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浙一医院(又称浙医一院)是浙江省医疗、教学、科研指导中心之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又名浙江省第一医院。医院现有高级职称医护专家599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个、杰出青年获得者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个、教育部新世纪青年人才获得者4人。占地面积150余亩,核定床位2500张。2013年医院门急诊达到339万人次,住院病人达到10.87万人次,手术达到4.54万人次,医院总收入28.06亿元。
浙一医院拥有国家重点学科2个[内科学(传染病),外科学(普外)],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4个,浙江省重点学科4个(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口腔临床医学),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群2个,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17个,浙江省中医药重点学科8个,浙江大学重点学科2个。另有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传染病重点实验室、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器官移植重点研究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肾病)、国家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血液)、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移植免疫实验室;省器官移植中心、省人工肝技术指导中心、省医院药事管理质控中心、省糖尿病中心、省基因治疗研究中心、省结直肠疾病治疗中心、省口腔颌面疾病诊治中心、省核医学中心、省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省中毒急救与防治中心、省护理中心等40余个。
浙一医院特色科室介绍:
传染病科以病毒性肝炎诊治、艾滋病等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感染微生态学以及传染病诊断新技术、抗菌素应用见长。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李兰娟院士等构建了一种将非生物人工肝和生物人工肝结合的新型混合型人工肝支持系统,显著提高重型病毒性肝炎治疗效果。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1.9%上升至78.9%,慢性重型肝炎治愈好转率从15.4%上升至43.4%,许多病人经人工肝治疗后不仅摆脱了死亡的阴影,而且重返工作岗位,最长存活病例已达20年以上。
肝胆胰外科是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提供全方位医疗诊治服务的肝胆胰外科中心。在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重型胰腺炎等综合治疗方面处国内领先水平,每年肝切除例数超过800例。肝移植中心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器官移植中心之一。学科带头人郑树森院士至今已主刀完成肝移植900余例,包括全国最小年龄婴儿活体肝移植、国内首例成人扩大右半肝活体肝移植及高龄患者肝移植。目前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95.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存活时间12年创全国最长纪录,胰肾联合移植患者已存活17年,创造并保持亚洲最长纪录。
血液病科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各类白血病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此外,擅长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各类贫血等诊治。骨髓移植中心非亲缘异基因骨髓移植技术目前处国内领先水平,临床开展总例数国内最多。
肾脏病中心目前国内最大的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中心之一。其中肾移植技术目前处国际先进水平。在国内首创移植内外科结合,中西医结合,肾病的早期诊治、延缓肾衰、肾脏替代和移植的肾脏病一体化治疗。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抢救危重病的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自1977年开展肾脏移植以来,至今共完成肾移植1000余例。
心内科在本省率先开展介入性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在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疗效显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的诊治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心胸外科换瓣手术国内先进,某些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76年开始,共累计进行了超过4000例的人工瓣膜替换术。近年来每年换瓣数超过400;开展的心脏及心肺移植,创多项国内纪录;积极倡导和推广各种微创伤手术技术:有选择开展的微创伤心脏直视手术,已将部分先心及换瓣手术的切口从常规25厘米左右缩小到7-12厘米。在做普胸手术时在省内率先开展保全背阔肌的小切口。这种切口短而隐蔽,长度多在15厘米以内,肺叶切除最小的切口仅长10厘米,损伤小、美观、病人痛苦少而且恢复快。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和推崇。
泌尿外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重点学科,是浙江省泌尿外科、男科界龙头科室,为国内最大的泌尿专科之一。在国内率先开展肾部分切除、前列腺冷冻术、第十肋间胸膜外联合切口手术,在泌尿系肿瘤的诊治、男性学临床研究、尿路结石的体外碎石等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经验。
消化内科擅长内窥镜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胃癌早期诊断等。其中胶囊内镜检查项目属省内率先开展,能够无创伤性实行全消化道检查,图像资料可反复分析,解决了许多小肠疾病的疑难杂症的诊断问题。
肛肠外科至今经治大肠肿瘤超万例,结肠镜检查与治疗每年5000多例,迄今已累计近6万例。近年来,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复发肿瘤再切除术、梗阻性结直肠癌Ⅰ期根治术、高龄结直肠癌根治术及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自2001年始开展腹腔镜外科技术诊治肛肠疾病,腹腔镜技术在结肠无力症、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结直肠癌根治术等疾病已广泛应用,深受病人欢迎。
呼吸内科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呼吸内科专业病房、呼吸内科硕士点,省医学重点学科。除在呼吸内科常见病有专业特长外,在多种疑难杂症,包括移植后难治性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癌的早期诊断、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耐多药结核病、难治性哮喘均有独到之处。
浙一医院网友推评疾病:乙肝、白血病、直肠癌、结肠癌、肝癌、心脏瓣膜性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膀胱癌、肾移植、肝病、甲亢、肝硬化、肝炎、冠心病、白内障、斜视、弱视等。
浙一医院患友热荐医生:
赵年丰大夫,擅长乙肝的治疗,“经验丰富、医术高明”,深受患者好评。
倪一鸣大夫,擅长风湿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外科治疗,好评度100%,“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是一位难得的好医生”
林建江大夫,擅长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就诊患者满意度非常高。
沈岩大夫,擅长肝癌的手术治疗,患者好评度100%,“高超的技术、高尚的医德和强烈的责任心让人不由得不敬佩”
董凤芹大夫,擅长治疗糖尿病和甲亢,就诊患者满意度高。
医院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79号
电话:0571-87236114 87236666
乘车路线:8路、14路、29路、31路、59路、62路、68路、517路、834路、836路、858路,站点:浙医一院(皮市巷)站。
行车路线 :
乘车路线:8路、14路、29路、31路、59路、62路、68路、517路、834路、836路、858路,站点:浙医一院(皮市巷)站
电话 :
0571-87236666(查号台),0571-87236668(总服务台),0571-87236114,87236111,0571-87236336(门办),0571-87236616(办公室)
消化内科设有门诊、病房、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消化实验室。病房位于2号楼15楼消化内科病房。床位数量40张,消化内科病房宽敞洁净,布置幽雅的三人病房与设备一应俱全的单人病房,让患者享受到家庭的温馨。病房主要收治消化系统疑难疾病和内镜介入性治疗病例。病房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疑难重杂症会诊制,以及与相关学科定期病例讨论制,保证了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消化内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国家级和省级消化专科医师和消化内镜医师培训基地,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在开展临床工作的同时注重基础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消化内科有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23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已培养1名博士后出站。本学科不断完善导师队伍建设和研究生队伍教育工作,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包括各项实验室工作制度及各种标准操作规范。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专项1项;参与国家973计划1项,863计划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科技发展重点项目1项,其他厅局级课题20余项,重大横向项目1项,并多次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主、参编各种卫生书籍如《现代食管病学》、《脂肪肝现代诊疗》、《神经胃肠病学》《便秘》、《消化科临床禁忌分册》、《内科学进展》、《内科学》、《感染微生物学》和《微量元素与生活健康》等10余本(套),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共200余篇,其中SCI/ EI/ IM收录论文30篇, 中华系列杂志80余篇。
消化内科拥有一支从事消化道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高素质和稳定的人员队伍,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消化内科现有医生34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80%以上有硕士或博士学位,70%的副高级以上人员曾在德国、日本等留学进修。专业设备齐全,目前拥有国内最先进的Olympus G2F-XQ260电子胃镜、经鼻胃镜、电子染色胃镜、Olympus CF-260L电子肠镜 、AG-9800型氩气高频电刀、Olympus TJF-260电子十二指肠镜、双气囊小肠镜、结肠镜、富土能超声内窥镜、放大型肠镜、无线胶囊内镜和医用内窥镜灭菌设备等。常规开展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套扎术治疗;胃造瘘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内镜下胃肠道早癌切除术;食管支架置入术;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及鼻胆管引流;PTCD引流术;超声内镜检查术和胶囊内镜检查术等。胶囊内镜检查项目属省内率先开展,能够无创伤性实行全消化道检查,图像资料可反复分析,解决了许多小肠疾病的疑难杂症的诊断问题,同时也为浙江省兄弟医院小肠疑难杂症的诊断提供了方便,赢得了同行及患者的好评,也推动了浙江省消化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门诊设有名医门诊、专家门诊、脂肪肝专科门诊和普通门诊。消化专科门诊设在1号楼4楼,门口设有导医台,护士会耐心地解答患者的各种疑问并提供帮助。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基础和临床研究、肝胆胰疾病的基础研究、小肠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等。目前开展研究项目有酒精性肝病和脂肪肝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生物芯片大规模筛选中药靶标;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胃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反义核酸药物对消化系疾病治疗的筛选;茶多酚对消化系疾病的影响及机理研究;中药对机体脂质代谢组学影响的研究及有效成分的分离提纯和个体化治疗生物芯片的开发等。国内较早进行消化系疾病遗传基因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瘦素、瘦素受体和PPAR基因多态性研究,筛选出肥胖易感基因多态性;幽门螺杆菌毒力和致病及对幽门螺杆菌耐药机制研究,用基因芯片技术首次发现Hp耐药相关基因多态性信息。
实验室拥有最新的MMS全消化道动力测定仪,可以开展食道、肛门、直肠Oddish括约肌压力测定以及24小时PH监测等项目,开展胃肠起搏和生物反馈等治疗,为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供有力保证。还拥有HP厌氧培养箱、全自动凝胶数字成像仪、低温冰箱(-80度)、HP厌氧培养箱(BI-329) 、基因芯片检测仪、PCR测定仪、RIA计数仪、切片机、摊片机、XH-6010放射免疫计数仪1台、摄像显微镜、普通显微镜等供基础科研使用。
心血管内科床位数量:86张,其中CCU病床20张。
工作职责
1、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如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脉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等的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Carto引导下房颤射频消融术、起搏器、ICD植入术、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的伞片封堵术、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肥厚性梗阻性心肌病的化学消融术等。
2、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部分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高脂血症、心肌炎、心肌病、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正规诊断和药物治疗。
学术地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前身为浙江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心血管组,组建于上个世纪50年代,1991正式从内科系统独立,成立心血管内科。创建5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庞大、设备先进、技术一流的的心血管医学中心及会诊中心,影响力辐射至整个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学科先后被评为浙江大学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学科、浙江省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国家临床药理学基地、卫生部心血管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卫生部冠心病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生部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其整体临床、教学、科研水平居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地位。
技术优势
学科下设有心血管内科病房、心血管病重症监护病房(CCU)、心脏病介入中心、无创性心血管检查室(包括心血管超声动图室,心电图和心功能室、电生理实验室等)和心血管病研究所等多个分支机构,心脏介入中心有达到目前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心导管室2间,拥有DSA造影机2台(另有一台在购置中),CARTO系统1套,血管内超声诊断仪(IVUS)1台、血管内旋磨机1台等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各类心脏介入手术超过3500例。学科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医疗技术精湛,人才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术队伍,现有医护和技术人员5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1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4名。已获博士学位16人。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11名。学科现职医师8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中青年医师95%具有博士学位,副高级以上人员70%具有美德日等国家留学经历。浙一心血管内科的飞速发展是几代浙一心内科人的励精图治的结果,老前辈们如黄元伟教授、陈君柱教授等都是国内享有盛誉的心血管病专家,他们的艰辛努力为科室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科室现任的领导班子更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引导学科飞速发展。现任科室主任朱建华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国内著名心脏病专家,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心血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脏病中心主任,中华心血管病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脏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介入心脏病学组组长,浙江省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心血管病防治杂志》等多本专业学术期刊编委,杭州市上城区第十二、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主要从事冠心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介入治疗,在国内外享有相当高的学术声誉。
研究方向
心血管内科近5年来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20多项,自2006年起每年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008年至今连续两年每年均获得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方向有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以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研究;树突状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甲羟戊酸途径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研究等,特别是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肺动脉高压在国际心血管病领域处于领先,取得多项科研成果。每年安排相关人员参加国内外大型学术会议并进行交流。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多篇,包括Circulation、Hypertension、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等国际心血管病研究顶级期刊,主编和参编学术专著10多部,获部省级科技进步奖 10多项。
心血管内科特色
心血管内科是省内最早开展介入性诊断和治疗的单位,在国内也属领先,介入心脏病学是本科室的传统优势项目。目前的学科主攻方向为介入心脏病学,包括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总体在浙江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国内处于先进水平,部分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
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冠心病的介入性治疗领域,我科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其中经皮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旋切术、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等均属省内最先、国内较早开展单位。冠心病介入治疗(PTCA及支架植入)累计超过6000例,居全省之冠。仅在2008年,我科就完成了冠脉造影术1202例,PTCA及药物涂层支架术641例,有效地解决了病患的痛苦。同时建有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进行24小时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明显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的成功率。目前我科拥有心内科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浙江分会介入性心脏病专业组组长朱建华教授、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陈君柱教授、科室副主任张芙荣主任医师、邱原刚主任医师等数位国内著名介入专家以及赵莉莉副主任医师、尚云鹏副主任医师、郭晓纲副主任医师等多位优秀中青年专家,在长江、钱江国际心血管会议等大型国际会议上,我院专家与来自美国、日本等地的国际著名介入专家一起,为来自五湖四海的与会学者进行手术示范。
