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建于1948 年,前身为“国立兰州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1954年随兰州医学院独立建院,命名为“兰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59年命名为“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并入兰州大学,更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年3月7日托管酒钢集团兰泰医院,定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2015年1月6日合并原兰州兰电电机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成立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西站院区(甘肃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医疗中心)。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余约17.4万平方米。核定床位2306张,年接待门、急诊患者96.12万人次,住院患者6.0万人次,年手术量1.49万例。现有在岗职工3096人,具有高级技术职称350人(其中正高118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厅级领军人才45人。拥有大型高精尖检测、诊断、治疗设备500余(件)。
医疗实力雄厚,消化内科、重症医学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甘肃省心脏中心、甘肃省辅助生殖临床医学中心2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物治疗与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生殖医学与胚胎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和10个省重点专业学科。甘肃省心血管医院、甘肃男科医院、甘肃省眼科复明中心、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甘肃省准分子激光治疗中心、甘肃省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心均设在此。医院现已挂牌为美国儿童“心连心”组织中国合作医院、德国心脏中心(柏林)甘肃省合作医院、美国“小红巾”联盟签约合作医院。
科研力量雄厚,多年来申报取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项目以及省部级等众多科研课题,科研项目获得多项国家、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上千篇,出版学术专著数十部。现有博导21人,硕导75人,近5年来培养硕博士医学人才近800名。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医学检验、麻醉学、护理学五个本科专业,20个教研室承担兰州大学、甘肃省卫生职业学院、平凉医专、河西学院医学专科部等院校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任务.每年开展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接受县级以下医疗卫生机构的进修人员。派出多批技术帮扶小组和医疗队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工矿职工医院开展义诊、医疗帮扶,为基层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圆满完成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交付的抢险救灾和医疗救治任务,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院现已成长为甘肃省一流的医院,先后获得原卫生部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级爱婴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百佳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全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省级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甘肃省医德医风示范医院、甘肃省首页 妇幼保健先进单位、全省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全省文明行业先进单位、甘肃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一大批荣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始终将医德医风建设和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从优质、高效、安全、便捷、合理收费等社会关注、患者关心的问题出发,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提升医院内涵和品牌影响力,促进医院社会效益提高。为建设成为国内知名、西部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国家重点大学附属医院而努力奋斗。
地址 : 兰州市城关区东岗西路1号
行车路线 :
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步行至化工厂乘坐55路,在西固北站换乘102路在南关什字换乘58路,在兰医一院下车;
行车路线(本地患者):乘坐公交4路、58路、81路、82路、106路、110路、117路在兰医一院下车
电话 : 0931-8625200(总机),0931-8625222(预约)
兰州大学心脏中心-心内科前身为大内科心血管病组,1981年独立成科。科室目前共有床位91张,其中普通病房床位75张,CCU床位16张。心脏中心-心内科目前由一病区、二病区、冠心病及心脏重症监护病房、2个导管室、心脏无创检查和起搏器随访中心和实验室等单元组成的实力雄厚的大型心血管病诊疗中心,也是目前西北最大的心脏监护中心之一。随着新住院部大楼的落成,预期2014年心脏中心-心内科将有普通病床160张,三个病区和独立的CCU病区,建成4个导管室,包括1个杂交导管室。 科室现年诊治患者86000人次,住院部收治各类心血管患者5000余人次,其中重症抢救监护患者约1200人次/年,有效降低了危重患者的死亡率。门诊患者3万余人次/年。现有心导管室2个,数字血管造影机2台,介入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高,并发症率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受到广大患者好评。随着新心导管室的起用,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患者手术等待时间,同时相应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科室拥有国内先进的医学设备,西门子数字平板血管造影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多导电生理记录仪、心脏生理刺激仪、射频消融仪、血管内超声、冠脉内旋磨仪、血流储备分数(FFR)检测、OCT、三维电生理标测系统、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活动平板、除颤监护仪、中央监护系统(16床)、心电遥测监护(8床)、高压注射泵等。 2000年被评为甘肃省卫生厅心电生理介入重点学科。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是我省唯一一家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的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和先天性心脏病诊疗技术培训基地。2009年成为甘肃省心脏临床医学中心。 2012年经评选成为 “美国心脏学会(AHA)专业示范中心”,2012年成为“中国正常成人心电数据库项目研究基地”。2013年成立“甘肃省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 心脏中心介入手术在省内及西北地区领先、全国处于先进水平,开展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PCI)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及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冠心病介入治疗方面已开展复杂病变,如左主干、多支病变、闭塞病变、分叉病变PCI及急诊PCI,成功率达到97% 以上,目前常规开展血管内超声(IVUS)、FFR检测、血栓导管抽吸术和冠脉内旋磨术。心脏起搏治疗方面常规开展单、双腔起搏器植入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右室中位间隔起搏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埋藏式起搏除颤器植入治疗、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三腔起搏器植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射频消融治疗多种快速心律失常,如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种形态室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性早搏、复杂先心病合并多种快速心律失常,成功率达98% 以上,目前常规开展三维标测下心房颤动的肺静脉隔离射频消融,省内领先。经皮穿刺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ASD)和多发缺损。 心脏中心现有医生28名,包括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10名,其中博士学历 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学历16人;病区护理人员35名。心导管室护士6名,技师3名,其中本科学历5人。 科室注重对内对外学术交流,积极协助其它医院开展心血管介入诊断及治疗,尤其是地市级医院开展临时心脏起搏、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生理性心脏起搏、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和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等项目,为甘肃省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开展做了普及推广工作。科室每年均邀请阜外心血管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安贞医院、香港大学、台湾大学及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内、外著名专家前来进行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手术、冠脉支架手术及学术交流;有近60人次/年参加国际(亚太、北美、欧洲)、国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期全国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学习班,一期冠心病介入诊治进展学习班以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项,省内外参加人数200余人次。科室同时承担医疗、卫生、检验、妇幼、自考等本、专科教学任务,年教学时数232学时,医疗专、本科学生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人数为500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4人,在读研究生12人,进修医师数百人次。 为推动甘肃省心血管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西部地区的学术影响力。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近3年主办和承办了多次大型学术会议。2008年主办“西北地区复杂冠脉介入论坛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培训班”;2009年承办“心律失常新理念巡讲中国行-兰州站”;2010年承办“甘肃省心血管病年会”; 2010年主办了“第七届黄河国际心血管病会议”;2008-2013年连续主办了“国际敦煌心血管病论坛”;2011年主办了“甘肃省第一届医院及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培训班”,“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PCI 策略和技巧研讨会”,“先天性心脏病介入诊疗研讨会”;2011年承办了“中国心律学会心律失常巡讲中国行-兰州站”,“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高级起搏培训班暨慢性心衰心性猝死器械治疗巡讲活动-兰州站”。2014年承办“十七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通过上述会议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推动了甘肃省心血管疾病诊疗领域的技术和学术进步,促进了广泛的学术交流。 承担和参加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攻关及支撑项目10项,国际多中心临床及药理机构临床试验46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近3年完成科研9项,国内领先水平6项,国内先进水平3项,获甘肃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卫生厅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甘肃省卫生厅医学科技三等奖3项。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普外科具有正规床位50张,加监护病床5张,共计55张,床位使用率达100%,平均住院日〈15天,每年度共收治住院病人近2100余人次,手术2000余例,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手术率占70%-80%。诊治范围涉及普外科的各个领域,主要诊治的病种有:胆结石、胆囊炎、胆管炎、急慢性胰腺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胆道狭管、胆系肿瘤、胰腺肿瘤、胃肠溃穿孔出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消化道肿瘤(胃癌、大、小、肠癌、直肠癌及其它肿瘤),肝脾等实质性器官破裂(腹腔内大出血),胃肠等空腔脏器破裂(急性腹膜炎)、甲状腺肿瘤、周围血管病以及乳腺病等。在省内享有盛名,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提高科室医疗护理水平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科室努力加强各级医师、护士的继续教育工作,每年派医生、护士外出进修、学习数人次,学习进修内容包括肝移植,外科重症监护,腹腔镜、十二指肠镜诊疗技术,肝胆外科,胃肠外营养研究进展,外科护理呼吸机使用及调控,血液透析人工肝的使用等等。科室鼓励年轻医生积极攻读硕士研究生,鼓励护士积极攻读大专及本科,并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全科有在读博士1名,共有硕士研究生10名,其中在读硕士6名,护士大专以上学历者12人,大大提高了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目前有333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厅级学术带头人2名,普外学会副主任委员1人,委员1人,消化内镜学会委员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级专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人。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消化专科是由我国著名消化病专家杨英福教授创建于1948年,因在1950年成功完成中国第一例胃镜检查,而闻名于全国。消化科是原兰州医学院最早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并于2009年获得博士学位培养资格。2010年消化科先后被评为“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并于2011年先后批准建立“甘肃省胃肠病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消化内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目前,消化科下设病床37张,计划到2014年将床位数增至84张(两个病区),科室致力打造“以人为本”、和谐、优美的医疗环境,为病人提供一流的人性化服务。消化科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现有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后2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7名(其中在读博士5名)。计划2015年,消化科医师队伍增至约20人,高级、副高级及中初级医师比例基本达到1:2:4,其中博士学历占50%以上。 目前,科室下设有住院部病房、门诊、内镜中心、胃肠功能实验室等功能单元,各单元组织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情况良好;并初步形成了胃肠疾病、肝脏疾病、胆胰疾病、消化系疾病血管介入、消化内镜等五个亚专业,计划通过培养和引进,每个亚专业形成1-2名学科带头人, 努力将消化专科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专而精的优势学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原生殖中心)成立于2001年2月,机构占地面积近2360平方米,拥有价值近1000万元的先进诊疗设备。中心现有高、中、初级医护人员30人,多数接受了国内国外培训。2002年通过国家卫生部专家组严格评审,成为西北率先通过卫生部技术准入、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机构。2006年第6个通过国家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校验。同年经卫生部评审被确定为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十大培训基地之一,是甘肃省卫生系统首个接受外省进修医护人员的医疗机构,培养了大批外省区生殖医学专业人员,并不断培养生殖医学专业研究生。 作为甘肃省卫生厅生殖医学专业重点学科,积极探索生殖内分泌疾病及不孕不育症的规范化诊断治疗,率先研究及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如:控制性超排卵术,人工授精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CSI)术,睾丸、附睾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术,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术(PGD),胚胎辅助孵化(AH)术,胚胎冷冻及冻融胚胎移植(FET)术,受卵胚胎移植术,选择性多胎减胎术等多项技术;填补了西北地区在“试管婴儿”及其衍生技术领域的多项空白,启动并推动着生殖医学在甘肃的建立和发展,为西北生殖医学领域树立了新的里程碑。试管婴儿妊娠率达50%以上,国内领先并与国际接轨,年实施上千例试管婴儿技术。 目前已完成生殖医学相关课题研究5项,继续承担国际合作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2部。相关课题研究曾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甘肃省医学科技一等奖”、中心被团中央及卫生部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被中华女医师协会评为 “全国巾帼建功模范示范科室”、被中华总工会授予“ 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 作为全国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培训基地,不断接收外省区进修医师学习辅助生殖技术,为培养各级医务工作者建立立体、系统的诊断思维方式,规范生殖内分泌疾病的治疗,更好地服务于不孕症患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03年9月于敦煌、2004年9月、2006年8月于兰州成功举办了三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辅助生殖技术及生殖内分泌讲习班及研讨会”, 2008年4于兰州成功举办了甘肃省生殖医学会第一届年会; 2009年5于兰州成功举办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人类生育与辅助生育学术论坛”;在我国生殖医学继续教育方面做出了贡献。 同时注重与国内各大生殖医学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吸收国外生殖医学发展的先进经验,先后与与美国休斯敦生育研究所等先进生殖中心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每年选派人员进行交流学习;实现与国际接轨。 申请成立了甘肃省生殖医学研究所、甘肃省胚胎干细胞与再生研究所,加强学科建设,拓展新的科研方向,用临床搭建科研平台,以科研带动临床的发展,与研究型大学创建新型教学科研基层组织的新思路相吻合,为生殖生物及组织工程领域的学科建设提供新的学术增长点。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配合完成生殖医学相关研究的子课题。 目前正致力于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技术、中药促排卵在IVF中的应用研究、胚胎种植反复失败患者的临床研究胚胎的培养条件的改良,以研发更有效的胚胎培养系统。研发卵子的体外成熟条件,开发卵子体外成熟培养液,优化胚胎遗传学诊断技术,将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技术(第三代试管婴儿)更有效的应用于临床,研究卵子和卵巢组织的低温保存技术。借鉴联合国内外干细胞研究平台,充分用好难得的科研材料,在西北地区建立各种类型的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研究人类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表观遗传特征等生殖医学及生殖生物工程的开发与研究,为未来人类生命保险做好储备工作。 中心成果及荣誉: 1、西北首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试管婴儿 2、西北首例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术试管婴儿 3、西北首例经皮睾丸取精术试管婴儿 4、西北首例冻融胚胎解冻移植试管婴儿 5、西北首例受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试管婴儿 6、西北首例供精试管婴儿 7、西北首例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试管婴儿 2002荣获兰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年度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 2002年荣获团省委 “青年文明号” 2003年荣获“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甘肃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3年被中华女医生协会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文明示范科室” 2004年荣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度“新技术、新项目”一等奖 2004年荣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度“经营管理先进科室” 2006年荣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度“特殊贡献奖” 2006年荣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年度“优秀科室” 2006荣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首届科技文化节团体三等奖 2007年荣获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卫生系统“青年文明号” 2008年被评为院内先进科室,并获得医院特殊贡献奖,新技术新项目奖 2009年被甘肃省授予“巾帼文明岗”称号 2009年被中华总工会授予“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 2009年被中华妇女联合会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
