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为良性病变,多在生后6~10天发病,其特点为皮下脂肪组织出现无痛性结节及斑块,能自行消退,预后良好。

新生儿

无传染性

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初期为鲜红或紫红色皮下局限的结节,质地坚硬,边界清楚,单发或多发,圆形或椭圆形,小者可如黄豆大,大者可如鸡蛋大,散在分布。以后可融合成斑块,有时边缘稍高起,压之无凹陷,多无自觉症状,亦无全身症状。多在生后6~10天发病,数月后完全消退,过程中一般不破溃。偶见结节破坏,流出油样液体,形成溃疡,愈后则形成瘢痕。常见于足月分娩的健康婴儿,皮损常好发于颊、颈、背、臀和股部。并发症偶有合并症或内脏受累者。

组织病理检查可发现皮下脂肪有广泛的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细胞坏死,有淋巴细胞,上皮样细胞和异常巨细胞浸润。异常巨细胞中含针状脂肪结晶体,并呈放射状排列。坏死组织中有钙质沉积。

1.新生儿冻伤
常见于早产儿,营养较差,初发于足、小腿,可延及全身,有凹陷性水肿。
2.新生儿硬肿症
多见于早产儿,体温低于正常。皮损硬化呈黄白色,表面光滑如蜡样,压之无凹陷,多对称分布于面颊和四肢。部分无皮肤损害的患儿可经B超或MRI检查明确诊断。

一般不需治疗,皮损可自行吸收消退。预后患儿健康生长发育不受影响,预后良好。

本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认为和孕期感染或者外界环境过于寒冷等因素有关,脂肪组织主要是饱和脂肪酸,遇到过于寒冷的季节可形成硬结,从而影响脂肪代谢造成皮下脂肪坏死。故孕期应加强护理,减少孕期感染的风险,如果有感染应积极使用对胎儿没有影响的药物进行治疗。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奶,一般在30分钟内开奶,可以促进胎儿肠道功能的活动,减少脂肪坏死的发生。

好评医生-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6042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肺炎球菌肺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儿、消化系统疾病、小儿腹泻病、婴儿腹泻、消化道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肠炎、便秘、牛乳蛋白致过敏反应、小儿肠炎、疱疹性湿疹、幼儿急疹、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炎、癫痫、抽动症、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脑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4975 好评率(100.0%)

擅长:小儿肺炎、腹泻病、新生儿黄疸、湿疹、便秘、新生儿肺炎、呼吸系统病变、小儿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川畸病、感冒、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消化系统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炎、消化不良、佝偻病、感染性疾病、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育障碍、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母乳性黄疸、母乳性腹泻、地中海贫血、早产儿

可咨询
服务人次 64312 好评率(99.5%)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小儿流行性感冒、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消化系统疾病、腹泻病、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泄泻、心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疾病、婴儿玫瑰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发育障碍、佝偻病、发育迟缓、呼吸道感染、创伤性和/或非创伤性损伤、新生儿低血糖、早产儿、先天性佝偻病、早产、蚕豆病、足月小样儿、锌缺乏、营养不良、尿布疹、先天性喉喘鸣、红屁股、铁缺乏、轮状病毒感染、小儿便秘、母乳性黄疸、遗传代谢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877 好评率(98.6%)

擅长:新生儿疾病、高危儿、牛乳蛋白致过敏反应、呼吸系统病变、消化系统疾病、湿疹、营养不良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1573 好评率(99.3%)

擅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败血症、高危儿、小儿腹泻病、小儿秋季腹泻、小儿泄泻、腹泻病、婴儿腹泻、消化道紊乱、功能性消化不良、消化不良、肠炎、便秘、牛乳蛋白致过敏反应、小儿肠炎、呼吸系统病变、肺炎、哮喘、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小儿支气管肺炎、感冒、急性鼻咽炎、小儿感冒

相关文章-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