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早期乳腺癌

早期乳腺癌(early mammary cancer,ebc)是多年来乳腺肿瘤学家积极关注的问题之一。其意义在于早期乳腺癌的长期治愈率可达90%以上;早期乳腺癌诊断率的提高将大大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年限,降低病死率。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1.导管内:多发生在乳头下,乳晕周围和乳房的上象限,近半数病例在局部可扪及大小不等肿块或境界不清的乳腺组织肥厚,肿块与皮肤无粘连,个别病人可有刺痛或不适感,部分病例可扪不到肿块,25%~40%表现乳头溢液,特别是在乳头状管内,常以乳头溢液为先驱症状,溢液性质多为血性,也可呈浆液性,细胞学检查40%以上可以查到细胞,有5%~25%的病例并发乳头湿疹样
2.小叶原位:有1/4~3/4为双侧性,可双侧乳腺同时发生,也可先后发生在两侧乳腺内,另一个特点是灶体积小,累及乳腺的范围也较窄,即可同时累及几个乳腺小叶,又可累及1个或1个小叶内的几个末梢导管或腺泡,所以灶既小又分散,与周围界不清,临床检查多触不到乳内肿块,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体征不明显,因此乳腺小叶往往不易发现或误诊为乳腺小叶增生,临床诊断的病例多是术前诊断为乳腺良性病变,手术切除后组织学检查中偶尔发现的。
3.小乳腺:多数病人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或在防普查中疑为良性肿瘤,做了活检而确诊,X线照片对乳腺微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近年来乳腺超声诊断仪的应用可以发现小至5mm的实性肿瘤,病变多在外上象限或乳晕下,肿物很少与皮肤粘连,质地较硬或韧,边界尚清或稍欠清楚,无明显活动受限,少数人可双侧同时发生,并伴有腋淋巴结肿大。
4.体征:导管内的发病多在乳头下,乳晕周围触及大小不等的组织增厚,部分病例无肿块;25%~40%表现为乳头溢液,尤其是血性溢液中,有40%以上做细胞学检查可找到细胞,乳管造影及钼靶X线摄影可协助发现和诊断。

在乳腺门诊,医生了解了病史后,首先会进行体检,检查双侧乳腺;还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乳腺钼靶照相)、彩超,必要时还可进行乳腺磁共振检查(MRI).乳腺X线摄影是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乳腺癌筛查中的主要方法,可以发现临床查体摸不到肿块的乳腺癌,通常用于40岁以上的妇女,此年龄段妇女乳腺对射线不敏感,受到的放射性损伤较小,且乳腺密度相对较低,乳腺X线片容易发现异常征象。乳腺彩超对人体没有损伤,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较为理想。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多灶、多中心的小病灶,也不失为一种早期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最后确诊还将依据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诊断,在临床检查发现异常的基础上进行活检,可用穿刺的方法,也可用外科手术的方法,一旦发现癌细胞就应马上采取治疗。若患者有乳头溢液,还可开展一些针对乳头溢液的检查方法,如乳管镜、乳导管造影、溢液细胞学涂片查找癌细胞等。

