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执念于敷面膜能补水的朋友,事实可能让你失望了

5月29日

就算面膜再贵,也要遵循皮肤补水的基本规律呀!

作者:陈语岚(皮肤科医生, 优秀科普作者)

「补水」是一个持续热门的概念,许多护肤品以此为卖点,其中面膜尤甚。在皮肤科门诊,当我向皮肤屏障受损的人宣教「你需要加强保湿」时,对方也有很大概率反问我:「那么多敷面膜能不能补水?多到什么程度合适呢?」

我的回答是:「不行,面膜补不了水。

春雨医生

皮肤对水的吸收是有限的

一些皮肤科医生会激进到说:「你根本无法从外界把水给补进皮肤里。」这句话其实也不完全对。

我们的皮肤是可以吸收水的,因为水的分子量足够小了。当我们在游泳池或者浴缸里浸泡过久,会看到皮肤被泡得皱巴巴的,那不就是吸了水、被泡胀了么?

但是我们不会因为在水里浸泡很久,就无止境地胀下去,变成一个膨胀的海绵宝宝,不,不会的。皮肤对水的吸收是有限的,完整的上皮吸收的水分很少。当外界湿度显著高于表皮内水分含量时,皮肤吸收水,但大概十分钟后皮肤就拒绝再喝水,饱和了。你看,这就是为什么面膜没有必要超过10分钟。

春雨医生

图片来自图虫创意

而当我们脱离了全是水的环境,从泳池或者浴缸里爬出来,没多久你就会发现,你皱巴巴的手掌又恢复了原样。因为角质层正常情况下就是应该只含有10-20%的水分,到了一个正常的环境里,过多的水就又挥发了。所以,当你取掉面膜后,刚才吸收的那一点点水,也会挥发掉。进得去,为什么出不来?

面膜对皮肤毫无卵用吗?

那么敷面膜完全没有意义了么?也不尽然。我认为面膜的用处可以被归结为两类:促功效成分吸收物理降温

没有哪个「补水」面膜里面就是一汪水,化妆品公司又不是傻子,它们也知道真要让顾客使用下来感到表皮通透感增强,还是要能够提高表皮水合。

以透明质酸为例,许多面膜里添加此物并宣称「补水」。其实透明质酸没往表皮里塞进去水分,但它本身可以吸取水分,当它随着面膜液部分渗透到表皮里,分子量大没那么容易被挥发,就可以留在那儿继续发挥一段时间作用,减少了水分经皮丢失,这样也能让皮肤外观变得水润。

又或者,一些美白成分,比如传明酸、烟酰胺之流,透皮吸收率都比较好,放在面膜这样一个湿敷剂型里给到皮肤,面膜纸本身形成封包,相当于在十分钟内逼着皮肤吃下去,快速到达表皮基底,很难再挥发掉,效果就会比单纯涂抹更明显。

所以,重点不是水,重点还是那些功效成分。

春雨医生

图片来自GIPHY

另外一种面膜的妙用,就是冰敷,利用物理降温的办法给急性受损的皮肤救场。晒伤后皮肤发红发烫,或是敏感皮肤、激光术后脸上潮红明显,但又急需出去见人时,可以选择一些安全性较高的医学面膜,丢在冰箱里冰上半小时后,再拿出来敷,如果有条件,配合冷喷效果会更好。这种情况下敷的时间可以延长到20-30分钟,因为这时我们并不是指望吸收多少功效成分,而是在镇静皮肤。

敷面膜的正确姿势

尽管面膜可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往表皮里塞进一些我们想要的功效成分,但我们仍然面临第一小节里最后一个问题:进得去,为什么出不来?

在这一点上,别说面膜,就是市面上大噪的「无针水光」也面临同样尴尬境况。即便通过高速气流往表皮间隙里冲进去水分,这些水分也很快挥发。「无针水光」因为在冲进去的过程中实际上人为破坏了皮肤屏障,做完后一段时间自然的经皮失水率其实还更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在取掉面膜后,轻柔擦去面膜液,然后涂保湿霜,通过补充皮表脂质来封堵水分流失。这就是为什么皮肤科医生坚称「补水」是一个伪概念:实际上所有真正提高表皮水合的手段,最后不是通过从外面补进去水达成,而是通过减少水分经皮丢失,这只能叫「保湿」。而日常保湿的主力军,也绝不是面膜,是保湿霜。以吃为例的话,面膜只是精致点心,不管饱,保湿霜才是主粮。

春雨医生

并且,湿敷其实是会破坏皮表脂质层的,反复地湿敷,其实对健康的皮肤屏障不利。所以面膜的次数应该控制在每周2-3次,不建议再多。如果真如一些明星所宣称的每天六七片面膜,皮脂膜反复被面膜液泡坏而来不及代偿,自身的皮肤反而是会越来越保不住水分。


说了这么多,也许你会想知道:皮肤科医生敷面膜吗?

也是敷的。没时间选购,通常就从医院里开医学面膜,反正品质都不错。一般在深夜11点,家人都睡了,我还在面对电脑辛苦查文献、码字符的时候,想到自己摆脱电离辐射、熬夜、精神压力已然无望,但还是要找补回来一点信心,于是敷一片面膜,戴上眼镜,接着干活。

你看,尽管我也知道健康皮肤是多因素影响的,光靠面膜效果不会很好,但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寻求心理安慰有什么傻的。或者说,我打算就这么理直气壮地傻下去了。

春雨医生

题图来源:123RF图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春雨医生公众号

微信关注春雨医生,查看更多健康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