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又名湖北省人民医院,也为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创立于1923年,是湖北地区首家政府举办的公立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湖北省人民政府重点建设的窗口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20年在中国医院影响力综合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11名,2020年中国科技量值位居全国前20、科技产出排名全国医院第3名。
医院有首义、光谷、洪山等多个院区,设置涵盖现代临床医学的各个临床医技科室127个,位居全国前列。医疗服务辐射到全国乃至海外,2021年医院门诊量580万,位居全国第8,开放病床5200余张,位居全国第10。心、肾、肺移植例数分别位居全国第4、2、7位。
主院区(首义院区)位于武昌张之洞路,开放病床3500张,建有国际一流、功能完善的门诊和住院大楼,手术室均为净化层流到百级或千级标准,重症监护室、导管室等均设备先进、管理一流,PET/CT、PET/MRI、Revolution CT、大孔径静音MRI、IGRT肿瘤放疗直线加速器等国际先进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东院区(光谷院区)位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按照高新科技化、人文化、山水园林化和国际化标准建设,开放病床1700张。洪山院区是湖北省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着眼建设世界一流的综合医疗中心、以人为本的花园疗养胜地、面向未来的国际研究基地,规划于2022年底建成。汉南院区致力于打造中部唯一、全国第四家重离子医院,以重离子医学中心为优势,建设治疗中心、医学中心、工程设备中心和数据同步交流中心。
在职职工7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近千名,包括中央“万人计划”、“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等知名专家和一批饮誉海内外的名医。诺贝尔奖得主和两院院士40余人受聘为医院客座、兼职教授。
入选“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心血管内科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神经外科、精神医学科、肾病内科、神经内科、眼科、检验医学科、临床护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一级学科为湖北省重点学科,心血管疾病专科(心内科、心外科)、神经疾病专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眼科为武汉市建设国家医疗服务中心的国家或省级重点建设专科。
建有国家人事部批准的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临床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口腔医学、药学、中药学、护理学等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入选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国际认证,被评为全国“优秀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承担武汉大学医学专业800余名本科生(五、七、八年制)、1200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的临床教学、1400余名住培医师、600多名进修医师的培养任务。获评 “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最美大学生”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医院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病毒实验室)、国家中医药重点实验室(心电生理、消化病学、中药药剂)、卫生部心律学重点实验室(建)、卫生部心血管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32个专业)、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精神心理、放射与治疗、慢性肾病、眼耳鼻喉)、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开发基地、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设有包括心血管病、眼部疾病、消化疾病微创诊疗、生殖医学、精神疾病、肾结石等7个湖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抑郁症、临、腹膜透析、复杂食管疾病等3个武汉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肾病、消化内镜、超声、精神病、神经外科、眼科、变态反应、健康体检等多个湖北省质量控制中心设在医院。设有湖北省神经精神研究所、湖北省儿科研究所和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消化与肝病研究所、泌尿系病研究所、眼科研究所、耳鼻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心脏自主神经研究中心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临床药学、妇科、生殖医学等研究室。湖北省免疫基础与临床应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湖北省发改委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设在医院,湖北省模式动物中心的技术水准与特色达国际一流。
近十年来,医院承担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500余项,获科技成果奖近300项,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多项,医院重大原创科研成果,亮相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多篇原创科技论文发表在《柳叶刀》《自然》《科学》《循环》《美国科学院院报》等世界顶级杂志上。中国卓越科技论文数位居全国第6,SCI论文数位居全国第15,心血管内科学科活跃度位居全球医院第4,统计源论文数位居全国医院第4,科技产出位居全国医院第3,4大学科位居全国前10。人工智能助力医疗,研发“内镜精灵”引发国际关注。新冠疫情科技贡献排名全球医院第3。
把公益性鲜明地写在医院发展的旗帜上,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建立托管、联合、协作、合作与支援“五位一体”的医联体模式,北到新疆,南到海南,医院医联体单位已达82家,4家托管医院成功晋升“三甲”。医联体建设成果,获得包括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在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和各级党委政府及基层群众广泛“点赞”。
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医院倾注全部力量,投入4000张床位、5000多名医护,负责10条战线的抗疫工作,在首义院区、光谷院区、武昌方舱、武体方舱4大抗疫主战场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5510人,为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胜利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医院又先后受命驰援黑龙江、吉林、北京、香港、新疆等地,参加各个层面的抗疫工作,获得高度赞誉。
“全力以赴回报每一份性命相托,做健康中国的践行者、引领者,做人民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在战疫大考中凸显初心、勇担使命,在护佑生命健康中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党委书记万红慧、院长王高华代表全体“人民人”,发出铮铮誓言。
一所百年老院,一个新的世纪,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这艘医疗巨轮正扬帆远行。让我们瞄准建设“世界一流医院”,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劈波长江、扬帆大海、奔向一流!
地址 :
主院区(首义院区):湖北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99号解放路238号 | 东院(光谷院区):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高新六路
电话 :
027-88041911(总机) 027-88041911转85314(门诊导医) 027-88041911转85539(门诊导医)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系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武汉市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的国家级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湖北省特色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为国家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国家985Ⅱ期、Ⅲ期重点建设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III级实验室,湖北省心血管病重点实验室(优秀),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湖北省心血管病医学临床研究中心,湖北省心血管病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也设在该学科。
该学科于1972年由内科学分出,成为独立的三级学科建制。自独立建制以来,除全面开展心血管病的临床防治外,重点强化了心血管病的基础研究并以其研究成果指导临床,不断创新临床诊疗技术,形成了基础研究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特色。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在国内成立了心脏电生理研究室,全面开展了对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至80年代,展开了心脏病介入诊疗的研究,重点研究了超高频(后称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其基础研究结果;与此同时积极引进心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技术,率先开展了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积极开展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心脏疾病的起搏治疗、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治疗、心脏狭窄性瓣膜病成形术、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等;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重点展开了心房颤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心房的结构重塑、电重塑,特殊结构的组织学、电学的病理生理变化等进行了系列研究,并以其研究成果指导临床,率先探索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获得成功。经过30多年的建设,学科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
现有开放床位258张,年门诊量8万人次左右,年出院人数9000人次,平均住院日7.8天,年均手术量6000余台,医疗辐射能力覆盖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在编工作人员229人(医师67人、护理人员128人,其他34人。其中正高职称19人,副高职称22人)。其中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赛克勒年度优秀医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博士生导师12人,硕士生导师27人;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导师6人,具有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15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主任委员1人、其他全国性本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3人、常委4人、委员15人;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常委4人、委员7人。
该学科先后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十一五”重大公益专项、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及省级重大平台建设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30余项,SCI收录论文210余篇;出版专著46部,获专利9项;获科研成果奖3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
学科带头人黄从新教授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担任国内多个学术组织及学术期刊重要职务,包括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来华留学生高等医学教育规划教材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管理专家工作组成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全国房颤工作组组长、美国Heart Rhythm Society(HRS)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专科医师培训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湖北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八年制教材(人卫版)副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内科学》五年制教材(高教版)主编、《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总编辑、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Electrophysiology(中文版)副主编、《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常务编委等。
业务范围:
该学科重视对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防治研究,经过数十年的探索历程,已打造出了鲜明的专业特色。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介入方法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水平国内先进,部分领域国际先进。
特色及专长:
以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的诊疗为优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为特色。在心律失常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及介入心脏病学诊疗上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1. 心律失常介入诊断与治疗
(1) 经食管心房调搏心脏电生理检查及侵入性心内电生理检查;
(2)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
(3)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植入防治各种恶性心律失常;
(4) 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 (RFCA):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颤触发灶消融等
2. 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CRT 和 CRT-D)
3.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和旋磨术等(SCA 和 PCI)治疗冠心病;
4.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
5.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6.肾动脉狭窄的成形术、支架置入术;
7.心肌病的起搏治疗及化学消融;
8.干细胞移植治疗各种心脏病;
9.心脏大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等。
门诊位置:泰康楼4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6-8楼
该学科创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西医专科之一。1958年成立消化内科专业组,1985年消化内科从大内科中划分成为独立的临床专科。在国内权威消化内科专家于皆平教授、沈志祥教授、罗和生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全体员工秉承“严谨认真、求实创新”的理念,在服务广大患者的同时,使科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该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武汉大学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中华内科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湖北省消化学会主任委员、内科学会及消化内镜学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湖北省消化内镜介入诊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湖北省消化内镜质控中心挂靠单位;国家药物临床研究机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Ⅱ级实验室,湖北省消化系统疾病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医学院消化与肝病研究所、消化系病研究室。担任全国20多种学术杂志的常务编委和编委。
学科技术力量雄厚,有教授、主任医师15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于皆平教授、沈志祥教授和学科带头人罗和生教授是国内知名消化系疾病专家,对消化系统危重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深有心得,尤其在内镜诊治消化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
学科设有知名专家、专家、专科、专病门诊、住院病房(病床104张)、消化内镜中心、胃肠动力检测室、消化与肝病研究所。近5年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主编专著20部,开展新业务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22项及省部级课题20余项,每年招收博士生、硕士生30余人。
开展诊疗项目
1、食管疾病:包括返流性食管炎、食管静脉曲张、食管良恶性肿瘤;
2、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4、功能性肠胃病、炎症性肠病、结肠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5、上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小肠出血的诊断与治疗;
6、胆石症(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以及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与治疗;
7、急慢性胰腺炎、胰腺囊肿、胰腺癌诊断与治疗;
8、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肝囊肿、肝脓肿的诊断与治疗;
9、腹水的诊断与治疗;
10、消化系统疑难杂症的诊断与治疗
专业特色:
1、经内镜乳头肌切开取石术(不开腹)治疗胆总管结石;
2、经内镜胆管、胰管支架置放术治疗阻塞性黄疸内镜;
3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用于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4、食管扩张术和支架放置治疗良、恶性疾病引起的食管狭窄,使病人能顺利进食;
5、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胃肠道息肉;
6、内镜下消化道黏膜剥离术(ESD)和切除术(EMR);
7、超声内镜提高了粘膜、粘膜下病变及胆胰疾病的诊疗水平,开展了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和胰腺假性囊肿引流、腹腔神经丛阻滞;
8、装备了湖北省第一台双气囊小肠镜,率先实现了全小肠疾病的准确诊断;
9、胃肠及胆道动力检查及其相关疾病的治疗;
10、炎症性肠病的系统治疗;
11、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
12、装备了胶囊内镜设备,包括进口GIVEN公司和国产金山公司两套系统,是无痛、无创、无交叉感染,一次性使用的小肠疾病检查手段。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泰康楼)4楼