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介入治疗方面本科也是国内最早开展该治疗的单位之一,目前开展了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治疗,ICD治疗阵发性室速,双腔起搏器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三腔或四腔起搏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术、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及心房纤颤等。所植入的起搏器种类包括世界上所有最先进的产品,无论是起搏器植入数量抑还是疗效果均属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三腔起搏器植入在我省开展最早且开展例数最多。仅在2008年,我科就完成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431例,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415例,ICD治疗阵发性室速30例,三腔起搏器13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50例。与药物治疗相比,射频消融术治疗复杂心律失常具有能根治、极少复发的优点,且避免了长期服药的副作用。而起搏器则是心动过缓病人生命的守护神。我科拥有两位科室副主任郑良荣主任医师、陶谦民主任医师、美国博士后归来的王利宏副主任医师和澳大利亚进修归来的胡晓晟副主任医师等多位专家,除了在复杂疑难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发性室速方面有很高造诣外,近年还积极开展CARTO和双LASSO电极标测指导下射频导管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已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治疗:国内较早开展导管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等先天性心脏病技术,现已完成了大量病例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外科治疗方法比较,导管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具有疗效确切、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2008年,我科完成导管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和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54例,
其他:在国内较早、省内最早开展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狭窄、主动脉缩窄的球囊扩张术, 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化学消融术等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风湿性心脏经皮经导管二尖瓣球囊成形术我科是全国最早开展该治疗的四家单位之一,其中首创的希氏束电图卵圆孔定位房间隔穿刺技术,改良了这一治疗技术,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被国内外广泛采用,为该技术在国内广泛开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传统的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高脂血症、心肌炎、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等各类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药物治疗方面,我科拥有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学会前任主任委员、享受政府津贴的博士生导师黄元伟教授、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锡田教授等两位名老专家和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学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归来的博士后、科室副主任胡申江教授、美国著名的梅约(Mayo Clinic)医学中心留学归来的博士后刘忠主任医师、以及金争鸣、姚雪艳主任医师;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UCSF)留学归来的高丹忱副主任医师、美国归来的张磊副主任医师、以及张芸、严卉副主任医师、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博士张力副研究员、日本归来的鄢定红博士等老中青优秀专家,除了负责我院门诊和病房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之外,他们还为省内兄弟医院心血管疑难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主编专著《现代缺血性心脏病学》、《现代心脏起搏学》、《缺血性心脏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培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40余名。负责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七年制学生和温州医学院部分优秀学生的心内科授课及实习带教。承担全省多数地市级以及国内部分其他省市的进修生培养。是全省心内科、大内科医生的主要培训基地。每年冠心病、心律失常、先心病、起搏器、超声心动、心电图等各专科组都进行系统讲座。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一院)肝胆胰外科是全国最大的肝胆胰专科之一,拥有9个病区340余张床位。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郑树森领衔的医疗团队包括教授及正高及职称13人,副高职称26人,共有医师134人,其中60%拥有博士学位。“外科学”获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国家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学,2007年),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学、器官移植学、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2013年),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3年);“外科学基地”被评为为国家级临床医学特色专业教学基地(2007年);“外科学团队”荣获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1996年、2008年),浙江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13年)。
学术地位
科室主任郑树森,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外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我国著名的器官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以及肝胆胰外科专家。目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首任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临床医学(II))组召集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临床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肝移植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组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器官移植学分会主任委员;受聘为美国UCLA荣誉教授及杰出教授称号,香港外科医学院荣誉院士,美国外科医师协会会员(FACS),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组织委员会委员,国际肝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国际肝胆胰疾病杂志》(HBPD INT,SCI收录)主编、《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总编辑,《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器官移植》、《国际外科学杂志》等专业期刊的副总编辑。郑树森院士是浙江省器官移植以及我国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开拓者。在郑院士的领导下,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上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使本科室在全国及国际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技术优势
肝胆胰外科技术力量雄厚,工作面涵盖了肝脏、胆道、胰腺、脾脏的所有外科疾病,尤其在肝脏肿瘤、胆石症及肝内外胆管结石、胰腺肿瘤、胰腺炎、门脉高压症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开展肝胆胰疾病的所有常规手术及微创治疗、复杂肝胆胰疾病的手术治疗、腹部疑难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肝移植、肝肾联合移植、胰肾联合移植等手术。年开展各类肝切除术700余例,主要包括半肝切除或扩大半肝切除术,复发性肝癌再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肝脏高危区域(如尾状叶、第一、二肝门)巨大肿瘤手术治疗;肝脏疑难部位肿瘤切除术。年开展各类胆道结石手术以及胰腺手术上千余例,尤其是在复杂胆道手术和胰腺手术的总体治疗例数和疗效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胰腺癌临床诊治中,应用术前影像学及术中腹腔镜探查技术进行胰腺癌切除可行性评估,显著提高手术切除成功率;应用改良的胰空肠吻合技术有效预防术后胰瘘的发生;术中对血管侵犯的胰腺癌采用血管切除重建和血管自体移植或异体移植技术,大幅提高手术根治率,每年开展Whipple 手术300余例,术后5年生存率国内领先。建立了重症胰腺炎的系统化治疗方案,对重症胰腺炎采用持续血液滤过(CRRT)进一步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治疗成功率,医疗费用大幅降低,死亡率下降。本专科在肝胆胰复杂疾病的高难度手术及精细微创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领先。
浙大一院肝胰移植中心开展全肝移植、活体肝移植、小儿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再次肝移植、多器官联合移植等高难度移植术式,手术成功率近100%,良性终末期肝病移植后1年生存率达91.4%,接轨世界水平。2001年成功完成国内首例成人扩大右半肝活体肝移植,2001年完成9月龄幼儿活体左肝肝移植。2007年由郑树森院士主刀为1例106天的先天性胆道闭锁症患儿实施活体肝移植术。我中心完成的肝肾联合移植和胰肾联合移植例数均居全国前茅。肝肾联合移植病人创造并保持国内最长记录(8年余),胰肾联合移植病人创造并保持亚洲最长记录(13年余)。受者移植术后生活质量良好,部分移植受者出征世界移植受者运动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研究方向
外科学所属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卫生部在器官移植领域设立的一个开放性研究基地,总面积10000平方米,建有SPF动物实验室,设施先进,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具有临床与基础相结合的特色,2013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实验室开展十个研究技术平台:规模化生物样本平台、蛋白质组研究平台、表观遗传研究平台、肿瘤分子及免疫研究平台、移植物保护研究平台、移植免疫研究平台、移植技术创新平台、个体化药物治疗研究平台、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移植模式动物研究平台。拥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移植免疫实验室,移植病理实验室、HLA配型实验室、药物测定室, 细胞培养室,动物实验室等专业实验部门及质谱分析仪、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磁珠分离系统、基因操作系统、图像分析系统、双向电泳系统、蛋白纯化系统、核酸蛋白定量系统、显微手术系统、冰冻切片机、超纯水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实验室依托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有力的政策保障,在器官移植领域开展大量创新性研究工作,取得丰硕成功,有力推动了移植免疫等相关机理研究的持续深入,为临床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本科特色
多学科联合诊治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是本科室的最大特色之一。该体系以外科手术为核心,融合了微创治疗、显微外科、内镜介入、超声影像、重症监护等技术手段,并拥有先进完善的技术设备及高素质的医技人员,使得肝胆胰疾病的诊疗能力达到了国际水平。
广泛开展针对肝胆胰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是本科室的另一大特色。复杂肝脏手术、多次胆道手术、显微外科血管重建技术,以及活体肝移植、劈裂式肝移植、减体积肝移植、双供肝活体肝移植等体现高超技术水平手术的普及进一步提高了复杂肝胆胰疾病的治水平。
教育培训
本科室在外科学教学方面经过20余年来攻坚破难,构建了“以病人为中心”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功底和娴熟外科操作技能的外科医师的规范化外科学教学体系,和构建“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宽广学术视野和国际化视角、具备终身学习能力杰出外科学人才的国际化外科学教学体系。具体包括:(一)一流的外科学教学团队:本科室始终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建设,院士等医学大师亲自走上讲台为学生授课,由各个临床科室业务主任、教授、博导承担各个章节的教学。2007年获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2009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称号,201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二)精品化外科学课程建设:应用互联网、远程视频等先进教学手段,建立现代化外科学课程体系,2008年获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获国家视频公开课,2013年获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三)完善的教材体系:主编一系列国家级外科学教材和教学辅导书,包括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五年制和八年制)、《外科学进展》、《肝脏移植》、《胰腺移植》、《肝脏移植围手术期处理》等,主编国家电子书包《外科学》,满足不同学制外科学教学需要,2008年获国家规划教材。(四)规范化国际化外科实践教学:自1992年起全国率先开展全英文教学查房、英文汇报病历、英文教学交班;院士亲自指导临床见习、实习,每周进行院士主持、多学科参与MDT式英文实践教学;开展横跨半球的中美远程教学病例讨论;建立香港外科学院与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联合认证的规范化外科培训基地。(五)开放性科研平台:开放卫生部重点实验室,欢迎学生在本科生阶段即参与“973”计划、“863”计划、“传染病国家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培养适应新时代外科学发展特色的现代外科学高等优秀人才。我科室充分延伸外科学教学范畴,主编我国第一本肝胆胰外科领域英语专业期刊《HBPD INT》及中文期刊《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并建立有相应网站,鼓励查阅有关专业文献,拓展视野,培养科研创新精神。浙大一院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中心还承担全国性的培训工作,主办多届国家级器官移植及肝胆胰外科进展学习班,接收来自全国各省市医疗单位进修人员,先后帮助协和医科大学协和医院、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大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开展肝移植工作,向全国二十余个省市进行技术辐射和技术支持,是我国最重要的肝胆胰外科及器官移植人才培养和技术输出基地之一。
浙医一院肾脏病中心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肾脏病一体化治疗中心之一,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单位以及卫生部肾脏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和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浙江大学肾脏病学硕士、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和浙江省血液透析质控中心挂靠单位。拥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6名,中心设有肾脏病实验室,配备有高年资的专业肾脏病理医师,作为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重点试验室的一部分,服务于临床、科研和研究生培养。诊治范围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尿路感染、尿路结石、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移植)等。
目前拥有病床120张,配备血液透析机102台,多功能连续性血液净化机15台,自动腹膜透析机3台,是国内最早开展肾脏穿刺、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移植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的单位之一,能满足各种肾脏疾病和高危疾病患者的治疗需要。在难治性肾病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无菌无热原高标准透析、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病患者、肾移植难治性排斥的预防治疗、临床免疫耐受诱导、亲属供肾活体肾移植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
1、难治性肾病方面:难治性肾病的免疫与非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血液净化方面:提高慢性终末期肾病患者长期存活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危重病的血液净化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生物人工肾的开发;
3、肾脏移植方面:移植免疫耐受与排斥的无创性检测的基础与临床、临床实用免疫耐受的诱导、细胞信号通路蛋白在排斥与抗排斥治疗的作用。
肾脏病中心特色
1、 在国内率先提出肾脏病一体化治疗模式,在肾脏病的各个阶段贯彻临床与病理相结合,免疫治疗和非免疫治疗相结合,使各期肾脏病患者在本中心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治疗,显著提高了肾病患者的治愈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提高了社会、生活重返率。
2、 血液净化中心:国内最大的血液净化中心之一。亚太地区第一个达到无菌无热源的中央水处理系统,透析机102台,年完成血透56200人次,透析患者1年存活率95%,5年存活率83%,10年存活率63%;CRRT机器15台,年行CRRT治疗13390小时,ICU中ARF治愈率达40.9%;年行内瘘手术402例,中心静脉透析导管置管手术890例。
3、肾移植病区:国内最大的肾移植中心之一,40张床位,其中万级层流病房床位16张。有不断完善中的肾移植科学登记系统,专业人员进行登记管理,肾移植患者随访率达96%。统计至2008年11月,总肾移植2519例,年平均肾移植200-250例,其中年亲属供肾活体移植100例,移植肾1年存活率达97.9%,5年存活率达93%。
4、 肾病病区:40张床位,年肾活检900余例。特色:疑难肾病的诊断与难治性肾病的治疗,难治性肾病治疗有效率达85%。
5、 腹膜透析中心:40张床位,3台自动腹膜透析机。有专职的腹透医生和护士对门诊腹透病人进行规范管理,开通24小时咨询热线(0571-87236844、0571-87236864),病人随访率达97%以上。年增腹透病人近百例。
6、 肾脏病实验室:拥有实验室专业人员7位。有专业的高年资病理医生,开展年肾脏病理诊断900余例。开展移植排异相关的各种实验检查、免疫抑制药物浓度检测、肾脏疾病相关特殊检测等。是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
感染病科是目前国内综合性医院同类学科中,规模最大的临床医疗科室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教授担任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病区面积23000平方米,开放床位数260张,年门诊量10 万余人次,年住院量6千余人次。建有人工肝治疗中心、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艾滋病等10个诊疗病区。长期从事不明原因发热、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新发、再发传染病的临床诊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案,收治病种齐全,病人来源广泛,医疗服务立足浙江,辐射全国乃至国际。以重型肝炎肝衰竭诊治为传统优势医疗项目,创建了人工肝支持系统等多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床诊治技术,治疗重型肝炎取得重大突破,并推广至全国各地,保证了学科在该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学术地位
传染病科系国家重点学科,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他奖励上百项;发表了Nature immunology、Lancet、New England、PNAS、Hepatology等一大批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主编《传染病学》、《人工肝脏》、《感染微生态》、《人类病毒性疾病》等教材和论著数十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数十项,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优势
(1)人工肝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针对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的难题,历经多年攻关,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探索确定人工肝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攻克了人工肝基础和应用中一系列的技术难关;探明了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2)感染微生态学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将微生态学理论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领域,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对肝病微生态和细菌耐药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发现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会导致严重感染或脏器损害,该发现更新了抗感染策略。
(3)病毒性肝炎研究方面。发现戊肝病毒新的抗原表位,探明病毒抗体的诊断意义,率先观察病毒血症及粪便排病毒规律,明确戊肝临床隔离时间。
(4)传染病的诊断新技术研究获得丰硕成果。发明了特异探针标记新方法,研制了一系列特异性高,通量更大的诊断芯片。
(5)在艾滋病/HIV 感染、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治、其他新发与再现传染病防治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尤其在禽流感(H7N9)危重症的抢救工作中的救治以及基础科研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创建了“四抗二平衡”治疗策略,即“抗病毒、抗休克、抗ARDS、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微生态平衡”,并创造性地应用人工肝技术清除患者体内堆积的炎症因子,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助力重症患者度过器官功能衰竭难关,临床治疗效果突出。目前“四抗二平衡”治疗方案已作为全国救治H7N9禽流感的基本原则。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为:
(1)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及新型防治技术研究。
应用系统生物学、实验动物学、再生医学、药物治疗学的最新技术,重点在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研究、肝炎病毒变异与耐药机制的研究、人工肝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开展研究。