兰大一院呼吸科为甘肃省卫生厅的重点学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开放床位48张。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成绩卓著,专业综合实力强,学科在本专业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威望,业务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科室医技护共29人,医师队伍均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其中博士3人,从师于中国著名呼吸病专家;护士队伍中全部为护理本科毕业,实验室技师中副高职称一人;科室有甘肃省领军人才二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一人,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二人,博士生导师一人,硕士生导师二人,高级职称五人,其中多人有国外学习经历,副主任医师均为主诊医师及亚专业学术带头人;有两位年轻医师被选拔纳入卫生厅人才培养计划,医师即将逐步赴国外深造。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具备较强的临床业务能力及较高的科研能力。呼吸科在八十年代即为硕士生培养点,目前已成为博士生培养点,将更有利于培养年轻医师,提高医疗技术和科研学术水平。 科室配备有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大型肺功能测定仪及便携式肺功能仪、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POLYWIN多导睡眠监测系统、美国凯迪泰公司生产的多导睡眠监测系统及便携式睡眠监测系统、日本PENTAX公司最新生产的EMP-1000型电子支气管镜及成像系统、治疗性电子支气管镜、日本OLYMPUS公司生产的内科胸腔镜、德国ERBE呼吸内镜氩气刀、冷冻刀等镜下介入治疗系统、美国PB840有创呼吸机及BIPAP、CPAP等多种型号的无创呼吸机及美国GEM3000血气分析仪、多功能监护仪、除颤仪、氧雾泵、超声雾化器、吸引器、排痰仪等多种诊疗设备,可满足呼吸系统各种常见及疑难病症的诊治及急诊抢救需要。设有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科在急慢性支气管炎,COPD,肺心病,肺部感染性疾病,哮喘控制及患者教育、肺癌化疗、恶性胸水的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诊治方面居省内领先地位,部分项目达国内先进水平,是甘肃省内最先开展纤维支气管镜及镜下氩气刀冷冻刀治疗等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内科胸腔镜、经胸壁肺活检、肺泡灌洗等诊治技术的医疗单位,是甘肃省最先启动睡眠呼吸障碍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工作的,诊治病人数量连年递增,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在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和控制方面也已形成一套完善有效的方案。此外,在支气管扩张、结核性胸腔积液等常见病及肺结节病、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肾炎肺出血综合征、肺血管炎等少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呼吸科在完成临床医疗任务的同时,培养硕士研究生百余人,大课、见习及毕业生、实习生教学效果卓著。呼吸科各级医护人员以精湛的医疗技术,良好的服务态度,优异的医疗质量救治了大量患者,赢得了各界的广泛好评。呼吸科的科研水平一直具省内领先,支气管哮喘、COPD、肺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研究、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的标记物研究、肺癌的早期诊断等,特别是睡眠呼吸障碍的相关研究在甘肃省最早且已持续10余年,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厅及奖励,相关文章数篇发表于核心期刊,近五年来,共在国家及省级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了60多篇论文,并取得了5项省、厅级科研成果奖,其中一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近三年来立项省市校院级科研基金项目20余项,获横向基金项目十余项,基金投入近百万;已涉猎国家863项目,年均在国家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余篇。SCI收录3篇。编写专著二部。参编专著2部。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始建于1955年,开展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工作近60年,属甘肃省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兰州大学心胸外科学硕士点,甘肃省心脏临床医学中心;1997年批准成立甘肃省心血管病医院。2007年成为美国“心连心”国际医疗中国合作医院。同年成为德国心脏中心(柏林)甘肃省合作医院—中德西部心脏中心。2010年成为美国“小红巾”联盟医疗中国合作医院。2013年成为中国“爱佑”慈善基金会甘肃省唯一合作医院。目前为国家民政部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和甘肃省民政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单位。 科室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心脏外科中心独立管理模式,科室下设外科手术组,麻醉组、体外循环组、ICU重症组,普通病房及诊断与随访中心。科室设有床位80张(独立重症监护床位25张),独立手术间3间,体外循环机3台、麻醉机3台、全自动呼吸机18台、心脏多普勒超声机2台、血透机1台、监护设备30套、心外膜起搏器8台、除颤器3台、血气分析仪2台、自体血液回收器1台、离心泵1台、主动脉球囊反搏泵1台、射频消融仪1台及各种机械辅助设备、手术专用器械医疗、科研设备。 科室共有医护人员90余名,高级职称人员11名,包括正高职称4名,副高级职称7人,其中兰州大学外科学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享受甘肃省政府特殊津贴1人,甘肃省领军人才1人;初、中级职称人员15名,包括医学博士1名,医学硕士11名,医学学士3名。科室主任宋兵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甘肃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通讯编委、《心血管外科学杂志》编委,兰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兰州大学外科学副教授,心胸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近年来先后由省、厅级科研立项4项,获得甘肃省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部,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人。 科室近年来在省内首次内实施了低年龄低体重先心病心内直视手术;“射频消融技术”行改良迷宫手术同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开胸封堵及“杂交手术”治疗先心病;施行全胸腔镜下先心病修补术及瓣膜置换术;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治疗危重症患者;施行“Switch”手术治疗复杂先心病等技术填补省内空白。目前科室常规进行先心病矫治、心脏瓣膜置换、主动脉瘤及夹层动脉瘤的腔内隔绝术、大血管瘤切除及人工血管移植手术(包括主动脉根部Bentall手术、主动脉弓半弓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置入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等)、冠状动脉搭桥、心脏肿瘤切除等手术,并陆续开展了二次心脏手术,胸腔镜辅助心脏直视手术,微创小切口心脏手术,“杂交”手术,系列房坦(Fantan)手术,大动脉调转术,主动脉弓中断、三尖瓣下移、右室双出口,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等高难度高风险心脏手术,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外科治疗以及重症晚期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和心室辅助技术等。 兰大一院心外科年手术量近1000例,手术数量、种类及手术质量居甘肃省第一,跻身全国先进行列,是甘肃省最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 将秉承“敬业、协作、忠诚”的科训,欢迎您和家人咨询就诊。地址: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部六楼,电话:0931-8356034。微信公众平台账号---兰大一院心外科。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肿瘤外科始建于1974年,是甘肃省乃至西北地区建立最早的肿瘤专科之一,其创始人武国祥教授,王田教授是甘肃省著名的肿瘤学专家。自建科以来,严格按照全国肿瘤诊治规范,共诊治各类住院肿瘤患者24000多人次,其中以手术治疗的患者5年存活率高达51%,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科室主要从事头颈部肿瘤、乳腺肿瘤、胃肠道肿瘤、肝胆胰腺肿瘤、体表及软组织肿瘤的临床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已开展体表及软组织良恶性肿瘤切除术、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甲状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及保乳手术、胃癌根治术(近端癌、远端癌、全胃切除术)、肝叶切除术、胆道肿瘤根治术、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直结肠癌根治术等手术,并且严格按肿瘤手术规范实施;在胃癌的标准根治手术、全胃切除间置空肠代胃术,甲状腺癌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方面进入全国先进水平行列。并在西北地区率先实行多学科会议制度,并与兄弟科室合作实施化学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氩氦刀治疗,核素治疗,内镜治疗,生物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以达到治疗规范化、个体化、合理化的要求。 科室现有医生7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4名,硕士1名。科主任为肿瘤外科主任医师,外科学教授,四川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兰州大学外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外科学和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抗癌协会理事;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协作委员会委员。 近10年来,科室共完成科研项目10项,均通过甘肃省科技厅鉴定;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现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主编学术专著2部,参编2部。近三年来发表SCI论文9篇,CSCD论文13篇。科室积极加强学术交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国内知名的医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始建于1979年,是甘肃省最早的感染科,是原兰州医学院最早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是省级医院中唯一的感染病专科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998年被评定为甘肃省卫生厅重点科室,同年被卫生部评定为临床药理基地;2005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复审及新专业评审,2011年由甘肃省卫生厅批准成立中西医结合肝病诊疗中心,2012年建立甘肃感染病专业质量控制中心。 感染病科是一个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人员技术力量雄厚,学术队伍结构合理。目前,下设有本部住院部病房、东岗分院病房、感染病及肝病门诊、肠道门诊、发热门诊、传染病教研室、传染病研究所等功能单元,各单元组织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计划通过培养和引进,努力将感染病学专科建设成为在国内有影响、专而精的优势学科。院本部病房病床53张,东岗分院病房病床40张,科室现有在职医师13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研究生9名;离退休专家8名;致力打造“以人为本”、和谐、优美的医疗环境,为病人提供一流的人性化服务。科室拥有先进的血浆置换、MARS人工肝-分子吸附循环系统,腹水超滤浓缩回输机,结肠透析机、BILT治疗仪。并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科室计划逐步添置或更新医疗设备,为科室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建设良好的技术支撑平台,确保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传染病研究所是省内唯一的传染病研究所,设备齐全,以国内外最精准的方法可检测乙肝三系统定量,检测乙、丙肝病毒载量,丙肝病毒基因分型,生化等。 科室人员技术精湛,经验丰富,服务态度好,深受广大患者信赖及好评。其中科室主任医师,担任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第八、九届感染病学分会全国委员;甘肃省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省卫生厅艾滋病治疗专家组成员。兰州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华传染病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等杂志编委。副主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甘肃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甘肃分会委员,全国疑难及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全国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入选兰大一院青年人才计划。主治医师担任甘肃省感染病学专业委员会秘书,甘肃省传染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秘书,甘肃省中西医结合肝病治疗中心秘书,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秘书。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是集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保健、发育行为、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在全省儿保学界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具有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广大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保健服务,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养育及个体化的潜能开发,帮助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 儿童医学保健中心的工作包括: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系统保健: 为宝宝建立《儿童健康档案》,通过《0-6岁儿童体格/智力发育评估量表》进行专业化的生长发育评估、喂养指导、育儿咨询和智力筛查。婴幼儿抚触和婴幼儿游泳,促进宝宝大脑和运动发育,针对每个个体儿童予以独特的育儿及早教指导。 2.儿童营养问题: 对各类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吐奶、便秘、肥胖、消瘦等喂养问题,采用胃肠治疗仪、推拿揑脊、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予以调节;对各类营养素缺乏症:如缺钙、缺锌、缺铁、各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进行检测及喂养指导;对各种营养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予以指导治疗。 3.高危儿管理监测与早期干预: 针对早产儿、双胎、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发育落后及遗传代谢病等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进行一整套评估及早期干预方案。监测黄疸变化,指导治疗。对于因高危因素导致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发育落后进行早期评估、对脑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予以早期干预,通过脑循环仪、PT及OT作业疗法等措施及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及脑康复治疗,提高宝宝生命质量。 4.多动注意力缺陷障碍、学习困难及基本学习能力训练: 采用智力测评、多动注意力测试、感觉统合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评估判断引起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在规范化诊断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应用脑电仿生、脑电生物反馈、心理指导、父母培训、药物等综合治疗,针对性的给予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治疗指导;改善其注意力,控制多动;提高记忆、计算力、阅读、拼写、概念理解、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儿童内分泌门诊: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身材矮小和性早熟目前已日益受到家长及医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全面检查及综合分析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6.睡眠障碍治疗: 通过睡眠研究,家庭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对儿童睡眠少、睡眠不安、抱睡、摇睡、夜惊、梦魇、梦游等睡眠问题进行治疗。 7.语言障碍门诊: 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对存在语言问题(如说话迟、说话少、不清楚、口齿不清、不流利等)的儿童进行客观的评估,明确诊断后进行干预。 8.遗尿门诊: 整套的诊断和治疗程序,对遗尿症患儿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9.发育行为问题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对智能发育迟缓、行为问题、抽动障碍等予以评估、检查及治疗。 (1)行为评定:利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6个月至15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4岁至16岁)、《学习障碍筛查量表》(5岁至15岁)、《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Conners教师用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进行行为测试。 (2)发育测评:利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20项》、《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贝利智力发育量表》(2个月至2岁半)、《格塞尔发展诊断量表》(4周至6岁)、《丹佛发育筛查量表》(2个月至6岁)、《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等发育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进行测试,了解婴幼儿的神经发育状况。 (3)智力测验:利用《韦氏幼儿智力诊断量表》(4岁至6岁半)、《韦氏儿童智力诊断量表》(6岁至16岁)、《瑞文智力测试》(5岁以上)、《学前儿童智力50项智能筛查》、《图片词汇试验》、《绘人试验》等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儿童、青年进行智力测试。 10.儿童心理门诊: 拥有《韦氏幼儿、儿童智力诊断量表》、《艾森克个性测定》、《儿童气质测定》、《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养育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SCL-90症状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适应问卷》等先进测定量表和软件数十种,可对儿童智力、个性、气质、情绪、行为进行评估、诊断、咨询和矫治,并针对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儿童抑郁、焦虑、厌学进行个体、家庭、团体的咨询指导和及时疏导,使儿童心理问题及早解决。 11. 发育迟缓的干预矫治: 通过大(小)PT、OT作业、脑电生物反馈、经络导频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如抬头、坐、站、行走的延迟,异常的步态)、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困难、脑瘫患儿早期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12.进行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对变态反应性疾病予以检查及脱敏治疗。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免疫力低下、易感儿童进行免疫调节。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创建于1961年,是西北地区组建最早的血液病专业学科,1984年由省政府批准成立血液病研究所,1997年被评为全省卫生系统第一批重点学科,1998年被评为省内第一批“国家药品临床试验基地”。是甘肃省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该学科拥有国内较先进的治疗设备和技术,拥有该地区最强大的医疗专科团队。2009年底为分流患者,延伸服务,扩大规模,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医院开办血液科Ⅱ病区30张床。40多年来,涌现出一批国内著名的血液病专家,如张爱诚教授、马兰芳教授、王镜教授等,为甘肃省血液病学的普及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培养了一大批血液病学技术人才。在甘肃省内率先开展了许多新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对各类血液病诊治,特别对白血病等恶性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每年有近10000余名患者接受服务,年住院患者近1500余人次,年骨髓检查近2000例。