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创建于抗战时期的1941年,是西南地区创办较早的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经过七十年发展壮大,现已成为该省规模最大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近十年,医院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医院内涵和整体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医院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余平方米,编制床位2000张。现有51个临床学科,65个病区,10个医技科室。年门诊量120万余人次,年平均手术2.7万台,年出院病人4.7万人次。拥有PET/CT、320排容积CT、3.0T MR﹑ECT、大C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价值5亿余元的大型先进医疗设备。
医院人才荟萃。全院近2961名职工中,高级职称699人,博士83人,硕士340人。由52名省核心专家、省管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和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省跨世纪人才、全国“百千万”人才工程成员等组成的领军团队,成为全省临床医学科研创新的重要力量。
学科建设飞速发展。拥有1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和3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重症医学科被卫生部确立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医学影像科、感染科、血液科被确立为省医学重点学科;内分泌代谢科、皮肤性病科等被确立为省医学重点专科。
科研实力显著提升。近年,该院先后承担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大科技课题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共计200余项。被SCI收录及中华系列文章4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48部,49人任中华医学会委员和省医学会主委。先后开展国内首创单Roux-en-Y胰管-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原位肝移植术、经自然腔道保胆取石术,颅底显微外科技术和微创介入手术,基因工程干扰素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异基因干细胞移植、脐血半相合等造血干细胞移植手术等一系列国内领先、省内首创的新技术、新疗法,取得很好临床效果。
该院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内镜诊疗技术培训中心、第一批全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建设单位和卫生部批准目前贵州省唯一可以进行肝、肾器官移植的医疗机构;设有贵州省肝胆胰脾疾病研究所、神经外科质量控制中心、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糖尿病中心等省级临床医学专业指导机构,并与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合作创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医疗转化肿瘤生物治疗中心。
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设在该院,负责指挥、协调和调度全省医疗急救资源,开展全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援和跨省援救。同时承担贵阳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护理学院、医学影像系、检验系、口腔系等五个系部各层次医学生的临床教学工作和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临床培养任务,为全省乃至全国医药卫生事业培养和输送大批人才。
医院始终坚持“救死扶伤、诚信服务、奉献社会”的服务宗旨,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发展新路径,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多元化需求,造福一方百姓。以“1+X”的发展模式让医院在短短几年内实现了倍增发展。2005年5月,“贵医安顺医院”挂牌,优质医疗服务惠及更多民众;2007年8月,接收重组中铁五局职工医院,创办“贵州省肿瘤医院”,结束该省无肿瘤专科医院的历史;2011年1月,收购原贵州铝厂职工医院,创办大型综合性三级医院“贵医白云分院”。
医院将遵循以“病人为中心,科教兴医、质量立院、争创一流”的办院宗旨,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任务,科学发展,拼搏奋进,不断提升医教研水平和整体综合实力,努力向西南一流,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目标迈进。
行车路线 :
行车路线(外地患者):火车站路线:从火车站出发,坐2路在六广门下车,步行至医院;
行车路线(本地患者):乘坐公交1路、2路、7路、8路、19路、27路、37路、48路、55路、63路、301路在六广门下车,步行至医院
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有7名医师作为国内高访学者曾在北京大学附属医院深造,师从于国内医学界著名学者教授,使学科发展紧跟国内先进水平,并拥有一批成果卓著、医术高超、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现拥有支气管镜室、肺功能室、重症监护室,olympus CV260电子支气管镜(日本产)、Pentax FB-15BS便携式纤支镜(日本产)、IOS+APS肺功能机(德国产)、多功能呼吸机(美国产)、I-STAT血气分析仪。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300人左右,年门诊人次达25000人次以上。呼吸内科各项工作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在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医疗质量检查中名列前茅,现病人满意度达98%。
心血管内科现有医师25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14人、博士学位6人。擅长心血管疾病的规范化治疗,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年均收治病人数近2,500人次;年门诊人数达35,000余人次;年院内会诊人数近10,000人次,年院外会诊人数50人次左右,年介入性心脏手术近2,000台次。目前主要开展的心脏介入性诊疗技术包括: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诊断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左右心导管检查术、经皮瓣膜成型术、经皮先天性心血管病封堵术、床旁气囊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博术、经导管心腔内电生理检查术、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生理性人工心脏起博术等。 心电图室现有人员1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7人。年普通心电图检查近100,000人次,年急诊心电图检查15,000余人次,年心电图药物试验近300人次,年动态心电图监测近2,000人次,年食道调博电生理检查100余人次,年动态血压监测200余人次。每年举办心电图进修学习班1-2期,培养进修医师600余人。
近年来,心血管内科获奖项目30余项,主编、主译或参编、参译著作近20部,核心、重要、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现承担科研课题30余项,包括国际、国内合作项目。1981年贵阳医学院为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心血管内科同时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0名,已毕业近200名。每学期均承担了《诊断学》、《内科学》本科及专科多个层次及多个班级的教学任务,担任的课时数每年达 500以上学时,并承担了本科五年级临床带教任务。培养地、州、县级医院从事心血管工作的进修人员共200余人。主办心脏起搏与心律失常进展研讨班共五届,承办贵州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心电生理和起搏学分会学术年会及2010心律失常新理念巡讲中国行(贵阳站),每次参会人数100-500人,效果良好。
1956年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成立,1985年成立精神医学教研室,精神科临床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发展,学科已经大踏步向前发展。2001年该科由原来的精神科改为心理科,病床由最初的10张,逐渐扩大到目前实际开放床位40张。每年门诊接诊来自全省、全国的各种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约30000人次,住院患者每年收治500余例。实行开放式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监护人24小时陪护的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年住院病人和门诊量均呈两位百分数增长。
该科现有医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住院医生1人。有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2人,硕士6人,有护士1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
该科现配有以下科研仪器;生物反馈治疗仪、睡眠治疗仪、小脑电刺激仪、成套心理测验软件及工具、数字化脑电监护分析仪、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护系统、ZN7100非线性脑电分析仪。 目前该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项目经费合计28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49篇,其中SCI、EI收录3篇。参编著作9部。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56年,由该省著名神经病学专家卢亮教授创建。目前该科室已拥有4个病区,5个医疗组,共有病床120张,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特色专科。现该科年出院病人近4000余人。门诊年平均接诊病人35000余人次。科室有医护技人员85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20人,博士5名,硕士17人,硕士生导师9人。该科有8个稳定的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疾病、癫痫、神经肌肉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运动障碍、神经电生理和周围神经疾病。组建了4个功能检查室:常规脑电图室、脑电监护室、肌电诱发室、神经血管超声检查室。 近年来科室获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主编、参编著作5部;科室获得有资金支助的科研项目27项,其中“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8项、博士启动基金4项、贵州省科技计划3项、省长基金4项、地市级项目1项、贵阳市科学技术计划 1项;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文章16篇,中华期刊10篇,核心期刊近50篇。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专业机构之一。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贵州省著名的骨科疾病治疗单位,综合实力位居省内领先行列。
该院骨外科医疗、护理队伍技术精湛,同国内外多家著名骨科中心有着长期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全省各地市及周边省份的病人纷纷前来就诊。
临床工作:
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微创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治疗膝、髋、肩、肘等关节疾患等新技术、新业务,上述手术均属贵州省领先水平。近几年来迅速崛起,已全面步入国内先进水平。该院骨科拥有国内一流的骨科手术设备,对提高脊柱、关节等高难度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进的环境和设备更有力的保障了贵医骨科每年2000余台手术安全顺利的开展。
贵医骨科目前拥有病床160张,下设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科、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科、创伤骨科、小儿骨科、康复骨科等专业。住院病人2500多人/年。贵医骨科规模及诊疗水平处于贵州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贵医骨科汇聚国内知名专家,精心为患者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手术技术精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专业技术优势:
