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创建于1960年7月,是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大中医临床基地之一。50余年来,医院坚持“名医、名科、名院”的发展战略,走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中医特色鲜明和中医优势突出的全国著名中医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医院获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二连冠”;200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2008年被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2009年成为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单位;2012年在中医院等级复评审中评审成绩位列全国三级中医医院首位;2015年被评为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
总院坐落于上海市徐汇区宛平南路725号,分院坐落于浦东上南路上钢二村45号。东西两院占地面积共78.65亩,核定床位数1250张。医院中医特色鲜明,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骨退行性病变、肾病、胆石病、风湿病、眼病、乳腺病、肛肠病、脾胃病、肺病、疮疡病等有显著的疗效;同时医院有冬令进补膏方门诊、冬病夏治门诊、中医特色体检门诊等。2015年门急诊人次336余万,年出院患者4.7万余人次。科室设置齐全,有临床科室43个,重点专科30个,医技科室6个,药剂科室3个以及心导管室、ICU、CCU、RICU、血液净化中心等,配备DR、CT、ECT、MRI、数字胃肠机等大型设备。目前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3个;上海市临床优势专科(专病)8个、上海市临床医学中心2个;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28名、上海市名中医21名、博士生导师40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医院有32个各级各类名老中医工作室。作为海派中医流派传承研究主基地与分基地,承担9项中医流派传承及特色技术研究工作。
2001年首创名老中医工作室的传承模式,以建立名老中医工作室为载体,全面实施中医药的继承、发展、创新工作,并迅速在上海市和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应用。先后成立31个名中医工作室,其中15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工作室建设推进项目。于2000年7月成立龙华中医医院集团,集团内包括5家二级中医医院,1家二级中西结合医院。托管上海市闵行区中医医院、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中医医院和上海市奉贤区中医医院。通过专科专病建设和人才培养,扶持集团二级医院特色专科专病的创立和发展。2004年起与徐汇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对,开展名中医下社区、科研合作、适宜技术推广等帮建工作。
同时,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龙华临床医学院承担本科生(含七年制)、研究生、留学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教学工作。目前拥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医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先后成立陈湘君、陆德铭、施杞名师工作室,吴银根、唐汉钧名师研究室,以名师研究室为依托,展开教学查房和示范课程讲座,并进行名师教学思路研讨,旨在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近年来,结合国家高等教育改革,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促进教学资源的精品化,《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被列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以教材建设为载体,总结学科建设成果,承担多部国家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规划教材的主编工作。2007年学院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通过上海市研究生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5年成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
医院将以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为契机,着力开展重点病种(恶性肿瘤和骨退行性病变)和拓展病种的相关研究工作,重点建设上海市“重中之重”中医慢性病防治临床医学中心,科研与临床相结合,力争在研究中有所突破,以点带面,联动共赢,全面带动研究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临床及科研能力,建立健全“医研双赢”的中医临床科研运行新模式。
医院始终秉承“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办院宗旨和“严谨、仁爱、继承、创新”的医院精神(院训),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东西联动”的方针,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建设成高水平现代化综合性中医院。
地址 :
总院:上海市宛平南路725号,分院:上海市上南路1000弄上钢二村45号
行车路线 :
交通路线:44路、49路、72路、89路、104路、572路、864路、932路、144路、50路、隧道二线公交车;浦东分院:原野专线、隧一、隧二、86路、82路、84路、608路、610路、619路、981路、787路、572路、576路
电话 :