科室将致力于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承诺努力提供优质医疗和优良服务以满足患者的需要。 目前,卫生部甘肃省血友病病例信息管理中心、甘肃省血液病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甘肃省医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委员会、甘肃省农村儿童白血病定点医师培训和定点医院、甘肃省红十字会骨髓采集及移植定点医院均设置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血液科。2010年荣获甘肃省首批“全国优质护理先进集体”。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始建于二十世纪50年代。1977年与神经内科一起统称为脑系科。2002年7月神经外科独立建科,现有病床40张,其中兰大一院本部25张,东岗分院15张,拥有监护病床6张,其中本部3张,东岗分院3张,监护病房冰帽、冰毯、颅内压监测仪等危重症病人抢救设备齐全。现有医生11名,护士25名,康复治疗师1名,配套康复训练室。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博士研究生一名,硕士研究生一名),住院医师其中神经康复医师1名,住院医师5名(均为硕士研究生)。门诊量6000人/年,住院病人600人/年,手术400台/年,治愈好转率96%以上。 科室专业范围 1.各类型的颅脑损伤; 2.颅内及椎管内肿瘤,部分眼眶内肿瘤; 3.脑血管疾病(动静脉畸形、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畸形、高血压脑出血); 4.脑和脊髓先天性疾病(脑脊膜膨出、脑积水、狭颅症、脊髓空洞症); 5.功能神经外科(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痉挛性斜颈、顽固性疼痛); 6.颅内感染和寄生虫疾病(脑脓肿、脑包虫、脑囊虫); 本科疾病多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眼歪斜、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幻视、幻嗅、肢体麻木、无力、抽搐为特征。 除颅脑损伤病种外其它手术病种均在显微镜下操作。 院本部神经外科业务专长: 功能神经外科:①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②手术治疗痉挛性脑瘫。 东岗院区神经外科业务专长: 神经康复:脑卒中康复、脑外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植物状态的促醒及康复、胶质瘤和脑膜瘤康复、脑炎和脑膜炎康复、癫痫康复、面神经炎康复、老年期痴呆康复、多发性硬化康复、帕金森康复、脊髓炎康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康复、神经系统常见病症(眩晕、睡眠障碍、手足徐动、共济失调、痉挛)康复。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介入医学科有科室医务人员28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7名,主管护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护士13名;目前共有5个临床治疗组,2个导管室护理组;目前介入医学科在省内乃至西北都是一流的团队;目前能开展的技术有以下所列。 (一)、头颈部疾病 1脑出血、脊髓血管异常(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出血等)的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2 急性脑梗塞的介入治疗; 3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栓塞治疗; 5颅脑肿瘤的灌注化疗栓塞治疗;6颅脑良恶性肿瘤的氩氦刀冷冻微创治疗;7颅外血管瘤的局部硬化治疗等。 (二)、胃肠道疾病 1各种食管良性病变、食管癌及手术后所致食管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 2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栓塞治疗;3中晚期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复发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 4 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后瘘道形成(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等)的内支架堵瘘治疗;5严重贲门失迟缓症的球囊扩张治疗;6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的灌注化疗;7肠道良、恶性狭窄的支架治疗; 8肠道减压治疗;9肠梗阻介入治疗等。 (三)、胸部病变治疗 1支气管扩张的介入治疗;2肺结核大咳血及各种原因所致咳血的栓塞治疗;3各种原因所致气管狭窄的支架治疗; 4 肺癌、乳腺癌的灌注栓塞化疗;5肺癌氩氦刀治疗;6急性肺栓塞的导管取栓溶栓治疗;7肺内、纵隔、胸膜病变穿刺活检定性、抽水、注药等;8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术。 (四)、腹部病变 1肝癌、肠系膜肉瘤、肝转移瘤、肾癌、胰腺癌、胆管癌的灌注或栓塞治疗;2肝癌氩氦刀治疗;3各种实体肿瘤瘤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4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5肾动脉狭窄、布—卡综合症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6 PTCD或支架植入治疗阻塞性黄疸。 7 各部位(肝,肾,腹腔)脓(囊)肿的经皮穿刺引流及注药治疗;8泌尿道狭窄或肾盂积水的经皮穿刺引流及内支架(球囊成形)治疗;9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术;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域灌注治疗;11肝、肾、脾淋巴结等病变的穿刺定性诊断。 (五)、盆腔病变 1非手术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不孕症;2子宫肌瘤的血管栓塞治疗;3子宫癌、恶性葡萄胎和绒癌、膀胱癌的灌注化疗;4各种原因引起的妇科大出血、异位妊娠、盆腔充血综合症、精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曲张的栓塞治疗;5卵巢囊肿的穿刺引流、硬化术;6前列腺增生症的内支架治疗。 (六)、肢体各部位血管病变 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预防或治疗肺梗塞) ;2血管支架成形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3下肢动脉PTA和支架置入术;4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碎栓,溶栓术;5急性血管损伤、四肢假性动脉瘤;6糖尿病足。 (七)、骨关节疾病 1非手术性经皮椎间盘切割术和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脱出症;2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溶通术;3脊柱椎体病变(骨质疏松,转移瘤,血管瘤,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治疗;4骨肿瘤的栓塞和灌注治疗;5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止痛治疗。 (八)、其他疾病 1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及诊断;2全身各部位出血性疾病(呕血,便血,咯血,尿血,外伤性出血,肿瘤出血等)的造影诊断与栓塞止血治疗;3非血管性管腔狭窄介入治疗;4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5临床诊断不明或治疗困难的各种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硬件设施 西门子平板血管造影机 DSA血管造影机 西门子多层螺旋CT机 CT联合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 血管工作站 微波消融治疗仪 WZP微波综合热疗机 优质护理病房护理站 已完成科研项目 《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1997.01-1999.12) 《兰州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QCT研究》(1998.01-2000.12)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1999.01-2001.12)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选择》(2001.01-2003.12) 《膝下血管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2004.01-2007.12) 《肝癌的“双热性” TACE治疗》(1997.01-2008.09) 《肺脏恶性肿瘤血供的血管造影研究》(1997.01-2008.09) 《肝癌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1997.01-2007.12) 3.科研成果 《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双热”治疗》(2008.12) 《肺部恶性肿瘤供血血管的CTA与DSA研究》(2008.12)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2006.12) 4.获奖情况 《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肝癌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甘肃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膝下血管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创新项目三等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甘肃医学科技三等奖 《白芥子贴“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对白三烯的影响》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 《甘肃药材抗肿瘤方的临床观察与机理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学术专著 《汉英临床医学词典》(参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CR DR投照体位设计与选择》(参编甘肃科技出版社) 《甘肃介入放射学实践》(主编) 《外科典型疾病影图汇编》(副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医与介入治疗肿瘤学》(编委)、 《外科学实习指导》(编者) 《伤寒杂病论译释》(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编委) 6.学术论文 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例报告)(第一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2):98-100) 2.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3.经肝动脉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4. CTA 、 CTAP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5. 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肾囊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6.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动脉栓塞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7.支气管动脉与上腔静脉短路1例(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8. 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胰腺囊肿(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9.中晚期胰腺癌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卫生职业教育) 10.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处理(第一作者介入放射学杂志) 11.数字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第一作者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12.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2):1223-1224) 13.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胃癌(第一作者当代医学,2008,2(2):144-145) 14.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学报,2008,2(40):125-128) 15.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细胞免疫变化(第三作者甘肃科技,2002,18(9):67-68) 16.胆囊癌的CT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112-114) 17.骶尾部卵黄囊瘤2例(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2):148) 18.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作者卫生职业教育,2006,12(24):146-147) 19.甘氨双唑钠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观察(第三作者内科,2007,2(4):498-499) 20.肝癌的“双灌注”治疗(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6):412-414) 21.肝脏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与评价(第三作者放射学实践,2004,19(5):381-384) 22.肝脏水分子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7):404-406) 23.骨质疏松定量CT诊断标准(第三作者甘肃科技,2001,11(18)) 24.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实验研究(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3):185-187) 25.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参与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64-566) 26.间接门静脉与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动学比较(参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7):399-401) 27.进展期胃癌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值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参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64-267) 28.实验性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微血管P_选择素表达的研究(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2):67-70) 29.食管囊肿(第三作者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611) 30.食管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J):24-26) 31.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_附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3):169-171) 32.胃癌CT检查价值的分析(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5(4):246-247) 33.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参与中华心率失常学杂志,2004,8(1):16) 34.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35-37) 35.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181-183) 36.中晚期胃癌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第二作者卫生职业教育,2004,15(22)112) 37.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28-31) 38.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例肝癌的临床观察(第二作者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01,28(7):553-554) 39.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变化(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1):25-27) 40.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41.介入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2.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4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用的初步研究(参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44. DSA影像监视下鼻肠管置入的技术与技巧(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 45.补阳还五汤新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46.白芥子贴对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白三烯LTB4含量的影响(中医研究2005) 47.中医药对放疗减毒增效作用实验研究概述(中医药学刊2006) 48.中医体质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49.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及其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50.中药对胞内钙调节的研究现状评述(中国研究2005) 51.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的中药复方研究进展概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 52.复方中药制剂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 53.复方中药制剂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2004) 54.扶正抑瘤颗粒对食管癌组织细胞周期及NF-KB影响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 55.扶正抑瘤颗粒对荷瘤(H22)小鼠T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 56.扶正抑瘤颗粒对荷瘤(H22)小鼠T淋巴细胞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 57.扶正抑瘤颗粒抗肿瘤疗效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 近两年内的研究方向 1、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及病理对照 2.、介入导向下Ad-P53基因联合超声造影微泡Sonovue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3、氩氦刀与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4、微波消融、唯美生序贯GP方案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5、去甲斑蝥素、恩度联合TAE对VX2兔肝癌肿瘤血管治疗性研究 近五年内的主体研究方向 1、良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2、疼痛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3、血管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4、急诊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5、小儿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6、神经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始建于1977年,与神经外科统称为脑系科。1978年成立脑电图室,1987年成立该省首家神经心理研究室,为患者进行智力、人格、焦虑及抑郁状态的测试,1989年成立甘肃省首家脑脊液细胞学研究室,2002年神经内科独立建科。历经30余年的艰苦创业,多位神经科专家的不懈努力,神经内科无论学科规模、科研水平、人员结构、医疗教学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常年担负大量甘肃省及周边省份神经科常见病及疑难病诊治工作。 神经内科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3名,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会员1人,甘肃省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甘肃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1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功能检查室专职技术人员3人,其中硕士8人,在读博士2人,还有专科护理人员14人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神经内科现有床位67张(兰大一院本部36张、东岗院区31张),年门诊量8500余人次,年收治病人1800余人次,是西北五省最早开展A型肉毒毒素治疗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的单位,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先后诊治来自四川、宁夏、浙江、青海、内蒙、新疆、西安等地及省内各地大量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和面肌痉挛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相关研究曾先后获甘肃省、厅级科研鉴定为国内领先。科室于2008承担国家农村癫痫治疗项目,亚组负责人曾先后赴欧洲及美国进修学习,为全省专家督导组成员,多年来培训全省县乡级医务人员,使甘肃省癫痫诊疗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科室于2004年开展微创血肿引流术,2005年开展脑血管造影术,在脑血管病诊断治疗方面始终处于全省领先水平,并于2006年认证为全国临床药理基地及全省神经内科主治医师进修基地,培训了来自全省的多名主治医师,完成了20余项III期及IV期临床药理实验,通过这些培训与临床药理实验,极大地提高了科室医务人员临床基本技能与科研创新能力。 