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吃啥都不胖的体质,能靠后天养成吗?

5月28日

吃啥都不胖的人可能是肠道菌群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的肠道菌群天生是这样的,酸奶、奶酪、红酒、酪乳、豆豉、开心果、味增、纳豆、韩国泡菜等都有助于改善肠道菌群。

想要「吃不胖」的体质,影响因素很多。

单一的因素不可能造成这种逆天的体质,基因、环境、运动、饮食、肠道里的菌群,种种因素相互作用,最后才能造就一个独一无二的你。

首先最王道的当然是基因,有了一个好基因简直力压一切,俯瞰众生......这个是不可逆的,就不谈了。

那么没有这种好基因的当然就得靠饮食和运动来保持身材和健康,健身行业和营养学行业就是为这个存在的。

因为老实说,人与人之间基因差距并不大,基因组相似度几乎达到 99.9%,但体内微生物组的相似度却只有 10%。

肠道菌群——

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群体,数量(超过 100 万亿)是人类细胞的 10 倍之多,决定着你的代谢和健康。

它分为三大类:共生菌群、条件致病菌群和致病菌群。

它能影响体重和消化能力、抵御感染和自体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还能控制人体对癌症治疗药物的反应。

关于肠道菌群对肥胖的影响,美国华盛顿大学的 J.Gordon 教授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中发表了一个科学研究——

春雨医生

把小白鼠分为 A 组和 B 组,每日喂给相同的饲料,最后发现 A 组小鼠比 B 组小鼠少吃 29%(等同于每天少吃一顿饭),而其身体的脂肪含量却比 B 组小鼠高了 42%,腹部脂肪高出了 47%!

意思就是 B 组比 A 组吃得多,反而还比 A 组瘦。

后来当他把 A 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 B 组小鼠之后,B 组小鼠在短短的 2 个星期时间内,全身脂肪含量暴涨 57%,变得和 A 组小鼠一样肥胖。

同时把 B 组小鼠的肠道菌群移植给 A 组小鼠,A 组小鼠也很快的降低了体重。

也就是说,瘦小鼠的肠道菌群,抑制了胖小鼠的脂肪积累;同时胖小鼠的肠道菌群也让瘦小鼠脂肪积累增加了。

那我们就可以认为 A 组小鼠有易胖菌群,B 组小鼠有易瘦菌群。

这些菌群的致胖和致瘦本质是什么呢?

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被人体直接吸收的只占了 25%,另外 25—30% 要经过我们的肠道被肠道菌群分解后再被人体吸收,其余 40% 左右无法吸收就变成粪便被排出体外了。

也就是说我们的肠道菌群可以在我们吸收的热量里的整整一半做文章。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思维——吃得多→长得胖。而其实正确的思维是这样的——吃得多→吸收得多→长得胖。所以只要在吸收这里截断一部分热量就可以直接影响到你的体重了。

还有人发现肠道菌群对人的意识、行为、大脑都会产生影响,有的人总是控制不了食欲、不想运动,就有可能是因为肠道菌群通过对激素的控制,直接给大脑指令来影响你的意识、行为。

而易胖菌群,就是一种帮助你吸收更多的菌群,这样的菌群大概有上千种(几千种细菌都想让你胖诶!),有一大类被归为「厚壁菌门」,像厚壁菌、葡萄球菌等就属于易胖菌群。

易瘦菌群则相反,能让你从食物中只吸收一小部分热量,这一大类菌群被归为「拟杆菌门」,像益生菌、双歧杆菌、AKK 菌这些都属于易瘦菌群。

试想一下吃进去 800 大卡只被吸收 400 大卡岂不是美滋滋?吃两三顿饭只相当于别人一顿饭的效果,不瘦才怪。

更棒的是,肠道菌群是可以遗传的。如果你父母肠道中某种菌很多,他们就是多吃不胖的人,就能通过把这个菌遗传给你,让你也变成吃不胖的人。当然如果你父母是胖子,那你也可能......所以某种意义上肠道菌群也算是基因了吧........