(2)艾滋病等新发与再现传染病研究。
在艾滋病/HIV 感染、禽流感等疾病的防治、其他新发与再现传染病防治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
(3)感染微生态和感染免疫研究。
重点对微生态与人类感染性疾病的关系、肝病微生态、重要病原体耐药机制及机会性感染、感染免疫的细胞和分子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
(4)传染病诊断新技术研究。
重点在高通量、灵敏、精确、快速的新型诊断技术,高效、可靠、安全的新发传染病病原体分离技术和设备,传染病特异性细胞免疫诊断技术,以及传染病相关的分子影像学等方面进行研究。
本科特色
(1)人工肝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针对重型肝炎病死率高的难题,历经多年攻关,创建了一套独特有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探索确定人工肝在治疗过程中的各种参数,攻克了人工肝基础和应用中一系列的技术难关;探明了人工肝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2)感染微生态学的建立及应用研究。将微生态学理论引入感染和肝病研究领域,创建了“感染微生态”学新理论,对肝病微生态和细菌耐药进行了系列研究,提出了感染微生态防治新策略:用微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感染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发现破坏人体微生态平衡会导致严重感染或脏器损害,该发现更新了抗感染策略。
(3)病毒性肝炎研究方面。发现戊肝病毒新的抗原表位,探明病毒抗体的诊断意义,率先观察病毒血症及粪便排病毒规律,明确戊肝临床隔离时间。
(4)传染病的诊断新技术研究获得丰硕成果。发明了特异探针标记新方法,研制了一系列特异性高,通量更大的诊断芯片。
教育培训
主编了卫生部、教育部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传染病学》,开辟教学网站,《传染病学》教学被评为国家高等学校精品课程。作为国家级传染病学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和人工肝培训基地,学科年培养硕士、博士、博士后等高层次传染病及相关专业人才100 名以上。主办多期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传染病学师资培训班和16期人工肝等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年开办的学习班包括1、重症肝炎诊治暨人工肝支持系统临床应用,2、 易被误诊的传染病理论与实践研讨班,3、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在传染病诊断及治疗的应用 ,4、人类重要传染病病原体耐药及治疗, 5、传染病护理及职业防护。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92年,是一个独立的临床学科,承担医院康复医学任务。现有医生、护士和技师3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6名,床位29张。科室工作人员均已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并通过卫生部考试,取得康复治疗专业上岗证书。
科室拥有先进的各类进口或国产的康复仪器,设有颈椎病、腰腿痛及骨质增生专科门诊。诊治范围: 1、神经炎;2、神经衰弱;3、中风后遗症;4、脑供血不足;5、慢性支气管炎 6、肺炎;7、骨质疏松症;8、盆腔炎;9、肠粘连;10颞颌关节炎;11、麦粒肿;12、失眠;13、软组织挫伤;14、外伤性血肿;15、前列腺炎;16、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17、周围神经损伤;18、网球肘;19、腱鞘炎;20、肩周炎;21、早期乳腺炎;22、乳汁郁滞;23、瘢痕组织;24、注射后浸润;25、浅静脉炎后残留硬索条;30、带状疱疹。作为康复医学科,我们努力于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的结合和实践,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医学水平和临床疗效,更好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恢复健康。
学术地位
本科室学科带头人担任急诊医学、康复医学的委员和理事。科室有较强的技术力量,规范的治疗方案,严格的安全管理,先进的康复治疗仪,奠定了科室在省内的领先地位。
技术优势
现本科室拥有进口电脑腰椎牵引治疗床和电脑颈椎牵引治疗仪、各种低中频治疗仪(低周波)、各种高频治疗仪(短波、超短波、微波等)、磁热振治疗仪、超声电脑治疗仪、高电压治疗仪、骨质疏松治疗仪、各种光疗仪(半导体激光仪外照和红光治疗仪……)等现代化众多的康复理疗仪器。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
研究方向
致力于对各种慢性病、老年病及各种伤残后遗症的康复治疗及研究。
本科特色
本科室开设有颈椎病、腰腿痛、骨质增生的专科门诊。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肿瘤化疗中心)(原化疗科)成立于2001年5月,为目前浙江省内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综合实力领先的肿瘤内科治疗专科。肿瘤内科已建立了完善的肿瘤诊断、治疗及随访流程,强调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为患者制定及实施包括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及细胞免疫治疗在内的规范化、个体化的肿瘤治疗计划。此外,科室联合肿瘤外科、放疗科、病理科、放射科等相关科室,为患者提供多学科综合诊治(MDT)服务。主要诊治范围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胰腺癌、胆囊胆管癌、睾丸肿瘤、卵巢癌及其他妇科肿瘤、膀胱癌及其他泌尿系肿瘤、恶性黑色素瘤及其他皮肤肿瘤、淋巴瘤、头颈部肿瘤、骨与软组织肉瘤以及其它各种实体肿瘤等。
学术地位
肿瘤内科依托浙大一院优质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科研平台,建立肿瘤综合诊治模式,能结合国际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理念,最好的方案用于肿瘤病人,诊治水平在省内具有明显优势,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有国家级、省级和厅级科研项目共46项,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数十篇高水平论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有30余篇,主编2本肿瘤内科专著。作为卫生部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理基地,参加数十项新药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和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
技术优势
常规开展各种恶性实体肿瘤的辅助,姑息,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癌痛治疗,体外高频热疗和细胞生物治疗等。现科室共开放床位78张,年收治病例数约8200人次,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均达到或超过国外相应临床试验报道结果,在省内乃至全国均享有很高的声誉。开展生物标志指导下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包括KRAS基因、dMMR基因、HER-2基因、EGFR基因等检测,以指导临床准确应用靶向药物治疗。参加国际多中心新药临床研究与国内肿瘤内科界进行的高层次多中心协作的临床试验,现共参与40余项各期临床试验,严格按照GCP规范开展,患者获益良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作为省内肿瘤内科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建立了完善的具有主观和客观指标的针对科室全体医师的医疗、研究和教学的考核体系。
研究方向
?? 基于肿瘤分子分型的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
?? 重大新药的研发及临床试验
?? 新型诊断及疗效预测相关试剂盒研发
?? 肿瘤患者诊治资料数据库及随访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科室特色
该科室将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跟踪随访等作为临床工作重点,在应用传统的细胞毒药物基础上,结合分子靶向治疗、DC-CIK生物免疫治疗、热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治疗特色。
早期诊断:常年开设肿瘤内科普通及专家门诊,大大提高了早期肿瘤患者的检出率,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造福于广大肿瘤患者。
综合治疗:以化疗为基础,结合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治疗手段,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术后辅助化疗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对于大部分恶性肿瘤患者而言,手术后均需要进行化疗(辅助化疗),目的在于减少复发及转移的机会,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对于部分暂不能手术的患者,通过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可以使肿瘤降期,增加手术切除的机会。该科对肺癌、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胆囊胆管癌、睾丸肿瘤、膀胱癌、软组织肿瘤、骨肿瘤及其它各种实体肿瘤等常见肿瘤的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治疗水平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效地延长了手术患者的生存期。
姑息治疗:对于无法手术或一般情况较差,不适宜手术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化疗是提高生存期,延缓肿瘤进展,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控制肿瘤患者的疼痛、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各种症状也有利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该科对于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多线治疗后或伴有耐药的肿瘤患者。
生物治疗:已成熟开展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生物治疗;拥有先进的免疫细胞治疗实验室,已开展DC-CIK细胞免疫治疗方法(即提高肿瘤患者自身的细胞免疫力),常规用于肾癌、黑色素瘤、前列腺癌、结直肠癌、肺癌等病种。
分子靶向治疗:该治疗方法又可称为治疗肿瘤的“导弹”。目前国际新药该科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如治疗晚期肺癌的吉菲替尼(易瑞莎)、厄洛替尼(特罗凯)、埃克替尼(凯美纳),对早晚期乳腺癌和晚期胃癌均有使用适应征的曲妥珠单抗(赫赛汀),对晚期结直肠癌及头颈部肿瘤有较好反应率的西妥昔单抗(爱必妥),对晚期结直肠癌及肺癌等多种实体肿瘤均有疗效的贝伐单抗(安维汀)等等。
多学科讨论模式(MDT):在制度上保障肿瘤病人获得科学合理的治疗。肿瘤中心拥有几乎所有肿瘤内科、放疗和微创治疗技术,拥有熟悉各种专业方向的专业人才,通过每周的多学科讨论模式(美国、欧洲常用模式),以临床路径为基础,结合学科特色医疗,为肿瘤患者或疑难病例患者确立最合理的治疗路径,在制度上保障了治疗的科学性。
少见病种的诊治:该科室在晚期恶性肿瘤多线治疗和少见肿瘤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尤其在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及神经内分泌肿瘤等罕见病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诊治病例。在循证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结合方面和国际接轨,具备国际水平;临床试验的参与度达到国际水平,参与各类欧美研发的最新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作为省内最高级别的肿瘤内科专业之一,负责接收下级医院的各类疑难病例达50余例/年,并构建远程会诊体系,指导下级医院开展肿瘤内科规范化治疗。
浙江大学血液病学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学术传统,集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的学科。学科由我国著名血液病学家郁知非教授创建于50年代初,先后有林修基、汤德骥、周思文、林茂芳等教授为学科的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1981年血液病学科成为国务院首批博士学位授予点。几十年来,血液学科极其重视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紧密结合,注意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临床诊疗技术的结合。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目前已拥有6层血液科专科病房,共拥有床位235余张,无菌移植病床9张。每年收治大量血液肿瘤患者擅长的血液病病种包括: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治以及血小板减少和各类贫血的诊治。是全省血液病的龙头单位。
目前,血液病学科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是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和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血液病实验室既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结合的桥梁。经过多年的发展,实验室设有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造血干细胞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和细胞形态学实验室。有血细胞分离机等价值500余万的先进设备。在血液病细胞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和研究方面在全省起着指导作用。
学术地位
血液病科作为省重点学科、省医学重点学科,是全省血液病的龙头单位。同时在医疗科研水平、病床总数、医疗设备等软硬件方面均处于国内先列。
技术优势
血液病科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及分子遗传学、免疫学等先进的实验技术,准确诊断恶性血液系统疾病,急性初发/难治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
研究方向
恶性血液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白血病临床新药研究等
血液病科特色
拥有实时定量PCR、免疫固相电泳、FISH、流式细胞仪、血细胞分离机等先进的诊疗设备。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由我国早期著名的泌尿外科学家王历畊教授和杨松森教授创立于1952年,是国内最早创立的泌尿外科之一。在魏克湘、史时芳、陈昭典、蔡松良等老一代教授和现任泌尿外科主任谢立平教授等的带领下,经过全科室医护人员数十年的辛勤耕耘,科室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泌尿外科中心。先后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学位授予点、博士后流动站,系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医学支撑学科、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前列腺病学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获得英国爱丁堡皇家外科学院、香港外科学院泌尿外科高级培训基地联合认证,是浙江省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泌尿外科中心。目前有5个病区,200张病床,分8个亚专科。科室拥有一支学术造诣精深、医疗技术精湛、人才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泌尿外科专业学术队伍。现有医生47人,其中教授5人,主任医师15人,副主任医师15人。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11名。年门诊量16万余人次,年收治病人6000余人次,年住院大手术病人4000余人次。对省内乃至全国的泌尿系感染、损伤、畸形、肿瘤、结石、男科、疑难病症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诊疗服务。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成果累累。科室承担的项目有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卫生部卫生行业科研专项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科技厅和卫生厅重大科研项目等6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厅局级科技成果奖22项。获国家专利12项。主编与参编专著19册。发表国内一级期刊论文300余篇,近年来发表SCI论文70余篇。
泌尿外科历年来多次成功举办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11月,以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主办、浙江省医学会和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承办的“第十二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七届全球华人泌尿外科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国内外同仁的一致称赞。 近年来参与制定《中国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国肾癌诊断治疗指南》、《中国体外冲击波碎石指南》及《中国前列腺炎诊断治疗指南》。谢立平教授现担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沈柏华主任医师现担任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金百冶主任医师现担任浙江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汪朔主任医师现担任浙江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设备齐全先进。1962年成立膀胱镜室,配有X光机,可独立完成逆行造影检查,配有专职护士和放射专业人员。80年代开始相继引进大型进口仪器设备,主要有泌尿诊疗床、微创经皮肾镜、腹腔镜、经尿道电切镜、输尿管镜、冷刀、钬激光、气压弹道碎石装置、电子膀胱镜、体外冲击波碎石机、尿动力学检测仪、生物反馈和盆底电刺激治疗仪等先进设备。1975年成立男性计划生育实验室,1984成立泌尿外科B超室,1994年成立泌尿外科实验室。现有泌尿外科研究室、男科学实验室、体外冲击波碎石室、尿动力学检查室和腔内手术室等。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实力强大,特别是泌尿外科疑难杂病的诊治在国内独树一帜,手术会诊已遍及全国除西藏以外全部省份。
泌尿外科疑难杂病的诊治在国内独树一帜。1952年开始开展膀胱、肾脏、输尿管及前列腺手术,60年代就开展膀胱全切、肾部切、肾上腺肿瘤切除等泌尿外科高难手术。1976年开展异体肾移植手术,1984年全面开展腔内手术。历年来在新技术、新方法的开创和应用中为国内首先报告的有:肾部分切除术(1955年)、膀胱壁瓣尿道成型术(1964)、尿酸结石溶石治疗(1985)、前列腺增生冷冻治疗(1985)、前列腺癌冷冻治疗(1986)、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在肾癌诊断中的作用(1987)、复杂性尿道狭窄会阴部皮瓣替代术(1987)、第十肋间胸膜外胸腹联合切口的应用(1992)、颊粘膜尿道成形术(1996)、颊粘膜在阴茎硬结(peyronie)症中的应用(1999)、国产阴茎假体植入术(1999)、TVT治疗女性尿失禁(1999)、手助式腹腔镜手术(2000)、腹腔镜肾盂整形术(2002)、偶发性肾癌的诊治分析(2003)、肾癌癌栓累及下腔静脉及右心房的处理(2004)等。本专科十多年来在以下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新发展:包括膀胱颈会阴牵引复位术治疗骨盆骨折后尿道损伤,改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侵犯大血管的巨大肾肿瘤、腹膜后肿瘤手术,输尿管皮肤造口皮肤内卷缝合等多种技术,电刺激神经疲劳法预防闭孔神经反射,尿路结石新的形态分类及尿酸结石的溶石治疗等。
经过近年来全科共同努力,本专科在以下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泌尿系肿瘤:运用新技术开展泌尿系肿瘤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建立泌尿系肿瘤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推进泌尿系肿瘤精准解剖性手术理念;在腹膜后肿瘤、肾癌累及心脏大血管的手术治疗,改良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回肠膀胱术及腹主动脉阻断盆腔大肿瘤切除术等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复杂疑难泌尿系肿瘤的临床研究;建立了泌尿系肿瘤数据库及组织库,加强随访,提高生存率,提升了泌尿系肿瘤的诊治水平。2、前列腺疾病:侧重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治疗,开展前列腺癌的筛查及早期诊断研究,推广解剖性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经尿道等离子纽扣式电极前列腺汽化剜切术及经尿道D940激光前列腺手术等,开展去势抵抗前列腺癌的机制及治疗研究,提高了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水平。3、泌尿外科微创技术:广泛开展泌尿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重点开展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研究。4、泌尿系结石:广泛开展泌尿系结石的一体化治疗,优化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重点开展尿源性脓毒症的机制及预防研究,提高了泌尿系结石的治疗水平。5、男科疾病:积极开展各类男科疾病诊治,重点开展阴茎假体植入、阴茎弯曲矫正、阴茎严重损伤修复重建等男科疾病的临床研究及“外科疫苗”包皮环切与艾滋病预防关系的研究。提高了男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浙江省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建于1991年,医师和医技共有25人,从事神经电生理检查者6人;其中博士生(包括在读博士)8名,硕士生9名(包括在读硕士);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7名。承担病房、门诊、医院内外会诊、教学等工作。床位数量:庆春院区:38张;城站院区:27张。
学术地位
该学科负责人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神经心理学与行为神经病学和痴呆与认知障碍专业组委员,本科室在语言认知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技术优势
1.神经功能检查:肌电图、脑电图、TCD均处于浙江省领先地位。
2.神经康复中心:开展脑血管病的早期康复,并制定一套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开展语言心理和脑功能成像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康复治疗等新技术和新业务。
3.周期性麻痹:我科已开展了周期性麻痹的临床、电生理和基因研究,现已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离子通道病研究中心建立了临床和科研合作关系。
4.老年性痴呆:我科综合应用简易神经心理学检查、脑事件相关诱发电位等方法,使老年性痴呆病人得以早期确诊和及时治疗。