神经电生理室目前开展视频、动态脑电图,便携式经颅多普勒,肌电图、诱发电位等检测,具有较完备的检测手段,满足各种中枢及周围神经和肌肉疾病诊治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曾多次赴外地进修学习,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可靠的服务。 兰大一院神经内科为兰州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0余名,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成教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及临床带教工作,定期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神经病专业学术年会及培训班,积极促进全省学术交流,目前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脑血管病急性期规范化诊疗技术规范化应用和医疗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技术研究项目,为全国脑血管病诊治甘肃省三个监测哨点医院之一。 目前学科带头人陈军主任医师,现任神经内科主任,甘肃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完成科研成果8项,获省、厅级科技进步奖3项,多项技术填补省内空白,多次被评为院、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教师称号。科室副主任鲁雅琴副教授,现任甘肃省抗癫痫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国家农村癫痫项目专家指导组成员,完成科研6项,获奖一项,2011年被评为全省精神病防治先进个人称号。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致力于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竭诚为每位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 。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专业始建于1964年,1984独立建科,为省内首家内分泌专科,并由省政府定为内分泌研究室,由省卫生厅批准为甘肃省糖尿病咨询中心。为甘肃省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和甘肃省卫生厅重点学科,现为内科学博士学位招生专业。是甘肃首家(目前唯一)内分泌专业国家临床药理实验基地。 内分泌科现有病床56张,年收治病人约1800人次,年门诊量33000余人次。有主任及副主任医师为主,高年资主治医师为辅的专科医师团队为门诊病人提供不同层级、规范化的专业诊疗服务。预计2014年初,随新大楼使用床位将增至100张,可以满足不同层级患者及时住院的需求。 科室现有医师17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5名;有实验室专职人员7人及专科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全科有博士4人、硕士13人。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常委1人、青年委员1人,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内分泌与代谢分会委员1人,甘肃省医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甘肃省医学会常务理事1人;甘肃省第一层次领军人才和省卫生厅领军人才各1人,多人次任省内分泌和糖尿病学会委员。 甘肃省是国内较早建立内分泌专业的单位,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对内分泌和代谢病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规范的流程,形成了特色。各种内分泌疾病的急、危重症,包括糖尿病各急性并发症的救治成功率高。 诊疗疾病包括:糖尿病及其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代谢性骨病(含骨质疏松症);垂体、下丘脑疾病(含身材矮小、尿崩症、溢乳症等);肾上腺疾病,内分泌性高血压;性腺疾病(含性腺发育不全、两性畸形、多毛症、男性乳腺发育等);肥胖症,痛风、高尿酸血症,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胰腺内分泌肿瘤,胰岛素抵抗-卵巢疾病等。 内分泌专业具有较完备的实验室设备,先进的检测手段,可满足常见内分泌与代谢病及部分少见、疑难病种的诊治需要,能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可靠、专业和个体化的服务。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成立于1952年,60多年来历经几代专家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骨科已经发展成为省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形成人才济济的强大团队,现有专业医生18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一人,硕士学位者8人,在读1人。现有床位80余张,东岗分院床位30张,共110余张。目前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学科特别重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与稳定性,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基础上,重视短缩病人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骨科的学科梯队和学科实力更加强大。在现任科主任王文己主任带领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骨科已在各类颈、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寰枢椎疾病、脊柱肿瘤、严重胸腰椎畸形、老年性骨关节病以及严重四肢创伤等常见病和疑难重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领域全面发展。其中颈椎病、脊柱肿瘤、胸腰椎严重畸形的临床诊治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骨愈合、骨组织工程学、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关节病、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胸椎异位骨化、脊髓损伤等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诸多成就。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与融合术、颈椎病后路“双开门”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胸腰椎侧前方、侧后方内固定术、脊柱肿瘤的全脊椎切除术、严重胸腰椎后凸的前方撑开+后方加压截骨矫形术和脊柱微创椎体成形术,同时还较早开展了人工髋关节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及各类关节翻修术等。 骨科目前年住院病人2500余人,手术例数达2000余例,其中脊柱手术500余例,各类关节手术100余例。年诊治门诊患者近四万人次。在科研方面,骨科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项目基金、国家科技部项目近20项,甘肃省科研项目近10项。迄今骨科共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骨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位。骨科每年举办长、短期进修班,已培养大批进修生。 骨科更是一个充满友爱和谐的大家庭。多年来骨科始终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前行。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求大同、存小异一直是骨科人际关系中主流精神。近几年来骨科进一步重视文化建设,并将文化建设作为增进团结友谊,增进科室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历经六十载,骨科已经走向成熟。老一代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为学科建立丰功伟绩。新一代继往开来,不辱使命,必会将前辈精神发扬光大。骨科人的理念:厚德仁术,求是拓新。骨科人的愿望:患者高度信任,同行高度认可,社会高度赞誉。骨科人的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中医科成立于1958年,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有硕士学位者3人,博士学位者1人,有甘肃省五级中医教育师带徒指导老师2人,甘肃省名中医2人。该科是该省最早的中西结合临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现有兰州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和肿瘤学专业的硕士生导师3人。现有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理事2人,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2人,世界中医药学会体质分会理事1人;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疼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获得甘肃省333人才1人,先后有许自诚、王必舜、王惠兰、时吉萍、张子理等名中医,在科室工作或担任领导。 经过几十年的科室建设和发展,科室由中医门诊、便民门诊和中医病区三大块组成,逐步形成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多功能科室。年高职门诊量超过5000人次,接待普通门诊患者10万余人次。门诊接待患者中,涉及到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病种。中医病区现有床位15张,年均收治肿瘤和外周血管病以及疼痛病症住院患者230多例,收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色明显。长期以来,承担着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中医学》教学任务,以及兰州大学内科学肿瘤专业和中西医结合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任务。主讲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中医学》,获得兰州大学精品课程称号。先后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SCI收载两篇。完成科研成果1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厅局级三等奖4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等奖1项,研究新药1项,开发院内制剂10余种。出版专著4部,合编9部。尤其近10年来开展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在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骨关节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受到病员广泛好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男科暨甘肃省男科医院,于1999年7月由甘肃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成立,是西北地区首家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核后设立的以男性学、泌尿外科、性传播疾病、男性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临床性心理为诊疗科目的专科医院。 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5名(其中男护4名),检验师1名。其中医学博士1名,硕士2名。拥有性功能诊断及治疗工作站、神经电生理诊断仪、阴茎血流多普勒检测仪、尿流率检测仪、精液分析系统、激光治疗仪、前列腺治疗仪、阴茎真空负压吸引治疗仪等检测治疗设备。主治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性传播疾病等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包皮环切术,其中男性不育显微外科手术(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输精管结扎和再通术、显微取精术及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填补省内空白;开展可膨胀性阴茎支撑体植入术(2001年西北五省首例)、阴茎延长术、隐匿阴茎整形术、性功能障碍的临床鉴定等技术。 2012年11月在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开放泌尿男科病床20张,积极开展各类泌尿外科及男科手术。科室专家受邀在省内20余家各级医院积极进行泌尿男科临床技术及理念推广,积极进行泌尿外科术式、诊疗程序及治疗理念的创新探索研究。多次受邀在国内泌尿外科和男科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术会议和省级泌尿学术会议中进行学术讲座及手术展示。科室先后成功申请省市级科研4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介入医学科有科室医务人员28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7名,主管护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护士13名;目前共有5个临床治疗组,2个导管室护理组;目前介入医学科在省内乃至西北都是一流的团队;目前能开展的技术有以下所列。 (一)、头颈部疾病 1脑出血、脊髓血管异常(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出血等)的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2 急性脑梗塞的介入治疗; 3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栓塞治疗; 5颅脑肿瘤的灌注化疗栓塞治疗;6颅脑良恶性肿瘤的氩氦刀冷冻微创治疗;7颅外血管瘤的局部硬化治疗等。 (二)、胃肠道疾病 1各种食管良性病变、食管癌及手术后所致食管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 2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栓塞治疗;3中晚期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复发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 4 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后瘘道形成(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等)的内支架堵瘘治疗;5严重贲门失迟缓症的球囊扩张治疗;6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的灌注化疗;7肠道良、恶性狭窄的支架治疗; 8肠道减压治疗;9肠梗阻介入治疗等。 (三)、胸部病变治疗 1支气管扩张的介入治疗;2肺结核大咳血及各种原因所致咳血的栓塞治疗;3各种原因所致气管狭窄的支架治疗; 4 肺癌、乳腺癌的灌注栓塞化疗;5肺癌氩氦刀治疗;6急性肺栓塞的导管取栓溶栓治疗;7肺内、纵隔、胸膜病变穿刺活检定性、抽水、注药等;8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术。 (四)、腹部病变 1肝癌、肠系膜肉瘤、肝转移瘤、肾癌、胰腺癌、胆管癌的灌注或栓塞治疗;2肝癌氩氦刀治疗;3各种实体肿瘤瘤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4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5肾动脉狭窄、布—卡综合症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6 PTCD或支架植入治疗阻塞性黄疸。 7 各部位(肝,肾,腹腔)脓(囊)肿的经皮穿刺引流及注药治疗;8泌尿道狭窄或肾盂积水的经皮穿刺引流及内支架(球囊成形)治疗;9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术;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域灌注治疗;11肝、肾、脾淋巴结等病变的穿刺定性诊断。 (五)、盆腔病变 1非手术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不孕症;2子宫肌瘤的血管栓塞治疗;3子宫癌、恶性葡萄胎和绒癌、膀胱癌的灌注化疗;4各种原因引起的妇科大出血、异位妊娠、盆腔充血综合症、精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曲张的栓塞治疗;5卵巢囊肿的穿刺引流、硬化术;6前列腺增生症的内支架治疗。 (六)、肢体各部位血管病变 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预防或治疗肺梗塞) ;2血管支架成形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3下肢动脉PTA和支架置入术;4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碎栓,溶栓术;5急性血管损伤、四肢假性动脉瘤;6糖尿病足。 (七)、骨关节疾病 1非手术性经皮椎间盘切割术和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脱出症;2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溶通术;3脊柱椎体病变(骨质疏松,转移瘤,血管瘤,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治疗;4骨肿瘤的栓塞和灌注治疗;5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止痛治疗。 (八)、其他疾病 1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及诊断;2全身各部位出血性疾病(呕血,便血,咯血,尿血,外伤性出血,肿瘤出血等)的造影诊断与栓塞止血治疗;3非血管性管腔狭窄介入治疗;4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5临床诊断不明或治疗困难的各种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硬件设施 西门子平板血管造影机 DSA血管造影机 西门子多层螺旋CT机 CT联合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 血管工作站 微波消融治疗仪 WZP微波综合热疗机 优质护理病房护理站 已完成科研项目 《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1997.01-1999.12) 《兰州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QCT研究》(1998.01-2000.12)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1999.01-2001.12)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选择》(2001.01-2003.12) 《膝下血管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2004.01-2007.12) 《肝癌的“双热性” TACE治疗》(1997.01-2008.09) 《肺脏恶性肿瘤血供的血管造影研究》(1997.01-2008.09) 《肝癌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1997.01-2007.12) 3.科研成果 《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双热”治疗》(2008.12) 《肺部恶性肿瘤供血血管的CTA与DSA研究》(2008.12)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2006.12) 4.获奖情况 《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肝癌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甘肃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膝下血管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创新项目三等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甘肃医学科技三等奖 《白芥子贴“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对白三烯的影响》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 《甘肃药材抗肿瘤方的临床观察与机理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学术专著 《汉英临床医学词典》(参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CR DR投照体位设计与选择》(参编甘肃科技出版社) 《甘肃介入放射学实践》(主编) 《外科典型疾病影图汇编》(副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医与介入治疗肿瘤学》(编委)、 《外科学实习指导》(编者) 《伤寒杂病论译释》(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编委) 6.学术论文 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例报告)(第一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2):98-100) 2.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3.经肝动脉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4. CTA 、 CTAP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5. 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肾囊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6.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动脉栓塞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7.支气管动脉与上腔静脉短路1例(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8. 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胰腺囊肿(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9.中晚期胰腺癌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卫生职业教育) 10.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处理(第一作者介入放射学杂志) 11.数字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第一作者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12.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2):1223-1224) 13.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胃癌(第一作者当代医学,2008,2(2):144-145) 14.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学报,2008,2(40):125-128) 15.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细胞免疫变化(第三作者甘肃科技,2002,18(9):67-68) 16.