1.脊柱疾病:对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G臂机辅助下,行颈、胸、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胸腰椎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脊柱肿瘤全脊柱切除并前后路一期重建手术及脊柱创伤的一期前后路手术、寰枢椎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矫形等手术,手术疗效满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创建于1942年,首任儿科主任为高永恩教授。 1956年独立建制,1976年后儿科按系统分专业发展,先后建立了心血管、消化、肾脏、儿童保健、血液、呼吸、新生儿、小儿神经专业组,定向培养人才,1994年建立新生儿病房,2012年4月建立儿科急诊病房,2013年3月建立儿科血液病房、PICU病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贵医附院儿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儿科有5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30-140张。小儿血液、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是重点发展专业,并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一批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
一、人员组成及人才培养:
儿科现有医师37人,其中主任医师(含教授)8人;副主任医师(含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含讲师)9人;住院医师(含助教)9人;护理人员8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7人;护士66人。儿科现有博士4人,硕士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近十余年来先后有40余人次分别到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美国宾夕法力亚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新加坡PSA国际管理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四川外国语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香港大学威尔逊儿童癌症中心、等留学、国访问学者、进修学习或博士后研究,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平均每年有十余人次参加国际或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专业新知识、新进展学习班,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学科带头人学术地位:
儿科的老前辈张念安、庞尔惠、何珜、王雪芬、刘瑞琼、李实光、邬建荣、孙明明、陈珊琳、王艳芳等在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会、中华心理学会、全国医学教育学会、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中华保健学会贵州分会、贵州省传染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全国小儿铁缺乏病协作网、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西南片区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任职,多人在《贵州医药》、《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贵阳医学院学报》、《贵州妇幼卫生》等杂志任副主编、编委工作,数十年来勤奋工作,刻苦研究,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分泌科是该省组建最早、规模最大、人才最聚集的从事内分泌专业研究的学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糖尿病中心,2009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为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2010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被省卫生厅评为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同年被国家卫生部授牌为骨质疏松诊疗技术协作基地,2013年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授予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示范中心。
该科现有医师23人,护士28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现有床位70张,住院人数2300余人次/年,门诊人数近5万人次/年。 开展的特色项目有: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临床内分泌代谢病流行病学研究、内分泌代谢病功能试验等。新开展的内分泌功能试验有:吡啶斯的明+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快速ACT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盐水输注试验、溴隐亭抑制试验等。新开展的内分泌检测项目有:骨代谢指标、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自身抗体等。新开展的诊断项目有:糖尿病足风险筛查、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免散瞳眼底镜检查等。新开设的专科门诊有:骨质疏松专科门诊(综合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
近年来,发表论文62篇,其中: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40余篇,SCI文章2篇。承担科研项目23项。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于1958年成立,是随贵阳医学院的诞生、发展而成长壮大的二级学科,属国内最早成立麻醉科的医院之一。贵阳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成立1995年,经过几代贵医人的艰苦创业与不懈努力,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麻醉学教研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及中级职称5人,住院医生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30余人,硕士12人,博士1人,在读硕士12人,实验室人员3人。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能承担多层次的教学、科研任务。教研室有较高学术地位,4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4人分别担任贵阳分会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常委及秘书。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重症医学学会主任委员。近10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5部。
麻醉学教研室有完整的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是该省麻醉学科带头人,下设副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下属3个三级学科也同时设科室主任,均为教授及学科带头人。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麻醉学教研室还设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6位教学组长,承担外科学教学任务,负责临床教学见习及临床实习生的生产实习工作。
肝胆外科是专门从事肝脏、胆道系统、胰腺、脾脏疾病诊断及治疗的专科,是贵州省肝胆胰脾疾病研究所、贵州省器官移植中心、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普通外科培训基地、卫生部临床药理试验基地、中国医师协会临床外科基本技术培训中心、贵州省肝胆疾病优秀人才创新团队、贵州省临床重点学科。
该科有医护人员67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1人,博士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编制床位为80张,实际开放床位120张,每年收治病人达3000人次以上,每年手术量超过1500台次。能胜任各种肝脏、胆道、胰腺及脾脏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复杂和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手术综合治疗方面成绩卓著,社会反响良好。
该科拥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电子十二指肠镜、纤维胆道镜、激光碎石仪、电视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仪、氩氦刀、水刀等先进专科医疗设备。形成了肝胆肿瘤外科治疗、肝胆结石外科治疗、胰腺病外科诊治以及微创外科治疗四大医疗特色。建立了复杂肝胆胰脾肿瘤切除、巨大腹腔肿瘤切除、腹腔镜外科以及内镜、超声、射频等微创治疗等技术平台。还拥有设备先进的器官移植研究室,能开展器官移植及肝胆胰疾病相关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研究,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该科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医疗团队,对疑难胆道和胰腺疾病的诊治有较高造诣,其中胰腺肿瘤和胆道肿瘤的根治性手术切除和手术后综合治疗及对胰腺内分泌肿瘤的手术治疗均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首创了单Roux-en-Y胰管-空肠胆管-空肠吻合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原位肝移植术、保留肝中静脉的肝中叶精准切除术、术中超声定位胰岛素瘤精准切除手术、肝内外胆管结石电子胆道镜激光碎石结合网篮取石等手术。目前该科又在省内率先开展了“电子胆道镜、腹腔镜、十二指肠镜的三镜联合胆道微创治疗”、电子胆道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等新技术,并得到了很好疗效。
学科研究主要集中在胆道、胰腺疾病的发病机理和诊断及治疗方面,尤其是胆道肿瘤、胰腺肿瘤早期诊断和基因治疗。目前重点进行胰岛细胞移植的动物实验研究、砷中毒与原发性肝癌发病的关系研究、肝细胞移植动物实验研究、胰腺癌耐药逆转的实验研究等。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100余篇,SCI 4篇。该科专家教授在国内多家有影响的医学杂志担任主编、副主编和编委,并在国际上和国家及省部级学会任副主任委员、副组长和委员等职务。获“恩德思医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荣誉。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专业机构之一。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贵州省著名的骨科疾病治疗单位,综合实力位居省内领先行列。
该院骨外科医疗、护理队伍技术精湛,同国内外多家著名骨科中心有着长期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全省各地市及周边省份的病人纷纷前来就诊。
临床工作:
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微创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治疗膝、髋、肩、肘等关节疾患等新技术、新业务,上述手术均属贵州省领先水平。近几年来迅速崛起,已全面步入国内先进水平。该院骨科拥有国内一流的骨科手术设备,对提高脊柱、关节等高难度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进的环境和设备更有力的保障了贵医骨科每年2000余台手术安全顺利的开展。
贵医骨科目前拥有病床160张,下设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科、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科、创伤骨科、小儿骨科、康复骨科等专业。住院病人2500多人/年。贵医骨科规模及诊疗水平处于贵州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贵医骨科汇聚国内知名专家,精心为患者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手术技术精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专业技术优势:
