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恒定性外斜视

外斜视即眼位向外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外斜视与恒定性外斜视。随着间歇性外斜视病情的进展,外斜突变为恒定性,即经常处于外斜状态。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临床表现1.外斜视较稳定,斜视角较大。2.集合功能不足。3.双眼视功能不良,多无同时视及交叉。4.采取同侧性交替注视,而非交叉性交替注视。5.常合并A-V征下斜肌、功能过强或垂直斜视。并发症有单眼注视倾向,且有弱视

应行全面检查,测量看远及看近斜视度,A-V征及侧位非共同性,此点很重要,因为有过短暂危险。检查注视性质,睫状肌麻痹验光,有无弱视。

恒定性外斜视和间歇性外斜视可能是外斜视发展的不同阶段,恒定性外斜视可能是间歇性外斜视发展的结果。恒定性外斜指的是,无论何时,某一只眼总是处于偏斜状态。通常是幼年发病,有的是从间歇性外斜视发展而成。发病早而预后差,常因为双眼视觉遭到破坏,而形成立体盲。需要尽早手术矫正斜视,不要延误手术时机,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如果是间歇性外斜发展而成的恒定性外斜,预后较好,因为在斜视恒定之前,已经建立双眼单视,手术矫正后可重新获得完好的双眼单视。两者的鉴别对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

对伴有屈光不正,要在矫正斜视的同时治疗屈光不正;对伴有弱视者,要在戴镜矫正斜视的同时治疗弱视并做正位视训练;建立立体视;若共同性斜视10度以下可用三棱镜矫正,超过10度者可手术矫正。

1. 术后当天双眼包盖或术眼包盖,术后早期可尽量少转动眼球,以减少疼痛不适。
2.每天用无菌生理盐水棉棒清洗眼外分泌物与痂块,按医嘱点用眼药水。
3. 如疼痛较剧,需及时复诊。
4. 术后伴有恶心呕吐时,可宝盖双眼、减少眼部运动,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5. 术后定期复查,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
6. 术后可能存在复视等情况,按医嘱采取应对措施。

尚无明确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患儿如果有屈光不正、双眼屈光度相差大等情况需要尽早佩戴屈光矫正眼镜。另外,充足的户外运动、健强的体质可能会减少外斜视的发生、发展。

好评医生-恒定性外斜视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3844 好评率(99.0%)

擅长:白内障、翼状胬肉、玻璃体积血、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变、黄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干眼、结膜病、泪囊炎、葡萄膜炎、近视、远视、倒睫、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晶状体病、睑腺炎、睑板腺囊肿、角膜炎、眼底病、青光眼、飞蚊症、球结膜下出血、眼皮跳、睑外翻、高眼压症、虹膜炎、黄斑裂孔、眼底出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5944 好评率(99.3%)

擅长:屈光不正、近视、近视眼、远视、散光、高度近视、晶状体病、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结膜病、翼状胬肉、眼表疾病、干眼、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角膜病、真菌性角膜溃疡、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葡萄膜炎、眼睑病、结膜炎、睑腺炎、睑板腺囊肿、霰粒肿、上睑下垂、倒睫、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76400 好评率(98.7%)

擅长:结膜病、翼状胬肉、眼表疾病、干眼、泪器病、泪腺分泌功能减退、屈光不正、近视、远视、高度近视、玻璃体疾病、玻璃体混浊、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落、葡萄膜疾病、葡萄膜炎、眼睑病、睑腺炎、睑板腺囊肿、倒睫、上睑下垂、晶状体病、白内障、眼病、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眼底病、红眼病、赖特综合征、玻璃体后脱离、斜视、青光眼、弱视、角膜炎、急性结膜炎、球结膜下出血、眼外伤、结膜结石、高眼压症、圆锥角膜

可咨询
服务人次 9526 好评率(99.5%)

擅长:屈光不正、近视、近视眼、远视、散光、高度近视、眼表疾病、干眼、干眼症、睑板腺功能障碍、角膜病、真菌性角膜溃疡、结膜病、翼状胬肉、眼睑病、结膜炎、睑腺炎、睑板腺囊肿、霰粒肿、上睑下垂、倒睫、晶状体病、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泪囊炎、泪道阻塞、泪器病、泪腺分泌功能减退、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746 好评率(98.3%)

擅长:泪器病、泪腺分泌功能减退、屈光不正、近视、散光、视网膜病变、黄斑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老年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中浆、晶状体病、白内障、眼睑病、睑腺炎、睑板腺囊肿、结膜炎、霰粒肿、上睑下垂、倒睫、眼表疾病、干眼症、干眼、睑板腺功能障碍、玻璃体疾病、玻璃体混浊、玻璃体积血、角膜病、真菌性角膜溃疡、角膜炎、眼底病、赖特综合征、青光眼、过敏性结膜炎、弱视、虹膜炎

相关文章-恒定性外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