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心血管内科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科室介绍


  中山二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58年,是广东省知名的心血管病重点专科。自成立以来,心内科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设备先进,技术优良,管理先进,服务一流,医、教、研共同发展,互相促进的先进学科。同时也是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及心血管内科博士后流动站。

  心血管内科现有在职职工95人,其中医生33人(正高级职称人员7人、副高级职称人员10人、中级职称人员12人、初级职称6人,其中获博士学位17人),技术人员12人,护士50人。

  心血管内科主要的部门设置包括:心血管普通病区,CCU病区,心导管室,心电生理室,心电图室,超声心动图室,运动心电图室,无创动脉硬化检测室,心律失常与心脏起搏研究室,心血管基础研究实验室,诊疗设备研究中心等。病床总数109张,其中普通病床90张,CCU病床19张。

  心血管内科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已形成以冠心病、高血压血管、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四个特色鲜明的亚专科。在临床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人工心脏起搏、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大动脉介入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及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这几个方向。

  1.人工心脏起搏: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心电生理专家朱纯石、张旭明教授等即与有关科研单位合作研制人工心脏起搏器,1972年,在华南地区安置了第一台埋藏式单腔心脏起搏器(VVI);1982年在华南地区率先开展经食道心房调搏心脏电生理研究。1983年朱纯石教授主编了国内最早的人工心脏起搏专著《人工心脏起搏和电复律》,并于1983年在省内率先安置了第一台双腔起搏器(DDD),于2000年安置了第一台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CRT)。迄今为止,已植入包括单/双腔常规起搏器,单/双腔ICD、CRT及CRT-D在内的各种心脏永久性起搏器2300余台,其中ICD及CRT(D)共200余台。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仅0.9%。在该方向上,专科主要集中在对不同患者才去个体化的起搏器植入策略,病对起搏器植入术后的起搏参数才去个体化的调整策略,评价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脏及全身多系统的影响和预后。通过研究,可望建立一套起搏参数优化和生理性起搏的患者管理方案,以指导临床实践。

  2.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90年初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术,1996年正式启用大型C臂数字减影X线心血管造影设备,1997年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装置,2006年启用数字化平板探测器心血管造影系统(Philips FD10), 2009年引进IVUS系统。

  专科每年完成冠脉介入数量逐年快速增长,介入手术总成功率达98%,择期手术死亡率低于0.2%。在多年冠脉介入基础上,由早期的经股动脉介入逐渐发展到近5年来开展的常规经桡动脉治疗各种冠脉病变。近年来,包括未来数年,科室将在复杂冠脉病变的介入治疗方向上进行一系列临床研究,主要包括无保护左主干、分叉病变、多支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以及桥血管病变等复杂冠脉病变的PCI。比较同种术式对各种复杂病变以及各种术式对同类复杂病变的干预效果。探索合适的冠脉介入方案,病为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效果建立合理的评估系统。

  3. 大动脉介入治疗:科室自2000年开展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迄今累计完成102例,其中B型主动脉夹层96例,胸主动脉瘤4例,腹主动脉瘤2例。手术成功率100%,无手术及围手术期死亡,无截瘫,仅1例术后髂总动脉栓塞。近3年来,开展“烟囱” 技术,处理必须封闭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以及必须封闭肾动脉的主动脉夹层或腹主动脉瘤,并与血管外科合作开展多项主动脉腔内治疗新技术,包括:马方综合征并B型主动脉夹层,行胸主动脉腔内治疗+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A型主动脉夹层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 +胸主动脉腔内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主动脉夹层,外科颈-颈转流后行腔内隔绝治疗等杂交技术。未来几年,科室将在大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雪上进行探索。目前科室主要采用血管切开方式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正在对穿刺法进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探索。只在减小手术创伤,减轻患者病痛,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

  4.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1985年建立广东省第一个心电生理室,1990年省内最早开展了侵入性心脏电生理检查,1991年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并在次基础上逐渐开展了二维电生理标测下的房速、心房扑动、特发性室速及室早等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2005年启用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技术(CARTO及Ensite 3000)开展复杂心律失常包括房扑、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的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水平。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产电生理导管的研制”,作为合作单位参与2007年中山大学临床研究院5010计划“多种消融方法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未来几年科室将继续在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上进行研究,为提高复杂心律失常如房颤、房速、房扑、室速、室早等的射频消融治疗奠定基础。同时科室将与小儿心内科联合开展儿童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为儿童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有效的方法。

  5.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率先在国内开展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2000年安置了第一台CRT-P起搏器用于治疗符合指南适应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003年开始将ICD应用于心衰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2005年在国内较早开展在房颤节律下,满足其他CRT植入指征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药物或射频消融改良房室结控制心室率下植入CRT装置用于治疗心衰,并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自2005年以来,对每例拟行CRT植入患者术前均行冠脉造影+顺行冠状窦显影的方法了解冠状静脉窦解剖结构,以指导后继CRT植入术中经冠状窦左室电极植入,大大提高了左室电极植入的成功率。同时,于2008年开始采用锚定技术行CRT左室电极植入,提高了左室电极植入困难患者的电极植入成功率。至今已成功植入包括CRT(D)、ICD共 200余台,并发症发生率仅约0.9%,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植入技术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科室在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山大学5010项目基金的资助下,继续执行“提高CRT治疗效果的临床研究”项目,为提高CRT在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心力衰竭的心室再同步化治疗(双心室同步起搏,CRT),安置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安置双心室同步起搏+心脏复律除颤器(CRTD)等技术已达国内先进水平。王景峰教授主持的“提高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效果的研究”被列入卫生部直属医疗机构临床学科重点项目。科室的研究将大大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

医生 (已入驻32人,当前可咨询0人)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血管内科常见病及危急重症。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1心血管

服务人次 24 好评率(90.0%)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脑血管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瘤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早搏、心房扑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3 好评率(--%)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血脂异常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血管钙化、高脂血症、心肾综合征、肾脏损伤、妊高症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高脂血症、心血管疾病、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头痛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心律失常、心动过缓、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晕厥、高脂血症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血管疾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肌病、血脂异常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