1.脊柱疾病:对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G臂机辅助下,行颈、胸、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胸腰椎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脊柱肿瘤全脊柱切除并前后路一期重建手术及脊柱创伤的一期前后路手术、寰枢椎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矫形等手术,手术疗效满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脑神经外科创建于1956年,在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在于世英教授、吴若秋教授、万登济教授、刘健教授的带领下,已经发展壮大为贵州省神经外科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技术实力最强的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重点科室之一,在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神经外科硕士学位授予点,这是贵州省第一个也是迄今唯一的神经外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经贵州省卫生厅批准,为贵州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学科。2013年获贵州省“创新”团队,并获得2013年教育部“创新”团队。
该科现有医生、护士10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人,讲师(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博士生导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3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1人,委员5人, 中华医学会贵州省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1人。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贵州省省管专家”2人。 有病区五个,床位168张(重症监护21张),年平均床位使用率118.95%。
累计已招收硕士研究生82(包括临床型),已毕业56名。承担了该省医学本科、成教、卫校、卫干校、护士等教学工作,从60年代以来为全国各地培养进修医师、护士240余名,为贵州省乃至全国部分地区输送了大批神经外科专业人才。
近5年来,该科开展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动态颅内压监测、重症颅脑外伤的抢救治疗、微创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脑膜瘤的术前栓塞+显微外科切除和锁孔显微外科手术、大面积脑梗塞的介入手术+去骨瓣减压手术、脑积水的脑室-腹腔分流术或经脑室内造瘘手术等都有显著疗效。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麻醉科于1958年成立,是随贵阳医学院的诞生、发展而成长壮大的二级学科,属国内最早成立麻醉科的医院之一。贵阳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成立1995年,经过几代贵医人的艰苦创业与不懈努力,至今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麻醉学教研室现有教学、科研人员80余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3人,讲师及中级职称5人,住院医生及规范化培训住院医生30余人,硕士12人,博士1人,在读硕士12人,实验室人员3人。教研室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能承担多层次的教学、科研任务。教研室有较高学术地位,4人分别担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麻醉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4人分别担任贵阳分会麻醉学会主任委员、常委及秘书。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疼痛学会主任委员。1人担任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重症医学学会主任委员。近10年来发表论文100余篇,参与编写学术专著5部。
麻醉学教研室有完整的领导班子,教研室主任是该省麻醉学科带头人,下设副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下属3个三级学科也同时设科室主任,均为教授及学科带头人。为适应现代教学需要,麻醉学教研室还设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麻醉生理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6位教学组长,承担外科学教学任务,负责临床教学见习及临床实习生的生产实习工作。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创建于1942年,首任儿科主任为高永恩教授。 1956年独立建制,1976年后儿科按系统分专业发展,先后建立了心血管、消化、肾脏、儿童保健、血液、呼吸、新生儿、小儿神经专业组,定向培养人才,1994年建立新生儿病房,2012年4月建立儿科急诊病房,2013年3月建立儿科血液病房、PICU病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贵医附院儿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儿科有5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30-140张。小儿血液、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是重点发展专业,并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一批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
一、人员组成及人才培养:
儿科现有医师37人,其中主任医师(含教授)8人;副主任医师(含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含讲师)9人;住院医师(含助教)9人;护理人员8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7人;护士66人。儿科现有博士4人,硕士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近十余年来先后有40余人次分别到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美国宾夕法力亚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新加坡PSA国际管理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四川外国语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香港大学威尔逊儿童癌症中心、等留学、国访问学者、进修学习或博士后研究,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平均每年有十余人次参加国际或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专业新知识、新进展学习班,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学科带头人学术地位:
儿科的老前辈张念安、庞尔惠、何珜、王雪芬、刘瑞琼、李实光、邬建荣、孙明明、陈珊琳、王艳芳等在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会、中华心理学会、全国医学教育学会、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中华保健学会贵州分会、贵州省传染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全国小儿铁缺乏病协作网、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西南片区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任职,多人在《贵州医药》、《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贵阳医学院学报》、《贵州妇幼卫生》等杂志任副主编、编委工作,数十年来勤奋工作,刻苦研究,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皮肤性病学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现学科带头人陆洪光教授(自1997年至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多个国家,是国内知名皮肤病学专家。该科现为全国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副主编及皮肤性病学全国常委单位,为贵州省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单位。
目前科室拥有高级职称11人,讲师和主治医生3人,技术员3人,护士10人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留学回国人员、硕士、博士)。科内魏羽佳教授(科副主任)、曹煜教授、宋守荣教授、何勤教授等都有一定的学术造诣。目前该科聘请5名国际著名的皮肤病学家和科学家为该科客座教授,他们分别是瑞典UPPSALA大学医学院VALQUIST A教授,美国DR.CHEN J博士,CHUI R教授,BUMER G教授,日本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大学TANAKA M教授。科室开放病床20张,独立门诊200m2,门诊就诊年平均11万人次、住院病人年平均800余人次。附设有手术室、光疗室、激光治疗室、皮肤美容室、百康治疗室、真菌室、病理室、细胞培养室等。除开展顽固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痤疮、色素病(如黄褐斑,白殿风)、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感染性皮肤病、体表肿瘤等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该科还承担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疑难重症皮肤病的诊治。
该科还开展了皮肤外科、激光美容技术、紫外线治疗技术、表皮移植技术、生物共振脱敏治疗技术、红蓝光治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该科近年来获省(部)厅级科技成果奖9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病研究基金及省科委基金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3篇。主编参编专著十余部,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培养进修生150余名。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口腔、妇幼、影像、检验等系部的皮肤性病学教学及临床教学、临床见习工作。现为贵州省皮肤性病学防治、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主要科研方向:皮肤黑素及黑素瘤研究、体外再造皮肤及肿瘤组织、皮肤真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白癜风临床研究。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专业机构之一。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贵州省著名的骨科疾病治疗单位,综合实力位居省内领先行列。
该院骨外科医疗、护理队伍技术精湛,同国内外多家著名骨科中心有着长期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全省各地市及周边省份的病人纷纷前来就诊。
临床工作:
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微创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治疗膝、髋、肩、肘等关节疾患等新技术、新业务,上述手术均属贵州省领先水平。近几年来迅速崛起,已全面步入国内先进水平。该院骨科拥有国内一流的骨科手术设备,对提高脊柱、关节等高难度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进的环境和设备更有力的保障了贵医骨科每年2000余台手术安全顺利的开展。
贵医骨科目前拥有病床160张,下设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科、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科、创伤骨科、小儿骨科、康复骨科等专业。住院病人2500多人/年。贵医骨科规模及诊疗水平处于贵州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贵医骨科汇聚国内知名专家,精心为患者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手术技术精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专业技术优势:
1.脊柱疾病:对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G臂机辅助下,行颈、胸、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胸腰椎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脊柱肿瘤全脊柱切除并前后路一期重建手术及脊柱创伤的一期前后路手术、寰枢椎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矫形等手术,手术疗效满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成立的骨科医疗、教学、科研专业机构之一。历经五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贵州省著名的骨科疾病治疗单位,综合实力位居省内领先行列。
该院骨外科医疗、护理队伍技术精湛,同国内外多家著名骨科中心有着长期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全省各地市及周边省份的病人纷纷前来就诊。
临床工作:
在贵州省内率先开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人工椎间盘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全肩关节置换术、微创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治疗膝、髋、肩、肘等关节疾患等新技术、新业务,上述手术均属贵州省领先水平。近几年来迅速崛起,已全面步入国内先进水平。该院骨科拥有国内一流的骨科手术设备,对提高脊柱、关节等高难度手术的安全性与疗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进的环境和设备更有力的保障了贵医骨科每年2000余台手术安全顺利的开展。
贵医骨科目前拥有病床160张,下设脊柱骨科、关节骨科、骨肿瘤科、关节镜及运动医学骨科、创伤骨科、小儿骨科、康复骨科等专业。住院病人2500多人/年。贵医骨科规模及诊疗水平处于贵州省领先,国内先进水平。贵医骨科汇聚国内知名专家,精心为患者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手术技术精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信赖和赞誉。
专业技术优势:
1.脊柱疾病:对颈、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G臂机辅助下,行颈、胸、腰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对胸腰椎狭窄症患者行全椎板切除减压,经椎弓根内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脊柱肿瘤全脊柱切除并前后路一期重建手术及脊柱创伤的一期前后路手术、寰枢椎前后路手术、脊柱侧弯矫形等手术,手术疗效满意,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院生殖中心成立于2000年,并在该省率先开展了辅助生殖技术,包括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俗称“试管婴儿”),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临床妊娠率处于国内同等水平。还开展胚胎冷冻及解冻移植,囊胚培养及移植,睾丸或附睾穿刺取精,选择性多胎妊娠减胎术,丈夫精液人工授精等技术。同时还开展妇科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和遗传咨询。
科室特色:育龄期妇女的生殖与避孕、不孕症的治疗。
重点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冷冻及解冻移植,囊胚培养及移植、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免疫治疗等。
全科目前拥有医护人员共60人,其中教授或主任医师10名,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6名。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1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口腔门诊拥有进口牙科综合治疗台36台,消毒灭菌水平达到卫生部统一标准和要求,拥有颌面外科病区2个,住院病床62张,秉承教学科研临床工作为一体,附属医院口腔科能为全省人民的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粘膜疾病、颌面颈部疾病、牙体牙列缺损缺失修复、牙及颌骨畸形整形美容等提供规范、安全、放心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成立于1957年,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是贵州省眼科技术力量最强、诊疗设备最先进、最齐全、门诊量及病床数量最多的综合眼病权威诊疗科室。眼科分为6个学组:眼底病、白内障、眼屈光、斜弱视、眼部肿瘤和眼外伤学组。
现有医师28人,其中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生9人,住院医生4人,医师人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2人,本科学历14人;专科护士28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4人,护师10人,护士11人,护理人员具有本科学历17人,大中专学历11人,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方面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人才梯队,并具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后备人才队伍。
贵州省防盲治盲指导组和贵州省第一个白内障手术复明中心设在本科,是国家“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实施和技术指导单位,并成为第一家贵阳市医保白内障手术单病种包干试点科室,年完成白内障手术1000多例。
眼科配备有全套的国际先进的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主要有:美国“鹰视世纪波”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多波长氪激光治疗仪、532激光仪、YAG激光仪、美国最新一代白内障“冷”超声乳化仪、美国玻璃体切割仪、美国角膜测厚仪、德国蔡司眼科高级手术显微镜、蔡司眼科OCT检查仪、前节OCT分析仪、光学生物测量仪、角膜地形图仪,全自动电脑视野计、德国徕卡眼科高级手术显微镜、法国罗兰电生理系统(VEP、EGR)、BVI眼科专用A/B超、法国角膜旋转刀及上皮刀、日本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仪、综合检眼台、电脑验光仪、角膜曲率计、角膜内皮细胞计、日本佳能公司非接触眼压计等一系列高精尖进口医疗仪器设备。眼科编制床位40张,开放床位50张,年门诊量5余万人次,年出院病人1600余人次,年手术4000余台次。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内分泌科是该省组建最早、规模最大、人才最聚集的从事内分泌专业研究的学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糖尿病中心,2009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为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2010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被省卫生厅评为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同年被国家卫生部授牌为骨质疏松诊疗技术协作基地,2013年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授予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示范中心。
该科现有医师23人,护士28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现有床位70张,住院人数2300余人次/年,门诊人数近5万人次/年。 开展的特色项目有: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临床内分泌代谢病流行病学研究、内分泌代谢病功能试验等。新开展的内分泌功能试验有:吡啶斯的明+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快速ACT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盐水输注试验、溴隐亭抑制试验等。新开展的内分泌检测项目有:骨代谢指标、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自身抗体等。新开展的诊断项目有:糖尿病足风险筛查、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免散瞳眼底镜检查等。新开设的专科门诊有:骨质疏松专科门诊(综合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
近年来,发表论文62篇,其中: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40余篇,SCI文章2篇。承担科研项目23项。
感染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是中西医结合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研究室、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贵州科技创新人才团队、省传染病及肝病防治人才基地,省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近年来完成国家级、国际合作项目等科研课题3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 其中SCI收录34篇。
学科带头人程明亮教授, 博士生导师, 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核心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以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燃煤型砷中毒对肝脏的损伤等为研究方向。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收录32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
加强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型课题研发科研平台,注重医、教、研平衡发展,建立高层次后备人才团队,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造就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
贵阳医学院附院医院胸外科核定病床40张,目前普胸外科年手术量超过400台。 周一至周五均设有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主要诊治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膈肿瘤、气胸、脓胸等各种胸部疾病,同时接受省内其他医院胸外科疑难病人的转诊治疗。
科室人员:
该科现有医生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在职2人;副高级职称3人,硕士生导师3人。主治医师以上中青年医师绝大多数具有硕士学位。护理人员共1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6人,护士4人。绝大多数的护士具有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
贵阳医学院附院心脏外科在贵州省有较高知名度,其医疗、教学、科研的综合实力居省内领先行列。
科室于2003年从原胸外科分离组建,具有一支技术精湛、服务热情的医疗、护理队伍,设有床位34张、重症监护床位5张。配备有床旁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呼吸机、血气分析仪、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全套心肺复苏仪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同国内、外多家顶级心脏中心有着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
心脏外科业务水准能够反映一家医院总体医疗水平和综合实力。该院心脏外科经过仅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业务能力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心脏手术量从最初的每年20-30例连年递增到近300例。率先在省内独立开展婴幼儿先心病、复杂先心病、重症瓣膜病、危重冠心病、胸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以及心脏移植实验,目前手术病种涵盖各类危重、复杂心脏疾病,几乎不受年龄和体重限制,治疗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近年来,在新生儿、低体重婴儿心内直视术、不停跳冠脉搭桥术、瓣膜置换同时冠脉搭桥、心房纤颤射频消融术、胸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手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形成了一定的专业优势。
