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医生

登录 注册
用户头像
患者

餐后血糖高,能否恢复?一定会发展为糖尿病吗?(女,32岁)
图片因隐私问题无法显示

孟晓医生

您好,您目前这个是一个糖耐量异常

孟晓医生

坚持饮食运动控制,这种程度的异常,是可以逆转的

用户头像
患者

我这个严重不啊?

孟晓医生

控制好了,发展为糖尿病可能性就很小

用户头像
患者

不是怀孕

孟晓医生

是一个轻度的异常

用户头像
患者

那是任何甜食都不能吃吗?像糖尿病人一样控制饮食吗?

孟晓医生

是的,目前就要像糖尿病一样吃东西,按照糖尿病饮食来吃

孟晓医生

这样才可以逆转

用户头像
患者

如果控制的好,逆转以后就可以正常饮食了是吗?还是要一辈子一直控制下去

孟晓医生

以后也要长期控制,只是不需要那么严格,偶尔吃一点甜食问题不大,但是总体上还是要按照糖尿病饮食来吃

用户头像
患者

哦哦,那就是现在开始要严格控制了是吧?如果控制的好,一般多久之后能够逆转?

孟晓医生

控制的好,一般三个月就能够逆转这个血糖

用户头像
患者

好的好的,感谢🙏

孟晓医生

不客气的

孟晓医生

我给您说一下饮食原则

孟晓医生

按照糖尿病健康饮食,首先需要知道升糖指数(GI)的概念。食物升糖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的指标,人吃进食物后,在一定时间内血糖上升的速度和峰值,就是升糖指数。低升糖指数食物其升糖指数在55以下。低升糖指数的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吸收率低,葡萄糖释放缓慢,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速度慢、峰值低。中等升糖指数食物升糖指数在55-75之间。高升糖指数食物升糖指数大于75以上。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进入胃肠道后消化快,吸收率高,葡萄糖释放入血液快。食物升糖指数受多方面的影响,如受食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类型、结构、食物中的其他化学成分含量,如膳食纤维以及食物的物理状况和加工制作过程的影响。

孟晓医生

人如果吃了高升糖指数的食物,葡萄糖进入血液后很快出现高峰。血糖上升过快过高会对原已有不同程度损伤的β细胞造成挑战和不良的强刺激,一方面使已受损或分泌高峰延迟的β细胞负荷过重,不能胜任正常负荷的糖代谢功能;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当时的血糖升高,导致高血糖对机体各器官的组织细胞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葡萄糖进入血液后的速度慢、峰值低。这为分泌高峰延迟、已受到损伤的胰岛β细胞能很好的利用、氧化葡萄糖,并使餐后血糖不至于上升过高过快,为进行正常糖代谢提供了可能。重要提示:膳食纤维越多,食物升糖指数越低。

孟晓医生

升糖指数的高低首先和食物种类有关。如豆类低于谷类;大麦低于小麦;苹果低于菠萝。另外食物升糖指数还与膳食纤维含量有关。膳食纤维越多,升糖指数越低,反之越高。像小麦麸皮中膳食纤维比小麦粉中高,因此麸皮升糖指数就比面粉的低。升糖指数还与烹调的方法有关。食物加工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升糖指数就越高,反之就越低。如稀大米粥,其血糖生成指数就相当高,可以说是“和喝糖水差不多”。夏季大量上市的西瓜升糖指数较高,就应少吃。而青苹果因为含膳食纤维多而升糖指数低,糖尿病人或者糖尿病前期就可以选择它。长期食用高升糖指数食物可引起机体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造成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是发生2型糖尿病重要的病理基础。

孟晓医生

低升糖指数食物可延缓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峰值,减少胰岛素量的需求,从而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胰岛素抵抗会增强脂肪细胞的分解,造成游离脂肪增多,发生高脂血症;而胰岛素抵抗引发的高胰岛素血症,会损害人体血管,尤其是心、脑血管。长期高升糖指数的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被机体迅速吸收,从而引起血液中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波动较大,由于人体血糖快速降低后引起饥饿感增强,从而增加了食量,时间长了发生肥胖。肥胖恰恰又是糖尿病发生的高危因素。而如果长期吃低升糖指数食品,可抑制餐后血糖上升过高过快并减轻胰岛β细胞的工作负荷,从而避免高糖毒性和高胰岛素血症对机体各器官组织细胞的损害。

孟晓医生

养成低升糖指数的饮食习惯,不仅适用于糖尿病,也适用于糖耐量减低人群,甚至对健康人也有意义。因为低升糖指数饮食,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及胆固醇的同时,还可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结肠癌等。常见食物的升糖指数如下:干枣102±1马铃薯56±1梨36±3葡萄糖100±0爆米花55±1苹果36±2精米87±2芒果55±0面条36±1南瓜75±9燕麦饼干54±1豌豆32±1面粉/小米74±2香蕉53±6草莓32±0蜂蜜73±15甜玉米53±2扁豆29±1西瓜72±13荞麦53±1桃子28±0硬面包圈70±2甘薯52±2全脂奶27±7胡萝卜71±22猕猴桃52±0刀豆27±5白百包68±2蛋糕50±10

孟晓医生

可以百度食物升糖指数一览表,选择低于55的来吃

孟晓医生

每天运动半小时,不要久坐

用户头像
患者

嗯嗯,太感谢了,非常有帮助💝

孟晓医生

不客气哈,应该的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咨询时间: 2020-06-04
有帮助
没帮助
该条问诊记录已由春雨医生整理点击查看总结
孟晓
孟晓  内分泌与代谢科 医师 已认证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向TA咨询(立享0折)
扫码关注医生, 方便随时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