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室成立于1993年,具有国内最先进的脑电图检查仪(其中有床边脑电图 、床边监护脑电图)、经颅多谱勒(双通道多深度)、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对癫痫、痴呆、脑炎、脑病、肌病、神经炎、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率先在浙江省开展P300及交感神经功能检查。
本科特色
本科室神经电生理室成立于1993年,具有国内最先进的脑电图检查仪(其中有床边脑电图 、床边监护脑电图)、经颅多谱勒(双通道多深度)、肌电图及诱发电位。对癫痫、痴呆、脑炎、脑病、肌病、神经炎、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等的辅助诊断均有一定价值。其中率先在浙江省开展P300及交感神经功能检查。
1、脑血管病一体化治疗
神经内科自2008年起,与放射科、超声科、急诊科精诚合作,逐步建立了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溶栓绿色通道、急性期规范化治疗流程、脑卒中病房管理体系、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疗、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等系统性治疗体系。尤其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救治绿色通道,配置优化、技术精湛、运行高效,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并最大限度的减轻患者的残障水平,为提高我院及福建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救治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
2、缺血性卒中的介入治疗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手段,弥补了药物治疗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中风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神经内科是省内最早开展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单位之一,2009年浙医一院神经内科顺利通过了浙江省第二类医疗技术—脑血管病介入准入评审。目前开展的介入治疗项目有:缺血性脑血管病超早期的动脉接触溶栓治疗、机械辅助的动脉溶栓治疗及支架成形治疗、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开通术等。神经内科全脑血管造影术达200例/年,介入治疗达50例/年。目前科室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救治方面,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是浙江省目前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神经外科中心之一,为卫生部评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后任主任委员单位,浙江省首批医学创新学科(神经损伤学),浙江大学神经外科学系主任单位。学科带头人詹仁雅主任医师,从事神经外科临床工作30余年,是浙江省神经外科学科的领军人物,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学系主任、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以及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并被聘为《中华神经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中国神经病学杂志》、《浙江创伤外科》等杂志编委。
神经外科坚持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过硬的医疗质量为立科之本,注意各个亚专科方向的技术力量和特色技术建设,拥有脑血管病、神经系统肿瘤和颅脑创伤三个临床病区,以及重症监护室、高压氧治疗中心、伽马刀治疗中心,核定床位123张,实际使用床位数超150张。神经外科医疗队伍技术实力雄厚,按照亚专科方向建设了结构合理、技术特点鲜明的专科团队,业务骨干均有海外留学经历。神经外科现有医护人员近百名,其中专科医师34名(主任医师11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9名,硕士及以上学位者占97%)。
神经外科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六代Leksell伽马刀、美敦力手术导航系统、Stroz神经内镜、ZEISS及LEICA手术显微镜、术中多普勒超声仪、Soreing超声吸刀、美敦力面神经监护仪、术中脑电图监测系统、颅高速气钻及微型磨钻、高压氧舱等专科先进设备。同时,依托浙医一院强大的综合实力,相关科室配备有西门子3D-DSA系统、3.0T磁共振、256排螺旋CT、PET/CT、大型直线加速器等先进设备。
神经外科在临床和基础科研方面近年来硕果累累,主编专著《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图谱》1部,参编《颅脑创伤临床救治指南》、《伤病的社区康复》、《神经外科手术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颅脑显微外科学》等专著及教科书10余部,近五年来已主持了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数十项省部级课题,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1项和省医药卫生创新奖2项,发表SCI论文50余篇,其中包括《Journal of Neurosurgery》、《Journal of Trauma》等专科领域的顶级期刊。
本科特色
1.颅脑外伤:
建立颅脑损伤规范化诊疗方案,形成综合规范的颅脑损伤救治体系,成功抢救了许多急诊危重病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在全省范围内应用与推广。在省内率先开展有创颅内压监测,全面开展危重病人如特重型颅脑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损伤等的抢救与治疗工作,取得较好的治疗疗效。积极治疗颅脑损伤合并症和后遗症,运用高压氧舱、神经生物电刺激、CPM功能锻炼、针灸等多种方法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颅脑肿瘤:
①胶质瘤:通过脑功能磁共振和弥散张力成像,明确脑运动/语言功能区皮层和神经传导束的位置及其与胶质瘤的三维解剖关系,为术中全切肿瘤和保留肢体运动和语言功能创造条件。术中运用神经导航实现病灶位置和肿瘤边界的精确定位,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正常脑组织损伤。手术结合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控制肿瘤复发,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②脑膜瘤:巨大脑膜瘤术前行全脑血管DSA造影,对主要供血动脉行术前栓塞,减少术中出血。术中运用Soreing超声吸刀(CUSA)将肿瘤组织超声雾化,可轻松切除肿瘤组织,同时减少对周围血管的损伤,提高肿瘤全切率。
③鞍区肿瘤:对鞍区肿瘤如垂体瘤、颅咽管瘤、鞍区脑膜瘤等患者进行神经外科、内分泌科、放疗科、眼科和放射科等多学科评估制定内科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伽玛刀治疗等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运用Stroz神经内镜及手术显微镜联合术中神经导航经单鼻孔入路切除垂体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运用神经内窥镜及手术显微镜,多种入路切除颅咽管瘤,减少手术并发症。
④颅底肿瘤:对听神经瘤等桥小脑角区手术使用神经监护仪对面神经进行全程监护,提高面神经功能保留率及肿瘤全切率。联合神经导航行内镜辅助或显微镜下脑干、枕大孔区、颈静脉孔区肿瘤及颅底沟通瘤切除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做到脑干最小程度的损伤,减少下丘脑反应等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
3.脑血管疾病
①建立脑、脊髓、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尤其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复杂性脑动静脉畸形)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形成统一规范的血管性疾病救治体系,已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应用与推广。
②建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急诊外科干预,包括急诊CTA/DSA检查、动脉瘤显微夹闭/栓塞、血管痉挛早期预防及治疗等流畅高效的的救治体系。
③根据患者病情及疾病的具体情况,对颅内动脉瘤,脑及脊髓血管畸形、动静脉瘘,颈部及颅内动脉狭窄等患者选择血管内介入治疗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亦或联合治疗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④复杂性或巨大脑动静脉畸形综合治疗:结合显微切除、血管介入栓塞和伽玛刀治疗,针对患者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疾病治愈率。
4.功能神经外科
①对于原发性癫痫患者术前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视频脑电图等检查,明确致痫灶位置,指导确定手术方案。术中通过皮层脑电图监测,发现致痫灶,行软脑膜纤维横断,最大限度地降低术后癫痫的再发作。对于继发性癫痫患者,术中行神经导航精确定位将病灶切除,减少正常脑组织损伤。
②对于顽固性或药物治疗无效的三叉神经痛患者,行头颅MRI了解神经血管相互位置,对于两者关系密切者行微血管减压术。
5.脊髓脊柱外科
①利用神经内镜或手术显微镜,缩小手术切口,运用专业的神经外科器械,减少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②行椎板开窗椎间盘摘除,避免咬除棘突,减少手术创伤,维持脊柱稳定度。
③对于合并寰枢关节半脱位的颅底凹陷症患者,在行后颅窝减压术后运用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增加颈椎稳定度,避免脊髓二次损伤。
④运用专用的脊髓神经外科器械,仔细分离肿瘤,提高髓内肿瘤的全切率,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牵拉,保留正常的脊髓功能。
6.小儿神经外科
①在内镜辅助下,对于先天性脑积水的患者,行三脑室造瘘,建立新的脑脊液循环通路,显著减低颅内压,缓解脑积水进展,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条件。
②在内镜辅助下,行颅咽管瘤切除,增大颅咽管瘤的全切率,减少下丘脑反应等严重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③内镜辅助下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减少对丘脑、脑干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
④对于髓母细胞瘤患者,在保护正常小脑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切除更多的肿瘤组织,术后合并放化疗或伽玛刀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7.伽玛刀中心
中心拥有国内首台安装使用的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瑞典Leksell Perfexion??伽玛刀。较之前的伽玛刀系统具有治疗范围扩大、治疗时间缩短、最佳的剂量实施、严密的射线防护等优势。伽玛刀是一项针对治疗脑部疾病的神经外科工具,具有治疗费用低,痛苦少,无切口,无出血感染风险,住院时间短等特点。
神经外科为卫生部首批评定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博士点/硕士点,承担神经外科专科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工作,并多次被评为浙江大学医学院优秀带教科室。中心现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9名;5年来已培养博士11名,硕士研究生40名。独立的神经外科实验室拥有手术显微镜、高速磨钻、尸头等培训设施,目前已开展显微外科及颅底外科的培训工作,进行显微神经外科的操作培训、颅底外科解剖训练等。神经外科每年举办国家级《脑血管性疾病诊治新进展》《颅脑外伤诊治新进展》《颅脑肿瘤诊治新进展》等继续教育学习班,多次承办中国颅脑创伤论坛等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反响热烈。中心长期派出科内医师参与北仑宗瑞医院、绍兴第二人民医院、海盐人民医院等神经外科的学科建设、协助开展临床工作,同时与德国基尔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北京天坛医院、上海华山医院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的神经外科中心在临床与基础研究上均有学术交流和学者互访,建立长期良好的科研协作关系。
手部及四肢创伤修复、断指(肢)再植、手部大面积复杂创伤修复、皮肤创面修复、手部修复重建、手指再造、重建手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及神经卡压的诊治、手部肿瘤诊断与治疗、手部先天性疾患治疗等。床位数量:34张。
学术地位
浙一医院手外科,在医、教、研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人才培养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手外科已成为全省有较大影响,较高水平,较强设备的专科之一。在全国学术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游离皮瓣,显微外科器官再造等方面省内领先。
技术优势
拥有进口手术显微镜、取皮机、肌电图仪,B超机,C臂X光机,CPM,神经治疗仪
研究方向
内窥镜在手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获浙江省卫生厅立项
驻极体感应器手外科血流监护仪获杭州市科技局立项
连续皮下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
活血化淤法在手外伤肌腱粘连防治的 实验研究
组织功能性骨治疗手外科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部肿瘤科是浙江省唯一的以治疗肺癌等胸部肿瘤为特色的专科病房,同时开设省内第一家日间化疗病房,以“患者为中心,延长生存,提高生活质量”为宗旨,旨在为肺癌、食管癌、乳腺癌和其他胸部肿瘤患者提供专业、精细、规范的个体化综合诊治及为终末期肺病进行肺移植。
开展肺癌等胸部肿瘤多学科诊治,提倡个体化医疗和综合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从诊断到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访的全程专家跟踪服务。在肺癌的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手术经典治疗的基础上,整合DC-CIK等细胞生物免疫、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现代化治疗手段,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科室设备先进,技术实力雄厚,病房环境舒适优雅。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30余位,医护人员团结协作,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和咨询。
本科室为肿瘤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主要成员,借助于浙医一院优质的医疗设备和一流的科研设备,充分利用综合性医院平台的优势,建立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模式。科室有较强的科研工作能力,目前主持和主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共4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余篇。作为卫生部肿瘤药物专业临床药理基地,主持参加多项新药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和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学科影响力。
为患者提供多学科诊治,个体化、规范化治疗,提供从诊断到治疗以及治疗后随访的全程专家跟踪服务;开展DC-CIK等细胞生物免疫、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现代化治疗手段;多项新药的Ⅰ、Ⅱ期临床研究和多中心Ⅲ期临床试验,有利于患者接受国内外最新治疗。
研究方向
1、肺癌的发病及诊治机制进展;
2、食管癌分子靶标的研究进展;
3、胸部肿瘤转移机制的研究;
4、化疗药物及靶向药物的耐药机理研究;
5、胸部肿瘤的优化治疗方案。
本科特色
1、联合胸外科,放疗科等多学科诊治;
2、规范化个体化治疗;
3、全程专家跟踪服务及完善的随访系统;
4、DC-CIK等细胞生物免疫、粒子植入、射频消融等新技术;
5、为终末期肺病提供肺移植。
上世纪50年代初,科主任陆琦医师建立痔科,并先后两次为周恩来总理治疗痔疾而闻名海内外。1984年发展为肛肠外科,经几代人努力,目前拥有庆春及城站院区两个病区,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浙江省结直肠疾病诊治中心。床位数量:120张,目前共有医师26人,其中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8名,硕士生导师4名,博士9名,硕士5名。本科主要开展严重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门失禁及顽固性便秘等的外科治疗,结直肠息肉和息肉病的诊治,结直肠癌的早期内镜诊治及外科综合治疗(尤其是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承担全省肛肠外科各种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及专科医生的培训。目前开展科研课题8项,取得省市级科技成果2项。现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总体诊断和治疗水平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
学术地位
肛肠外科是省内最大并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专科。国内最早(1984.12)成功开展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顽固性溃疡性结肠炎,至今已成功开展100余例,远期疗效良好;国内最早开展大肠次全切除治疗慢运行结肠无力症(1986.10.31),目前本科开展的腹腔镜下大肠次全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和同行好评;国内并列最早开展直肠吻合器用于保留肛门的直肠癌手术(1978年);省内率先国内较早开展PPH治疗痔疮、直肠内脱垂(2000年);徐加鹤主任1994年发表在《美国外科医师协会杂志》上的“隔肌电凝制止骶前静脉大内出血”一文被美国加拿大两国教科书《外科选读》丛书选编入书;林建江主任首创的避孕套结肠内旁路技术得到世界同行的认可,相关文章已在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权威杂志《Disease of Colon & Rectum》上发表;整体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内同行领先水平。
技术优势
至今经治大肠肿瘤超万例,结肠镜检查与治疗每年5000多例,迄今已累计近6万例。本科在痔、瘘、裂等疾病诊治具有丰富临床经验,还承担全省的肛肠外科各种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近年来,在低位/超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术、结直肠癌联合脏器切除术、复发肿瘤再切除术、梗阻性结直肠癌Ⅰ期根治术、高龄结直肠癌根治术及成人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自2001年始开展腹腔镜外科技术诊治肛肠疾病,腹腔镜技术在结肠无力症、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结直肠癌根治术等疾病已广泛应用,深受病人欢迎。
研究方向
结直肠肛门外科的临床与基础
肛肠外科特色
目前科室开展的许多技术均属国内领先:1、首创避孕套结肠内旁路技术用于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提高保肛率;2、腹腔镜及小切口结直肠癌根治术;3、腹腔镜下结肠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肠无力症;4、全大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及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5、直肠癌盆腔复发的治疗;6、PPH(吻合器痔粘膜环切术)治疗痔,STARR(吻合器经肛直肠粘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粘膜脱垂、直肠前突等。6、TEM(经肛门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距肛缘5 ~20 cm直肠肿瘤。
教育培训
完成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本科、大专、七年制、成人夜大等的肛肠科授课及实习带教。承担全省多数地市级及以下的进修生培养。是全省的肛肠科医生主要培训基地。已毕业硕士研究生8名、在读4名。
浙江省第一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创建于1961年,并于1962年建起全省第一个内分泌实验室,配备有全自动化学发光仪、γ-计数仪、酶标仪、-70°C冰箱等,开展多项内分泌激素、抗体等检查。现为浙江大学内分泌代谢病学硕士学位培养点。该科拥有40张床位的独立病房、实验室及3个中心(内分泌代谢病中心、糖尿病中心、肥胖诊疗中心),已成为我省目前规模最大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中心, 现任代谢病中心主任、内分泌代谢病科主任为李成江,袁静云为科护士长。
该科技术力量雄厚,有17名内分泌代谢病专科医师,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和一批国外归来的学有专长的中青年骨干医师。中青年医师均获硕士以上学位,其中7人获博士学位,2人为在读博士。
内分泌代谢病科技术力量雄厚,有国内知名教授童钟杭,夏惕勤教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名,硕士生导师2名。床位数量:40张,有一批国外归来的学有专长的中青年骨干。中青年医师均获硕士以上学位,其中5人获博士学位,1人为在读博士。
内分泌代谢病科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诊治体系,形成以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疑难病、少见病诊治和危重病救治为特点的内分泌代谢病中心;并在糖尿病的强化治疗、整体化管理及并发症诊治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内分泌代谢病科注重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性医学及骨质疏松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创新性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基金资助的课题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 1980年,1994年和1996年,内分泌科三次领衔浙江省参加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因第一次浙江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而获1984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参加肝胆外科、移植透析中心合作进行的胰肾联合移植,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8项。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该科还与德国、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与交流。
科技成果:
1984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2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3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学术地位