病房位置:门诊大楼(泰康楼)14、15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武汉市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的国家级重点专科。在国内知名专家何钦圣、胡振序、余绍祖等教授的领导下,于1954年在大内科成立神经精神疾病研究小组,1956年在湖北省建立最早的神经、精神科专业病房,1984年建立神经病学教研室和神经科专业病房。1986年神经科病床数即达50张,为当时全省之最。2007年以神经病学教研室为基础成立神经内科Ⅰ、Ⅱ两个独立临床科室,病床数达200张(其中重症监护病房30余张)。
1978年我院神经内科成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此后每年招收进修班并接受进修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由此培养了大量神经科专业人才,遍布全省、辐射全国。1979年成立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率先开展脑脊液细胞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1998年批准为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2012年被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内科被评为全国优质护理示范病房。2004年余绍祖教授等组织创办神经病学专业杂志《卒中与神经疾病》,现为科技部和教育部核心期刊。1963年我院发起成立武汉地区神经精神科学会,1980年成立中华医学会湖北神经精神科分会,1982年成立湖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至2009年主任委员一直由本科教授担任。
开展脑血管病防治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神经肌肉疾病及癫痫的临床神经生理学研究、失语症和记忆障碍相关疾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支撑计划(子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2000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近30部,其中主编的《实用肌电图学》、《临床综合征学》、《神经病理学彩色图谱》在国内产生广泛影响。
目前神经内科由门诊(先后开设了癫痫、肌张力障碍、记忆与语言障碍、脑瘫、周围神经-肌肉疾病、脑血管病、头痛等专病门诊)、Ⅰ、Ⅱ两个亚科病房、肌电图-诱发电位室、脑电图室、经颅多普勒室(TCD)、神经病学研究室等组成。现有医生中正、副教授20余名,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9人,拥有博士学位者10余名、硕士学位者10余名。其中中央保健委员会特聘会诊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委员1人、《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肌电图学组委员1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会神经心理学组委员1人,中国老年保健医学会老年认知心理疾病分会委员1人,湖北省、武汉市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各1人。
特色及专长
1、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科室配备有各种完善的诊疗、监测及抢救设施,大量急、危、重症病人例如呼吸肌麻痹、癫痫持续状态、脑疝的成功救治为我科特色之一,受到社会好评;
2、脑血管病的诊疗及预防: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摄影机(CT)、磁共振成像(MRI)、全脑血管造影(DSA)、电子计算机断层血管成像(CTA)以及二维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在脑血管病的应用;急性缺血性卒中rtPA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险因素的防治及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等;脑出血微创治疗;脑血管病失语症及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的诊治;川芎嗪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亚低温脑保护、脑血管病的神经干细胞治疗基础研究;
3、缺血性脑血管病介入诊疗:包括全脑血管造影术、颈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颅内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锁骨下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椎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4、神经肌肉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其中临床神经生理的应用研究为其特色,包括肌电图和神经传导对周围神经疾病、神经肌肉接头(如重症肌无力等)、肌肉疾病(如多发性肌炎)、神经损伤等的评估和预后判断;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面肌痉挛、眼睑痉挛、Meige综合征、痉挛性斜颈等运动障碍性病变的治疗;肌肉活检对神经-肌肉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癫痫和脑功能障碍:脑电图和诱发电位在癫痫及各种发作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各种原因所致昏迷和脑功能障碍的评估和诊疗;
6、失语症及记忆障碍相关疾病的诊疗 ;
7、小儿脑瘫的诊疗。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4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2楼(神经I科), 安康楼6楼(神经II科)
生殖中心是湖北省人民医院的特色医疗科室,是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卫生部批准正式开展辅助生殖技术的中心之一,承担生殖医学和计划生育学的临床、科研和教学任务。中心设有病房和门诊及辅助生殖实验室三部分,共有正式职工29名,其中正高职5名,副高职6名,病房设病床49张。1997年以来先后获省级科研奖项6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卫生部科研基金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3项、省科委课题2项、省计生委课题5项。1998年以来科室出版专著11部,其中主编10部,副主编1部。以第一作者单位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生殖医学中心开展各项不孕症诊断和治疗,生殖健康及保健,优生优育指导和咨询有关的新技术和新业务。主要特色为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俗称“试管婴儿”)为代表的辅助生育技术和妇科微创内窥镜术(包括宫、腹腔镜等)。
主要业务范围:
1、辅助生育技术:开展人工授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配子移植、胚胎冷冻/复苏移植、辅助孵化、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睾丸/附睾穿刺和选择性减胎等先进辅助生育技术。
2、妇科微创内窥镜术: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各种宫内疾病;腹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性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异位妊娠,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全子宫切除术等;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不孕症和子宫畸形等。
3、其它业务:
①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孕症的诊断和治疗。
②计划生育手术:早期妊娠流产(人工流产、药物流产、无痛流产),中期妊娠引产,避孕与女性绝育。
③计划生育并发症的诊治。
④优生优育指导与咨询,早中期妊娠遗传及先天异常的诊断及处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胎儿羊水细胞、绒毛细胞、脐血细胞培养及核型分析。
⑤生殖保健:性心理咨询、性功能障碍的治疗、生育指导。
⑥习惯性流产的诊断与治疗。
特色及专长:
辅助生育技术及妇科微创内窥镜术。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26楼
该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湖北省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1955年,在著名专家詹炳炎教授的领导下于成立泌尿外科专业组,1973年独立成为泌尿外科,先后有詹炳炎教授、王玲珑教授、张孝斌教授及刘修恒教授任科主任。经过半个世纪几代人的努力,该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国内知名学科。
学科自创立以来,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在国内外泌尿外科领域有着辉煌的历史,先后首创了多种泌尿外科手术方法:1983年开展世界上首例同种异体睾丸移植术,治疗睾丸先天性或后天性缺如及睾丸功能低下患者,及世界上首例胎儿肾上腺移植治疗Addison’s 病,均取得成功,得到国内外业界的广泛关注及一致好评,并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学术交流及技术推广,经吴阶平院士主持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获得卫生部乙等奖2项。国内首创附睾管输精管吻合术和改良式跪俯卧位膀胱阴道瘘修补术,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并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该学科组成单位包括:住院病房(分设泌外I科、泌外II科)两个医疗单元、专科门诊室、专家门诊室、泌尿外科研究室、体外碎石中心、腔镜诊疗中心、介入治疗中心。现开设病床100张,年门诊量近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3300余人次,年手术台次达3600余台。
职工总人数67人,其中医生25人,护士40人,技术人员2人。医师中正高职称13人、副高6人,主治8人。博士导师6人、硕士导师1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4人、湖北省政府津贴1人,回国留学人员6人。50岁以下中青年医生除1人博士在读外全部获博士学位。8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8人担任湖北省及武汉市泌尿外科和男科学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11人担任《中华器官移植杂志》、《武汉大学学报》、《肿瘤防治研究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临床外科杂志》、《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微创泌尿外科杂志》等杂志的编委。
上世纪90年代至今,学科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74人,硕士研究生120余人,培养进修医生230余人,举办各类学习班6次,省内外学员达1000余人。
学科拥有当代先进的医疗设备,包括高清电子膀胱镜,高清电子腹腔镜,前列腺电切镜,输尿管硬镜,输尿管软镜,经皮肾镜腔,EMS气压弹道联合超声治疗仪,钬激关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生物反馈治疗仪,尿动力学监测仪,男性康复治疗仪等设备,总投资近2千万元。
学科近20年已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28篇,权威期刊500余篇,统计源期刊550余篇。主编专著21部,参编48部。23项科研成果分别获卫生部、湖北省科研成果奖。学科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攻关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攻关等项目29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多次主办国际及全国学术会议。“镰刀状肾实质切开术治疗复杂鹿角状肾结石的实验临床研究”已完成成果鉴定,属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多家医院进行推广,并收录于梅骅教授主编的《泌尿外科手术学》。同时对肾移植的基础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陈晖博士等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减轻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础研究,发表了多篇有影响力的SCI论文12篇,为临床运用于保留肾单位手术,及减少肾移植术后肾功能延迟恢复奠定了基础。祝恒成教授从博士后期间一直致力于利用树突状细胞形成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为临床上减少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打下了基础。
学科在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刘修恒教授的领导下,继承老一辈教授留下的光荣传统,引领专科出现的新技术,秉承“科学 友善 良知”的核心价值观,竭诚为广大患者服务。
主要业务范围
(1)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结石的诊断与治疗;
(2)肾癌、膀胱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阴茎癌及睾丸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3)肾、膀胱、睾丸及附睾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4)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断与治疗;
(5)泌尿生殖系统畸形的诊断与治疗;
(6)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及性病的诊断与治疗;
(7)男子性功能障碍及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
(8)肾上腺腺瘤、皮质增生症及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
主要专业特色及专长
(1)泌尿微创腔镜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绿激光前列腺气化术、输尿管及经皮肾镜碎石术、或激光碎石术、气压弹道及超声碎石术、腹腔镜手术(肾上腺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等;
(2)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治疗;
(3)肾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
(4)复杂性尿道狭窄的治疗;
(5)前列腺增生症的各种微创手术(电切、激光等);
(6)梗阻性无精子症的诊断与治疗;
(7)肾移植移植及肾功能保护;
(8)组织工程修复泌尿系统组织缺损。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23楼(泌外I科)24楼(泌外II科)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医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由普通放射、CT室、磁共振室和介入放射室组成,设有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影像学教研室。
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近10年得益于高端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本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的临床平台学科。
本学科是医院重点建设的平台学科,拥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医学放射设备。其中普通放射配备了Philips Diagital Diagnost DR、Philips Essenta Compact DR、Mindray DigiEye76 DR、 Philips Omni Diagnos数字胃肠机、岛津MUXJ—100DJ移动DR和GE Alpha ST MGF-101钼靶乳腺机;CT室配备了GE Light Speed 64排128层VCT、Bright Speed 16排CT和 HiSpeed Dual双排CT,磁共振室配备GE HDxt 1.5T及GE HD xt 3.0T超导磁共振机;介入放射室配备了 Simens Zee Floor 数字平板血管机,全科配备完善的PACS。
学科现有职工55人,医师22人,技师26人, 护士7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9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 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共14人,拥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科室主任和教授中担任全国专业学会青年委员2人,担任全国、湖北省和武汉市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学组委员6人,担任本专业知名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及审稿专家4人。
近10年来,本学科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承担国家、省厅和市级科研项目资助1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4部,副主编2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中华医学会系列文章10余篇及统计源期刊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4篇。
放射科将秉承“技术优质,服务优良,关怀细微,流程快捷”的服务理念,自强不息,克难奋进,努力为患者提供一流的诊疗服务、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而奋斗。
业务范围:
1. 普通放射开展全身各系统普通X线检查及胸部放射体检;
2. 乳腺数字钼靶机开展乳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定位活检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 数字胃肠机开展全消化道X线造影、瘘管及窦道造影、T管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等其他特殊X线造影检查;
4. 64排CT开展各系统常规MDCT检查及高端临床MDCT技术,包括颅脑及体部CT灌注成像、头颈体部及四肢大血管成像(CTA/CTV)、胆系MD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CTA)、心功能MDCT评价、心肌MDCT灌注成像、心肌MDCT延迟增强、气管及结肠MDCT仿真内镜成像、肺功能MDCT检查与肺结节CAD分析、实质脏器多期动态增强MDCT、CT泌尿系成像(CTU)、全脊柱及骨关节MDCT三维成像、颅底及内耳高分辨MDCT、儿科低剂量MDCT检查、肿瘤放疗CT定位等。
5.超导磁共振机开展各系统常规MRI检查及高端临床MRI技术,包括颅脑1H MRS、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DTI)、白质纤维束成像(DTT)、灌注加权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颅神经及外周神经高分辨MRI、动脉自选标记(ASL)、三维对比增强和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NCE-MRA)、超快速容积动态增强MRI、腹部脏器多期动态增强MRI、MR化学位移成像、MR水成像、心脏MR电影、心肌MR灌注成像、心肌MR延迟增强、心肌活性MR标注、冠脉MRA、乳腺DCE-MRI及1H MRS、前列腺1H MRS、妇科肿瘤MRI、骨关节高分辨MRI、椎间盘及关节软骨定量MRI、全脊柱MRI、MR类PET成像(DWIBS)、胎儿MRI等。
6.介入放射开展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各类肿瘤的治疗如肝癌、肺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各种转移性肿瘤及妇科肿瘤、骨肿瘤等;肝血管瘤栓塞术和肝、肾囊肿、脓肿抽吸硬化术;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及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或支架置入;非血管性管腔狭窄如食管良恶性狭窄、胃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子宫肌瘤、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其它病变如股骨头坏死、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或治疗肺梗塞)。
专业特色:
放射科目前拥有神经影像、肌肉骨骼和血管病变影像、腹部影像以及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专业学组,在以下临床诊疗技术和研究方向上具有特色:
1.脑肿瘤和脑退行性病变的多模态MRI;
2.神经精神病变fMRI;
3.药物成瘾和酒精依赖的脑fMRI
4.肌肉骨骼病变的多模态MRI;
5.头颈体部、冠脉及四肢大血管形态学和功能性CTA和MRA;
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和临床MRI;
7.前列腺病变的多模态MRI;
