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诺贝尔医学奖新发现:“喝酒能抗癌”?

3月23日

在致癌物分类等级中,酒精是“1级致癌物”。也就是说,它对于人体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所以说,“喝酒能抗癌”纯属造谣。

较真鉴定

诺贝尔医学奖新发现“喝酒能抗癌”纯属造谣,酒精是1级致癌物,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

查证者:云无心(食品工程博士,美国食品技术协会高级会员)

最近,网上出现了一篇奇文,标题是《喝酒能抗癌!诺贝尔医学奖有新发现!先喝2两压压惊!》或者《终于可正大光明喝酒了!诺贝尔医学奖的新发现:喝酒能抗癌》。

春雨医生

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的确因为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获得2016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但是,这个奖跟喝酒抗癌有半毛钱的关系吗?

大隅良典的研究是如何被酒商曲解的

所谓“细胞自噬”,是指细胞可以把自己产生的废物残渣“吃掉”。而大隅良典的贡献,是在酵母中找到了控制细胞自噬的关键基因,并阐明了这一现象的机制。

在科学上,这当然是一个重大的发现。

而酒商们是如何强行靠上去的呢?他们的思路是:

  • “大隅良典的研究对象是酵母”;

  • “酵母中通过自噬过程能够清除掉淤积的代谢残渣”;

  • “代谢残渣关联多种疾病(包括癌症)”。

于是“从这一角度出发”,他们便演绎出“喝酒便有抗癌这一大好处”!

问题是:酵母清除的是它体内的残渣,而不是你体内的残渣!你喝的是酵母的代谢产物,跟清除残渣搭不上一丝一毫的关系。

酒是1级致癌物

在致癌物分类等级中,酒精是“1级致癌物”。也就是说,它对于人体的致癌作用证据确凿。

人体可能的癌症有很多种,每一种有不同的致病原因和风险因素。科学界一直在研究酒精摄入量与各种癌症发生风险的关系,也有海量的论文发表。

2015年,《英国癌症杂志》(BJC)发表了意大利学者的一篇荟萃研究,把过去几十年发表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梳理,找出了572 项质量较高的研究,涉及人数超过了 48万。

结果发现,饮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发生风险,而且没有所谓的“适量”范围。对于许多癌症,只要饮酒就会增加风险,喝得越多,风险就越高。

比如口腔癌和咽癌,重度喝酒者的发生风险是不喝酒者的5.13倍,而食管鳞状细胞癌则是4.95倍,结肠癌是1.44倍,喉癌是2.65倍,乳腺癌是1.61倍,肝癌是2.07倍,胆囊癌是2.64倍,还有其他多种癌症也有不同幅度的风险增加。

详细的结果如下图,每个小图针对一种癌症,横坐标是每天喝下的酒精克数,纵坐标是相对于不喝酒者的癌症发生风险倍数,图上的虚线表示数字可能的偏差范围。

春雨医生

简而言之,虽然喝酒对健康的影响还有许多疾病缺乏足够的数据来做出评判,但很多疾病也已经有了相当充分的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喝酒会增加多种癌症的风险“这个结论,是很确定的。

编辑:云无心

转载自腾讯《较真》栏目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