内分泌代谢病科承担医学院本科生、七年制、研究生、成人教育学院及夜大等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内分泌代谢病专业硕士生的培养,1984年以来已培养博士3名、硕士60名。承担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省内外内分泌代谢病专科进修医师培训,为省内及全国部分城市(新疆、山东、云南、安徽、河南、江西、福建等)培养内分泌专业医师,仅最近5年来,接受省内外内分泌专科进修医师150余名,并已建立省内分泌进修医师网络。
技术优势
配备先进的全自动化学发光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全自动γ-计数仪、酶标仪,能快速(最快1小时)、准确地检测垂体、甲状腺、性腺、胰腺和甲状旁腺等多种激素及其代谢产物,还能检测多种内分泌代谢病的相关抗体。
研究方向
内分泌代谢病科注重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在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性医学及骨质疏松等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尤其是在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创新性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等基金资助的课题多项,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 1980年,1994年和1996年,内分泌科三次领衔浙江省参加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并因第一次浙江省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而获1984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参加肝胆外科、移植透析中心合作进行的胰肾联合移植,获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多次在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交流, 并获卫生部科技成果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等8项.在临床、教学和科研方面处于省内领先地位。该科还与德国、美国等国家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与交流。
内分泌代谢病科特色
诊疗范围包括: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各种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骨质疏松症、肥胖症、肾上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尿崩症、痛风、高尿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内分泌性高血压、钙磷代谢疾病、身材矮小症、溢乳症、多毛症、两性畸形、妇女的月经不调及各种罕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等,其中尤以糖尿病、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肥胖症及骨质疏松症、电解质紊乱、内分泌性高血压为专长和有特色,长期积累了诊疗疾病的丰富经验。对于疑难危重杂症也有着丰富的诊治经验,此外,还开设了肥胖专病门诊及甲状腺专科门诊。
浙大一院风湿免疫科为浙江省成立最早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具有严谨求精、勤奋奉献的医护专业人才梯队,丰富的病例资源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力。致力于风湿免疫病的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系统性血管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研究和重症狼疮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靶向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免疫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超声诊断随访和新疗法的研究是科室特色。常年开设专家门诊以及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痛风等专科门诊,设有周六门诊,并且配备专科病房积极收治各种疑难风湿免疫病患者。
学术地位
学科带头人林进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分会常委。风湿免疫科成立于1998年3月,是浙江省最早独立开展风湿免疫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医院之一。科室担负医院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任务,全省疑难风湿免疫疾病的会诊,指导研究生的见习、实习、科研工作。同时也是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国家级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风湿免疫学专业硕士学位点。科室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主参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浙江省自然基金、科技厅、卫生厅、教育厅等20多项课题。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发表文章50余篇。参与《凯利风湿病学》第8版和第9版的翻译,参与编写《内科学进展》、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风湿免疫学高级教程》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内科学:风湿免疫病学分册》。获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和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
技术优势
依托医院卫生部多器官联合移植研究重点实验室开展多项风湿免疫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是省内最早开展免疫检测和检测项目最全的单位之一。依托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吸附治疗。开展常规关节B超、B超定位下关节穿刺、关节MRI、唇腺活检、肌肉/皮肤/肾活检及等多种检查项目。
研究方向
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混合性结缔组织病、成人斯蒂尔病、系统性血管炎、骨关节炎、痛风等风湿免疫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并进行早期诊断和正规治疗。尤其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基础研究和重症狼疮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靶向治疗;干燥综合征的免疫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超声诊断随访和新疗法的研究是科室特色。
科室特色
风湿免疫科已开展网上和电话预约诊疗服务,并开设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症、痛风等专病门诊。对该院建立协作关系的网络医院(浙江省内、江西、安徽、贵州等)进行网上疑难重症的会诊,并设立了疑难重症转诊的绿色通道。实行医护一体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和保障医疗安全。对患者规律随访并定期开展风湿免疫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进行饮食、药物治疗及康复指导。
教育培训
风湿免疫科人才梯队建设计划是依托医院博士点培养高层次人才,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培养年轻医生,举办或参加各种形式继续教育的学术活动以提高在职人员的临床技能。并派遣了多名中青年医师到国内外知名医院学习先进技术。除接受全国各地医院风湿免疫科医生的进修,还组织医生赴协作医院分别进行短期学术指导或长期驻守支援。
浙江大学学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于创建于1947年成立,具有较强的专科特色。现有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技师2名,主管护师5人。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诊治皮肤病与性病学各种疾病及美容皮肤病。
科室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方红,浙江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教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委员及毛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常委以及培训委员会和美容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皮肤性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麻风防治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健康教育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科室除常规开设有名医馆资深专家门诊、名医/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及皮肤科独立病区外,还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8年制、7年制、5年制、留学生、研究生等多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专科医师培养、研究生培养以及省内外基层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师的进修培训继教工作及疑难病例会诊工作。科室同时承担多项国家基金几部厅局级科研基金,研究方向主要为皮肤肿瘤、皮肤老化、皮肤真菌病、银屑病、性传播疾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病理机制以及遗传性皮肤病的致病基因研究。近年来主编并出版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2部,网络教材1部,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本,主译《内科疾病的皮肤表现》专著1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影响因子>150,IM收录8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学术论文每年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科研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三等奖4项,获卫生部优秀视听教材二等奖一项,省教委高校教师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1项,浙大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我教研室获2008年度及2012年度浙江大学医学院突出贡献奖。
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有CO2激光、氦氖激光、TDP照射治疗、紫外线治疗、皮肤美容治疗、冷冻治疗、高频电刀治疗、微波治疗、皮肤活检、皮肤小手术以及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治疗项目。拥有皮肤真菌室、皮肤病理及免疫病理诊断室、皮肤性病实验室。科室于2004年成为浙江省首批性病规范化门诊单位之一。200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临床药理基地学科之一,已参加多次II期、III期临床药物验证工作,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复评验收。一直是全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单位,被批准为首批全国医师协会授予的皮肤性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乳腺疾病诊治中心床位数量:21张
工作职责
1.以外科诊治为基础的乳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
2.乳腺癌围手术期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相关治疗的指导
3.良性乳腺疾病的诊治及微创治疗
4.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
5.乳腺癌保乳手术
6.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
7.乳腺整形美容手术
学术地位
科室在乳腺疾病的诊治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
技术优势
1.良性乳腺疾病的微创治疗
2.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
3.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
4.乳腺整形美容手术
5.乳腺癌保乳手术
6.乳腺癌数据库及标本库的建立,良好的随访体系
7.成熟规范的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靶向治疗
8.依托浙大基础医学优势,开展乳腺癌相关基因检测
研究方向
1.乳腺癌的多学科、个体化综合诊治
2.乳腺癌乳房再造手术的开展
3.乳腺癌发病机制、药物耐受机制、预后相关基因等方面基础及转化医学研究
本科特色
1. 乳腺癌的综合性、个体化诊治(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个体化治疗)
2. 乳腺癌发病及治疗、预后相关基因检测
3. 乳腺疾病的微创治疗、乳腺美容整形手术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创立于2011年10月,位于1号楼6楼,总面积540平米,包括门诊区和净化实验室两个区域,中心开设有女性不育专科、男性不育专科、男性实验室(包括精液的常规检查、形态分析、抗精子抗体检查)。中心现有医护人员17人,其中临床医师8人(男性科医师2人),胚胎实验室研究员4人,男性实验室检验师2人,护士3人。中心已经卫生厅审批开展夫精人工授精(AIH)、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术(ICSI)等辅助生育技术,并开展多胎减胎术、卵巢巧克力囊肿B超下抽吸术、宫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等。
生殖中心具体诊治范围:包括各种女性因素或男性因素以及男女,双方因素所致不孕。
女性输卵管性不育:两侧输卵管阻塞、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炎症、输卵管周围的病变影响、输卵管发育异常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育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黄体功能不全、卵泡发育障碍、小卵泡发育等
免疫性不育
原因不明性不育
卵巢早衰
子宫性不孕
男性因素引起的不孕:少、弱、畸精症,无精症等
性功能障碍所致不孕
复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
妇科内分泌疾病:如月经失调,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等
生殖中心特色
生殖内分泌,女性不孕不育,男性不孕不育,辅助生育技术
科室承担医院眼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目前设有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和名医门诊、VIP门诊等,病房床位46张。现有医师3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7名;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7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7名,硕士学位27名;特检技师10余名,护士20余名。科室擅长屈光、白内障、眼视光、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底病、角膜病、小儿弱视斜视、青光眼、眼整形、眼外伤、眼眶病眼肿瘤、眼遗传性疾病等各类眼科疾病的诊治,同时承担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进修生的教育及培训工作,是国家专科医生培训基地和临床药理基地。
学术地位
眼科前身是浙江医学院附属医院眼耳鼻喉科,创立于1947年。长期以来,眼科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眼科高级人才,为推动和提高我省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眼科医师的摇篮”。1979年浙医一院眼科被批准为我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又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历年来先后培养了眼科学博士10名,硕士50余名。 眼科先后编著编译出版《眼与全身病》、《梅氏眼科学》、《眼科图谱》、《实用眼镜光学》等13部专著。在国内外眼科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先后承担了20多项国家和省科技研究项目,曾获省科技进步奖和省卫生厅医药卫生创新奖等10多项奖项。目前有4位专家担任省眼科学会委员和青年委员。
技术优势
眼科专业组齐备,人才结构合理,医疗技术精湛、综合实力雄厚。
屈光专业组:遵循科学、理性、发展的理念全方位提供屈光不正的防治,尤其对青少年近视强调医学验光,科学配镜;提供多种治疗方法矫治近视,散光,包括:RGP、角膜屈光手术、眼内屈光手术、巩膜屈光手术等,仅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就包括LASIK、PRK、 LASEK、 EPI-LASIK等手段。先进的设备,具有高超技艺的专家团队、多种治疗方式的选择为治疗各种屈光不正患者提供有力的保障。尤其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技术,目前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白内障专业组:不断的挑战、不断的超越正成为每一个组员坚定的信念,在这种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中,专业组已完成白内障治疗从以往单纯脱盲向全面提高视觉质量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本专业医生的专业手术技能达到极限;意味着接受治疗的患者得到以往从未有的视觉质量,更意味着本专业组完成了白内障手术向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全面跨越。现在除了开展常规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外,还开展复杂性白内障手术:如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手术、无虹膜人工晶体植入术、悬吊人工晶体植入术、多焦点人工晶体和可调焦人工晶体植入术。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专业组:是浙一眼科的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临床诊治和手术技术方面达到国际和国内先进水平,每年接诊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0000余人次左右,完成逾千例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在省内外及全国均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近几年,随着先进的设备条件的不断完善和更新,促进了技术水平的更高更快地发展,以先进的玻璃体切割技术诊治了各种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复杂性眼外伤、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其它增殖性视网膜血管病变、玻璃体混浊、眼内炎以及其它常规手术不能解决的眼底疾病,特别是在复杂性糖尿病眼部病变和严重眼外伤病人的联合手术方面,优势显著,水平领先。
眼底病专业组:眼底病专业一直以来是浙一眼科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国内最早开展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和激光眼底病技术的医疗单位之一,不仅为眼底疾病的诊治提供了准确的依据,同时通过激光治疗眼底病的技术减少了患者的手术痛苦,每年完成激光治疗2000余人次,患者满意度高。目前,针对老年性黄斑变性、病理性近视及眼底肿瘤等难治性眼底疾病,我们开展了最先进的TTT和PDT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在国内处领先地位。
角膜病专业组:擅长对各种感染性角膜炎、遗传性角膜病变及其他眼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立规范的诊治方案;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已开始接受角膜捐献者登记以及病人预约检查。
小儿弱视斜视专业组:针对小儿视功能发育规律和特点,提供规范化的诊断治疗措施,合理选择视功能训练和斜视的手术矫正,弱视治愈率达到96%以上。斜视治愈率达到98%以上。能开展对共同性斜视,麻痹性斜视,水平性斜视,垂直性斜视等手术矫治。目前小儿弱视斜视专业组处于省内领先地位。
青光眼专业组:倡导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采用OCT、UBM、RTA等先进仪器开展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大大提高青光眼早期诊断率、准确率,为患者的下一步治疗创造积极条件。对青光眼患者采用药物、激光和手术综合疗法,大大提高治疗效果。主要开展激光的SLT,虹膜根切术;非穿透小梁术、引流阀门植入术。对先天性青光眼、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
整形美容专业组:“美丽每一双眼睛”是每一个组员追求的目标。医生自己不满意决不下手术台已成为每个医生的自我要求,我们每个医师都具有这种严谨,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技艺,能够为求医者提供完美的服务。现在已经开展的项目有:双眼皮成型和眼袋矫治、眼睑再造、上睑下垂、内外眦成型、活动义眼植入、眼眶内陷的修复、眶缘畸形整复和额部、眼角的药物除皱。
眼遗传病专业组:由眼科参与组建的浙江大学沃森基因研究院遗传性眼病研究中心在遗传性眼病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就,其中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的基因突变检测技术已应用于临床诊断;对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即leber病的研究发现了导致该病的一些新的DNA突变位点,从基因水平揭示了该病的发病原因;高度近视遗传基因定位研究在近视眼遗传研究领域处于世界先进水平,所取得的成果已在国际眼科最高级别杂志《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and Visual Science》上发表,举世瞩目。眼科医师和研究人员正与美国及香港多所大学合作,进一步开展遗传性眼病的研究,解决眼科重大难题。
眼外伤专业组:正在筹建的眼外伤组,将从眼外伤的急诊处理着手,对患者进行全面及时的医治,以修复眼的结构、挽救视功能,整形美容等多角度使患者从外伤的阴影中走向光明。
研究方向
眼角膜遗传性疾病基因定位研究
LEBER’S病遗传基因定位研究
高度近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研究
近视眼发病机理及相关基因定位研究
先天性白内基因定位研究
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实施
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机制及治疗研究
本科特色
1、医学验光配镜,包括RGP.