8.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包括介入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以及妇科出血; 球囊以及支架成形术治疗大、中血管性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食道十二指肠狭窄以及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狭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经皮穿刺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骨髓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折;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肺肿块活检术; 经血管以及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以及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四肢血管瘤、子宫肌瘤等。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是从原普外科分离出来的重点特色专科,是医院实力较雄厚的学科之一,在整体实力上居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科室老中青人才济济,多数师从国内外名师并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归国人员3人。学科医生中教授5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研究生导师6人。科室老中青人才济济,多数师从国内外名师并具有博士学位,留学归国人员3人。
近10年来广泛深入开展对肝胆疾病、腹腔镜技术的应用与基础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肝胆腔镜外科病房是卫生部首批整体护理模式病房,拥有训练有素、技术精良的护士队伍,深受病友欢迎。肝胆腔镜外科诊疗范围涵盖肝胆胰脾后腹膜外科全部疾病及腹部疾病的腹腔镜技术。
主要业务及专业
1、胆道疾病:包括胆石症、胆道再次手术、损伤性胆管狭窄、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状扩张症、胆囊癌、胆管癌等。尤其是肝胆管结石症的联合手术、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手术为国内领先水平。
2、胰腺十二指肠疾病:对急性重症胰腺炎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大大降低了住院费用,并有效缩短了住院时间。对各种胰腺十二指肠肿瘤采用合理的手术方式,使肿瘤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3、肝脏疾病:成功实行了巨大肝癌切除和门静脉取癌栓术,对中晚期肝癌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疗效显著。针对终末期肝病、恶性肝脏肿瘤的肝脏移植及肝肾联合移植效果满意,成功率100%。
4、脾脏疾病、门静脉高压症:对肝炎、酒精、血吸虫引起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采用断流术、分流术及联合断流术取得较好效果。对血液病脾切除及脾囊肿、脾脓肿的治疗有独到之处。
5、腹腔镜手术:为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手术的科室之一,高质量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过万例,且无手术并发症,深受病友好评。目前已成功开展数十种腹腔镜微创手术,包括肝胆胰脾疾病、慢性腹痛、急腹症、食管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疝、肥胖症减肥等手术。
6、内窥镜技术:纤维胆道镜的广泛应用使胆管结石的疗效更满意,同时对难以取出的结石采用微爆破技术取石,大大降低了手术后的残石率。广泛开展的内镜下乳突括约肌切开术(EST)将胆管结石患者的痛苦减小到了最低限度。
7、其他:对腹部一些其他疑难疾病,如腹膜后肿瘤、腹部大血管疾患等亦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胃肠外科是全省实力领先的特色专科。秉承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拥有一批训练有素、技术全面的高素质的医护队伍。正副教授6人,博士6人,硕士学位7人 、硕士生导师2人。为省内胃肠外科专业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医院最佳文明科室。其学科带头人童仕伦教授为湖北省胃肠学会的负责人之一。
胃肠外科可完成该领域各项先进性手术,及国际最新潮流或代表性手术。主要开展对胃肠道肿瘤进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及腹部良性疾病、普外常见疾病的手术治疗,其中胃癌根治手术、结肠癌根治手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吻合器痔切除(PPH)手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胃肠腔镜外科手术的大量开展,具有创口小、出血少、伤口美观、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住院部有病床50张,拥有电子数字肛镜,电子胃镜,电子肠镜,腹腔镜,超声刀等系列先进设备,设有胃肠器械吻合中心,胃肠道肿瘤微创治疗中心,痔瘘治疗中心和造口联谊中心。
医疗业务范围:
科室可完成普外胃肠外科各项先进性手术,及国际最新潮流或代表性手术。
1、肠道疾病:急腹症的诊治,包括急性阑尾炎、肠梗阻、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穿孔、腹部外伤、肠瘘(漏)的个性化治疗等;胃、十二指肠溃疡及并发症(出血、穿孔、梗阻)的药物及手术治疗;胃癌、结肠癌、直肠癌、小肠癌的手术治疗及化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及综合治疗。
2、疾病:腹壁缺损、切口疝的诊断与修补;腹股沟疝、股疝、脐疝等
各种腹外疝的无张力修补和传统修补。
3、肛周疾病:各类痔疮的诊断、手术及药物治疗,其中痔疮手术方面,科室在湖北省最先开展PPH手术(痔上粘膜环状切除术);各类肛瘘的诊断及手术治疗;肛周脓肿、肛裂的诊断及手术治疗;直肠息肉的诊断及手术治疗,以及各种肛肠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4、腹腔肿瘤:各类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各类腹腔畸胎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各类腹腔淋巴瘤的诊断、手术及综合治疗。
5、小儿外科:小儿先天性疾病,小儿急性阑尾炎、疝、包皮过长、包茎等小儿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学科专业:
1.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
具有先进的内镜和超声内镜设备,完善的胃肠道肿瘤基因芯片诊断技术和肿瘤标志物筛选手段,方便快速早期诊断胃肠道肿瘤。建立了健全的胃肠道肿瘤随访系统和数据库,强调防止肿瘤术后复发和早期发现复发以便采取合适的治疗。
2.胃肠道肿瘤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进行肿瘤标识物检查、麻醉下无痛苦肠镜检查、手术前病人危险度评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预先做出治疗方案,手术中规范的肿瘤清扫范围、术中介入化疗,手术前后期的营养支持等,使每个年龄、体质不同的患者都有可能得到最具有针对性和最优化的治疗,在临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3.胃肠道肿瘤的靶向治疗、微创治疗和免疫治疗
科室长期研究胃肠道肿瘤的靶向治疗,智能分辨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现已经将其应用于结直肠癌和胃肠间质瘤治疗,把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以腹腔镜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科室广泛开展,其具有创口小、出血少、伤口美观、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下降密切相关,因而提高免疫力是防治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问题,科室应用多种方法维持和激活机体的肿瘤免疫功能,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
特色业务:
胃肠外科腹腔镜手术
治疗疾病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加损害,掀起了一场微创手术的热潮。以腹腔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手术在科室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开展。腹腔镜手术过程顺利,创口小,出血少,伤口美观,术后胃肠及全身机能恢复快,疼痛明显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显著缩短,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经济及社会效益明显。
腹腔镜手术优点:
1、结合诊断与治疗于同一步骤
如果手术前并没有完全明确诊断,可以先行腹腔镜手术探察,以明确诊断,若需要手术治疗,则马上行腹腔镜切除,部分患者可免去挨一刀的命运。
2、较美观
腹腔镜的伤口是3~5个0.5~1公分的伤口,疤痕较少,传统的剖腹手术约需7~15公分的伤口,疤痕较大。
3、失血量较少
因腹腔镜手术时,以超声刀进行切割操作,可以做到基本不出血或仅少量出血,若无其他贫血的疾病基础,可以不输血,降低了治疗费用和风险。
4、腹腔组织和肠管粘连减少
精确止血、精密操作,对组织骚扰、伤害少,引起粘连的机会较剖腹手术低。
5、缩短住院天数
由于伤口小,失血量少,病人恢复较快,小手术不须等排气即可进食(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胃肠功能影响相对较小),通常术后2~3天即可出院,而传统的开腹手术约需一周左右。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22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湖北地区最早创立的眼部疾病防治基地,为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
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医学临床研究中心及武汉市中部医疗服务中心重点打造的省级重点学科。设有武汉大学眼科研究所、湖北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筛查中心、湖北省防盲办公室、卫生部湖北省白内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级、湖北省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等重要机构。
学科拥有一栋医疗设备齐全,集门诊、病房、检查室、手术室于一体的独立眼科大楼。眼科大楼共9层,建筑面积8256m2,设有门诊、病房、手术室、机能检查室、准分子激光中心、配镜中心、眼库和眼科研究所等部门。其中病房分为I、II、III、IV四个病区,总开放病床数155张。科室拥有B超声诊断仪、眼科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仪、眼科电生理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角膜地形图仪、视网膜荧光眼底造影机、YAG激光仪、光凝激光设备、氩离子激光机、白内障超声乳化机、玻璃体切割机视网膜冷冻仪等一大批先进的眼科检查和手术设备,总价值达5000万元。
学科自创建以来,在历任科主任特别是孙信孚教授(第一届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曾任北京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是我国眼底病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其已近百岁,但仍然关注着我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喻长泰教授(第四、六届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邢怡桥教授(第七、八届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领导下,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学科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技术水平一流的人才队伍。
学科共有眼科医师60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2人,占36.7%,具有博士学位者19人,占31.7%,具有国外教育背景者10人,占16.7%;共有护士78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29人,大专以上学历者73人。学科拥有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常委1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学组委员4人,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1人,中国残疾人视力康复委员会委员1人。通过多年建设,培养了一支研究方向稳定,学术严谨,年龄、职称、学历、专业结构合理,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年轻学术梯队。
学科承担着眼科的医疗、科研、教学任务。近3年来年门诊量、年专家门诊量、年出院患者人数、年手术台次等指标均快速增长。目前年门诊量约12万人次,年出院患者人数约7000人,年手术台次逾10000台,每年都有10余万名来自省内外的眼疾患者在这里得到良好的治疗并重见光明。
眼科专业齐全,设有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角膜病、眼肿瘤和眼眶病、眼部整形、小儿眼科、眼肌病、葡萄膜炎、泪道病、眼外伤、屈光及低视力康复等专业。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复杂性玻璃体视网膜的手术治疗、眼肿瘤及眼整形、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矫正手术、角膜移植、眼前段重建术、难治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斜视手术、眼科激光、眼部影像学诊断等均处于省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为中南地区的诊治中心。
特色及专长
1、眼底病:视网膜脱离和玻璃体手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治、黄斑变性诊治、疑难视网膜脉络膜病诊断与治疗、眼底激光、视觉电生理;
2、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3、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医学验光与配镜;
4、角膜移植及羊膜移植术、眼部烧伤整形,眼肿瘤手术;
5、小儿斜视弱视早期诊断及治疗,后期弱视训练。
6、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及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
7、各种复杂斜视的手术治疗。
门诊位置:民康楼B楼1-2楼
病房位置 :民康楼B楼6-9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肾病内科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武汉大学泌尿系疾病研究所肾脏病研究室,湖北省肾病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卫生部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卫生部县级医院血液净化培训中心。
现有床位110张,拥有世界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腹膜透析中心及两个专科实验室。在职人员65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全国学会常委2名,省医学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3名、副主任委员3名;10人分别担任全国及省级杂志副主编及编委。80%医师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中青年医师均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是全省规模最大的肾病内科专业之一。现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近几年有3项成果通过鉴定,均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专著5部,副主编、参编12部。
全科技术力量雄厚,处于全国先进水平。主要诊治的疾病有急慢性肾炎、遗传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高血压肾病、糖尿病肾病、泌尿系感染等。其中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衰竭、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的诊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主要业务范围: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急进性肾炎、隐匿性肾炎、IgA 肾病等;
2、继发性肾脏疾病:
① 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肝肾综合征、肿瘤相关性肾炎等;
② 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尿酸性肾病、肾淀粉样病变等;
③ 多发性骨髓瘤肾病、轻链病肾病、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肾损害等;
3、急慢性尿路感染:急慢性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4、肾小管间质疾病:急慢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酸中毒等;
5、梗阻性肾病;
6、遗传性肾病:遗传性肾炎(Alport综合症)、薄基底膜病、Fabry病等;
7、肾脏囊性疾病:
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成人多囊肾病;
② 单纯性肾囊肿;
8、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
9、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滤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血液灌流、分子循环吸附系统(MARS人工肝);
10、动静脉内瘘成型术、腹膜透析置管术、长期及临时静脉内导管置管术;
11、肾活检穿刺术、肾囊肿穿刺硬化术。
特色及专长
1、对急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乙肝相关性肾炎的诊疗居国内领先水平;
2、中西医结合治疗尿路感染、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衰竭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3、应用肾活检及免疫、分子病理技术,使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更准确、更有效;
4、拥有世界一流的血液净化中心。开展血液净化近4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湖北率先开展腹膜透析、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机血液透析滤过、血浆置换、长期静脉留置导管透析、分子吸附循环系统(人工肝)等技术。
湖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是全省最早成立的内分泌专业科室之一,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湖北省糖尿病防治办公室所在单位。该科具有先进的检测和实验设备、强大的医疗技术力量和舒适的治疗环境。病房位于安康楼5楼,开放病床46张,配备有胰岛素泵、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全方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内分泌实验室配备有双能X线骨密度仪和免散瞳眼底照像及外周血管病变检测仪,可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快速HbA1c监测及多种激素水平的测定,以全面掌握病人病情。全科具有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以上职称者6人,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特别是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的诊治上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主要诊治范围包括:
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低血糖症、甲状腺疾病(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等)、甲状旁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性腺疾病(如男性乳房发育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等)、肥胖症、高脂血症、痛风、骨质疏松症等。
门诊位置:门诊4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5楼
该学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2000年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用阴茎海绵体延长术重建阴茎功能》的独立完成单位、湖北省内整形烧伤、医学美容外科的龙头单位。
经过近30余年的发展,学科现开设病床30张;专科门诊设在门诊三楼,有诊断室二间;整形美容治疗手术室设在民康二楼,现代化专科手术室可同时进行7台手术。每年开展各类整形美容手术近5000台。
