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关于多汗症

阅读1365 2017-02-19
王剑
王剑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吉林市人民医院

多汗症(出汗过多)是一种极少由显著基础病理学改变所致的常见疾病,其可导致严重的社会、情绪及职业后果。 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的诊断和治疗将总结在此。盗汗和绝经期潮热将单独讨论。 定义 — 多汗症是汗腺的汗液分泌量多于机体体温调节生理上所需要的量。其最常是一种慢性特发性(原发性)疾病;但应排除继发性躯体疾病或药物原因。局限于身体某些区域的特发性多汗症称为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通常累及腋窝、手掌和脚掌,也会累及其他部位,如面部、头皮、腹股沟和乳房下区域。 一个共识小组建议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的诊断标准如下: ●无明显病因持续至少6个月的局灶性、肉眼可见的出汗过多 加以下特点中的至少2条: ●双侧,相对对称性 ●日常活动受损 ●每周至少发作1次 ●25岁前发病 ●有特发性多汗症的家族史 ●睡眠期间局灶性出汗停止 症状 — 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患者一般在童年期或青春期出现症状并持续终生。局灶性症状最常局限于手掌、脚掌和腋窝。较少见情况下,该病可累及头皮和面部或其他部位。虽然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会因受热或情绪刺激而加重,但并不认为它是一种心理障碍。 腋窝多汗症的患者会报告皮肤浸渍和衣服染色。手掌多汗症通常会使得患者害怕与他人握手和弄脏纸,且患者很难胜任需要手部干燥抓握的工作和娱乐活动,患者报告多汗症常造成个人及职业方面的社会问题。 多汗症与其他表皮疾病的发病率增加有关。一项涉及387例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患者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多汗症患者在多汗症部位发生皮肤癣菌病、窝状角质松解症和病毒性疣的可能性更大。此外,在多汗症受试者中,特应性皮炎和其他湿疹样皮炎的发生频率也更高。目前尚未知晓存在这一关联的原因;一个理论是多汗症是皮炎的一个加重因素。 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 多汗症患病率估计为人群的1%-3%。 一项对经过胸腔镜交感神经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手掌多汗症患者的研究发现,58例患者中有49例报告有多汗症家族史,而20名对照者均无多汗症家族史,这表明遗传因素对该病有一定作用。 发病机制 — 出汗可帮助体温调节、皮肤水合及液体和电解质平衡。有3种类型的汗腺已描述于人类中,分别为小汗腺、顶泌汗腺和顶泌小汗腺(apoeccrine glands)。小汗腺可导致多汗症,但顶泌小汗腺可能在腋窝多汗症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小汗腺的主要功能是调节体温,通过小汗腺汗液蒸发来降低体温。小汗腺遍及全身,但在手掌、脚掌和(相对较少程度)腋窝分布数量最多。面部、胸部及背部出汗一般由热刺激所致,而手掌和脚掌出汗由情绪应激所致。腋窝有小汗腺、顶泌汗腺和大小汗腺。受热出汗可出现于全天,而情绪性出汗[发生在手掌、脚掌和(一定程度上)在腋窝]在睡眠时停止。 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但将乙酰胆碱作为其主要的神经递质。受热出汗和情绪性出汗由不同的大脑区域控制,前者是由下丘脑通过视前区热敏出汗中心控制,而后者受大脑皮层调节。交感神经信号通过胆碱能自主神经元传递至内分泌腺。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患者的汗腺通常在组织学上和功能上是正常的。更恰当的说,多汗症的原因似乎是对正常情绪应激的异常或夸张的中枢反应。 