专业特色
1.心脏瓣膜病:开展各种瓣膜置换手术、瓣膜成型手术、瓣膜置换同时冠状动脉搭桥术、瓣膜置换同时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手术,
2.先天性心脏病:对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动脉导管未闭、冠状动静脉瘘、Ebstein畸形、法乐氏三联症、法乐氏四联症、部分性和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三尖瓣闭锁、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单心室、三房心、主动脉窦瘤破裂、肺动脉闭锁等进行修补、结扎、根治。开展了改良Fantan 、双向Glen、全腔肺动脉引流、单心室分隔、Switch、Rastelli、Le Compt、DRT、REV 等术式以及不停跳、小切口微创心脏手术。目前保持省内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手术记录。
3.冠心病:开展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手术方式以不停跳病例多于停跳病例。
4.心脏肿瘤:开展各种心脏黏液瘤、脂肪瘤、畸胎瘤及心脏原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其中切除的巨大脂肪瘤、恶性间皮瘤未见过文献报道。
5.大血管病:开展了主动脉根部置换(Bentall手术、Wheat手术)、主动脉弓置换和象鼻支架降主动脉腔内隔绝、降主动脉狭窄成型和人工血管旁路术。对各种动脉瘤、血管栓塞病变(急性肺栓塞、动脉栓塞)等疾病的外科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
6.其他: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缩窄性心包炎、心脏大血管穿透性损伤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1976年,在政府和医院的支持下,秉承发扬既往工作的基础上,始终瞄准国际医学前沿。现已经发展成为贵州省医院泌尿外科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技术实力较为雄厚,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一体的科室。
泌尿外科开展对专科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特别是以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主攻方向。1985年,完成省内首例肾移植。1987年,省内首先开展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998年,省内首例阴茎完全离断15小时15分钟再植成功。自2003年率先在省内开展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以来,现已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2000余例,包括输尿管切开取石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根治性肾癌切除术、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等。在开放手术方面,除开展常规手术外,我科还开展各种高难度手术,嗜铬细胞瘤的围手术期处理及手术、前列腺癌根治术、膀胱癌根治术等方面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尿道下裂经手术治愈率90%以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治疗,强化创新能力和创新知识的培养,在各亚专科造就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骨干。同时还将发挥学科优势,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力争使我们的医疗、教学、科研再上一个台阶。现泌尿外科有病区2个,床位140余张。现有专职医生18人 ,正高职称7人 , 副高职称4人 ,博士7人(在读博士2人)。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 100余人、在站博士后2人。
随着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断的发展壮大,附院病区新外科大楼的启用,泌尿外科将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快科室文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作为贵州方向泌尿外科学新概念、新理论、新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为贵州省及周边地区泌尿外科学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创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西南一流的贵州省外科疑难疾病的诊治、科研中心。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在省内中医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科室现有医护职工1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3人;11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2人。科室有多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职务。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名,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科室医护人员多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29部,是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承担省科委自然基金科研项目4项,卫生厅科研项目10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有2项分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该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和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1年与感染科共同申报,获得中医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科具有中医全科的特点,收治内、外、妇、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特别对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肾炎、慢支炎、肺气肿、神经官能症等有独特疗效。科室下设住院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病房拥有床位30张,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针刀、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治疗、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尤其针刀、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脊柱相关病。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全面综合治疗,以期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病患是该科的特点。门诊坐诊医师在中医学科上各有专长,尤其在肿瘤放化疗及术后调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月经不调、妇科慢性炎症、儿科常见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贵州省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基地,创建于1941年,是全省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医疗传统,1987年获得硕士培养授权,是省内最早的临床硕士授权点之一。2002年开始,分为耳科、鼻科及咽喉头颈三个亚专业组。学科人才荟萃,担任历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分会委员及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多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核心期刊编委,科室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近10部,科室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医护技人员67人,教授及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人,硕士学历的11人,青年医师队伍实现了全面硕士化。
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及国内一流的听力中心。常年诊治省内各种疑难杂症,能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手术,年均门诊量近8万人次,年平均手术近5千台,其中耳科相关手术近800台,有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医附院白云分院、乌当分院直属医疗分支机构。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省培养了大量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优秀人才,是该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贵州省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基地,创建于1941年,是全省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医疗传统,1987年获得硕士培养授权,是省内最早的临床硕士授权点之一。2002年开始,分为耳科、鼻科及咽喉头颈三个亚专业组。学科人才荟萃,担任历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分会委员及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多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核心期刊编委,科室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近10部,科室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医护技人员67人,教授及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人,硕士学历的11人,青年医师队伍实现了全面硕士化。
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及国内一流的听力中心。常年诊治省内各种疑难杂症,能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手术,年均门诊量近8万人次,年平均手术近5千台,其中耳科相关手术近800台,有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医附院白云分院、乌当分院直属医疗分支机构。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省培养了大量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优秀人才,是该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该科开展本专业领域的各项诊疗技术,肩负全省各种危重孕妇的收治及抢救。1994年成为省内首批国家级爱婴医院。并以临床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临床疗效为核心,保持稳定的研究方向,并不断深入,围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妊娠期肝脏疾病等的临床应用研究设立相关研究课题。
科室特色:
各种高危妊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诊治,如妊娠合并糖尿病、心脏病、肝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母儿血型不合等。开展各式剖宫产、无痛分娩及美容技术缝合术,家化分娩、无痛分娩、导乐分娩、遗传病产前诊断与咨询、地段保健等服务。
重点技术:
孕前优生优育指导、产前筛查、孕早中期超声技术、孕中期羊水穿刺及核型分析、胎儿远程监护、产科介入治疗、分娩镇痛、导乐分娩、新生儿筛查、经腹及腹膜外剖宫产术、宫颈环扎术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肾脏内科于1965年在时钟孚及方国祥教授指导下成立,率先在省内开展肾脏病防治和研究工作,属于当时在国内开展肾脏病工作较早的医疗单位。特别是对"卢氏肾炎丸"的开发和临床应用,在国内外均有较大的影响。1978年在方国祥教授指导下正式成立了肾脏病专业学科,建立了肾炎实验室,血液透析室及腹膜透析室。设立肾脏病床8张,全科有副教授1人,主治医生6人,住院医生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2人。