学科拥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副教授以上医师8人,主治医师,博士、硕士等梯队人才十余人,取得多项国家、部省、医科大学基金资金资助的科研课题,并多次获奖。已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60余名,进修医师近二百人, 为兄弟单位输送了一大批整形外科专业人才,他们大部分回到原工作单位成为学科骨干和带头人,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美容方面的专业人才。近10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部分被SCI收录,参编主编整形美容著作,教材十余部,并与国外多家大学整形外科专业建立了学术交流联系。
学科可开展国际整形外科领域所有的业务。主要包括:重睑术、隆鼻术、眼、耳、鼻、唇部畸形修复及缺损再造、面部除皱、唇、腭裂修复、毛发移植、斜颈矫治、隆乳、巨乳缩小、乳房下垂及乳头畸形矫治、超声吸脂减肥术、尿道上、下裂的修复、阴茎延长及再造、处女膜修补等男女生殖器整形、手部畸形(如多指、并指)矫治、瘢痕切除、血管瘤的治疗以及各种美容手术失败与各种创伤的修复等。其全球首创的“龙氏阴茎延长术”享誉世界,并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
学科技术力量雄厚,30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共收治烧伤,整形美容病人10万余人,开展全身各部位的整形及美容手术12万余台,在患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大影响。近年来逐渐形成了以生殖整形美容,面部轮廓改型,眼,耳,鼻整形美容,乳房整形,吸脂减肥,面部除皱,瘢痕的手术治疗,男女外生殖器的整形修复,唇腭裂的整形修复,血管瘤的治疗,全身体表器官再造为主体的整形美容项目,在每个领域都有都有造诣深厚享,技术精湛,享有声誉的专家教授为广大求美者服务。其中毛发移植、瘢痕和血管瘤的治疗、阴茎修复与再造、尿道上、下裂的矫治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蜚声海内外。
业务特色
1.面部整形:重睑术、隆鼻术、眼、耳、鼻、唇部畸形修复及缺损再造、面部轮廓整形、面部除皱、唇腭裂修复、毛发移植、斜颈矫治等。
2.乳房整形:隆乳、巨乳缩小、乳房下垂及乳头畸形矫治、超声及共振吸脂减肥术。
3.男女生殖系统整形:尿道上、下裂的修复、阴茎延长及再造、处女膜修补等男女生殖器整形;
4.各种美容手术失败与各种创伤的修复等。
5.全身体表器官再造:手部畸形(如多指、并指)矫治、瘢痕切除、血管瘤的治疗。
6.静脉曲张的微创治疗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拥有病床120张,医护人员63人,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0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45岁以下医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学科实力雄厚,医疗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在肺癌的早期诊断、支气管哮喘、睡眠呼吸障碍、慢性阻塞性肺病及肺心病的诊治方面独具特色。
在全省率先开设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睡眠呼吸障碍诊疗室。目前RICU病床数与诊疗条件居全国前列,收治了大量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其中,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气道阻塞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等)睡眠呼吸障碍的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和胸腔镜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1994年引进了世界最先进的全套肺功能仪,为临床和科研提供了极大便利。对肺癌的多种生化标志物检测、肺癌组织中乳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的检测,发展到通过对多种癌基因联合检测对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研究体系。先后获得湖北省“九五”攻关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培养了一批在国内外医学工作前线并取得优异成绩的高素质的研究生,。
主要专业特色
(1)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和治疗;
(2)哮喘的诊断和治疗;
(3)肺癌的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
(4)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
(5)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
(6)呼吸衰竭与内科重症的抢救;
(7)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断与治疗;
(8)肺栓塞的诊断与内科治疗;
(9)鼾症的诊断和治疗。
胸外科是国家卫生部评定的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内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外国留学生培养基地,湖北省最早评定的重点学科,在国内胸外科界享有盛誉。
学科成立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普胸疾病治疗专科之一。在国内著名胸心外科专家姚震、高尚志等老一辈教授的引领下,学科取得了长足进步,现已成为辐射全国的胸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广泛收治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患者。
学科拥有独立的门诊、病房及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开设病床49张,拥有先进的医疗器械和手术设备,为患者创造了安全的医疗环境和舒适的康复环境。
学科现有医师15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人。9名医师拥有医学博士学位,并有多名医师曾到国外发达国家进修学习。学科有4人在全国和省内专业学会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并在7种全国一级杂志任副总编和编委等职,近10年来获得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和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4项,在国际、国家级杂志发表医学论文300余篇。
学科在肺外科、食管外科、胸部畸形矫治以及胸腔镜微创手术等方面的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处于国内先进行列,尤其是对复杂食管疾病的外科治疗,在国内独树一帜,结肠代食管手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科致力于肺、食管、气管、纵隔疾病、胸壁畸形及肿块等疾病的治疗和研究,包括肺部的良、恶性肿瘤、肺化脓症、肺结核、肺脓肿、肺大泡、肺先天性畸形;气管和支气管的良、恶性肿瘤、外伤性断裂、气管畸形、支气管扩张症等;食道良恶性肿瘤,食管憩室,食管穿孔,自发性食管破裂,膈疝、食管裂孔疝等疾病;胸腺肿瘤伴重症肌无力,其他纵隔良恶性肿瘤;胸壁良恶性肿瘤,胸壁结核及化脓性炎症、胸壁畸形如漏斗胸、鸡胸等。近年还开展了微创外科及胸腔镜外科手术。
2011年,胸外科再获殊荣,获评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健康所系,生命所托”。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将以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技术,为广大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的服务。
主要专业特色及专长
1、肺、气管、支气管、食管、纵隔等疾病的胸腔镜及胸部微创外科的诊治
2、食管、肺的手术及食管切除,胃、空肠、结肠替代食管,气管、支气管袖状成形术
3、肺癌、食管癌及纵隔肿瘤等胸部肿瘤的综合治疗
4、肺外科、食管外科、胸部畸形矫治及胸腔镜微创手术
5、复杂食管疾病的外科治疗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25楼
神经外科为武汉市打造中部地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的国家级重点专科,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内设武汉大学神经精神研究所神经外科研究室,医院最佳文明科室,2009年获得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为武汉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重点专科。
现有三个病区,共开设床位128张以及中心ICU20张,拥有美国GE公司MR750 3.0T及1.5T MRI,美国GE64排螺旋CT,IGRT医用直线加速器及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先进的SIMENS脑血管造影检查设备、DSA数字工作站,Zeiss公司Pentero显微镜1台、NC-4显微镜2台,Leica公司M720 OH-5显微镜、M500WMS-2及MS-3显微镜各1台,术中超声刀,5台Medtronic神经外科专用显微高速磨钻、Oxford公司5通道SYNEGRY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ZD立体定向仪系统、Storz脑室镜、Nicole-ONE术中脑电图等先进设备,拥有先进独立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及多导中心监护设备。
该科实力雄厚,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医生中正、副教授17人,博士11人,硕士5人。近几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的研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主译及参编专著10余部。已开展颅脑损伤、脑肿瘤的基础与临床、动脉瘤的基础与临床以及癫痫的外科治疗等研究。开放普通病床102张,ICU病床20张。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科得到了迅速发展,先后开展了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除完成颅脑外伤、大脑半球肿瘤、小脑半球肿瘤、椎管肿瘤、脑脓肿、脑出血、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三叉神经痛神经血管减压术等常规手术外,还开展了各种复杂的高难度手术,主要有鞍区肿瘤、蝶骨嵴内侧1/3肿瘤、脑干肿瘤、侧脑室、三脑室、四脑室肿瘤、枕骨大孔区肿瘤、脊髓髓内肿瘤、岩斜坡肿瘤、桥小脑角肿瘤、嗅沟巨大脑膜瘤等颅底肿瘤的切除与颅底重建。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如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脊髓动静脉畸形与动静脉瘘等。近年来开展了用脑室镜及锁孔技术治疗颅内病变。另外还开展立体定向手术及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如帕金森氏(Parkinson’s)病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精神病以及癫痫的外科手术治疗。因手术死亡率和病残率低而享誉省内外。
主要业务范围:
1、颅脑和脊髓损伤:颅骨骨折、脑和脊髓挫裂伤、颅内和椎管内血肿等;
2、颅内和椎管内肿瘤:胶质瘤、脑膜瘤、脊膜瘤、垂体瘤、颅咽管瘤、听神经瘤、三叉神经鞘瘤、颅内转移瘤等;
3、脑和脊髓血管性疾病:高血压脑出血、颅内动脉瘤、脑和脊髓血管畸形、颈内动脉海绵窦瘘、颅内动脉狭窄、烟雾病等;
4、颅内和椎管内感染:脑和椎管内脓肿、颅内和椎管内肉芽肿、脑室炎等;
5、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脑血吸虫病、脑包虫病等;
6、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畸形:寰枕部畸形、颅裂和脊柱裂、脑脊膜膨出先天脑积水等;
7、神经外科功能性疾病及其它:癫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帕金森氏病、痉挛性斜颈、脑瘫等。
特色及专长:
1、颅底、脑干及脑干周围病变的显微手术治疗;
2、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及其它血管性疾病的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治疗;
3、锁孔手术、神经内窥镜手术及其他微创神经外科技术;
4、癫痫、精神病、帕金森氏病、疼痛、痉挛性斜颈等功能性疾病的神经外科治疗。
门诊位置:门诊大楼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15楼(神经外科一病区)民康楼16楼(神经外科二病区)
湖北省人民医院创建之初的主要科室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湖北省传染病学界享有盛誉。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内设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临床病毒学分室,武汉大学消化与肝病研究所肝病研究室。医师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导师3人,正高职4人,副高职5人。全国专业学会委员1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1名。拥有病床30张。近几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国家人事部、湖北省科技攻关、湖北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感染病科实力雄厚,医术精湛,在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血吸虫病研究等获得多项科研成果。上世纪70年代开展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获1978年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奖励;80年代率先与美国陆军传染病研究所合作,积累了一系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治疗经验,“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获国家教委二等奖;近年来,致力于病毒性肝炎的研究,一系列科研成果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目前对病毒性肝炎及其它各种肝病的临床诊治有较深入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在重型肝炎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人工肝支持系统在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及高脂血症方面疗效显著。对其它感染性疾病、慢性腹泻、寄生虫病的诊治有独到的经验。
主要业务范围:
1、重型病毒性肝炎的综合治疗;
2、慢性乙型、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3、顽固性腹水的超滤回输;
4、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治;
5、血吸虫病的诊治;
6、慢性肝硬化的防治;
7、各类肠道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治;
8、各类发热待查及其它感染性疾病。
特色及专长:
1、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及高脂血症;
2、腹水超滤回输机治疗顽固性腹水;
3、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
门诊位置:安康楼右侧(消化内镜中心隔壁)
病房位置:安康楼右侧(消化内镜中心隔壁)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湖北省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前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学科创建于1948年,目前开放病床30张,工作人员27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拥有普通治疗室、光动力治疗室、皮肤美容室、专科手术室、激光室、病理室、免疫荧光诊断室、黑光室和药浴室,诊疗各种疑难皮肤病、性病和风湿性疾病。
学科知名专家徐世正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儿童皮肤病学组组长、继续教育工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现任湖北省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名誉主委、武汉市皮肤科学会名誉主委。学科带头人雷铁池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实验学组副组长、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风湿病学会常委;梁虹副教授担任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常委等。近10余年来,鉴定科研成果4项,2项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已有3项成果分别荣获省部级一、三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华医学会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
主要业务范围
结缔组织病:我科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久负盛名,并已形成较完善的研究和诊疗体系。老主任徐世正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从事该病研究达30余年,曾获得多项科研基金资助。首创的马疫锥虫法检测抗ds-DNA抗体曾获得1982年卫生部甲等奖。目前就诊的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患者居全省之冠。我科在湖北省最早成立了狼疮病友会,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开发中药治疗红斑狼疮,并获得多项湖北省科委基金资助,临床验证对许多红斑狼疮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目前正在承担红斑狼疮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着重探讨其发病机制。
色素性皮肤病:学科在各种色素增加(如黄褐斑)或色素减退(如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临床经验。雷铁池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近5年来在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3项,中华医学会-欧莱雅研究课题3项以及强生横向研究课题1项。他们与武汉大学随州科技园合作研发出“脱氧熊果苷”被证实是疗效好的皮肤增白剂用于治疗黄褐斑。付继成副教授和方春红教授在湖北省率先开展自体表皮片移植联合表皮磨削术治疗难治性稳定型白癜风,到目前已成功实施手术500多例,获得理想的白斑区复色效果。他们正在攻克以人羊膜为支架体外培养扩增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以解决取小块皮片移植治疗大片白斑的难题。
光动力疗法治疗浅表皮肤肿瘤:5-氨基酮戊酸(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组织消融技术。1997年我科徐世正教授将该技术自国外引进,并在国内率先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浅表肿瘤如基底细胞上皮瘤、鳞状细胞癌、鲍温病、湿疹样癌等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尤其适用于颜面、外阴和不适宜手术切除的部位和老年患者。近年来又将该技术成功推广至治疗病毒性和增殖性皮肤病,如尿道口或肛周尖锐湿疣、跖疣等。2000年曾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2005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先后于1999年、2007年、2008年举办3次全国光动力学习班,向全国各级医院积极推广该项计术。目前学科正在尝试应用该技术治疗痤疮和甲真菌病。
痤疮:采用天然药物结合面膜、倒膜技术治疗各种痤疮,磨削术治疗痤疮瘢痕。
性传播疾病:卫生部最早指定的艾滋病监测哨点,能开展各种性病的实验室检查,拥有激光、微波、高频等治疗设备。在国内率先将ALA光动力学技术应用于治疗复发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效果显著。
银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黑光室、药浴室等,可有效治疗顽固性、泛发性银屑病。
白癜风与腋臭:表皮磨削术结合自体表皮片移植以及308m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白癜风,微创根治术治疗腋臭等。
过敏性疾病:采用皮肤过敏原点刺实验检测过敏原,对顽固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综合防治获得满意疗效。
皮肤美容激光室:目前拥有多种激光设备以及微波、高频等仪器,可治疗尖锐湿疣、跖疣、寻常疣、文身、血管瘤等。
门诊位置:门诊楼6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5楼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变态反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北省听力检测中心,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卫生部台塑集团、湖北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学科为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