021-64385700(总机),021-64385700
龙华医院肿瘤科分为肿瘤一科和肿瘤三科
龙华医院肿瘤一科是以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为特色的临床专科,拥有固定床位四十六张,同时还在特需病房收治了大量来自境内外的病人,通过高层次的医疗服务,扩大了医院和科室在国内外同行中的影响。该科门诊每周有各级医师二十九人次应诊,接诊时间达到每周14.5个工作日,门诊就诊病人数超过年六万人次,病房月周转病例数超过110人次。
该科创建于七十年代后期,是全国中医肿瘤专病医疗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市重点专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肿瘤研究所临床研究室之一。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胃癌研究室。长期以来他们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汲取现代医学科学技术和生物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致力于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方面成绩尤为突出,处于国内同行领先水平。曾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攻关课题三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青年基金、上海市启明星计划等课题十余项。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上海市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
随着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理论的日臻完善,本科目前在临床工作中除原有的方法和实践外,将进一步发展与深入开展的项目主要有辨证中药导管滴入法和肿瘤介入治疗。前者主要针对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癌性、粘连性肠梗阻,配合中医药辨证施治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消化道恶性肿瘤(特别是肝癌跟胰腺癌)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介入治疗,通过局部治疗配合中医为主导的全身治疗,充分发挥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相结合,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特长,从整体上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还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和国内外专业新进展制定了《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诊疗常规》,在中医理论范畴内探索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规范化道路开创先河。
科室现有主任医师二人,副主任医师四人,主治医师三人,住院医师三人;有医学博士学位者三人,医学硕士学位者七人。
龙华医院肿瘤三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以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年门诊量5万多人次,拥有床位48张。长期以来,在刘嘉湘教授中医扶正法治疗肿瘤理论指导下,该科运用中医药为主辨证治疗肺癌、胃癌、肝癌、肠癌、胰腺癌、泌尿系统肿瘤、脑瘤、恶性淋巴瘤等各种肿瘤,在改善癌症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抑制肿瘤生长、防治肿瘤转移和复发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30年来,该科承担国家科委“六五”到“十五”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的国家攻关课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其中《滋阴生津、益气温阳法治疗原发性肺癌临床及实验研究》等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该科室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肺癌取得五年生存率近24.22%,成为国内领先水平。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肿瘤三科拥有博导1人,硕导3人,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2人,其中付高级以上职称者7人。目前该科正承担国家“十一五”攻关课题--“非小细胞肺癌规范化治疗方案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局级课题。
肿瘤三科每周一至周五均设有专家门诊,详见专家门诊时间表;普通门诊均由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出诊,每周一、二、三、四全天,每周五上午均设有普通门诊。
龙华医院针灸科是医院历史最为悠久的四个科室之一,于1960年7月成立。在六、七十年代曾云集陆瘦燕、黄羡明、朱汝功、金舒白、陈汉平等多位针灸名家,科室规模、技术力量、就诊病人数量,当时堪称沪上第一。目前针灸科有14名医师,有高级职称医师10名,博士3名,硕士5名。每周门诊13个半天。多年来,针灸科始终坚持中医传统,传承老一辈针灸名师传统的针灸技术特色,包括针刺、艾灸、温针、火罐、三棱针等,并结合运用现代的电针、穴位注射、耳针、头针、穴位敷贴、穴位埋线等多种方法,治疗各科的常见病和疑难病,尤其在中风、面瘫、神经痛、关节痛、失眠、急慢性泄泻、单纯性肥胖,男科及妇科疾病方面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针灸科承担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临床医学系本科生《针灸学》的教学,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上海国际针灸培训中心临床基地之一, 为来自美国、德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韩国、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俄罗斯等76个国家和地区的临床医师进行针灸学临床培训。