先后派人赴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南京部队总医院,上海第一医学院专科进修。86年专科病床数增加至22张。自83年后,有正教授1人,副高4人,主治医生5人,住院医生2人。98年后,有正高1人,副高5人,主治医生3人,住院医生3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1人,在读硕士生6人。现有病床36张。
肛肠外科自2002年成立独立病房以来,病床由原来10张扩展为40张,2005年又扩展为51张,在科主任的带领下收治病人逐渐增多,手术病人也逐渐增多,现每年约有住院人数约1300人次,手术约650台左右,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收治患者流程进行诊治患者,现该科已成为全省肛肠专业权威机构,主治结直肠肿瘤、息肉、痔疮、肛瘘、肛周脓肿、直肠脱垂、便秘等肛肠常见及疑难疾病,每年收治结直肠恶心肿瘤400余例,占全省就诊结直肠恶心肿瘤的70%左右,采用吻合器治疗低位直肠癌使保肛率达到80%以上,采用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极大地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住院时间,术前新辅助治疗的实施,能达到降期,降级,增加切除率及保肛率,减少局部复发率,规范的化疗方案能让更多的结直肠癌患者获得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存率,能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该科已完成和正承担多项科研项目,按质按量完成学院安排的教学任务 ,培养已毕业研究生30余人,现科室人员结构合理,拥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士 22 人,副主任护师1人,护师10人,护士11人。
肿瘤科的前身是贵阳医学院生物物理系及其临床基地-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联合病房,始建于1958年。联合病房主要收治以放疗为主的恶性肿瘤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病人。至1974年,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诊断与肿瘤治疗分开,肿瘤科正式成立。
肿瘤科的前身是贵阳医学院生物物理系及其临床基地-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联合病房,始建于1958年。联合病房主要收治以放疗为主的恶性肿瘤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病人。至1974年,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诊断与肿瘤治疗分开,肿瘤科正式成立。
肿瘤科的前身是贵阳医学院生物物理系及其临床基地-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联合病房,始建于1958年。联合病房主要收治以放疗为主的恶性肿瘤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病人。至1974年,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诊断与肿瘤治疗分开,肿瘤科正式成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在省内中医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科室现有医护职工1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3人;11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2人。科室有多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职务。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名,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科室医护人员多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29部,是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承担省科委自然基金科研项目4项,卫生厅科研项目10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有2项分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该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和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1年与感染科共同申报,获得中医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科具有中医全科的特点,收治内、外、妇、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特别对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肾炎、慢支炎、肺气肿、神经官能症等有独特疗效。科室下设住院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病房拥有床位30张,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针刀、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治疗、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尤其针刀、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脊柱相关病。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全面综合治疗,以期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病患是该科的特点。门诊坐诊医师在中医学科上各有专长,尤其在肿瘤放化疗及术后调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月经不调、妇科慢性炎症、儿科常见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在省内中医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科室现有医护职工1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3人;11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2人。科室有多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职务。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名,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科室医护人员多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29部,是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承担省科委自然基金科研项目4项,卫生厅科研项目10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有2项分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该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和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1年与感染科共同申报,获得中医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科具有中医全科的特点,收治内、外、妇、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特别对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肾炎、慢支炎、肺气肿、神经官能症等有独特疗效。科室下设住院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病房拥有床位30张,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针刀、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治疗、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尤其针刀、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脊柱相关病。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全面综合治疗,以期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病患是该科的特点。门诊坐诊医师在中医学科上各有专长,尤其在肿瘤放化疗及术后调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月经不调、妇科慢性炎症、儿科常见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创建于1942年,首任儿科主任为高永恩教授。 1956年独立建制,1976年后儿科按系统分专业发展,先后建立了心血管、消化、肾脏、儿童保健、血液、呼吸、新生儿、小儿神经专业组,定向培养人才,1994年建立新生儿病房,2012年4月建立儿科急诊病房,2013年3月建立儿科血液病房、PICU病房。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贵医附院儿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儿科有5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130-140张。小儿血液、新生儿、呼吸、肾脏、神经是重点发展专业,并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和一批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科带头人。
一、人员组成及人才培养:
儿科现有医师37人,其中主任医师(含教授)8人;副主任医师(含副教授)11人;主治医师(含讲师)9人;住院医师(含助教)9人;护理人员8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17人;护士66人。儿科现有博士4人,硕士17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1人。近十余年来先后有40余人次分别到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美国宾夕法力亚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医科大学、新加坡PSA国际管理学院、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华西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四川外国语学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医科大学、香港大学威尔逊儿童癌症中心、等留学、国访问学者、进修学习或博士后研究,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平均每年有十余人次参加国际或全国性专业学术会议、专业新知识、新进展学习班,专业人员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学科带头人学术地位:
儿科的老前辈张念安、庞尔惠、何珜、王雪芬、刘瑞琼、李实光、邬建荣、孙明明、陈珊琳、王艳芳等在中华医学会全国儿科学会、中华心理学会、全国医学教育学会、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中华医学会贵州分会儿科学会、中华保健学会贵州分会、贵州省传染病技术鉴定专家委员会、全国小儿铁缺乏病协作网、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医药卫生专业组、西南片区儿童哮喘防治协作组任职,多人在《贵州医药》、《中国当代儿科杂志》、《贵阳医学院学报》、《贵州妇幼卫生》等杂志任副主编、编委工作,数十年来勤奋工作,刻苦研究,为儿科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内分泌科是该省组建最早、规模最大、人才最聚集的从事内分泌专业研究的学科。1984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糖尿病中心,2009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为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科室,2010年被省卫生厅授牌为贵州省内分泌代谢病质量控制中心,2011年被省卫生厅评为贵州省临床重点专科,同年被国家卫生部授牌为骨质疏松诊疗技术协作基地,2013年被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授予糖尿病标准化诊疗示范中心。