学科创建于1943年,在临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下设四个三级学科: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杂志社。
目前,学科开放床位 190 张,建设有四个三级学科,四个中心,各科均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全国担任专业学会委员3 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2名,副主任委员 2 名。
1993 年创办了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同年实现由耳鼻咽喉科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1999年3月开始推行并完成三级学科建设,建设有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四个特色亚科,形成以头颈肿瘤、颅底外科、听力学、人工听觉技术、嗓音外科、OSAHS、过敏性鼻炎等领域的特色优势,以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为平台与美国佛罗理达大学头面中心,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取得了一批有原创性科研成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研究》为代表的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了一大批临床科研、教学人才,指导帮扶省内外几十家医院耳鼻咽喉科发展,并得到同道高度评价,目前该科已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专科。
学科专业特色
1、头颈肿瘤
先后开展了胃代食管下咽上消化道重建术、结肠代食管上消化道重建,开展各型部分喉及次全喉手术,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舌癌、舌根癌、颊粘膜癌、牙龈癌根治切除术,多种带蒂及多种游离皮瓣修复,同时重点发展了甲状腺外科和涎腺外科手术,对全甲状腺切除、次全甲状腺切除、Ⅵ与Ⅶ淋巴结清扫术等领域有独到见解,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治疗及先天性疾病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头颈颅底外科
先后主持开展了颅面联合入路前颅底手术、眶上锁孔入路前颅底手术,上颌骨掀翻入路中线颅底手术,经迷路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手术,各型 Fish 入路侧颅底手术(颈静脉球瘤、脊索瘤,经口入路内镜颅底脊索瘤手术、眶颧入路及耳前颞下入路颅底手术,还对累及海绵窦肿瘤手术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眶上锁孔入路、上颌骨掀翻入路、颅颈交界处病变经口入路等颅底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做了有一定原创性的深入研究,对颅神经功能保护也作了深入探索。
3、人工听觉技术
2002 年成功开展湖北省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2005年及时成立了人工耳蜗植入学组,包括术前听力学评估小组、医学评估及植入小组、影像学评估小组、心理学评估小组、术中 NRT监测及术后开机调试小组和语言康复小组。顺利完成“湖北省残疾孤儿明天计划”的人工耳蜗植入项目。
2009被列为国家、湖北省“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台湾“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目前该院每年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植入100 例以上,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是湖北省可独立完成人工耳蜗植入的两家医院之一。
4、听力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该院把听力检测康复工作作为系统工程, 全面做好对该疾患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和妇产科联手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
5、嗓音外科技术
采用多种国内外先进设备,如纤维喉镜、动态喉镜、声功能检测仪、电声门图仪、喉肌电图等,对各种喉部疾患可作出准确诊断。
6、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
目前开展改良腭咽成形术,Pillar 软腭植入术,软腭前移术,鼻甲,舌根等离子消融术,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Repose舌骨、舌根悬吊固定术,颏舌肌前移术,舌中线切除术,下颌骨前徙术等;自动nCPAP 治疗。已成功举办全国“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学习班3次,推动了省内该领域的发展。
7、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应用特异性脱敏疗法已诊治了万余名患者,总有效率达 86%。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采用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综合治疗。应用聚焦超声、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取得很好疗效。
8、鼻内镜外科技术
自1992年开展内镜鼻腔手术以来,已开展数万例相关手术,并在鼻内镜下成功开展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脑垂体瘤根除术、颅底良恶性肿瘤切除术、鼻眼相关手术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门诊位置:门诊6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二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ICU病房)
安康楼三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病区)
安康楼四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
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特色学科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和公共卫生中心。
【发展历程】
1956年建立湖北省最早的精神病学专业
1978年成立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
198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
1986年被批准为精神医学硕士点
1987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9年在全国最早建立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本科专业
2001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被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精神)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2002年成为美国Stanley基金会(全球最大的精神医学研究基金会)研究基地
2003年被批准成为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点
美国适宜技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武汉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中心
2004年成为湖北省残联精神康复指导中心
2005年被武汉大学批准招收精神病学博士生
2006被省司法厅批准为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2007年成为武昌区社区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健康教育中心
2009年成为985“认知与神经信息科学” 拓展平台
2010年成为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健康教育基地
2011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湖北省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挂靠机构】
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湖北省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
精神与心理研究室
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国家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基地
湖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湖北省康复学会精神病康复分会
湖北省护理学会精神心理护理分会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
湖北省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
【人员构成】
中心现有医师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聚集了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医疗、教学、科研】
临床医疗
开放病床150张,规划床位300张,年门诊量越11万人次,年住院量约3200人次。
教学培训
中心是武汉大学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教学基地,也是湖北省其它院校的教学协作单位。承担着武汉大学以及湖北省其它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的精神病学、心理学等的教学及实(见)习任务。中心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不断,成功举办全国的学术年会,每年举办多次大型学术交流,多次邀请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学者参观访问或者讲学,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中心是卫生部、教育部《精神病学》五、七年制编写单位和八年制统编教材副主编单位。
科学研究
根据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国内外发展趋势和需要,制定了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组成临床精神药理、生物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4个亚专业)、临床心理学和司法精神病学等稳定研究团队和研究方向。
中心作为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动物行为学和心理评估等研究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已完成20余项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验证。
中心多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物精神病学及精神药理研究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获得美国STANLEY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及 “985”拓展项目各1项。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粟中华2007精神卫生一等奖1项。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在弓形虫与精神疾病、精神药物与糖代谢、动物模型与神经再生、儿童精神病、认知行为治疗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
【公共卫生】
中心是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精神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文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依据。指导建立健全全省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的建设及监测系统,对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组织制定常见精神疾病的防治方案。对精神疾病的发生、流行和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提供技术支持。承担地市级、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技术指导及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负责全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指导地市级、县级精防机构工作,完成年度工作报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专项经费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和管理湖北省精神卫生领域的国内外合作项目及相关交流活动。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承担全国范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疑难案例复核工作。
地理位置及联系方式
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心理科病区位置: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与复兴路交界处
精神科男病区:安康楼后4楼
精神科女病区:安康楼后5楼
科室自创建以来,一直坚持“科学、友善、良知”的服务理念,真诚地为广大孕产妇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作为湖北省产前诊断中心、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单位和省职工医疗保险生育险接诊单位,拥有医护人员31人,正副高职称医师5人,博士学历医师3人,在读博士4人。在孕产妇及新生儿监护技术、产前诊断、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新生儿出生缺陷病筛查、剖宫产术式改进、B超介入治疗、优生优育等方面技术先进,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并已跻身于全国先进行列。对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危急重症处理独具特色,多次成功救治孕产妇,获得省内外同行及病友的好评。
产科专业特色
1、是危急重症孕产妇转诊定点医院,治疗产前、产后各种危急重症
2、优生优育指导及咨询,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及新生儿疾病筛查
3、正常妊娠的产检、产前诊断、产后保健,开展羊水穿刺、脐血穿刺等检查
4、流产、保胎中西医治疗及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的诊治
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肝肾疾病、甲状腺机能异常、糖尿病、红斑性狼疮等疾病的诊治
6、妊娠合并胆汁淤积症(ICP)、母儿RH因子及ABO血型不和的中西医治疗
7、胎儿发育迟缓、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前置胎盘、胎位异常等治疗。
8、计划分娩、安桃乐减痛分娩及硬膜外麻无痛分娩术,尤其擅长晚期妊娠促宫颈成熟,提高自然分娩率
9、剖宫产术、横切口美容缝合术及各种阴道助产,尤其是腹膜外剖宫产及头位难产的处理
10、分娩方式的优化选择
11、围产期保健及产后康复。
12、新生儿水疗、新生儿抚触护理技术。
13、中孕引产及先进的减痛、无痛人工流产技术等宫腔操作。
14、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及产后大出血的介入治疗。
病房位置:民康楼12楼、13楼
门诊位置:泰康楼3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创建于1949年,先后由著名外科专家朱裕壁、叶仲篪、黄克俊、王炳勋负责。1978年至2005年先后由王炳勋、吴少西、黄琪裳、李家元和刘世清教授任骨科主任。现任骨外科主任为彭昊教授。在历任科主任带领下,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精心耕耘,骨外科已成为水平一流、技术精湛的临床专科,亚专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骨外科现开设床位147张,拥有3个病区、骨科治疗室和骨科研究室,成立了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及微创外科等专业学组。陶海鹰、彭昊及李亚明教授分别任脊柱外科(骨I)病区、骨关节外科(骨II)病区、创伤及显微外科(骨III)病区主任。
骨外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学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先后选派医师赴美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进修,或邀请国内个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整个学科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科拥有施乐辉及史赛克关节镜、腰椎间盘镜、C-形臂透视机、Leica显微镜、PBM训练机、血管造影机、128排螺旋CT等先进检查、治疗仪器和一流的手术室,逐步形成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 显微-创伤外科及修复重建外科为重要分支的专科体系。科室的服务半径日益扩大,收治患者来源于全国各地,年均收治住院患者人数超过6000人次,手术台次达5000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12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到98%以上。
骨I脊柱外科、创伤 主要诊治范围包括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创伤、肿瘤、结核、畸形、感染等病患,特别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病的手术治疗。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骨I科(脊柱外科、创伤)特色诊疗项目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脊柱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较早开展脊柱手术治疗的单位。多年来在脊柱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多项新技术,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脊柱外科专业团队。脊柱外科能完成从颅底到骶骨的全脊柱病变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主要成员均多次赴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留学或研修,国际交流频繁。除肩负湖北省及周边省份的疑难、危重脊柱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外,还承担着培训脊柱外科医生的责任。
主要诊疗范围:
1.脊柱退变:颈椎病、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脊髓减压和脊柱内固定及融合、人工颈椎间盘、腰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
2.脊柱肿瘤:脊柱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瘤、椎旁肿瘤、椎管内肿瘤,脊柱周围肿瘤累及脊柱和脊髓,手术包括脊柱肿瘤的病灶切除、全脊柱切除、椎体置换和脊柱重建;
3.脊柱感染性疾病: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法为病灶清除和脊柱重建;以及椎间盘感染、椎体感染的病灶清除
4.脊柱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畸形、Charis’畸形、颅底凹陷;
5.脊柱创伤:上颈椎(环-枢椎)的骨折脱位、颈椎骨折脱位、胸腰椎骨折脱位、骶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和融合手术;
6.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脱位所致的脊髓损伤和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手术包括脊髓脊柱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内固定
7.多发性骨折及人工关节:擅长脊柱、四肢的多发性骨折的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和患者的好评。
特色与专长:
1.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
2.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
3.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
5.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
6.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变态反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北省听力检测中心,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卫生部台塑集团、湖北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学科为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