鉴别诊断 — 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患者一般存在累及面部、手掌、脚掌和腋窝的多汗症。全身性出汗提示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之外的病因。 继发性多汗症 — 全身性出汗最常见的病因是过热。全身性多汗症可由系统性疾病或药物引起。不同于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全身性继发性多汗症常见于成年人,并报告在清醒和睡眠时均有出汗。采集全身性多汗症的病史时,需要仔细评估是否存在系统性病因。全身性多汗症的鉴别诊断与盗汗的鉴别诊断相似。医生应评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性病因的症状和体征,如结核、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或心内膜炎;是否有恶性肿瘤性病因,如淋巴瘤;是否有内分泌疾病,如类癌综合征、嗜铬细胞瘤[17]或甲状腺功能亢进。 应仔细回顾患者所用的药物,因为很多药物可导致全身性出汗(表 1)。 尽管绝经是出汗过多的一个常见原因,但临床医生应在得出围绝经期女性出汗过多由潮热所致这一结论前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和检查。 出汗过多的其他原因包括: ●既往脊髓损伤的患者在其受伤后较长时间偶有发生弥漫性多汗。这些出汗发作可由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直立性低血压或创伤后脊髓空洞症所致。归因于自主神经反射异常的多汗症由机体对正常刺激的自主反应夸张所致,如肠和膀胱膨胀或皮肤刺激。除面部、颈部和躯干出汗外,患者一般还会出现面部潮红和跳动性头痛。这些患者的脊髓病变通常处于或高于T6水平。创伤后脊髓空洞症可在发生处于任何水平的脊髓损伤所致的截瘫后数月至数年出现。脊髓空洞症可发生于横断面以上或以下,且可能伴随多汗区域的进展性麻木。 ●味觉性出汗(唇、鼻和前额周围的轻度出汗)正常情况下是由摄入热而辛辣的食物所致的。但病理性味觉性出汗可能由疾病侵袭(如Pancoast肿瘤)或交感神经切除术所致的交感神经损害引起(参见下文‘交感神经切除术’)。还可由糖尿病神经病、耳前区带状疱疹或腮腺手术后的自主神经纤维错向(Frey综合征)所致。 有色汗 — 色汗症是一种不常见的、特发性的非多汗性疾病,该病中顶泌汗腺分泌有颜色的汗液,如黄色、蓝色、绿色或黑色,可发生于面部(特别是颧颊部)、腋窝、乳晕、腹股沟及其他部位。有颜色的汗是由在汗腺内存在更高浓度或更高氧化状态的脂褐素颗粒导致的。受累区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顶泌汗腺内存在脂褐素颗粒。有几个报道称在注射肉毒毒素或外用辣椒碱后有改善。也已表明外用20%氯化铝溶液治疗是一种治疗选择。 有色汗的其他原因包括伪色汗症(汗液分泌后因与外部物质如染料或产色细菌接触而变色)、小汗腺色汗症(小汗腺分泌水溶性色素,正如发生于暴露于某些药物导致的那样),以及存在基础疾病,如高胆红素血症或尿黑酸症(alkaptonuria)。血汗症(也叫“血汗”)是一种病因不明确的罕见疾病,血液从完整的皮肤排出,通常与极度应激、恐惧或剧烈运动有关。血汗症是否涉及汗腺尚不明确。 治疗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首先要考虑受累部位(即腋窝、手掌、脚掌或颅面部)。其他因素也可影响治疗选择,如患者的目标、期望和偏好,以及安全担忧、疾病严重程度、成本及治疗可获得性。 腋窝多汗症 — 腋窝多汗症的主要治疗选择包括应用止汗剂、肉毒毒素、微波热解疗法、口服药物治疗,以及外科手术。 一线治疗 — 外用止汗剂是腋窝多汗症的首选初始治疗,因其广泛可用,价格低廉且耐受性良好。 止汗剂 — 大部分市场上买得到的非处方止汗剂含低剂量的金属盐(通常为铝盐),这些金属盐可物理地阻塞汗腺管道的开口。非处方止汗药仅能成功治疗非常轻度的多汗症患者。 处方止汗剂治疗,如20%六水合氯化铝乙醇溶液或6.25%六合水氯化铝,可为对非处方止汗剂治疗无效的腋窝多汗症患者提供足够的治疗。 ●疗效–铝盐被认为可改善多汗症的机制涉及:止汗剂应用于皮肤后其金属离子与粘多糖一起析出,从而导致汗腺导管管腔内的上皮细胞损伤而后形成可堵塞导管的栓子。 ●用药–应每晚将处方强度的止汗剂用于多汗症区域直到发现到有所改善;通常1周内可有显著改善。之后给药的间隔时间可逐渐延长。通常需要每周给予1次来作为维持治疗。 遗憾的是,高强度止汗剂治疗常受限于皮肤刺激征,尤其是在腋窝区域。低效价皮质类固醇软膏(如2.5%氢化可的松乳膏)有助于减轻腋窝刺激征。 为降低刺激征的风险,这些产品应当用于出汗发作间期的干燥皮肤上。理想情况下,六合水氯化铝应在临睡前使用,此时多汗症最轻,可使其保持6-8小时,然后在次日早上洗掉。其他医生推荐在给予药物前及给予药物后立即使用吹风机快速将皮肤吹干,或在次日早上用烘焙用苏打粉来中和任何残余的氯化铝。 我们不让患者在给予处方止汗剂后用塑料包裹膜或其他封闭性材料将治疗区域封闭,因为封闭是不必要的且可能会增加刺激征的风险。 在白天应用额外的止汗剂产品也是不必要的。如果患者想使用有香味的产品,可以在早上沐浴后,选用非药物性除臭剂施予腋窝处。 二线治疗 — 如果腋窝多汗症患者应用外用止汗剂没有获得足够的改善,那么这些患者可能会受益于肉毒毒素注射或微波热解疗法。 肉毒毒素 — 定期在受累皮肤注射肉毒素是改善腋窝多汗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治疗可能十分痛苦且价格昂贵。 ●疗效–肉毒毒素阻断神经元乙酰胆碱从神经肌肉和胆碱能自主神经元的突触前连接处释放。通过阻断乙酰胆碱的释放,肉毒毒素可暂时减少汗液产生。 尽管肉毒毒素的其他剂型可改善多汗症,但多数研究已应用onabotulinumtoxinA或abobotulinumtoxinA。这两种药物的剂量不等效:1U的onabotulinumtoxinA约等于3U的abobotulinumtoxin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批准治疗多汗症的肉毒毒素限于onabotulinumtoxinA治疗腋窝多汗症。 几项研究支持BTX-A(即botulinum toxin type A)在治疗腋窝多汗症中的疗效。例子包括: •一项包含320例双侧原发性腋窝多汗症患者的随机试验发现,治疗组在腋窝给予onabotulinumtoxinA,每侧给予50U,持续4周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反应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治疗组94%,安慰剂组36%)。16周后,治疗组中82%的患者仍有效反应,而安慰剂组只有21%的患者有有效性反应。 •一项包含145例原发性腋窝多汗症患者的随机试验中,这些患者使用外用氯化铝无效,在患者一侧腋下注射200U的abobotulinumtoxinA,另一侧腋下给予安慰剂;2周后,对治疗揭盲,对原来进行安慰剂治疗的那一侧腋下注射100U的abobotulinumtoxinA。初次注射后2周,注射abobotulinumtoxinA的那侧腋下汗液产生速率显著减少(24mg/min vs 144mg/min)。注射100U后2周,给予安慰剂初始治疗的腋下侧的汗液产生速率从144mg/min降至32mg/min。接受200U注射治疗的腋下平均出汗减少率较高(81.4% vs 76.5%)。 尽管上述研究发现应用200U的abobotulinumtoxinA注射治疗汗液减少量统计学上更大,但尚不明确该差异是否有临床上意义。一项有43例患者的研究显示,注射100U或200U的abobotulinumtoxinA在出汗减少的程度或持续时间方面并无差异。 治疗反应通常在2-4天内显现,而出汗的改善通常持续6-9个月或更长时间。其疗效的持续时间随着后续注射而增加。一项回顾性研究中,83例患者平均注射abobotulinumtoxinA治疗4次(2次-17次)来治疗腋窝多汗症,平均随访2.7年(3个月-9年),在第1次注射后疗效的中位持续时间(患者自述)为5.5个月,最后1次注射后为8.5个月。肉毒毒素的疗效持续时间增加可能原因是轴突末梢再生长所需时间的增加[50]。为了明确这项研究中的发现,还需要进行其他研究。 在因其他适应证而进行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中,中和抗体的产生偶尔与治疗效果降低相关,中和抗体的产生在因腋窝多汗症而进行肉毒毒素治疗的患者中似乎并不常见,且不一定会导致治疗失败。一项关于因多种适应证而进行onabotulinumtoxinA治疗的试验数据的分析发现,871例进行腋窝多汗症治疗的患者中只有4例患者(0.5%)产生了抗肉毒毒素的中和抗体,其中2例患者在产生中和抗体后继续注射肉毒毒素,继续对治疗有反应。 ●应用–应用肉毒毒素治疗多汗症的最佳疗法取决于准确识别具有多汗症的特异性区域。腋窝的多汗区域并不一定与腋窝终毛分布相关。Minor碘淀粉试验是一种识别病变区域的简单方法,具体进行步骤如下: •用吸水纸吸干受累区域; •将3%-5%碘溶液应用于腋窝及其邻近皮肤; •将干淀粉覆盖在涂有碘溶液的区域; •注意皮肤出现的深紫色区域(汗液产生的区域); •用记号笔来对产生汗液的区域进行标记。 用30号针将肉毒毒素注射到真皮或浅表脂肪,每隔1-2cm注射1针,通常一侧腋下注射10-20针,每侧腋下需要onabotulinumtoxinA平均剂量为50-100U;abobotulinumtoxinA治疗通常需要对每侧腋下给予100-300U[41]。 注射期间疼痛是该治疗最常见的抱怨之一。可在Minor碘淀粉试验后进行局部麻醉以减轻疼痛。冷冻止痛法(冷冻喷雾或冰袋)或震动麻醉对于减轻疼痛也有一定益处。 微波热解 — 可用微波能量来破坏小汗腺,减轻腋窝多汗症。一种商业设备其设计在能将微波能量集中于真皮-脂肪交界处,目前该设备已获得美国FDA批准使用,并可在市场上买得到。但成本和可获得性的局限性限制了该治疗的使用。 一项对120例原发性腋窝多汗症成人患者应用微波疗法治疗的随机试验支持微波疗法对于腋窝多汗症的治疗应用,该试验中,治疗组患者给予1-3次的微波能量仪器治疗(n=81),假治疗组患者给予假仪器治疗(n=39)[61]。治疗后30天,相较于假治疗组患者,应用微波仪器治疗患者注意到腋窝多汗症严重程度主观性降低的可能性更高(治疗组89%,假治疗组54%),积极治疗较对照组的优势差异保持有统计学意义持续多达6个月。此外,积极治疗组更多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汗液产生的重量分析测量值至少减少50%或75%。然而,只有那些腋窝多汗严重程度在30天时改善大于等于75%的患者,该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2%,对照组39%)。 微波热解疗法通常治疗2次,每次20-30分钟,两次间隔时间为3个月。该治疗最常见的副作用是皮肤感觉改变(中位持续时间25日,范围为4-225日)、不适及其他局部反应。微波热解治疗后一过性正中及尺侧神经病变也报道于1例进行腋窝多汗症治疗的患者中。 其他治疗 — 其他可改善腋窝多汗症的治疗包括全身性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干预和离子透入疗法。由于对于这些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或疗效数据有限的担忧,所以这些药物不是初始治疗的首选。 我们同意国际多汗症协会对于不能应用一线和二线治疗进行处理的患者概述的逐步方法。对于患者,首先考虑的是另一种局部治疗(吸刮术),然后是全身性药物治疗,再然后是内镜下胸交感神经切除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ectomy, ETS)。 吸刮术 — 多年来,腋窝多汗症的外科治疗是通过皮下刮除术或切除包含小汗腺的皮肤来进行的,然而,这种操作有很高的失败率,并会导致永久瘢痕,还有限制手臂运动的风险。微创吸刮术是一项去除腋窝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的新型局部外科手术技术,可改善结局和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吸刮术包括进行肿胀麻醉,之后通过插管到表浅皮下组织抽吸来移除汗腺。有必要进行其他研究来确定吸刮术在多汗症的治疗方案中发挥的作用。我们认为吸刮术是不能应用外用治疗或肉毒毒素注射来治疗的患者的一个治疗选择,并认为吸刮术是胸交感神经切除术的一个替代选择。 第一项评估吸刮术疗效的随机试验比较了吸刮术和肉毒毒素注射,发现肉毒毒素治疗的结果更好的趋势。在该研究中,20例腋窝多汗症的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在右侧腋窝应用吸刮术,而左侧腋窝注射50U的onabotulinumtoxinA,或反之。