该科现有医师23人,护士28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7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3人。现有床位70张,住院人数2300余人次/年,门诊人数近5万人次/年。 开展的特色项目有: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临床内分泌代谢病流行病学研究、内分泌代谢病功能试验等。新开展的内分泌功能试验有:吡啶斯的明+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快速ACT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盐水输注试验、溴隐亭抑制试验等。新开展的内分泌检测项目有:骨代谢指标、性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自身抗体等。新开展的诊断项目有:糖尿病足风险筛查、24小时动态血糖监测、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糖尿病神经病变筛查、免散瞳眼底镜检查等。新开设的专科门诊有:骨质疏松专科门诊(综合门诊)、糖尿病健康教育门诊。
近年来,发表论文62篇,其中:中华系列及核心期刊40余篇,SCI文章2篇。承担科研项目23项。
该科现有医师2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9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4名,硕士13名,在读博士生3人。护士3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2人。实验室人员5人,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4人。目前年住院人数1500余人。学科成立了5个亚专科诊疗组,分别是: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组;造血干细胞移植组;出凝血疾病组;红细胞疾病组;实验诊断组。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1.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与临床;2. 恶性血液病耐药机制研究及临床逆转策略;3.恶性血液病的分子靶向治疗;4.白血病分子免疫诊断与危险分层的实验平台建立。上述研究内容均获得国家级以及省部级的基金资助,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相关文献,并取得一定科研成果。该科的学术影响力处于西南一流。
该科学科建设:1.恶性血液病诊疗。以诊治恶性血液病及难治性血液病为重点,采用美国NCCN指南结合中国专家共识,并结合贵州省情,大力开展对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的诊治工作,其疗效显著。2.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近三年来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180余例,成功率98.8%(178/180),移植后预期3年生存率达到75%以上。在短时间内以较快的速度使边远山区贵州省移植的数量和质量上了一个台阶,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大幅度提升。3.实验室平台建设。造血干细胞移植中心实验室是目前我省唯一,西南地区规模较大、水平较高、开展检验项目较全的血液学实验室,配备先进、完善的实验设备:遗传分析仪、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PCR仪、凝胶成像系统、分子生物学蛋白检测平台等。目前开展了20余项分子生物学及蛋白检测项目,近三年来已积累了8000余例免疫分型、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融合基因、移植配型、基因测序等检测项目。为血液病的诊断、方案的选择、疗效观察、复发监测和预后判断提供了准确、客观、方便、及时的专业检测报告。
该科每年承担《诊断学》、《内科学》、《内科学概论》本科及专科教学任务,共计授课达131学时,理论课授课教师6人,其中:正高职称4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1人。并且承担临床实习医生带教工作和研究生、进修生、专科进修培养等教学工作。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
整形烧伤外科,是整形外科与烧伤外科两个专业组成的科室。
整形外科(plastic surgery)又称整复外科(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是用外科手术方法或组织移植的手段,对各种原因所致的人体组织、器官的缺损、畸形,进行修复和再造,以及对正常人形体的再塑造,达到形态的改善和美化及功能的重建。烧伤外科(Burns surgery)是对各种原因(火焰、热水、电烧伤) 所致烧伤进行治疗及烧伤后的瘢痕修复。
科室的技术力量十分雄厚,以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授、副教授为骨干,包括4名教授、3名副教授、4名主治医师;同时还有多名硕士研究生在读;中心内专业护理人员均具有护理本科及大专学历;科室每年还接受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整形外科医师进修学习。科室拥有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在本专业研究领域发明开展了多项先进的技术方法,科室医生在国内外多本权威期刊发表多篇文章,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科室以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为宗旨,在科室主任的统一规划下,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符合患者特点的治疗方案,采用人性化、个性化的治疗手段,以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就医体验。
诊疗项目
本科室擅长开展以下治疗项目:
1.面部年轻化手术即面部除皱术,可以分为部分除皱术和全颜面除皱术及面颈部除皱术。
2.眼睑手术,包括重睑成形术、上睑赘皮整形术、下睑袋切除术、上睑下垂整复术、小眼畸形整形术、切眉整形术、内外眦角开大术等;
3.鼻部的整形美容术,包括隆鼻术、驼峰鼻矫正、鞍鼻矫正、歪鼻矫正、鼻尖及鼻翼的畸形矫正,还可施行部分或全鼻的再造。
肿瘤科的前身是贵阳医学院生物物理系及其临床基地-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联合病房,始建于1958年。联合病房主要收治以放疗为主的恶性肿瘤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病人。至1974年,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诊断与肿瘤治疗分开,肿瘤科正式成立。
肿瘤科的前身是贵阳医学院生物物理系及其临床基地-放射性同位素肿瘤联合病房,始建于1958年。联合病房主要收治以放疗为主的恶性肿瘤及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病人。至1974年,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诊断与肿瘤治疗分开,肿瘤科正式成立。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在省内中医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科室现有医护职工1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3人;11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2人。科室有多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职务。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名,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科室医护人员多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29部,是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承担省科委自然基金科研项目4项,卫生厅科研项目10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有2项分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该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和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1年与感染科共同申报,获得中医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科具有中医全科的特点,收治内、外、妇、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特别对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肾炎、慢支炎、肺气肿、神经官能症等有独特疗效。科室下设住院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病房拥有床位30张,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针刀、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治疗、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尤其针刀、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脊柱相关病。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全面综合治疗,以期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病患是该科的特点。门诊坐诊医师在中医学科上各有专长,尤其在肿瘤放化疗及术后调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月经不调、妇科慢性炎症、儿科常见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在省内中医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科室现有医护职工1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3人;11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2人。科室有多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职务。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名,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科室医护人员多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29部,是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承担省科委自然基金科研项目4项,卫生厅科研项目10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有2项分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该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和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1年与感染科共同申报,获得中医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科具有中医全科的特点,收治内、外、妇、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特别对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肾炎、慢支炎、肺气肿、神经官能症等有独特疗效。科室下设住院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病房拥有床位30张,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针刀、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治疗、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尤其针刀、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脊柱相关病。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全面综合治疗,以期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病患是该科的特点。门诊坐诊医师在中医学科上各有专长,尤其在肿瘤放化疗及术后调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月经不调、妇科慢性炎症、儿科常见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拥有一支技术力量强、梯队结构合理,有志于发展中医事业的技术骨干队伍,在省内中医界具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和较强的影响力。