学科创建于1943年,在临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下设四个三级学科: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杂志社。
目前,学科开放床位 190 张,建设有四个三级学科,四个中心,各科均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全国担任专业学会委员3 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2名,副主任委员 2 名。
1993 年创办了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同年实现由耳鼻咽喉科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1999年3月开始推行并完成三级学科建设,建设有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四个特色亚科,形成以头颈肿瘤、颅底外科、听力学、人工听觉技术、嗓音外科、OSAHS、过敏性鼻炎等领域的特色优势,以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为平台与美国佛罗理达大学头面中心,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取得了一批有原创性科研成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研究》为代表的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了一大批临床科研、教学人才,指导帮扶省内外几十家医院耳鼻咽喉科发展,并得到同道高度评价,目前该科已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专科。
学科专业特色
1、头颈肿瘤
先后开展了胃代食管下咽上消化道重建术、结肠代食管上消化道重建,开展各型部分喉及次全喉手术,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舌癌、舌根癌、颊粘膜癌、牙龈癌根治切除术,多种带蒂及多种游离皮瓣修复,同时重点发展了甲状腺外科和涎腺外科手术,对全甲状腺切除、次全甲状腺切除、Ⅵ与Ⅶ淋巴结清扫术等领域有独到见解,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治疗及先天性疾病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头颈颅底外科
先后主持开展了颅面联合入路前颅底手术、眶上锁孔入路前颅底手术,上颌骨掀翻入路中线颅底手术,经迷路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手术,各型 Fish 入路侧颅底手术(颈静脉球瘤、脊索瘤,经口入路内镜颅底脊索瘤手术、眶颧入路及耳前颞下入路颅底手术,还对累及海绵窦肿瘤手术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眶上锁孔入路、上颌骨掀翻入路、颅颈交界处病变经口入路等颅底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做了有一定原创性的深入研究,对颅神经功能保护也作了深入探索。
3、人工听觉技术
2002 年成功开展湖北省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2005年及时成立了人工耳蜗植入学组,包括术前听力学评估小组、医学评估及植入小组、影像学评估小组、心理学评估小组、术中 NRT监测及术后开机调试小组和语言康复小组。顺利完成“湖北省残疾孤儿明天计划”的人工耳蜗植入项目。
2009被列为国家、湖北省“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台湾“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目前该院每年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植入100 例以上,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是湖北省可独立完成人工耳蜗植入的两家医院之一。
4、听力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该院把听力检测康复工作作为系统工程, 全面做好对该疾患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和妇产科联手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
5、嗓音外科技术
采用多种国内外先进设备,如纤维喉镜、动态喉镜、声功能检测仪、电声门图仪、喉肌电图等,对各种喉部疾患可作出准确诊断。
6、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
目前开展改良腭咽成形术,Pillar 软腭植入术,软腭前移术,鼻甲,舌根等离子消融术,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Repose舌骨、舌根悬吊固定术,颏舌肌前移术,舌中线切除术,下颌骨前徙术等;自动nCPAP 治疗。已成功举办全国“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学习班3次,推动了省内该领域的发展。
7、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应用特异性脱敏疗法已诊治了万余名患者,总有效率达 86%。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采用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综合治疗。应用聚焦超声、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取得很好疗效。
8、鼻内镜外科技术
自1992年开展内镜鼻腔手术以来,已开展数万例相关手术,并在鼻内镜下成功开展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脑垂体瘤根除术、颅底良恶性肿瘤切除术、鼻眼相关手术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门诊位置:门诊6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二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ICU病房)
安康楼三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病区)
安康楼四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是全国较早成立康复医学科的专业科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在湖北省康复医学界有很高的知名度。学科实力雄厚,医术精湛。对中风偏瘫、外伤后截瘫、脑瘫、颅脑损伤后的各类瘫痪以及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骨折,、骨关节及运动系统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有独特疗效。在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偏瘫、外伤后截瘫、脑瘫、骨关节及运动系统损伤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综合治疗效果获得病人高度好评。开设有康复门诊,康复病房及专业康复治疗室。
学科现有医务人员30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6名,各类中级职称治疗人员13名。有3人在全国专业学会任委员,4人在湖北省内康复专业学会任主委、副主委、常委、委员。
学科现有各种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传统康复治疗,言语吞咽治疗,康复工程等康复设备,其中有肌电图,诱发电位和等动关节肌肉训练仪,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矫形器制作设备等。可以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各种物理治疗,认知训练、语言矫治、矫形器配制与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著名公安英雄方亮曾在我科康复治疗,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199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盘内、盘外、突出物中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逾千例, 使大多数患者解除了疾苦。近年开展了真空负压疗法、言语障碍及吞咽治疗、麦氏手法、整脊疗法、SET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运动损伤,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主要开展的业务
1、外伤后截瘫、脑瘫、颅脑损伤后的各类瘫痪以及脑外伤后遗症、周围神经损伤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综合治疗。
3、骨关节炎、骨折后功能障碍及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治疗。
4、其他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
5、各类疾病的康复评定、康复治疗。
6,各种言语障碍的评估及治疗
7,各类疾病的传统康复治疗
门诊位置:门诊综合楼5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后1楼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全国嗓音言语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变态反应疾病诊疗质控中心,湖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湖北省听力检测中心,湖北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卫生部台塑集团、湖北省人工耳蜗植入中心。学科为湖北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和湖北省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主任委员单位 。
学科创建于1943年,在临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下设四个三级学科: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杂志社。
目前,学科开放床位 190 张,建设有四个三级学科,四个中心,各科均具备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和学科带头人。学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全国担任专业学会委员3 名,省内专业学会主任委员 2名,副主任委员 2 名。
1993 年创办了国内中文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同年实现由耳鼻咽喉科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从形式到内容的转变,1999年3月开始推行并完成三级学科建设,建设有耳科、鼻科、咽喉气管食管科、头颈颅底外科四个特色亚科,形成以头颈肿瘤、颅底外科、听力学、人工听觉技术、嗓音外科、OSAHS、过敏性鼻炎等领域的特色优势,以武汉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研究所为平台与美国佛罗理达大学头面中心,法国波尔多第二大学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协作关系,取得了一批有原创性科研成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的研究》为代表的科研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培养了一大批临床科研、教学人才,指导帮扶省内外几十家医院耳鼻咽喉科发展,并得到同道高度评价,目前该科已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国内外知名专科。
学科专业特色
1、头颈肿瘤
先后开展了胃代食管下咽上消化道重建术、结肠代食管上消化道重建,开展各型部分喉及次全喉手术,保留喉功能的下咽癌手术,舌癌、舌根癌、颊粘膜癌、牙龈癌根治切除术,多种带蒂及多种游离皮瓣修复,同时重点发展了甲状腺外科和涎腺外科手术,对全甲状腺切除、次全甲状腺切除、Ⅵ与Ⅶ淋巴结清扫术等领域有独到见解,鼻腔鼻窦肿瘤手术治疗及先天性疾病治疗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头颈颅底外科
先后主持开展了颅面联合入路前颅底手术、眶上锁孔入路前颅底手术,上颌骨掀翻入路中线颅底手术,经迷路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手术,各型 Fish 入路侧颅底手术(颈静脉球瘤、脊索瘤,经口入路内镜颅底脊索瘤手术、眶颧入路及耳前颞下入路颅底手术,还对累及海绵窦肿瘤手术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对眶上锁孔入路、上颌骨掀翻入路、颅颈交界处病变经口入路等颅底手术入路的临床解剖做了有一定原创性的深入研究,对颅神经功能保护也作了深入探索。
3、人工听觉技术
2002 年成功开展湖北省第一例多导人工耳蜗植入。2005年及时成立了人工耳蜗植入学组,包括术前听力学评估小组、医学评估及植入小组、影像学评估小组、心理学评估小组、术中 NRT监测及术后开机调试小组和语言康复小组。顺利完成“湖北省残疾孤儿明天计划”的人工耳蜗植入项目。
2009被列为国家、湖北省“贫困聋儿抢救性康复项目”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台湾“听力重建”“启聪行动”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目前该院每年成功完成人工耳蜗植入100 例以上,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是湖北省可独立完成人工耳蜗植入的两家医院之一。
4、听力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该院把听力检测康复工作作为系统工程, 全面做好对该疾患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和妇产科联手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干预。
5、嗓音外科技术
采用多种国内外先进设备,如纤维喉镜、动态喉镜、声功能检测仪、电声门图仪、喉肌电图等,对各种喉部疾患可作出准确诊断。
6、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治
目前开展改良腭咽成形术,Pillar 软腭植入术,软腭前移术,鼻甲,舌根等离子消融术,扁桃体、腺样体等离子消融术,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术,Repose舌骨、舌根悬吊固定术,颏舌肌前移术,舌中线切除术,下颌骨前徙术等;自动nCPAP 治疗。已成功举办全国“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学习班3次,推动了省内该领域的发展。
7、过敏性鼻炎的诊治
应用特异性脱敏疗法已诊治了万余名患者,总有效率达 86%。拥有先进的诊疗设备,采用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物理治疗及手术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过敏性鼻炎进行综合治疗。应用聚焦超声、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过敏性鼻炎也取得很好疗效。
8、鼻内镜外科技术
自1992年开展内镜鼻腔手术以来,已开展数万例相关手术,并在鼻内镜下成功开展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脑垂体瘤根除术、颅底良恶性肿瘤切除术、鼻眼相关手术等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门诊位置:门诊6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二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ICU病房)
安康楼三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病区)
安康楼四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二病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创建于1949年,先后由著名外科专家朱裕壁、叶仲篪、黄克俊、王炳勋负责。1978年至2005年先后由王炳勋、吴少西、黄琪裳、李家元和刘世清教授任骨科主任。现任骨外科主任为彭昊教授。在历任科主任带领下,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精心耕耘,骨外科已成为水平一流、技术精湛的临床专科,亚专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骨外科现开设床位147张,拥有3个病区、骨科治疗室和骨科研究室,成立了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及微创外科等专业学组。陶海鹰、彭昊及李亚明教授分别任脊柱外科(骨I)病区、骨关节外科(骨II)病区、创伤及显微外科(骨III)病区主任。
骨外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学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先后选派医师赴美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进修,或邀请国内个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整个学科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科拥有施乐辉及史赛克关节镜、腰椎间盘镜、C-形臂透视机、Leica显微镜、PBM训练机、血管造影机、128排螺旋CT等先进检查、治疗仪器和一流的手术室,逐步形成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 显微-创伤外科及修复重建外科为重要分支的专科体系。科室的服务半径日益扩大,收治患者来源于全国各地,年均收治住院患者人数超过6000人次,手术台次达5000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12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到98%以上。
骨I脊柱外科、创伤 主要诊治范围包括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创伤、肿瘤、结核、畸形、感染等病患,特别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病的手术治疗。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骨I科(脊柱外科、创伤)特色诊疗项目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脊柱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较早开展脊柱手术治疗的单位。多年来在脊柱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多项新技术,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脊柱外科专业团队。脊柱外科能完成从颅底到骶骨的全脊柱病变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主要成员均多次赴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留学或研修,国际交流频繁。除肩负湖北省及周边省份的疑难、危重脊柱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外,还承担着培训脊柱外科医生的责任。
主要诊疗范围:
1.脊柱退变:颈椎病、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脊髓减压和脊柱内固定及融合、人工颈椎间盘、腰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
2.脊柱肿瘤:脊柱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瘤、椎旁肿瘤、椎管内肿瘤,脊柱周围肿瘤累及脊柱和脊髓,手术包括脊柱肿瘤的病灶切除、全脊柱切除、椎体置换和脊柱重建;
3.脊柱感染性疾病: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法为病灶清除和脊柱重建;以及椎间盘感染、椎体感染的病灶清除
4.脊柱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畸形、Charis’畸形、颅底凹陷;
5.脊柱创伤:上颈椎(环-枢椎)的骨折脱位、颈椎骨折脱位、胸腰椎骨折脱位、骶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和融合手术;
6.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脱位所致的脊髓损伤和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手术包括脊髓脊柱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内固定
7.多发性骨折及人工关节:擅长脊柱、四肢的多发性骨折的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和患者的好评。
特色与专长:
1.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
2.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
3.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
5.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
