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低血糖症状,小心糖尿病!

阅读574 2019-02-17
侯保健
侯保健
内分泌与代谢科 主治医师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

  常常会遇到这类病人: "我一到快吃饭的时间就特别容易饿,如果不按时吃饭就会出现心慌、手抖、出冷汗等不适症状"。 其实,此类情况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症状。大多人认为糖尿病是因为血糖高造成的,而血糖低是不会得糖尿病的。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我们知道,低血糖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浆葡萄糖水平低于正常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情况下,空腹血糖波动在3.9-6.1mmol/L之间,餐后2小时血糖不超过7.8mmol/L。一般成人静脉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即可认为是血糖过低。 
    上述的这类低血糖常多发生于早餐后3-5小时,并且饭吃得越多,越容易出现,而午餐及晚餐后则较少出现。
   临床表现为:心悸、心慌、出汗、面色苍白、饥饿、软弱无力、手足震颤、血压偏高等。一般无昏迷或抽搐,偶有昏厥。每次发作约15-20分钟,可自行缓解,病情非进行性发展。发作时血糖可以正常或低至2.8mmol/L,但不会更低,能耐受72小时不进食。           
   正常情况下,进餐之后胰岛B细胞就会马上分泌胰岛素,便于及时控制食物消化吸收引起的血糖升高。 但是,当胰岛功能失调的时候,进餐后胰岛细胞不能及时分泌胰岛素,工作"慢一拍",等到食物消化一段时间后,胰岛素才开始分泌释放,这"慢一拍"分泌释放的胰岛素会降低体内正常的血糖水平,从而带来下一餐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餐前低血糖的特点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呈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曲线中空腹血糖升高或为正常高限,进食葡萄糖后最初血糖正常上升,但峰值可延迟至2-3小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延缓,在2-4小时后胰岛素分泌较正常增多,低血糖在血糖峰值后出现。 部分病人有糖尿病家族史。 葡萄糖耐量减低者有逐渐发展为糖尿病倾向。 大多患者因为害怕低血糖反应发生,大量进食,所以体型肥胖。 多伴有其他代谢异常,例如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 在排除饮食摄入量不足的情况下,建议在"第二餐餐前、或餐后2~3个小时"反复、持续出现"反应性低血糖"的患者,积极预防糖尿病。 
     预防糖尿病的11条建议 
    ① 及时到内分泌专科进行肝、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 ② 放松心情,进行体育锻炼,戒烟戒酒,积极减重。 ③ 注意观察低血糖反应发生前的饮食结构,及时调整。 ④ 按时进餐,避免饥饿。注意进食速度,细嚼慢咽。尽量先进食高纤维食物(占食物总量的一半),再进食蛋白质食物(占食物总量的1/4),最后进食碳水化合物(占食物总量的1/4)。 ⑤ 在低血糖症发作时,适量吃含糖高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等,大量进食虽然能迅速缓解低血糖引起的各种不适,但会进一步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可能由此加重病情。 ⑥ 经过上述后调整仍然出现低血糖反应,可以到医院就诊,测定低血糖时的静脉血糖和胰岛素,计算胰岛素释放指数排除胰岛细胞瘤。 ⑦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使得胰岛素不适当分泌时,可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同时阿卡波糖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也不影响体重。 ⑧ 及时纠正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慢性疾病。 ⑨ 如果没有发展为糖尿病的患者,至少每年监测空腹血糖、肝功、肾功、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糖耐量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检查等1次。 ⑩ 若空腹血糖超过5.6mmol/L就应该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如餐后2小时血糖超过7.8mmol/L,也应该筛查。 ⑪ 如果开始出现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等症状,及时至内分泌科就诊。 所以,非糖尿病但经常出现餐前低血糖患者也应警惕起来,积极预防糖尿病!

  如果有您在糖尿病、甲亢、甲减、痛风、高血脂、骨质疏松及其他内分泌疾病方面有疑惑,可通过春雨平台联系我,随时为您答疑解惑。 


2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