诊断
小叶原位癌在临床触不到肿块,仅仅为增厚的乳腺组织,经活检后方可确诊。
导管内癌50岁以上有乳头溢液可视为重点怀疑对象,70岁以上乳头溢液者,约20%为癌所致,由于部分病人往往先有乳头溢液,后有肿块,甚至根本触不到肿块,所以对年龄较大,有乳头溢液者应先做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必要时应行乳管造影检查,钼靶X线摄影,如发现小点状钙化阴影则有助于管内癌的诊断。
鉴别诊断
1.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又称乳腺结构不良,是妇女最常见的非炎性,非肿瘤性乳腺疾病,多因妇女内分泌功能紊乱,其中主要是雌激素分泌过多,引起乳腺增生与复旧不全,临床表现为多种病理改变:
①乳痛病;
②乳腺增生;
③硬化性乳腺病;
④乳腺囊性增生等,发病年龄多为20~40岁,发达国家发病率可达1/3,国内约占50%,半数人均有症状,主要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稍晚则可触到大小不等的结节,与皮肤和乳腺后方均无粘连,有时能触到具有囊性感的肿块,并有5%的病人有乳头溢液,好发生在乳腺外上象限,多为双侧,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并可放射到肩,背部,月经前明显,月经来潮后即可缓解或解除,而乳腺癌一般无疼痛,即使疼痛,也常为胀痛,刺痛,与月经周期无明显关系。
囊性增生伴乳头溢液者多为双侧多孔的浆液性溢液,而乳腺癌多为单孔溢液,乳腺囊性增生症扪诊常为散在结节或增厚块,囊肿病时扪及局限硬块,有时边界不清,而乳腺癌多为边界不清,质地坚硬,活动性差的肿块,并且有时伴有皮肤及乳头的改变,乳腺囊性增生的x片表现为散在斑片或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边缘模糊,形似云团或棉花样,B超检查多无实质占位,可有结构不良表现,不均质的光斑回声增多,囊肿病可见大小不一的椭圆或圆形致密影,密度均匀,边界清楚,B超检查可见椭圆或圆形病变,边界清楚,完整,后壁有回声增强效应,而乳腺癌的x片和B超具有与此不同的特殊征象,对高危人群而临床可疑者以及局限性腺病,仍须作针吸活检或切除活检。
2.乳腺导管扩张:本病又称浆细胞性乳腺炎,其实大量的浆细胞浸润,系乳腺导管扩张症的病变发展过程某一阶段的继发病理改变,乳腺导管潴留性扩张,才是真正的病理改变,多发生在37~50岁中年妇女,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乳头溢液,乳头可内陷,极似乳腺癌,极易误诊,术前误诊率高达90%以上。
以下各点可与乳腺癌鉴别:
①病人年龄较轻,多在40岁左右,
②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少数也可为血性,
③乳头或乳晕下有时可触到增粗的乳管,
④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伴有疼痛,与大导管关系密切,
⑤乳腺有炎性表现或有炎症病史及哺乳障碍史,乳房肿块可有缩小或增大的情形,
⑥乳管造影可显示导管扩张,
⑦乳头溢液有大量的炎细胞,
⑧乳腺肿块穿刺可见大量炎细胞或脓细胞,
⑨腋窝淋巴结肿大,质较软并有压痛。
乳腺X线检查可见乳腺内有一阴影,与乳腺癌不易区分,但乳管造影可见乳晕下大导管扩张,迂曲,严重者呈囊肿样,乳头部表现导管狭窄,无充盈缺损,伴有急性炎症时,造影可见导管渗透性增强,造影剂可渗至导管周围间质中,导管周围可形成晕状阴影,伴有慢性炎症时,表现导管粗细不匀,其间有小囊肿,后期呈硬化性改变时,管腔变细。
3.乳腺结核:乳腺结核病是因结核杆菌血行播散的结果,原发病灶多见于肺和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由邻近结核病灶直接蔓延或经淋巴道逆行传播而来,此病在我国比较少见,但实际数目可能会很高,多数在门诊见到,往往表现为乳腺慢性感染,反复发作,经久不愈,诊断困难。
病人常为20~40岁的女性,多为已婚,并曾生育,病程进展缓慢,开始时多为一个或数个结核病灶,呈结节样,触之不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逐渐与皮肤发生粘连,数月后肿块软化,形成寒性脓肿,脓肿破溃后形成溃疡或窦道,排出豆渣样稀薄的脓液,肿块不软化,而发生纤维增生,引起部分乳房硬化,常使乳房严重变形或乳头内陷。
乳腺结核均以乳房肿块就诊,常诊断为乳腺癌,误诊率为56.7%,根据临床观察,乳腺结核有以下特点:
①病人多为中青年妇女,
②多数有结核病史,或有其他部位的结核,
③病变都有炎症史,肿块时大时小,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
④肿块局部可有发红,破溃等历史,部分囊肿有囊性感,
⑤肿块针吸可见有干酪样组织,有稀薄的脓液,
⑥有乳头溢液史,可为脓性,
⑦少数病人的乳头溢液或针吸出的脓液,涂片可见有结核杆菌,
⑧乳腺X线检查多数无异常,并有呈淡阴影者,
⑨有乳腺结核与乳腺癌有并存者,约占5%.
4.乳腺脂肪坏死:乳腺脂肪坏死是显性或非显性乳腺外伤后的一种病理改变,坏死初期伴有出血,炎症和囊肿样改变,坏死晚期发生纤维化,肿块变硬,界限不清,皮肤有粘连,常被误诊为乳腺癌,误诊率可达87.5%,其中70.3%误诊为癌,主要鉴别分析如下:
①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本病肿块一般较硬,形态不规则,酷似乳腺癌,一般在临床上分2型:腺体外型,表浅,位于乳腺的皮下,形态不规则,有炎性改变,易诊断为乳腺结核;腺体内型,肿块位于乳腺实质内,缺乏特征,易被误诊为乳腺癌,
②缺乏有效的辅助检查,尤其是中老年妇女,肿块位于皮下,且肿块不见增长或有缩小情形,并乳腺有外伤史,转移淋巴结应做切除活检。
5.急性乳腺炎:急性乳腺炎常见于分泌性乳房,特别是初产后3~4周,病原菌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少数为链球菌,感染途径多因乳头皲裂处逆行感染所致,也可因细菌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引起感染。
开始时乳腺局部表现红,肿,热,痛,以及周围淋巴结肿大,当形成坏死液化时,可有脓肿,乳房肿大,活动性强,变硬有压痛,形成脓肿时,肿块软化有波动感,同时感全身不适,寒战,高热,X线表现结构界限较明显模糊的片状致密影,皮肤增厚,皮下脂肪显示紊乱,有较多的血管和淋巴管阴影,并出现索条状结缔组织模糊影,有时可伴有泥沙样钙化病灶。
急性乳腺炎与乳腺癌比较:
①乳腺皮肤无橘皮样改变,无卫星结节,
②乳腺肿块很少占据全乳,半数以上有囊性感,
③乳腺肿块较少见,
④多数体温及白细胞计数增高,
⑤消炎治疗有效,
⑥针吸多为脓液或有炎细胞,有助于诊断。
6.慢性乳腺炎及脓肿:慢性乳腺炎及脓肿均为急性乳腺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所致,少数脓肿源于囊肿感染,慢性乳腺炎常有脓肿形成,触之为肿块,边缘不清,呈囊性感,可有轻压痛,与周围组织有轻度粘连感,X线所见为局部致密的片状影,边界不清,皮肤稍增厚,乳腺脓肿可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不规则的致密阴影,中心部位无结构,周围可因水肿密度较淡。
7.乳腺单纯囊肿:在乳腺中部较为常见,多由于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增多,导致导管延长,迂曲,折叠,在折叠处导管由于缺血可发生坏死,形成囊肿,以后管壁萎缩,X线平片上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致密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锐利,由于囊肿挤压周围的脂肪组织而出现透亮晕,单发囊肿为原形,多发囊肿为椭圆形,囊壁光滑整齐。
8.积乳囊肿:较少见,在哺乳期因某一乳管阻塞,即形成囊肿,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呈灰白色,内含乳汁或干酪样物质,囊壁厚薄不一,大小不等,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以较深的乳腺部位最常见,X线显示圆形或椭圆形的透亮区,体积小,一般为1~1.5cm,偶见有>3cm者,边缘光滑锐利,密度稍低于脂肪。
9.乳腺纤维瘤:乳腺纤维瘤多发生于20~25岁青年妇女,由腺体和纤维组织所构成,有青春型和巨纤维腺瘤型两种,但无质的不同,该病的发生与雌激素有密切关系,有单发和多发两种,单发的乳腺纤维瘤好发于乳腺外上象限,多为较小的卵圆形肿块,月经初潮前生长的纤维瘤都可生长较大,表面光滑,质坚韧,肿瘤边界清楚,与皮肤和周围组织无粘连,在乳房内容易推动,触之有滑动感,生长缓慢,数年内可无变化,但妊娠期可迅速增大,多发性乳腺纤维瘤表现均匀一致,中等硬度,大小不等,较大的可呈分叶状,光滑,质韧,边界清楚,肿瘤中心有钙化颗粒。
乳腺纤维腺瘤外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有光亮,不平滑,肉眼可见切面有多数不规则的裂隙为扩张的乳管。
巨纤维瘤X线平片可见为密度均匀的巨大肿块影,呈分叶状,周围组织被压形成透亮区,肿瘤中心可有钙化影,附近多伴有血管增粗和曲张。乳腺纤维瘤虽瘤体很小,但恶变的机会较大,因此还必须认真治疗。
10.乳管内乳头状瘤:乳管内乳头状瘤多发生在40~50岁的妇女,75%发生在接近乳头的大乳管内,或发生在乳头附近与乳管相连的囊肿内,可单发也可多发,瘤体很小,但常带有绒毛及较多的薄壁血管,极易出血。
临床多无疼痛,在非月经周期间自乳头溢出血性液体,肿块多摸不到,如果若扪查到肿块,多为几个毫米直径,位于乳晕区,乳瘤常呈圆形,质较硬,不与皮肤有粘连,可推动,轻压此肿瘤,即可有乳头血性溢液。
乳管内乳头状瘤约6%~8%可癌变,故术前应做乳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切除彻底,以患病乳管及其周围腺体组织一并切除,以免后患,年龄较大的妇女,应做乳房单纯切除。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适量运动,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2.获得足够的阳光,可使人体取得所需要的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具有防止乳腺癌的作用。每天保证有10-15分钟的日照时间,可防止乳腺癌的发生。