治疗后3个月,发现肉毒毒素治疗在使静息时和运动诱导的出汗速率降低有更多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肉毒毒素治疗侧腋窝静息时和运动诱导的出汗速率分别下降72%和74%,而吸刮术治疗侧腋窝两者分别下降60%和59%。在“出汗严重”腋窝亚组中,发现注射肉毒毒素后运动诱导的出汗速率明显低于吸刮术后,表明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效果更佳。在所有患者中,利用经验证的生存质量的问卷表调查显示,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患者对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满意度显著更高。 理想情况下,吸刮术永久性去除腋窝汗腺可以永久性改善多汗症,这和非手术局部干预治疗不一样。然而,关于吸刮术结局数据量有限且不同研究中外科手术技术的多变性,使得较难得出关于该操作远期疗效的确定性结论。一项28例患者的前瞻性研究支持远期疗效的可能性,该研究中,患者进行吸刮术后1个月,静息时和运动诱导的出汗速率的降低分别为70%和86%,1年后,降低分别为58%和87%。治疗1年时患者将结果分级为优秀的占25%,良好的有14%,满意的占有24%。 吸刮术后持续的多汗症可能因为该区域未被吸刮或出现代偿性出汗。外科医生进行该操作的技能也可影响治疗疗效。 治疗后酸痛是吸刮术的一种短暂性的预期的副作用。其他潜在副作用包括瘀斑、感染、瘢痕、切口处色素沉着过度、代偿性出汗和感觉倒错。 全身性药物 — 全身性治疗(抗胆碱能药、可乐定、β受体阻滞剂、苯二氮卓类)可对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有效。全身性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使得不能常规应用这些治疗。 治疗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开具的最常见抗胆碱能药是经口给予格隆溴铵和经口给予奥昔布宁。格隆溴铵比奥昔布宁更常用。但只有奥昔布宁在一项随机试验中被评估。 ●经口给予格隆溴铵–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支持经口给予格隆溴铵来治疗多汗症。一项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中,其中有45例原发性多汗症(腋窝、掌跖、全身或颅面部)患者,11例患者单用经口给予格隆溴铵,34例患者应用经口给予格隆溴铵联合局部治疗,共67%的患者报告症状有所改善。此外,一项31例儿童(平均年龄15岁)多汗症患者的回顾性研究发现,71%的患者在应用格隆溴铵治疗(联合或不联合同时使用的外用氯化铝)期间症状有明显改善。该研究中的儿童患者平均每天共给予格隆溴铵2mg来治疗。格隆溴铵典型成人剂量是1-2mg,一日1次或一日2次,即1-4mg/d。但是为了改善症状,偶尔也会增加剂量最多到8mg/d。 ●经口给予奥昔布宁–一项为期6周的关于50例手掌或腋窝多汗症患者的随机试验证实了奥昔布宁对多汗症的治疗疗效。对于患者给予奥昔布宁以下治疗:第1周给予2.5mg/d;第2和第3周给予2.5mg,一日2次;第4、5和6周给予5mg,一日2次。6周时,症状显著改善的患者占48%,症状中度改善的患者占26%。相较之下,安慰剂组中所报告的症状显著和中度改善的患者分别占0和27%。相同作者进行的无对照组研究也支持奥昔布宁对治疗面部、手掌和腋窝多汗症的疗效。奥昔布宁的通常成人剂量为5-10mg/d;但也有应用最多至20mg/d的剂量。 对全身性抗胆碱能药的反应通常需要约1周达到最大作用。对于个体化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剂量调整来获得充分改善。有必要进行持续治疗来维持治疗反应。 抗胆碱能药的潜在不良反应包括口干(最常见)、视物模糊、头痛和尿潴留。尽管格隆溴铵和奥昔布宁的副作用一般是可耐受的,但在多达1/3的患者中停用格隆溴铵可能是有必要的。有必要进行其他研究来证明因该适应证而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时其远期疗效和安全性。 如上所述,其他药物也已被用于治疗多汗症。