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海鲜重金属超标?还能放心吃吗?

1月15日

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多数都是生物从海洋环境,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吸收而来。 重金属通过空气、水源,再经食物链在海鲜体内累积。只要控制食用量合理,也不用太担心会有安全问题。

生蚝 、基围虾、大螃蟹、三文鱼……美味的海鲜水产总是让人垂涎三尺,但是,总有人说海鲜容易富集重金属,吃了有害健康。

春雨医生

报道称海鲜重金属超标百倍。图片来自:新闻截图

海鲜真的重金属超标吗?还能放心吃吗?

海鲜真的会有重金属吗?

海鲜这么好吃,而且还生活在海洋中,很多海鲜还是生活在“深海”,海鲜中真的会有重金属吗?

抱歉,即使是生活在深海中也还是会存在重金属。

为什么呢?因为海水呗! 

海产品中的重金属多数都是生物从海洋环境,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吸收而来。 

重金属通过空气、水源,再经食物链在海鲜体内累积。

也就是说,海洋的微生物摄入了有重金属的食物,它被大鱼吃掉,大鱼又被更大的鱼吃掉,这样一直吃下去,大大大鱼,就会“浓缩”很多重金属。

什么海鲜最容易有重金属?

海鲜那么多,到底哪种最容易有重金属呢?

一般来说,贝类很容易吸收重金属,比如,生蚝、牡蛎、贝类、鱼类等海产品,它们就更容易在体内富集重金属,这与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理机制有一定关系。 

但是,大鱼中的重金属更不能忽视,因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大鱼中的重金属含量往往更高。

我国大量研究也显示,在我国大部分沿海地方的确存在部分海鲜重金属超标的情况,但是,不同海域、不同种类、不同养殖季节的贝类产品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很大差异。

还能吃海鲜吗?

其实,海鲜是否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还得看人们究竟吃了多少。 

实际上,所有食物中都含有重金属,对食用者都存在健康风险,关键在于风险的大小。 

海鲜作为美食,我们绝大多数人只是偶尔食用,摄入量远不及水果、蔬菜、禽肉,更不及米面等主食。

科学家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这么多年的结果来看,尽管海鲜中的确会有重金属 ,某些海鲜中的重金属含量还不低,但健康风险却不一定比其他食物更高。

当然,消费者及监管部门都应该重视这个问题。不过,以目前人们的食用量来看,通常都是安全的,偶尔吃一些也不用太担心重金属的风险,大家也不要太担心,毕竟吃海鲜也是一次味觉的享受。

海鲜怎么吃,才算最安全?

虽然说适当吃海鲜并不用太担心重金属的风险,但是重金属并不是什么好的东西,我们能少摄入就尽量少摄入。

那么,如何才能尽量减少重金属的摄入呢? 

1.少吃或者不吃内脏等器官 

大量研究显示,在双壳类、腹足类等海产品中,肌肉中重金属含量往往最低,而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内脏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往往更高。 如果喜欢吃海鲜,尽量吃味道更鲜美的肌肉,少吃各种内脏。

比如食用牡蛎、蛤、蛏、蚶、贻贝,可以选食它们的肌肉部分,去除内脏。 

常见海鱼中的重金属汞含量。

2.高汞鱼类不要吃 

虽然说大部分海鲜中的重金属并不会有多大安全风险,但是,有些鱼类却有着较高的风险,最常见的就是一些高汞鱼类。FDA 就建议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不要吃方头鱼,鲨鱼,旗鱼,和鲭鱼,因为他们的汞含量往往较高。

不同鱼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表格左上方最安全,越右下方的就得越悠着点。

3.不要吃来历不明的海鲜水产

很多人宣称野生水产更加安全,实际上,这并不一定。由于不清楚野生环境的污染水平,这些地方的水产往往有更高的安全风险,所以,谨慎吃任何来历不明的野生海鲜水产。

即使是汞含量很低的鱼类,每周一般吃2-5此,每次不超过6盎司(大约170克)。图片来自:naturalsociety.com

4.海鲜好吃,但也要适量,不要吃太多  

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剂量。是否安全还是取决于我们究竟吃了多少。虽然海鲜水产中容易富集重金属,但是,只要控制食用量合理,也不用太担心会有安全问题。 

比如,我国居民膳食宝塔推荐每天吃鱼虾类 50~100 克,在这个正常范围内基本不用担心。但是,如果你每次吃海鲜都是胡吃海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总结

海鲜富含优质蛋白质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总体的健康价值还是很高的,虽然也可能存在重金属的问题,不过,只要不要吃太多、不要吃一些高汞的大型鱼类,好处还是多多的。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