在科研上,负责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缺血性中风)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研项目(中风、针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上海市卫生局等多项科研项目。参加完成国家科技部“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攻关项目等。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二完成单位),上海市科委科研成果奖。
国际学术交流方面,科室多位医师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芬兰、摩洛哥、泰国、越南等多个国家工作、讲学,开展学术交流,为弘扬中医针灸学作出了努力。
医疗特色:
中风康复专科为上海中医药大学A级专病专科。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是中风后最为常见的症状,特别是中风后病人的肢体瘫痪、肌张力障碍和痉挛状态,严重影响病人康复。采用传统针灸、头针、电针、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指导,改善患者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
特色专科还有:面瘫专科、神经痛专科、颈椎病专科、失眠专科、排尿障碍专科、不孕不育门诊、针灸减肥门诊、“伏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门诊、免疫相关疾病门诊(包括肿瘤免疫门诊)、外宾门诊、特需门诊等特色专科门诊。
针灸治疗优势病种: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后遗症、面瘫、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帕金森氏病、外伤后麻痹、周围神经炎、小儿麻痹症、美尼尔氏综合征、痴呆。
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落枕、肩周炎、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肌肉痛和萎缩、肌肉痉挛、关节炎、关节扭伤、网球肘、腕管综合症。
消化系统疾病:呃逆、急慢性结肠炎、便秘、腹泻、急慢性胃炎、胃酸增多症、消化不良、胃下垂。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
内分泌系统疾病:肥胖、糖尿病(肥胖、多发性神经炎)。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性:前列腺炎、排尿障碍、不育。
女性:排尿障碍、痛经、月经不调、胎位不正、不孕、产后缺乳
免疫相关疾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皮肌炎、强直性脊柱炎、肿瘤免疫力低下。
皮外、五官疾病:带状疱疹、神经性耳聋、耳鸣、急慢性扁桃体炎。
身心疾病:慢性疲劳综合症、忧郁、失眠。
龙华医院骨伤科是由全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大师石筱山先生和武术伤科大师王子平先生的传人共同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创建。秉承石氏伤科和王氏伤科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形成了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特点,在社会上及全国中医系统中有着良好的声誉。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于2003年7月成立,分为基础研究部、临床研究部、康复研究部、老中医工作室,使临床与科研、继承与发扬更有机地结合起来。本科室是国家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单位、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临床优势专科、上海市中医颈椎病特色专科、首批上海市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研究室所在地、上海市卫生局指定的14家关节置换准入单位之一;同时是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博士点和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作为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临床研究部,临床与科研紧密结合,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部局级等各级课题;获中华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共8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开发新药2个;完成成果转让1项。
骨退行性疾病已作为国家临床基地建设的主攻病种,骨伤科床位即将扩充至150张。目前现有床位46张,医师十六名,其中上海市名中医1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8名,博士3名,硕士3名。病房分为脊柱、创伤、关节三个专业组。全年门急诊量7万余人次,出院人数近1000余人。尤其在颈腰腿痛疾病、骨关节退行性疾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各类创伤骨折等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疗效满意。
医疗特色
