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你可能得了一个假病

阅读366 2017-07-11
王策
王策
心血管内科 医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广义的心脏病,多数指心脏的所有病症,也就是心脏患的所有疾病都可以称之为心脏病!诸如临床上我们常见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衰等等!中国目前罹患冠心病的人数有2.9亿之多,而心律失常的患病率,就更高了!由此可见,真有心脏疾病的人大有人在!

可是,有好多医生发现,临床上工作久了,冠心病病人把支架做了,心律失常病人做了消融了,心衰病人的心衰纠正了,但症状依然没有减轻!病人依旧有着这样的那样的不舒服和不适感,依旧不停的走在四处求医的路上!

这样的例子,估计每一个读者身边都有过这样的例子......

什么?你可能得的是个假病?

张老太太今年60多岁,据张老太太自己讲述,早在自己40多岁的时候,自己就做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而且加上自己经常胸闷的情况,张老太太就被好几个医院的医生诊断为心脏病。

20年过去了,张老太太已经习惯了自己心脏病的称谓,“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活心丹”......一大批大家耳熟能详的心脏病新特药,张老太太都吃过,而且对其心脏病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可是直到有一天,张老太太和我的同事吵起来了,为什么呢?原来张老太太最近又胸闷气短了,同事说服张老太太做了个造影,可是造影的结果——血管压根就没事!这让张老太太情何以堪,一直不能接受不是冠心病的结果,难道20多年的冠心病,说没有就没有了吗?

我赶紧给张老太太解释——你可能得了一个“假病”!

“假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开篇我们讲了有一部分人会经常的有胸闷气短等心血管病症状,但是有经验的心内科医生会发现,这类病人给予适当的抗焦虑抗抑郁等治疗后症状会有明显的改善,而且大多数疗效显著!他们认识到,在心脏疾病得背后,还有着另外一只手——心理障碍!

正是因为有心脏疾病症状作掩护,使得我们对其背后合并的情绪障碍难以识别!而作为心脏病的患者,因为缺乏相应医学知识,更不容易察觉到自己所合并的心理问题!

“Doctor shopping”的英文新词也应运而生——“逛医”! 这类人就因为症状难以改善成了医院的常客!逛医成为这类人的日常一部分,多数人深陷痛苦之中,甚至有人因此而改变了人生轨迹!

诸多医生因为没有认识到背后的心理问题而认为是心脏疾病,不能有的放矢的治疗!病人因为反复治疗效果差导致丧失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周而复始,反反复复......!

这三类人需要警惕“假病”?

心内科疾病或者没有心内科疾病的病人,许多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或者双向情感障碍,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以下三类人群中需考虑心理问题的存在,医生和患者都需加以严格鉴别:

1. 检查证实无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

这类病人较易识别,其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往往因为心血管症状来院就诊。当所有的检查都排除患者有器质性病变的时候,多数医生往往会考虑到患者有精神因素参与的可能,因为没有脏器异常,从而容易被识别。

2. 有心脏检查异常但无临床意义的病人

这类病人检查中,往往能够检查到异常,比如心电图中的房早或室性早搏,冠状动脉CT发现斑块、轻度狭窄或者肌桥,超声心动图报告的轻度瓣膜关闭不全等等。

这些生理机能退化中的异常,本是一些正常现象,但患者不能及时得到医生认真说明与解释,或者医生的解释被部分片面的曲解,从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症状,这类病人往往需要有过双心经验的医生加以识别,从而得到医治。

3. 有心血管疾病但已经治疗的病人

这些病人,有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尤其接受了支架、起搏器、ICD 或搭桥手术,患者对疾病纠结或者对这些疾病的远期风险心中无数,因为担忧不良事件从而导致十分焦虑,从而产生症状。

而因为疾病本身的掩盖,这样的病人往往得不到有效认识,又或者根本不被认识,从而踏上漫漫的求医路。此类病人最难以识别,从而导致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以上这三类患者心血管症状明确,很容易把主要症状集中在心脏而来心血管内科就诊,是心内科医生的常见类型。当然,躯体症状障碍也好,“假病”也好,等等等等,只是大家对其一个称谓,而这些情况也不仅仅存在于心血管内科。

但就心内科来讲,如果心血管的医护人员不具有双心救治经验,或者精神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会因为不重视精神心理的情况,从而导致此类患者反复接受检查和治疗,但症状确无法改善或消失,从而陷入惶惶不可终日的求医路上。

1
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