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儿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本病是一种与免疫反应相关的出血性疾病。根据患者的病程在6个月以内或是6个月以上可将本病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型在发病年龄、病因和发病机制及预后方面都有所不同。

无特定人群

无传染性

症状
临床以出血为主要症状,无明显肝,脾及淋巴结肿大,血小板计数<100×109/l,骨髓核细胞为主,巨核细胞总数增加或正常,血清中检出抗血小板抗体(paigg,m,a),血小板寿命缩短,并排除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即可诊断。
itp出血的特点是皮肤,粘膜广泛出血,多为散在性针头大小的皮内或皮下出血点,形成瘀点或瘀;四肢较多,但也可为全身性出血或血肿;有些患者以大量鼻衄(约占20%~30%)或齿龈出血为主诉,常见呕血或黑便,多为口鼻出血时咽下所致,发生真正胃肠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见,球结膜下出血也是常见症状,偶见肉眼血尿,约1%患者发生颅内出血,成为itp致死的主要原因,青春期女孩可见月经过多,其它部位出血如胸腔,腹腔,关节等处,极为少见。
除了皮肤,粘膜出血外,仅10%~20%患者有轻度脾肿大,急性暴光发病常伴有发热,出血严重者可有失血性贫血,侧可发生失血性休克,常伴有局部血肿的相应症状,颅内出血时表现为头痛,嗜睡,昏迷,抽搐,麻痺等症状,急性暴发型病人除血小板减少外,常伴有血管壁的损害,故出血较重。
分型
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的病程将itp划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病程在6个月以内者称为急性型,在6个月以上者称为慢性型,有些急性itp可能转为慢性型。
急性itp一般起病急骤,出现全身性皮肤,黏膜出血,起病时常首先出现肢体皮肤淤,病情严重者部分淤可融合成片或形成血疱,口腔黏膜也常发生出血或血疱,也常出现牙龈和鼻腔黏膜出血,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和泌尿道出血或视网膜出血,轻型病例一般仅见皮肤散在淤点和淤,急性itp多有自限性,80%~90%的患者在病后半年内恢复,其中多数在3周内好转,少数患者病程迁延而转为慢性itp.
慢性itp约30%~40%患者在诊断时无任何症状,一般起病缓慢或隐袭,常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皮肤与黏膜出血,出血症状常呈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皮肤紫癜及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以四肢远端多见,尤其在搔抓皮肤或外伤后易于出现皮肤紫癜和淤,黏膜出血程度不一,以口腔黏膜,牙龈,鼻黏膜出血和女性月经过多为多见,也可出现血尿或消化道出血,一般出血症状与血小板计数相关,itp患者除了出血症状和体征外常缺乏其他体征,一般无脾脏肿大,在慢性型患者偶有(不足3%)轻度脾脏增大者。

1.血常规
血常规示只有血小板减少而其他各系血细胞均在正常范围,部分患者由于失血导致缺铁,可伴有贫血。单纯itp网织红细胞计数基本正常。
2.外周血涂片
需排除由于edta依赖性血小板凝聚而导致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出现破碎红细胞应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溶血尿毒综合征。出现的巨血小板或微小血小板需考虑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3.骨髓涂片
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一般明显增多,有时正常,较为突出的改变是巨核细胞的核浆成熟不平衡,胞质中颗粒较少,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乏。
4.艾滋病毒(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检测
对考虑itp的成人患者均应进行hiv和hcv检查,hiv及hcv感染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在临床上有时很难与原发性itp患者相鉴别。
5.免疫球蛋白定量
多测定血清igg、iga、igm水平。低水平的免疫球蛋白常提示变异型免疫缺陷病或选择性iga缺陷症。