6.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创建于1949年,先后由著名外科专家朱裕壁、叶仲篪、黄克俊、王炳勋负责。1978年至2005年先后由王炳勋、吴少西、黄琪裳、李家元和刘世清教授任骨科主任。现任骨外科主任为彭昊教授。在历任科主任带领下,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精心耕耘,骨外科已成为水平一流、技术精湛的临床专科,亚专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骨外科现开设床位147张,拥有3个病区、骨科治疗室和骨科研究室,成立了创伤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显微外科、手外科、小儿骨科及微创外科等专业学组。陶海鹰、彭昊及李亚明教授分别任脊柱外科(骨I)病区、骨关节外科(骨II)病区、创伤及显微外科(骨III)病区主任。
骨外科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0人;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5人。学科非常重视人才培养,先后选派医师赴美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交流、访问、进修,或邀请国内个知名专家来院进行学术交流,提高了整个学科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学科拥有施乐辉及史赛克关节镜、腰椎间盘镜、C-形臂透视机、Leica显微镜、PBM训练机、血管造影机、128排螺旋CT等先进检查、治疗仪器和一流的手术室,逐步形成以脊柱外科、关节外科 显微-创伤外科及修复重建外科为重要分支的专科体系。科室的服务半径日益扩大,收治患者来源于全国各地,年均收治住院患者人数超过6000人次,手术台次达5000以上,床位使用率达到120%以上,治疗有效率达到98%以上。
骨I脊柱外科、创伤 主要诊治范围包括脊柱退行性病变、脊柱创伤、肿瘤、结核、畸形、感染等病患,特别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脊柱外科常见、多发病的手术治疗。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骨I科(脊柱外科、创伤)特色诊疗项目
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
脊柱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在国内较早开展脊柱手术治疗的单位。多年来在脊柱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创了多项新技术,完成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形成了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脊柱外科专业团队。脊柱外科能完成从颅底到骶骨的全脊柱病变的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现有教授2人,副教授7 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8名,主要成员均多次赴美国、德国、瑞士、意大利以及日本等国留学或研修,国际交流频繁。除肩负湖北省及周边省份的疑难、危重脊柱疾病患者的诊疗任务外,还承担着培训脊柱外科医生的责任。
主要诊疗范围:
1.脊柱退变:颈椎病、胸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胸椎管狭窄、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脊髓减压和脊柱内固定及融合、人工颈椎间盘、腰椎间盘置换术以及微创治疗;
2.脊柱肿瘤:脊柱原发肿瘤和脊柱转移瘤、椎旁肿瘤、椎管内肿瘤,脊柱周围肿瘤累及脊柱和脊髓,手术包括脊柱肿瘤的病灶切除、全脊柱切除、椎体置换和脊柱重建;
3.脊柱感染性疾病: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骶髂关节结核,手术方法为病灶清除和脊柱重建;以及椎间盘感染、椎体感染的病灶清除
4.脊柱畸形: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先天性脊柱侧凸、成人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畸形、Charis’畸形、颅底凹陷;
5.脊柱创伤:上颈椎(环-枢椎)的骨折脱位、颈椎骨折脱位、胸腰椎骨折脱位、骶椎骨折的复位、内固定和融合手术;
6.脊髓损伤:脊柱骨折脱位所致的脊髓损伤和无骨折脱位的脊髓损伤,手术包括脊髓脊柱前路、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内固定
7.多发性骨折及人工关节:擅长脊柱、四肢的多发性骨折的治疗;以及人工关节置换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和患者的好评。
特色与专长:
1.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微创手术,如椎间盘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神经根管扩大术、内固定、压缩性骨折或脊柱肿瘤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等;
2.率先在省内开展高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如寰枢椎骨折、脱位、肿瘤、结核等;
3.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的手术以来,已治疗这类患者逾2000例,治疗方法包括颈椎前、后路减压、固定、椎体切除重建、颈椎间盘置换等,治疗效果优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率先在省内开展脊柱肿瘤切除、椎体置换、重建术;
5.大量开展各种脊柱复杂畸形的矫正手术,如后凸、侧弯畸形、反曲畸形等;
6.各种脊柱常见病的规范化诊治方案,如脊柱结核、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手术效果优良。
乳腺甲状腺外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家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学科成立于2002年6月,主要从事乳腺和甲状腺等疾病的临床诊治、科研及教学工作。现设有两个病区,开放病床80张。年门诊量30000余人次,年收治病人近3000人次,手术2000余例次。
乳腺甲状腺外科是国内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技术手段先进的乳腺甲状腺专科之一,在国内外具有较高学术地位。拥有专业技术人员14名,其中正高4人,副高1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导师2名,80%以上具有博士学历。
科主任孙圣荣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生物工程学会乳腺甲状腺生物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湖北省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湖北省首席专家、湖北省农村女性“两癌”防治乳腺癌组组长。被评为武汉市“人民心中的好医生”。
近年来,学科先后主持和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已开展基因芯片检测乳腺癌中基因表达谱预测乳腺癌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乳腺癌干细胞分子生物学等多项临床基础研究。
专业特色
1.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乳腺癌的规范化、个体化诊治。其中乳腺癌的保乳及前哨淋巴结活检、乳腺癌患者的乳腺整形及重建、基因芯片检测乳腺癌中基因表达谱预测乳腺癌对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敏感性等前沿技术与国际接轨。
2.在乳腺良性病变的微创切除及影像技术引导下的乳腺癌微创活检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临床不可及、仅影像检查可及的乳腺病灶诊治方面独树一帜。
3.作为“中国抗癌协会全国百万妇女乳腺普查工程”湖北省唯一的定点医院,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开展乳腺癌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
4.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甲状腺癌的规范化、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了甲状腺癌的疗效,降低了甲状腺癌再次手术的损伤。
5.在巨大甲状腺肿、复杂甲亢、甲状腺术后(良性及恶性)复发,以及多次术后甲状腺肿瘤等复杂难治性甲状腺疾病的治疗上有丰富经验。开展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及甲状腺结节的规范化评估、诊断、早期药物干预及随访。
门诊位置:门诊部3楼
病房位置:民康楼21楼(一病区)、楚康楼3楼(二病区)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医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由普通放射、CT室、磁共振室和介入放射室组成,设有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影像学教研室。
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近10年得益于高端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本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的临床平台学科。
本学科是医院重点建设的平台学科,拥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医学放射设备。其中普通放射配备了Philips Diagital Diagnost DR、Philips Essenta Compact DR、Mindray DigiEye76 DR、 Philips Omni Diagnos数字胃肠机、岛津MUXJ—100DJ移动DR和GE Alpha ST MGF-101钼靶乳腺机;CT室配备了GE Light Speed 64排128层VCT、Bright Speed 16排CT和 HiSpeed Dual双排CT,磁共振室配备GE HDxt 1.5T及GE HD xt 3.0T超导磁共振机;介入放射室配备了 Simens Zee Floor 数字平板血管机,全科配备完善的PACS。
学科现有职工55人,医师22人,技师26人, 护士7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9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 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共14人,拥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科室主任和教授中担任全国专业学会青年委员2人,担任全国、湖北省和武汉市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学组委员6人,担任本专业知名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及审稿专家4人。
近10年来,本学科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承担国家、省厅和市级科研项目资助1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4部,副主编2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中华医学会系列文章10余篇及统计源期刊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4篇。
放射科将秉承“技术优质,服务优良,关怀细微,流程快捷”的服务理念,自强不息,克难奋进,努力为患者提供一流的诊疗服务、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而奋斗。
业务范围:
1. 普通放射开展全身各系统普通X线检查及胸部放射体检;
2. 乳腺数字钼靶机开展乳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定位活检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 数字胃肠机开展全消化道X线造影、瘘管及窦道造影、T管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等其他特殊X线造影检查;
4. 64排CT开展各系统常规MDCT检查及高端临床MDCT技术,包括颅脑及体部CT灌注成像、头颈体部及四肢大血管成像(CTA/CTV)、胆系MD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CTA)、心功能MDCT评价、心肌MDCT灌注成像、心肌MDCT延迟增强、气管及结肠MDCT仿真内镜成像、肺功能MDCT检查与肺结节CAD分析、实质脏器多期动态增强MDCT、CT泌尿系成像(CTU)、全脊柱及骨关节MDCT三维成像、颅底及内耳高分辨MDCT、儿科低剂量MDCT检查、肿瘤放疗CT定位等。
5.超导磁共振机开展各系统常规MRI检查及高端临床MRI技术,包括颅脑1H MRS、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DTI)、白质纤维束成像(DTT)、灌注加权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颅神经及外周神经高分辨MRI、动脉自选标记(ASL)、三维对比增强和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NCE-MRA)、超快速容积动态增强MRI、腹部脏器多期动态增强MRI、MR化学位移成像、MR水成像、心脏MR电影、心肌MR灌注成像、心肌MR延迟增强、心肌活性MR标注、冠脉MRA、乳腺DCE-MRI及1H MRS、前列腺1H MRS、妇科肿瘤MRI、骨关节高分辨MRI、椎间盘及关节软骨定量MRI、全脊柱MRI、MR类PET成像(DWIBS)、胎儿MRI等。
6.介入放射开展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各类肿瘤的治疗如肝癌、肺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各种转移性肿瘤及妇科肿瘤、骨肿瘤等;肝血管瘤栓塞术和肝、肾囊肿、脓肿抽吸硬化术;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及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或支架置入;非血管性管腔狭窄如食管良恶性狭窄、胃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子宫肌瘤、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其它病变如股骨头坏死、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或治疗肺梗塞)。
专业特色:
放射科目前拥有神经影像、肌肉骨骼和血管病变影像、腹部影像以及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专业学组,在以下临床诊疗技术和研究方向上具有特色:
1.脑肿瘤和脑退行性病变的多模态MRI;
2.神经精神病变fMRI;
3.药物成瘾和酒精依赖的脑fMRI
4.肌肉骨骼病变的多模态MRI;
5.头颈体部、冠脉及四肢大血管形态学和功能性CTA和MRA;
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和临床MRI;
7.前列腺病变的多模态MRI;
8.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包括介入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以及妇科出血; 球囊以及支架成形术治疗大、中血管性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食道十二指肠狭窄以及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狭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经皮穿刺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骨髓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折;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肺肿块活检术; 经血管以及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以及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四肢血管瘤、子宫肌瘤等。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医学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学科由普通放射、CT室、磁共振室和介入放射室组成,设有武汉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放射影像学教研室。
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尤其是近10年得益于高端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引进,本学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技术力量雄厚、学科特色鲜明的临床平台学科。
本学科是医院重点建设的平台学科,拥有一大批国际顶尖的医学放射设备。其中普通放射配备了Philips Diagital Diagnost DR、Philips Essenta Compact DR、Mindray DigiEye76 DR、 Philips Omni Diagnos数字胃肠机、岛津MUXJ—100DJ移动DR和GE Alpha ST MGF-101钼靶乳腺机;CT室配备了GE Light Speed 64排128层VCT、Bright Speed 16排CT和 HiSpeed Dual双排CT,磁共振室配备GE HDxt 1.5T及GE HD xt 3.0T超导磁共振机;介入放射室配备了 Simens Zee Floor 数字平板血管机,全科配备完善的PACS。
学科现有职工55人,医师22人,技师26人, 护士7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9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 5人,具有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学历共14人,拥有临床医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科室主任和教授中担任全国专业学会青年委员2人,担任全国、湖北省和武汉市专业学会副主任委员、学组委员6人,担任本专业知名学术期刊副主编、编委及审稿专家4人。
近10年来,本学科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1项,承担国家、省厅和市级科研项目资助15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编专著4部,副主编2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中华医学会系列文章10余篇及统计源期刊论文80余篇,SCI收录论文4篇。
放射科将秉承“技术优质,服务优良,关怀细微,流程快捷”的服务理念,自强不息,克难奋进,努力为患者提供一流的诊疗服务、建设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而奋斗。
业务范围:
1. 普通放射开展全身各系统普通X线检查及胸部放射体检;
2. 乳腺数字钼靶机开展乳腺肿瘤早期筛查诊断、定位活检和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3. 数字胃肠机开展全消化道X线造影、瘘管及窦道造影、T管造影、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子宫输卵管造影、下肢静脉造影等其他特殊X线造影检查;
4. 64排CT开展各系统常规MDCT检查及高端临床MDCT技术,包括颅脑及体部CT灌注成像、头颈体部及四肢大血管成像(CTA/CTV)、胆系MDCT、心脏冠状动脉成像(CCTA)、心功能MDCT评价、心肌MDCT灌注成像、心肌MDCT延迟增强、气管及结肠MDCT仿真内镜成像、肺功能MDCT检查与肺结节CAD分析、实质脏器多期动态增强MDCT、CT泌尿系成像(CTU)、全脊柱及骨关节MDCT三维成像、颅底及内耳高分辨MDCT、儿科低剂量MDCT检查、肿瘤放疗CT定位等。
5.超导磁共振机开展各系统常规MRI检查及高端临床MRI技术,包括颅脑1H MRS、扩散加权成像(DWI)、扩散张量(DTI)、白质纤维束成像(DTT)、灌注加权成像(P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颅神经及外周神经高分辨MRI、动脉自选标记(ASL)、三维对比增强和非对比增强血管成像(3D CE-MRA/NCE-MRA)、超快速容积动态增强MRI、腹部脏器多期动态增强MRI、MR化学位移成像、MR水成像、心脏MR电影、心肌MR灌注成像、心肌MR延迟增强、心肌活性MR标注、冠脉MRA、乳腺DCE-MRI及1H MRS、前列腺1H MRS、妇科肿瘤MRI、骨关节高分辨MRI、椎间盘及关节软骨定量MRI、全脊柱MRI、MR类PET成像(DWIBS)、胎儿MRI等。
6.介入放射开展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包括: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各类肿瘤的治疗如肝癌、肺癌、食管癌、肾癌、胰腺癌、各种转移性肿瘤及妇科肿瘤、骨肿瘤等;肝血管瘤栓塞术和肝、肾囊肿、脓肿抽吸硬化术;各种动脉瘤、血管畸形的栓塞治疗及血管闭塞性疾病PTA或支架置入;非血管性管腔狭窄如食管良恶性狭窄、胃肠吻合口狭窄、胆道梗阻支架置入;子宫肌瘤、宫外孕、输卵管阻塞引起的不孕症;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其它病变如股骨头坏死、脾功能亢进、消化道出血、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腔静脉滤器植入(预防或治疗肺梗塞)。
专业特色:
放射科目前拥有神经影像、肌肉骨骼和血管病变影像、腹部影像以及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专业学组,在以下临床诊疗技术和研究方向上具有特色:
1.脑肿瘤和脑退行性病变的多模态MRI;
2.神经精神病变fMRI;
3.药物成瘾和酒精依赖的脑fMRI
4.肌肉骨骼病变的多模态MRI;
5.头颈体部、冠脉及四肢大血管形态学和功能性CTA和MRA;
6.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和临床MRI;
7.前列腺病变的多模态MRI;
