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宝宝挠耳朵----宝妈要知道

阅读271 2018-05-21
杨酉
杨酉
鼻科 主治医师 北京怡德医院

0-6个月的宝宝外耳湿疹最常见

如果家里有0-6个月大的宝宝,宝妈要是发现宝宝最近频繁抓耳朵,用小手指往耳道里抠,就要提高警惕了,要仔细看看孩子耳廓前后皮肤、耳廓后沟或耳周皮肤,是不是有很小的斑点状红疹,散在或密集在一起,或者是有丘疹、水疱、糜烂、浆液性渗出、黄色结痂等。如果有,您的宝宝很大的几率患上外耳湿疹了。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还可能和精神因素、神经功能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代谢障碍、消化不良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分为1.急性湿疹、2.亚急性湿疹、3.慢性湿疹。此类疾病可反复发作,湿疹患处奇痒,多伴烧灼感,挖耳后流出黄色水样分泌物,凝固后形成黄痂;也可有结痂和脱屑,皮肤增厚等。

发现外耳湿疹后尽可能找出病因,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病因不明者,停食辛辣、刺激性或有较强变应原性食物。避免受热出汗,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小儿衣服要宽松,柔软,要棉织品。如发现耳流黄色液体,及时到医院进行清洗、病情较重者需要局部涂摸激素类药物。

6—12个月的宝宝外耳湿疹和中耳炎以及真菌性外耳道炎最常见

半岁后宝宝的外耳湿疹不像之前发病那么典型,一般来医院就诊发现耳廓皮肤有搔抓的血痂,外耳道粘膜不光滑,有脱屑或黄色结痂等,这种情况不容易引起家长和医生的注意,所以家长更应提高警惕。

而这个年龄段,宝宝得中耳炎比较常见,半岁后的婴幼儿以分泌性中耳炎为主。发病率约为35%-85%。宝宝有轻微的间歇性耳痛、耳胀、耳闷不适,所以挠耳,或者情绪烦躁不安。还有部分是化脓性中耳炎早期,耳痛耳闷,伴随哭闹不安。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检查处理,以免造成听力下降。而且有部分娃娃频繁哭闹,有经验的儿科医生找不到原因时,常常转诊耳科排除中耳疾病。

有的娃娃外耳湿疹合并中耳炎,治疗起来比较麻烦,疗程比较长,宝妈们要做好心理准备。

少部分宝宝是真菌性外耳道炎。早期不易被发现,只是表现为挠耳不适,后来发现外耳道内白色豆渣样分泌物堵塞,伴有炎症时有水样物或者稀糊样物流出,外耳道口皮肤粘膜糜烂发红,遇到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处理,以免加重病情,引起宝宝听力方面的损失。

特殊情况

实际生活和临床工作中,有些疾病表现不典型,不易被发现,也容易被忽视,而且也不被家长和医生重视,殊不知这些不起眼的疾病常使娃娃极不舒服,扰乱正常休息睡眠。有时候发现娃娃挠耳朵,没有以上说的这些情况,找不到原因怎么办?经验医生会发现耳道内耳毛上附着有散在碎耳屑,随着下颌关节的运动或者空气流动时引起耳毛上碎屑的振动,发生痒感。这时如果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或酒精擦拭耳道后,症状立马消失。大家不妨一试。

再大一些的宝宝,开始淘气了,有时趁家长不故意时会把小豆、小石子、珠子、果皮、纸卷之类的东西往耳朵里塞,以为好玩。谁知放时容易,取时困难。等到真想把它取出来,只要轻轻一碰它,它会反而向耳朵深处移动,就这样越碰越深。由于耳道是弯弯曲曲的,结果,这些异物常被卡在深部的狭窄区。如果在没捅到深部之前就及时赶往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还能比较容易的将它取出。但是孩子们往往害怕挨骂,如果当时无痛苦,常常不说,家长当然也无从发现。

时间稍久,这些塞入耳道的异物必然刺激耳道皮肤,使之发炎、红肿、流水,并散发腐臭气味;特别是小豆等粮食种子,一遇到水,就逐渐膨胀起来,压迫皮肤,发生溃烂,这是孩子们才哭闹起来。等到找医生治疗时,耳道外段红肿,甚至已发肉芽。豆类藏在深部,塞得很紧,很难取出。又例如外形不规则的小石头等异物,不但可能刺破耳道上皮,还会刺穿鼓膜,损伤听小骨,造成听力损伤。而此时医生为了取出耳道深部卡的较紧的异物,不得不在全麻的状况下进行手术操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孩子和家长还要承受很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这么大的代价,多么不值得。所以,家长要提早告知宝宝,让宝宝了解到“把异物放进耳朵里的危害”。


1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