诊断
itp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临床出血征象,血小板数减少,脾脏无肿大,骨髓巨核细胞有质与量的改变及抗血小板抗体等,1986年12月在首届中华血液学 会全国血栓止血学术会议上提出了以下itp的诊断标准:多次化验血小板数<100×109/l;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脾脏不大 或轻度增大;下列5点中具备任何1点:
①泼尼松(强的松)治疗有效;
②paigg增多;
③pac3增多;
④切脾有效;
⑤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可排除继发性 血小板减少症,老年人itp应与其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如药物,感染等原因;若伴脾脏肿大,应警惕可能有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其他疾病。
1.诊断标准和依据
国内诊断标准(首届中华血液学会全国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1986).
(1)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2)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3)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
(4)以下5项中至少1项:
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②脾切除治疗有效。
③paigg增多。
④pac3增多。
⑤血小板寿命缩短。
(5)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诊断评析
(1)现有人根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mmunethrombocytopenic purpura),仍沿用itp缩写,目前,文献中将两者混用的现象较普遍,但从国外几部较权威的血液学专著中的观点来看,两者的内涵不应相同,特发性血 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指无明确诱发因素,不伴有其他免疫病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一部分,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还包括继 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伴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诊断itp采用的是排除性诊 断方法,除了排除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外,还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2)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很重要:可排除一次化验误差造成的假象,另外,还需注意除外其他假象,如血小板明显减少,但无出血倾向时,应除外抗凝剂edta介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据国外文献报道,edta介导的假性血小板减少在“正常人”中的发生率为0.09%~0.11%,在危重患者或住院患者中更常见,发生率为1.9%,国内尚无相关数据。
(3)有关骨髓检查:有争议的是巨核细胞的多少,典型者巨核细胞增多,成熟障碍,部分患者巨核细胞数可以正常,但巨核细胞减少者能否排除诊断值得商榷,首先,一次骨髓检查巨核细胞减少不一定能代表体内的真实情况,其次,抗血小板抗体所针对的靶抗原大多也存在于巨核细胞,对巨核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会 产生影响。
(4)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即paig,大多数为paigg,但应指出的是paig并不是itp的特异性相关抗体,有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 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出现paig的增高,另外,paig升高的水平与血小板降低的程度不一定平行,有些患者paig水平很高,但血小板计数 仅轻度降低,不同itp患者的paig可能针对不同的靶抗原,包括糖蛋白Ⅰb,Ⅱb/Ⅲa,磷脂等,在这些靶抗原中,有些与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功能有关, 因此,itp患者除血小板降低外,可以合并血小板功能的异常,这也许能部分解释为什么有些患者血小板计数并不很低,但出血较重,而有些患者血小板计数很 低,却不出血。
(5)关于难治性itp的诊断标准:国外的标准一般至少包括以下两点,即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无效和脾切除治疗无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患者不到万不得已 一般不接受脾切除或始终不接受脾切除,患者在糖皮质激素类治疗无效时往往先接受其他免疫抑制剂或其他治疗,因此,硬搬国外的标准,国内几乎没有难治性 itp可言,但除脾切除外,多种疗法无效的患者并不少,因此,应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国难治性itp的标准。
鉴别诊断
临床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
(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
(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
(4)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
(5)wiskortt-aldrich综合征: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合并全身广泛湿疹并易于感染,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adp,肾上腺素及胶原不发生凝集反应,属性顾隐性遗传性疾病,男婴发病,多于1岁内死亡。
(6)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病情多严重,多数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效。
(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于任何年龄,基本病理改变为嗜酸性物栓塞小动脉,以前认为是血小板栓塞,后经荧光抗体检查证实为纤维蛋白栓塞,这种血管损害可发生在各个器官,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和溶血性贫血,肝脾肿大,溶血较急者可发热,并有腹痛,恶心,腹泻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及其他神经系症状,网织红细胞增加,周围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血清抗人球蛋白试验一般阴性,可显示肾功能不良,如血尿,蛋白尿,氮质血症,酸中毒,预后严重,肾上腺皮质激素仅有暂时组合缓合作用。
(8)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严重细菌感染和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各种脾肿大疾病,骨髓受侵犯疾病,化学和药物过敏和中毒(药物可直接破坏血小板或抑制其功能,或与血浆成分合并,形成抗原复合物,继而产生抗体,再由抗原抗体发生过敏反应,破坏血小板,过敏反应开始时可见寒战,发热,头痛及呕吐等),溶血性贫血均可伴有血小板减少,应仔细检查,找出病因,以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9)假性血小板减少:可见于正常人或其他患者,发生率0.09%~0.21%,患者无任何临床出血征象,最常见于edta抗凝剂引起血小板的体外聚集(血小板之间,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导致细胞计数仪的错误识别,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的机制是这些个体血浆中存在一种edta依赖性凝集素(通常为igg),在体外抗凝情况下能够识别血小板表面抗原(如gpⅡb/Ⅲa)和(或)中性粒细胞fcγⅢ受体,引起血小板-血小板或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对于那些临床不易解释的血小板减少患者,应该以枸橼酸抗凝血在显微镜下或用血细胞自动计数仪核实血小板数量。
(10)慢性肝病等伴有脾功能亢进:患者有肝脏疾病表现,脾脏肿大等可资鉴别。
(1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些mds-ra患者早期仅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需与itp鉴别,骨髓检查发现多系造血细胞的病态造血是主要鉴别点。
(12)慢性dic:患者常存在有某种基础疾病,除了血小板减少外,还会有一些dic实验室检查(aptt,pt,纤维蛋白原,d-dimer等)的异常,不难与itp鉴别。
(13)药物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如肝素,喹尼丁,解热镇痛药等有时引起急性血小板减少,也常常是由于免疫机制参与,通过仔细询问用药史和停药后血小板一般能够较快回升,可与itp鉴别。

itp的治疗应个体化。一般说来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l,无出血倾向者可予观察并定期检查;血小板计数介于(20~50)×10/l之间,则要视患者临床表现/出血程度及风险而定;血小板小于20×10/l者通常应予治疗。出血倾向严重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外伤,避免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本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症状,减少血小板的破坏,但不强调将血小板计数提高至正常,以确保患者不因出血发生危险,又不因过度治疗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1.itp的初始治疗
(1)糖皮质激素。

(2)重度患者可使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3)国外可使用抗rh(d)免疫球蛋白。

