套听力学检测。集合耳科学、听力学、儿童保健等多科室优势,建立了集新生儿听力筛查、儿童听力障碍诊断和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于一体的专门机构,制定了适合该地区实际的听力筛查、诊断、治疗干预及康复流程。随着全省范围内听力障碍诊治的规范运行,中心已经建立了覆盖全省的集筛查、诊断、干预及康复为一体的听力保健平台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形成了听力学联合基因筛查的“甘肃模式”,目前这一创新模式正在全国逐步推开。
2. 耳鼻咽喉内镜诊疗中心
科室以鼻内镜、耳内镜、喉内镜及气管食管内镜为依托,实现了耳鼻咽喉疾病的微创诊疗模式。以鼻内镜技术为支撑,以常规鼻内镜诊疗技术为重点,提高鼻中隔偏曲、鼻-鼻窦炎及鼻腔肿物的治疗效果,重视鼻内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积极开展鼻内镜鼻颅底及鼻眼相关外科手术,开展经鼻腔泪囊造口术、视神经管减压术、脑脊液鼻漏修补、垂体腺瘤摘除及其他鼻颅底肿瘤的手术治疗,拓展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延伸应用。提高气管食管内镜的治疗水平,在急难危重的气食管异物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利用耳内镜及喉内镜的优势,提高中耳疾病和嗓音外科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3. 人工耳蜗植入中心
科室以甘肃省听力障碍诊疗中心为基地,以开展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为依托,集听力评估、编程调试、康复指导于一体,建立了规范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模式。针对人工耳蜗工作的高度专业特点,与人工耳蜗制造商建立协作关系,开展人员培训和技术合作,配备了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和硬件设施。特别是在术前听力学诊断、评估和影像学诊断方面发挥该院的技术优势,在术前评估及术后开机调试和言语训练方面,形成了科学的流程化管理模式,形成耳聋早期干预的有效模式,完成听力语言的高效康复。对于术后患者,调试康复训练组对每一位患者反复多次调试程序并配合言语康复训练,以达到最佳效果。中心承担着甘肃省卫生厅“听障儿童救治项目”,通过申请政府救治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大病救治,配合个人自助等措施,目前累及完成电子耳蜗植入手术120余例,确保了听力筛查后听障儿童的有效干预。
4. 耳显微外科中心
针对引起传导性聋的不同病因进行诊断和治疗,开展多种提高听力的功能性手术。目前已完成鼓室成形术、联合径路完壁式手术等中耳炎手术2000多例。先后开展了耳硬化症镫骨切除人工镫骨手术,颞骨内面神经疾病行面神经全程减压及面神经肿瘤切除及神经移植术、颞骨肿瘤行颞骨切除术及次全切除术、颈静脉球瘤切除术、先天性外耳与中耳畸形的一期成形和听力重建等手术。针对重度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成功开展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形成了听力障碍的手术干预特色。
5.小儿耳鼻咽喉诊治中心
针对小儿耳、鼻、咽、喉、气管及食管疾病的疾病谱及特点,组建了专业的小儿耳鼻咽喉诊治中心,逐步形成了从急救、麻醉、手术、围术期护理等方面具有特色的专业队伍,从预防、治疗和保健等方面全面提高了小儿耳鼻咽喉疾病的诊治专业水平。特别是小儿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达到了较高水平。开展腺样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及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术治疗,提高治疗效果。针对小儿先天性疾病开展微创治疗,完成腮裂瘘管、先天性胆脂瘤、喉部乳头状瘤、喉蹼及淋巴管瘤的有效治疗。
6. 咽喉及头颈外科中心
咽喉科及头颈外科学方面针对鼻咽癌、喉癌、下咽癌及头颈部肿瘤积极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综合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监测诊断和外科治疗,通过呼吸辅助和手术方法解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强化头颈颅底肿瘤的外科治疗,广泛开展全喉及部分切除术、喉功能重建,根治性及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提高喉全切除术以及胸大肌皮瓣、胸三角肌皮瓣和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和重建下咽,开展喉切除术后气食管发音功能的重建手术。
7. 耳鼻咽喉研究室及聋病资源数据库
耳鼻咽喉研究室涵盖了听觉生理、临床解剖、组织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领域。针对该地区先天性耳聋的高发状况开展了分子生物学诊断,利用遗传学原理进行耳聋的防治。目前已经建立了涵盖西北地区的耳聋遗传资源库,重点开展了常见耳聋相关基因如线粒体基因mtDNA 1555A-G突变、GJB2基因以及SLC26A4的分子诊断,可以对25%的聋病患者做出及时准确的遗传学诊断,其结果可用于指导治疗、预防、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已绘制出西北地区常见耳聋相关基因的流行图谱。建成甘肃省新生儿及0~7岁儿童听力及聋病基因联合筛查资源库及信息化管理数据库。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1998年率先在全省成立白内障亚专业。大力倡导新技术、新业务、新方法的开展与应用,目前在各类型白内障、尤其是复杂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方面具备极强的优势,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年白内障手术量1500多例。近年来,伴随着大量功能型人工晶体面世,配合国际最先进的人工晶体度数测量仪、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等设备,该科为白内障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治疗方案,把白内障手术从治疗性复明手术真正转变为屈光性手术,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视觉质量。