3.避免接受过多的放射线照射。尤其在经期、妊娠期,对放射线很敏感,应尽量避免。

4.对乳房进行适当的生理保护。提倡母乳喂养,断奶要缓慢进行。采用合适的乳罩以改善乳房血液和淋巴循环。

5.及时治疗乳房的癌前期病变。如囊性小叶增生、乳腺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病有上皮高度增生与不典型性增生者。

6.适当节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少饮酒。过多的食用肉类、煎蛋、黄油、动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奶制品可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7.更年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

8.平时定期体检。专家建议35岁以上的妇女应该每2-3年进行乳腺超声、乳透或钼靶摄片检查。若为乳腺癌易发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则应每年做1次检查。

9.下列易发人群更要加强自我保护,在乳腺出现肿块、溢液等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贻误病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母亲或姐妹患有乳腺癌者,自己患病的可能性较大;初次月经早(12岁以前)或停经晚(50岁以后)者患乳腺癌机会比其他人高;30岁以后生第一胎、未曾生育者或未婚者,患乳腺癌的机会多于其他人;反复多次接受放射线的,也可增加乳腺癌的机会;常食高脂肪食物且肥胖者易得乳腺癌

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饮食方面,社会上流传着:“不能吃鸡”、“不能吃鸡蛋”、“不能吃蟹”等说法,病人及其家属对于乳腺癌术后的饮食不知所措。乳腺癌患者的术后饮食注意事项如下: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一:饮食多样化,营养均衡
平衡膳食是癌症患者术后保持正常体重的最好办法。饮食要平衡、多样化、不偏食、不忌食、荤素搭配、粗细搭配。烹调时多用蒸、煮、炖,尽量少吃油炸食物。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二:合理忌口
乳腺癌患者术后的饮食要做到忌口,乳腺癌术后患者忌食生葱蒜、母猪肉、南瓜、醇酒以及辛温、煎炒、油腻、荤腥厚味、陈腐、发霉等助火生痰有碍脾运的食物。
乳腺癌术后的饮食调理三:乳腺癌手术后,可给予益气养血、理气散结之品,巩固疗效,以利康复。如山药粉、菠菜、丝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四:乳腺癌术后放疗时,易耗伤阴津,故宜服甘凉滋润食品。如杏仁霜、枇杷果、白梨、乌梅、莲藕、香蕉、橄榄等。
乳腺癌术后饮食调理五:乳腺癌术后化疗时,若出现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现象,可食用和胃降逆、益气养血的食物,如鲜姜汁、鲜果汁、粳米、白扁豆、黑木耳、向日葵子等。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癌能力。适量运动,可以减少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2.获得足够的阳光,可使人体取得所需要的维生素D.因为维生素D具有防止乳腺癌的作用。每天保证有10-15分钟的日照时间,可防止乳腺癌的发生。
3.避免接受过多的放射线照射。尤其在经期、妊娠期,对放射线很敏感,应尽量避免。
4.对乳房进行适当的生理保护。提倡母乳喂养,断奶要缓慢进行。采用合适的乳罩以改善乳房血液和淋巴循环。
5.及时治疗乳房的癌前期病变。如囊性小叶增生、乳腺乳头状瘤、乳腺增生病有上皮高度增生与不典型性增生者。
6.适当节制动物脂肪的摄入,少饮酒。过多的食用肉类、煎蛋、黄油、动物脂肪可增加乳腺癌危险性;而绿色蔬菜、水果、鲜鱼、奶制品可减少患乳腺癌的风险。
7.更年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
8.平时定期体检。专家建议35岁以上的妇女应该每2-3年进行乳腺超声、乳透或钼靶摄片检查。若为乳腺癌易发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则应每年做1次检查。
9.下列易发人群更要加强自我保护,在乳腺出现肿块、溢液等异常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不要贻误病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母亲或姐妹患有乳腺 癌者,自己患病的可能性较大;初次月经早(12岁以前)或停经晚(50岁以后)者患乳腺癌机会比其他人高;30岁以后生第一胎、未曾生育者或未婚者,患乳 腺癌的机会多于其他人;反复多次接受放射线的,也可增加乳腺癌的机会;常食高脂肪食物且肥胖者易得乳腺癌。