2.itp的二线治疗
(1)可供选择的二线治疗药物包括硫唑嘌呤、环孢素a、达那唑、长春生物碱、骁悉等。

(2)脾切除术。

饮食调理
1.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慢性紫癫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3.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4.脾虚可稍多进肉、蛋、禽等滋补品,但亦要注意不要过于温补。
5.有热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6.本病为药物过敏或有过敏史者,应在用药时注意避免使用致敏药物。紫班多有皮肤蓬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抓破感染。平素可常服药膳。
护理
一、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加强必要的防护,避免创伤而引起出血。衣服应柔软、宽松,以免加重皮肤紫癜。避免剧烈运动及外伤,平时活动要避免关节受伤,一旦受伤应固定并局部冷敷。
二、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多食含维生素k的食物。有消化道出血时,更应注意饮食调节,要根据情况给予禁食,或进流食或冷流食,出血情况好转,方可逐步改为少渣半流、软饭、普食等。同时要禁酒。
三、如有口腔粘膜与齿龈出血,应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定时以复方硼酸溶液漱口。如齿龈及舌体出现血泡,小血泡一般无须处理,大的影响进食的血泡,可用无菌空针抽吸积血,局部以纱布卷加压至出血停止。
四、春、夏之际易发本病,因此在此期间要注意避免受凉、感冒,以免诱发发作。

一、预防:
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避免外伤,出血严重者须绝对卧床休息,慢性患者,可据实际情况,适当参加锻炼,避免七情内伤,保持心情愉快,饮食宜细软,如有消化道出血,应进半流质或流质,忌食烟酒辛辣刺激之物,斑疹病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卫生,避免抓搔划破皮肤弓随感染。
二、调理:
(一)生活调理
1.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需绝对卧床,缓解期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劳,避免外伤。
2.慢性紫癜者,则可根据体力情况,适当进行锻炼。
(二)饮食调理
1.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
2.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忌用发物如鱼,虾,蟹,腥味之食物。
3.有药物过敏史者,应在用药时注意避免使用致敏药物,紫班多有皮肤蓬痒者,可用炉甘石洗剂或九华粉洗剂涂擦,注意皮肤清洁,避免过萨你防抓破感染。
(三)精神调理:调节情绪,避免情绪波动或精神刺激。

好评医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
可咨询
服务人次 5712 好评率(98.9%)

擅长: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性贫血、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淋巴癌、急性鼻咽炎、溶血、病毒感染、铁缺乏、蚕豆病、风湿、细菌感染、地贫、感冒、白细胞减少症、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缺乏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529 好评率(100.0%)

擅长: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营养性贫血、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癌、铁缺乏、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风湿、儿童白血病、色素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凝血障碍

可咨询
服务人次 3272 好评率(98.2%)

擅长: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营养性贫血、小儿贫血、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淋巴癌、下肢动脉缺血、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糖尿病、股骨头坏死、巨幼细胞性贫血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987 好评率(99.3%)

擅长: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营养性贫血、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白细胞减少症、维生素缺乏

可咨询
服务人次 2032 好评率(100.0%)

擅长:血液系统肿瘤、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生性疾病、恶性淋巴瘤、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营养性贫血、小儿贫血、血小板疾病、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凝血功能障碍、血友病、急性鼻咽炎、病毒感染、白细胞减少症、感冒、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

相关问答-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更多
...儿科书对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出的治疗方案也都是西药治疗。可不要心急乱投医,耽误孩子治疗。这个病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最好到正规医院治疗。可以大多数这种病使用丙球和激素后都可以恢复正常的。但是有一些难治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种情况就建议到北京或者上海治疗了。
郑玉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2018-09-22
您好,您是确诊病例吗就是经过骨穿,免疫,等相关检查以后,明确诊断的ITP那怎么诊断的呢?需要看骨髓里面巨核细胞呢这个病要看骨穿结果是一个排除性诊断的疾病如果确诊了,这个是免疫系统疾病,理论上不可治愈但是控制好了,也可能终身不复发,但是疾病性质属于良性病一般不会的花生衣有凉血止血作用,但是需要大量的吃那个看看是不是真菌感染说实话,那个只是偏方,具体疗效不确切您还是依照指南规定的方法比较好不危险,常见的一个检查方法,简单易行
董照 邢台市第一医院
2019-07-29
您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自身产生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过多。治疗原则是维持血小板在安全范围,不发生出血风险。大多数人血小板难以升至正常范围,所以不能根治,只能说是维持病情稳定?维持病情稳定。你也不要担心,这个病如果对治疗敏感的话,血小板维持在30以上,不发生出血,正常生活是没有问题的。是的,避免剧烈活动血小板50以下时进食软食平时血小板是多少?目前还在住院治疗吗?第几次住院治疗?血小板最升到过多少?能维持多久?血小板最高升到过多少?平时不能太劳累的,而且要避免剧烈活动。部队里如果需要剧烈运动的话肯定是不能参加的。第一次治疗很重要,一定要配合专科医生好的,说明治疗有效,一定要保持乐观心态,正确面对疾病?
申娅媚 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
2019-04-19

相关文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