多年来,在以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为首的历任主任的带领下,继承发扬了石氏伤科“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学术思想,充分发挥“石氏伤科中药内治和王氏伤科手法导引相结合”的特色,结合先进诊疗技术,提出了“慢性脊柱退行性疾病从痹论治”的学术观点,在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骨关节病、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质疏松症、脊柱侧弯、创伤性骨折脱位等多种疾病上,形成了一系列中西医结合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颈椎病的治疗方面,他们提出了“阶梯治疗”的概念,根据不同的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组合,系列中药的内服外敷、离子透入、静脉滴注分类用药、“三步九法”的动静力平衡手法等,并创立了简便易学的“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寓防于治,对于腰椎病,他们在国内首先用骶封加四步松解手法的治疗方法,已经积累了10万多病例的治疗经验,此方法已定为首批“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色诊疗项目”之一;并根据辨证施治,中药内服外敷,配合手法,牵引,体疗等综合治疗得到了满意疗效。此外,对少数颈椎病、腰腿痛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亦开展颈前路减压植骨、腰椎后路开窗、椎板减压、椎间融合固定、椎弓根螺钉固定等手术治疗,目前已积累了500多例的手术经验。同时积极发挥中药的手术前后调理,术后薰洗、手法、器械等康复等特色手段的围手术期治疗,使手术患者能更安全、更好的恢复;结合传统中医垫枕复位、薰洗和微创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骨折、转移性骨肿瘤、椎体血管瘤等,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在创伤方面,外敷石氏系列敷药治疗伤筋,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配合石氏理伤中药内服治疗骨折及延迟愈合、不愈合的整体治疗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对于各类骨折,采用各类最新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围手术期配合合理的中医康复治疗,从而尽早使病人恢复健康。
在关节病方面,针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临床上已形成了“中医药系列治疗→微创手术→关节置换”的序贯治疗方案,并配合高压氧、中药熏洗、支具康复锻炼等综合康复治疗,使此类患者能花最小的代价、受最少的痛苦,从而获得最好的生活质量。对于骨关节病已形成敷药、熏洗、关节冲洗注射、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等系列疗法。
另外,运用液压扩张加手法治疗冻结肩临床疗效显著;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体疗加手法治疗,的特色中药内服外敷冲洗、骨质疏松症的快速诊断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等均是龙华医院伤骨科的特色。“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也一直是他们的服务宗旨。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儿科成立于1960年,最初由徐伯远、徐仲才负责科室工作(其二人均为上海中医儿科名家徐小圃之后),其后近五十年中,儿科充分发扬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广泛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多种儿科疾病的诊疗,特色鲜明,疗效显著。本科室门诊、急诊、病房齐全,设有12张病床,短留观察床位25张。拥有12位医师,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6名;每周门诊13个半天,由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高年资住院医师应诊;急诊提供24小时服务。
龙华医院儿科是门诊、急诊、病房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环境较为宽畅,整洁舒适。年门急诊量达80000人次左右,年出院病人达770人次,在上海中医系统内,具有一定的规模。是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病专科协建单位,是上海市卫生局中医处“小儿肺炎专病”建设单位。擅长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各种疑难杂症。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如各种肺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中医中药内服外治综合疗法,具有用药准确简便、疗效高、疗程短的特点;中医治疗过敏性紫癜、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疗效肯定,不易复发;中医辨证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儿童多动综合征、儿童性早熟、胃炎等,具有一定的特色。本科曾承担多项国家级“十五”攻关、市局级、院级科研项目,如:《小儿肺炎中医诊治规律的研究》、《小儿肺炎中医辨证规范及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小儿敷贴粉对哮喘大鼠气道影响的实验研究》、《运脾化浊通络法治疗女童性早熟》等。
龙华医院儿科教研室长期从事《中医儿科学》本科生、夜大生的课堂教学以及本科生临床见习、毕业实习工作,承担留学生、香港大学本科生、进修生的临床实习。他们的教学查房、教学小讲课、病例讨论具有一定的特色,近几年引进先进的PBL教学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习,深的学生认可。完成全国高等教育学会临床研究分会《PBL在中医儿科临床见习应用探讨》的课题。教研室为研究生硕士点。
特色病种
肺炎
对于急性小儿肺炎中医证型以风热闭肺为主,在针对病因病原治疗的同时,以辛凉宣肺,止咳化痰法为治则,拟清肺汤配合穴位敷贴外治法治疗,临床应用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缩短肺炎疗程。对于治疗迁延性小儿肺炎,针对其久病“脾虚痰蕴、痰瘀互阻”的病机,以健脾益气,祛瘀化痰法为治则,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支气管哮喘