好评医生-早期乳腺癌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475 好评率(96.8%)

擅长: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食管癌、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癌、胃肠道恶性肿瘤、直肠肿瘤、间质瘤、食管肿瘤、胃肿瘤、早期胃癌、结直肠癌、大肠癌、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胆管肿瘤、胰腺肿瘤、肝门胆管癌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7888 好评率(98.4%)

擅长:甲状腺肿瘤、甲状腺结节样病变、甲状腺癌、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炎、甲状腺肿、乳房疾病、乳腺肿瘤、乳腺炎、乳腺增生、乳腺癌、乳房纤维腺瘤、乳头内陷、乳腺囊肿、乳腺导管扩张、graves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细菌感染、单纯性乳腺增生症、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多乳房、积乳囊肿、男子乳腺发育、斜疝、早期乳腺癌、回乳、乳头皲裂、甲状腺囊肿、纤维瘤、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乳腺小叶增生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786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系统肿瘤、肺癌、晚期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肝胆胰脾肿瘤、原发性肝癌、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转移性肝癌、肝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下咽癌、胃肠道肿瘤、结直肠癌、食管癌、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贲门癌、妇科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皮肤肿瘤、黑色素瘤、泌尿生殖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神经系统肿瘤、脑胶质瘤、脑膜瘤、肿瘤、癌症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310 好评率(99.6%)

擅长:胃肠道肿瘤、胃溃疡恶变、食管癌、肠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胃肠道间质瘤、贲门癌、胃肠道恶性肿瘤、间质瘤、胃肿瘤、结直肠癌、大肠癌、呼吸系统肿瘤、肺癌、乳房疾病、乳腺癌、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妇科肿瘤、宫颈恶性肿瘤、卵巢肿瘤、甲状腺乳腺肿瘤、甲状腺癌、肝胆胰脾肿瘤、胰腺癌、胆管癌、胆囊癌、转移性肝癌、原发性肝癌、血液系统肿瘤、恶性淋巴瘤、泌尿生殖肿瘤、肾肿瘤、乳头瘤病毒(hpv)、肿瘤、癌症、结直肠息肉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592 好评率(98.7%)

擅长: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肿瘤、卵巢癌、鼻咽癌、喉癌、下咽癌、食管癌、直肠恶性肿瘤、结肠恶性肿瘤、早期胃癌、乳房恶性肿瘤、晚期肺癌、淋巴瘤、原发性肝癌、恶性肿瘤、腺瘤、肿瘤、神经内分泌癌、甲状腺肿瘤、口咽癌、舌癌、胃癌术后、乙状结肠癌、晚期乳腺癌

相关问答-早期乳腺癌

更多
您好!请问您现在有什么症状吗?你把报告发过来这个乳腺癌跟二聚体没有密切关系现在二聚体是多少二聚体只是反应血栓的一个指标
葛荣峰 莒县人民医院
2019-12-30
你好,手术切除的情况怎么样?如果能坚持,放疗一下要好一些一般来说放疗没有化疗的副作用大你好,不用太担心,没有那么严重的肿是因为手术后影响了淋巴回流主要的副作用是白细胞下降你好,还有问题吗?如果没有问题,可以结束问诊了
冯仕川 汉中市中心医院
2019-06-30

相关文章-早期乳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