8.血管和非血管介入诊疗,包括介入栓塞术治疗消化道出血、呼吸道咯血以及妇科出血; 球囊以及支架成形术治疗大、中血管性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梗阻性黄疸、食道十二指肠狭窄以及气管和主支气管的狭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经皮穿刺椎体骨水泥成形术治疗椎体血管瘤、骨髓瘤及骨质疏松引起的椎体骨折;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穿刺肺肿块活检术; 经血管以及经皮穿刺介入治疗实体肿瘤,如肝癌、肺癌、肾癌等以及良性肿瘤如肝血管瘤、四肢血管瘤、子宫肌瘤等。
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特色学科之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是湖北省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医疗、教学、科研、培训和公共卫生中心。
【发展历程】
1956年建立湖北省最早的精神病学专业
1978年成立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
1983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中心
1986年被批准为精神医学硕士点
1987年首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1989年在全国最早建立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本科专业
2001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被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国家(精神)药品临床研究基地
2002年成为美国Stanley基金会(全球最大的精神医学研究基金会)研究基地
2003年被批准成为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临床心理学硕士点
美国适宜技术/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武汉青少年青春期教育和性健康教育中心
2004年成为湖北省残联精神康复指导中心
2005年被武汉大学批准招收精神病学博士生
2006被省司法厅批准为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2007年成为武昌区社区精神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中国健康教育协会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健康教育中心
2009年成为985“认知与神经信息科学” 拓展平台
2010年成为全国抑郁症及睡眠障碍健康教育基地
2011年被省卫生厅批准为湖北省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挂靠机构】
湖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湖北省精神医学质量控制中心
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
精神与心理研究室
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所
国家精神药物临床研究基地
湖北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
湖北省康复学会精神病康复分会
湖北省护理学会精神心理护理分会
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性心理专业委员会
湖北省心理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
湖北省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专业委员会
【人员构成】
中心现有医师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13人。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5名,聚集了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精神医学/临床心理学高级专业人才。
【医疗、教学、科研】
临床医疗
开放病床150张,规划床位300张,年门诊量越11万人次,年住院量约3200人次。
教学培训
中心是武汉大学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教学基地,也是湖北省其它院校的教学协作单位。承担着武汉大学以及湖北省其它高等院校的研究生、本科生的精神病学、心理学等的教学及实(见)习任务。中心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不断,成功举办全国的学术年会,每年举办多次大型学术交流,多次邀请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学者参观访问或者讲学,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中心是卫生部、教育部《精神病学》五、七年制编写单位和八年制统编教材副主编单位。
科学研究
根据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国内外发展趋势和需要,制定了科研中长期发展规划,组成临床精神药理、生物精神病学、临床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抑郁症、精神分裂症4个亚专业)、临床心理学和司法精神病学等稳定研究团队和研究方向。
中心作为湖北省神经精神病研究所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拥有分子生物学、细胞学、动物行为学和心理评估等研究平台,为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精神科药物临床实验基地,已完成20余项精神科药物的新药临床验证。
中心多项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生物精神病学及精神药理研究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获得美国STANLEY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项目及 “985”拓展项目各1项。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贰等奖2项,省卫生厅科技进步奖2项,武汉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粟中华2007精神卫生一等奖1项。近5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在弓形虫与精神疾病、精神药物与糖代谢、动物模型与神经再生、儿童精神病、认知行为治疗领域已形成研究特色。
【公共卫生】
中心是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协助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精神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文件,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依据。指导建立健全全省精神疾病防治网络的建设及监测系统,对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实施进行质量监控和效果评估。组织制定常见精神疾病的防治方案。对精神疾病的发生、流行和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处理,为救灾防病提供技术支持。承担地市级、县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技术指导及管理培训,开展培训效果评估。负责全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指导地市级、县级精防机构工作,完成年度工作报表。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专项经费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和管理湖北省精神卫生领域的国内外合作项目及相关交流活动。开展精神疾病康复指导、健康教育和健康宣传。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承担全国范围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及疑难案例复核工作。
地理位置及联系方式
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心理科病区位置: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与复兴路交界处
精神科男病区:安康楼后4楼
精神科女病区:安康楼后5楼
病理科作为医院临床机能科室,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细胞学检查)、尸体解剖(尸检)、全自动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病理学检查等检查方式作出病理诊断,为患者提供临床诊断、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重要依据,并开展教学、培训和科研等工作。
学科拥有国际先进的全套病理检查仪器和病理图文报告及分析系统。除开展常规病理检查外,同时开展了手术过程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用于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对于肿瘤性疾病)的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病理技术及各种特殊染色技术,在全省较先开展了肾活检免疫病理和肌活检及骨髓活检病理技术。
近几年,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发表SCI论文多篇,并承担及参与了多项研究课题,主编病理学专著3部,参编医学专著2部。
病理科位置:民康楼二楼
风湿病专科成立20余年来,共接诊各类风湿病患者3万余人,病人遍及全省各地,部分来自邻近省份。该科常年开设专家门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业务范围与专业特长:
1.关节肌肉痛的鉴别诊断;
2.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
3.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
4.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治;
5.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的诊治。
湖北省人民医院血液内科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湖北省和武汉市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有教授、副教授5人,拥有床位45张(其中无菌层流室5张),在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形成特色,全科实力雄厚,技术处于全国先进水平。科室分门诊、普通病房、层流病房、血液实验室。
主要业务范围
1、头昏、头痛、疲乏、无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饮食习惯改变;
2、皮肤苍白、眼睛发黄、面黄、尿黄、葡萄酒色尿、毛发干枯、指甲扁平;
3、口腔出血、鼻腔出血、月经过多、皮肤出血点、瘀斑或乌青块;
4、持续发热、抗感染治疗无好转,反复感冒、口腔溃疡、舌炎;
5、多处骨关节疼痛;
6、淋巴结肿大;
7、不明原因的脾脏或肝脏肿大;
8、反复发生深静脉血栓;
9、血液学检查异常如白细胞减少、增多,红细胞减少、增多,血小板减少、增多、各种细胞分类的异常和凝血因子缺乏症;
10、血浆成分的异常
11、各种贫血、出血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殖性疾病;
12、需要进行骨髓移植、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移植的血液病、乳腺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专业特色
1、再障诊治:诊治再障成果显著,受美国范可尼贫血基金资助,率先在国内开展对该病的诊断、分型和治疗。
2、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对恶性血液病细胞的分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在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该病长期治愈打下了坚实基础。
4、血浆置换和细胞分离:开展了血浆置换和细胞分离,治愈了许多相关的血液病。
5、造血干细胞移植:拥有最先进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成功开展了血液病和实体瘤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同时开展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实验研究,为治愈血液病打下了坚实基础。
门诊位置:门诊4楼
病房位置:泰康楼12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及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卫生部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湖北省艾滋病临床监测哨点。前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所在单位。
学科创建于1948年,目前开放病床30张,工作人员27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名,多数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现有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生导师1人。拥有普通治疗室、光动力治疗室、皮肤美容室、专科手术室、激光室、病理室、免疫荧光诊断室、黑光室和药浴室,诊疗各种疑难皮肤病、性病和风湿性疾病。
学科知名专家徐世正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儿童皮肤病学组组长、继续教育工作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常委,现任湖北省皮肤科医师协会会长、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名誉主委、武汉市皮肤科学会名誉主委。学科带头人雷铁池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委员兼实验学组副组长、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风湿病学会常委;梁虹副教授担任湖北省皮肤科学会常委等。近10余年来,鉴定科研成果4项,2项被认定为国内领先水平;已有3项成果分别荣获省部级一、三等奖。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中华医学会课题3项、省级科研课题3项。
主要业务范围
结缔组织病:我科对红斑狼疮的诊断和治疗久负盛名,并已形成较完善的研究和诊疗体系。老主任徐世正教授早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从事该病研究达30余年,曾获得多项科研基金资助。首创的马疫锥虫法检测抗ds-DNA抗体曾获得1982年卫生部甲等奖。目前就诊的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患者居全省之冠。我科在湖北省最早成立了狼疮病友会,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活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和开发中药治疗红斑狼疮,并获得多项湖北省科委基金资助,临床验证对许多红斑狼疮患者有显著治疗效果。目前正在承担红斑狼疮相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着重探讨其发病机制。
色素性皮肤病:学科在各种色素增加(如黄褐斑)或色素减退(如白癜风)等色素性皮肤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科研和临床经验。雷铁池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近5年来在人表皮黑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课题3项,中华医学会-欧莱雅研究课题3项以及强生横向研究课题1项。他们与武汉大学随州科技园合作研发出“脱氧熊果苷”被证实是疗效好的皮肤增白剂用于治疗黄褐斑。付继成副教授和方春红教授在湖北省率先开展自体表皮片移植联合表皮磨削术治疗难治性稳定型白癜风,到目前已成功实施手术500多例,获得理想的白斑区复色效果。他们正在攻克以人羊膜为支架体外培养扩增黑素细胞移植治疗白癜风,以解决取小块皮片移植治疗大片白斑的难题。
光动力疗法治疗浅表皮肤肿瘤:5-氨基酮戊酸(ALA)介导的光动力疗法是一种新型组织消融技术。1997年我科徐世正教授将该技术自国外引进,并在国内率先应用于临床治疗皮肤浅表肿瘤如基底细胞上皮瘤、鳞状细胞癌、鲍温病、湿疹样癌等获得较理想的效果,尤其适用于颜面、外阴和不适宜手术切除的部位和老年患者。近年来又将该技术成功推广至治疗病毒性和增殖性皮肤病,如尿道口或肛周尖锐湿疣、跖疣等。2000年曾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进步奖,2005年获得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奖。先后于1999年、2007年、2008年举办3次全国光动力学习班,向全国各级医院积极推广该项计术。目前学科正在尝试应用该技术治疗痤疮和甲真菌病。
痤疮:采用天然药物结合面膜、倒膜技术治疗各种痤疮,磨削术治疗痤疮瘢痕。
性传播疾病:卫生部最早指定的艾滋病监测哨点,能开展各种性病的实验室检查,拥有激光、微波、高频等治疗设备。在国内率先将ALA光动力学技术应用于治疗复发性、尿道口尖锐湿疣,效果显著。
银屑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拥有黑光室、药浴室等,可有效治疗顽固性、泛发性银屑病。
白癜风与腋臭:表皮磨削术结合自体表皮片移植以及308mm准分子光照射治疗白癜风,微创根治术治疗腋臭等。
过敏性疾病:采用皮肤过敏原点刺实验检测过敏原,对顽固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综合防治获得满意疗效。
皮肤美容激光室:目前拥有多种激光设备以及微波、高频等仪器,可治疗尖锐湿疣、跖疣、寻常疣、文身、血管瘤等。
门诊位置:门诊楼6楼
病房位置:安康楼5楼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男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可咨询
服务人次 8238
好评率(100.0%)
擅长: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心肌疾病、心肌炎、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血管病症、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病、药物过敏、低血压、高脂血症、神经痛、中风、心脏病、急性鼻咽炎、血栓形成、猝死、脂肪肝、脑供血不足、甲状腺功能减退、晕厥、抑郁症、房性早搏、高尿酸血症、血栓性疾病、窦性心律失常
可咨询
服务人次 97
好评率(90.0%)
擅长:冠心病、血脂异常、动脉硬化、早搏、高血压、心脏神经官能症、心脏瓣膜病、心动过缓、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缺血、高血压性心脏病、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心肌疾病、肺栓塞、病毒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继发性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难治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动脉硬化闭塞症、房室传导阻滞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92
好评率(100.0%)
擅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律失常、早搏、心房颤动、室上速、室性早搏、心肌疾病、心肌炎、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肌梗死、心绞痛、血管病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老年高血压、结构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心脏瓣膜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病、颈动脉斑块、慢性病、心包积液、高尿酸血症、心肌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急性鼻咽炎、焦虑症、高脂血症、graves病、胃病、贫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律失常、心房颤动、高血压、顽固性高血压、血管病症、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8
好评率(90.0%)
擅长: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早搏、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动过缓、室速、室性早搏、快速型心律紊乱、心房扑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心肌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心力衰竭、血脂异常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67
好评率(87.4%)
擅长: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肌疾病、心肌炎、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症、心肌病、早搏、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心动过缓、室速、室性早搏、快速型心律紊乱、心房扑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脏骤停、限制型心肌病、房间隔缺损、心室间隔缺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
查看更多心血管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