2、各类屈光手术,特别是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和高度近视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3、各种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包括各种最新型的人工晶体植入术。
4、小儿斜视、弱视治疗。
5、青光眼诊治,包括各类青光眼手术。
6、眼底病诊治,包括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和眼内激光治疗。
7、眼整型美容和眼眶病,包括义眼植入等。
科室拥有多种最先进的眼科大型检查及手术设备。包括眼科综合诊疗台,角膜地形图,眼波前像差检测仪,对比敏感度及眩光仪,眼科AB超,UBM,眼后段OCT,眼底血管造影仪,眼调节测定仪,眼前后段激光治疗仪等。同时还拥有最新型号的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仪,准分子激光机等大型手术设备。
教育培训
本科生教学: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生的眼科授课和见习指导。
研究生教学: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眼科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眼科教学、临床实践和科研课题指导。
校际交流:接受香港理工大学视光系学生实习和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本科生实习。
继续教育:定期开设国家级和省级眼科继续教育课程,接受基层眼科医生进修。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是浙江省最早成立的呼吸内科专业病房,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省医学重点学科。本学科拥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厚,医疗技术精湛,人才结构合理,综合实力雄厚的呼吸内科专业学术队伍。现有医生、技师和护士90余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2名,床位130张,包括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床位10张及中央监护系统。临床工作中,除在呼吸内科常见病有专业特长外,在多种疑难杂症,包括肺部结节鉴别诊断、移植后难治性肺部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难治性哮喘均有独到之处,尤其在肺癌的早期诊断及以分子病理为基础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及患者随访和开展临床新药试验居领先地位。
学术地位
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大学呼吸病学硕士、博士学位点及浙江大学内科学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之一,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呼吸疾病治疗中心之一,诊疗水平在全国同类学科中处于较高地位。
技术优势
本科室具有规模齐全的专科门诊(包括肺癌,哮喘,戒烟,睡眠呼吸障碍门诊等)、肺功能室、呼吸內镜室、肺部疾病诊治中心、哮喘过敏原治疗中心及睡眠呼吸障碍诊治室。配置有全套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内科胸腔镜,及各种镜下介入先进设备,配备多台高端的无创和有创呼吸机,全套肺功能仪及智能化的多导睡眠监测系统。
本学科对多种疑难杂症,如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以分子病理为基础的个体化靶向治疗、重症肺炎包括移植后难治性肺部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内科胸腔镜下复杂性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难治性哮喘均有独到之处。积极开展除常规气管镜检查以外的多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技术,如气道新生物和异物摘除,气管支架置入,氩气刀,冷冻治疗,球囊扩张等;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测试及脱敏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无创通气治疗;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经皮CT引导下肺部病灶穿刺病例数及支气管镜检查病例数居全国领先。
研究方向
肺癌的早期诊断及以分子病理为基础的个体化靶向治疗,肺部感染疾病的病原学诊断,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重症哮喘治疗新进展,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并发症和临床特征分析。
本科特色
肺癌的早期诊断和以分子病理为基础的个体化靶向治疗,多种肺部疑难杂症,如重症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经皮CT引导下肺部病灶穿刺,内科胸腔镜,支气管镜下介入技术,支气管哮喘的过敏原测试及脱敏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相关疾病诊治。
教育培训
主编专著《纤维支气管镜图谱》,培养博士生10余名,硕士生80余名。负责浙江大学医学院本科、七年制、八年制学生和温州医学院部分优秀学生的呼吸内科授课及实习带教。承担全省多数地市级以及国内部分其他省市的进修生培养。是全省呼吸内科、大内科医生的主要培训基地。连续十年每年主办国家级学习班: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病及重症监护诊治新进展。
手部及四肢创伤修复、断指(肢)再植、手部大面积复杂创伤修复、皮肤创面修复、手部修复重建、手指再造、重建手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及神经卡压的诊治、手部肿瘤诊断与治疗、手部先天性疾患治疗等。床位数量:34张。
学术地位
浙一医院手外科,在医、教、研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人才培养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手外科已成为全省有较大影响,较高水平,较强设备的专科之一。在全国学术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游离皮瓣,显微外科器官再造等方面省内领先。
技术优势
拥有进口手术显微镜、取皮机、肌电图仪,B超机,C臂X光机,CPM,神经治疗仪
研究方向
内窥镜在手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获浙江省卫生厅立项
驻极体感应器手外科血流监护仪获杭州市科技局立项
连续皮下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
活血化淤法在手外伤肌腱粘连防治的 实验研究
组织功能性骨治疗手外科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是浙江省创建最早的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室,是省内心胸外科领域的带头学科,其综合实力位居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其中成人心脏外科领域在全省名列前茅,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2002年成为浙江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成为浙江大学第一个胸心外科博士学位点,2007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2011年被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心脏大血管外科)。
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42人,其中教授2名、高级职称人员10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所有现职医师均获硕士及以上学位,每年共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每年接收来自国内、外的进修人员约20余人。学科与国内外多个知名医学中心(如瑞士苏黎世大学心血管中心,瑞士洛桑大学心血管中心,瑞士沃洲大学医学中心,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血管外科中心,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心血管中心、中国阜外心血管病中心等)保持紧密合作,推动学科持续向前发展。
学科带头人倪一鸣主任现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全国常委,浙江省医学会胸心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在全国享有较高声誉, 2009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金刀奖”及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奖”。
科室一直以来是全省公认的危重心胸外科疾病诊治中心,年开展心脏手术1200余台,普胸手术600余台,其中成人心脏外科领域在全省遥遥领先,并居整个华东地区和全国前列。科室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非常雄厚,在瓣膜外科、冠脉外科,大血管外科、复杂先心矫治,心脏移植、胸部肿瘤外科,微创心胸外科等方面都处于全省领先,全国先进水平。尤其在瓣膜类手术上居全国顶尖行列,效果好、速度快,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在省内最早开展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总手术成功率达99%,2009年成功为90岁高龄严重多支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创冠脉搭桥全省最高龄纪录(全国第二高龄)。在省内率先开展主动脉夹层的外科及杂交手术治疗,目前其治疗总例数及手术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器官移植领域,在全省最早成功开展心肺联合移植术、心肾联合移植术等,多项指标达国内领先水平。另外,在胸部肿瘤外科领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推崇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诊断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临床疗效显著。积极开拓和倡导各类微创普胸手术技术,1998年即在全国最早实施保留背阔肌的胸部微创切口手术并广泛推广,近年来大力推进全胸腔镜下的肺癌和纵隔肿瘤等微创手术,目前病区内胸部肿瘤疾病胸腔镜微创手术比例达50%以上,居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很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很好的临床疗效。
研究方向
1、心脏大血管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研究。
3、普胸及心脏各类微创手术实用技术研究。
4、心脏移植及多器官联合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本科特色
1、手术安全性高:强大的技术力量加上一流的设备使得心胸手术的安全性不断提高,在危重病人相对集中的情况下近年我科的心脏病患者手术住院死亡率控制在1%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瓣膜手术国内先进,某些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自1976年开始,我科共累计进行了超过1万例的人工瓣膜置换或成形手术。近年来年均进行瓣膜类手术800多例,在全省遥遥领先,无论手术种类、数量、手术成功率均达全国领先水平。速度快,效果好是主要特点,采用间断缝合技术进行单纯二尖瓣置换,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仅11分05秒,双瓣置换主动脉阻断时间最短仅33分,达国际顶尖水平。在国内较早开展呼吸机依赖及尿毒症长期血透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其治疗例数及手术成功率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来,在多瓣膜成形、瓣膜手术同期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微创小切口瓣膜手术、胸腔镜微创瓣膜手术等领域均取得很大发展,手术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
3、心脏及多器官联合移植,创多项国内纪录:在1999年成功进行了首例心脏移植,主动脉阻断时间仅为36分种。创全国心脏移植最快纪录。心脏移植受体存活超过11年且生活质量良好。2000年及2002年成功进行了全省首例和第二例心肺联合移植术,均创当时国内心肺联合移植生存最长纪录。2011年成功开展了全省首例由一家单位独立完成的心肾联合移植手术,其中心脏移植手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缩短至19分种,再创全国心脏移植最快纪录,患者至今生存良好。2012年成功开展了全省首例DCD心脏移植手术,患者至今生存良好。
4、心脏大血管手术稳步提升,达国内一流:我科是全国最早开展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单位之一,早在1968年,即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胸主动脉瘤和无名动脉瘤。198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了Bentall手术治疗马凡氏综合症。之后,又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及降主动脉手术等,近几年年均完成各类大血管手术80余例,在全省遥遥领先,尤其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上,采用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杂交手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为患者制定最佳的个体化方案,大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目前其治疗总例数及手术效果达国内先进水平。并创造了主动脉全弓置换不输血的纪录,受到媒体广泛报道。
5、冠脉搭桥术全省领先,全国先进行列:自90年代后期,在全省最早开展冠脉搭桥术,2001年起在全省最早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目前总治疗例数已近1000台,是全省最大的冠脉外科中心,在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搭桥、高龄及重症病人搭桥、搭桥加换瓣等多重复杂手术上均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近些年微创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占单纯搭桥手术的95%以上,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目前已经成为冠心病搭桥的首选技术。手术成功率达99%,2009年成功为90岁高龄严重多支病变患者行非体外循环下搭桥手术,创冠脉搭桥全省最高龄纪录(全国第二高龄)。
6、复杂先心矫治全省领先,国内先进行列:省内最早开展肺静脉异位引流矫治术,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大动脉转位等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取得了极高的手术成功率。近年来,通过引进人才等,扩大了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范围,在各类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治上均获得很大的提高。目前每年开展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50例左右。其中,微创治疗先心病100例,紫绀型先心病矫治20余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年均手术30余例,手术成功率位居全省首位。特别是对合并重度肺高压的成人先心病探索出不停跳技术等一套围术期综合治疗方案,有效降低肺高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7、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全国领先:ECMO技术是危重心血管外科疾病及重症肺部疾病抢救的重要手段之一。我科ECMO团队在2013年度上半年禽流感疫情中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同一时段ECMO病人数国内最多、辅助持续时间全国最长,撤机最快,效果最好等,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媒体的高度关注,在国内享有盛誉,2013年10月ECMO团队负责人施丽萍主任受邀至全国体外循环大会上作特邀报告,其技术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国。
8、微创手术及胸腔镜技术据国内先进:积极开拓和倡导各类微创普胸手术技术,1998年即在全国最早实施保留背阔肌的胸部微创切口手术并广泛推广应用,近年来大力推进全胸腔镜下的肺癌和纵隔肿瘤等微创手术,目前病区内胸部肿瘤疾病胸腔镜微创手术比例达50%以上,居国内先进水平,并取得了很高的手术成功率和很好的临床疗效。
9、胸部肿瘤外科治疗规范:在肺癌、食管癌、纵隔肿瘤等胸腔肿瘤的诊治上经验丰富,推崇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诊断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临床疗效显著。
科室承担全省大多数地市级及以下的心胸外科专科医师培养,是浙江省的心胸外科医师主要培训基地。 2012年成为浙江大学心胸外科教学委员会主任单位,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本科生及专科生的统一教学安排。作为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年均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名。参编国家十二五重点支撑卫生部统编教材五年制、七年制、八年制《外科学》教材,卫生部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教材,卫生部研究生部编教材。
放射治疗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包括鼻咽癌、头颈部肿瘤、脑瘤、肺癌、食管癌、恶性淋巴瘤、乳腺癌、直肠癌、胰腺癌、前列腺癌、儿童肿瘤和软组织肉瘤 等。放疗与手术、化疗构成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据国内外统计,约有60%-70%的癌症患者需要不同程度地接受放射治疗。
学术地位
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放疗软、硬件配置领先科室,科室负责人严森祥主任医师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放射治疗科主任,兼任浙江省放射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抗癌协会口腔颌面肿瘤专委会常委,浙江省核医学会理事,浙江省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技术评估专委会委员,浙江省放射卫生技术评审专家库成员等。
技术优势
三维适形调强放射治疗(IMRT)可在三维方向上使能量沉积形成的剂量分布与病变形状一致,使病变区域能获得足够杀灭癌细胞的剂量,同时降低了射线照射总 卷入的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受照剂量,从而更好地保护了正常组织。科室拥有美国瓦里安(VARIAN)公司的新型的双光子高能 直线加速器,Trilogy 和23EX等先进机型。一整套完整的放射治疗网络ARIA系统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系统ECLIPSE及放疗计划验证系统EPID和ACUITY C型计划模拟机,德国蓝水箱等三维剂量测量和验证设备。美国Varian公司的GammaMedplus iX afterloade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西门子(SIEMENS)放疗专用大孔径多排CT模拟定位机(CT-Sim),齐全地配置了目前国内一流的整套放疗设备,能完成对各种常见及特殊部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
研究方向
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的精确放疗,率先开展鼻咽癌三阶段调强放射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尤其脑胶质瘤的精确放疗,采用定位CT与MRI图像(包括增强、弥散张量成像等序列)融合,精确制定治疗靶区;
前列腺癌、食道癌、肺癌、直肠癌、乳腺癌等实体瘤的根治性放疗及综合治疗;
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三维后装治疗。
科室特色
该科室最新引进代表国际先进放疗设备的美国瓦里安(VARIAN)公司的新型的双光子高能直线加速器Trilogy。独有的RapidArc功能配合PRM系统可以完成目前国际主流的旋转调强治疗技术,也能支持高精度的SBRT治疗。配备了美国Varian公司的GammaMedplus iX afterloader高剂量率后装治疗机,该机配备有先进的数字化系统,可进行三维后装治疗,相对于传统的二维后装治疗,三维系统不仅能提供直 观的图形数据影像,还能针对特定病灶进行逆向治疗计划设计,达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器官的同时杀死肿瘤细胞的目的,这是普通二维后装所不能完成的任务。该系统可治疗鼻咽、食管、肺、乳腺、胰腺、宫腔、宫颈、脑、前列腺等部位的肿瘤,可进行腔内、组织间、术中及皮肤敷贴等各种照射,它使大量手术拒治、外照射 未控或复发的患者获得再次治疗机会。它与其它治疗方法配合效果更为明显, 是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科室特别成立质控小组对放射治疗全程进行严格的质量保证,强大的设备储备和高素质的医疗人员保证了放射治疗的精准无误。
教育培训
科室每年承办国家、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目前已培养多名研究生,同时接受国内省市级医院进修医师培训,将科室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治疗理念推广到全国。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创建于1989年3月,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目前有医师10名(包括高级职称医生4名),心理技师5名,护士12名。
门诊分为专家门诊、睡眠障碍专科门诊、普通门诊。门诊患者来自本省各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江苏、四川、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山东、台湾、香港等全国许多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保加利亚、波兰、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每年门诊量接近7万人次。
本科室拥有52张病床,年均收治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收治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类型精神障碍患者及儿童青少年患者,床位使用率达110%以上。
每年院内外会诊量2000人次以上,,同时承担省内各家大医院的精神科联络会诊工作。担任全省各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和多家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的临床指导工作,并成为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绍兴第七人民医院、上城区精神卫生中心等指导医院。许毅主任担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全国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顾问。
学术地位
科室目前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精神药物专业组、卫生部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法医精神病鉴定室、浙江大学精神病学教研室所在单位。
本学科自2004年通过国家级继续教育、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及国家精神病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和向全省精神科医师进行了精神医学新进展的培训,将新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作为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每年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主持近百场学术交流会议。
本学科与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杜克大学、荷兰脑科中心、挪威科技大学、北医六院、 湘雅二院、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进行长期合作和交流。
科室主持50余项科研,包括973课题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美国福特基金会、挪威科技大学等多项国内外科研任务。实现科研经费数千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论文20余篇。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
作为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编辑教材12本,各种学术专著29本。
技术优势
目前,临床开展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心率变异性分析技术、多导睡眠监测、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个体化药物选择技术及药物与非药物结合治疗技术在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强迫症等临床疾病的应用,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个体化药物选择技术及药物与非药物结合治疗技术在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强迫症等临床疾病的应用,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研究方向
一、精神障碍的预警与临床诊疗新技术
本科室目前积极研究精神障碍的预警技术,以“防未病”为目的,通过各种干预手段,尽力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此外,注重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促使患者在早期即得到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痊愈率。
二、基础科学研究
通过神经影像学、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药理学等各种尖端研究技术,揭示精神障碍的科学实质。
本科特色
特色治疗仪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多导睡眠仪、慢性小脑刺激仪、暴露疗法、心率变异性分析、精神科评定量表系统、心理测验系统等。
教育培训
本科室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承担了浙江大学医学系5年制、7年制、8年制、留学生及预防医学专业、城市学院、中医药大学的《精神病学》课程的授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任务。