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迅速控制症状,缓解期预防哮喘的发作。以中医药为主,根据辨证施治,发作期采用清热宣肺、化痰平喘或温肺化饮、平喘止咳,控制症状,祛邪为主;持续期扶正祛邪,祛瘀化痰,标本兼治;缓解期益气健脾补肾,调补为主。发挥中医的特色,并配合外治疗法:穴位敷贴、穴位注射。
反复呼吸道感染
对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应用中医中药辨证施治,急性期注重清热宣肺以治标,缓解期注重益气健脾、调和营卫以治本,或标本兼治,提高儿童机体免疫功能,远期疗效显著。
婴幼儿肝胆疾病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婴儿期以进行性肝内、肝外胆管闭塞为特征的疾病,死亡率高,早期的Kasai术给患儿治疗及延缓生存带来了机遇,但进行性肝纤维化制约了kasai手术效果,目前现代医学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近几年他们科室根据中医理论,把胆道闭锁术后肝纤维归属中医“正虚血瘀”范畴,采用益气祛瘀通络方治疗胆道闭锁术后病人,对促进黄疸消退,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阻止肝纤维化,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等发面,临床取得一定疗效。
小儿脾胃病
发挥中医特色,以中药内服为主,佐以贴脐、针刺四缝治疗小儿厌食、积滞;配合食疗治疗小儿腹泻,取得很好疗效,在治疗小儿胃窦炎、反复腹痛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健脾助运,理气止痛”亦取得较好的疗效。
过敏性紫癜
本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过敏性紫癜及紫癜肾有独特的疗效,根据中医辩证施治,急性期采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缓解期采用益气扶正、活血祛瘀的治疗方法,缩短疗程,减少复发,疗效显著。
小儿肾脏病
中医中药治疗小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病具有一定的特色。尤其是肾病综合征,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急者治其标,缓者治其本;根据免疫抑制剂应用的不同阶段,辨证施治,采用滋阴降火、温补肾阳、调补肾精、活血祛瘀等方法,能减轻激素的副作用、有利于激素的撤退、有利于患儿机体免疫功能的提高,减少疾病的反复与复发的概率,提高痊愈率。
血尿病病因复杂,存在于不同的疾病中,他们根据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原则,辨证施治,采用益气补肾、凉血止血、养血活血,辅助清热解毒,利咽通络等方法,定期随访,疗效满意。
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
本科在儿童癫痫综合症、婴儿痉挛症、抽动秽语综合症、儿童多动综合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远期随访显示,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患儿的智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性格变得温顺、生活自理能力加强。
中医防病
儿童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易感邪生病,而中医素重“治未病”,强调未病防病,本科吸取幼科先贤的宝贵经验,治疗上注重调理脾胃、补益肺肾,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水平,提高抗病能力,预防疾病产生。
科室特色治疗
1.穴位敷贴
(1)“冬病夏治”即夏季敷贴:在夏季三伏天,选用有效的中药配方,采用本院自制制剂小儿敷贴粉,调制成药饼,敷于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经络传导,起到宣肺通络,化痰止咳的目的。另外,在药饼上加上电极板,直流电通电加热,加强祛瘀化痰通络之功,每10天左右敷药1次,共4次,一般三年为一疗程。
(2) “冬病冬治”:民间广泛流传着冬令进补的习惯,民谚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采用小儿敷贴粉,做成特定的剂型敷于天突穴和大椎穴,具有温经通络、祛瘀化痰,改善肺部循环的作用。每次4~6小时,每周3次,两个月1疗程,一般治疗3年。
敷贴适应症:小儿哮喘、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
2.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的治疗作用是通过在人体体表某些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特定的刺激,起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激发经气的作用。最终达到协调和发挥机体内部的一切生理调节机能,促使自我调节机能(神经、内分泌、免疫为人体三大自我调节系统)不断完善的作用。穴位注射适应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儿。
3.膏方服用
该院儿科冬令膏方进补已有20多年,古人将小儿的生理特点概括为“稚阳未充,稚阴未长”,加之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更易出现“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特点,中医“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同样适用于小儿,有虚证的小儿是可以进补的,但以调补为主。适应症:
(1) 4周岁以上体虚的小儿。
(2)反复呼吸道感染者,包括(经常感冒咳嗽,或多次罹患支气管炎、肺炎的患儿)。
(3)儿童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的患儿。
(4)形瘦面黄,食欲不振,身材矮小,大便溏薄的的患儿。
(5)过敏性疾病、汗证、遗尿和生长发育迟缓的患儿。
(6)急性病或慢性病后体质虚弱,如患过急性传染病、肾脏病、心肌炎之后的患儿。