先别绝望,肠道菌群其实是可以改变的!

目前有三种方法可以改变肠道菌群——

1. 补充益生菌

2. 使用特定抗生素杀灭有害菌群

3. 瘦子肠道菌群移植

而且科学家说了,在影响你肠道菌群的众多因素中,饮食可能更为重要,而且可以短期内迅速地影响你的肠道菌群。

不过目前科学家对肠道菌群的研究还很初阶,不能说有了确切的结论,但吃的健康一些对肠道菌群肯定是好处多多的。

如果想要来的直接一点,就多多补充益生菌吧!目前在国外已开发出数以百计的益生菌保健产品,其中包括:含益生菌的酸牛奶、酸乳酪、酸豆奶以及含多种益生菌的口服液、片剂、胶囊、粉末剂等。

益生菌是不是听上去很熟悉?似乎酸奶和养某多就有这个东西?

养某多先别急着给我广告费。因为益生菌好处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万能的市场营销又开始炒炒炒了,市售的益生菌饮料里你可能以为自己能喝进去 100 亿益生菌,然而益生菌也得是活的才有效啊!

从生产,包装,运输的时候就有 n 多活菌死掉啦!在货架待售几个月也有 n 多活菌死掉啦!食用后通过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又有 n 多活菌死掉啦!最后到达肠道后,残存的少量益生菌才能发挥作用,但是估计百分之九十都已经死掉了。

那么到底怎样补充益生菌才能发挥最大的活性呢?

老生常谈了,首先吃新鲜的、加工少的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复合的碳水化合物(粗粮,全麦)、蔬菜水果等能帮助更多的益生菌增殖。

富含益生菌的食物有——酸奶、奶酪、红酒、酪乳、豆豉、开心果、味增、纳豆、韩国泡菜等。

不过食源性益生菌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像酸奶里的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等只能在我们的肠道里停留一周为我们服务,所以我们要保证长期的摄入才能维持肠道益生菌健康。

而且即使你补充了足量的活的益生菌,但短期内没有给予合适的食物(因为你吃啥它们就吃啥)也会导致益生菌存活困难。

还有均衡的饮食、规律的运动和作息,也能给益生菌营造最适合的肠道生存环境,保持长久的苗条和健康。

你想想,这其实是一个良性循环——吃得健康=肠道菌良好=瘦。

最后的总结——不要看身边有谁吃那么多都不胖就觉得他们是吃不胖体质,真正的吃不胖体质极少,他们简直是那种真正的基因天之骄子。

普通人应该靠健康规律的饮食和运动来调节肠道菌群、激素水平等来保持苗条健康。

不管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那都是别人而不是你,羡慕嫉妒恨也没用。看完这篇文章搞清楚人家的优势以后,自己想办法也变成「吃不胖」的健康体质吧。

按理说本文到这里就该正能量满满地结束了,但是并没有。

对于一些肠道菌已经种类失调或者就是不想运动、不想吃蔬菜水果的懒癌人群来说,他们注意到了上面提到的另一种方法——瘦人肠道菌群移植。这个听上去简单粗暴见效快,那么具体怎么移植呢?

大家知道熊猫吗?它们刚生下来的时候肠道中是没有这些消化竹子等粗纤维的菌落的,那么当幼年熊猫断奶改吃竹子的时候该怎么办呢?嗯,它就会把麻麻的粪便吃下去……这样,麻麻粪便中的菌群就会移植到它的肠道中了,因为粪便里有一半都是肠道细菌。而且自然界这种幼崽吃父母粪便的现象很常见,比如考拉和兔子这类哺乳动物。

所以如果当你身边又有女孩子嚷嚷说:「再不瘦我就去吃屎!!」 她可能是认真的。

作者:柴桑

春雨医生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