本科室承担国内外专业人员的进修、研修工作(包括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本科是作为国家指定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对新毕业的专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本科室已经累计培养近30名研究生。
肿瘤外科拥有30人的高素质医护队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1名,获得博士学位5名,硕士学位5名。拥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6名。床位数量:41张,本科室具有多学科综合团队治疗肿瘤的先进理念,建科28年来,努力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结合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在救治了大批肿瘤病人的同时,医疗业务水平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肿瘤医务工作者。主要从事消化道肿瘤、乳房肿瘤、甲状腺肿瘤和软组织肿瘤的规范化手术治疗,尤其对胃癌、肠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颇具特色,年平均手术近1000例。
学术地位
肿瘤外科为江大学肿瘤学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学重点学科,国家肿瘤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科已与放疗科、化疗科等科室组成了多学科肿瘤治疗中心,由滕理送教授任肿瘤中心主任兼任肿瘤科主任。
技术优势
首任科主任冯懿正教授在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肝、胃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处理各种疑难病例,使我院肿瘤外科成为浙江省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心。
在对乳腺癌的治疗方面,实行多学科综合团队治疗的理念,倡导保乳、哨兵淋巴结活检、乳腺切除术后一期重建等手术方式,明显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在胃肠等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方面也颇具特色,至今已行胃癌经根治性手术2000余例,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38%。其中200余例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90%,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从1970年起开展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治研究。1000余例原发性肝癌经积极的综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其中150余例小肝癌(直径
研究方向
消化系统、甲状腺、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和肿瘤的综合治疗。
肿瘤外科特色
胃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甲状腺小切口手术治疗;
乳腺肿瘤的综合治疗;
小肝癌的诊断与治疗。
教育培训
完成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本科、七年制等肿瘤外科的授课及实习、带教任务,承担省内外进修医师培训,为浙江大学肿瘤学硕士、博士点,已毕业研究生20余名,在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博士研究生6名。
耳鼻喉科目前科室核定床位40张,实际使用约50张左右。科室一直跟随医院发展的步伐,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满意为中心,以医疗安全为生命线。60多年来,伴随着医院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科室开展了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各类手术,特别在听力重建手术、全喉切除发声重建手术、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音声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198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发声重建术。
1996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半导体激光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术。
1997年,在科室原发展基础上,为寻找新的突破口,选择了当时在省内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环境因素而发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变态反应领域研究。引进了当时在国际上先进的法玛西亚公司血清变态反应诊断仪。此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改变了以前变态反应诊断单纯依靠有创检测的局面,开始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体外无创诊断及变应原检测的方法。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上有了新的选择。我科以此为起点,开展了大量变应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皮试阳性率的对比研究;鼻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研究;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鼻喷激素局部应用效果观察等。目前,科室在该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具领先水平。汪审清主任医师成为省内同行认可的在变应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颇有研究的学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及国内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同年科室开设变态反应诊疗专科门诊,徐盈盈医师作为该门诊主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进行诊断及免疫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开设鼾症门诊,此后由潘伟医师和周水洪医师主诊,对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症患者开展综合诊治及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2002年初,新引进先进的耳声发射仪,使科室由全功能听力计、声阻抗计、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为主的等先进听力仪器组成的完善听力检测设备,为耳科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02年国内首先成功开展了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外展麻痹。
2007年,作为多中心合作单位,参与十一五国家重大课题:“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两个子课题“变应性鼻炎诊断及操作规范”&“各种检查方法相关性研究”。
学术地位
耳鼻咽喉科先后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卫生厅项目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数项。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专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汪审清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研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十余种国内主要专业、综合期刊编委。林山主任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周水洪主任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青年委员。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重点医学学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完成大量的临床教学(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大专)以及进修医师培养工作。对本省耳鼻咽喉学科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技术优势
目前耳鼻咽喉科配备各种国产或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进口手术显微镜、手术电钻、直视式小儿支气管镜、电视动态喉镜、纤维鼻咽喉镜、鼻窦内窥镜、内窥镜吸割动力系统、电子听力仪、声阻抗仪、耳声发射仪、脑干诱发电位仪、鼻功能检查仪(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定)、PSG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及多功能治疗台等。
近年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本学科逐渐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向发展。学科的诊疗范围逐年扩大。以往许多不属于本科范畴内的头颈部疾病也相继开展,拓宽了专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历经10年潜心研究,由张振华主任、汪审清主任主持的全喉切除术发声重建课题组,完成了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造瘘发声重建术的课题,并顺利通过鉴定,并于1998年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至今,极大地改善了喉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2.自2000年开始探索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治疗方法,在汪审清主任主持下,历经三年努力,成功地创立了单“侧声带切断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全新手术方法。该方法既解决了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又较好兼顾了患者的发声质量。手术方法较既往的所有治疗该病的方法简单易行。该成果在2002年6月通过了由二军大、中山医大、上海二医大等单位三位博士生导师,四位硕士生导师(均正高级)专家组成的鉴定组鉴定,结论为该术式的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3.汪审清主任主持“单侧声带切断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科技成果获得2004浙江省医学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及2004年省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
4.《喉部检查法》 省第三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004.9
5.《喉部检查法》首届“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奖”一等奖 2006.3
6. 汪审清主任和周水洪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获2008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参编论著:①医家金鉴-耳鼻咽喉科学卷 2006年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②变应性鼻炎 2006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③ 药源性疾病 基础与临床 1997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④中国老年百科全书 2000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8.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篇被SCI及IM收录。
研究方向
1、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2、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理
3、 头颈部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4、 喉功能学
耳鼻咽喉科特色
开展了耳鼻咽喉及头颈部的各种手术。
耳科配有多台进口手术显微镜及高速手术电钻,足以保证对各类耳科疾病的手术治疗。鼻科备有鼻内窥镜及动力系统保证了功能性鼻手术的开展,更大限度地保留鼻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复发。
喉科开展了各类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术,使手术既能达到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发声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课题“全喉切除气管食管活瓣式造瘘重建术”获98年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为全喉切除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首创单侧声带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能解决呼吸困难,又能保留较好的发声质量,该成果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较早在省内开展全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明显提高了小儿呼吸道异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在省内较早设立专科门诊开展过敏性鼻炎的正规系统的脱敏治疗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是公家医院内的公益性整形美容机构。2012年6月从原整形外科分科而成。独立开科的目的是为了顺应近年来社会对整形美容快速扩容和专业化精细化的需求。作为浙江省第一医院的科室,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肩负着引领整形美容市场正规化,整形美容技术先进化,整形美容服务细致化的历史使命。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是浙江省重要的临床、科研、教学、培训中心,是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省整形外科学分会委员、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所在科室,是世界顶级激光培训基地,注射美容培训基地。中心与美国GOLD SKIN CARE CENTER等多家国际性权威学术机构和医疗机构建立合作。
目前中心拥有强而富有生命力的整形美容团队:高级专家3名,博士3名,硕士4名,医疗美容主诊医师5名,激光治疗师2名。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发表国际性学术论文十多篇。在熟练基本整形美容业务的同时,专家各有专长,能满足各个层次的整形美容需求。
浙大一院整形美容中心提供优质、安全、综合的整形美容服务。主要包括:美容外科、皮肤激光美容、注射美容、微创美容和面部年轻化综合治疗。
学术地位
省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
省整形外科学分会委员、
省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
技术优势
拥有全套进口美容激光系统,( 科以人Acupulse点阵激光,LightSheer Duet
月光真空脱毛 赛诺秀 Accolade激光治疗仪,Cynergy激光治疗仪)
共振吸脂仪,
美国STRYKER﹫电锯,
STORZ内窥镜
研究方向
1、整形美容手术改良的临床研究
2、整形美容手术并发症防治和矫治的临床研究
3、面部年轻化临床和基础研究
4、组织移植和组织工程的机理研究
5、 皮肤激光美容研究
6、美容心理学
7、医用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基础
本科特色
一、美容外科
面部精细整形:双眼皮成形、内外眼角开大、眼袋整复、隆鼻、鼻尖鼻翼综合整形、面部皮肤提升、除皱、隆颏、唇改形、注射微整形等
体形雕塑整形:隆胸、乳房下垂、乳头乳晕畸形、男乳肥大、乳房肿瘤、巨乳缩小、颜面腹部臀部及四肢抽脂塑型、瘦小腿、腹壁整形等。
面部轮廓整形:面部年轻化、瘦脸、面部吸脂、太阳穴鼻唇沟等凹陷填充、改脸型、眉弓整形、颧弓颧骨整形等。
先天畸形整形:副乳、乳头内陷、狐臭微创祛除、微创体表肿块切除、斜颈矫正、上睑下垂、小眼症、唇裂及继发畸形、耳鼻畸形、颅面畸形、并指多指、外生殖器畸形。
妇科私密整形:妇科整形美容:阴道抽紧、阴唇形态整形、阴蒂形态改变、外阴先天性畸形整复。
其他精细整形:外伤的一期缝合、疤痕治疗、内窥镜辅助下除皱/隆胸、乳房肿块切除、面额部肿块切除等,失败整形美容的修复和并发症处理。
二、皮肤激光美容
皮肤色素性疾病:太田痣、色素斑、老年斑、咖啡斑、纹身去除
体表血管扩张:鲜红斑痣、血管瘤、酒糟鼻、毛细血管扩张
脱毛:毛发异常、多毛、腋毛、体毛去除等
激光嫩肤:痤疮疤痕、细小疤痕、毛孔细化、肤色改善、皮肤紧致、下垂皮肤提升等
皮肤外科疾病治疗
三、皮肤注射美容
鱼尾纹、额纹、川字纹及鼻背横纹等的修饰,瘦脸,面部松弛的提紧,太阳穴法令纹等凹陷填充,鼻背鼻尖填充修饰,丰唇,面部微小塑形达到面部年轻化。
四、年轻化综合美容
结合美容外科、激光治疗和注射美容,对面部及躯干进行有计划的年轻化序列治疗,达到个性化整形美容目的。
教育培训
科室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整形美容外科课程的教学和培养。
手部及四肢创伤修复、断指(肢)再植、手部大面积复杂创伤修复、皮肤创面修复、手部修复重建、手指再造、重建手功能 、臂丛神经损伤及神经卡压的诊治、手部肿瘤诊断与治疗、手部先天性疾患治疗等。床位数量:34张。
学术地位
浙一医院手外科,在医、教、研三方面全面开展工作,人才培养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手外科已成为全省有较大影响,较高水平,较强设备的专科之一。在全国学术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在断指再植,手指再造,游离皮瓣,显微外科器官再造等方面省内领先。
技术优势
拥有进口手术显微镜、取皮机、肌电图仪,B超机,C臂X光机,CPM,神经治疗仪
研究方向
内窥镜在手外科微创手术中的应用获浙江省卫生厅立项
驻极体感应器手外科血流监护仪获杭州市科技局立项
连续皮下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实验研究
活血化淤法在手外伤肌腱粘连防治的 实验研究
组织功能性骨治疗手外科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浙一病理科的前身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成立于1949年,是浙江省建科最早、学科最齐全、梯队建设最完善、设备最先进和诊断水平最高的大型病理科,目前,具有高级职称的十余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5名,硕士学位者22人。2006年被卫生部批准为浙江省第一个部级病理医师培训基地,2007年成为省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临床病理学),2013年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专科。
病理科病例数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常规病例数2013年近7万例;冰冻诊断病例11149例;细胞学检查31077例;省内外疑难病例会诊达到5000多例。
由于科室诊断水平与技术水平迅速发展,吸引了省内各级医院的关注,选派人员到浙医一院病理科进修学习。自1989年至2013年,共培养进修病理医师、技术员共三百多名,其中部分进修人员来自福建、安徽、江西、河北、广西、黑龙江、甘肃、上海、新疆、贵州、西安、湖南、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
技术优势
是省内最早开展免疫组化、骨髓活检和分子病理学(原位杂交、FISH、基因测序)业务的科室之一;在淋巴造血、软组织、泌尿、呼吸、乳腺、肝胆、消化系统等病理诊断方面具有特色。近年多种新技术获得卫计委等的认证,技术人员曾先后荣获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常规、冰冻、免疫组化操作比赛前二名。
经常开展国际交流,近年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杭州国际临床病理高峰论坛”,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西奈山医院病理科合作,结成姊妹科室,请专家来讲学,派人去学习进修。
研究方向
参与国家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如973、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及其它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其中SCI论文几十篇,多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男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耳鼻喉科目前科室核定床位40张,实际使用约50张左右。科室一直跟随医院发展的步伐,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满意为中心,以医疗安全为生命线。60多年来,伴随着医院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科室开展了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各类手术,特别在听力重建手术、全喉切除发声重建手术、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音声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198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发声重建术。
1996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半导体激光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术。
1997年,在科室原发展基础上,为寻找新的突破口,选择了当时在省内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环境因素而发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变态反应领域研究。引进了当时在国际上先进的法玛西亚公司血清变态反应诊断仪。此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改变了以前变态反应诊断单纯依靠有创检测的局面,开始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体外无创诊断及变应原检测的方法。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上有了新的选择。我科以此为起点,开展了大量变应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皮试阳性率的对比研究;鼻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研究;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鼻喷激素局部应用效果观察等。目前,科室在该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具领先水平。汪审清主任医师成为省内同行认可的在变应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颇有研究的学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及国内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同年科室开设变态反应诊疗专科门诊,徐盈盈医师作为该门诊主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进行诊断及免疫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开设鼾症门诊,此后由潘伟医师和周水洪医师主诊,对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症患者开展综合诊治及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2002年初,新引进先进的耳声发射仪,使科室由全功能听力计、声阻抗计、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为主的等先进听力仪器组成的完善听力检测设备,为耳科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02年国内首先成功开展了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外展麻痹。
2007年,作为多中心合作单位,参与十一五国家重大课题:“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两个子课题“变应性鼻炎诊断及操作规范”&“各种检查方法相关性研究”。
学术地位
耳鼻咽喉科先后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卫生厅项目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数项。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专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汪审清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研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十余种国内主要专业、综合期刊编委。林山主任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周水洪主任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青年委员。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重点医学学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完成大量的临床教学(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大专)以及进修医师培养工作。对本省耳鼻咽喉学科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技术优势
目前耳鼻咽喉科配备各种国产或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进口手术显微镜、手术电钻、直视式小儿支气管镜、电视动态喉镜、纤维鼻咽喉镜、鼻窦内窥镜、内窥镜吸割动力系统、电子听力仪、声阻抗仪、耳声发射仪、脑干诱发电位仪、鼻功能检查仪(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定)、PSG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及多功能治疗台等。