可乐定(一种减少交感神经传出的α-2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治疗多汗症疗效的证据仅限于病例报告和一项小型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可乐定的典型成人剂量是0.1mg,一日2次。血压降低是该药的一个潜在不良反应。 在有特殊情绪事件相关的多汗症的患者中,β受体阻滞剂或苯二氮卓类有助于减少引起出汗过多的情绪刺激。 离子透入疗法 — 离子透入疗法是一种基于使用电流来抑制出汗的治疗,最常用于治疗手掌和脚掌多汗症。尽管有一种特殊的腋电极可用于治疗腋窝多汗症,但因为电极很难与腋窝皮肤均匀接触,所以其对于腋窝的治疗通常不太有效 交感神经切除术 — 对于上肢或面颈部的ETS操作是通过灼烧、切割或神经夹来中断上胸交感神经链。 ETS主要专用于症状严重且严重影响日常活动能力并且不能用其他治疗处理的患者中。基于该文献的回顾,一个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专家组提出行ETS的理想候选者还要拥有以下特征: ●16岁前发病,且外科手术时年龄小于25岁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睡眠时无出汗 ●无显著共存疾病 ●静息时心率大于55次/min 大量研究证实ETS治疗上肢多汗症有效,但其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代偿性出汗)的可能是一个担忧,阻止将其ETS作为初始治疗。所报道的ETS后原发性局灶性多汗症的复发率和术后代偿性多汗症发生率有很大差异,两者分别为0-65%和3%-98%。手掌多汗症的患者对ETS治疗结局满意的可能性最高。 评估了ETS对于上肢多汗症的研究的例子包括: ●一项病例系列研究中,850例上肢多汗症的患者行双侧ETS治疗。中位随访31个月后,有98%的患者报告有满意的结果,只有2%的患者出现复发症状。有55%的患者发生代偿性出汗,主要分布在躯干,但其中只有2%的患者认为该代偿性出汗和他们原来的多汗症症状一样麻烦。3例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 ●一项关于480例行交感神经切除术的回顾性研究中,不存在需要外科手术再干预的严重并发症,且无术后死亡。初次手术后,95.5%的患者对手术治疗结果满意,但是随术后时间推移,满意度也随之下降;平均随访14.6年后,尽管只有1.5%的复发率,但66.7%的患者满意,26.7%的患者部分满意。未累及手掌的腋窝多汗症患者的满意度最低。最常造成患者不满意的原因是代偿性出汗和味觉性出汗,分别发生于67.4%和50.7%的患者中。 ●一项对125例患者行ETS治疗上肢多汗症的远期结果(中位随访3.8年)进行评估的研究发现,腋窝症状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手掌症状(分别为65%和6.6%)。86%的患者发生代偿性出汗;但其中有61%的患者认为这仅仅是小问题,只有6.3%的患者表示后悔进行了该外科手术。3例患者出现Horner综合征。 一些通过胸交感神经夹行胸交感神经链切除术的患者在通过移除神经夹的外科手术逆转后代偿性多汗症改善。一项前瞻性研究中,727例患者使用ETS神经夹治疗多汗症或面部潮红,行逆转手术后随访的31例患者中有15例(48%)报告代偿性出汗有明显改善。经口给予抗胆碱能药物也有助于改善代偿性出汗。 除了代偿性多汗症和Horner综合征,ETS的潜在不良反应还包括感觉异常、气胸、血胸、体温过高和心动过缓。 新兴疗法 — 有限的数据表明外用肉毒毒素、超声和激光治疗对治疗腋窝多汗症有用。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这些治疗的作用。 手掌或脚掌多汗症 — 尽管用于治疗腋窝多汗症的相同治疗方法中有许多对治疗手掌或脚掌多汗症有效,但治疗方法轻微不同。特别是,离子透入疗法在治疗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一线治疗 — 基于外用止汗剂和离子透入疗法的安全性,这些治疗是常见治疗方式。通常首先尝试外用止汗剂治疗,因为其用法简便。 止汗剂 — 处方强度的外用止汗剂可改善手掌和脚掌多汗症,虽然相较于腋窝多汗症该治疗对上述两者的治疗成功可能性较低我们通常开具20%六水合氯化铝的试用。掌跖多汗症与腋窝多汗症的治疗方案相似。
4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