龙华医院妇科成立于1960年11月,经过40余年的不断建设,已成为医疗、教学、科研功能齐全的一级临床科室。40余年来,妇科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家服务的宗旨,在医教研诸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并获得国家、市、局以及学校的诸多奖项,天花粉引产临床应用项目居国内领先。1999年龙华医院妇科被上海中医药大学评为A级专病专科。妇科是中医妇科学临床教学基地。
龙华医院中西医结合妇科是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女性各类妇科疾病的特色医疗专科。龙华医院2个老中医工作室与科室融入一体,学科坚持中西医并重,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结合、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相结合、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在月经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现代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对盆腔炎、不孕症等难治性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全国首创开发中药天花粉针剂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在早中期妊娠引产、宫外孕保守治疗的应用上有丰富的经验,科研成果获国家、市级等多个奖项。该科拥有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等先进手术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色药物“琥黄异位片”、治疗子宫肌瘤的“妇科消瘤片”、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更年乐冲剂”等纯中药制剂。同时承担教学、科研及临床带教工作。目前妇科共有在职人员9人,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中级职称2人,博士后1名,博士1名,硕士3名。
妇科一贯坚持以中医为基石、中西医相结合诊治妇科各类疾病。在发挥龙华医院中医特色的基础上,妇科将2个名老中医工作室建设与科室日常工作融为一体,坚持中医与西医并重,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相结合、传统手术与微创手术相结合、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诊治思路,在妇科内分泌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慢性盆腔炎、卵巢肿瘤、子宫肌瘤、复发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综合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其中痛经、月经过多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势病种项目,不孕症、慢性盆腔炎、?瘕病(卵巢巧克力囊肿)为龙华医院优势病种项目。
妇科拥有腹腔镜、宫腔镜、阴道镜、Leep刀等先进的手术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色药物“琥黄异位片”、治疗子宫肌瘤的“妇科消瘤片”、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更年乐冲剂”等中药制剂。2013年年门诊量7万余人次,年住院人数600余人次,完成 400余台大中型手术,病床使用率在140%以上,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率90%以上。科室具有较强中西医技术力量,对各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危重病症有自己独特、成熟、完善、有效的诊疗体系。
龙华医院口腔科建于1985年,经过数十年的努力已建设成为拥有口内、口外、口修、口腔正畸等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口腔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基本涵盖了口腔学科的各个方面,在拔牙、补牙、镶牙、错颌畸形矫正、口腔粘膜疾病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1998年始开展了以中医药治疗口腔疾病的工作,应用中药方剂及医院制剂治疗口腔粘膜病、牙周病,取得了一定疗效。目前科内有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及技术员4名,配有7台口腔综合治疗仪、全景定位x光片机、x光牙片机、口腔内窥镜、洁牙机、烤瓷机、高压灭菌炉等多种大型设备。口腔科全体工作人员致力于为患者减轻痛苦,恢复牙齿的功能和美好外观,以患者的满意笑容为工作目标。
诊治内容
1、各类龋病的诊断和治疗。
2、牙本质敏感症的治疗。
3、牙龈炎、牙周炎的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4、各类牙齿的拔除。
5、儿童龋病的防治。
6、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等口腔粘膜病的诊断和中药治疗。
7、各种牙体缺损、牙列缺失的修复,包括活动义齿、固定义齿及烤瓷冠等方法的修复。
8、各类错颌畸形牙的矫治。
其中,缺失牙的修复及中医药治疗口腔粘膜病、牙周病为该科特色。
诊治特色
口腔粘膜病:以中医药治疗口腔粘膜专病始于九十年代,对复发性口疮、口腔扁平苔藓、唇炎等常见口腔粘膜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有丰富的经验,进行了相关的临床课题研究,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外感热病、心血管疾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
服务人次 113
好评率(90.0%)
擅长: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
查看更多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