胆囊癌的CT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112-114) 17.骶尾部卵黄囊瘤2例(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2):148) 18.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作者卫生职业教育,2006,12(24):146-147) 19.甘氨双唑钠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观察(第三作者内科,2007,2(4):498-499) 20.肝癌的“双灌注”治疗(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6):412-414) 21.肝脏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与评价(第三作者放射学实践,2004,19(5):381-384) 22.肝脏水分子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7):404-406) 23.骨质疏松定量CT诊断标准(第三作者甘肃科技,2001,11(18)) 24.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实验研究(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3):185-187) 25.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参与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64-566) 26.间接门静脉与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动学比较(参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7):399-401) 27.进展期胃癌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值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参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64-267) 28.实验性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微血管P_选择素表达的研究(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2):67-70) 29.食管囊肿(第三作者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611) 30.食管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J):24-26) 31.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_附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3):169-171) 32.胃癌CT检查价值的分析(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5(4):246-247) 33.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参与中华心率失常学杂志,2004,8(1):16) 34.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35-37) 35.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181-183) 36.中晚期胃癌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第二作者卫生职业教育,2004,15(22)112) 37.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28-31) 38.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例肝癌的临床观察(第二作者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01,28(7):553-554) 39.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变化(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1):25-27) 40.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41.介入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2.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4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用的初步研究(参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44. DSA影像监视下鼻肠管置入的技术与技巧(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 45.补阳还五汤新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46.白芥子贴对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白三烯LTB4含量的影响(中医研究2005) 47.中医药对放疗减毒增效作用实验研究概述(中医药学刊2006) 48.中医体质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49.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及其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50.中药对胞内钙调节的研究现状评述(中国研究2005) 51.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的中药复方研究进展概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 52.复方中药制剂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 53.复方中药制剂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2004) 54.扶正抑瘤颗粒对食管癌组织细胞周期及NF-KB影响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 55.扶正抑瘤颗粒对荷瘤(H22)小鼠T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 56.扶正抑瘤颗粒对荷瘤(H22)小鼠T淋巴细胞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 57.扶正抑瘤颗粒抗肿瘤疗效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 近两年内的研究方向 1、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及病理对照 2.、介入导向下Ad-P53基因联合超声造影微泡Sonovue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3、氩氦刀与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4、微波消融、唯美生序贯GP方案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5、去甲斑蝥素、恩度联合TAE对VX2兔肝癌肿瘤血管治疗性研究 近五年内的主体研究方向 1、良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2、疼痛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3、血管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4、急诊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5、小儿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6、神经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甘肃省内最早成立。担负着全省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任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支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朝气蓬勃、全省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技术队伍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目前在职工作人员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专科护士2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7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本部院区和东岗院区两部分构成,每年门诊和急诊病人4万余人次,手术1000余台次,治愈率为99.68%。 科室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仪器,包括日本OLYMPUS鼻咽喉镜及图文成像系统、德国莱卡(Leica)手术显微镜、Storz鼻窦内窥镜、美国美敦力(Medtronic)手术动力系统等为患者实施精确的微创手术。拥有完备及先进的听力检查室,包括美国智听听觉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耳声发射、美国GSI声导抗系统、丹麦麦迪森纯音测听可为患者提供准确、优质的听力检查服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仅开展像鼓室成形、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鼻窦内窥镜鼻腔-鼻窦及颅底的炎症、息肉及良恶性肿瘤摘除、鼻腔扩容、鼾症成型手术、下咽癌摘除及修复、喉全切及部分切除、颈廓清术、气管及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常规手术,并开展了颅-鼻联合进路或颅-耳联合进路的前颅底或侧颅底手术和咽、喉、颈部巨大肿瘤切除及功能修复等高难度手术。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还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如鼻内镜下贯穿眼眶-筛窦-蝶窦的复杂异物取出术、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经鼻内镜眶壁骨折修复术、面神经移植手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显微激光嗓音外科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兰州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内耳发育、鼻粘膜免疫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疗、卫生、口腔、护理、检验、自考等本、专科的教学任务及医疗本、专科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工作。同时承担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近来科室科研成果丰硕累累,多项科研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的资助。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篇,CSCD论文20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在学术和科研上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医生、护士到上述医院进修学习,并每年派数人参加全国各种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同时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向省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本着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搞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优秀的专业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但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常见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上精益求精,业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疑难病的诊治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大胆创新,紧盯本专业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动态,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甘肃省内最早成立。担负着全省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任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支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朝气蓬勃、全省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技术队伍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目前在职工作人员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专科护士2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7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本部院区和东岗院区两部分构成,每年门诊和急诊病人4万余人次,手术1000余台次,治愈率为99.68%。 科室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仪器,包括日本OLYMPUS鼻咽喉镜及图文成像系统、德国莱卡(Leica)手术显微镜、Storz鼻窦内窥镜、美国美敦力(Medtronic)手术动力系统等为患者实施精确的微创手术。拥有完备及先进的听力检查室,包括美国智听听觉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耳声发射、美国GSI声导抗系统、丹麦麦迪森纯音测听可为患者提供准确、优质的听力检查服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仅开展像鼓室成形、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鼻窦内窥镜鼻腔-鼻窦及颅底的炎症、息肉及良恶性肿瘤摘除、鼻腔扩容、鼾症成型手术、下咽癌摘除及修复、喉全切及部分切除、颈廓清术、气管及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常规手术,并开展了颅-鼻联合进路或颅-耳联合进路的前颅底或侧颅底手术和咽、喉、颈部巨大肿瘤切除及功能修复等高难度手术。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还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如鼻内镜下贯穿眼眶-筛窦-蝶窦的复杂异物取出术、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经鼻内镜眶壁骨折修复术、面神经移植手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显微激光嗓音外科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兰州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内耳发育、鼻粘膜免疫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疗、卫生、口腔、护理、检验、自考等本、专科的教学任务及医疗本、专科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工作。同时承担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近来科室科研成果丰硕累累,多项科研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的资助。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篇,CSCD论文20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在学术和科研上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医生、护士到上述医院进修学习,并每年派数人参加全国各种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同时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向省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本着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搞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优秀的专业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但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常见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上精益求精,业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疑难病的诊治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大胆创新,紧盯本专业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动态,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在各类精神疾病诊治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评估、咨询和治疗上技术精湛,居于省内先进水平,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精神心理科下设精神科门诊、医学心理咨询室及神经心理测量室等功能单元,有医务人员3人,副主任医师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省级专业学会委员1名,相关人员曾在瑞士、上海及广州等学习交流。 学科特色:(1)普通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2)儿童及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临床评估及保健干预;(3)各类应激及适应障碍的危机干预(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5)全面的心理行为测查工具及心理评估;(6)各类智力及精神发育障碍与事故患者智力及记忆的评估 科室已培养进修人员5名,主持承担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欧盟框架合作科研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灾后重建应急专项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在各类精神疾病诊治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评估、咨询和治疗上技术精湛,居于省内先进水平,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精神心理科下设精神科门诊、医学心理咨询室及神经心理测量室等功能单元,有医务人员3人,副主任医师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省级专业学会委员1名,相关人员曾在瑞士、上海及广州等学习交流。 学科特色:(1)普通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2)儿童及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临床评估及保健干预;(3)各类应激及适应障碍的危机干预(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5)全面的心理行为测查工具及心理评估;(6)各类智力及精神发育障碍与事故患者智力及记忆的评估 科室已培养进修人员5名,主持承担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欧盟框架合作科研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灾后重建应急专项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是集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保健、发育行为、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在全省儿保学界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具有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广大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保健服务,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养育及个体化的潜能开发,帮助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 儿童医学保健中心的工作包括: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系统保健: 为宝宝建立《儿童健康档案》,通过《0-6岁儿童体格/智力发育评估量表》进行专业化的生长发育评估、喂养指导、育儿咨询和智力筛查。婴幼儿抚触和婴幼儿游泳,促进宝宝大脑和运动发育,针对每个个体儿童予以独特的育儿及早教指导。 2.儿童营养问题: 对各类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吐奶、便秘、肥胖、消瘦等喂养问题,采用胃肠治疗仪、推拿揑脊、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予以调节;对各类营养素缺乏症:如缺钙、缺锌、缺铁、各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进行检测及喂养指导;对各种营养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予以指导治疗。 3.高危儿管理监测与早期干预: 针对早产儿、双胎、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发育落后及遗传代谢病等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进行一整套评估及早期干预方案。监测黄疸变化,指导治疗。对于因高危因素导致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发育落后进行早期评估、对脑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予以早期干预,通过脑循环仪、PT及OT作业疗法等措施及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及脑康复治疗,提高宝宝生命质量。 4.多动注意力缺陷障碍、学习困难及基本学习能力训练: 采用智力测评、多动注意力测试、感觉统合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评估判断引起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在规范化诊断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应用脑电仿生、脑电生物反馈、心理指导、父母培训、药物等综合治疗,针对性的给予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治疗指导;改善其注意力,控制多动;提高记忆、计算力、阅读、拼写、概念理解、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儿童内分泌门诊: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身材矮小和性早熟目前已日益受到家长及医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全面检查及综合分析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6.