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孩子内心的伤口,应该如何来抚慰?丨赵一专栏

5月12日

在学校和家里给小朋友充分的空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需要。可以适当的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需要我帮你什么?”“我怎样做能让你感觉更好?”当小朋友问问题的时候,尽量用客观简短的回答,并反问来让他们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8年前的汶川地震对大多数人来说是报纸电视转瞬即逝的新闻之一,但对于其他人来说,他们的人生因此而不同。

我还依稀记得,2008年我于汶川地震后、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前回京,为地震志愿者做灾后自我照顾的心理工作坊。

事隔八年,我仍心系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因为我深知灾难后的心理创伤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抚平的,很多幸存者身体、情绪、行为,甚至思维方式的变化也许是终身的。

春雨医生

尤其是我们祖国的花朵,他们的身心发育还有待健全,在灾难面前就更加脆弱。小朋友在亲身经历、目睹、或是间接经历了地震之后,会有诸多反应,一些明显直观,另一些间接隐藏。

孩子们可能出现的反应:

身体方面的反应:

头痛、肚子疼、没有食欲、呕吐(年龄小的宝宝呕奶)腹泻,失眠、多梦,过敏,出疹子等等。

情绪方面的反应:

从轻微的粘身到严重的分离焦虑;

突然发生的陌生人焦虑;

对很多声音、气味、图像、情景产生焦虑、紧张、恐惧情绪;

注意力不集中,好像总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爱忘事儿,可能会被老师当成多动症;

抑郁(不是抑郁症而是抑郁的症状和表现),请注意小朋友的抑郁可能看起来同大人的不一样,小朋友可能更多的表现为烦躁易怒,发脾气,丢东西,无缘由的打人、找别人的麻烦等等。

行为方面的反应: 

行为退化,像已经戒了尿片的小朋友突然自己不能上厕所了,或是明明小肌肉发育的很好的小朋友要求大人喂自己吃饭等;

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信念,反复要大人重复某句话或某个行为;

或是孤僻、出奇的安静,总喜欢独处,容易受惊吓,对地震有关的视频、话题等都极其敏感,躲避。

这些表现可能会持续几天、几个月、甚至是几年,也可能会反复,时好时坏。这都是经历过灾难,恢复过程的重要步骤。

时间是疗伤的一个好帮手,很多身体、情感上的创伤是要通过时间来展开、分析、理解、放下的。但并不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是无助的。

老师、家长等照顾者,可以成为儿童疗愈的助手

1、老师和家长可以分别在学校和家里制定安全计划

并让小朋友积极参与到计划的制定。安全计划可以包括:紧急疏散步骤和安全路线图(地震发生后,小朋友同老师/家长该做什么,从哪里撤退,去哪里),紧急特护书包(食品、电筒、纸巾、书籍、玩具、药物、日常必需品等),紧急联系人电话名单

好朋友可以参与路线图的绘画,帮忙采购,装饰电话名单等等。这类活动可以增加小朋友对地震事件的掌控性,降低他们的焦虑和紧张情绪,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来保护自己,帮助父母来安排事宜。

2.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尽量减少小朋友对描述地震图像、画面、报道的接触。

让小朋友有机会来分析、处理已经经历的于地震相关的信息和情感。

大人在谈论与地震相关的话题或事与死亡、残疾、灾难有关的话题时,要特别注意表达方式。

当着孩子的面,既不要假装神秘,也不要把自己的紧张、负面情绪一览无余。尽量用简单、客观的陈述。

比如:“地震完了,以后的几天可能会再震,但是老师/家长会保护你,帮助你,我们一起让你更安全。”避免说“再也不会震了”“我绝不会让你受伤”等绝对的论断。

3.在学校和家里给小朋友充分的空间和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看法、需要。

可以适当的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现在觉得怎么样?”“你需要我帮你什么?”“我怎样做能让你感觉更好?”当小朋友问问题的时候,尽量用客观简短的回答,并反问来让他们更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比如:小朋友可能会问,“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回到自己的家呢?” 

家长可以回答:“你很想念我们自己的家,是么?能回自己的家住多好啊!我们现在住的地方和家里有什么不同啊?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让你觉得更舒服,在我们回家前,让你觉得好些?”

4.保证小朋友的日常作息,尤其是他们喜欢的活动和事物。

比如,家长每晚睡前,搂着小朋友看书讲故事,就算是不在自己的家里,也保持这一传统(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在积极特护书包里装上宝宝喜欢的书籍)。

同小朋友一起唱他们喜欢的儿歌、读他们钟爱的书籍、玩他们中意的游戏也是保持小朋友日常作息的好方法。

这些都是小朋友情感健康的资源,我们要在平时注意帮他们积累这些资源,在危机中从这些资源包中汲取力量。

有心力和能力的照顾者还可以参考心理治疗中常用的几种疗愈方法,结合到他们与小朋友沟通的过程中,来帮助小朋友的恢复:

  1. 教授情绪调节技巧,比如:呼吸术(让宝宝同你一起吹蜡烛,深呼气来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宝宝瑜伽(专注地模仿一些小动物的姿势可以让宝宝集中注意力,体验做小朋友的童真和乐趣),全身放松术(让宝宝平躺,下指令让其身体一步步放松),运用想象来放松身心(想象在妈妈的肚子里,温暖、安全,听到妈妈的心跳,闻到妈妈的味道)。

  2. 用游戏来表达情绪,比如:玩沙子、玩水、橡皮泥等无限制无目的的媒介,给小朋友充分的空间来分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自己来决定主题、内容、故事的演变等等。如果他们表达愤怒、惊恐、伤心、无助、困惑等情感,借机充分接受它们,这是他们疗愈的机会和途径。

  3. 艺术表达疗愈:如绘画表达,戏剧表达,肢体表达,音乐疗愈。如果小朋友感兴趣,可以给他们画笔、玩偶、或是放上不同韵律的音乐,让他们自由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以及自身向往恢复的动力会让他们表达出心理的情感内容,而我们无评价的观察、接纳和支持就是他们疗愈的途径。

嘿,以上就是新一期的【赵一心理专栏】,本专栏每周三更新,有兴趣的朋友定期来春雨看哦!

更多专栏文章看这里:

中国留学生虐待同学案,一个自卑和善妒的孩子是怎样养成的?丨赵一专栏

不能陪伴在宝宝身边的妈妈,要怎么办才好呢?丨赵一专栏

怀孕期间心情不好该怎么办?丨赵一专栏

带娃的时候感觉很失控、很无助?丨赵一专栏

对于艾滋病人,你是怎么看的?丨赵一专栏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