白内障科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4人,学科带头人鲁建华主任医师是甘肃省卫生厅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兰大二院亚专业学术带头人、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该科拥有当代国际最先进的白内障手术和检查设备:包括美国ALCON公司的Infiniti等超声乳化仪6台、蔡司/莱卡/TOPCON手术显微镜12台,法国BVI公司的A/B超声检查仪,日本Topcon非接触性角膜内皮分析仪,日本Canon非接触眼压计6台、蔡司等裂隙灯5台、德国Zeiss公司的IOL Master人工晶体测量大师、德国蔡司OCT三代和四代2台、法国BVI公司的YAG激光治疗仪、前节照相设备等系列国际先进的诊疗设备。另外,医院通过招标引进国际上各知名公司的人工晶状体,除常规的折叠型人工晶状体外,还有各种蓝光滤过、非球面、矫正散光人工晶体、多焦人工晶状体、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等,满足不同白内障患者对提高视觉质量的需要。
白内障科开设有多个培训机构,积极参与扶贫扫盲事业。
1、1993年成立“兰州市人工晶体培训中心”,1998年与新加坡国立眼科中心、天
津世界人工晶体培训中心合作成立了“兰州世界人工晶体培训中心”。
2、2008年4月成立“健康快车-百盛眼科显微手术培训中心”,是全国首批十个培训
中心之一。专门对基层眼科医师进行白内障手术技术培训,提高甘肃省白内障的整体诊治水平。
3、2011年8月成立全国第二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培训示范交流中心,加大该中心与国内眼科同行的交流,并帮助全国其它地区的眼科医师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水平的提高。
4、积极参加省残联组织的“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及“蓝天行动”、卫生厅组织卫Ⅷ项白内障复明、香港彭年基金白内障复明工作,完成白内障手术10000多例,义诊患者3万多人次;并举办多期白内障防治学习班,为基层培训大批白内障手术医生。多次被省政府、省残联等单位评为全省残疾人扶贫先进集体。
甘肃省眼科临床医学中心白内障科所有同仁,将以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服务,为广大白内障患者最大限度恢复视觉功能而不懈努力!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整形外科由我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张选奋教授创建于2003年。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0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目前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规模在甘肃省处于领先行列。目前有医生7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生(讲师)3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医生中有多人先后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整形外科或上海交通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攻读学位、工作或进修学习过,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学位。有普通门诊和美容门诊各一个,设有病区,开设专科病床16张,设有独立的专科手术室,展开手术床3张。分为:器官再造、创伤修复、皮肤肿瘤、瘢痕等专业组。年门诊量超过4000例,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年收容量接近300例。拥有国内最先进的各种专科医疗设备,包括吸脂机等大型设备。在耳、鼻和乳房等体表器官再造,烧(创)伤后瘢痕,各种皮肤外伤,美容外科、皮肤肿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等整形外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医疗特色。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10名。
科室医师共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在SCI收录杂志和核心期刊发表20余篇。主持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10余项省厅级课题。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省厅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二、三等奖6项。主编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5部。参与翻译美国整形外科专业教科书《Grab and Smith’s Plastic Surgery》5th ed和6th ed。
医疗工作包括整形修复和美容外科两部分。采用各类组织移植、各种皮瓣转移、皮肤扩张技术、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的美容外科技术等技术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术后瘢痕小,美容效果好。整形方面擅长修复全身各部位的先天性畸形(如尿道下裂、唇裂、多指和并指、上睑下垂)、各种外伤性瘢痕(尤其是烧伤后瘢痕)和各类软组织的急慢性缺损(包括手外伤和皮肤撕脱伤);还开展耳、鼻、乳房、阴茎和阴道等器官再造;体表良恶性肿瘤的美容整形治疗。美容外科方面主要开展吸脂(俗称吸脂减肥)和乳房美容(假体隆乳、自体脂肪颗粒注射隆乳、巨乳缩小和乳房下垂矫正)等体形雕塑手术,以及面部美容手术如脸形重塑(隆颞、隆额、颧骨降低缩小、瘦脸、下颌角肥大整形和隆颏)、面部除皱(额部、颞部、颊部、颏部、颈部和全颜面)、重睑成形、眼袋整形、隆鼻、眉悬吊、招风耳矫正、杯状耳整形和秃发修复等手术。此外,还开展面部各种色素性疾病治疗和新一代光子嫩肤等美容治疗。
营养科2004年成立,现有职员2名,1名为主任营养师,1名为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科室主要从事临床营养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具体负责全院住院患者的营养评价、营养治疗、营养会诊、营养宣教。目前指导膳食工作开展了治 疗饮食、试验饮食、代谢饮食和管饲饮食等,满足了住院患者营养治疗的需要,在几次公共事件中(如奶粉中毒,地震等)充分发挥营养治疗作用,支持临床治疗。 开设了营养门诊,可用计算机营养软件进行个体食谱制定,饮食评价,中医食疗等。开展科学研究十余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论著一篇,承担《临床营养学》教学 工作。
可咨询
咨询人次 506
好评率 100.0%
擅长:高血压、心衰、先心病、瓣膜病、冠心病、心律失常
查看更多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