科室现有医护职工19人,其中正、副高级职称医师7人,副主任护师3人;11名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4人,硕士学位4人,本科学历2人。科室有多名医生在省级以上学术团体担任职务。有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继承人2名,第三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1名。科室医护人员多年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省级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80多篇,主编、参编医学著作29部,是2013年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承担省科委自然基金科研项目4项,卫生厅科研项目10项,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项目4项,院级科研项目3项,其中有1项获省科技进步四等奖,有2项分获省卫生厅科技成果一、二等奖。
该科充分利用综合医院的优势,突出中医特色和西医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中西医结合医疗和科研工作,2007年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1年与感染科共同申报,获得中医防治传染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该科具有中医全科的特点,收治内、外、妇、肿瘤等各种疾病患者,特别对老年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中风后遗症、肿瘤、妇科疾病、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肾炎、慢支炎、肺气肿、神经官能症等有独特疗效。科室下设住院病房、门诊及治疗室。病房拥有床位30张,治疗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刺、针刀、艾灸、火罐、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电针治疗、推拿等多种中医特色治疗手段,尤其针刀、刃针疗法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股骨头缺血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疼痛、脊柱相关病。突出中医特色的基础上配合西医西药治疗;全面综合治疗,以期最大程度解决患者病患是该科的特点。门诊坐诊医师在中医学科上各有专长,尤其在肿瘤放化疗及术后调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月经不调、妇科慢性炎症、儿科常见病等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该科还针对一些缠绵难愈的慢性疾病开展了独具中医特色的“冬病夏治”等治疗项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贵州省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基地,创建于1941年,是全省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医疗传统,1987年获得硕士培养授权,是省内最早的临床硕士授权点之一。2002年开始,分为耳科、鼻科及咽喉头颈三个亚专业组。学科人才荟萃,担任历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分会委员及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多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核心期刊编委,科室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近10部,科室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医护技人员67人,教授及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人,硕士学历的11人,青年医师队伍实现了全面硕士化。
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及国内一流的听力中心。常年诊治省内各种疑难杂症,能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手术,年均门诊量近8万人次,年平均手术近5千台,其中耳科相关手术近800台,有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医附院白云分院、乌当分院直属医疗分支机构。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省培养了大量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优秀人才,是该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是贵州省耳鼻咽喉科学医疗、教学、科研的中心基地,创建于1941年,是全省耳鼻咽喉科学的发源地,具有良好的医疗传统,1987年获得硕士培养授权,是省内最早的临床硕士授权点之一。2002年开始,分为耳科、鼻科及咽喉头颈三个亚专业组。学科人才荟萃,担任历届中华医学会耳鼻喉头颈外分会委员及贵州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以及国内多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核心期刊编委,科室发表论文300余篇,主编及参编学术专著近10部,科室现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其中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7人,医护技人员67人,教授及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的3人,硕士学历的11人,青年医师队伍实现了全面硕士化。
学科拥有世界一流的先进设备及国内一流的听力中心。常年诊治省内各种疑难杂症,能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手术,年均门诊量近8万人次,年平均手术近5千台,其中耳科相关手术近800台,有贵州省肿瘤医院、贵医附院白云分院、乌当分院直属医疗分支机构。在省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为全省培养了大量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优秀人才,是该省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1956年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成立,1985年成立精神医学教研室,精神科临床工作逐步走向正轨,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发展,学科已经大踏步向前发展。2001年该科由原来的精神科改为心理科,病床由最初的10张,逐渐扩大到目前实际开放床位40张。每年门诊接诊来自全省、全国的各种心理及精神疾病患者约30000人次,住院患者每年收治500余例。实行开放式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监护人24小时陪护的人性化服务管理模式,年住院病人和门诊量均呈两位百分数增长。
该科现有医师9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人,住院医生1人。有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2人,硕士6人,有护士10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人。
该科现配有以下科研仪器;生物反馈治疗仪、睡眠治疗仪、小脑电刺激仪、成套心理测验软件及工具、数字化脑电监护分析仪、数字化视频脑电监护系统、ZN7100非线性脑电分析仪。 目前该科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承担项目经费合计28万元。近5年发表论文49篇,其中SCI、EI收录3篇。参编著作9部。获省、市级科研成果奖7项。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影像中心)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学影像学科。是贵州省省级重点学科,有国务院批准的硕士学位授予权。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初期形成于抗战时期,当时仅有美国Picker公司生产的100mA简易X光机及用于牙科摄片的X光机,只能进行简单的放射诊断工作。外科孙世镛教授代理放射科主任。1956年该院正式成立放射科,我国介入放射学奠基人之一、著名的放射学家刘子江教授任第一任主任。至今近50年时间,在学院及附院各届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各科室主任及科员的共同努力,目前放射科(影像中心)从以往单一的X线诊断发展到综合影像诊断,集科研、教学、医疗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影像科室。1999年成立贵阳医学院医学影像系,下设基础影像教研室、介入教研室和系办公室,并设立神经、头颅五官、心胸、腹部、骨骼、介入组及影像工程技术等专业组。放射科现有各类专业人员近60名,其中,高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30人。1996年成立介入病房,现有病床35张,门诊一个。近期投入使用的CR及PACS等大型医疗设备,标志着放射科已步入数字化成像的阶段,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皮肤性病学科是国家级重点专科。现学科带头人陆洪光教授(自1997年至今),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留学多个国家,是国内知名皮肤病学专家。该科现为全国统编教材《皮肤性病学》副主编及皮肤性病学全国常委单位,为贵州省皮肤性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为国家临床药品试验基地单位。
目前科室拥有高级职称11人,讲师和主治医生3人,技术员3人,护士10人的医疗队伍(其中包括留学回国人员、硕士、博士)。科内魏羽佳教授(科副主任)、曹煜教授、宋守荣教授、何勤教授等都有一定的学术造诣。目前该科聘请5名国际著名的皮肤病学家和科学家为该科客座教授,他们分别是瑞典UPPSALA大学医学院VALQUIST A教授,美国DR.CHEN J博士,CHUI R教授,BUMER G教授,日本Tokyo Women's Medical University大学TANAKA M教授。科室开放病床20张,独立门诊200m2,门诊就诊年平均11万人次、住院病人年平均800余人次。附设有手术室、光疗室、激光治疗室、皮肤美容室、百康治疗室、真菌室、病理室、细胞培养室等。除开展顽固性皮炎、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痤疮、色素病(如黄褐斑,白殿风)、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感染性皮肤病、体表肿瘤等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外,该科还承担重症药疹、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疑难重症皮肤病的诊治。
该科还开展了皮肤外科、激光美容技术、紫外线治疗技术、表皮移植技术、生物共振脱敏治疗技术、红蓝光治疗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该科近年来获省(部)厅级科技成果奖9项。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中华医学会皮肤病研究基金及省科委基金多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3篇。主编参编专著十余部,培养研究生100余名。培养进修生150余名。承担临床医学、麻醉、口腔、妇幼、影像、检验等系部的皮肤性病学教学及临床教学、临床见习工作。现为贵州省皮肤性病学防治、教学、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主要科研方向:皮肤黑素及黑素瘤研究、体外再造皮肤及肿瘤组织、皮肤真菌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激素依赖性皮炎:白癜风临床研究。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男科的相关介绍暂时空缺,我们正在拼命完善当中。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52
好评率(100.0%)
擅长:呼吸衰竭、肺部感染、肺脓肿、上呼吸道感染、呼吸道肿瘤、阻塞性肺疾病
可咨询
服务人次 17
好评率(90.0%)
擅长:本人擅长心血管,呼吸,消化,肾脏等内科系统常见疾病及急危重症疾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期待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专业的医疗咨询及服务。
服务人次 2
好评率(--%)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胸膜和胸膜腔疾病、胸腔积液、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心脏病、呼吸疾病、支气管炎、风湿、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社区获得性肺炎、肺部真菌感染、支气管哮喘、肺结核、间质性肺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服务人次 0
好评率(--%)
擅长:呼吸系统病变
查看更多呼吸内科信息>>