睡眠障碍治疗: 通过睡眠研究,家庭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对儿童睡眠少、睡眠不安、抱睡、摇睡、夜惊、梦魇、梦游等睡眠问题进行治疗。 7.语言障碍门诊: 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对存在语言问题(如说话迟、说话少、不清楚、口齿不清、不流利等)的儿童进行客观的评估,明确诊断后进行干预。 8.遗尿门诊: 整套的诊断和治疗程序,对遗尿症患儿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9.发育行为问题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对智能发育迟缓、行为问题、抽动障碍等予以评估、检查及治疗。 (1)行为评定:利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6个月至15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4岁至16岁)、《学习障碍筛查量表》(5岁至15岁)、《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Conners教师用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进行行为测试。 (2)发育测评:利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20项》、《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贝利智力发育量表》(2个月至2岁半)、《格塞尔发展诊断量表》(4周至6岁)、《丹佛发育筛查量表》(2个月至6岁)、《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等发育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进行测试,了解婴幼儿的神经发育状况。 (3)智力测验:利用《韦氏幼儿智力诊断量表》(4岁至6岁半)、《韦氏儿童智力诊断量表》(6岁至16岁)、《瑞文智力测试》(5岁以上)、《学前儿童智力50项智能筛查》、《图片词汇试验》、《绘人试验》等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儿童、青年进行智力测试。 10.儿童心理门诊: 拥有《韦氏幼儿、儿童智力诊断量表》、《艾森克个性测定》、《儿童气质测定》、《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养育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SCL-90症状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适应问卷》等先进测定量表和软件数十种,可对儿童智力、个性、气质、情绪、行为进行评估、诊断、咨询和矫治,并针对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儿童抑郁、焦虑、厌学进行个体、家庭、团体的咨询指导和及时疏导,使儿童心理问题及早解决。 11. 发育迟缓的干预矫治: 通过大(小)PT、OT作业、脑电生物反馈、经络导频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如抬头、坐、站、行走的延迟,异常的步态)、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困难、脑瘫患儿早期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12.进行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对变态反应性疾病予以检查及脱敏治疗。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免疫力低下、易感儿童进行免疫调节。
肾病科始建于1976年,在开展常规肾脏病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础上,于1982年在全省医院首家开展常规腹膜透析工作,1992年开展血液透析及血管通路建立等工作;2003年开始率先在省内开展肾脏活检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经过30余年的成长,现有人员组成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以下6人、硕士生导师1人,省级学术带头人3人, 80%以上为研究生学历,人员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科室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发展壮大,现承担该省各种肾脏疾病的诊治及疑难杂症、危重病的救治工作以及全省基层医疗单位临床医师的专科培训和指导工作;为兰州大学临床肾脏病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学术水平及专业技术水平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科室具备完善的肾脏病疾病诊疗体系及肾脏病临床药物试验管理制度,承担肾脏内科常规治疗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泌尿系感染,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疾病的诊疗、人工肾替代疗法及肾脏疾病基础理论的科研、教学等工作,特别是在难治性肾病,危重急性肾衰竭的救治、药物性中毒、继发性肾脏病(包括狼疮性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ANCA相关性肾炎、糖尿病性肾病及高血压肾损害等)、肾移植相关内科诊疗,慢性肾衰竭的血液净化一体化治疗、血管通路建立等领域方面具有一定的领先水平;年门诊量达11000余人次,年均住院病人约1000余人次,每年完成肾组织活检诊疗术及血液净化血管通路等介入诊疗手术500人次左右,常规化开展的临床病理诊断技术成熟和完善;同时完全能满足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的条件需求,具备高素质的科研队伍和高质量科研能力。 该专业血液透析中心1992年起规模化开展血液透析工作,现已发展为有30余台各型进口血液透析机(HD)、血液透析滤过机(On-line)、持续式血液净化装置(CRRT)、血液灌流机、结肠透析机、血管内瘘治疗仪,透析器复用装置及国产最先进的血液透析专用双级反渗透水处理系统等设备:同时具备抢救急、危重病人所具备的配套设施及应急处理能力。目前血液净化中心除常规开展各种血液透析模式及腹膜透析、腹水浓缩回输等血液净化技术,同时积极配合全院各相关科室共同开展危重疾病患者CBP的抢救技术及脏器移植工作。近期又常规开展了小儿血液透析,最小年龄为5岁。年透析病人达12000以上人次,在省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随着血透室医护人员透析技术的不断提高及新业务的开展,透析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下降,透析病人逐年增加,透析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透龄最长13年以上。 科室注重研究生及住院医师的培养质量,坚持“以德育人”的方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他们树立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和系统缜密的科研思维。加强科研能力和临床能力的同步发展,培养出一批政治思想过硬,业务技术精湛,临床科研并重的硕士研究生和青年骨干人才。同时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示范作用,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产生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制定科学规范的激励机制,建立了各项科研资助及奖励制度,极大的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近5年科室发表正式期刊论文40余篇,主持全省学术会议4次,完成省厅及兰州大学科研课题8项,获专利成果两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承担省厅及兰大在研科研课题4项。参与国家级正规医学教材编写四部。 科室负责联合省内其他医院于1991年、1995年、2002、2006年成功地举办了四届甘肃省肾脏病学术交流会,2000年举办了第二届西北五省区肾脏病学术交流会,2008年先后主办了第三个世界肾脏病日甘肃省宣传活动、甘肃省肾脏病2008学术年会暨首届血液净化论坛,2011、2013又两次成功主办“兰州.西部血液净化论坛”,并成功组织完成了三届省级“中华医学会ESRD血液净化新技术、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2010年8月特邀请陈香美、刘志红、侯凡凡三位院士为主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11人来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进行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危重症伤员的会诊及学术交流。 科室医护人员多次参加过甘肃省、西北五省区以及中华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中华肾脏病学会血液净化论坛,中国医师协会肾脏病学术年会、血液净化论坛及国际肾脏病学术研讨会议;接受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培训,国家肾脏病医学诊治进展高级医师提高班以及《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培训班》的学习;近年曾多次组织并参加新药临床试验,参与完成新药临床试验30余次,做为牵头单位完成药物临床试验6项。 学科技术发展展望及发展策略。在未来的发展中,力争瞄准学科国际发展前沿,紧密结合临床实际重大问题,加大应用基础研究力度,力争在新型血液净化技术、肾移植、肾脏病理诊疗研究及代谢性肾小球疾病的治疗等方面形成更突出的医疗及科研特色,获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力争转化1-3项科研成果,实现成果转化良性循环,增强学科自我发展能力。 在学科建设方面,积极申报并推动血液净化专业,急性肾损伤方向、代谢性肾病方向、原发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等亚专业学科的同步发展,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科室工作,有计划的选拔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深造,优化梯队人才结构。加强学术交流,扩展合作渠道,争取更多科研合作,不断提高学科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力争使学科整体实力保持领先、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由肾脏住院病区、血液透析中心、腹膜透析区和结肠透析治疗室及肾脏病实验室(筹建中)组成。目前设立35张常规病床,每天均设有副高职以上专家门诊接诊。
皮肤性病科成立于1948年,科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2人。设有皮肤科诊断室、治疗室、实验室、变态反应室、电子皮肤镜检查室等。正在筹建皮肤美容室、光疗室和理疗室。拥有液氮冷冻机、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仪、微波治疗机、射频治疗仪、电子皮肤镜、生物物理治疗仪、红光治疗仪、高能紫外线治疗仪、点阵激光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科室开展液氮冷冻、激光治疗、红光治疗、高能紫外线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局部封闭及各种皮肤外科手术等。进行各种真菌性、动物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和电子皮肤镜检查,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500种标准过敏原,并能针对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 作为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多年来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教学及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等任务,完成12项科研课题,获奖4项,发表论文86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6部。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成立于1952年,60多年来历经几代专家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骨科已经发展成为省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形成人才济济的强大团队,现有专业医生18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一人,硕士学位者8人,在读1人。现有床位80余张,东岗分院床位30张,共110余张。目前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学科特别重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与稳定性,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基础上,重视短缩病人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骨科的学科梯队和学科实力更加强大。在现任科主任王文己主任带领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骨科已在各类颈、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寰枢椎疾病、脊柱肿瘤、严重胸腰椎畸形、老年性骨关节病以及严重四肢创伤等常见病和疑难重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领域全面发展。其中颈椎病、脊柱肿瘤、胸腰椎严重畸形的临床诊治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骨愈合、骨组织工程学、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关节病、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胸椎异位骨化、脊髓损伤等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诸多成就。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与融合术、颈椎病后路“双开门”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胸腰椎侧前方、侧后方内固定术、脊柱肿瘤的全脊椎切除术、严重胸腰椎后凸的前方撑开+后方加压截骨矫形术和脊柱微创椎体成形术,同时还较早开展了人工髋关节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及各类关节翻修术等。 骨科目前年住院病人2500余人,手术例数达2000余例,其中脊柱手术500余例,各类关节手术100余例。年诊治门诊患者近四万人次。在科研方面,骨科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项目基金、国家科技部项目近20项,甘肃省科研项目近10项。迄今骨科共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骨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位。骨科每年举办长、短期进修班,已培养大批进修生。 骨科更是一个充满友爱和谐的大家庭。多年来骨科始终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前行。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求大同、存小异一直是骨科人际关系中主流精神。近几年来骨科进一步重视文化建设,并将文化建设作为增进团结友谊,增进科室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历经六十载,骨科已经走向成熟。老一代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为学科建立丰功伟绩。新一代继往开来,不辱使命,必会将前辈精神发扬光大。骨科人的理念:厚德仁术,求是拓新。骨科人的愿望:患者高度信任,同行高度认可,社会高度赞誉。骨科人的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男科暨甘肃省男科医院,于1999年7月由甘肃省卫生厅正式批准成立,是西北地区首家经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核后设立的以男性学、泌尿外科、性传播疾病、男性生殖健康与不孕症、临床性心理为诊疗科目的专科医院。 科室现有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5名(其中男护4名),检验师1名。其中医学博士1名,硕士2名。拥有性功能诊断及治疗工作站、神经电生理诊断仪、阴茎血流多普勒检测仪、尿流率检测仪、精液分析系统、激光治疗仪、前列腺治疗仪、阴茎真空负压吸引治疗仪等检测治疗设备。主治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性传播疾病等男性生殖系统疾病。在省内率先开展微创包皮环切术,其中男性不育显微外科手术(输精管附睾吻合术、输精管结扎和再通术、显微取精术及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填补省内空白;开展可膨胀性阴茎支撑体植入术(2001年西北五省首例)、阴茎延长术、隐匿阴茎整形术、性功能障碍的临床鉴定等技术。 2012年11月在兰大一院东岗院区开放泌尿男科病床20张,积极开展各类泌尿外科及男科手术。科室专家受邀在省内20余家各级医院积极进行泌尿男科临床技术及理念推广,积极进行泌尿外科术式、诊疗程序及治疗理念的创新探索研究。多次受邀在国内泌尿外科和男科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术会议和省级泌尿学术会议中进行学术讲座及手术展示。科室先后成功申请省市级科研4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参编著作2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专业特色 泌尿外科 1、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各类经腹腔与经后腹腔入路的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如保留肾单位的肾肿瘤剜除术、肾癌根治术、肾盂癌根治术、结核肾切除术、肾盂成型术、肾囊肿去顶减压术、肾盂及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及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2013.5西北五省首例)、经下肢入路的腹腔镜下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2013.10西北五省首例)等。 2、泌尿外科腔内微创技术:经尿道前列腺及膀胱肿瘤电切术及经皮肾穿刺造瘘术等。 3、尿控技术:神经源性膀胱的系统化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或合并盆腔脏器脱垂)【PROLIFT+TVT-O,2011.11首例;PROSIMA+TVT-A,2012.12首例】及间质性膀胱炎等的诊治;擅长各类膀胱扩大术、女性尿道悬吊术及盆底重建术。 男科 1、擅长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男性不育症,性传播疾病等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诊治。 2、开展精液常规、形态学及生化检查;阴茎化学假体试验(Papaverine,PGE);夜间阴茎膨胀试验(NPT)及阴茎硬度检测;阴茎真空负压(VCD)吸引治疗;前列腺炎系统化治疗;尖锐湿疣、尿道肉阜等的激光治疗。 3、开展阴茎支撑体植入术、微创包皮环切吻合器手术、精道造影、阴茎延长术、隐匿阴茎整形术、睾丸假体植入术及输精管结扎等手术。 4、开展男性不育显微外科手术: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精索静脉曲张)、输精管输精管吻合术、输精管附睾吻合术及显微外科取精术。 5、开展性功能障碍的临床鉴定。
疼痛科全称临床疼痛诊疗科,是一个诊断与治疗人体各部位、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新兴医学专科,是一个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的临床一级学科。由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疼痛医学专家吴 强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带头人。该学科主要应用痛元立体定位注射疗法和射频外科等微创技术为诊疗手段,主要诊疗范围包括下列几类: 1、全身各部位各种神经性疼痛:主要包括神经卡压性疼痛(如全身各部位皮神经卡压痛、各种头痛等);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痛、各种痉挛性疼痛等。 2、各种脊源性疼痛与非疼痛性疾病:包括各型颈椎病及颈源性疾病(如颈源性头痛-头晕、颈源性胸背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疼痛综合症。 3、各种骨、关节与软组织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肩周炎、网球肘、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兰大一院乳腺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并多次参加国际和国内专业学术交流的一支强大技术团队。视妇女健康为宗旨,对广大妇女进行普查、高危人群建档、建卡跟踪随访。检查项目有数字钼靶拍片、红外线扫描、乳腺导管镜、超声光散射诊断仪、穿刺枪等检查、诊断技术。开展有保乳术、缩乳术、乳头凹陷复位术、各类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根治术后再造等手术。另外乳腺癌患者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及术后辅助化疗、辅助内分泌治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规范治疗已和国内外先进医院接轨。该院自行研制的疏乳消块丸因疗效肯定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该科还具有化疗前PICC置管、患者手术后数据信息平台随访及康复训练一系列措施。门诊开展有乳腺疾病治疗仪及中医蜡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形成了具有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疾病的 特色门诊 2011年全国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陈至立,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宋秀岩,全国妇联副主席孟晓驷等人来该科看望并慰问了乳腺癌症患者。2012年乳腺科被评为甘肃妇女“两癌”筛查工作先进集体的荣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介入医学科有科室医务人员28人,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7名,主管护师2名,主管技师1名,护士13名;目前共有5个临床治疗组,2个导管室护理组;目前介入医学科在省内乃至西北都是一流的团队;目前能开展的技术有以下所列。 (一)、头颈部疾病 1脑出血、脊髓血管异常(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出血等)的血管造影诊断及栓塞治疗; 2 急性脑梗塞的介入治疗; 3 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内支架治疗; 4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栓塞治疗; 5颅脑肿瘤的灌注化疗栓塞治疗;6颅脑良恶性肿瘤的氩氦刀冷冻微创治疗;7颅外血管瘤的局部硬化治疗等。 (二)、胃肠道疾病 1各种食管良性病变、食管癌及手术后所致食管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 2 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栓塞治疗;3中晚期食管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或肿瘤复发狭窄的球囊扩张及内支架治疗; 4 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后瘘道形成(食管—气管瘘,食管纵隔瘘等)的内支架堵瘘治疗;5严重贲门失迟缓症的球囊扩张治疗;6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等的灌注化疗;7肠道良、恶性狭窄的支架治疗; 8肠道减压治疗;9肠梗阻介入治疗等。 (三)、胸部病变治疗 1支气管扩张的介入治疗;2肺结核大咳血及各种原因所致咳血的栓塞治疗;3各种原因所致气管狭窄的支架治疗; 4 肺癌、乳腺癌的灌注栓塞化疗;5肺癌氩氦刀治疗;6急性肺栓塞的导管取栓溶栓治疗;7肺内、纵隔、胸膜病变穿刺活检定性、抽水、注药等;8胸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术。 (四)、腹部病变 1肝癌、肠系膜肉瘤、肝转移瘤、肾癌、胰腺癌、胆管癌的灌注或栓塞治疗;2肝癌氩氦刀治疗;3各种实体肿瘤瘤内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4脾大、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肝血管瘤的介入栓塞治疗;5肾动脉狭窄、布—卡综合症的球囊扩张和支架治疗;6 PTCD或支架植入治疗阻塞性黄疸。 7 各部位(肝,肾,腹腔)脓(囊)肿的经皮穿刺引流及注药治疗;8泌尿道狭窄或肾盂积水的经皮穿刺引流及内支架(球囊成形)治疗;9腹主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的支架置入术;10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局域灌注治疗;11肝、肾、脾淋巴结等病变的穿刺定性诊断。 (五)、盆腔病变 1非手术性输卵管再通术治疗不孕症;2子宫肌瘤的血管栓塞治疗;3子宫癌、恶性葡萄胎和绒癌、膀胱癌的灌注化疗;4各种原因引起的妇科大出血、异位妊娠、盆腔充血综合症、精索静脉曲张、卵巢静脉曲张的栓塞治疗;5卵巢囊肿的穿刺引流、硬化术;6前列腺增生症的内支架治疗。 (六)、肢体各部位血管病变 1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 预防或治疗肺梗塞) ;2血管支架成形术、经皮经腔血管成形术;3下肢动脉PTA和支架置入术;4下肢深静脉血栓机械碎栓,溶栓术;5急性血管损伤、四肢假性动脉瘤;6糖尿病足。 (七)、骨关节疾病 1非手术性经皮椎间盘切割术和胶原酶注射治疗椎间盘脱出症;2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溶通术;3脊柱椎体病变(骨质疏松,转移瘤,血管瘤,压缩骨折)的椎体成形术治疗;4骨肿瘤的栓塞和灌注治疗;5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氩氦刀冷冻止痛治疗。 (八)、其他疾病 1全身各部位血管造影及诊断;2全身各部位出血性疾病(呕血,便血,咯血,尿血,外伤性出血,肿瘤出血等)的造影诊断与栓塞止血治疗;3非血管性管腔狭窄介入治疗;4各系统病变经皮细针穿刺活检;5临床诊断不明或治疗困难的各种疾病的介入性诊断和治疗。 硬件设施 西门子平板血管造影机 DSA血管造影机 西门子多层螺旋CT机 CT联合超声引导下氩氦刀冷冻消融治疗肿瘤 血管工作站 微波消融治疗仪 WZP微波综合热疗机 优质护理病房护理站 已完成科研项目 《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1997.01-1999.12) 《兰州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QCT研究》(1998.01-2000.12)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1999.01-2001.12) 《急性血栓性脑梗塞动脉内溶栓时间窗的选择》(2001.01-2003.12) 《膝下血管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2004.01-2007.12) 《肝癌的“双热性” TACE治疗》(1997.01-2008.09) 《肺脏恶性肿瘤血供的血管造影研究》(1997.01-2008.09) 《肝癌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1997.01-2007.12) 3.科研成果 《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双热”治疗》(2008.12) 《肺部恶性肿瘤供血血管的CTA与DSA研究》(2008.12) 《针刺对抑郁症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2006.12) 4.获奖情况 《肝癌的血管造影CT诊断和“双灌注”介入治疗》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肝癌的影像诊断及介入治疗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获甘肃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膝下血管病变的血管内介入治疗》获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创新项目三等奖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机体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甘肃医学科技三等奖 《白芥子贴“冬病夏治”支气管哮喘对白三烯的影响》甘肃省皇甫谧中医药科技三等奖 《甘肃药材抗肿瘤方的临床观察与机理研究》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5.学术专著 《汉英临床医学词典》(参编 兰州大学出版社) 《CR DR投照体位设计与选择》(参编甘肃科技出版社) 《甘肃介入放射学实践》(主编) 《外科典型疾病影图汇编》(副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 《中医与介入治疗肿瘤学》(编委)、 《外科学实习指导》(编者) 《伤寒杂病论译释》(主编) 《中医基础理论》(编委) 6.学术论文 1.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例报告)(第一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2):98-100) 2.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3.经肝动脉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肝脏恶性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4. CTA 、 CTAP的临床应用价值(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5. 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肾囊肿(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6.巨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肾动脉栓塞治疗(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7.支气管动脉与上腔静脉短路1例(第一作者甘肃医药) 8. CT引导下穿刺抽吸治疗胰腺囊肿(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9.中晚期胰腺癌联合介入治疗与单纯静脉化疗的对比研究(第一作者卫生职业教育) 10.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介入处理(第一作者介入放射学杂志) 11.数字成像静脉肾盂造影技术(第一作者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12. CT引导下胰腺假性囊肿穿刺引流术的临床应用(第一作者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7,7(12):1223-1224) 13.选择性胃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胃癌(第一作者当代医学,2008,2(2):144-145) 14.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热化疗加热栓塞治疗(第一作者北京大学学报,2008,2(40):125-128) 15.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细胞免疫变化(第三作者甘肃科技,2002,18(9):67-68) 16.胆囊癌的CT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2):112-114) 17.骶尾部卵黄囊瘤2例(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2):148) 18.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术治疗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第二作者卫生职业教育,2006,12(24):146-147) 19.甘氨双唑钠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中的应用观察(第三作者内科,2007,2(4):498-499) 20.肝癌的“双灌注”治疗(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1(6):412-414) 21.肝脏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与评价(第三作者放射学实践,2004,19(5):381-384) 22.肝脏水分子扩散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7):404-406) 23.骨质疏松定量CT诊断标准(第三作者甘肃科技,2001,11(18)) 24.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实验研究(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3):185-187) 25.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参与实用放射学杂志,2004,20(6):564-566) 26.间接门静脉与直接门静脉灌注5-Fu的药动学比较(参与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7):399-401) 27.进展期胃癌X线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增值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关系(参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2):264-267) 28.实验性脑缺血模型脑组织微血管P_选择素表达的研究(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5,16(2):67-70) 29.食管囊肿(第三作者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2,18(6):611) 30.食管狭窄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评价(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J):24-26) 31.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头颅CT表现_附5例分析并文献复习(第三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2,13(3):169-171) 32.胃癌CT检查价值的分析(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0,15(4):246-247) 33.心血管介入性治疗导致心脏压塞的临床分析(参与中华心率失常学杂志,2004,8(1):16) 34.腰椎各椎体松质骨密度分析及皮/松比值意义(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35-37) 35.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3):181-183) 36.中晚期胃癌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第二作者卫生职业教育,2004,15(22)112) 37.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3,14(1):28-31) 38.吡柔比星经动脉化疗治疗96例肝癌的临床观察(第二作者中国肿瘤临床杂志,2001,28(7):553-554) 39.部分性脾动脉栓塞后机体体液免疫变化(第二作者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1):25-27) 40.胃肠道平滑肌肉瘤影像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41.介入栓塞治疗肝胆手术后胆道大出血(第二作者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2.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诊断(参与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43.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前后应用的初步研究(参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44. DSA影像监视下鼻肠管置入的技术与技巧(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 45.补阳还五汤新用(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 46.白芥子贴对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白三烯LTB4含量的影响(中医研究2005) 47.中医药对放疗减毒增效作用实验研究概述(中医药学刊2006) 48.中医体质与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相关性(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 49.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现状及其展望(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 50.中药对胞内钙调节的研究现状评述(中国研究2005) 51.具有抗辐射损伤作用的中药复方研究进展概述(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 52.复方中药制剂对肿瘤细胞周期影响的实验研究(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4) 53.复方中药制剂对食管癌术后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2004) 54.扶正抑瘤颗粒对食管癌组织细胞周期及NF-KB影响的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 55.扶正抑瘤颗粒对荷瘤(H22)小鼠T淋巴细胞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 56.扶正抑瘤颗粒对荷瘤(H22)小鼠T淋巴细胞P53、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 57.扶正抑瘤颗粒抗肿瘤疗效观察(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 近两年内的研究方向 1、磁共振表观扩散系数对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价及病理对照 2.、介入导向下Ad-P53基因联合超声造影微泡Sonovue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 3、氩氦刀与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对比研究 4、微波消融、唯美生序贯GP方案治疗转移性非小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5、去甲斑蝥素、恩度联合TAE对VX2兔肝癌肿瘤血管治疗性研究 近五年内的主体研究方向 1、良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2、疼痛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3、血管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4、急诊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5、小儿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6、神经中西医结合介入诊疗相关研究。
兰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具有国内一流的诊治技术和现代化的先进设备。科室分设口腔内科、颌面外科、口腔修复、正畸、牙科美容和种植科等。 口腔科创立于1972年,是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一个特色科室。科室在各届领导的关爱下,逐渐发展为功能齐全、设备一流、学术地位领先、集口腔医、教、研于一体的医疗机构,现有医护人员中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0人;博士1人,硕士8人,现拥有门诊治疗椅位14把,住院病床21张;主要设备有进口及国产口腔综合治疗台14套,进口芬兰产口腔全景及头颅定位X机、国产X光牙片机,以及口腔光固化机、洁牙机等其它口腔专用设备、先进的ITI种植系统。 设备的先进性,人员的专业性,使科室整体的发展产生了巨大飞跃。现每年承担兰州大学医学部及外院校的本科、大专及中专口腔专业实习医师和基层医院进修医师的临床教学任务。承担甘肃省卫生行业项目一项,在研课题2项。SCI四篇,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各类论文数五十余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甘肃省内最早成立。担负着全省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任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支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朝气蓬勃、全省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技术队伍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目前在职工作人员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专科护士2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7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本部院区和东岗院区两部分构成,每年门诊和急诊病人4万余人次,手术1000余台次,治愈率为99.68%。 科室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仪器,包括日本OLYMPUS鼻咽喉镜及图文成像系统、德国莱卡(Leica)手术显微镜、Storz鼻窦内窥镜、美国美敦力(Medtronic)手术动力系统等为患者实施精确的微创手术。拥有完备及先进的听力检查室,包括美国智听听觉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耳声发射、美国GSI声导抗系统、丹麦麦迪森纯音测听可为患者提供准确、优质的听力检查服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仅开展像鼓室成形、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鼻窦内窥镜鼻腔-鼻窦及颅底的炎症、息肉及良恶性肿瘤摘除、鼻腔扩容、鼾症成型手术、下咽癌摘除及修复、喉全切及部分切除、颈廓清术、气管及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常规手术,并开展了颅-鼻联合进路或颅-耳联合进路的前颅底或侧颅底手术和咽、喉、颈部巨大肿瘤切除及功能修复等高难度手术。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还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如鼻内镜下贯穿眼眶-筛窦-蝶窦的复杂异物取出术、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经鼻内镜眶壁骨折修复术、面神经移植手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显微激光嗓音外科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兰州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内耳发育、鼻粘膜免疫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疗、卫生、口腔、护理、检验、自考等本、专科的教学任务及医疗本、专科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工作。同时承担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近来科室科研成果丰硕累累,多项科研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的资助。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篇,CSCD论文20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在学术和科研上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医生、护士到上述医院进修学习,并每年派数人参加全国各种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同时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向省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本着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搞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优秀的专业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但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常见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上精益求精,业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疑难病的诊治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大胆创新,紧盯本专业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动态,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在甘肃省内最早成立。担负着全省的医疗、教学、科研、保健等任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最初的1人发展到今天,成为一支拥有经验丰富、技术精湛、朝气蓬勃、全省一流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技术队伍及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目前在职工作人员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4名、专科护士2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7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由本部院区和东岗院区两部分构成,每年门诊和急诊病人4万余人次,手术1000余台次,治愈率为99.68%。 