近年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本学科逐渐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向发展。学科的诊疗范围逐年扩大。以往许多不属于本科范畴内的头颈部疾病也相继开展,拓宽了专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历经10年潜心研究,由张振华主任、汪审清主任主持的全喉切除术发声重建课题组,完成了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造瘘发声重建术的课题,并顺利通过鉴定,并于1998年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至今,极大地改善了喉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2.自2000年开始探索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治疗方法,在汪审清主任主持下,历经三年努力,成功地创立了单“侧声带切断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全新手术方法。该方法既解决了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又较好兼顾了患者的发声质量。手术方法较既往的所有治疗该病的方法简单易行。该成果在2002年6月通过了由二军大、中山医大、上海二医大等单位三位博士生导师,四位硕士生导师(均正高级)专家组成的鉴定组鉴定,结论为该术式的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3.汪审清主任主持“单侧声带切断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科技成果获得2004浙江省医学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及2004年省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
4.《喉部检查法》 省第三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004.9
5.《喉部检查法》首届“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奖”一等奖 2006.3
6. 汪审清主任和周水洪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获2008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参编论著:①医家金鉴-耳鼻咽喉科学卷 2006年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②变应性鼻炎 2006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③ 药源性疾病 基础与临床 1997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④中国老年百科全书 2000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8.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篇被SCI及IM收录。
研究方向
1、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2、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理
3、 头颈部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4、 喉功能学
耳鼻咽喉科特色
开展了耳鼻咽喉及头颈部的各种手术。
耳科配有多台进口手术显微镜及高速手术电钻,足以保证对各类耳科疾病的手术治疗。鼻科备有鼻内窥镜及动力系统保证了功能性鼻手术的开展,更大限度地保留鼻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复发。
喉科开展了各类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术,使手术既能达到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发声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课题“全喉切除气管食管活瓣式造瘘重建术”获98年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为全喉切除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首创单侧声带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能解决呼吸困难,又能保留较好的发声质量,该成果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较早在省内开展全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明显提高了小儿呼吸道异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在省内较早设立专科门诊开展过敏性鼻炎的正规系统的脱敏治疗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耳鼻喉科目前科室核定床位40张,实际使用约50张左右。科室一直跟随医院发展的步伐,严格贯彻落实各项法规、规章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满意为中心,以医疗安全为生命线。60多年来,伴随着医院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室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科室开展了耳鼻咽喉科领域的各类手术,特别在听力重建手术、全喉切除发声重建手术、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音声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
1986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发声重建术。
1996年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半导体激光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新技术。
1997年,在科室原发展基础上,为寻找新的突破口,选择了当时在省内研究尚不深入,且由于环境因素而发病率日益增多的耳鼻咽喉变态反应领域研究。引进了当时在国际上先进的法玛西亚公司血清变态反应诊断仪。此项目填补了省内空白,改变了以前变态反应诊断单纯依靠有创检测的局面,开始了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体外无创诊断及变应原检测的方法。使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上有了新的选择。我科以此为起点,开展了大量变应性疾病的研究工作,包括血清特异性IgE与过敏原皮试阳性率的对比研究;鼻息肉与变态反应关系研究;抗组胺药物在变态反应性鼻炎治疗中的效果研究;鼻喷激素局部应用效果观察等。目前,科室在该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具领先水平。汪审清主任医师成为省内同行认可的在变应性疾病诊断及治疗中颇有研究的学者之一,自1997年至今,多次应邀出席国际及国内变态反应学术会议。
同年科室开设变态反应诊疗专科门诊,徐盈盈医师作为该门诊主诊医师,对变态反应性鼻炎进行诊断及免疫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999年,科室开设鼾症门诊,此后由潘伟医师和周水洪医师主诊,对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症患者开展综合诊治及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2002年初,新引进先进的耳声发射仪,使科室由全功能听力计、声阻抗计、听觉脑干诱发电位及耳声发射为主的等先进听力仪器组成的完善听力检测设备,为耳科学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2002年国内首先成功开展了单侧声带切断术治疗双侧喉返神经外展麻痹。
2007年,作为多中心合作单位,参与十一五国家重大课题:“变应性鼻炎规范化诊断和防治策略研究”,并作为负责单位承担两个子课题“变应性鼻炎诊断及操作规范”&“各种检查方法相关性研究”。
学术地位
耳鼻咽喉科先后获省自然科学基金、省教委、省卫生厅项目及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数项。在SCI收录杂志及国内核心专科杂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单位。汪审清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耳鼻研喉-头颈外科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等十余种国内主要专业、综合期刊编委。林山主任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周水洪主任担任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青年委员。
耳鼻咽喉科目前是浙江省重点医学学科,也是耳鼻咽喉科硕士研究生学位点。完成大量的临床教学(包括七年制、本科和大专)以及进修医师培养工作。对本省耳鼻咽喉学科的发展起着指导性的作用。
技术优势
目前耳鼻咽喉科配备各种国产或进口先进仪器设备。包括进口手术显微镜、手术电钻、直视式小儿支气管镜、电视动态喉镜、纤维鼻咽喉镜、鼻窦内窥镜、内窥镜吸割动力系统、电子听力仪、声阻抗仪、耳声发射仪、脑干诱发电位仪、鼻功能检查仪(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定)、PSG多导睡眠监测仪以及多功能治疗台等。
近年来,为了与国际接轨,本学科逐渐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方向发展。学科的诊疗范围逐年扩大。以往许多不属于本科范畴内的头颈部疾病也相继开展,拓宽了专业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
1.历经10年潜心研究,由张振华主任、汪审清主任主持的全喉切除术发声重建课题组,完成了全喉切除术后气管、食管活瓣式造瘘发声重建术的课题,并顺利通过鉴定,并于1998年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优秀奖。这一成果应用于临床至今,极大地改善了喉癌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2.自2000年开始探索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治疗方法,在汪审清主任主持下,历经三年努力,成功地创立了单“侧声带切断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的全新手术方法。该方法既解决了由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声带外展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同时又较好兼顾了患者的发声质量。手术方法较既往的所有治疗该病的方法简单易行。该成果在2002年6月通过了由二军大、中山医大、上海二医大等单位三位博士生导师,四位硕士生导师(均正高级)专家组成的鉴定组鉴定,结论为该术式的国内首创,居国内领先水平。
3.汪审清主任主持“单侧声带切断治疗双侧声带外展麻痹”科技成果获得2004浙江省医学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及2004年省科技成果进步3等奖。
4.《喉部检查法》 省第三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 2004.9
5.《喉部检查法》首届“优秀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及CAI课件奖”一等奖 2006.3
6. 汪审清主任和周水洪主任主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在头颈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获2008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技创新二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7.参编论著:①医家金鉴-耳鼻咽喉科学卷 2006年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②变应性鼻炎 2006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③ 药源性疾病 基础与临床 1997年 人民卫生出版社④中国老年百科全书 2000年 浙江教育出版社
8.专业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多篇被SCI及IM收录。
研究方向
1、 变态反应性鼻炎的诊治及研究进展
2、 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理
3、 头颈部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
4、 喉功能学
耳鼻咽喉科特色
开展了耳鼻咽喉及头颈部的各种手术。
耳科配有多台进口手术显微镜及高速手术电钻,足以保证对各类耳科疾病的手术治疗。鼻科备有鼻内窥镜及动力系统保证了功能性鼻手术的开展,更大限度地保留鼻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复发。
喉科开展了各类保留喉功能的部分喉切除术,使手术既能达到根除病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发声功能,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研究课题“全喉切除气管食管活瓣式造瘘重建术”获98年省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优秀奖,为全喉切除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对各种原因造成的双侧声带麻痹引起的呼吸困难,首创单侧声带切断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既能解决呼吸困难,又能保留较好的发声质量,该成果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及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较早在省内开展全麻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明显提高了小儿呼吸道异物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在省内较早设立专科门诊开展过敏性鼻炎的正规系统的脱敏治疗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创建于1989年3月,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目前有医师10名(包括高级职称医生4名),心理技师5名,护士12名。
门诊分为专家门诊、睡眠障碍专科门诊、普通门诊。门诊患者来自本省各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安徽、江苏、四川、江西、河南、湖南、湖北、黑龙江、新疆、山东、台湾、香港等全国许多省市,及美国、加拿大、新加坡、西班牙、荷兰、意大利、保加利亚、波兰、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每年门诊量接近7万人次。
本科室拥有52张病床,年均收治住院患者1000余人次,收治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各类型精神障碍患者及儿童青少年患者,床位使用率达110%以上。
每年院内外会诊量2000人次以上,,同时承担省内各家大医院的精神科联络会诊工作。担任全省各家精神病专科医院和多家综合医院的精神科的临床指导工作,并成为宁波市北仑区人民医院、绍兴第七人民医院、上城区精神卫生中心等指导医院。许毅主任担任北京回龙观医院(全国最大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顾问。
学术地位
科室目前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精神药物专业组、卫生部专科医生培训基地、浙江大学法医精神病鉴定室、浙江大学精神病学教研室所在单位。
本学科自2004年通过国家级继续教育、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及国家精神病专科医师培训项目和向全省精神科医师进行了精神医学新进展的培训,将新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的推广。作为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每年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主持近百场学术交流会议。
本学科与包括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美国杜克大学、荷兰脑科中心、挪威科技大学、北医六院、 湘雅二院、 上海精神卫生中心、 杭州师范大学等在内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进行长期合作和交流。
科室主持50余项科研,包括973课题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美国福特基金会、挪威科技大学等多项国内外科研任务。实现科研经费数千万元, 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论文20余篇。获得各级科研成果奖励多项。
作为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和副主编,编辑教材12本,各种学术专著29本。
技术优势
目前,临床开展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心率变异性分析技术、多导睡眠监测、成套神经心理测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个体化药物选择技术及药物与非药物结合治疗技术在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强迫症等临床疾病的应用,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个体化药物选择技术及药物与非药物结合治疗技术在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强迫症等临床疾病的应用,在国内处于技术领先地位。
研究方向
一、精神障碍的预警与临床诊疗新技术
本科室目前积极研究精神障碍的预警技术,以“防未病”为目的,通过各种干预手段,尽力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此外,注重临床诊疗技术的研究,促使患者在早期即得到科学、有效的综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痊愈率。
二、基础科学研究
通过神经影像学、基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心理学、神经免疫学、神经药理学等各种尖端研究技术,揭示精神障碍的科学实质。
本科特色
特色治疗仪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多导睡眠仪、慢性小脑刺激仪、暴露疗法、心率变异性分析、精神科评定量表系统、心理测验系统等。
教育培训
本科室作为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教学医院,承担了浙江大学医学系5年制、7年制、8年制、留学生及预防医学专业、城市学院、中医药大学的《精神病学》课程的授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任务。
本科室承担国内外专业人员的进修、研修工作(包括加拿大、日本、马来西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
本科是作为国家指定的“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对新毕业的专科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
本科室已经累计培养近30名研究生。
浙医一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专科由国内外知名专家祁鸣教授创建于2005年,为全国首家,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目前已成为综合实力居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水平的集科研、教学、医疗于一体的现代化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科。本科室拥有国家标志性的、向国际开放、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和James Watson基因组科学研究院共同创办和领导、北京迪诺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教育和临床服务三者并行的浙江大学-迪诺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平台。该平台的宗旨是在中国建立一个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并符合我国国情,能够迅速将基因组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我国人民健康及医学科学发展的运作体系。该平台将立足浙医和James Watson研究院,面向院内、外所有生物医学科系,联合美国华盛顿大学、罗彻斯特大学及冷泉港实验室, 集临床、研究、培训、管理、规范为一体,利用中国所特有的人群、广大的基因谱和病源,寻找识别尚未发现的经典遗传病学与多基因病的致病基因、易感基因(或基因谱)以及相关的外部环境、行为诱发因子或抑制因子, 使我国在遗传与基因组医学遗传学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建立亚洲地区各科齐全、国际一流的遗传与基因组医学学术研究、人才培训和临床服务中心。
遗传与基因组医学人才济济,领军的留学生团队包括全职教授2名,兼职讲习教授5名,全部都拥有博士学位,美国大学助理教授、实验室主任经历,有医学遗传学各专业医师执照,涵盖门诊咨询和遗传与基因组医学检验实验室(包括分子遗传、细胞遗传和生物化学遗传)的全部领域。国际专家顾问团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7名等20名专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Arno Motulsky为中心首席顾问。每年定期举办国际遗传与基因组医学研讨会,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长期而稳定,保证了学科能始终处在国内外发展的前沿。研究中心与中国医师协会紧密合作,建立了中国人重大疾病/珍贵遗传资源标本库/基因数据库,遗传与基因组医学医师培训中心基地。国际SCI收录文章31篇。
遗传与基因组医学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非常雄厚,拥有国际最先进的ABI-3130测序议、安捷伦临床全基因组分析系统,1200平方的国际标准实验室。基因检测全部采纳国际临床规范,拥有美国专业医师资质和中国卫生部特别许可。
遗传与基因组特色
1、检测和咨询全部采纳国际临床规范,保证质量:拥有强大的技术力量和一流的设备,特别是国际临床规范及丰富临床经验使得服务质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移植开发能力领先:曾参与发现Jagged1基因为 Alagille综合症的致病基因,在罗彻斯特大学筹建和主持的长QT间期综合症国际研究中心分子遗传学部,诊断心电图长QT间期综合症病例已超过两千例,并扩展到其他神经肌肉的多种离子通道疾病, 在该领域所领导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处于独特的国际领先地位,回国后已建立中国地区中心,具备迅速将基因组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直接服务于我国人民健康及医学科学发展的能力。
3、国际专家资源丰沛:与英美加多国的世界权威交流密切,能为各类常见或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病人及其亲属提供最广泛最先进的诊疗咨询服务。
完成浙江大学医学院的本科、硕博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各类研修班等的遗传与基因组医学授课及实习带教。是全国的遗传与基因组医学医生主要培训基地。
浙江大学学医院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于创建于1947年成立,具有较强的专科特色。现有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26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3名,主管技师2名,主管护师5人。从事皮肤性病学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工作。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诊治皮肤病与性病学各种疾病及美容皮肤病。
科室主任及教研室主任方红,浙江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教学系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会委员及毛发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学会皮肤性病分会常委以及培训委员会和美容委员会成员,中华医学会浙江省皮肤性病学会候任主任委员,浙江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性学会性传播疾病防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麻风防治协会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健康教育协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部留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皮肤科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科室除常规开设有名医馆资深专家门诊、名医/专家门诊、普通门诊及皮肤科独立病区外,还承担浙江大学医学院8年制、7年制、5年制、留学生、研究生等多层次的临床教学工作、专科医师培养、研究生培养以及省内外基层医院皮肤性病科医师的进修培训继教工作及疑难病例会诊工作。科室同时承担多项国家基金几部厅局级科研基金,研究方向主要为皮肤肿瘤、皮肤老化、皮肤真菌病、银屑病、性传播疾病、免疫性皮肤病的病理机制以及遗传性皮肤病的致病基因研究。近年来主编并出版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2部,网络教材1部,参编教材及专著10余本,主译《内科疾病的皮肤表现》专著1本(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表SCI论文30余篇,总影响因子>150,IM收录8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学术论文每年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交流。论文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三等奖1篇。科研成果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医药卫生创新奖三等奖4项,获卫生部优秀视听教材二等奖一项,省教委高校教师优秀教学软件二等奖1项,浙大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高校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我教研室获2008年度及2012年度浙江大学医学院突出贡献奖。
科室开展的治疗项目有CO2激光、氦氖激光、TDP照射治疗、紫外线治疗、皮肤美容治疗、冷冻治疗、高频电刀治疗、微波治疗、皮肤活检、皮肤小手术以及光动力治疗等多种治疗项目。拥有皮肤真菌室、皮肤病理及免疫病理诊断室、皮肤性病实验室。科室于2004年成为浙江省首批性病规范化门诊单位之一。2005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批准的临床药理基地学科之一,已参加多次II期、III期临床药物验证工作,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复评验收。一直是全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常委单位,被批准为首批全国医师协会授予的皮肤性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胃肠道和所有消化内科的疾病
服务人次 1
好评率(--%)
擅长:肝病、脂肪性肝病、癌症、炎症性肠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
服务人次 9
好评率(--%)
擅长:胰腺疾病、重症胰腺炎、消化功能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农药中毒
查看更多消化内科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