科室拥有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检查仪器,包括日本OLYMPUS鼻咽喉镜及图文成像系统、德国莱卡(Leica)手术显微镜、Storz鼻窦内窥镜、美国美敦力(Medtronic)手术动力系统等为患者实施精确的微创手术。拥有完备及先进的听力检查室,包括美国智听听觉诱发电位、多频稳态、耳声发射、美国GSI声导抗系统、丹麦麦迪森纯音测听可为患者提供准确、优质的听力检查服务。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不仅开展像鼓室成形、乳突根治术、面神经减压、鼻窦内窥镜鼻腔-鼻窦及颅底的炎症、息肉及良恶性肿瘤摘除、鼻腔扩容、鼾症成型手术、下咽癌摘除及修复、喉全切及部分切除、颈廓清术、气管及食道异物取出术等常规手术,并开展了颅-鼻联合进路或颅-耳联合进路的前颅底或侧颅底手术和咽、喉、颈部巨大肿瘤切除及功能修复等高难度手术。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还不断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如鼻内镜下贯穿眼眶-筛窦-蝶窦的复杂异物取出术、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孔术、经鼻内镜眶壁骨折修复术、面神经移植手术、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显微激光嗓音外科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为兰州大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点,承担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内耳发育、鼻粘膜免疫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院临床医疗、卫生、口腔、护理、检验、自考等本、专科的教学任务及医疗本、专科实习医生临床实习工作。同时承担进修医生的带教工作。近来科室科研成果丰硕累累,多项科研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卫生厅及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基金的资助。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项目1项,省部级资助项目5项,发表SCI论文2篇,CSCD论文20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十分重视对外学术交流,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耳鼻喉科医院、上海第六人民医院等在学术和科研上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派医生、护士到上述医院进修学习,并每年派数人参加全国各种大型专业学术会议,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理论和技术技能。同时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向省内患者提供高水平的优质服务。 科室全体医护人员将本着科学、严谨、求实、创新的态度,搞好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优秀的专业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不但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常见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上精益求精,业务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且对疑难病的诊治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要求全体医护人员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大胆创新,紧盯本专业国际和国内的前沿动态,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和一流的技术。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眼科成立于1966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科内目前拥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者6人。多位医生曾在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过专业学习。科室主任田蔓男主任医师担任中华眼科学会甘肃省分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眼科医师协会斜视弱视学组组长,曾获中华眼科学会奖、省级各种科研奖4项。科室近年来发展迅速,专业医疗设备省内领先,如美国ALCON INFINITI超生乳化仪、美国ALCON玻璃体切割手术操作平台,德国ZEISS手术显微镜、德国ZEISS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仪,眼前节激光治疗仪、德国Heidelberger三代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日本TOPCON眼底造影仪、全自动电脑综合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以及角膜内皮分析仪,德国ZEISS IOL-Master人工晶体生物测量仪,德国罗兰电生理仪,自动电脑视野仪,眼科专用B超机以及高分辨率超生生物显微镜(UBM)等。目前科室人才梯队建设合理,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分为眼前节组、眼后节组与斜视弱视组。目前科室开展各类眼科手术,其中多项已达省内领先水平,如复杂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复杂斜视矫正术、白内障超生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玻璃体切割治疗复杂视网膜脱离术、难治性青光眼的青光眼引流阀、引流钉植入术、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玻璃体腔Luncentis注药术、角膜移植术等。其中复杂泪道疾病、复杂斜视弱视的诊治已成为科室特色专业,每年吸引大量省内外患者前来就诊。目前科室全年门诊量逾2万余人次,住院及门诊手术量逾2千台次,手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教学上,科室负责第一临床医学院本科生眼科学的教学及其临床实习带教工作,同时承担眼科医生的进修工作,目前已为各县培养进修医师近百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认可。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整形美容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心理科成立于1995年,是一个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业团队,在各类精神疾病诊治及各种心理障碍的评估、咨询和治疗上技术精湛,居于省内先进水平,受到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精神心理科下设精神科门诊、医学心理咨询室及神经心理测量室等功能单元,有医务人员3人,副主任医师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省级专业学会委员1名,相关人员曾在瑞士、上海及广州等学习交流。 学科特色:(1)普通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治;(2)儿童及青少年心理行为障碍临床评估及保健干预;(3)各类应激及适应障碍的危机干预(4)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5)全面的心理行为测查工具及心理评估;(6)各类智力及精神发育障碍与事故患者智力及记忆的评估 科室已培养进修人员5名,主持承担省市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它欧盟框架合作科研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1项,灾后重建应急专项2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童医学保健中心是集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保健、发育行为、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在全省儿保学界处于领先地位。拥有专业的医护团队、具有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为广大儿童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优质保健服务,指导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养育及个体化的潜能开发,帮助儿童身体与心理健康成长。 儿童医学保健中心的工作包括: 1.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及系统保健: 为宝宝建立《儿童健康档案》,通过《0-6岁儿童体格/智力发育评估量表》进行专业化的生长发育评估、喂养指导、育儿咨询和智力筛查。婴幼儿抚触和婴幼儿游泳,促进宝宝大脑和运动发育,针对每个个体儿童予以独特的育儿及早教指导。 2.儿童营养问题: 对各类喂养困难、食欲不振、挑食、偏食、吐奶、便秘、肥胖、消瘦等喂养问题,采用胃肠治疗仪、推拿揑脊、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法予以调节;对各类营养素缺乏症:如缺钙、缺锌、缺铁、各类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等进行检测及喂养指导;对各种营养性疾病:如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等予以指导治疗。 3.高危儿管理监测与早期干预: 针对早产儿、双胎、低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发育落后及遗传代谢病等围产期有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进行一整套评估及早期干预方案。监测黄疸变化,指导治疗。对于因高危因素导致的运动、语言、认知等发育落后进行早期评估、对脑损伤及其他并发症予以早期干预,通过脑循环仪、PT及OT作业疗法等措施及时进行肢体功能康复及脑康复治疗,提高宝宝生命质量。 4.多动注意力缺陷障碍、学习困难及基本学习能力训练: 采用智力测评、多动注意力测试、感觉统合能力、学习能力等综合评估判断引起学习困难的主要因素。在规范化诊断基础上制定个性化训练方案,应用脑电仿生、脑电生物反馈、心理指导、父母培训、药物等综合治疗,针对性的给予学习困难儿童教育治疗指导;改善其注意力,控制多动;提高记忆、计算力、阅读、拼写、概念理解、逻辑推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5.儿童内分泌门诊: 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身材矮小和性早熟目前已日益受到家长及医生的重视和关注,通过全面检查及综合分析给予早期干预、治疗。 6.睡眠障碍治疗: 通过睡眠研究,家庭治疗和行为干预的方法,对儿童睡眠少、睡眠不安、抱睡、摇睡、夜惊、梦魇、梦游等睡眠问题进行治疗。 7.语言障碍门诊: 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对存在语言问题(如说话迟、说话少、不清楚、口齿不清、不流利等)的儿童进行客观的评估,明确诊断后进行干预。 8.遗尿门诊: 整套的诊断和治疗程序,对遗尿症患儿进行规范的诊断和治疗。 9.发育行为问题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对智能发育迟缓、行为问题、抽动障碍等予以评估、检查及治疗。 (1)行为评定:利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6个月至15岁)、《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4岁至16岁)、《学习障碍筛查量表》(5岁至15岁)、《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孤独症儿童行为检查量表》、《Conners儿童行为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Conners教师用量表、Conners简明症状问卷)进行行为测试。 (2)发育测评:利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评20项》、《0-1岁神经运动20项检查》、《贝利智力发育量表》(2个月至2岁半)、《格塞尔发展诊断量表》(4周至6岁)、《丹佛发育筛查量表》(2个月至6岁)、《0-6岁儿童神经心理发育量表》等发育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婴幼儿进行测试,了解婴幼儿的神经发育状况。 (3)智力测验:利用《韦氏幼儿智力诊断量表》(4岁至6岁半)、《韦氏儿童智力诊断量表》(6岁至16岁)、《瑞文智力测试》(5岁以上)、《学前儿童智力50项智能筛查》、《图片词汇试验》、《绘人试验》等量表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儿童、青年进行智力测试。 10.儿童心理门诊: 拥有《韦氏幼儿、儿童智力诊断量表》、《艾森克个性测定》、《儿童气质测定》、《子女教育心理控制源量表》、《家庭养育环境调查表》、《感觉统合失调评定量表》、《儿童自我意识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SCL-90症状量表》、《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适应问卷》等先进测定量表和软件数十种,可对儿童智力、个性、气质、情绪、行为进行评估、诊断、咨询和矫治,并针对由于生活节奏加快、学习压力大等因素造成的儿童抑郁、焦虑、厌学进行个体、家庭、团体的咨询指导和及时疏导,使儿童心理问题及早解决。 11. 发育迟缓的干预矫治: 通过大(小)PT、OT作业、脑电生物反馈、经络导频等多种治疗手段对运动发育迟缓、运动功能障碍(如抬头、坐、站、行走的延迟,异常的步态)、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困难、脑瘫患儿早期发现,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12.进行皮肤点刺过敏原检测,对变态反应性疾病予以检查及脱敏治疗。进行结核菌素(PPD)试验。对免疫力低下、易感儿童进行免疫调节。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产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于1983年独立建科。目前科室固定床位15张,医生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硕士研究生4人。全年门诊量6000余人次,年住院人数500余人次,治愈好转率98%以上,多次得到广大风湿病患者好评。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要诊治疾病:1.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白塞病、自身免疫性肝病等;2.急慢性关节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3.难治性血管炎:韦格纳氏肉芽肿、颞动脉炎、大动脉炎等;4.不明原因发热。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拥有省内领先的风湿病相关检查项目,如:ENA、ANA、抗CCP抗体、抗ds-DNA抗体、HLA-B27检测(流式细胞法)、IgG、IgM、IgA、补体C3、C4、抗“O”、RF等多项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有科研成果3项,其中一项获甘肃省医学科技三等奖。论文6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16篇,如《继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白塞病一例误诊为结肠癌分析》、《发热待查的诊治》、《补肾健骨颗粒的研制及临床疗效观察》等。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承担省内临床风湿病专科和普内进修医生培训任务,并担负兰州大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继续教育本科内科学风湿病及诊断学课程,教学课时数500学时,同时承担了兰州大学本科临床见习和毕业实习,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近年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成功举办多次学术研讨会及学习班,派出多名医生多次参加全国学术会议,不断提高与进取,使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成为国内知名、省内先进的风湿病专科。
皮肤性病科成立于1948年,科室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人,副主任医师2人。设有皮肤科诊断室、治疗室、实验室、变态反应室、电子皮肤镜检查室等。正在筹建皮肤美容室、光疗室和理疗室。拥有液氮冷冻机、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仪、二氧化碳激光、紫外线负离子喷雾治疗仪、微波治疗机、射频治疗仪、电子皮肤镜、生物物理治疗仪、红光治疗仪、高能紫外线治疗仪、点阵激光治疗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 科室开展液氮冷冻、激光治疗、红光治疗、高能紫外线治疗、微波治疗、射频治疗、局部封闭及各种皮肤外科手术等。进行各种真菌性、动物性皮肤病、性传播疾病的实验室检测和电子皮肤镜检查,检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近500种标准过敏原,并能针对过敏原进行脱敏治疗。 作为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多年来承担兰州大学临床医学教学及指导培养硕士研究生等任务,完成12项科研课题,获奖4项,发表论文86篇,参与编写专业著作6部。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成立于1952年,60多年来历经几代专家的艰苦创业和辛勤耕耘,骨科已经发展成为省内领先的优势学科,形成人才济济的强大团队,现有专业医生18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4人,在读一人,硕士学位者8人,在读1人。现有床位80余张,东岗分院床位30张,共110余张。目前集临床,科研与教学为一体,学科特别重视新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积极开展基础与临床研究工作,提高了手术精准度与稳定性,在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基础上,重视短缩病人住院时间与减少住院费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进入二十一世纪,骨科的学科梯队和学科实力更加强大。在现任科主任王文己主任带领下,经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骨科已在各类颈、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寰枢椎疾病、脊柱肿瘤、严重胸腰椎畸形、老年性骨关节病以及严重四肢创伤等常见病和疑难重症的临床诊治和研究领域全面发展。其中颈椎病、脊柱肿瘤、胸腰椎严重畸形的临床诊治水平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在骨愈合、骨组织工程学、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关节病、慢性压迫性颈脊髓病、胸椎异位骨化、脊髓损伤等基础研究方面也取得诸多成就。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颈椎病前路椎间盘切除与融合术、颈椎病后路“双开门”与“单开门”椎板成形术、胸腰椎侧前方、侧后方内固定术、脊柱肿瘤的全脊椎切除术、严重胸腰椎后凸的前方撑开+后方加压截骨矫形术和脊柱微创椎体成形术,同时还较早开展了人工髋关节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及各类关节翻修术等。 骨科目前年住院病人2500余人,手术例数达2000余例,其中脊柱手术500余例,各类关节手术100余例。年诊治门诊患者近四万人次。在科研方面,骨科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项目基金、国家科技部项目近20项,甘肃省科研项目近10项。迄今骨科共发表科学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在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在培养研究生方面,骨科现有硕士生导师3位。骨科每年举办长、短期进修班,已培养大批进修生。 骨科更是一个充满友爱和谐的大家庭。多年来骨科始终在团结协作的氛围中前行。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求大同、存小异一直是骨科人际关系中主流精神。近几年来骨科进一步重视文化建设,并将文化建设作为增进团结友谊,增进科室向心力和凝聚力的重要环节。历经六十载,骨科已经走向成熟。老一代艰苦奋斗,辛勤耕耘,为学科建立丰功伟绩。新一代继往开来,不辱使命,必会将前辈精神发扬光大。骨科人的理念:厚德仁术,求是拓新。骨科人的愿望:患者高度信任,同行高度认可,社会高度赞誉。骨科人的目标:创建世界一流学科,挺起中国人的脊梁。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胸外科始建于50年代,是甘肃省最早开展胸部外科手术的专业科室。为兰州大学胸心外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目前科室拥有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一名,主治医师二名,住院医师二名,在读研究生四名。拥有心电监护仪,呼吸机,纤维支气管镜等先进设备。主要从事贲门癌、食管癌及肺癌的根治性手术切除 ,纵隔肿瘤、食管良性肿瘤、肺部良性肿瘤、胸壁肿瘤的手术切除,贲门失弛缓症、胸廓畸形的矫形手术,胸壁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包虫病、肺结核、脓胸、肺大疱、气胸、液气胸、胸部外伤等各种胸部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同时开展了胸腔镜手术及胸腔镜辅助下的胸部微创手术,每年收治各类病人约900余例,年完成各类胸外科手术近600例,凭借精湛的手术技巧可完成各种先进的、高难度胸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达省内领先水平。科室同时承担着医学院各专业的临床教学工作,教学质量受到学生及学院一致好评。
疼痛科全称临床疼痛诊疗科,是一个诊断与治疗人体各部位、各种慢性疼痛性疾病的新兴医学专科,是一个中西医结合、多学科综合的临床一级学科。由著名神经外科专家、疼痛医学专家吴 强主任医师担任学科带头人。该学科主要应用痛元立体定位注射疗法和射频外科等微创技术为诊疗手段,主要诊疗范围包括下列几类: 1、全身各部位各种神经性疼痛:主要包括神经卡压性疼痛(如全身各部位皮神经卡压痛、各种头痛等);各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糖尿病性末梢神经痛、各种痉挛性疼痛等。 2、各种脊源性疼痛与非疼痛性疾病:包括各型颈椎病及颈源性疾病(如颈源性头痛-头晕、颈源性胸背痛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等腰腿疼痛综合症。 3、各种骨、关节与软组织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肩周炎、网球肘、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坏死等。
擅长: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冠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
Copyright © 2011-2025 北京春雨天下软件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120150号 京ICP备12050281号-1
(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3)第 00530 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4000018855转9 feedback@chunyu.me
春雨互联网医院电话:4000018855-3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热线:0951-12320 银川市政府热线:095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